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桂花雨》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桂花雨》的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教学时力求表达“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预设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预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预设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个性化体验,真正让阅读教学成为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引发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
[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引发阅读期待1.师:同学们,这几天当你们走进我们校园里,就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这是什么香味呢?2.你们对桂花有什么印象呢?3.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以前只是被桂花的香味给吸引了,至于它长什么样子,却很少留心观察。
但我第一次看到第7课《桂花雨》的时候,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就是一个“雨〞字吸引了我。
〔板书课题〕你们看到课题有什么想法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令绮君难忘的桂花雨。
1.自由读课文。
出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情况。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
〔简单问题自己解决,比拟难的问题同伴互相解疑,教师再梳理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准备在精读环节中具体落实。
〕〔一〕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自读感情→交流对话〔结合学生谈话,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精读品析以下重点句子。
〕1.感受桂花的内在美〔1〕出示桂花、梅花图片。
〔2〕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没有梅花那么有姿态,但是桂花有它内在的美。
〔3〕指导有感情朗读。
2.分享“摇花乐〞,感受“桂花雨〞。
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首先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板书:摇花乐〕〔2〕指导朗读。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1桂花雨》教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1桂花雨》教案11桂花雨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法:情境式启发式读悟式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1、挂图。
2、多媒体课件。
3、搜集思念、赞美家乡的歌谣。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层次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质疑: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教师进行分类记录)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层次1、在学习这篇作品之前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对照生字表,读准生字的读音。
7、组织交流讨论,相机指导: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提问:我为什么“使劲”地摇?指导朗读:能邀请你的同学和你一起配上动作读这个句子吗?b、桂花纷纷落下,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提问:读这个句子,你看到了什么?谈话:漫天桂花飘落,我们在桂花的海洋。
(出示FLASH)看,这就是纷纷落下,这就是满头满身。
指导朗读: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c、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提问:①真的下雨吗?那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②假如当时你站在作者身边,你也会这样喊吗?为什么?③现在,你知道课题“桂花雨”的意思了吗?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导朗读:①桂花雨真美,摇桂花真乐,老师也想读。
《桂花雨》优秀教案(通用14篇)

《桂花雨》优秀教案《桂花雨》优秀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桂花雨》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桂花雨》优秀教案篇1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⑵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⑶“桂花雨”是什么意思?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三、自读课文,读出精彩1、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⑴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⑶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
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⑷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
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⑸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⑹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语文教案

经常
混合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读懂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3)多读读长句和难懂的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左 右
(2)指名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三、多元导悟,合作解疑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语文教案
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中获取感受,在交流互动中体会课文内容,深入理解 桂花香 在 我 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进行习作的习惯。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挂图、录音、小黑板
1.齐读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分节读课文,教师指导读好课文内容,指导读好长句和难句。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分别写了些什幺内容?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幺事?
5.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分三部分:一(1 段)写 我 喜欢桂花的原因。
二(2 4 段)写童年 摇桂花 。
三(5 6 段)写 我 爱童年的桂花雨。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出示生字,指名说说是怎幺记住的。
左右 新鲜 谢谢 尤其 吩咐 帮助
拣起 糕饼 都是 仔细 沉浸 姿态
2.写写生字。
3.写反义词。
笨拙
完整
沉浸
新鲜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回忆,回忆往事是一种享受,你平时是不 是也会回忆自己美好的往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回忆童年往事的文 章。
齐读课文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摇桂花,收桂花中去感受快乐,从而领会作者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孩子们,在你们童年生活中有没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人或事呢?能说来大家听听吗?(学生交流少许时间)教师点名回答。
二、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探究。
请你将问题用序号表示出来,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停顿,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三、学生小声读课文思考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小组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相同,互相讨论讨论。
五、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看出童年很有趣?二、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
教师配上音乐。
三、抽学生读自己勾的句子,问: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还不……期待着摇桂花)(使劲摇……快乐的心情)(大喊……好香说明高兴万分)从父母亲的动作可以看出作者对摇桂花印象十分深刻。
尽量多抽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你能用你优美的嗓音把作者这种快乐,欢欣读出来吗?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桂子花开,香飘十里。
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以便他们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五、指导.朗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导入。
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场特殊的雨。
板书课题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出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朗读。
学生回答跟老师一起来把这一部分读一读。
二、感受摇花乐。
过渡:我最喜欢桂花,因为桂花树的姿态,因为桂花的香气,更因为童年时我最爱做的事——摇桂花。
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和她一起摇桂花吧。
轻声读第3自然段,画出能看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
A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大事”“缠”感叹号)你的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可以称做是大事?我是怎样缠母亲的,想象。
朗读,生生对话从句子最后的感叹号你能发现什么吗?(及时评价引导学生的发言:孩子眼中的大事必定是最看重最喜欢的事情,作者把摇桂花陈做是大事能看出他的喜欢。
是啊,他对摇桂花是多么向往啊。
多么急切的心情啊。
真够缠人的。
表面看是在问妈妈,其实这句话流露出作者的心情,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迫不及待这样急切地盼望着摇桂花的日子早些到来,看来摇桂花一定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了。
)指导学生读出这样的心情。
(再急切一些,再缠得厉害一些。
)B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乐”“帮着”“使劲”。
)读出这一份快乐。
(及时评价引导学生的发言: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能不激动吗?是啊,盼望了这么久,就等这一天了。
孩子的快乐相信你们是最能体会的,谁来读出这份发自内心的快乐。
)C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纷纷”“满头满身”“喊”三个感叹号)(及时评价引导学生的发言:纷纷和满头满身能看出桂花很多。
喊可以读出作者的激动和兴奋。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1桂花雨》教学设计

5.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富有情境的教学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课堂活动,如朗读、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如朗读比赛、写作展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桂花雨的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内容涉及生字词的书写、课文内容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桂花雨的意境、修辞手法、语感培养等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首描绘桂花的小诗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欣赏诗歌中感受桂花的美好,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诗歌示例:“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语缤纷落地钱。”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桂花吗?知道桂花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桂花的了解。
2.课文朗读:请同学们课后朗读课文《桂花雨》,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家长可协助录制朗读视频,分享至班级群,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最新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精品)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一、说教材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课文有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第二到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五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的情景。
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
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以《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本班学情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总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2)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母亲说的“外地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意义,熟记课文。
2.感受桂花雨的美妙与魅力。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词语,并在阅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说、读、写的能力。
3.帮助学生形成语文学习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文的描写手法。
2.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反复阅读课文,准备电脑多媒体教学资料,准备课外阅读材料,准备学生的评价标准。
2. 学生:带好学习用品,熟读桂花雨。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桂花雨的图片或视频,诱发学生谈论。
(2)再次读一遍故事,讲述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3)让学生谈论他们对课文的感受和想法。
2.讲解(1)理解生字生词解释故事中出现的单词、词组和句子。
(2)课文朗读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朗读一遍课文,尽可能的准确地强化记忆。
然后,抽象出课文的几个重要部分,并点名让学生朗读。
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渐理解课文,并更好地背诵。
(3)理解小说的描写方法介绍桂花雨作文描写的方法,进行细致的分析,比如,水晶屋中营造深夜的氛围、一滴一滴的露水落在窗户上、小蚂蚁在树上爬行的声音,将学生带入故事情景中。
(4)改写与创作然后,讲到写作技巧的使用。
很容易想到的改写方式是:把桂花雨变成桃花雨、菊花雨、梅花雨等等。
这样口感鲜美的美好与浪漫的气息更新鲜,贴近自己的风格和兴趣爱好。
创作方式则可以采取实物描述的简介方式。
比如,选一件自己的物品,如家里的一个角落或化妆品香水等,描写其中的优美、浪漫和细腻点,以清晰、有感觉的方式表达出来。
3.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阅读让学生分成小组,按照小组分工,互帮互助地朗读课文。
震撼、雄伟、柔和、优雅,学生们用声音演绎出桂花雨的神奇与美好。
(2)简单共读教师请学生整齐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出示一段课文,让学生简单地跟着教师读一遍。
(3)自读一遍让学生自己默读一遍课文,并在心中发出声音,尽可能显著地展现自己情感的抒发。
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
以下是店铺所整理的关桂花雨的教案,一起来看看吧!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明白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习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重点。
二、布置预习任务1、读第一遍课文,达到读准字音。
2、读准下列生词的音。
笨笨拙拙撮桂花檀香桂花卤左右新鲜感谢尤其帮忙吩咐挑拣糕饼都是仔细即时姿态沉浸3、读第二遍课文,达到读通句子。
4、读第3、4遍课文,达到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
5、读第5、6遍课文,达到读流利,不重复,停顿恰当。
6、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着写一写,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7、从文中标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试着写一写你的理解,不明白的可以借助工具书。
姿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吩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笨笨拙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湿漉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占一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云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脚长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课本上描红,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并试着给生字组词。
9、预习了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原文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桂花雨说课稿(通用6篇)

桂花雨说课稿(通用6篇)桂花雨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桂花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第11课。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
__语言清新,质朴淡雅,情感丰富而真挚,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课是思乡怀乡之作,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根据课程改革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摇花乐”。
2、过程方法目标:以插图,引导学生读课文,从中感受“摇花乐”,体会思乡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体会思乡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三、说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采用“以读促讲”的方式,以“读——赏——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赏读文中优美的句子,积累内化。
坚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来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真情。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桂花雨》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桂花雨》教案教学内容:《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涵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
首先来检查一下对词语的掌握情况,默写几个词语。
默写完打开课本对照一下,全对的举手。
(出示课件:齐读词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两个字说说桂花的特点?(香、小等)(板书:桂花香)2、桂花这么香,你们想做些什么呢?(想闻一闻、想摸一摸、想……)那么作者是怎样做的?(板书:摇桂花)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请大家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看边画出表现作者一家人摇花乐趣的语句(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1、“我”是怎样催促母亲摇桂花的?找生读(出示课件:“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2、师:我听出来你把“大”字读得特别的高。
好,现在你们就是童年的琦君,我就当“妈妈”,谁来缠缠我?(请三位学生上台读出不同的语调。
)生:(娇声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你开始急了。
生:(撒娇般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你迫不及待了。
生:(皱眉着急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生:(欲哭似的)“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哎哟!看你无奈地都快要哭了。
你们这么缠着我想干什么呢?生:我想早点看摇桂花的情景。
生:我想看看那桂花落下的美景。
生:我想闻闻那香香的雨。
3、作者就这样老是缠着母亲摇桂花,但是母亲却不答应,这是为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课件中的语句。
)4、是呀,摇桂花是件大事,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终于答应摇桂花啦!这时你是什么心情?生分别说:“高兴、快乐、开心”。
你又是怎么做的?生说,生读句子(出示课件: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三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三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教学目标: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11桂花雨我喜欢的是桂花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比不上家乡的桂花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桂花雨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桂花雨一、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桂花雨》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用意和写作特点。
2.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并理解生字词的意义。
3.学习运用比喻手法,丰富词汇量。
4.能够自己写出形象生动的词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比喻手法的运用。
难点: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形象生动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放映《桂花雨》MV,让学生感受到桂花雨的美好和独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边走动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
2.教师讲解桂花雨的许多古诗词,体验桂花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
3.学生分组合作,把课文分段内容概括出来,并使用关键词进行标记。
4.教师逐一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讲解用词、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比喻手法的运用。
5.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语调、音量等要素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韵律和意境。
3. 比喻手法的学习1.教师讲解比喻的含义和运用方法,并以课文中的部分词句为例进行解释。
2.学生自主创造新的比喻,让学生在运用时能融会贯通,渐渐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比喻。
4. 课堂练习1.课文互动问答,检验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小组合作编写一两句自己的新课文,并互相点评和修改。
5. 课后拓展1.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有趣、新奇的现象,试图用比喻手法来描绘它们,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2.学生自己阅读一些桂花雨相关的文章、古诗,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发表在课堂上。
四、作业布置1.布置课文阅读任务,完成课文的默读和朗读。
2.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故事,使用自己的比喻手法来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场景和事件,让学生在写作中巩固比喻手法的运用。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师的互动讲解、学生的相互交流、小组合作,以及课程练习等环节,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对《桂花雨》的阅读和理解,进一步提高口语、写作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

教案:《桂花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其读音、书写和意义。
理解桂花雨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花雨的意境美。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使用。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描写桂花雨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课文《桂花雨》的PPT课件,包含桂花和相关文化活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桂花的背景资料,包括桂花的种类、用途、文化意义等。
学生用的生字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生字及其拼音和意义。
角色扮演的道具,如桂花、油纸伞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桂花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它和我们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图片,猜测并回答。
2. 引入课题:老师介绍桂花的文化意义,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桂花的课文——《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朗读:老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
3. 理解字词: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说出意思。
(三)细读课文1. 分段理解:老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每段描写的桂花雨的特点。
2. 理解重点句:老师点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四)感悟与体验1. 感悟语言美: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描写桂花雨的优美语句。
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2. 体验文化美:老师播放桂花文化活动的视频,学生观看并讨论。
学生分享自己对桂花文化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1. 知识拓展:老师介绍桂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桂花雨》教学教案

《桂花雨》教学教案《桂花雨》教案篇一教学要求l 。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甩想感情。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题26.桂花雨)同学们,你们喜欢桂花吗?请你谈一谈你对它的认识、生:挂花香。
古有名句: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生:挂花花朵小,颜色白,于中秋节前后开放。
(挂图)生:桂花可酿酒,可做糕点。
二、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三、汇报自学情况。
1.解决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浸:指用水泡某种物体。
文中指周围的人们都沉在桂花香的包围之中。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课文讲的是作右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4.“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可以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四、朗读课文.标出描写小时候摇桂花的部分,并展开学习。
1、描写小时候摇桂花的内容是:2—6自然段。
2.自由读2—6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1)第2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丁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小、香。
这一段中的省略号用法是许多花,不一一列举,可引导学生说一、二种花名来补充。
(2)第3白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
同时.还交待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饼。
(3)第4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桂花雨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桂花雨一、教学目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下:1.通过朗诵、欣赏《桂花雨》这首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了解桂花的特点以及桂花雨的景象。
2.进一步学习诗歌朗诵,提高学生朗诵的口语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文学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桂花雨》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讲解桂花雨的景象,并让学生尝试进行联想及想象。
3.学生朗读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进行想象,并且抓住桂花雨的特点。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教师引入主题,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突然在阳光普照下,突然下起了一场桂花雨,那么会是怎样的一个情景。
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美好的气息。
2. 朗诵、分析诗歌(15分钟)这首诗歌有着很多的意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
(1)教师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引出她的代表作品《桂花雨》。
(2)教师朗读全诗,让学生听一遍,全面感受一下诗歌的基本意思。
(3)教师依次解读各句中的词汇,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教师反复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并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
3. 探究桂花雨的特点(15分钟)教师让学生思考:(1)桂花雨是什么?为什么叫做桂花雨?(2)在桂花雨下,会有哪些变化?为什么?(3)桂花雨与其他一些雨的区别是什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尽可能地想象桂花雨的景象。
教师在此过程中加以引导,引发学生的感受,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 朗诵诗歌(15分钟)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进行组内朗读。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都要朗读至少两遍,读时注意韵律美,表现出桂花雨的特点。
5. 感悟诗歌(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一下桂花雨的景象,再与自己生活中的景象进行比较,从而发掘出自己的感受及有关诗歌的鉴赏能力。
让学生在朗诵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及表达方式,展现学生的朗诵才华。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桂花雨》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通过描写桂花雨的美景,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此篇课文适用于四年级学生,内容属于记叙文类别。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词汇。
–理解桂花雨的美丽景色。
–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桂花雨的美丽景色。
–学习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课件、黑板与粉笔–教学辅助资料:教案、课文2.教学资源–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中相关习题及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我会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分享一些与桂花或雨水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例如,我会问学生是否看到过桂花或在雨中的美景,听听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2. 展示课文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桂花雨》的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跟读。
3. 课文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逐段解读并解释生词或难点。
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摸索答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4. 课文鉴赏通过对桂花雨的描写,引导学生感受到桂花雨的美丽景色。
可以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其中,感受桂花雨带来的清香和美丽。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桂花雨的感受和想象。
可以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在桂花雨中的所见所闻,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想象。
6. 写作训练通过对桂花雨的描写,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素材,帮助他们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桂花雨的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桂花雨》教案
教学内容:《桂花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涵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
首先来检查一下对词语的掌握情况,默写几个词语。
默写完打开课本对照一下,全对的举手。
(出示课件:齐读词语)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两个字说说桂花的特点?(香、小等)(板书:桂花香)
2、桂花这么香,你们想做些什么呢?(想闻一闻、想摸一摸、想……)那么作者是怎样做的?(板书:摇桂花)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请大家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看边画出表现作者一家人摇花乐趣的语句(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交流:
1、“我”是怎样催促母亲摇桂花的?找生读(出示课件:“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
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
2、师:我听出来你把“大”字读得特别的高。
好,现在你们就是童年的琦君,我就当“妈妈”,谁来缠缠我?(请三位学生上台读出不同的语调。
)
生:(娇声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你开始急了。
生:(撒娇般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你迫不及待了。
生:(皱眉着急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生:(欲哭似的)“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哎哟!看你无奈地都快要哭了。
你们这么缠着我想干什么呢?生:我想早点看摇桂花的情景。
生:我想看看那桂花落下的美景。
生:我想闻闻那香香的雨。
3、作者就这样老是缠着母亲摇桂花,但是母亲却不答应,这是为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课件中的语句。
)
4、是呀,摇桂花是件大事,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终于答应摇桂花啦!
这时你是什么心情?生分别说:“高兴、快乐、开心”。
你又是怎么做的?生说,生读句子(出示课件: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
5、哪些语句最能表现“我”摇桂花时的欢乐之情?(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板书:摇花乐)你来喊一喊,好吗?(请三位学生喊)
大家有淋过雨的经历吗?有淋过雪的经历吗?那雨丝、那雪花飘落在头发上、脖颈上,那感觉和课文中“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我”摇桂花时的欢乐的语句。
(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6、桂花摇下来了,父母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找生读(出示课件: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
7、父亲的这首诗写出了我们一家人摇桂花的欢乐之情,哪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小结:摇桂花是我们大家的大事,充满了无尽的欢乐,也寄托了我们对来年丰收的期盼,使我们一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表现作者一家人摇花乐趣的语句。
(引读摇花乐趣的语句)回读前四处。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摇桂花的乐趣对于我来说是无穷的,桂花摇落以后,我们大家还在做什么?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读后同位讨论。
(板书: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
女生齐读第一、二句
3、我们全家人是这样做的,那么村子里又是怎样的?你从哪一句话看出来的?(出示课件: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
男生齐读第三句。
从“沉浸”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桂花给家乡人带来的欢乐。
)
师:一年中除了闻花香,还能尝花味,吃上桂花糕、桂花卤,这一棵桂花树让大家一年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沉浸在全村老老少少的其乐融融中。
全村的人都在享受着桂花带来的丰收和喜悦。
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再读这句话)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后来,作者离开故乡,到了外地。
从此,童年的摇花乐没有了,丰收的喜悦又那么遥远,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引读,出示课件: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
读了母亲的这句话你想说什么?或者是又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想母亲其实非常想家乡的那棵桂花树。
生:琦君的母亲认为家乡的桂花比外地的要香,要好。
师:这里的“金桂”就是“金贵”,母亲也很怀念他们一家其乐融融的日子。
桂花里有母亲的欢乐,母亲的辛劳,也有母亲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板书:思乡情)这树如此金贵,其实就是母亲的根哪!(板书:根)让我们也带着思乡之情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3、琦君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对家乡有深深的眷恋。
她在《烟愁》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配乐朗读(出示课件)
师:你想说什么?生:琦君永远不会忘记故乡的。
师:虽然现在琦君已经故去五个年头了,虽然她再不能喝一杯故乡的桂花茶,再不能尝一口故乡的桂花糕,再不能听一听那熟悉的乡音,再不能看一看那美丽的山山水水,但是,我们相信桂花雨和童年的快乐会一直深深地留在她的脑海中。
最后,让我们也把桂花雨和童年的快乐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齐读(出示课件:每到这时)
五、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2、桂花雨
桂花香摇桂花摇花乐
晒桂花
藏桂花
食桂花
思乡情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