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7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全一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章常用的金属和盐第二节盐和肥料基础题(含答案解析)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章常用的金属和盐第二节盐和肥料基础题(含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基础题(pdf有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汽车或电动车的蓄电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成B.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D.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2.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稀盐酸除锈B.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C.大理石用于建筑D.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干燥剂3.粗盐提纯中,描述正确的是()A.溶解、过滤、蒸发都用到玻璃棒,但作用不同B.蒸发时,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C.蒸发时,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D.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4.除去食盐水中CaCl2和Na2SO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过量BaCl2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蒸发结晶;⑤加适量盐酸.(提示:BaSO4、BaCO3难溶于水)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③①②⑤④B.①⑤③②④C.①③②⑤④D.①③⑤④②5.在蔬菜生长的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浸泡买来的蔬菜时可以加入适量的()A.纯碱B.白酒C.白糖D.食醋6.利用身边常见的物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灼烧的办法分辨黄金与黄铜B.月饼包装袋中常放入铁粉包以防止其变质C.使用食醋来鉴别硬水和软水D.今年首场大雪后靖江环卫工人对公路上积雪撒盐,防止路面结冰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A.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锌粉C.用适量KCI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取O2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石灰石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8.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B.向硝酸钡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C.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D.向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铝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9.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铜和稀硫酸B.铜和硫酸亚铁溶液C.氢氧化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D.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银溶液10.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是()A.盐酸和铁粉B.二氧化碳和石灰水C.氯化钡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D.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11.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Ca3(PO4)2B.NH4NO3C.KNO3D.K2SO412.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A.NH4HCO3B.NH4NO3C.K3PO4D.K2SO413.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A.硝酸钾B.碳酸铵C.氯化钾D.磷矿粉14.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它化肥相区别的是()A.氯化钾B.碳酸氢铵C.硫酸钾D.磷矿粉1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烟产生D.尿素中加入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氨味产生1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白色固体中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黄铜上的浅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及黄色火焰,放热17.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保证高产大量施用化肥B.不能将氯化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C.CO(NH)2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D.所有化肥都能全部溶于水18.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推荐文档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推荐文档

第 1 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感人民商朝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 ----- 环境友善化学( 化合反响切合绿色化学反响 )①四特色 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中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泉除去污染4、蜡烛焚烧实验(描绘现象时不行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光明)、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头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查验产物H 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 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污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白腊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白腊蒸气焚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对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 CO 2和 H2O 的量增加(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同样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门路——科学研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定→设计实验→实验考证→记录与结论→反省与评论化学学习的特色: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焚烧匙只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平均)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行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一定放安稳。

视野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可以用来加热,不可以用作反响容器。

量程为10 毫升的量筒,一般只好读到0.1 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大略的称量,一般能精准到0.1 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地点为“左物右码”。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全一册知识点汇总(Word版)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全一册知识点汇总(Word版)

最新版化学教学资料知识点汇总一.物质性质及变化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二.仪器使用(2012苏州)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D )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托盘天平的使用(1)称量范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 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② 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

③ 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1.化学家-拉瓦锡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1第2课时 氧气的制法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1第2课时 氧气的制法

1.常用装置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装置操作简便但产生的气体量少;B装置便于加液体药品且量大但无法控制反应速 率;C与D装置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并能控制反应速率,还有利于节约药品。 2.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3)塞好带有分液漏斗(或长 颈漏斗)和导管的双孔塞;(4)向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中加过氧化氢溶液; (5)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变化。物理
二、实验室制氧气
1.反应原理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3)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2.收集方法
(1) 排水 法:因为氧气 不易 溶于水;
不与水反应 。
(2) 向上排空气
法:因为氧气的密度略
大于 空气的密度。
3.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 集气瓶内 ,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为氧气。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为什么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的压强一下子减小,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内,炸裂 试管。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略露出胶塞即可,否则不利于排净试管内的空气,导 致收集的气体不纯,而且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2.装入药品后,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试管时,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的水回流 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4.对试管加热时要先预热,然后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以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炸 裂。 5.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不 纯,混有空气。 6.实验结束后,要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使试管因骤 然冷却而炸裂。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九年级上册的沪教版化学教材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这些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化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是世界万物的基本构成单位,我们所熟悉的水、空气、金属等都是物质。

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而化合物是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新物质;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接下来,我们将对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讨论。

第一个知识点是化学元素和化学符号。

元素是指由同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如氧、氢、碳等。

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化学符号,以便于科学家们进行交流和记录。

这些符号是由元素的拉丁名字的第一个或前几个字母组成的。

第二个知识点是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通过这些反应,我们可以观察到物质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系数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第三个知识点是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自身所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组成,我们可以将其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等不同的类别。

第四个知识点是酸碱与盐。

酸碱与盐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物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能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碱则是在水溶液中能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盐和水。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一-四单元知识点总结(2017)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一-四单元知识点总结(2017)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色化学:向着环境友好发展。

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

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4、熄灭蜡烛后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电子课本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电子课本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电子课本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该单元主要介绍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原子、元素、化合物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化学符号表示物质,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特征。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该单元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并了解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第三单元:金属与非金属该单元主要介绍金属和非金属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

学生将学习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性质、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电与化学该单元讲解电与化学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第五单元:化学与能量该单元主要介绍化学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化学反应的放热与吸热过程。

第六单元:化学与环境该单元讲解化学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将学习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并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第七单元:化学与生活该单元主要介绍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化学在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了解化学技术对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改变。

第八单元:化学与工业该单元讲解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化学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工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电子课本的简要内容概述。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性质及变化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二.仪器使用(2012苏州)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D )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托盘天平的使用(1)称量范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②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

③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1.化学家-拉瓦锡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变化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原子结构-原子模型的发展-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原子的量子化学-电子排布及元素周期表2.离子和化学键-离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和命名方法-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各种化学键的分类和特点3.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平衡方程式和化学平衡-摩尔质量和摩尔计算-溶液浓度的计算4.酸、碱和盐-酸碱理论和酸碱指示剂-酸和碱的性质及化学式-酸碱滴定和中和反应-盐的命名和产生方式5.氧化与还原-氧化与还原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实例-金属的活动性和反应活性顺序6.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方法-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和性质-醇、醛、酮和羧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应用7.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关系-表观活化能和催化剂的作用8.化学能与能量变化-化学能和化学能的转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焓变计算以上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计算的方法,认识酸碱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上册化学电子教材(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电子教材(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电子教材(沪教版)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创建一个九年级上册化学电子教材(沪教版)的PPT文件。

该文件应包含以下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和常见实验方法2.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3.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4.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制备5.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性6. 化学能量和化学反应速率7. 环境保护和化学污染治理8. 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和应用内容安排根据以上目标,我们将按照以下方式安排PPT的内容:1. 引言- 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第一单元:化学基本概念和常见实验方法-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常见实验室器材和实验方法3. 第二单元: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元素的周期性和性质4. 第三单元: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5. 第四单元: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制备-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盐的制备方法和性质6. 第五单元: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性-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应用领域7. 第六单元:化学能量和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能量的转化和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8. 第七单元:环境保护和化学污染治理-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目标- 化学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9. 第八单元: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和应用- 化学在食品、医药、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挑战结论通过按照上述内容安排,我们可以创建一个九年级上册化学电子教材(沪教版)的PPT文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化学知识。

该文件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避免使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九年级书化学沪教版知识点

九年级书化学沪教版知识点

九年级书化学沪教版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广泛涉及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科学学科,九年级是中学学习化学的重要阶段。

在九年级学习化学,我们将进一步拓宽了解化学本质和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让我们一起回顾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的主要知识点。

一、化学与物质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物质是宇宙中存在并具有质量和占据一定空间的一切事物的统称。

九年级化学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出发,让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指组成成分相同的物质,如金,氧气等。

而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组成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特性,如金属的可燃性。

物理性质则是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体的颜色、密度等。

二、常见物质及其性质在九年级,我们对一些常见物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它们的基本性质。

1.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特点。

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锌等。

金属的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组成,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2.非金属与金属相比,非金属不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常见的非金属有氧气、硫磺等。

3.酸、碱和盐酸具有酸味和酸性。

碱则具有碱味和碱性。

酸和碱相互中和可生成盐和水。

4.氧化物氧化物是由金属和氧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氧化物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熔解热。

5.盐的制备盐的制备可以通过酸和碱反应、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多种途径进行。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简洁表达方式,它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消耗,生成物在反应中生成。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摩尔比。

当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摩尔比符合特定的比例时,反应达到平衡。

2017-2018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基础题(pdf版有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基础题(pdf版有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基础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不法分子常用金光闪闪的“金元宝”(铜锌合金)蒙骗人们.下列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加盐酸B.测密度C.加硝酸银溶液D.看颜色2.金属R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CuSO4=Cu+RS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金属R的活泼性比Cu要强C.该金属可以是金属铝D.该金属可能是铁3.下列各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颜色是无色的是()A.锌和稀硫酸B.铁和稀硫酸C.铁和硫酸铜D.铜和硝酸银溶4.下列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Sn B.Ag C.Pb D.Hg5.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aO+H2O=Ca(OH)2B.Mg+H2SO4=MgSO4+H2↑C.H2CO3=H2O+CO2↑D.CuSO4+2NaOH=Cu(OH)2↓+Na2SO46.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铁、不锈钢锅都是合金材料,合金比各成分金具有更优良的性能B.银、铁、铜都是银白色固体,都能够导电C.镁、铝都是活泼金属,相同质量时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D.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7.向AgNO3、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纸上一定有Ag和CuB.滤纸上一定有Ag,可能有Cu、Fe和MgC.滤液中可能含有Fe2+、Mg2+D.滤液中一定有Fe2+、Mg2+,可能含有Ag+、Cu2+8.有X、Y、Z三种金属,小刚对它们的金属活动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能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 Y Z参加反应的物质X(NO3)2溶液√Z(NO3)2溶液√稀盐酸﹣√A.Z>Y>X B.Y>Z>X C.Y>X>Z D.X>Y>Z9.向AgNO3、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下列对滤渣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一定有Fe和Ag B.一定有Zn和Ag C.只有Ag D.只有Fe10.下列合金(金属)的比较,其中不正确的是()A.含碳量:生铁>钢B.抗腐蚀性:不锈钢>纯铁C.硬度:钢>铁D.熔点:焊锡>锡1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化学全册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化学全册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化学全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化学全册,旨在让学生
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理解
和应用。

教学内容
共分为十个章节: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元素
周期律、化学键与化合价、化学方程式、固体、液体与气体、溶液、氧化还原反应、酸碱理论、金属与非金属5个模块,涵盖了九年级
化学基础知识和部分进阶内容。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应以讲授基础理论为主,辅之以实验操作,生动直观
地展现化学现象。

在讲解概念的同时,设置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
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定期进行课堂
提问和小测验,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掌握不足的问题。

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出席情况、听讲情况、课堂发言质量等)。

2. 平时作业、小测验成绩。

3. 实验操作评估。

教学资源
1.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化学教材。

2. 实验器材和化学品。

3. 多媒体设备和课件。

教学评价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化学全册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水平,拓展学生对化学的认知范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一份系统完备、实践性强的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对我们生活中的诸多现象和现代科技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净物是指组成成分相同、性质稳定的物质,例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等。

而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溶液、悬浮液和胶体等。

二、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质,是化学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化合物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具有独特的性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而化合物只能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元素。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象征性表示,它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化学方程式中包含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物摩尔比、生成物摩尔比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四、离子与化合物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带电的粒子。

正离子带正电,负离子带负电。

离子根据电荷可以分为单价离子和多价离子。

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以吸引力结合而成的。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相互抵消,使化合物电中性。

五、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六、酸、碱和盐酸是指在水溶液中具有酸性的物质,能够释放出H+离子。

碱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接受H+离子的物质,释放出OH-离子。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称为中和反应。

盐是由酸的阳离子和碱的阴离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七、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数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颗粒度、触媒和反应物种类等。

提高温度、浓度和颗粒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而使用触媒可以降低活化能,促进反应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汇总一.物质性质及变化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二.仪器使用(2012苏州)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D )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托盘天平的使用(1)称量范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 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② 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

③ 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1.化学家-拉瓦锡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有: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4.氮气,稀有气体性质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灯泡填充气,粮食瓜果保护气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氦气填充气球,作焊接金属保护气,做霓虹灯和放电管5.污染性气体 SO2,NO x,和COA B 二.氧气,二氧化碳及氢气制备,性质比较(1)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O 2、O 2), a 进气, b 排出空气。

(2)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 2), b 进气, a 排出空气。

(3)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先在广口瓶内盛满水, b 进气, a 排出水。

(4)用于洗气,在广口瓶内盛一定量的洗液, a 进气, b 出气。

高锰酸钾制氧气注意事项:(1)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颗粒阻塞导管。

(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3)加热时要先均匀加热,然后再集中加热, 防止受热不均,炸裂试管。

(4)铁夹夹在离管口1/3处(5)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先移开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6)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方可收集, 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

集气瓶中水降至瓶口,且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表明已收集满。

分液漏斗 长颈漏斗需液封 简易启普发生器 启普发生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排空气法收集的干燥 CO 2可用排水法:气体产生速率大于溶解速率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则收集的是O 2 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收集的是CO 2 检验氢气:气体能燃烧,生淡蓝色火焰,冷烧杯,杯壁有水雾氢气点燃前要验纯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集满 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三.水1.电解水实验:负氢正氧二比一(父亲正想儿毕业)负极:氢气(能燃烧)正极:氧气(能助燃)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V(氢气):V(氧气)=2:1 m(氢气):m(氧气)=1:82.硬水与软水:肥皂水区分,震荡后泡沫多的是软水,震荡后泡沫很少有浮渣的是硬水。

硬水软化方法:实验室用蒸馏,家庭用煮沸3.净水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杀菌吸附是物理变化,杀菌是化学变化。

明矾(絮凝剂):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使其成为较大颗粒而沉降。

活性炭吸附不溶固体,还可脱色除味。

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液体(间隙加热,来回移动酒精灯,不用蒸干水,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结束后,用坩埚钳夹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以免烫坏桌子。

)4.玻璃棒在各操作中的作用:过滤——引流蒸发——使受热均匀防飞溅在提纯后——转移固体固体配溶液——搅拌,加速溶解浓溶液稀释配溶液——搅拌,使混合均匀一.分子,原子,离子微粒性质:①微粒很小②微粒在不断运动③微粒间有间隙黄豆和沙子混合,体积减小:宏观物质间的间隙,不属于微粒间隙。

气体微粒间隙大,易压缩。

物理变化仅仅是微粒间隙的改变,微粒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微粒种类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CO2干冰 H2氢气 O2氧气 N2氮气 NH3氨气 H2O水由原子构成的物质:Fe铁 Cu铜 Mn锰 Zn锌 Ca钙 He氦气 Ne氖气 Ar氩气 C金刚石由离子构成的物质:NaCl氯化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如2H2O通电2 H2↑ + O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阳离子是原子失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电子数;如Na+阴离子是原子得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电子数。

如S2-二.元素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符号意义H:一个氢原子(微观)、氢元素(宏观)Cu:一个铜原子(微观)、铜元素(宏观)、铜(宏观) 2Cu:两个铜原子(微观)3.物质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氧气、氮气、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包括单质(一种元素)和化合物(多种元素组成)氧化物:两种元素(O+其它)组成的化合物4.元素存在元素含量高低:地壳中 O Si Al Fe 人体中 O C H N Ca 太阳上 H He缺钙会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缺锌会智力低下,易得侏儒症;缺钴、铁、蛋白质易得贫血症;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碘过多得甲亢三.化学式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各种化学用语水(H 2O ):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水由水分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氢离子H + 氧离子O 2- 氟离子F - 钠离子Na + 镁离子Mg 2+ 铝离子Al 3+ 硫离子S 2-氯离子Cl - 钾离子K + 钙离子Ca 2+ 硝酸根离子NO 3- 碳酸根离子CO 32- 硫酸根离子SO 42-2个氢氧根离子2OH - 3个铵根离子3NH 4+ 4个汞原子4Hg 5个氮原子5N 3个硅原子3Si3CO 2:2-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3S 2-:2-每个硫离子带2单位负电荷H 2S 2O -4:硫酸中硫酸根的化合价是-2价 Na 22O - 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K +1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1: K Na Ag H NH 4(铵根) +2:Ca Mg Ba Cu Zn Fe(亚铁) +3:Fe Al-1: Cl OH(氢氧根) NO 3(硝酸根) -2: O S CO 3(碳酸根) SO 4(硫酸根)3.常见物质名称及其化学式: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铜 氢氧化铁 氧化镁 氧化铝 氧化钙 氧化铜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NaOH Ca(OH)2 Cu(OH)2 Fe(OH)3 MgO Al 2O 3 CaO CuO Fe 2O 3 Fe 3O 4硫化亚铁 氯化钠 氯化铝 氯化亚铁 氯化铁 氯化铵 碳酸钠 碳酸钙 碳酸氢钠 碳酸氢铵 FeS NaCl AlCl 3 FeCl 2 FeCl 3 NH 4Cl Na 2CO 3 CaCO 3 NaHCO 3 NH 4HCO 3硝酸钾 硝酸铵 硫酸钠 硫酸铝 硫酸铜 硫酸亚铁 硫酸铁 硫酸铵KNO 3 NH 4NO 3 Na 2SO 4 Al 2(SO 4)3 CuSO 4 FeSO 4 Fe 2(SO 4)3 (NH 4)2SO 4碳酸 硫酸 硝酸 碱式碳酸铜 氨气 过氧化氢 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H 2CO 3 H 2SO 4 HNO 3 Cu 2(OH)2CO 3 NH 3 H 2O 2 KMnO 4 K 2MnO 4 MnO 2甲烷CH 4 葡萄糖C 6H 12O 6 酒精C 2H 5OH 醋酸CH 3COOH 尿素CO(NH 2)2一.燃烧1.定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条件:⑴物质具有可燃性⑵与氧气充分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缺一不可3.手帕烧不坏的原因:水蒸发吸热,手帕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4.灭火原理:⑴隔离可燃物(森林着火隔离带,煤气着火关阀门)⑵隔绝空气⑶降温至着火点以下5.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6.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碳完全燃烧产物是CO 2,不完全燃烧时,产物为CO 或CO 2与CO 的混合物等。

氧气充足完全燃烧,放热多。

CO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丧失输氧能力,使人中毒。

二.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气球,轮胎爆炸)和化学性爆炸(燃烧引起的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

如:CO 与空气,H 2与空气,甲烷与空气三.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