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桂花雨(钱珊)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是一篇美丽的记事抒情散文。
课文记叙了“摇桂花”等童年趣事,抒发了对欢乐的童年和家乡的深切怀念。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朗读、想像等方法体会其文中“浸”“全年”等用词的精妙,解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沟通,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一、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盼,初解课题1、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盼,一解课题《桂花雨》:师: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1页/共14页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读完沟通(预设:花香、摇花乐或者一份情。
)二、共享“摇花乐”和“花雨美”,再解课题1、点题,定格摇花乐,指读语段(第五段):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谈感受,定位句子:哪些句子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指名尝试情感朗读。
3、老师创设情境,同学想像:(出示图片,配乐)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
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用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
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对同学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对“满头满身”“这下”等词作一个回文。
)4、指导练习情感朗读: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份感觉,再有滋有味地再读读这几句话。
(自由读。
)引:用你的朗读与大家一同共享摇花的欢乐,共享这场桂花雨的漂亮。
(指名同学读。
)与同学的的沟通与点拨中,体验这份乐,朗读这份乐,渲泄这份乐。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新词。
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及主题。
2、“感悟式”教学流程,想方设法给学生学习、思考的凭借,让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获得言语智慧的生长。
3、注重人文精神的教导,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眷恋和热爱;对家乡人和年丰、四邻友好生活的热爱;对桂花质朴无华,默默奉献的赞美等,同时,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碰到好文章,学会感动;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分享等。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切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学法指导合作交流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2、了解桂花;3、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文本,初闻桂花。
1、直接板书:桂花问:你们知道桂花吗?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香)2、有一位台湾女作家叫琦君,她笔下的桂花也是香气扑鼻的,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本,仔细、认真的读一读。
注意文中的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争取读准它们。
并找一找这些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3、出示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指名学生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好的句子是要多读的,读着读着,就会有一些特别的字眼留在你的脑海里。
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个句子,是不是有一个特别的字眼跳入了你的脑海。
(2)“浸”本来是指一个东西泡在水里,为什么把“浸”字用在这儿呢?请你再读读句子,有什么发现?(3)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觉?(4)那就请同学再来读读,谁来陶醉一下。
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文知识点课件
VS
表达情感
通过对家乡桂花美景的描绘,作者表达了 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如“这里的桂 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桂花的偏爱 和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童年趣事和乡愁情怀体现
童年趣事
课文中,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摇桂花的趣事。如“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 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 作者童年时代的快乐和天真。
建议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 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并鼓励他们积极尝试和实践。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建议
老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 的阅读心得体会,让其他同学也能感 受到阅读的乐趣。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01
02
03
04
思考1
我们可以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 方法,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身边的美景。
思考2
通过阅读《桂花雨》,我们可 以更加珍惜自己身边的亲人、
朋友和美好的时光。
思考3
我们可以借鉴文章中的写作技 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桂花雨》创作背景
《桂花雨》是琦君于1962年创 作的,当时她正值45岁的中年 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波折和
变化。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作者写这篇 文章时正在杭州生活,对桂花的 香味和飘落时的美丽景象有着深
刻的感受。
作者通过描写桂花雨来表达自己 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同时也寄托了对亲人和朋友的思
理解技巧
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等方 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结合生活实 际和自身感受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
统编教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PPT课件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 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 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 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从里寻找, 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 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 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 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从里寻找, 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7* 桂花
雨
爱花
香
摇花
乐
品茶 吃糕
甜
思乡
愁
作业: 阅读琦君《水
是故乡甜》,体 会浓浓思乡情。
桂花纷纷扬扬落下,落在我的脖子上, 轻轻的,柔柔的,好舒服呵 ;
桂花纷纷扬扬落下,落在 我的身上 , 我好像洗了个桂花澡 。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 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 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 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茶
桂花酒冻
桂花糕
喝着桂花茶,饮着桂花酒,品着桂花
为什么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 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因为母亲每年闻着桂花的香气,收获着桂 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欢乐。家乡的人们吃着 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 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家乡和家乡的桂花,已 成为母亲生活的全部。)
例: (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 山 )还是故乡的( 青)。 ( 水 )还是故乡的( 绿)。 ( 人 )还是故乡的( 亲)。 ( 月)还是故乡的( 明)。 ( 鱼)还是故乡的( 肥)。
《桂花雨》说课稿(14篇)
《桂花雨》说课稿(14篇)《桂花雨》说课稿(1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桂花雨》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桂花雨》说课稿1一、说教材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课文有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第二到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五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的情景。
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
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以《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本班学情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总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2)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创作小诗,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小诗创作。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小诗创作作业纸每人一份一、谈话导入。
(课前欣赏桂花图片,吟诵描写桂花诗词)1、刚才读了那么多的描写桂花的古诗,真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2、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喜欢桂花的什么呢?(板书:桂花香、摇花乐)3、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感受“摇花乐”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
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适当做些批注。
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几个句子)(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讨论点: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把握几个动词“帮着”“铺”“抱”“使劲地摇”b、由这几个动词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说说表情和动作)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苏教四年级上册课文桂花雨
“浸”是什么意思? 作者用“浸”字想
桂花要表盛达开桂的花时的什候么,不说香飘十里,至 少前后十几家特点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第13页/共25页
一个“浸”字,形象 地写出了桂花香的特 点。
第14页/共25页
这下我可乐了, 帮着在桂花树下铺 竹席,帮着抱桂花 树使笨拙 一撮
檀香
卤水
第10页/共25页
课文主要写了 什么事?
第11页/共25页
“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不 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 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 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第6页/共25页
第7页/共25页
琦君(19172006),
现当代女作家。浙江永嘉人。 1949年赴台湾。出版散文 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 30余种,如《烟愁》、 《三更有梦书当枕》、《桂 花雨》、《琴心》、《与我 同车》等。
第8页/共25页
左右鲜谢
尤吩帮拣
糕
都
第9页/共25页
左右 新鲜 即时
说明了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 “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与母亲的谈话 使他又一次想起。
第20页/共25页
桂花茶
桂花酒冻
桂花沙冰
第21页/共25页
桂花糕
课文通过回忆描写了小 时候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 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 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思 念与热爱。
第22页/共25页
童年是多么的美好,那一幕幕回 忆都将永驻我们心间……
摇花乐
第15页/共25页
第16页/共25页
桂花雨课文
《桂花雨》是2010年10月1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散文,桂花雨课文专题:为大家提供桂花雨课文相关内容的文章,以帮助大家更快的找到所需内容。
桂花雨课文1初读《桂花雨》这篇文章,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
听说有实习生来听课,我便选择了这课。
以前曾听过此课,记忆比较深刻,便按着基本思路上了下来。
下课后很多学生跑来,眉飞色舞地跟我说:“老师,上课时我仿佛都闻到了桂花的香气。
”听完,我的心情也跟着轻舞飞扬了。
时值两年后的今天,我算是较为彻底地明白了当初该教学设计的意图,不知算不算后知后觉呢!一、练笔中突破难点,追求“知识与能力齐飞”。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缠”理解作者的“摇花乐”后,让生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紧抓“浸”字,学生把桂花的香气读得相当到位。
接着便引出一个看似矛盾的疑问:“桂花只在八九月开放,为什么说“全年”呢?”,让生去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写一写这些句子提示:桂花摇落以后,母亲。
当有乡亲来家里串门,父亲。
过年时,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
最后学生便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从“浸”中不只是感受到桂花香,还感到浓浓的乡情,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如此怀念故乡那桂花雨,还培养了语文能力。
二、略读课内引外联,课外拓展求宽本次学校“百家讲坛”活动金老师提到“略读课,要内引外联,课外拓展求宽”,我深表赞同。
该课从伊始对琦君作品风格及作品的介绍、学完“摇花乐”片段后引入《桂花雨》原文的内容深化感受,到最后以《乡愁》后记的话作为总结,对学生品味作者那如丝般的思乡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间接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渗透强化表达方法,进一步为单元习作奠定基础。
本单元一个教学重点是想想作者的思乡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该知识点。
因此课伊始便让学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分别了写了什么事、物和人来理清文章思路,板书设计如下,让生一目了然。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课文【附作者简介、教案及读后感】
三一文库()/小学五年级〔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课文【附作者简介、教案及读后感】〕课文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台湾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
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
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
惟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
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
小加入图片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
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笨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
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
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
“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故乡是近海县份,八月正是台风季节。
母亲称之为“风水忌”。
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
”(就是台风来的意思。
)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
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
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语文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文知识点作者介绍:琦君:当代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主要作品:《红纱灯》《桂花雨》等。
字:懂dǒng(懂行、懂得、似懂非懂)兰lán(玉兰、兰花、义结金兰)箩luó(箩筐、稻箩、兜箩)婆pó(外婆、公婆、老太婆)糕gāo(蛋糕、糕点、年糕)饼bǐng(糕饼、大饼、画饼充饥)浸jìn(沉浸、浸泡、浸透)缠chán(缠绵、缠身、胡搅蛮缠)茶chá(茶叶、茶水、茶余饭后)捡jiǎn(捡柴、捡起、捡破烂)多音字:盛chéng (盛饭)shèng (盛开)担dān(担心)dàn(重担)挑tiāo(挑选)tiǎo(挑战)近义词:故乡一家乡盛开一开放欣赏一观赏姿态一姿势担心一担忧反义词:盛开一凋谢仔细一马虎担心一放心完整一残缺新鲜一陈旧理解词语: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姿态:姿势;样儿。
缠着:缠绕、纠缠。
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
纷纷:(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
文中指桂花往下落的样子。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传得很远,很香。
词语搭配:桂花(盛开) (指指点点)地告诉(布满)阴云(使劲)地摇(纷纷)落下来词语扩展:AABB式词语:指指点点支支吾吾唠唠叨叨沸沸扬扬躲躲闪闪絮絮叨叨推推搡搡忙忙碌碌星星点点明明白白断断续续端端正正课内词语:桂花懂得糕饼茶叶句子解析: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行对比,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再从“不开花”“开花”两个方面来说明桂花的平淡无奇,然后笔锋一转,点出“我”喜爱桂花的原因———香气迷人。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桂花雨》。
2.引读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是因为桂花虽然笨笨拙拙的,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味令人陶醉,芳香四溢。
喜欢桂花,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到:(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3.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小节。
想想从哪颗感受到作者的快乐。
用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作者(心情)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出示)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1)小作者怎样缠?谁能表演一下吗?(2)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3)a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盼望早点摇桂花)b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c对呀!作者是不是用错了?感叹号一般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作者这里用感叹号是为了?(说明作者自己非常急切盼望早点摇桂花)(说明作者恨不得马上就摇桂花。
)d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23人)(4)读得真好!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是件大事,她迫不及待想摇桂花,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有点烦,但又很耐心地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5)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更加急切了,心想这桂花怎么还开不足呀!2.所以当母亲吩咐提前摇桂花的时候,作者说这下我可乐了。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作者为什么乐了?(A终于可以摇桂花了。
)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因为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赶紧吩咐提前摇桂花。
《桂花雨》课文讲解
《桂花雨》课文讲解
一、作者与背景
二、课文结构
1. 第一部分(第1 2 自然段):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以及桂花的香气迷人。
2. 第二部分(第 3 6 自然段):详细描述了“摇桂花”的情景,包括摇花
前的期待,摇花时的快乐,以及摇花后的享受。
3. 第三部分(第 7 8 自然段):描写了在杭州赏桂花的经历,但始终觉得
家乡的桂花更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三、主题思想
文章以桂花为线索,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美好时
光的怀念。
四、重点语句分析
1.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
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
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
2.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
摇桂花呢?’”
通过“总是缠着”表现了“我”对摇桂花的急切盼望。
3.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持久和弥漫的范围之广。
五、写作特色
1. 借物抒情:作者借助桂花这一事物,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厚情感。
2. 细节描写:文中对摇桂花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如“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等,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对比手法:将杭州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进行对比,突出了家乡桂花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解读
《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解读《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解读桂花雨课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解读,欢迎阅读!课文原文: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
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
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
惟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
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
小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
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笨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
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
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
“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故乡是近海县份,八月正是台风季节。
母亲称之为“风水忌”。
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
”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
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家老爷爷,一斗给毛家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带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带练习《桂花雨》课文主题思想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文章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每课一题:1.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答:小时候:爱桂花,送桂花,摇桂,花,收桂花。
念中学时: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
2.“我”为什么喜欢桂花?答:①桂花的香气迷人②摇花带给“我”很多乐趣③桂花寄托了“我”和母亲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桂花雨》课内字词总结生字组词:懂:懂得懂事听懂不懂装懂通俗易懂兰:木兰兰花芝兰吊兰兰草箩:箩筐稻箩淘箩婆:婆婆外婆媒婆老婆苦口婆心糕:糕饼糕点年糕蛋糕雪糕糟糕饼:饼干月饼肉饼大饼画饼充饥浸:沉浸浸泡浸透浸润交往浸密缠:纠缠缠人缠绕缠绵胡搅蛮缠茶:茶叶泡茶红茶绿茶果茶杏仁茶捡:捡柴捡拾捡漏儿捡破烂儿多音字: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应:yīng应该yìng应急形近字:兰(兰花)拦 (阻拦)筐(箩筐)萝(绿萝)饼(饼干)拼(拼图)浸(浸泡)侵(入侵)缠(缠绕)厘(厘米)捡(捡柴)检(检查)词语解释: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造句:他很欣赏这个建筑的独特风格。
姿态:姿势,样儿。
文中说桂花树不像榭树那样有姿态,是说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如梅树姿势优雅好看。
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浸:泡,使渗透。
文中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这香气里似的。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造句:我喜欢花,尤其喜欢桂花。
反义词:盛开——凋谢喜欢——讨厌仔细——粗心完整——残缺新鲜——陈腐提前——延后近义词:姿态——姿势仔细——认真寻找——寻觅担心——担忧尤其——特别赶紧——赶快《桂花雨》教材课后习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桂花使“我”回忆起八月台风季节,母亲总担心台风会吹落桂花;桂花盛开时,香飘四溢;“我”抱着桂花树摇桂花;用桂花泡茶、做糕饼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琦君的童年生活为背景,描述了她童年时与家人一起摇桂花、赏桂花、晒桂花、吃桂花的快乐时光。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此外,学生对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课文的美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学会生字词,会用“纷纷扬扬”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情感,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生字词,会用“纷纷扬扬”等词语造句。
2.教学难点: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美,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2.生字词卡片;3.相关背景资料;4.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如“上次我们学习了什么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让学生回答,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桂花雨》学霸笔记
《桂花雨》学霸笔记《桂花雨》学霸笔记如下:一、教材分析:《桂花雨》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
二、作者介绍:琦君,当代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主要作品有《红纱灯》等。
三、理解词语: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姿态:姿势;样儿。
缠着:缠绕、纠缠。
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
纷纷: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
文中指桂花往下落的样子。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传得很远,很香。
四、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一句“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直接点出了桂花的突出特点,说明了桂花在自己心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和乡情。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五、课文主题:《桂花雨》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六、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和读中学时赏桂花、带桂花等事。
2、什么叫“桂花雨"?作者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文章标题?所谓“桂花雨”,就是在桂花盛开的时节,人们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那桂花纷纷落下就像下雨一样。
因为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以及童年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以《桂花雨》为文章标题,借描写桂花雨表达了对故乡和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优质课件(2024)
2024/1/28
20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友情等美好品质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珍 惜身边的亲情和友情。
课件中展示家乡的美景、风俗、文化等,激发学生对 家乡的热爱之情。
2024/1/28
课件中呈现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感人故事等 ,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其珍惜美好品质的意 识。
2024/1/28
文章还通过描绘周围的环境和人物的反应,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美好的意境, 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故乡和桂花的深深眷恋之情。
10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延伸
Chapter
2024/1/28
11
生字词学习及运用方法指导
生字词学习
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包括“桂花” 、“雨”、“纷纷”等。通过认读、 书写和组词练习,帮助学生准确掌握 这些生字词的音、形、义。
2024/1/28
13
相关文化常识介绍
桂花文化
桂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象征着高洁、芬芳和吉祥。本课通过介绍 桂花的品种、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桂花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中秋节与桂花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期间人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活动。本课结合 课文内容,介绍中秋节与桂花的关联,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内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 花雨》优质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延伸 • 思考题引导与课堂互动环节 • 德育渗透与价值观培养 •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总结回顾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PPT优质课件说课
注意:最感兴趣处,最动情处, 有疑点处,分别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做上记号
我会读
姿态 迷人 至少 邻居 成熟 完整 尤其 沉浸 香飘十里
第三节 课文学习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作者回忆小时候的 桂花和帮母亲摇桂花的事。
“桂花雨”是指什么?
摇桂花时,桂花纷纷 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默读课文,分别画出描述桂 花树和桂花香气的语句,想一想每 句话的意思,并与同桌交流感受。
桂 花 雨
拓课字背 展文词景
目
录 学 赏 学 介
习析习绍
第一节 背景介绍
文几到声学的一随这 读次生朗们桂起着节 通,字读打花走作课 读注要课开雨进者, 顺意多文书。她琦我 。把拼。,请童君们
课读遇大同年,就
琦君,1917年7月24日生,浙江温州市瓯 海区人。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 文系教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 30余种,主要著作《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 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 《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 《读书与生活》等。
张品
云
敖桂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扩展思维练习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写 你童年 难与忘怀的人和事,或写一写你喜欢的 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下节课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
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花为黄
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 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种类有金 桂(金黄色)、丹桂(橙黄 )、银桂 (较白)、四季桂(稍白)。是传统的 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 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①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②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 ③ 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④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⑤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桂花雨
执教者:钱珊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情景,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2、品析语言,由景入情,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3、将品读课文的感受融于语言文字,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进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篇美丽的散文——《桂花雨》(师指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你认识了什么样的桂花雨?(香、美等,师评价)。
紧呈过渡:
初读课文,我们就有这么多的收获。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花雨缤纷的世界,去和小琦君一起分享分享那摇桂花的喜悦。
请同学们快速打开课本,轻声读一读课文(2-4)自然段,画一画描写小琦君摇桂花的语句。
二、交流感悟、体会“摇花乐”
1、指名说说:琦君摇桂花时是怎样的情景呢?学生读出相关语句:“这下……好香的雨呀!”
(1)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学生交流:a. 从“乐了”感受到我高兴
b. 从“帮……帮……感受到喜欢
c. 从“啊!……!”感受到惊喜等
师相机引导说出各自感受到的情感。
(2)过渡递升:桂花雨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让我这个十岁的孩子如此欢欣、如此高兴、如此“激动”?
2、交流让“我”高兴的原因,相机引导进一步品词、悟句、体会情感。
(1)你认为是什么让我快乐?学生交流:桂花很香。
师进一步追问,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学生读出。
a.桂花开得最茂盛……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b.啊!……好香的雨啊。
(等)
重点引导品读a句,以读、以评价提升品味语言、感受花香,从而
体会“浸”字的含义。
(2)整个村庄都飘满这就叫浸,总结过度:这么香的桂花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所以我“乐”→板书。
不仅如此,桂花雨的魅力还有……?
a.朵朵完整、新鲜!师呈接:我为这朵完整新鲜的桂花“乐”(板书)。
b.大事!(正因为这是件大事,所以才如此欢乐、指板书)
c.父母一起高兴,全家一起忙活,其乐融融,怎能不乐?
d.做糕饼等。
(重点品味体会幸福生活)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桂花给我们全村人带来的是什么?周围是迷人的香气,手棒香气扑鼻的热茶,嘴里……铁罐里存着……枕头里枕得……桂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带来了……(提示友情乡情)(指生回答)所以书上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沉浸在(幸福生活中),桂花给家乡的人民带来了幸福和欢乐,所以在爸爸妈妈的心目中,桂花是那么神圣,那么纯洁,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吗?
(3)学生读出摇桂花时父母的表现。
……简单感悟个别词句后齐读。
过渡:桂花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带来了欢乐,每年盼到摇花的时刻。
站在那桂花树下新鲜、完整、香气迷人的桂花落得我满头满身,那将是什么样的感觉?非常遗憾的是文中没有写出来,老师有个建议: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到那棵桂花树下。
(闭上眼睛)。
师继续创设情境式诵读摇挂花一段。
(4)慢慢睁开眼睛,显示句子,师示范引领一句,学生继续补充……
再带着这感受诵读这一段。
(指名读,再指名读,再指句读……)
3、感悟思乡情怀
过渡:老师还有个秘密没告诉你们呢?你们知道吗作者琦君家的桂花那是天下第一香!(边显示句子边述我是从这句话里读出来的,同意我的看法的举手!)
我就不明白了,为啥就他家院子里的桂花香呢?(把期待的眼光投向学生)。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猜)
师相机引领:媒体介绍写作背景。
问:听了老师的补充介绍,你再读读这句话,是否有新的感受?
学生交流新的感受!师评价引领提升!
三、结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