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详细版
文言文断句详细版共24页文档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文言文断句张PPT教学课件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断句步骤总结
方法一:借助名词(主语宾语)断句 方法二:借助动词(谓语)断句 方法三:借助虚词(首中尾)断句 方法四:借助修辞(建构美)断句 方法五:借助句子成分及固定结构
断句 提醒:通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现炒现卖
如: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 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 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 此可以改容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 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 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 此,可以改容。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语和定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 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
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 易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 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 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 就不再提姓了。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 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 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用网不能逮住 它,用钩不能牵住它,一旦跳荡离开了海 水,蚂蚁就可以称心如意的把它吃掉了。 现在齐国,也就是您的水啊。您如果能长 久的有齐国的保护,还要小小的薛城做什 么呢?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 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 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 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 育孩子的方法啊。
文言文断句张PPT精品课件

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一、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 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 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 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 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来议论 我们执政的好与坏。他们认为好的, 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憎恶的,我们 就改正它。这是我的老师啊,为什 么要毁掉它呢?
(五)曾参杀人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 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 ‘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 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 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 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 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 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 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 “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 于息壤。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 相承,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 句提供了方便。例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 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现炒现卖
例如: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 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 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 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现炒现卖
例如: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一、故事引入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什么是断句呢?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考点解读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译文】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如山林或野外打猎,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玩射箭游戏,魏舒在旁边给他们计分。
后来有一次参加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舒百发百中,加上他对于射箭的言辞恰如其分,极尽射箭的精妙。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重庆卷已经把断句作为必考专题,所选语段不长,有故事性或分析评论,可能涉及文史哲知识;断句三分,一般六处,对选文的整体或者部分进行断句,只用斜线(/)断开,不加标点。
三、方法指津(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断句(经典优秀版)章节一:断句的定义和基本原则1·1 断句的概念断句是指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或写作时,根据语句结构将长句按照合理的语义单元进行分割的过程。
1·2 断句的基本原则1) 依靠标点:根据标点符号,如顿号、句号、问号等,将长句进行断句。
2) 依靠语义结构:根据句子的语义结构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明确。
3) 依靠修辞和节奏:根据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和节奏感,将长句进行断句,突出语言的艺术效果。
1·3 断句的注意事项1) 不断割破句:避免断割过度,破坏原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 不断缺断:避免断缺过小,使句子过于拖沓、冗长。
章节二:断句的具体方法和技巧2·1 根据标点进行断句2·1·1 顿号:起分隔作用,将句子中的内容分隔开来,表示并列关系。
2·1·2 逗号:表示句子中的停顿,将长句分割成较短的子句。
2·1·3 句号:表示一个完整的思想或事件的结束,将长句分成若干短句。
2·1·4 问号:表示疑问句的结束,将疑问句断为独立的句子。
2·2 根据语义结构进行断句2·2·1 主谓结构:将主语与谓语分开,突出句子的主干。
2·2·2 宾语结构:将宾语与谓语分开,使句子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
2·2·3 状语结构:将状语与其他成分分开,凸显句子的修辞特点。
2·3 根据修辞和节奏进行断句2·3·1 修辞手法:如设问、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根据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2·3·2 节奏感:根据句子的节奏感,将长句断句为合乎韵律的短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味。
章节三:示例分析及练习3·1 示例分析:通过对经典文言文的断句分析,掌握断句的实际应用。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简洁范本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能帮助读者把握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断句示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文言文阅读有所帮助。
1.《红楼梦》:石、夏、芸、李、箫、金、芷、等诸姑娘,自东府游后,无别说,只说何其苦夫!之是水月庄矣。
2.《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史记》:高祖乃平天下,创业未半,而五帝分裂,天倦人杰,使高祖兴起,此特为高祖崛起之际人杰地利所为也。
4.《左传》:楚子使相孟尝君使于吴。
吴子曰:“寡人有三宝,谓之不堪与?”对曰:“何宝?请闻之。
”曰:“一宝去女,二宝去臣,三宝去亲。
”
5.《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是尽量按照意义和语法结构进行划分。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标点符号的运
用以及句子的词序和结构。
只有掌握了断句的技巧,才能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提高阅读效率。
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透过古文的断句之道,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加油!。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文言文断句 整理版

文言文断句整理版文言文断句是阅读文言文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正确断句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还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在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多为双音节词。
例如,“妻子”在文言文中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指男子的配偶。
其次,文言文的语法比较灵活,常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
再者,文言文的行文简练,往往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
二、掌握断句的基本原则1、字句意思完整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在断句时,要确保每一个断句后的部分都能够独立表达一个清晰的意义。
2、符合语法规则文言文有其特定的语法结构,比如主谓宾的搭配、虚词的用法等。
要根据这些语法规则来判断断句的位置。
3、考虑句子的节奏和韵律有些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在断句时可以适当参考,使断句后的句子读起来更加顺畅。
三、常见的断句标志1、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往往起到连接、转折、语气等作用,通过虚词可以辅助断句。
常见的虚词有“之”“乎”“者”“也”“矣”“焉”“哉”等。
例如,“夫战,勇气也”,“也”字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
2、对话标志文中如果有“曰”“云”“言”等表示说话的词,其后一般要断开。
3、对称句式文言文常常会使用对仗工整、结构相似的句式,这些对称的部分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
4、固定句式如“何……之有”“如……何”“不亦……乎”等固定句式,其前后通常要断开。
四、具体的断句方法1、通读全文在断句之前,先通读全文,了解大致内容和主题,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找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往往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找到它们有助于确定句子的起止。
3、分析句子成分判断句子中的主谓宾结构,明确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断句的位置。
4、参考上下文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断句错误。
文言文断句 整理版

文言文断句整理版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断句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还能提升我们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那么,如何进行文言文断句呢?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
文言文的断句,通常需要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词汇意义、修辞特点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进行判断。
从语法结构方面来看,文言文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划分是断句的重要依据。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吾”是主语,“日三省吾身”是谓语,在“吾”后断句,就能清晰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词汇意义也是断句的关键。
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等,往往在句子中起到停顿或转折的作用。
比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也”在这里表示停顿,应该在其前断句。
文言文的修辞特点也能帮助我们断句。
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会在句式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例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是一个对偶句,根据对偶的结构,在“云”和“鸟”前断句,能更好地体会句子的对仗之美。
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同样不可忽视。
有些句子单独看可能有多种断句方式,但结合上下文,只有一种断句能够符合整体的逻辑和语义。
比如,“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如果断成“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就会造成逻辑混乱,正确的断法应该是“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除了掌握这些规则,我们还可以通过多读多练来提高断句能力。
阅读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如《论语》《孟子》《史记》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尝试自己进行断句,然后与正确的断句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总结经验。
此外,了解古代的文化常识和历史背景也对断句有帮助。
比如,一些特定的称谓、官职、制度等,在特定的语境中可能会影响断句的判断。
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例一:“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一句中,“跬步”和“小流”相对,“千里”和“江海”相对,根据对偶的修辞手法,应该断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今天,众所周知,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且它仍然被广泛地使用。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没有语言的界限,它往往有很高的难度。
因此,学习文言文的学生至关重要的是要熟悉文言文的断句方法。
总的来说,文言文断句有6种主要方法,它们分别是“以逗号停顿法”、“以句号停顿法”、“以冒号停顿法”、“以问号停顿法”、“以顿号停顿法”和“以叹号停顿法”。
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它们,并且提供一些实例:1. 以逗号停顿法:用逗号来分隔句子,分隔句子时必须注意,在逗号前的句子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逗号后的句子也必须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今日,乘舟而行乃是乐,更见山水之秀丽”。
2. 以句号停顿法:用句号来分隔两个句子,在句号前的句子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在句号后的句子也必须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极乐之处,乘舟而行乃是乐;无边之境,更见山水之秀丽。
”3. 以冒号停顿法:用冒号来分隔句子,凡是在冒号前的句子,都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冒号后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但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 以问号停顿法:用问号来分隔句子,问号前的句子必须是完整的句子,问号后面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但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必须是疑问的。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5. 以顿号停顿法:用顿号来分隔句子,此外,顿号前后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但是往往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例如:“天地之间,苍茫无尽;星辰之间,浩渺无垠”。
6. 以叹号停顿法:用叹号来分隔句子,叹号前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但叹号后的句子必须表达出在感叹的语气。
例如:“先祖历尽千辛万苦:可是现在,却是国泰民安。
”以上就是文言文断句的六种方法的介绍,以及各种方法的例句介绍。
学习文言文的学生,以上提供的六种断句方法一定要掌握,熟练归纳,才能运用到正确的地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速度,同时提高文言文阅读技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文言文节奏划分

文言文节奏划分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1、尝/与人佣耕。
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1、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个雨/山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精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文言文,古代中国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断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恰当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结构和意思,也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下面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断句示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断句示例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这是《易经》中的开篇,通过断句的方式将天地日月四时自然界的规律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也节奏感强,给人以美感。
2.断句示例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
这是《论语》中的一段话,通过断句的方式凸显了其中的反问和辞章之美。
每一个问句或者陈述都独立成句,使得篇章更具有古典文言的特色。
3.断句示例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此句出自《庄子》,只有五个字,却展示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
通过断句,使得每个字都得到彰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的空间。
4.断句示例四夫以官人之言是可以入耳也,非宜以道术相误也。
这是《荀子》中的一句话,通过断句将文句的重点和逻辑关系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的意思都比较明确,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论述和观点。
5.断句示例五吾道一以贯之,有悔无他。
这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通过断句将思想的精义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独立成章,表达了孔子道德思想中的一贯性和坚定性。
以上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文言文断句示例。
通过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意思。
在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断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断句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规则之一,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在文言文中,断句的准则主要包括停句、顿挫、停息、停滞和分句等。
第一章停句停句是在文言文句子中,在意义完整的地方停下来,使句子更易读懂。
停句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例1:________其治李林甫者,可别也。
例2:________人不可镕于器,器不可附于人。
第二章顿挫顿挫是文言文中重要的断句规则之一,它是指在一个长句中适当地断开,以增加语气的变化和表达的准确性。
顿挫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逗号、分号和破折号。
例1:________人之初,性本善。
例2:________天生万物,以养人为本。
第三章停息停息是文言文中断句的一种方式,它用于表示句子的停顿、呼应或起承转合关系。
停息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顿号、句号和问号,也可以省略标点符号而靠意义的变化进行断句。
例1:________春秋之时,战国之际。
例2:________身世这等,真是可怜。
第四章停滞停滞是文言文中的断句方式之一,它用于表示句子中的一种停顿,延缓语气的表达。
停滞的标点符号一般是顿号。
例1:________言者,无罪也。
例2:________平常心,看世间百态。
第五章分句分句是文言文中断句的一种方式,它是在句子中适当地划分出多个分句,以使句子的结构更加清晰。
分句的标点符号一般是逗号、顿号和句号。
例1:________君子贤者,其言也信。
其行也动。
其忠也君。
其义也勇。
例2:________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不思而问之,不亦愚乎。
第六章总结断句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规则之一,包括停句、顿挫、停息、停滞和分句等几种方式。
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结构。
1.本文档涉及附件:________(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附件的详细描述和附加)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法律名词进行详细解释)。
文言文断句详细版

文言文断句详细版文言文断句是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技能。
掌握好这一技能,能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文化。
断句,顾名思义,就是将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划分出句子的停顿。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
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
比如,文言文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位置相对固定。
主语通常在句子开头,谓语在主语之后,宾语则在谓语之后。
通过对句子成分的分析,我们能大致判断出句子的停顿位置。
再说说虚词。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着特定的作用和用法,很多时候能帮助我们断句。
像“之”“乎”“者”“也”“矣”“焉”等常见虚词,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都有一定规律。
比如,“之”字用作助词时,常出现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时就可以据此断句。
古人行文也有一些习惯和规律。
比如,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当我们遇到这些修辞手法时,往往可以根据句式的整齐和对称来进行断句。
还有就是对文意的理解。
要断好句,必须先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只有明白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出句子的停顿。
举个例子来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我们先分析句子成分,“医”是主语,“好治不病”是谓语,“以为功”是补语。
再看虚词,这里没有特别明显能帮助断句的虚词。
然后考虑文意,这句话是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这当成自己的功劳。
所以断句应该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又比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里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句式整齐,所以断句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除了以上这些方法,我们还需要多读多练。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言文经典作品,积累语感和经验,这样在断句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文言文断句需要我们掌握语法知识、虚词用法、古人行文规律,并结合对文意的理解,通过不断地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一定能够攻克这一难关,更好地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文言文断句详细版

文言文断句详细版文言文断句是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技能之一。
它就像是为一篇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加上合适的停顿和标点符号,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要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断句的重要性。
如果不能正确断句,就可能误解文言文的意思,甚至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想象一下,把一句话断错了地方,原本的意思可能就面目全非啦。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断句呢?这里有几个关键的方法。
其一,要了解古代的语法规则。
古代汉语的语法和现代汉语有不少差异。
比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特殊的句式。
熟悉这些语法结构,就能帮助我们判断句子的成分和停顿。
其二,关注虚词。
像“之”“乎”“者”“也”“矣”“焉”等等,这些虚词往往在断句时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比如,“者”字,在句中多表示停顿;“也”字,常用于句末,表示判断或陈述。
其三,留意对称结构。
古人行文常常讲究对仗工整,比如一些排比句、对偶句。
通过发现这些对称的结构,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断句。
其四,理解文意是关键。
要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把握。
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判断何处应该断句。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看看怎么运用这些方法。
比如这一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里的“夫”是发语词,通常在句首,所以应该在“夫”后断句。
“也”字表判断,在其后断句。
再根据文意,“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三个依次递进的表述,中间也应该断句。
所以正确的断句是:“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看这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矣”在句末,表陈述,应在此断句。
“不如”是一个常用的转折词,前面应该断句。
所以断句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除了这些方法,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有时候,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作用可能不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能看到“之”就盲目断句,得结合上下文判断。
而且,断句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反复推敲和琢磨。
文言文的断句

3 句首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优先停顿)。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 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这 些词语的后面往往要停顿。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可/以一战。
6 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
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7 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 “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①颓然乎/其间者。
9
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自称 、 别称、谦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现代文用作状语的成分,文言 文中往往后置用作补语。如果介宾短语作补语,谓语 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刻/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 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例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1)主谓之间要停顿。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③吾/与谁归? 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⑤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谓语和宾语之间一般也要停顿。
①衔/远山,吞/长江。 ②恐/前后受其敌。 ③恐/托付不效。 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④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4 句首状语(时状、地状)后要停顿。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古汉语,文法深,断句难。
欲求解,口诀传,遵循规,无遗言。
一、看标点,易断句。
凡有标点,皆可断处,句读之间,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常作,句中停顿,若遇助词,必断无疑。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若断此处,意义难全。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为句,两句为一,六字为句,三句为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序,先主后宾,断句于此,不失其义。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韵脚为据,韵脚对应,断句无误。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之句,断法相同,若断此处,对仗不合。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之句,句末问号,断句于此,疑问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之句,句末感叹,断句于此,感叹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之句,意犹未尽,断句巧妙,意蕴深远。
翻译如下:文言文,是古代汉语,文法深奥,断句困难。
想要解开其中的奥秘,这里有口诀传授,遵循这些规则,不会有遗漏。
一、看标点,易断句。
只要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地方,句读之间的分隔,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经常作为句中的停顿,如果遇到助词,必定要在这里断句。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如果在这里断句,会导致意义不完整。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一句,两句一组,六字一句,三句一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的语序,主语在前,宾语在后,断句于此,意思不会出错。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以韵脚为依据,韵脚对应的地方,断句不会有错。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的句子,断句的方法相同,如果在这里断句,对仗就会不协调。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句的句子,句末有问号,断句于此,疑问就会显得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句的句子,句末有感叹号,断句于此,感叹就会显得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的句子,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断句要巧妙,才能表达出深远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汇总: 1、找名词代词 2、找虚词 3、查对话 4、看修辞,例如对偶、排比、顶真等。 5、看总分 6、看句式
翻译: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刚 弹琴时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 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样 高大。”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了随 流水常进不懈的志向,钟子期再一次说: “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长江黄河一样 激荡。”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 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 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作业布置: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 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 天 下 争 于 战 国 贵 诈 力 而 贱 仁 义 先 富 有 而 后 推 让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万 而 贫 者 或 不 厌 糟 糠 有 国 强 者 或 并 群 小 以 臣 诸 侯 而 弱 国 或 绝 祀 而 灭 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2013年江苏卷)(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2、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 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3、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 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 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归纳文言文断句 题的解题方法。(重点) 2.通过练习,能够给文言文段准确断句。(难 点)
探究1:试给下列文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庄子《逍遥游)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俱告 以事 (司马迁《鸿门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 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俱告以事
方法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探究2:试给下列文段断句,看有什么特 点。
(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 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 宫赋》) (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 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 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译文:杨子从宋国经过,住在旅店里。 店老板有两个妾,长得丑的地位高, 长得美的地位低。杨子问这其中的原 因,店老板回答说:“漂亮的人自认 为漂亮,我并不觉得她漂亮;丑的人 自认为丑,我并不觉得她丑。”杨子 对学生说:“实行贤德而去掉自认为 贤德的思想,到哪里不会受到赞美 呢?” 注:逆旅:客舍,旅馆。
方法5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①故: 事故,指灾患病丧。 ②怍:惭愧。 作品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 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 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 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 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 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君子有 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古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 …者…也, 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 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还有一些固定结构: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 (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 (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 (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 (不亦说乎?); “无乃……乎(无乃不 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趣味断句小测
阔少爷断错句娶错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 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 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 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 就告诉你,这女子:
(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 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 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 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 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韩愈《师说)
探究4:试给下列文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1)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以/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杜牧《阿房宫赋》)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
探究6:观察下列文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 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方法6:辨句式,定句读。
直击高考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不 得 祸 变 数 也 知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不 遇 非 我 也 其 时 也 夫 施 吉 报 凶 谓 之 命 施 凶 报 吉 谓 之 幸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2013年北京卷)(取材于《中论· 修本》) 总结用到的方法:
方法3: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语 常常用 “曰、云、言、语谓、道”为标 志,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 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探究4:试给下列文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1)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以飘飘乎如 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 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杜牧 《阿房宫赋》)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 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 蔺相如列传》)
牛刀小试
给下列文段断句: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 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 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韩 非子•说林上》)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 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 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 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韩 非子•说林上》)
方法2:找虚词,定句读。
① 句首的语Biblioteka 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 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 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 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探究3:
试给下列文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 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方法4
找修辞,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 点。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 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 了主语。
探究5:试给下列文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 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 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 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孟子· 尽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