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一)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极圈之间
纬 66.5°
北极圈以北
北纬 66.5°~北
纬 90°
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
南极圈以南
南纬 66.5°~南 的太阳热量最少,终年 寒冷 纬 90°
【例题 2】如图:当地球公转至①位置时,南半球是______(季节),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______ 现象。公转至②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日;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
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地球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意义。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 季,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长。①位置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②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
答案:冬季 极昼 春分 昼夜等长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以后不断改进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 确立。公元前 104 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阳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 天文位置。 有人误认为二十四节气与阴历有 关。其实,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它根据太阳在黄道(地 球绕日公转轨道,也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将全年划分为 24 个段落,每段相隔约半个月(15 天),每一段叫一个节气。 每月月首者称“节气”,包括立春、惊蛰、 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节气;在月中者称“中气”,包 括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十二中气。二十四节 气就是 12 个节气和 12 个中气的总称。在全年 24 个节气中,最重要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合称 二分二至。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因而纯属阳历,只是形式上不同于通常所说的阳历。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而太阳通过每等分的时间大致相等,因而在公 历中,每年各节气的日期基本上变化不大,最多相差一两天,但在农历中的日期却不固定。

1.2太空探索(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2024)

1.2太空探索(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2024)

类竞争利用太空③彰显了太空探索的中国责任与担当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有( )①迅速占领地外空间②促进科技进步③
寻找地外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④为争夺资源A.①②
D.②③
D
B.①④
C.③④
随堂检测
中国载人航天迈入空间站时代,“嫦娥”逐月、“天问”探火等深空探测技术不断创造新高度。图为地球卫星照片。完 成下面小题。
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中长期停留、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的重要平台。
空间站建设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过程
1971年 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 1973年 美国发射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 1986年 苏联开始建设和平号空间站,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能供人类长期停留的空间站。
空间站建设 国际空间站
第一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太空探索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
新课标·新教材
目录
CONTENTS
01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02 探月工程 03 火星探测 04 空间站建设 05 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06 随堂检测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①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





②收集 。

探月工程 思考
人类为什么热衷于月球探测?

科学研究:月球是地球最接近的天体,研究月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和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探索与发现:人类天生对未知充满好奇,探索月球可以带来新的发现和认识,拓 展人类的知识边界。

资源开发:月球可能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水、氦-3等,这些资源可以支持未来 的人类发展及太空探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季节性气候变化
季节性气候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四季更替,使得地球表 面的气候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季节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动物迁徙和人类生活等方面 都有重要影响。例如,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夏季是作物生 长的季节,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冬季则是休眠的季节。
地球的偏转力
地球的偏转力: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 力会对地球表面的运动物体产生影响 ,使其运动轨迹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由于地球的 自转,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在地球上某一特 定地点,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就会经历一次昼夜交替 。
四季变化现象
总结词
四季变化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倾斜 角度和距离太阳远近的变化,导致太阳 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从而形成四 季变化。
公转的பைடு நூலகம்期
总结词:一年
详细描述: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回归年。这个周期是地球公转的 基本单位,对于地球的气候、季节变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0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昼夜交替现象
总结词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时,不同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
详细描述
月相的变化
总结词
月相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的证 据,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导致月球在地球 上的位置和形状不断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月 相。
详细描述
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地球也在自转,这导 致从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形状和位置不断变 化,形成了不同的月相,如新月、上弦月、 满月、下弦月等。通过对月相变化的观察和 记录,可以证明地球的运动。
02 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定义

初中地理七上知识清单

初中地理七上知识清单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经历了“‘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四个阶段。

2. 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_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知识点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 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如图所示:2. 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站在北极,四面都是正南;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站在南极,四面都是正北。

易错分析:容易误认为地球仪表面上的地轴、线条在地球上也存在。

其实地球仪上的地轴、南北极点和经纬线等在地球上并不存在。

知识点3: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 纬线和经线名称纬线经线形状圆(除极点外),自成圆圈半圆,两条相对经线组成经线圈长短不相等,自赤道向两极变短相等指示方向东西南北平分地球情况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任意相对的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相互关系相互平行相交于南、北两极0°线名称赤道本初子午线最大度数90°(南、北极点) 180°2. 纬度和经度名称纬度经度起始线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划分方向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180°表示符号北纬(__N__)、南纬(__S__) 东经(__E__)、西经(__W__)半球划分赤道是南北半球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分界线变化方向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南极点和北极点各为90°。

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向西度数越大;东西经的180°重合。

纬线赤道南、北半球和南、北纬的分界线30°纬线中、低纬度地区的分界线60°纬线中、高纬度地区的分界线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的分界线20°W和160°E经线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巧学妙记: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1)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2)已知地点为东经,与160°E相比:若比160°E小,属于东半球;若比160°E大,属于西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_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_1
No 线不分东经和西经。从北极上空观察经纬网,总结0°和180°。为180°,可以组成一个圆,都可以。180°、
160°E
Image
12/9/2021
第二十页,共二十页。
西经
越往西度数(dù 越 shu) 大

东经
初 子
越往东度数(dù 越 shu)
午大
线
2021/12/9
第十一页,共二十页。
练一练:
向西增大
80°W 60°W40°W 20°W
向东增大
向西增大
140°E 160°E 180°160°W
想一想: 为什么0°和180°经线不分东经和西经?
60°W 30°W 0° 30°E 60°E
判断图中各点箭头指示(zhǐshì)的方向。
北极


B
A 北北极


C


D

南极Biblioteka 2021/12/9第七页,共二十页。
观察经纬网模型结合图片完成问题(wèntí):
(1)经度划分的起点是哪条经线?
本初子午线规定为多少度?
(2)经度的划分规律:

①从0°经线向东,经度
数递增,为 东经,最大 为②从1800°°,经用线向E西表,示经。度
就像同学们的座次,能够确定地球上的任意 一点(yī diǎn)的位置,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仪相关知 识。2021/12/9
第一页,共二十页。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
2021/12/9
第二页,共二十页。
认识 地球仪 (rèn shi)
地轴
(dìzhóu)
北极
(běijí)
赤道
南极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课件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课件

思考:纬度的写法? 纬度的变化规律
怎么判断南北纬?
纬度
纬度
起点
赤道,又叫0° 纬线
度数划分 自赤道向南北各做90度
代号表示
北纬N,南纬S
分布规律 度数往北增大的是北纬, 度数往南增大的是南纬。
南北半球划 赤道

练一练
判断C、D两点位于北纬还是南纬,并写出它们的纬度:
N
70°
C
60°
50°
30°
D
40°
50° S
C: 60°N
D: 40°S
纬线与纬度
1 、判断南北纬的方法
(1)赤道以北是北纬, 赤道以南是南纬。
(2)度数向北增加的是北纬, 度数向南增加的是南纬。
2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__道___
3 、判断南北半球的方法: 凡是北纬都在北半球, 凡是南纬都在南半球。
请写出A、B、C、D、E纬线的名称,并判断所在半球.
南回归线23.5oS
30oS
60oS
南极圈66.5oS
请写出A、B、C、D纬线的名称,并
判断其低中高纬 ,属哪个半球(南北)
30° 20
40
A
50°
B
10°
60°
10°
C
60°
50°
40° 70°
40° D
A _20_oN_、__低_纬_、_北半球 B_5_0o_S_、_中_纬_、_ 南半球
C 40oN、中纬、北半球 D_7_0o_S_、_高_纬_、_南半球
40°
A_2_0_°N__北_半_球_
C__5_0°_N_北_半__球
B__5_0°_S__南_半_球
D__2_0_°S__南_半_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第二章节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第二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古代人由于受活动范围的限制,有“天 圆如方盖 ,地 方如棋局 ”的说法。

(2)人们根据 太阳、月亮的 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有了(“地球”) 概念。

(3)航海家 麦哲伦 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环球一周的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 。

(4)人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一个 球体 。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 形状,并按照一定的 比例 把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作用: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三、纬线和纬度1、最大的纬线圈赤道,赤道的纬度是0°。

2、由赤道起,到南北极各分作90°,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

赤道以北是北 纬,赤道以北是 南纬。

北纬:N 南纬: S3、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小小为东:小于20°的西经,小于160°的东经在东半球。

大大为西:大于20°的西经,大于160°的东经在西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平面展开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24小时。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轨迹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2、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年,约365天。

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附近。

3、昼夜产生条件:①太阳光照射,②地球不透明。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条件:①太阳光的照射,②地球不透明,③地球自转。

4、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一、地图的“语言”(基本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上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七上地理知识要点

七上地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地球在宇宙中(1)在已知宇宙中,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

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在太阳系中,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自身体积和质量不大不小,容易形成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2.太空探索(1)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2)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3)太空探索的意义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等。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如右图)4.(1)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往东穿过0°经线到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穿过180°经线到160°E为西半球。

(2)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7.利用经纬网定位(1)识别经纬线:横线表示纬线,竖线表示经线。

(2)判读纬度: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N),向南增大为南纬(S)。

(3)判读经度: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E),向西增大为西经(W)。

(4)确定经纬度具体位置。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2.(1)判断晨线和昏线: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

(2)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不停地自转。

(3)时间差异的原因:经度差异+地球自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图

第二节地图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一、方向
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
1.一般定向法:当一幅地图上既没有指向标又没有经纬网时,使用一般定向法,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当地图上有指向标时,采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
3.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采用经纬网定向法,描出参考点的经纬线做指向标,根据南北极点确定方位。

二、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注意单位换算,cm转化为km去掉5个0)
比例尺比大小,转化为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
比例尺没有单位,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有单位
2.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当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三、图例【课本18页的图例需要记忆】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
图例——地图上的符号
四、遥感影像地图广泛应用与军事活动、气象预测、城市规划和地球资源勘测。

电子地图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与决策、公共信息服务等
五、在野外辨认方向的方法
1.利用指北针辨别
2.立竿见影识方向
3.夜晚利用北极星识别方向
4.用手表进行识别方向
5.利用太阳定位
6.从树桩上看年轮,北密南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 23、 、周特期点: :一地轴年倾斜、指向不变
4、产生了 地理现象
旋转中心
自转 地轴
公转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
转动特点
地轴倾斜、指向不变
产生的现象 昼夜交替 时差
四季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五带
想一想:
1、一年之中,当地每天中午太阳都 升得一样高吗?什么季节升得高一 些?什么季节比较低?
2、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 C )
A潮涨潮落
B冬去春来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一年有365天
3、每年的北半球的12、1、2三个月是四季中的: (
(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太阳直射所能到达的最北的界线是:( D ) •A南极圈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5、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C )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做一做
傍晚 早上
小结:
• 一、地球的自转(绕地轴转) • 1、方向:自西向东, • 2、周期:约为24小时(一天) • 3、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
替 时差
做 一 做: 演 示 地 球 的 公 转
66.5°
小结:
二、地球的公转(绕太阳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一年之中,当地每天白昼的时间 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 节较短?
请描述当地四季的变化: 书P13 地球的公转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的规律: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时间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太阳直射 的纬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黄赤交角
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移动示意图
6、22 23°26′N 3、21 9、23 23°26′S 12、22 3、21
N
D
S N N
A
C
S
S
N
B
S
日 期
3月21日—— 6月22日
6月22日—— 9月23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12月22日—— 3月21日
地球昼夜更替现象的产生 由于地球 自转,这种白 天和黑夜就不 断发生交替, 形成昼夜更替 现象,如图上 的昼半球、夜 半球和晨昏线。
地地 方球 的自 昼转 夜过 现程 象中 不 同
地球自转与地方时
太阳当头时,人们常说: 现在是中午12点了,这就是 该地的“地方时”。例如, 在上海,太阳当头的时候是 12点。但同一时刻,对远离 上海以西约1 700千米的地 方,太阳还在偏东方向离当 头还差1个小时,对该地而 言只是11点钟。相反,对上 海以东约1 700千米的地方, 太阳早已偏西了1个小时, 它已经是下午1点钟了。
C
B
E
正午太阳高度的排序依据:DH=90-(23.5+23.5) EH=90-(60-23.5)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有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有阳光直射
无 极 昼 极 夜
利用面圆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①画出地轴和赤道; ②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和南北极点; ③画出夏至日时黄道面及太阳光线; ④画出晨昏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7.图中①地有一艘轮船,其位于晨昏线上,若该船不动,它将 ( A) A.迎来黎明 B.迎来黄昏 C.处在正午 D.进入南半球
返回目录
8.如图1-2-4所示四个城市中,每天最早迎来日出的是( B ) A.上海 B.堪培拉 C.孟买 D.莫斯科
返回目录
二、综合题 9.图1-2-5是地球自转示意图,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表1-2-1
概念
地球绕着___地__轴___的旋转运动
方向
______自__西__向__东________
周期
____2_4_小__时__(_或__一__天__)___
产生的地理现 _____昼__夜__更__替_____、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___时__间___的差异
返回目录
2.在图1-2-1中北极附近的地轴短线上画出箭头,以表示地球的自转 方向。
返回目录
3.某科幻大片讲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寻 找新家园的故事。影片中“流浪地球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让地球在驶 离太阳的过程中停止自转,假如地球真的停止自转,昼夜会出现什么 变化?
地球上同一地点不再有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更替现象。
返回目录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 1.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 B ) A.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B.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C.绕着太空不停地旋转 D.绕着北极星不停地旋转
返回目录
素养提升
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 了。”他爸爸笑了笑,然后认真地说:“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 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可信吗?请你推测宇航员爸爸的年龄是多大并 简述理由。 可信。宇航员爸爸的年龄是60岁。因为地球公转一圈的周期是一年, 宇航员爸爸跟随地球绕太阳转了60圈,也就是他爸爸的年龄是60岁。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课件
用经度和纬度表示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定义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 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 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经度

地 球 的 运 动


地球的自转
定义 方向 周期 影响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 运动。 自西向东。 24小时,即一天。 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经线和纬线
01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也称为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长度相Leabharlann 等,指示南北方向。02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
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03
经线和纬线的交点
称为地理坐标点,每个点都有唯一的经纬度。
地理坐标
地球的公转
轨道
近似椭圆形的轨道。
周期
365.25天,即一年。
定义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 周的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影响
形成四季变化。
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昼夜交替原因
地球自转使得太阳能够照射到地球的 不同部分,从而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四季变化原因
地球公转轨道与地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 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使得不同地区 在不同时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从而形成四季变化。
经线和纬线是地球仪上用来确定地 理事物位置的线,经线指示南北方 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网 与 地 理 坐



经纬网
作用 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定义 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的网,是地 理坐标的基础。 经纬网的密度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上, 经纬网的密度不同。一般来说,比 例尺越大,经纬网的密度越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科目讲课班级教课内容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标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理设计者讲课者第一课七年级讲课时间课时数时本节教材研究的内容是地球的实质属性——地球运动。

包含地球自转,以及由此惹起的日夜交替和时差现象。

地球公转以及由此惹起的四时交替,五带的区分。

本节教材知识点多,难点多,并且都是要点内容。

经过前方的学习,学生初步成立起了地球的静态角度的知识,地球的形状, 大小,经纬度。

本节教材波及到的地理现象,拥有动向变化的特色,这给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带来必定的困难。

幸亏教材中好多内容是学生平时能察看和体验获得的自然现象,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

知识与技术: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成立地球自转的空间看法,认识地球自转的特色(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经过演示、察看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日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别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日夜更替、时间差别。

重、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别难点教课过程时教课教师活动学生设计间教课内容环节活动企图安排发问、直奔主思设疑导入[ 设问 ] 请问我们每日都能够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考、题激趣原由?回答明确 1. 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分析学习目标识记明确学习 2.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说基本运动规律,学习目标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日夜更替。

3.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达成以下问题)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日夜也随着交替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合作研究活动一:阅读课本P11 图 1.14 “昼与夜”、演示地球的自转,察看后达成以下问题:1、何为昼半球?何为夜半球?为何会分为昼、夜半球?(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日,大家此刻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人教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课件

人教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课件

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 赤道上这天为秋分日,
9、10、11为秋季
9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纬度
(北半球)昼夜 长短情况
春分 3月20或21日
夏至 秋分 冬至
6月21或22日 9月22或23日 12月22或23日
0° 23.5°N 0° 23.5 ° S
昼昼夜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教育课件
10
阳总是照在头顶上教育。课件气候终年炎热。
12
活动
1:看下图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公转。 2: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之中,当地每天中午的太阳都 升得一样高吗?什么季节升得高一些, 什么季节比较低?
(2)一年之中,当地每天白昼的时间一 样长吗?很么季节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3)按照下面图示,描述当地四季变化。
A.元旦
B.清明节
C.劳动节
D.国庆节
7.一年当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地方是
(A )
A.赤道
B.南北回归线
C.40°N
8.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地带是
D.南北极圈
(B )
A.热带
B.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9.2010年11月29日我国科考队准备赴南极考察,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
A.那里是春季
自西向东
运动周期
约1天(24小时)
教育课件
约1年(365天或366天)
14
判断题: (1) 低纬地区是热带地区
热带地区是低纬地区 (2) 高纬地区是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是高纬地区 (3) 中纬地区是温带地区
温带地区是中纬地区
(× ) () (× ) () () (× )

七年级上册地理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七年级上册地理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用灯泡代表太阳,在灯泡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模拟地球的运动(如右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
地,说法错误的是()
A.甲位于晨昏线上
B.乙正处于白天
C.丙正处于黑夜
D.丁地时间最早
2.下列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
的是()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时间的差异
D.太阳东升西落
小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地理年级/册七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难点名称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知识点相对较为抽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既需要学生的生
活经验,又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较为困难:本节课学习需要学
生具备富丰的想象力和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

4、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太阳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B、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太阳自东向西自行运动
5、下列四幅图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记住并应用比例尺的定义、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转化。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管用地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 难点: 比例尺 教材助读 自主学习 一、学会使用地图 1.方向
(1)各种地图都具备 、 、 三要素。

(2)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 向。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 , ”的规定确定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 ,背朝 ,这样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2.比例尺
(1)定义:比例尺表示 距离比 距离缩小的程度。

(2)表现形式主要有 、 、_____________。

(3)比例尺的转化
(4)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 。

例: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A. 1:3000000
B.1/2500000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
D.
课内探究 展示交流
探究一:阅读课本第8页活动,了解野外判方向的方法。

并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野外定方向的方法还有哪些?
探究二:绘制地图时,比例尺的大小选择与所绘地图的表示范围、内容详略有关系: 比较图幅大小相同的A 、B 两幅地图:
归纳总结:图幅相等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 (大、
小),内容越 (详细、简略)。

课时作业 高效训练
1.下列各项不属于地图三要素的是 ( ) A .比例尺B .方向 C .地图名称 D .图例、注记 2.下列图幅相等的地图,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 A .山东省地图 B .中国地图 C .世界地图 D.潍坊市地图
3.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应当选择的导游图是 ( ) A .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 .世界地图 C .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D .中国地图
4.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
A.1∕400000
B.1:2000000
C.1:1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
5.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20千米,而两地在某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仅有10厘米,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200 B.1:2000000 C.1:20000000 D.1/200000
6.读下面某地区平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学校在农业试验区的 方向,科技园区在火车站的 方向。

(2)沿公路从学校去科技园区,在图上测量距离为6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为 米。

(3)图中的比例尺是 式比例尺,这个比例尺改为文字式比例尺表示是 7.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比例尺转换为数字比例尺 。

(2)图上A 在B 点的 方向,A 、B 之间实际的距离大约为 千米。

(3)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一辆汽车从村庄外C 处驶向E 处,其行驶方向行是从 向 ,再由 向 行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