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宋江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刘备和宋江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刘备和宋江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刘备和宋江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明清小说人物论——刘备与宋江形象的对比分析众所周知,刘备和宋江分别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小说中十分关键的人物。
所以,对刘备和宋江的评价当然也是如洪水般倾泻,当然也是“源远流长”。
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给予地非常立体,生动可触。
他们共有的特点是性格上的复杂性,有内在外在的因素,这些因素把他们层层包裹,勾勒出表面看似简单却又最难以捉摸的人物特征。
这两个人物虽然出现在不同的小说里面,但是他们的许多特点确实值得让人去对比分析的。
本文分为几个大点来一一评述。
一、仁义细看刘宋二人,在“仁义”方面可谓是各自小说里面最具有代表性,同时也是做得最好的两人了。
在古时可谓怀“仁义”之心的人,便是拥有最大人心的人。
《三国演义》中,“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是刘备和他的兄弟关张结义时定下的目标。
这也成了后来刘备所一直奉行的道德依据,是他事业做好做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水浒传》中,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举动非常之多,无论是对待不相识的路人还是对待结石的好汉,能够帮上忙的一定会伸出援手。
小说中多次可以看到宋江给予别人的“十两银子”,救他人于困苦之中。
同样宋江这般的“仁义”也是他后来得以笼络人心的法宝。
刘备被誉为“仁义素著,能救人危急”,宋江“及时雨”的称号,便是两人在“仁义”上面的默契使然。
但是从社会地位来看,刘备的举动涉及的范围要比宋江的广,时代的不同造就的英雄也会有差异,刘备的“仁义”大体是面向他的百姓的,或者说是面向他所管辖的地域的,不论是新野还是蜀川,刘备的仁义施加的对象宽而广。
而宋江的“仁义”从刚开始的在其乡里乡间的施行到后来的梁山,所以施行的范围相对来说小了很多。
施行的对象也与刘备有较大的差异(因为宋江没有自己真正的百姓)。
总得说来,他们两位因为“仁义”得人心,因而得各自自己的事业。
二、忠君刘备所奉行的是“兴复汉室”,就是忠君的体现。
刘备和宋江之人物比较
刘备和宋江之人物比较明清文学以小说著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罗贯中《三国演义》和施耐庵《水浒传》,是写古代军事题材和政治题材的双璧,它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场面广阔,历时甚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某些规律。
《三国演义》的创作指导思想是尊刘抑曹,刘备是作为一个被歌颂的人物出现的,在作品占有很大的篇幅;《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宋江,当然也成了作品的主要人物,而且作者对这个人物所持的态度基本上也是肯定的。
罗贯中和施耐庵生活的年代大致上又是相同的,相同的社会环境和相同的世界观、创作观,使他们笔下的刘备和宋江有了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对刘备和宋江这两个艺术形象的论述,已经有很多了,但一般都只是独个分析,即使偶然有人把他们作一比较,也只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本文试图从这两个艺术形象本身的思想性格以及它们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历史状况作一个比较全面分析。
刘备出身于一败落而流于民间的封建王侯家庭,封建时代那种“龙子龙孙”的糟粕思想自小就在他身上完全流露出来。
他以其出身而自豪,并到处炫耀家世。
刚一出场,他便对张飞说“我本汉室宗亲”;举兵镇压黄巾军,也因“说起宗派”而被刘焉留用;三顾茅庐,第一句就是自称“汉室末胄”;……。
果如他之所料,在当时的社会中,虽然发生了农民起义这种严重打击汉家江山的事,但在豪门贵族、军阀文人以至一般百姓之中,“帝胄”的身分是会给他带来好处的。
袁绍在诸侯之中给他这么一个小小县令置座,就说得很坦白:“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
”陶谦三让徐州于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乃汉室宗亲”的考虑。
即使是《三国演义》中第一个称“刘玄德乃当世英雄”的孔融,也是口口声声尊他“公乃汉室宗亲”。
等到汉献帝认他为族叔,“皇叔”的名头就更使他身价百倍了。
刘备以他的“好”出身赢得了一定的名声和地位,为他的事业打开了局面,那些思念汉室、愿报效汉室的人纷纷投靠了他。
宋江则是以他的钱财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和效果。
《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共5则)
《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共5则)第一篇:《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宋江在《水浒传》中是个不一般的人物。
有人说他是“忠义的化身”,也有人说他是“奸诈小人”。
在我看来,这两种说话他都当得。
至于孰轻孰重?我想那忠义必然是占着主要地位的,而奸诈也只是为了更好的诠释他的忠义罢了。
宋江的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再是梁山首领,到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却是悲惨的结局。
他是人称的孝义黑三郎,他也是及时雨宋江。
他是仗义英雄,讲究一个义字。
他又想报效朝廷——可以认为这是他的初衷,正所谓忠义两难全。
这宋江还真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看那第十八回中,宋江听到晁盖犯事后,吃了一惊,肚里却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
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宋江内心很紧张,可是并不表现出来,而是不慌乱地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物,倦怠了少歇。
观察略少坐一坐。
”实则快马奔那晁盖庄上报信去了。
可见宋江处事老练,非寻常人。
他通风报信后,更是不慌不忙。
当知县欲差人去捉时,宋江道:“日间去,只怕走了消息,只可差人就夜去捉。
”既是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又给晁盖争取了许多时间。
可真是随机应变,处事周密细致。
宋江自知晁盖犯事是有违法度,却也知那等人所劫的是不义之财。
心里望晁天王能逃过此劫,表面上却也做个要缉拿贼人的样子。
如此内心矛盾的宋江,想必他心里必是十分痛苦挣扎。
宋江是一个顾法度的人,可他也是仗义英雄。
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便将法度抛之脑后了。
因此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宋江杀人后,躲于家中地窑子中。
“且说宋江,他是个庄农之家,如何有这地窑子?”这宋江特会算计,“预先安排下这般去处躲身,又恐连累父母,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名户另居,官给执凭公文存照,不相来往,却做家私在屋里”。
这真不愧为“孝义黑三郎”。
《左传•襄公十一年》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可见宋江确是这“居安思危”,“安不忘忧”之人。
宋江的人物性格分析
宋江的人物性格分析宋江,字人杰,水泊梁山号及时雨,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相貌英俊,武艺高强,早年在青州任县尉时,杀人救义,因为善行而被罢免官职,并与晁盖、李逵等人一起成为了梁山泊的头领。
1.忠诚正直:宋江为人忠诚正直,重情重义。
在杀人救义之事中,他不顾自己的前途和名誉,义无反顾地救助了难民,以至于被罢免官职。
在梁山泊中,宋江凭借自己的正直和公正,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爱戴。
他为梁山泊选定“忠义堂”的名字,表明了自己对忠诚和义气的追求。
2.善于团结和领导:宋江能够有效地管理和领导众多的好汉,并保持梁山泊的相对稳定。
他重视团结和协作,对每个人都给予平等的待遇和关心。
在梁山泊设立军规严明的法律制度,确保了有序的组织运作。
他对众人的辅佐也高度依赖,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并将他们团结在一起。
3.慈悲仁厚:宋江对人民和下属都非常慈悲仁厚。
他非常关心众人的生活,为解决各种困难和麻烦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解决掉包、债务等问题。
他对农民和辛苦劳动者非常关照,提倡农耕生活并重视农田治理。
他还曾设立果品、豆腐等产业,带领众人致富。
他对下属的爱护和关怀,使得梁山泊的各个部落得到了相对安定和繁荣。
4.机智勇敢:宋江在军事指挥方面机智勇敢,智谋过人。
在攻打朝廷的军队时,他能在困境中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逃过被俘之危险。
而且他忍辱负重,终从四渡赤水中带领梁山泊在杭州激战高俅、王方等朝廷军官,大获全胜。
他的聪明才智为梁山泊的发展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5.好学谦虚:宋江对学问很有追求,并且虚心去向有知识之人请教。
在他进山后,保留并使用了梁山泊众英雄的才能。
他曾四处游学,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他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梁山泊中的众多武将,增加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并通过文化来不断提高梁山泊的战斗力。
综上所述,宋江是一个有正义感、忠诚正直的人,他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处事机智、勇敢,善于运用自己的智谋解决问题。
刘备与宋江忠义思想比较
268 2010.122010年 第12期刘备与宋江忠义思想比较文/李飞摘 要:《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主题都是宣扬忠义观念,两部作品中的很多人物都具有浓烈的忠义气息。
刘备和宋江作为两部小说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忠义形象的集大成者,具有极强的典型性。
刘备和宋江分别作为一代枭雄和天罡地煞星主在忠义观念上有诸多相同之处,性格特点和处世方法也有很多近似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不小的分歧。
本文试从文本角度探析二人忠义观念的具体异同及忠义在二人内心的博弈。
关键词:刘备;宋江;忠义;比较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0)12-0268-01一、刘备与宋江“忠”的比较“忠”是中国古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内涵和层次是比较丰富的,它的基本义是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得到的义务。
由于这两部小说均作于明朝,所以我们这里所用的“忠”的含义宜采用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形成和加强后的普遍遵循含义,即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片面的道德义务。
刘备和宋江尽管身份地位不同,但可以说都是忠于皇帝的,他们对朝廷没有二心,以维护封建正统为己任。
刘备看到天下凌乱、篡逆恒生,决心为重整汉王朝而奋斗。
在诸侯割据的战争中,刘备一直以汉室宗亲自居,作为汉王朝的正统代表与曹操明争暗斗。
在占据两川后,部下推举他为汉中王,他还要上书献帝,请求批准。
纵观其一生,可以说是大汉王朝标准的卫道士。
而宋江对大宋王朝的忠更是死心塌地,矢志不渝。
《水浒传》中的宋江出身于地主阶级,原是刀笔小吏。
他自幼曾攻经史,有浓厚的忠君思想和正统观念。
他认为政治的腐败是贪官污吏所为,皇上是“至圣至明”的,因此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他在梁山泊公开声称自己“全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
在宋江等被招安后,又为大宋尽力平叛,即便被赐毒酒,宋江还要表明“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刘宋二人虽然都在其一生中坚持着忠的信念,但在具体作为上又有很大的不同。
《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刘备、宋江的“哭”
《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刘备、宋江的“哭”前言《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水浒传》中的宋江,可谓是作品中最充满独特魅力的男性角色,他们虽没有显赫的家世、旷世的才能,却都能统领着千军万马,让麾下大将忠心耿取取向其效犬马之劳。
通读全文,我们发现作者对于二人“哭”的描写,着墨甚甚多。
经笔者粗略统计,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哭了34次,宋江在《水浒传》中哭了36次。
小说中中二人“哭”的形式,被作者刻刻画得生动又富于变化,有时仅用“泣、垂泪”一笔带过,有时则是以“洒泪大哭、痛哭”进行描述,还有的时侯甚至出了“潸然泪下、泪如雨下、放声大哭、泪泪流满面”等不同形式的哭态。
“哭”不仅是塑造和丰富“蜀汉之君”、“梁山之主”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段,从不同同角度来说,它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推动与发展,以及对悲剧命运的诠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形象塑造的意义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主人公刘备、宋江分别出场时,作者对于二人的形象就有了一个基本的界定。
刘备“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宋江则被人称作“及时雨”,他“声名不让孟尝君,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
”通读全文,我们发现,刘备是位仁爱之君,宋江是位忠孝之主,二人都重视人才、礼贤下士。
而“哭”不仅折射出他们主要的性格特征,更对其形象的塑造意义重大。
(一)仁爱之君在《三国演义》这部历史演义体小说中,横向比较几位当权者,袁绍有四世三公的显赫地位与囊括宇内的大批门生;曹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时”与强大军事实力;孙权有父兄基业与长江天堑的地利优势;刘表、刘璋这些皇亲拥有革命根据地。
而刘备却一无所有,出身草根,《三国志·先主传》中说:“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康,官至东郡范令。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然而刘备确实是所有当权者中最得民心的,爱民如子,施行仁政的他,一直是百姓心中的贤明君主。
而其“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的仁君形象,正是通过“哭”塑造出来的。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文学中两部代表性的古典小说,其中展现了丰富的忠义观。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忠诚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两部小说中的忠义观进行比较。
就人物形象而言,《三国演义》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为代表,他们忠于国家、正义、友情,舍生忘死,表现出了崇高的忠诚和正义感。
而《水浒传》以宋江、林冲等人物形象为代表,他们原本是为国效力的忠臣,但被朝廷的不公平对待逼得走上了反抗之路,他们忠于自己的正义和朋友,表现出了对正义的追求。
在忠诚度方面,《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展现出了非常高的忠诚度。
他们对朝廷忠诚,力图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也对自己的兄弟义气忠诚,合作共事。
《水浒传》中的人物也展现出了忠诚度,虽然他们反对朝廷的不公,但对自己的兄弟团结一心,相互支持,不离不弃。
在价值观方面,《三国演义》强调国家利益和正义,人物以国家为重,奋不顾身,将自己的忠诚付诸于行动。
他们努力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
而《水浒传》强调个人价值观的追求,人物以个人正义为重,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和朋友的利益而奋斗,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忠义观具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人物对朋友的义气和对正义的追求,都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崇尚忠诚、正直的价值观。
但两部小说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忠诚的对象和忠诚的方式上,《三国演义》更加强调对国家和朝廷的忠诚,而《水浒传》更加强调对个人利益和正义的追求。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两部重要的作品,它们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展现了丰富的忠义观。
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还是《水浒传》中的宋江、林冲,他们都是忠于自己信仰的英雄形象,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宋江人物形象深层解读及反讽
宋江人物形象深层解读(2014年10月13日星期一)一、《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通过反讽手法的运用,使几乎每个重要人物都带有他自己的寓意。
他们不是一览无余的单纯的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而是复杂的问题人物。
围绕着这些内涵复杂的人物,小说的多层次质感才逐渐展现,传统小说批评的多元化倾向得以因此而确立。
乍一看来,《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仔细阅读,我们就会发现,字里行间大有翻案的文章。
浦安迪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英雄好汉的阴暗面”。
宋江更是个问题人物。
他其貌不扬,人称“黑三郎”,矮胖的身材可与王英和武大并列。
黑黑的面皮,则是上起赤发鬼刘唐下至黑旋风李逵的众多黑脸暴徒的缩影。
宋江的诨名比《水浒传》中任何人都要多,例如“呼保义”,“及时雨”和“孝义黑三郎”。
往浅里说,这些诨名反映了关于宋江的历史资料及其事迹传说之繁杂,但从文人小说媒介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又为作者施展其反讽机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举例来说,《水浒传》中黑三郎的“孝义”之称,便有大问题,起初作者使我们相信,“孝”是宋江最优良的品质之一,在第二十一回偏偏是从他父亲的控告他忤逆的诡计里,弄假成真,我们从假意的否定中得出肯定的结论。
然而随着小说的进展,这个诨号就逐渐开始出现反讽的意味,它隐隐约约地反复暗示梁山好汉的不守王法,时时伴随着对父母的忘义败风,也就是传统所谓的“不忠不孝”。
宋江的诨名“及时雨”也有反讽的意义。
从字面上解,“及时雨”者,慷慨好施、周济四方之谓也,但同时也暗有“泪”的隐义。
如果,把宋江与刘备相比较,我们会发现,宋江在谋略和武功两方面都称不上“及时”,真正“及时”的倒是他的泣下如雨的本领。
小说中展示宋江性格的一个特别生动的场面是“杀惜”。
细读之下,我们发现,这一情节穿插在靠近武松杀潘金莲的位置,隐衬出二者的形似之处。
“杀惜”又与紧接着“武十回”前后宋江与武松相遇的细节,前后呼应。
与武松怒发冲冠的豪气相反,宋江处处显得优柔寡断和低声下气。
十分明显,这一对照的目的是暗讽“黑三郎”。
探讨宋江刘备唐僧性格特点
探讨宋江、刘备、唐僧三个人性格形成的文化原因汉语言文学 2009101545 张琼芬在四大名著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虽非一人所作,但我们却可发现其中的一些共同点:一是,作品在人物组合模式上都遵循着“主弱从强”的原则。
二是,书中统帅群雄的几位老大,宋江、刘备、唐僧,在历史上,他们都是存在的,是真有其人。
三是,在小说里,他们的性格都存在一定的矛盾。
四是,他们都是作者极力推崇和褒扬的“道德模范”,“英雄”,“仁者”,但在我们看来却是“无能”,“虚伪”,甚至是“窝囊”之辈,没有什么人格魅力,更没有一丝英雄气度。
我觉得这四个相似点,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第四个。
归根到底,其实也是前三个的相似点造出了第四个现象的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作品的客观效果怎么会走向作者主观愿望的反面?我个人觉得,这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有一定的联系。
三部作品的开始,作者都极力的想展示一个完美的形象,而处处避免人物性格不好的一面,将原型人物拔高,而随着人物自身的发展逻辑,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他要塑造的形象之间产生了不可克服的矛盾,作者又始终想维持他们的良好形象,所以处处为他们做下遮掩,这样,就导致了读者的极度反感,所谓的“物极必反”,太过于想维护人物的正面形象,铸造出的就是一个个“不真实”的人物,本来的“仁者”就变成了“伪君子”。
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就是宋江、刘备、唐僧三人为什么会引起读者的反感的。
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作者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这个方面来探讨:刘备:“仁君”变“伪君”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作者极力推崇和褒扬的封建理想君主,作者就是要塑造一个仁君的形象,这个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很多人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对他的评价却是,“妇人之仁”,“一介懦夫”,对刘备的帝王之位,也用“哭出来的江山”来概括。
《三国演义》中,作者最想表达刘备的性格特点,就是:“仁”。
刘备就是“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为了表现刘备的“仁”,刘备的“正统”,作者怎么做?从《三国演义》的第一回,作者就急切的想告诉我们,刘备是个“不一般”的人物,对刘备大力地进行表扬。
四大名著人物性格分析
四大名著人物性格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四大名著,即《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经典而深刻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人物进行性格分析,探讨他们的个性特点、行为表现和内心世界。
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的主角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富家公子形象。
他聪明机智,心思细腻,但也有着敏感多疑的一面。
贾宝玉性格上的矛盾体现在他对美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无力抵抗之间。
他对美的执着使他陷入了情感的纠葛中,但又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感到苦恼和无奈。
贾宝玉的敏感多疑表现在他对于自己命运的担忧和对亲近人的猜忌上。
他不断尝试逃避命运的安排,却又无法改变自己的遭遇。
他对于自己乃至他人的言行举止都非常敏感,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陷入情绪波动之中。
他对于亲近人的猜忌也使他与众多人物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了后来的矛盾和冲突。
贾宝玉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他对爱情有着强烈的渴望,但又常常陷入矛盾和纠葛之中。
他渴望真正的爱情和幸福,但又对自己的感情不敢抱有希望。
他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塑造中,展现了对情感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使得他成为了一个饱受痛苦折磨的人物形象。
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人物形象,他的性格特点深受读者喜爱。
孙悟空性格上的矛盾体现在他的机智聪明与傲慢自大之间。
他聪明机智,能够巧妙地应对各种困难和危险,但他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非常自负,经常以自己为中心,傲慢自大。
孙悟空的机智聪明使他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他能够在危急关头发挥出巨大的潜力,保护和帮助师弟师妹们完成取经任务。
但他的傲慢自大也给他和团队带来了很多麻烦。
他经常和其他成员发生争吵和冲突,自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厉害,对师傅和师弟师妹们的指挥和安排不服从,导致团队合作时出现问题。
孙悟空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他虽然拥有强大的能力,但也有着对自己身世的疑惑和对世俗的不满。
他曾经在战胜妖魔鬼怪后得到了救赎和新生的机会,但他仍然对自己的过去和来历心存疑虑。
宋江与刘备对比的作文600
松江与刘备对比的作文600
宋江是《水浒传》中18位好汉的首领是作品中最重要、最复杂、也是刻画得比较真实成功的一个形象,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一个形象。
在文学史上,同一个文学形象受到大家见仁见智的评价本也不稀奇,可像宋江这样让大家大褒大贬、毁之誉之的人,还是很少见的,这足以说明宋江这一形象的不寻常。
首先宋江在作品中具有无比的重要性。
宋江的一生穷通存亡与梁山事业的兴衰直接相关。
不管是从他的位置还是从作品的艺术结构上看,他都处于核心地位。
研究宋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研究《水浒传》的核心内容。
其次宋江具有性格的复杂性和形象的歧义性。
宋江的性格是非常丰富、复杂、深刻的,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各不相同的表现。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
宋江是带着他全部复杂矛盾的性格出场的。
作者这样介绍他: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
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
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
忠义是宋江的主体性格,但却不是他性格的全部;他的全部性格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
他慈悲仁爱,救苦救难,却又
偶尔表现出残忍狠毒,不择手段;他颇富政治远见,极具雄才大略,有时却有显得目光短视昏庸糊涂;他善于听言纳谏,从善如流有时却又刚愎自用,拒绝良策。
刘备与宋江之仁义解析
试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刘备与宋江的仁义中文系12初文甲刘星林摘要:《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主题都是宣传忠信仁义观念,两部作品中的很多人物都具有浓烈的仁义气息。
刘备和宋江作为两部小说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仁义形象的集大成者,具有极强的典型性。
他们在仁义观念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所处时代、出生环境、个人经历等的不同,使得他们在仁义观念上也存在分歧。
关键词:刘备;宋江;仁义;比较仁义,本意为仁爱与正义。
对人宽厚爱心,是仁;为人正派,爱憎分明,是义。
在这两部小说中仁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三国演义》中刘备理智的义之选择使他分得一片天下,成就了霸业;而在《水浒传》中,由于对宋王朝的绝对忠诚,使得宋江最终走向了背义的深渊。
因为人生价值取向的不同,他们对仁义道路的选择也就不同,最后得到的结果也就大不相同。
一、二者仁义的相同之处细看刘宋二人,在“仁义”方面可谓是各自小说里面最具有代表性,同时也是做得最好的两人了。
在古时可谓怀“仁义”之心的人,便是拥有最大人心的人。
《三国演义》中,“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是刘备和他的兄弟关张结义时定下的目标。
这也成了后来刘备所一直奉行的道德依据,是他事业做好做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水浒传》中,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举动非常之多,无论是对待不相识的路人还是对待结识的好汉,能够帮上忙的一定会伸出援手。
小说中多次可以看到宋江给予别人的“十两银子”,救他人于困苦之中。
同样宋江这般的“仁义”也是他后来得以笼络人心的法宝。
刘备被誉为“仁义素著,能救人危急”,宋江“及时雨”的称号,便是两人在“仁义”上面的默契使然。
(—)义的引导“义”由个人到群体,由群体到整团逐步地深化,超越了简单地处理人际关系的约束或者是道德要求,而演变为与群体、政治集团密切关联的涵义,甚至作为其政治纲领和行动的基本准则。
《三国演义》里的刘备阵营最初是由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为“义”的基础逐步扩散、辐射的,因为他们彼此都有着匡扶正义、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满腔抱负,所以得以共举大事。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的经典人物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的经典人物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涌现了许多经典人物,他们或英勇,或智慧,或仁爱,或忠诚,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瑰宝。
这些人物的形象和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感动,更传递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位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的经典人物。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他是贾府的公子,聪明伶俐,却也颇为放荡。
贾宝玉的形象丰满而复杂,他既有天真烂漫的一面,又有深思熟虑的一面。
他对待感情真挚而执着,对待生活态度豁达而洒脱。
贾宝玉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遭遇和成长过程也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作为一只猴子,孙悟空具备了无比的智慧和勇气。
他机智灵活,善于变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能够化解危机,战胜敌人。
孙悟空的形象给人以力量和勇气,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就能够战胜一切。
再来,我们认识一下《水浒传》中的宋江。
宋江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领导才能的人物。
他身负重任,带领着一群江湖好汉,与不义之徒进行斗争。
宋江的形象给人以力量和希望,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正义和真理,就能够改变自己和世界。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三国演义》中的刘备。
刘备是一个仁爱而有魅力的人物。
他心胸宽广,善待他人,能够化解纷争,团结众人。
刘备的形象给人以温暖和希望,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善待他人,就能够获得真正的力量和尊重。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的几位经典人物,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观念,但都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生的真谛,更好地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的经典人物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他们的形象和故事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感动,更传递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生的真谛,更好地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评析
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评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英雄史诗。
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鲜明的英雄形象,他们以各自的个性和行为特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水浒传中的几位英雄形象进行评析,探讨他们的形象特点以及背后的意义。
一、宋江:忠诚正直的领袖形象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梁山英雄的领袖。
他具备着出众的武艺和聪明才智,但最重要的是他的忠诚和正直。
他为人仗义疏财,帮助无辜受难的百姓,对抗不义之举。
他们在梁山聚义的目的,是为了讨伐当朝暴政,恢复天下太平。
宋江的形象揭示了社会正义的追求和英雄对民众的责任感。
二、林冲:勇猛豪爽的猛将形象林冲是梁山上的猛将之一,他勇武无敌,威名远扬。
他立下了许多赫赫战功,被誉为“豹子头”。
然而,林冲的形象并非简单的猛将,他有着豪爽的性格和正义感。
他宁可与不公不义作对,也不肯曲从于权势。
林冲的形象代表了对抗暴力和追求正义的精神。
三、鲁智深:豪迈憨直的豪杰形象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最具特色的英雄之一,他外表粗犷且豪放,行为憨直而豪迈。
鲁智深以一身惊人的拳法和豪情万丈的豪言神勇,深得人们喜爱。
然而,他在人际关系上却显得有些木讷,对待朋友以及他人抱有单纯的情感,对待敌人则毫不留情。
鲁智深的形象代表了勇猛精进和豪爽不羁的特点。
四、武松:热血直爽的豪杰形象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一位著名英雄,他以刚毅的性格和强大的力量在故事中脱颖而出。
武松义薄云天,对不公不义的行为毫不退缩。
他在与虎搏斗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男儿胸怀和不畏艰险的品质。
武松的形象代表了民众对于正义和勇气的向往。
总结起来,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多种多样,每个英雄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有的英雄追求的是社会正义和对抗统治者的不公,有的英雄则展现出了豪爽憨直和对弱者的保护欲望。
这些英雄形象给人们以启示,鲜明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塑造角色的手法,更是对社会价值观、道德伦理以及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这些英雄形象的评析,我们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英雄形象的追求和理解。
刘备和宋江的艺术形象比较
人 文 论 坛204INTELLIGENCE刘备和宋江的艺术形象比较邢台学院中文系 聂俊亮摘 要:《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是妇孺皆知的两部文学巨著,是中国文学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书中的主人公可以说是历史上塑造比较成功的两个艺术形象,深受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了文人志士的一致好评。
本文主要通过刘备和宋江所受的正统思想的影响、对待人生的追求、机心与谋略、在义气问题上的表现进行比较,以便我们对他们二人有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枭雄 刘备 宋江 义气明清文学以小说著称,四大名著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施耐庵的《水浒传》堪称写古代军事题材和政治题材的双璧。
它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场面广阔,历时甚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某些规律。
《三国演义》的创作指导思想是“拥刘反曹”,刘备是作为一个被歌颂的人物出现的,在作品中占有很大的篇幅;《水浒传》则写的是北宋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宋江,当然也成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而且从整部作品来看,作者对他所持的态度基本上也是肯定的。
罗贯中和施耐庵生活在大致相同的年代,相同的社会环境和相同的世界观、创作观,使他们笔下的刘备和宋江有了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现仅从这两个艺术形象本身的思想性格及他们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历史状况加以比较。
一、正统思想的影响刘备出身于早已败落的远支皇族之后,家境清寒.但封建时代那种龙子龙孙的帝王思想自小就在他身上完全流露出来。
他到处炫耀家世,以自己的出身而自豪。
刚一出场,他便对张飞说“我本汉室宗亲”;三顾茅庐,第一句就是自称“汉室末胄”。
正如他所期望的,在当时的社会中,虽然发生了农民起义这种严重打击汉家江山的事,但在豪门贵族、军阀文人以至一般百姓之中,“帝胄”的身分是会给他带来好处的。
袁绍在诸侯之中给他这么一个小小县令置座,就说得很坦白:“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
” 即使是《三国演义》中第一个称“刘玄德乃当世英雄”的孔融,也是口口声声尊他“公乃汉室宗亲”。
刘备-宋江和唐僧的人物特点
浅析刘备\宋江和唐僧的人物特点摘要:本文通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大名著,从客观上了分析刘备、宋江和唐僧的“强”与“弱”。
关键词:刘备;强项;弱项;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我们可以发现主人翁刘备、宋江和唐僧身上都具备着一个共同点:他们位居于团体的统领位置,高高在上,却没有多少的实力。
用21世纪现代的话来说,他们属于“偶像派”,而非“实力派”,显得软弱无力。
但在技能和谋略方面显超他们的人却都愿意至死不渝一心跟随他们,愿意受他们统领。
下面,我们将从客观上全面地分析这三个人物的强项与弱项。
从《三国演义》析刘备1.刘备之“弱”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刘备,文不如孔明;武不如关、张、赵。
”刘备是否真的“文武皆无”,我们且看下面分析。
在智谋方面,“智囊中郎将”诸葛亮相较刘备显然是略胜一筹的。
在“定三分隆中决策博望坡军师初用兵”、“诸葛亮火烧新野诸葛亮舌战群儒”、“孔明用智激周琦用奇谋孔明借箭”、“七星坛诸葛祭风诸葛亮智算华容”、“孔明定计捉张任诸葛亮智取汉中孔明巧布八阵图”等章回中,诸葛亮神机妙算,用他的智谋为刘备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战役,也一次又一次肯定了“智囊”的美称名副其实。
而这一次又一次的胜战,刘备看似都是坐享其成的。
从军事技术上讲,刘备的作战水平显然是逊色于关羽、赵云等人,实力也可谓悬殊。
《三国》中,从一开始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到“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宴”、“水淹七军”等情节中,关羽一直以一个勇敌万人、义贯千古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
赵云人称虎威将军,人亦如其封号。
在第七十二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中,赵云以少胜多大破曹军,为刘备夺汉中。
这也是刘备赞叹“子龙一身是胆也”的缘由。
然而,回首《三国》描写战场上的刘备,可谓屈指可数。
给读者留下最深的印象莫过于刘备主导的夷陵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他不听诸葛亮的劝告,执意攻吴;不听马良劝阻,执意驻军在树林茂密处;也不加思考地将智勇双全的赵云安排去覆撤粮草。
水浒传六大典型人物分析
《水浒传》六大典型人物分析1.宋江:- 性格特点:- 仗义疏财:他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因此在江湖上有“及时雨”的称号。
这使得他在江湖中拥有较高的威望和众多的追随者,为他日后成为梁山首领奠定了基础。
- 忠君思想:尽管被逼上梁山,宋江内心始终怀有对朝廷的忠诚和向往。
他将起义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政治手段,把招安视为义军最完满的归宿,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梁山的发展方向。
- 权谋机变: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能够协调各方势力,平衡梁山好汉之间的关系。
在处理一些棘手问题时,他善于运用策略和手段,维护梁山的稳定和团结。
- 主要事迹:- 怒杀阎婆惜: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
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及五十两黄金酬谢,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她以此要挟宋江,宋江无奈之下怒杀阎婆惜,由此开始了逃亡生涯。
- 梁山聚义:后来宋江被发配江州,在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上了梁山。
他凭借自己的威望和能力,逐渐成为梁山的核心领导人物。
- 接受招安: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接受朝廷招安,并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为朝廷立下战功。
但最终,他本人被所赐御酒毒死,梁山好汉也死伤甚众。
2.鲁智深:- 性格特点:- 嫉恶如仇: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见不得恶势力欺压百姓,一旦遇到不平之事,必定会出手相助。
例如,他为了替金氏父女出气,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展现出了他的正义和勇敢。
- 粗中有细:看似鲁莽,但实际上心思缜密。
在救助金氏父女时,他担心店小二追赶,便在店中坐了两个时辰,确保金氏父女安全离开;在与林冲相处时,他一路暗中保护,直到林冲脱离危险,这些都体现了他的细心和智谋。
- 豁达明理:性格豪爽,不拘小节,能够随遇而安。
他在五台山出家时,虽不守佛门清规,但心中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信仰。
在经历了诸多波折后,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最终在杭州六合寺圆寂。
- 主要事迹:除了拳打镇关西,还有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等。
分析宋江形象悲剧性
分析宋江形象悲剧性宋江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和体现着深刻历史悲剧性精神的形象。
作为《水浒传》中一个主要核心人物,也是梁山泊好汉的领袖。
从故事开始到结尾,宋江的形象都体现出悲剧性。
一、逼上梁山宋王朝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昏君无道,不理朝政,民不聊生,导致义军揭竿而起。
《水浒传》中,宋江作为中小地主家庭,境况还算富裕,生活也称得上富裕。
他是自幼饱读经吏,遵从封建礼教传统。
他有一腔报国之志,想要建功立业。
从小就练武习拳,研读兵法,时刻准备着为国效力。
他是县衙里的押司,所以他属于小吏而不是官。
他的职业让他终于县衙,也让他更懂得效忠朝廷。
但是奸臣当道,后来因为他错杀阎婆惜而被发配边疆,又因醉酒后题“反诗”被问成死罪。
当然他内心仍然是终于君王的,只是出于对奸臣的痛恨。
在法场上被梁山好汉救下,他无路可走只得上梁山。
在这里我认为是宋江形象的悲剧之一。
他内心是终于君王,想要报效朝廷,但是由于奸臣当道,他只得被迫上了梁山成为“反贼”。
内心的忠君报国的思想和现实身份相对立,这就注定了人物的悲剧性。
二、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宋江被逼聚义梁山,在梁山众好汉中宋江不能以武艺见雄,也不以文采见长。
宋江深知自己的不足,因而他尽量抑短扬长,重点放在做人方面,以便日后实现自己的志向。
在晁盖死后,宋江顺利的坐上了梁山好汉的第一把交椅。
在众人的推荐下,宋江成为了领袖。
但是他任然没有忘却自己内心的忠孝朝廷的思想。
他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口号也改了,虽然简单地改了两个字,但是意义完全变了。
他心中没有反对宋王朝,虽然身在梁山,但是心还是在朝廷。
所以为他后来的招安埋下伏笔。
三、接受招安,征讨方腊宋江上山后一直在争取改邪归正,从来没有想翻过皇帝,从来也没有想当皇帝。
宋江信奉的忠孝思想实际上是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政治观念的混合物,蚀化了他的铮铮铁骨,是他丧失了作为起义军领袖的远见卓识。
在梁山好汉将局面开拓出来,正是“打到东京,夺了鸟位”的大好形势下,却主动地再三乞求招安,甚至求被梁山俘获的高俅回朝后保举招安,不惜以重金去打通妓女李师师的“枕头上关节”来求招安。
水浒传人物形象评析
《水浒传》中一些主要人物形象的评析:
1.宋江:作为梁山泊的首领,宋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
他既有
豪情壮志,渴望为国家效力,同时又善于谋略,能够巧妙地化解各种危机。
但另一方面,他也非常矛盾,常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
这种复杂的性格特点,使得宋江成为了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
2.林冲:林冲是《水浒传》中最具英雄气质的人物之一。
他武艺高
强,曾经在多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同时,林冲也是一个非常正直、忠诚的人,对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非常坚守。
然而,在官场腐败的环境下,他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最终被迫上梁山。
3.李逵:李逵是《水浒传》中最具天真烂漫性格的人物之一。
他忠
诚、勇敢,对宋江和梁山泊的事业非常热心。
同时,李逵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等。
但正是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为梁山泊的事业奋斗到底。
4.武松:武松是一个非常勇敢、坚强的人。
他在景阳冈打虎的故事
广为人知,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同时,武松也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对于不公正的事情绝不容忍。
在整部小说中,武松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人物,有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5.杨志:杨志是一个非常谨慎、细致的人。
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名声
和荣誉,对于任何有损于自己名声的事情都会坚决反对。
同时,杨志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无论是武艺还是谋略都有很高的造诣。
在整部小说中,杨志是一个非常稳重、成熟的人物,对于
自己的行动和言语都非常谨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小说人物论
——刘备与宋江形象的对比分析众所周知,刘备和宋江分别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小说中十分关键的人物。
所以,对刘备和宋江的评价当然也是如洪水般倾泻,当然也是“源远流长”。
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给予地非常立体,生动可触。
他们共有的特点是性格上的复杂性,有内在外在的因素,这些因素把他们层层包裹,勾勒出表面看似简单却又最难以捉摸的人物特征。
这两个人物虽然出现在不同的小说里面,但是他们的许多特点确实值得让人去对比分析的。
本文分为几个大点来一一评述。
一、仁义
细看刘宋二人,在“仁义”方面可谓是各自小说里面最具有代表性,同时也是做得最好的两人了。
在古时可谓怀“仁义”之心的人,便是拥有最大人心的人。
《三国演义》中,“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是刘备和他的兄弟关张结义时定下的目标。
这也成了后来刘备所一直奉行的道德依据,是他事业做好做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水浒传》中,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举动非常之多,无论是对待不相识的路人还是对待结石的好汉,能够帮上忙的一定会伸出援手。
小说中多次可以看到宋江给予别人的“十两银子”,救他人于困苦之中。
同样宋江这般的“仁义”也是他后来得以笼络人心的法宝。
刘备被誉为“仁义素著,能救人危急”,宋江“及时雨”的称号,便是两人在“仁义”上面的默契使然。
但是从社会地位来看,刘备的举动涉及的范围要比宋江的广,时代的不同造就的英雄也会
有差异,刘备的“仁义”大体是面向他的百姓的,或者说是面向他所管辖的地域的,不论是新野还是蜀川,刘备的仁义施加的对象宽而广。
而宋江的“仁义”从刚开始的在其乡里乡间的施行到后来的梁山,所以施行的范围相对来说小了很多。
施行的对象也与刘备有较大的差异(因为宋江没有自己真正的百姓)。
总得说来,他们两位因为“仁义”得人心,因而得各自自己的事业。
二、忠君
刘备所奉行的是“兴复汉室”,就是忠君的体现。
他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外人对他的尊称乃是“刘皇叔”,从这看来他的忠君也是有历史的原因。
但是古时宣扬的便是忠君思想,故而即使不是皇室后代,我想刘亦能如他后面所行。
从他的仕途“剿灭黄巾”、“征讨董卓”、“对峙曹操”便可以看出他忠君的坚持和决心。
宋江,出身押司,在衙门中管理文书案牍。
可以说宋也是当时社会一个小小的公务员,他所接受的思想也便是“忠君”了。
在行事上以“忠”、“孝”为先,时时想着要忠于君主。
他的上梁山之路是经过内心强烈的挣扎的,他不敢也不愿意对抗正统的朝廷,宁愿忍辱受苦也不干“灭九族的勾当”。
在“无奈”地选择上水泊梁山后,他虽然表面与朝廷为敌,但是内心还是非常期盼招安的,这也是后来他为什么不顾梁山这么多兄弟好汉的反对,接受朝廷招安的原因。
刘宋两人以不同的方式选择了“忠君”的道路,他们内心所经受的欣喜、挣扎、彷徨从某种意思上来说是一样的,虽然方式不同,却是天下知音。
三、“虚伪”
在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时,很多时候会对刘备和宋江的重情重义大为赞赏;会为他们的犹豫而“恨铁不成钢”;会对他们两人的“虚伪重名”而唏嘘。
刘备、宋江和一般的英雄人物性改革上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别,一般的英雄豪杰生性刚猛,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却是常常可以看到他们两位“痛哭流涕”。
有人说这是真性情的表现,但是有人认为有时候他们真性情的表现未免太“煽情”,动不动就哭鼻子,这不是男儿本色,所以就觉得有作秀之嫌,不免扣上“虚伪”的帽子。
其实不能单单从这个方面来讲“虚伪”,一个词语——性格使然,就也挑不了多大的刺。
那么真正被认为是“虚伪”的是什么事情呢?
先说刘备,《三国演义》中,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刘备丢下妻子南奔,赵云于百万人中求得幼主刘禅,刘备感慨万千,说道,为了这个不成器的小阿斗,差点损失了我的一员大将,然后要把阿斗摔了,众将领劝之方罢。
好歹是亲生儿子,好不容易失而复得难道会自己亲手摔死?那么可以看出刘备在这里肯定有作秀的嫌疑了,简而言之就是收买人心。
再看一个也是经典的故事,就是刘备在白帝托孤于时孔明,那么刘备快不行了,叫左右的人扶起,一手掩盖眼泪,一手握住诸葛亮的手说:我现在快要死了,有心腹的话要说。
诸葛亮问:有甚么事吩咐?刘备说:阁下才干高于曹丕十倍,一定能办成大事,如果刘禅可以帮助就帮助,实在不行,你就作两川之主。
(历史上没有一个君王肯将皇位让给一个异姓人来当,哪怕他的儿子是个弱智,或者残疾,他都不会这样干。
如果诸葛亮真的要夺权,又有
这句话,蜀汉就要灭亡在他的手里)诸葛亮听到这话,立即哭拜在地说: 臣一定尽力辅助太子,一直到死了为止。
从这当中也可以看出,刘备确实有“虚伪”之嫌,他明明担心孔明会夺权,却这般说了,目的是为了让其在他面前许下诺言,永不存异心。
再说宋江,宋公明生平仗义疏财,因而结交了许多英雄好汉,这样就为自己编织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在断配江州途径梁山泊时,他完全能上山如伙。
表面上宋江害怕落得不忠不义之名,实际上他仍嫌此时上山实力不足,因为威望还不如晁盖,故而继续为自己造势。
当上了梁山之后,收服吴用,亲征战场,从而达到架空晁盖的目的。
最后晁盖为了巩固自己的威信,冒失攻打曾头市,断送了性命。
可以说此刻宋江是最大的受益人。
刘宋二人由此看来也有“虚伪”的时候,但是英雄,尤其是站在顶峰的英雄,在其上位的途中难免会使用计量,来增加自己的收益,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总结
上面简单地介绍了刘宋二人在人物形象上特别是性格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同中也有异,因为时代背景的因素,从而两人选择的道路是不一样的,然后他们的行事做法当然也不尽相同。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对刘备和宋江的刻画,可以说相当的相像。
为人处事,沙场决断,兄弟情义,家国百姓,无一不是有着相似的意味。
细细地品味这其中的意味,便觉着这般英雄人物的道路真是沉浮跌宕,无论是内心和外在表现,复杂又不乏依据,让人深陷其中,想必这也是小说特有的让人沉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