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7b6317be1e650e52ea99d5.png)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关于转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7〕77 号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切实保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委托,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制定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现将该指导性培养方案转发给你们,希望认真研究,在培养工作中落实执行,并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本单位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细则,于2008 年3 月底前报秘书处备案。
附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二00七年十二月十日抄送: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展规划司,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秘书处附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3、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
5、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1、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2、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力有志于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各类人员;3、海外具有同等资质的汉语教师或专业人员。
(二)入学考试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或联考方式,实行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办法,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2-3 年;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3 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 学年。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99a32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7.png)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语言能力和广泛的文化素养的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具备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多元化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兴趣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汉字与词汇•语音与语调•语法与句法•阅读与写作•口语与听力2. 教学方法与技能•汉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与评估•多媒体教学与技术应用•教育心理学3. 文化研究•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民俗与民间文学•中国历史与哲学•中国社会与经济•中国教育与教育制度4. 专业选修•汉语语法与研究方法•中级口译与笔译•汉语教材开发与评估•跨文化交际与国际商务•汉语修辞与写作培养模式1. 学术研究•学生参与教育学领域的研究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并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展示研究成果2. 实践锻炼•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实习,培养教学与组织能力•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拓宽社会视野•参与校内外汉语推广活动,提高宣传与沟通技巧3. 交流与合作•学生与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学生交流项目,拓展跨文化交际技能•学生组织或参加学术研讨会、文化展示等活动评估与认证1. 评估方式•课程考核•学术论文评审•教学实习反馈•学术报告和演讲评分2. 学位认证•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的相关规定颁发硕士学位证书•提供英文学位证书和成绩单,方便国际学生学历认证就业出路1. 教育机构•大学中国留学生教育项目•高中与小学的国际部门•各类国际学校•语言培训机构2. 文化交流机构•中国驻外使馆文化教育处•国际文化交流组织•各类文化机构3. 研究与学术机构•大学中文系、教育学院、孔子学院•国内外研究机构•学术期刊与出版社4. 外交与商务•外交部及其驻外机构•国内外跨国公司•中资企业和国际机构以上方案可根据具体需求适当调整,以提供更全面的培养和发展机会。
5. 研究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提供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路径•组织招聘会和校企合作,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聘请行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进行讲座和分享经验6. 学术导师与个性化辅导•指定专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辅导•定期进行学术讨论和导师评估,提升学术研究能力•调配学术资源,满足学生的研究兴趣和需求7. 学风建设与学术交流•建立学术研究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学术讲座和学术论坛,邀请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组织和研究团队,培养学术领导力学习资源和支持1. 图书馆和电子资源•提供丰富的中文学术书籍和期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开设电子图书馆,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数据库查询服务•购买并更新最新的教材和参考书目2. 语言实践和语言交流•提供语言实践机会,如语言角、讲座和演讲比赛等活动•组织汉语角和语伴计划,帮助学生提高口语和交流技能•参与国内外汉语竞赛,拓宽语言应用和沟通能力3. 心理辅导与生活支持•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提供学生宿舍、食堂、医疗保健等生活支持服务•组织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招生与申请流程1. 招生对象•具备本科学历的非中国籍申请人•汉语水平达到HSK4级或相当水平2. 申请材料•个人简历•学历证明和成绩单•推荐信(至少两封)•汉语水平证书或学习证明•研究计划或个人陈述•其他相关证明材料3. 入学测试与面试•汉语水平测试•面试(可线上或线下进行)•学术能力测试(选修)4. 入学通知与注册•经评审确认录取名单•发送入学通知书及相关材料•缴纳学费及相关费用•注册入学并开始课程学习学院保留最终解释权,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专业硕士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专业硕士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https://img.taocdn.com/s3/m/74cfa5020b4c2e3f56276301.png)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来源:万学海文考研专业硕士设置方案为做好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环节的规范化和培养质量,特制订《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供各培养单位在制订实施细则时参考。
一、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
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三)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四)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五)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
四、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 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1、采用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训练课程三种类型(1)核心课程(18学分,含学位公共课)(2)拓展课程(8学分,分模块选修)(3)训练课程(4学分)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2、学位预备课程(试行,不设学分)为弥补应届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欠缺,在进入核心课程学习前,试行设置:(1)综合基础课程(2)课堂教学观摩与体验(二)课程与学分结构1、核心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1)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政治(2学分)外语(4学分)(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学分)第二语言习得(2学分)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2学分)中华文化与传播(2学分)跨文化交际(2学分)2、拓展课程(8学分,分为三大模块)(1)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类(4学分)汉语语言要素教学偏误分析汉外语言对比课程设计现代语言教育技术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2)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2学分)中国思想史国别与地域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专题礼仪与国际关系(3)教育与教学管理类(2学分)外语教育心理学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教学设计与管理汉语国际推广专题3、训练课程(4学分)教学调查与分析(1学分)课堂观察与实践(1学分)教学测试与评估(1学分)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1学分)4、教学实习(6学分)5、学位论文(2学分)(三)教学方法1、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力争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接触到100个以上不同类型的案例,提高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2、50%的核心课程采用外语或双语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国际学生)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国际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28a410c758f5f61fb736664b.png)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国际学生)(试行)一、专业简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为适应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满足海外汉语教师的巨大需求而设置的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
为加快海外汉语教师本土化培养体系的建立,2009年国家汉办还专门设立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并出台了《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及要求主要培养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文化,具有较高的汉语水平和较熟练的中国语言文化教学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胜任汉语教学任务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1、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2、具备较熟练的汉语教学技能;3、具有较好的中华文化理解能力和中华文化融通能力;4、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5、具有一定语言文化项目组织管理能力。
三、授予学位: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修满规定的学分,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经学校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四、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五、学制与学分学制一般为两年,其中一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回国进行教学实习。
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40学分,其中:核心课程16学分(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0学分)、拓展课程6学分、训练课程6学分、专题讲座2学分、文化体验2学分、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
六、培养方式采取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校内外教师联合指导的培养方式。
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力争使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汉语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技能;同时对中华文化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中华才艺。
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求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并有应用价值。
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
八、课程设置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2009年9月22日。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7f3cf45f0e7cd185253654.png)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非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045300)一、专业学位类别简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为支持国际汉语教育事业发展,配合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培养能适应汉语国际教育新时代需求,能在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言或外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业学位。
本专业以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能力为核心,同时注重培养人才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学科属性看,汉语国际教育融通语言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民族学与文化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等多学科,具有跨学科优势。
为适应硕士生培养结构性调整的需要,教育部于2007年首次批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2014年1月我校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合作组织申报,6月获批。
2016年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研究方向逐渐凝练,聚焦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汉语本体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三个方向。
依托学校能源行业特色与优势,以及人文学院语言人才培养教学资源,我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特色建设,致力于服务“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国家汉语传播。
师资队伍逐渐壮大,现有硕士生导师1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搭配合理。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本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证。
同时,学校还拥有各具特长的中文、外语、音乐、体育以及与石油相关各专业的兼职教师队伍。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融合我校资源,建立特色见习、实习基地。
我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每学期有200余名不同水平的留学生在此学习汉语,为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提供优越条件。
此外,与厄瓜多尔基多圣弗朗西斯科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的见习、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训练开拓更多机会。
二、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各种类型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教学人才,尤其力争服务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国家汉语传播。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b9295e804d2b160b4ec096.png)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
为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规范培养工作,保证培养质量,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尤其是外国留学生培养实际,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了解中国,理解中华文化,具有较熟练的中国语言文化教学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胜任汉语教学任务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2.具备较熟练的汉语教学技能;3.具有较好的中华文化理解能力和中外文化融通能力;4.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5.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项目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热爱中国语言和文化,愿意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和中外友好交往工作,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汉语语言能力达到相应水平,身体健康的外籍人士。
(二)入学考试由培养院校组织入学考试,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笔试着重考查学生的中国语言文化基础知识;面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汉语交际能力和教师潜质。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一)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校内外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
(二)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
四、课程设置以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突出实际应用为导向,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理解与中外文化融通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采用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训练课程三种类型:核心课程(含学位公共课) 18学分拓展课程(分模块选修) 10学分训练课程 4学分专题讲座1学分,文化体验1学分,教学实习6学分,总学分40学分。
(二)课程与学分结构1.核心课程:(1)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当代中国专题 2学分高级汉语 2学分汉语语言学 2学分(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4学分第二语言习得 2学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 2学分中华文化专题 2学分跨文化交际 2学分2.拓展课程(10学分):分为三大模块:(1)汉语教学类(4学分)汉语语言要素教学 2学分汉语技能教学 2学分汉外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 2学分(2)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类(2学分)中华文化经典 2学分中外文化比较 2学分(3)教育与教学管理类(4学分)外语教育心理学 2学分教学设计与管理 2学分国别汉语教学调查分析 2学分3.训练课程(4学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1学分汉语教学资源及其利用 1学分教学测试与评估设计 1学分中华文化技艺与展示 1学分4.专题讲座(1学分)语言、文化、教育专题讲座 1学分5.文化体验(1学分)中国文化或中外文化交流体验活动 1学分6.教学实习(6学分)五、教学方法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观察、模拟训练等方法。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外国学生)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外国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36c1b6c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6.png)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外国学生)
一、培养目标
本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帮助外国学生全面掌握汉语言文化,具备扎实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熟练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教学。
同时,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入学条件
申请者需具备本科学历,汉语水平达到HSK6级或以上。
三、课程设置
1. 汉语基础课程
•汉语听力
•汉语口语
•汉语阅读
•汉语写作
2. 语言学专业课程
•汉语语音学
•汉语文字学
•汉语句法
•汉语语义学
3. 中国文化课程
•中国历史
•中国文学
•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社会文化
4. 教育学专业课程
•教育心理学
•课程设计与评价
•教学方法
•跨文化交际
四、实践教学
1. 实习
学生需要在中国相关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锻炼教学技能。
2. 教学设计
学生需设计并实施一次跨学科的教学项目,展示教学能力。
五、学位要求
学生需修完所有课程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结束语
本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国际教育人才,为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广外等培养方案
![广外等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667600f78a6529647d53ad.png)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国学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
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三)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四)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五)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
四、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1.采用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训练课程三种类型(一)核心课程(18学分,含学位公共课)(二)拓展课程(8学分,分模块选取修)(三)训练课程(4学分)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2.学位预备课程(试行,不设学分)为弥补应届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欠缺,在进入核心课程学习前,试行设置:(1)综合基础课程(2)课堂教学观摩与体验(二)课程与学分结构1.核心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1)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政治:2学分外语(西班牙语、法语任选一种):4学分(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学分第二语言习得:2学分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2学分中华文化与传播:2学分跨文化交际:2学分2.拓展课程(8学分,分为三大模块)(1)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类(4学分)汉外语言对比及偏误分析:2学分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2学分(2)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2学分)国别与地域文化:1学分礼仪与国际关系:1学分(3)教育与教学管理类(2学分)教学设计与管理:1学分汉语国际推广专题:1学分3.训练课程(4学分)教学调查与分析:1学分课堂观察与实践:1学分教学测试与评估:1学分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1学分4.教学实习(6学分)5.学位论文(2学分)(三)教学方法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力争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接触到100个以上不同类型的案例,提高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国内研究生培养方案(国内学生)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国内研究生培养方案(国内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068142dc89eb172ded63b7c2.png)
2011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国内学生(两年制)培养方案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国内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70100)一、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
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能力和良好的文化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三)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四)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五)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全日制学习,学制一般为两年,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实习及论文一年。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实行申请答辩制。
三、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学生人数和导师人数,建立2-5人的导师指导小组,小组由本专业导师及相关专业的教授、副教授以及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组成,由具有导师资格的副教授、教授担任组长。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本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依据国家教育部“教指委”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09年9月)而定。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课程名称部分采用《指导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部分沿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课程。
对选修课选课的规定依从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选修课系列中的具体课程根据中国传媒大学的办学实际情况选择而定,有些课程属有待建设的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df45cdf705cc1755270945.png)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2009-12-25专业学位处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熟练的以汉语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2、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3、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4、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5、能较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汉语教学及交流;6、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1、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工作满两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有志于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在职人员;2、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志愿服务满1年,获得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名“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荣誉证书》者;3、海外具有同等资质的汉语教师或专业人员。
(二)入学考试考生先报名参加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考。
联考到达一定分数线以后再进行面试。
考试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三、学习年限与教学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
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高密度集中教学阶段,第一学年集中进行学位课程教学;第二阶段为教学实习阶段,第二学年在原单位同意的前提下,推荐参加外派汉语教学工作志愿者选拔,未能到国外实习者安排在国内实习;第三阶段为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学位论文。
四、课程设置按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安排学位课程学习。
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前两类为必修课程。
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1、学位公共课(9学分)2、专业必修课(至少18学分)3、专业选修课(至少5学分)五、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b1db9f63d15abe23492f4d13.png)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能够胜任不同层次汉语教学任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2.掌握系统的语言学和汉语专业知识,具备较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技能。
3.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项目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5.能够比较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
6.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
(二)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或联考方式、实行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
笔试着重考核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语言学基本理论和中国文化常识;面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汉语交际能力和教师素质。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一)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校内外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
(二)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四、课程设置和课程类型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其中公共课4学分,专业核心课程12学分,专业拓展课程8学分,实践课程4学分,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五、专业实践为了保证实习实践效果,培养单位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批国内外相对稳定的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基地。
研究生要通过实习实践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
(一)教学实践方式1、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顶岗实习,在孔子学院、外国中小学等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2、在国内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
(二)教学实践管理1、志愿者由国家汉办或培养学校选拔派出;2、实习期间,培养单位安排教师进行指导,研究生要提交实习计划,撰写实习总结报告;3、由实习单位出具考评意见,学生提交实习报告。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5d4921f78a6529647d53d5.png)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汉语国际教育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较强的外语口语能力、外语教学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研究方向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3.第二语言习得4.汉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5.语言测试与评估三、修业年限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为2-3年,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在学期间,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已公开发表3篇以上(含3篇,其中至少有1篇为CSSCI检索源刊物)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经硕士生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27学分。
修满规定学分且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组集体培养和指导教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
导师组以指导教师为主,由3-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
2.采取师生互选方式确定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计划。
3. 硕士生应于入学之初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根据本专业硕士生必读文献阅读目录,每学期至少提交一篇文献阅读报告。
4.根据需要,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学习,承认学分,实现开放式培养。
5. 有计划地聘请校内外专家担任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2教学方式为课程讲授和研讨并重,选取相关研究领域的高水平论文、著作进行研读并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除实践类课程可以采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一律以考试的方式进行。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592d34ee06eff9aef807a7.png)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09年05月20日 14:05 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为做好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环节的规范化和培养质量,特制订《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供各培养单位在制订实施细则时参考。
一、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
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三)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四)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五)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
四、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 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1、采用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训练课程三种类型(1)核心课程(18学分,含学位公共课)(2)拓展课程(8学分,分模块选修)(3)训练课程(4学分)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f8338ab9d528ea81c779c7.png)
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培养方案一、入学程序(一)申请时间申请时间为每年的1月1日至4月30日。
(二)提交材料1.《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入学申请表》,申请表请打印或者用正楷填写,E-mail地址栏目项中务必填写最常用的E-mail地址,以便及时联系。
留学类别栏目中除了选择硕士研究生外,请注明全日制或非全日制。
2.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文件和成绩单(应届毕业生可先提供毕业证明),应为原件或公证件。
3.两封副教授以上或具有相当职称人士的推荐信。
4.HSK六级以上证书。
在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接受过12年中文教育者,只需要提供相应证明,如高中毕业证书复印件,不需要提供该证书。
(三)录取时间录取时间为每年的5月至6月,申请者在寄出申请材料一个月后,可在上述时间段查询录取结果。
联系电话:86-25-83594535,E-mail: issd@。
(四)开学时间全日制学生的开学时间为9月上旬,非全日制学生的开学时间通常为7月中旬,具体时间见录取通知书。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专业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一年,海外教学实习及完成毕业论文一年。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 年。
在职攻读专业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半。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三、课程学习(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
核心课程(含学位公共课6学分)18学分拓展课程(含专题讲座:语言文化高级论坛2学分)10学分训练课程(含文化体验1学分)4学分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二)课程与学分结构1.核心课程(1)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当代中国专题/中国概况(2学分)高级汉语/现代汉语(2学分)汉语语言学(2学分)(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2学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法(2学分)第二语言习得(2学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2学分)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2学分)跨文化交际(2学分)2.拓展课程(10学分)(1)汉语教学类( 4学分)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2学分)汉字与书法(2学分)汉语史(2学分)(2)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类( 2学分)中外文化交流专题(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西交流)(2学分) 中华文化经典导读(2学分)中国外交热点问题研究(2学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2学分)历史上的中国儒学(英文)(2学分)中西方的道教观(英文)(2学分)语言文化高级论坛(2学分)(3)教育与教学管理类( 2学分)现代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1学分)国别汉语教学调查分析(2学分)3.训练课程(4学分)语言测量与汉语水平考试研究(2学分)汉语教学资源与多媒体教学(1学分)中国传统文化技能(太极拳)(1学分)中国传统文化技能(中国画)(1学分)文化体验/中国文化或中外文化交流体验活动(1学分)4.教学实习(6学分)5. 学位论文(2学分)四、专业实践(一)教学见习教学见习在课程学习结束前两个月左右进行,见习过程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方法》课程进行。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fa0edfa1c7aa00b52acb93.png)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70100)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汉语国际教育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较强的外语口语能力、外语教学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研究方向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3.第二语言习得4.汉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5.语言测试与评估三、修业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在职攻读学位者基本修业年限一般也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28学分。
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五、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组集体培养和指导教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
导师组以指导教师为主,由3-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
2.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一学期脱产学习外语(英语、俄语或朝鲜语零起点),寒暑假时间学习专业课程。
对于有英语、俄语或朝鲜语基础的学生,可以申请外语免修,但必须参加外语结业考试。
学习一年后,可以到学校指定的国内外教学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实习,也可推荐参加汉语教师志愿者遴选,到国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3. 硕士生应于入学之初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根据本专业硕士生必读文献阅读目录,每学年至少提交一篇文献阅读报告。
4.采取师生互选方式确定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研究方向。
5. 有计划地聘请校内外专家担任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2.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教学与国内外教学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汉语教学和辅助教学工作,以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代码045300
专业学位名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TCSOL)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2014年 11 月2日
一、学科概况
1.学科内涵表征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为支持国际汉语教育事业,适应汉语走向世界需要,改革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需要,能在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业学位。
从学科属性看,汉语国际教育融通教育学、语言教学、中国语言文学、文化学、应用语言学等学科,以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能力为核心,同时注重培养中华语言文化的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学科交叉的内涵和优势。
2.学科发展历程
为适应硕士生培养结构性调整的需要,教育部于2007年首次批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2014年1月我校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合作组织申报,6月获批。
目前该学科基础为本校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及人文学院相关专业。
3.培养条件及其它
我校是国家较早确定接收留学生的高校之一,1994年恢复留学生招生,1997年设立对外汉语教学部,2011年教育部批准为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院校,2011年成立国际学院。
我校开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目前我校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搭配较为合理。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本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证。
同时,学校还拥有各具特长的中文、外语、音乐、体育以及与石油相关各专业的兼职教师队伍。
我校设有国际学院,每学期有200余名不同水平的留学生在此学习汉语,教学实习条件优越。
此外,与厄瓜多尔基多圣弗朗西斯科大学合作建立的孔子学院,可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的见习、实习基地。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
1. 培养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各种类型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教学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自觉承担起汉语国际推广的使命。
(2)具有广博的学识修养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还精通汉语国际教育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3)具有很强的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能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课堂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能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
(4)有较强的英语(或其它外语语种)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和涉外事务的工作能力。
(5)具有扎实的中国文化、历史等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艺术素养,能胜任汉语国际教育工作。
三、培养方向
1.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2.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
3. 跨文化交际研究。
四、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1.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具有中国国籍的学士学位获得者。
具体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
(2)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有志于汉语国际推广的工作人员;
(3)海外具有同等资质的汉语教师或专业人士。
2.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复试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办法,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五、学习年限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采取课程学习与教学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年为专业课程学习时间;第二学年为实习与学位论文写作时间。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根据《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09)和我校《关于制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12)要求,课程采取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
其中必修课、必修环节28学分。
中国石油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表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有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
要吸收国际汉语教学第一线(尤其是中小学)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教师参与论文指导。
对学位论文的评阅与审核必须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
八、中期考核及分流
中期考核及分流工作参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九、必修环节
1.课堂观察与实践:
该环节安排在第二学期5-6月完成。
在老师的指导下,到相关部门进行教学见习,感知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为时2周。
见习完后提交一份5000字的见习报告,计1学分。
2.教学测试与评估:
该环节安排在第二学期。
通过教师教授和阅读文献,掌握设计语言试卷及评估语言教学的能力。
学生单独设计一份汉语测试试卷,并对该试卷进行试题分析和试卷分析,计1学分。
3.中华文化与才艺展示:
该环节安排在第二学期。
通过专门学习,掌握2-3种中华才艺,提交一份学习体会,计1学分。
4.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开题一般在第三学期10-11月完成,由导师根据情况写出评语,采用学生答辩的方式,开题完成后,记1学分。
开题未通过的,限2个月内重新开题,重新开题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开题报告(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应包含选题简况、选题依据、选题创新之处、选题材料收集情况、写作设想及写作进度安排等。
5.教育实习
专业实践主要通过教学实习形式完成。
研究生要通过实习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
(1)实习方式:
在国内外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
实习阶段不得少于六个月或实习工作量必须达到240课时以上。
(2)实习管理:
实习期间,培养学校应安排教师进行指导,研究生要提交实习计划,撰
写实习总结报告;由实习单位出具考评意见,学生提交实习报告。
十、其他
鼓励硕士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此项不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要求,但作为评选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