评价类设问的答题模板
解答评价、评述、认识、启示类设问的方法技巧
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
评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恢复了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
(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 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
1.(2010·揭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维新变法运动。改革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利益, 如废除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等。 (3)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政治:民族危机不断
加深;洋务运动的破产等。
(4)由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早在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
第(1)问回答“发展”和“共同原因”可以从材料1中提炼
出来;“实质问题”根据材料中的“变成了指导经济增长 的全面政策体系”进行思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说明这一政策适应了战后资本主 义的发展)。第(2)问材料2中与“基础”最相关的信息是
“它是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工具”(反映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与跨国公司的关系),反映的“问题”在材料2中的相 关信息是“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美国
评价类 历史评价=史实(即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 体、是否促进社会或生产力发展)+性质特点+影响(积极 和消极)+结论。
评述类
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解答: (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 观点是什么。 (2)“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 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 (3)“怎么样”,即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
道法 简答题技巧之行为评价类(解析版)
专题13 简答题之行为评价类【类型特点】行为评析类简答题是中考的常考题型,其设问就是谈谈对某人的行为或观点的看法,对于观点的看法,回答思路类同与认识理解类简答题。
对人物行为的评析,可以采用四步答题法:第一步,判断人物行为的正确与错误,并指出是什么样的行为,给行为进行定性;第二步,引用课本上与人物行为判断有关的理论依据,或道德要求,或法律规定,或国情国策;第三步,结合理论依据行分析人物行为的影响,对的行为分析积极情绪,错的行为分析消极影响;第四步,表明人物应该做出的正确行为。
例:观察与探究。
我发现街头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
听爸爸说,这个系统会对闯红灯的行人进行拍照,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确认其身份,闯红灯的行人会受到相应处罚。
小闽这个系统真厉害!如果它拍到未成年人闯红灯的照片,是否可以将其公开?小福(1)从法律角度为小福答疑解惑。
(2)为解决行大闯红灯问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答案一:不可以。
闯红灯是违法行为,但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公开照片会侵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
答案二:可以。
闯红灯是违法行为,公开照片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但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要维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公开照片前要对照片进行处理,避免未成年人信息泄露。
答案三:视情况而定。
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维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照片不宜公开。
但是,闯红灯是违法行为,为起警示作用,在对照片进行处理、避免未成年人信息泄露的情况下,可以公开。
(2)示例:加大对闯红灯行为的执法力度,维护交通秩序;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解析】第(1)问,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特殊关注。
因此,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和全社会的责任。
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公开照片会侵犯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以此作答即可。
第(2)问考查建议。
国家角度考查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个人角度从提高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等方面作答即可。
高中历史答题万能句及模板
高中历史答题万能句及模板
文综当中的历史,有很多复杂的知识点,但如果我们能在答题时使用一些通用的万能句,那幺我们在答高中历史题时就会更轻松了。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答题万能句及模板,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历史答题万能句及模板1 现象、表现“现象”、“表现”俱指情况、史实而言,回答时要将其逐条罗列或分成若干方面若干要点来加以表述,注意条理性,切忌东拉西扯。
如“上引材料反映了什幺现象?”即要求答出材料中反映的史实。
“南朝和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即要求答
出经济发展的情况。
高中历史答题万能句及模板2 体现、反映“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
如,“下列19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历史潮流的有……”此题的含义可这样理解:“资本主义历史潮流”这个实质,通过“美国内战“、“日本
明治维新”等史实来“体现”。
又如,“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民族关系既有“战乱和分裂”,又有“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且后者是主流,这样的答案,要转几道弯才能组织现来(不是直接能够得现结论的),考生如不能领会此意,何能作出符合命题者意图的答案?
高中历史答题万能句及模板3 说明、表明“说明”,“表明”的含义也相似,就是说从什幺材料得出结合论,(这个意义多用“表明“),;此外,“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这个意义多用于问答题,如“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幺
未以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94年高考历史第43题最后一问“(恩格斯)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幺?”就相当于说“表明了什幺?”也就是。
历史评价评述类答题方法
【历史】高考答题万能模板——评价、评述类答题方式问题类型1. 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
2. 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
3. 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
答题模板1. 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2. 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解答:(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
(2)“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
(3)“怎么样”,即你对该意见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者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举例说明对经济全球化的评述,既要看到积极性的一面,又要看到这一趋势带来的消极作用,还要看到面对这一趋势,各国只能顺应,而不能消极抵制。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
材料二嘎斯车是苏联时代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而最早在苏联生产“嘎斯”车的,是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
福特原先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 ,声称除非苏联的意识形态变得适合他的口味,否则他“不会运一个螺帽去那儿” 。
哈默劝他说:“要是这样,你会有太长的时间没法在那里做生意,那里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高考地理各大题型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各大题型答题模板一、“原因、措施类”设问原因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具体措施有哪些”“可采取哪些主要举措”“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
该类设问最基本的解答思路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要有的放矢。
对于措施类设问,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问题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
➤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分析、评价类”设问分析、评价类设问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型工程建设(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为切入点,要求分析或评价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劣,工农业生产、城市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大型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常见的设问形式有“分析某地发展××工(农)业的区位条件(优势)”“从××角度评价××区位条件”“结合××因素评价××的发展条件”“简要评价××对××的影响”“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分析”等。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九 评价类主观题
(九)评价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评价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评价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评价: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
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7江苏卷)23.(14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
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
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完成下列要求:(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3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3分可能3点,每点1分;也可能1点,一点3分。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中考《道德与法治》万能答题模板
中考《道德与法治》万能答题模板B、社会应该如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素质;C、学校和家庭应该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4、分析型题目:分析、说明、阐述等解决方法:梳理思路→分类讲解→举例说明5、评价型题目:评价、分析、判断等解决方法:引入材料→分析评价(行为定性与判断)→道德角度→法律角度→心理品质方面6、材料分析题目:分析、说明、得出结论等解决方法:搞清涉及到哪些知识点→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观点(原因)→结合材料分析→回归提问得出结论→表态(青少年的做法)7、实践题目:班会、调查、宣传、策划、活动等解决方法:①班会:确定主题、目的、标语、歌曲、步骤、活动方式、发言提纲(看法);②做活动:调查组(调查目的、内容、方法、对象、提出建议)、宣传组(板报、板报拦目、漫画、解说词)、策划组(征文、演讲、知识竞赛、图片展);③形式:辩论会、主题班会、故事会、板报手抄报、调查报告、参观访问、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校内各种活动等。
B、社会需要加强道德观念的宣传和管理监督,以满足社会的需求;C、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教育、榜样和示范,以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D、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意识和认识,形成良好的惯和行为。
解决方法:1、总体浏览,看标题;2、横向浏览,按时间顺序或进程排序;3、纵向浏览,看名称或内容;4、注意题目要求,按设问进行答题。
5、对于图标或表格,需要注意图式名称和构成部分的含义。
6、在建议型题目中,可以提出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和青少年等各方应该采取的措施。
7、意义和作用型题目可以帮助人们满足需求和要求。
8、青少年可以在思想上树立意识、增强观念,在行动上研究、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同时勇于批评和指正不良行为。
9、对于评析和评价型题目,需要先判断是否正确或全面,然后提出依据和分析,最后给出正确的观点或行为。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改写每段话如下:1.设问:“材料本身说明的问题是什么?”、“透过材料的现象揭示的本质问题或观点是什么?”解答对策:回答第一问时,要概括出材料所涉及的问题;回答第二问时,要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观点。
高考语文启示类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启示类答题模板一、概念理解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或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2.“评述”,即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二、对应设问词1.评价、评述类设问含有这样的词语:评价、简评、评论、说明、证明、解释、你认为、如何理解、你的看法等。
2.认识、启示类的设问一般含有如下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建议、主张等。
三、答题模板1.评价类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
2.评述类(也可以用于对某句话的理解)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解答:(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
(2)“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
(3)“怎么样”,即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的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3.认识类一般认识、看法、说明类的设问,都侧重于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
解答这类题目,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紧扣题目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
4.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侧重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大方面回答。
四、答题术语(一)评价类(1)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从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来看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这既削弱了相权,又加强了皇权从三省间的关系来看三省之间互为补充,分工明确,这既分工合作,互相牵制,又提高了办事效率从影响来看是封建中央集权严密完备的体现,对后世影响深远(3)全面评价科举制积极它是一种较为先进和公正的选官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理解、分析、评价、看法”类型题解题技巧
“理解、分析、评价、看法”类型题解题技巧高中政治中就常常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时事,某一热点要求谈谈学生对此类题的理解,此类题一般提供材料内容很普遍,贴近现实生活,但是问题本身无任何提示语言,所以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失分较多。
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和答题技巧,就政治教学中几道典型例题从经济、哲学、政治常识角度谈谈此类题的解法。
一、主要设问方式:设问有“如何理解xxx”、“如何看待xxx”、“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或行为”、“对xxxx实行分析说明”(没有明确分析说明什么)、“评析、评价什么行为”等等。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一)、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角度(注意具体知识范围)1、如果出题角度从有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③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作用。
例1、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税收收入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直接体现。
同时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动依法治税、增强征税,促动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问:试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①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②其原因有三:A、我国国民收入稳定增长是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
B、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动依法治税、增强征税,促动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C、我国广大公民依法纳税、自觉纳税意识的增强,是我国税收收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③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使财政收入得到了切实保证,为国家职能行使奠定了物质基础。
(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
)2、如果题干从不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实质是什么③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会导致“怎么样”的不良后果?④“怎么样”解决这个不良后果?应该怎么做?例2、2005年6月2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前在收入分配领域内出现了一种偏向,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别,不同行业收入差别,不同地区收入差别都在持续扩大,有些问题已经到了危险警戒线。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的六个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的六个答题模板旅行学地理4天前高中地理非选择题,很多学生失分较多,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不会答,二是答不全,三是答全了但不规范。
下面高考常考的6类非选择题模板,让你的非选择题答题答到点子上!原因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具体措施有哪些”“可采取哪些主要举措”“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
该类设问最基本的解答思路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要有的放矢。
对于措施类设问,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问题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
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分析、评价类设问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型工程建设(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为切入点,要求分析或评价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劣,工农业生产、城市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大型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解答评论评价类型试题的技巧
解答评论评价类型试题的技巧Organized at 3pm on January 25, 2023Only by working hard can we be better解答评论、评价型试题的方法技巧一、问题类型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2.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3.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答题模板 1.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2.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解答: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2“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3“怎么样”,即你对该意见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者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二、解答评论型试题的基本原则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客观公正;评论型试题要求考生引用历史材料、观点等,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议论和评判他人观点;要求考生关注和审视材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要求考生在思维过程中有逻辑严密性、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以及重史料证据的史学理念;不同的人因所处的时代、地位以及观察角度的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差异;评论型试题解答要有说服力,必须在所引用的历史史料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严密的推理,也就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只有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才能避免人在评论中的主观性,才能保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三、解题技巧初探本人把评论型试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进行答题技巧的探讨;1.设问要求根据材料或所学知识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评价这种题型的答题方法“说长道短”,即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说明积极影响或作用、消极影响或局限;这种题型一般会出示正反两面材料、单面材料或无明显情感态度评价的材料,其解答方法相近,都要求两面兼顾、一分为二、客观准确;如果材料出示的是正反两面的材料就分积极和消极两面概括材料回答,让材料成为你论证的史料;若是单面材料则答题时一般以该层面为答题重点,稍带另一面的评价;无材料可依托时则需依据所学知识,“说长道短”,双面兼顾;2.设问要求依据某一评价角度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或要求回答材料从哪个角度进行评论;依据某一评论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类型的答题要领在于理解该评价角度,并只用该角度评价;该类型经常碰到两种具体类型:一是材料提供的角度;二是从历史史观角度;材料提供角度尽量准确完整理解材料的含义,历史史观角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史学基本功底,关键在于弄清各史观的区别;这类型试题的答题都非常忌讳脱离角度;要求回答材料从哪个角度进行评论的题型答题要领在于找到材料编写的出发点;另外如果是从历史史观角度阐述编写材料的话,同样要求要具有一定的历史史观知识;3.设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这种设问放置于材料解析题的最后一问,经常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学生的答案经常出现套话连篇的现象,答题没有明显的针对性; 答此类型题首先要明确的是谈看法和认识的对象是什么,即谈论主题;材料解析题中材料的组织都有一个提纲挈领的主题,找出该主题即明确了谈论的对象;其次掌握谈的角度,也就是怎么谈、谈什么;一般可以从谈论主题的四个方面着手,第一谈主题的整体特征或整体发展规律;第二谈主题出现的规律性因素;第三谈论主题的影响;第四谈论主题对当今的启示;在谈论过程中注意分角度和层次,忌讳漫无边际;一般做规律性的总结,而不纠缠于细节问题;4.设问要求对别人的评论加以评论1某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做出评论,问你的看法;首先,思考这类型题目一定要注意逻辑,第一步先准确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在提炼过程中注意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出发点;第二步思考对作者评价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准确评价应当是什么,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必需坚持论从史出,客观准确的原则;第三步对照准确评价判断作者观点是否准确;第四步如果作者的观点错误,进一步思考导致作者错误的原因;其次,在答案组织上:第一,先亮观点,即对作者观点的看法;观点鲜明,有助于评卷老师一目了然地知道你的思路是否准确,评卷老师看到你的观点准确,评分整体就较高;第二,分角度、分段落、分层次论证你的观点,在论证过程中一定要有理有据、论证严密、符合逻辑;第三,如果作者观点错误,可稍带点明作者错误的原因;2两人或多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或观点等做出评论,问你的看法;这一类型更为复杂一些,答题要领跟第1类型一样,仍然是注意逻辑思考;第一步先明确众人产生争论的是哪一具体事件或历史观点;第二步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依据论从史出原则,运用严密逻辑思维对该历史事件或历史观点做出准确、客观、理性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最担心的是受前面几位作者观点的影响,丧失独立判断力,不能独立思考;第三步,对照众人观点是否准确;第四步,如果作者观点错误,统一进一步思考导致作者错误的原因; 这一类型的答案组织与第1类型结构相同;5.设问要求写历史短文1出示史料,要求结合材料评述历史事件;解答此类考题,第一步注意评述的要求,即叙述加评论,不能只有评论而无叙述,也不可只有叙述而无评论;第二步则要理解各则材料对评述主题的描述和主要观点,对材料的理解必须是在扣紧主题的前提下进行的;第三步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评述主题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并对评述主题进行客观准确的评论;第四步要求学生答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对评述主题叙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文字通顺,逻辑严谨;2提供关键词,要求运用关键词,围绕某一主题写历史短文;解答此类题型,首先弄清主题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主题统领关键词,关键词是该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关键词如何体现主题;第二步,写作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高中政治主观题十大题型归纳(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主观题题型归纳题型一:“体现(说明)类”主观题【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设问形式】(1)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观点或原理的?(2)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经济、文化、生活与哲学)的哪些原理?(3)材料是如何坚持某某观点或原理的?(4)运用某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做法。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比如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职能的?所应确定的观点原理就是“政府职能”。
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些原理?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生活与哲学的某某原理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二拆分:就对应的原理进行分解。
比如政府的职能有四个。
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体现等等。
三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四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这种类型题的答案的每个要点应当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材料(对材料要加以概括,而不能一味的抄材料),二是理论,实现材料与理论的有机对接或一一对应,既不能仅仅回答理论,也不能理论与材料两张皮(先罗列理论后罗列材料,或反之)。
【例】2008年夏季高考文综北京卷第39题第1问: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六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出舱的第一步。
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登上月球,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10分)【参考答案】①前6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舟”7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
②“神舟”7号是在前6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
初中政治答题模板
初中政治答题模板1、为什么(原因)类:题型特点:一般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的原因”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意义(四个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生态意义等)。
[特别提醒]A、必要性:存在问题。
重要性:事关利益,关系我国.... (政治、经济、社会)。
意义:四个有利于=①维护合法权益;②③体现国策、战略、方略、宗旨、思想、发展观;④稳定和谐,公平正义。
B、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危害=个人+家庭+社会+国家/民族)。
C、若是问“发生的原因”,则“发生原因=内因(个人) +外因(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经营者)D、取得成就的原因=党的领导+国策、战略、方略、宗旨、思想、发展观+艰苦奋斗精神+各族人民共同努力。
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启示警示类:题型特点以典型事件背景,要求谈谈启示(启发),重点考查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
[解题技巧]启示/警示=是什么+怎么办A、是什么=材料说明什么问题/道理?B、怎么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怎么办?(重点)3、怎么办(对策、建议)类:[解题技巧]无角度则多角度,有角度则多层次。
怎么办=国家+社会+学校+企业+家庭+个人。
A、政府国家=立法执法,加大投入。
(或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生态等措施)B、社会=宣传检查,营造环境。
C、企业/经营者=提高道德,守法经营。
D、学校=加强教育,引导检查。
E、家庭=监护职责,教育引导。
F、个人=公民如何做=意识+行动(宣传、具体做法、斗争)4、认识评价类:题型特点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某个社会现象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看待,谈谈看法,分析现象”。
[解题技巧]认识、评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A、是什么:题目说的是什么(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B、为什么:说(做)这件事的原因=理论依据+重要性+必要性(非做不可、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意义。
高中历史的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的答题模板高中历史的答题模板(观点)认识、评价型1、设问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观点)的认识”、“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评析……(观点)。
2、高考历史解题思路:由于是提出的论点(观点)是正确的,因此不需要对观点进行辨析正误,只需从多角度说明(论证)即可。
大题模式:论据(角度)1+论据(角度)2+论据(角度)3+……3、问题与对策:由于这类高考历史试题提供的观点,一般在教材中没有反映,属于新观点,加上论证角度不明确(或比较隐晦),而且从试题命制的答案看,一是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教材基本没有多少联系,(或材料最多只是提供背景知识,或教材相关知识分散、笼统),二是答案表述语言带有学术性、非学科性(或类似政治、地理的学科语言),上述特点就使得这类高考历史试题难度加大,学生失误严重。
问题突出表现:一是无从下手,答题随意性很大,漫无边际,不知所云;二是角度单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对策:一是明确设问类型;二是加强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三是要善于用借鉴其他学科的语言,尤其是时政方面的术语组织答案。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图表型试题1、设问方式:“依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概括)……变化趋势及原因”。
2、存在问题:①看不懂图表,同时也就无法解读图表。
②不能多角度概括图表反映的变化趋势的原因。
3、高考历史解题思路:①概括变化时,注意看分栏(横向)提角度,看数字(纵向)说变化;答案语言表述时,一是善于用动态性的语言,如迅速(持续)增长(增加)、相对缓慢、逐步下降等。
二是注意从整体与局部方面说明,如整体增长(下降),但个别年份下降(增加)。
②概括原因时,注意多角度说明。
首先区分是依据材料还是要用所学知识,还是既依据高考历史材料又结合材料;其次分析原因时,要善于分解不同角度的原因。
从纵横向看,纵向分为根本、主要和直接原因,横向分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类设问的答题模板高考试题中此类设问的常见形式1. 运用知识评析材料中的现象,或谈谈对材料中做法的理解。
2. 运用知识评析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或谈谈对材料中观点的认识。
答题模板∙∙模板一:适用于评析类设问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指向。
对于观点所依据的教材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确定回答问题的角度。
第二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
第三步,论证观点。
依据材料信息,对应设问观点,找出相应的理论依据,明确态度,表明正确的做法。
∙∙模板二:适用于谈认识、谈看法类设问此类设问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述道理(为什么)”—“明确做法(怎么办)”这一解题思路来作答。
第一步,判断表态(是什么)——对题目中说的事或观点作出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的评价。
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不做这件事、不支持这种观点的危害性。
(1) 依据——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依据。
(2) 重要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3) 必要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4) 可能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这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成为可能。
(5) 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以及持或不持这种观点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第三步,明确做法(怎么办)——党、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等主体准备怎样做或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万能答题术语∙∙∙经济生活角度(1) 宏观调控。
“是什么”——含义、主要目标、手段。
“为什么”——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②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怎么样”——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2) 科学发展观。
“是什么”——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为什么”——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②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危害。
“怎么样”——①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②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个人: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政治生活角度(1) 政府。
“是什么”——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为什么”——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和履行政府职能的体现,是树立政府权威的需要。
“怎么样”——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坚持依法行政,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政府行使权力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树立政府的权威等。
(2) 中国共产党。
“是什么”——我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为什么”——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意义。
“怎么样”——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文化生活角度(1) 文化创新。
“是什么”——文化发展的实质。
“为什么”——必要性: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重要性:文化创新的意义、不同性质文化的作用、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目的。
“怎么样”——如何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同时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各种传媒尤其是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①主体: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三创新: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传播手段。
③途径:一根本,两基本。
④方向:反对四种错误倾向。
⑤总之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如何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文化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 中华民族精神。
“是什么”——基本内涵、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的原因)——重要性:地位(“三精一魂”)。
必要性: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可能性: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创新性,能够实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生活与哲学角度(1)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怎么样”——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唯意志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
(2) 树立创新意识。
“是什么”——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为什么”——①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②辩证法: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规律具有客观性;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③认识论:世界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④创新的社会意义。
“怎么样”——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典例调研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水平主要包括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必要的科学方法和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三个方面的内容。
近年来,各级政府努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大科技馆等场馆的建设,开展形象通俗、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教育。
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已经从6年前的1.6%提高到2010年的3.27%,虽然进步很大,但仍落后发达国家20年。
日本地震引发核电站危机,再次引发人们对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的思考。
在网上,各种言论被大量转载、讨论,其中不乏没有切实根据的谣言。
而这些谣言已对现实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各地发生抢购食盐风潮,即为其中一例。
针对这一现象,网民甲在微博中写道:“谣言止于信息公开。
”政府应当把真实情况公之于众,让公众对相关危机及其处理方法有科学的了解和理性的认识;“谣言止于智者”,当人们没有科学能力去分辨谣言的时候,它就可能成为“洪水猛兽”。
有人认为,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自然会提高。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快速链接】加大科技馆等场馆的建设,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经济决定文化;人们没有能力去分辨谣言→文化素养并非天生、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解析】本题适用模板一。
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指向。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
分析设问我们可以确立两个答题角度:一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必须加大政府投入;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不一定会提高。
第二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
加大科技馆建设、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科学分析能力。
第三步,论证观点。
角度一: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需要加大政府投入→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但是依据材料可知不但要加大投入,而且要实施多项工程。
角度二:加大投入并不一定能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文化素养形成的特点、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答案①经济决定文化。
政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为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需要多方面相应的配套措施。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加大科技馆建设、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培育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的良好氛围,能够使公民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文化的熏陶。
③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通过自觉学习科学知识,能够提高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公民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
④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