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交互作用(simplified)

合集下载

呼吸支持与心肺互相影响(精品医学课件)

呼吸支持与心肺互相影响(精品医学课件)
肺泡间隙-基质细胞结缔组织内, 鞘内 500ml 肺泡外间隙(负压) -肺门、肺叶间间隔 (更大
蓄水池)
心肺生理功能之间基本关系.
• 体循环静脉回流和肺循环静脉回流相等 • 心肺功能正常和血管阻力正常时,左室
搏出量由体循环回心血量决定 • 正常功能残气量时,肺血管阻力最低
呼吸支持时心肺互相作用 1.
壁压增加,胸腔循环单元的血流出量减少,左室 搏出量减少,严重时可肺水肿(喉梗阻和大量抽胸水引
起)
• 肺容量降低或过大: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室后负 荷增加,严重时影响肺血回流、左室充盈下降搏 出减少(ARDS或 air trapping )
心肺互相作用的量化概念
一个平均动脉压为55mmHg的患儿,由于呼 吸困难引起胸内负压达40mmHg时,可增 加左室跨壁压60%,从而明显增加左心后 负荷50%以上。

毛细血管
• 肺间质:间质细胞和结缔组织
• 淋巴管:回流 10~20ml/h
肺泡隔结构—薄膜和厚面
• 薄面(呼吸膜):无结缔组织, 与基底膜融合厚 0.1~0.2u,结构致密,液体难入,有微管把液体 引向厚面
• 厚面:1~2u,肺泡液体循环部,压力低 组织疏 松易膨胀,支撑毛细血管网
• 各50%
肺泡外间隙-“ 蓄水池”
--呼吸对循环的影响
1.胸内负压对左心功能影响: 2.肺容量对肺血管阻力和右室功能影响 3.肺容量改变对左室的间接影响 4.其他:缺氧性肺高压、肺微循环瘀血和渗
漏性肺水肿对左右心功能前后负荷协调 (匹配)有直接的影响。肺容量改变还对 自主神经张力发生影响.
胸内压、肺容量对心功能影响
• 胸内压力和肺容量变化可对左右心室分别产生影 响
•血/气交换作用

呼吸机参数

呼吸机参数
2.气管插管
经口插管比经鼻插管容易进行,在大部分急救中,都采用经口方式,经鼻插管不通过咽后三角区,不刺激吞咽反射,患者易于耐受,插管时间保持较长。
3.气管切开
适应症:
◎长期行机械通气患者;
◎已行气管插管,但仍不能顺利吸除气管内分泌物;
◎头部外伤、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的患者;
◎解剖死腔占潮气量比例较大的患者,如单侧肺。
(二)通气方式的选择
本文着重讲述常用通气模式,对一些新的通气模式仅作一般介绍。
◎吸气相关气方式
1.控制通气(controlledmedchanicalventilation,CMV)
呼吸机完全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包括容积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
(1)容积控制通气(volumecontrolledventilation,VCV)
(3)对心包腔的挤压 类似心包填塞,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严重时使冠脉受压,心肌供血减少,心功能受损。
(4)左心室(LV)和右心室(RV)的相互作用 正压通气时,由于RV顺应性的变化较LV大,当心包腔压力增加时,RV容积缩小较LV显著,但这种变化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如何,取决于双室的收缩能力。此外,正压通气使RV舒张末容积降低,LV顺应性增加,但LV舒张末容积的变化取决于肺静脉血流量和压力。在自主呼吸存在时,则发生与上述相反的变化。
1.依工作动力不同:手动、气动(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电动(以电为动力)。
2.仍吸-呼切换方式不同:定压(压力切换)、定容(容量切换)、定时(时间切换)。
3.依调控方式不同:简单、微电脑控制。
正压通气的生理学效应
(一)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1、对呼吸肌的影响
机械通气一方面全部或部分替代呼吸肌做功,使呼吸肌得以放松、休息;另一方面通过纠正低氧和CO2潴留,使呼吸肌做功环境得以改善。但长期应用呼吸机会使呼吸肌出现废用性萎缩,功能降低,甚至产生呼吸机依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临床上可根据病情的好转,给予适当的呼吸负荷。

心肺交互作用-

心肺交互作用-

右心保护策略
RV功能应作为建立肺复张和肺过度膨胀平衡的基石
Acute cor pulmonale in ARDS: rationale for protecting the right ventricle. Chest. 2015 Jan;147(1):259
右心保护策略
控制Pplat、驱动压 严格控制Pplat<27cmH2O、驱动压<17cmH2O 根据RV功能、平台压设置适当PEEP
PEEP
机械通气与急性左心衰
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 胸腔压
右心回心量↓
左室跨壁压↓
胸腔负压摆动消失
右心前负荷↓
左心后负荷↓
心功能改善
主要内容
1
机械通气与血流动力学
2
心肺交互与容量反应性
3
ARDS机械通气与心肺交互
容量反应性
容量反应性是指输液后每搏输出量或者心输出量随之增长的能力,一般认为扩容后每搏输
机械通气对右心的影响
胸腔内压增加 肺循环阻力增加 右心前负荷
左心前负荷
回心血量减少
右心前负荷减少
右心后负荷增加 右心后负荷 左心后负荷
右心CO下降
机械通气对左心的影响
左心前负荷:由于右心室串联效应,前 负荷下降; 右心前负荷 左心前负荷
左心后负荷:胸腔内压增高,左心室
(主动脉)跨壁压下降,后负荷下降;
心肺交互作用
主要内容
1
机械通气与血流动力学
2
心肺交互与容量反应性
3
ARDS机械通气与心肺交互
机械通气目的
维持目标氧合,改善通气,维持正常心排
量,改善氧供;
避免机械通气肺损伤(压力伤、容积伤、 萎陷伤、生物伤、高氧浓度伤);

心肺交互作用详解

心肺交互作用详解
Conversely,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ave bouts of greatly negative ITP which increase LV after-load, thus contributing to LV hypertrophy
A seminal paper by Permutt shows that RV afterload is highly dependent on and increases with the proportion of lung tissue in West zone 1 or 2, as opposed to zone 3 conditions. Zones 1 or 2 exist whenever the extraluminal pressure of alveolar capillaries (which is close to alveolar pressure, PA) exceeds the intraluminal value, leading to vessel compression. In zone 3 by contrast, intraluminal capillary pressure exceeds PA
心肺交互作用ppt课件
Pump function:
Preload at a given HR Pra or CVP
Afterload Contractility.
CO
Return function:
Blood volume(vein) stressed and unstressed
Complianc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esistance

ICU液体管理的十大关键问题

ICU液体管理的十大关键问题

ICU液体管理的十大关键问题本综述的重点是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

该主题基于10个简单问题,为ICU临床医生治疗病人提供所需的基本信息。

该综述具有教学目的,既可作为液体管理的最新进展,也可作为ICU新手的入门课程。

当前迫切需要提高人们对液体超负荷潜在风险的认识。

临床医生不仅要注意输液的适应症和所给的液体类型,还要注意设定安全限值的重要性。

最后,重要的是,一旦临床认为稳定,且恶化风险很低,就应实施积极主动的战略,立即进行液体负平衡。

【关键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超声心动图;晶体;胶体引言这篇简短综述的目的是回答关于在ICU环境下静脉输液管理的十个关键问题,由于人们对液体超负荷的潜在风险认识的提高,这个话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输液纠正休克导致的急性循环功能障碍是基于一个基本的生理学概念:存在症状的液体丢失(绝对或相对)应该纠正,并改善症状。

在循环性休克的情况下,液体复苏的重点是积极和快速的输液,来恢复血压(最终与全身血管升压药的使用有关)。

快速输液的目的是改善心脏前负荷,从而增加心输出量和外周血流灌注。

虽然在休克早期积极迅速的液体复苏,是一种建议的干预措施,但对已经复苏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是否应该考虑输液的安全上限,还没有很好的定义。

事实上,一旦血流动力学达到稳定,就应该对液体管理进行调整。

显然,有针对性的液体管理对改善危重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因为低血容量和高血容量都是有害的。

显然,低血容量可能导致器官灌注减少,但液体超负荷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

由于这些原因,ICU临床医生应该了解对已经复苏的危重病人进行输液的适应症,可能会采取一种标准化的方法,因为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都会影响心血管反应。

当决定对危重病人进行输液时,关键是要设定液体冲击试验的安全限度,充分认识到即使是少量的额外输液所带来的风险。

此外,对于ICU临床医生来说,在危重病人恢复的最初阶段,实施积极主动的策略,以实现液体负平衡,已经变得很重要。

心肺交互作用的概念进展

心肺交互作用的概念进展
张,产生血流动力学效应。 3.自主吸气使ITP下降。
精选ppt
3
一·胸内压变化对循环生理的影响 二·肺容量变化对循环生理的影响 三·病理生理条件下正压通气的肺血管效应。
精选ppt
4
一·胸内压变化对循环生理的影响
精选ppt
5
1. 对静脉回流和右心功能的影响
■ 右房压力(Right atrium pressure, PRA) 直接受到胸内压的影响。
述公式表达:
Ptm=左心室内压力(即外周动脉血压)-心室 周围压力(Ppl)
精选ppt
12
精选ppt
13
2. 对左心系统的影响
自主呼吸吸气相时,胸内压和动脉血压下降。
但胸内压下降的幅度大于动脉压,左心室的跨 壁压增加,左心室后负荷增加,不影响正常心 脏的血液动力学。
精选ppt
14
2. 对左心系统的影响
精选ppt
19
1. 肺容量变化对右心后负荷的影响
当肺容量从FRC向功能残气量减少时,可以发生 两种情况:
(一)肺泡外毛细血管变得扭曲甚至塌陷。
(二)肺容量很小时,终末气道塌陷可能
导致肺泡缺氧,当肺泡内氧分压低于 60mmHg时,将发生低氧导致的肺血管收缩, PVR也将增加,这一点可能更重要。
精选ppt
前者是驱动力而后者则是阻力, 决定了心输出量。
精选ppt
8
1. 对静脉回流和右心功能的影响
自然呼吸(或真正意义上的负压通气) 时,压力差增大,利于静脉回流,右 室前负荷和每搏量都增加 。
精选ppt
9
1. 对静脉回流和右心功能的影响
正压通气时,PRA增高导致静脉 回流减少,右室前负荷和心输出 量也相应减少。

心肺交互关系end

心肺交互关系end

Pra (mmHg)
血容量增加(输血, 液体潴留) 血管容量减少(儿茶酚胺增加, 骨骼肌张力增加, 按压腹部)
静脉回流因素-静脉回流阻力
Q 7 Pra
静脉回流曲线与横坐标的 交点为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Pms)
心输出量为0
横坐标截距为7 mmHg
这一交点作为静脉回流曲 线旋转的轴心
顺时针方向(静脉回流阻力 降低)
心肺交互关系
重症医学科 王雷
几个基本概念
肺内压:肺泡内压力
胸膜腔内压ITP= 大气压- 肺的回缩压 跨肺压=肺泡内压-胸膜腔内压力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 血流量=压力差/血管阻力 泊肃叶定律BP=CO*SVR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mean systemic filling pressure:静脉血由外周回到心脏依靠一个 压力梯度,容量血管贮存大部分血液具有一 定舒张功能产生了压力梯度。
右房压反映舒张末心 肌纤维的长度
静脉回流曲线
Q Pra
静脉回流曲线反映静 脉回流与右房压之间 的关系
右房压反映静脉回流 驱动压力梯度的下游 压力
静脉回流因素-张力容量和非张力容量
静脉回流曲线
Q (L/min)
5
Pms
Pms ⇑
0 Pms ⇓ 7
血容量减少(失血, 脱水) 血管容量增加
机械通气对心血管的影响
正压通气
胸腔内压
肺容积

前 负 荷
后 负 荷
心 率
肌 收 缩

Shekerdemian L, Bohn D.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rch Dis Child 1999; 80: 475-480

呼吸机模式以和参数的调节

呼吸机模式以和参数的调节

二、呼吸机(respirator)的基本构造和种类[返回]由于呼吸机的主要功能是辅助通气,而对气体交换的影响相对较少,因而称为通气机(ventilator)更符合实际情况。

本文沿用习惯叫法,称ventilator 为呼吸机。

呼吸机本质上是一种气体开关,控制系统通过对气体流向的控制而完成辅助通气的功能。

呼吸机的种类1.依工作动力不同:手动、气动(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电动(以电为动力)。

2.仍吸-呼切换方式不同:定压(压力切换)、定容(容量切换)、定时(时间切换)。

3.依调控方式不同:简单、微电脑控制。

三、正压通气的生理学效应[返回](一)对呼吸功能的影响1、对呼吸肌的影响机械通气一方面全部或部分替代呼吸肌做功,使呼吸肌得以放松、休息;另一方面通过纠正低氧和 CO2 潴留,使呼吸肌做功环境得以改善。

但长期应用呼吸机会使呼吸肌出现废用性萎缩,功能降低,甚至产生呼吸机依赖。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临床上可根据病情的好转,给予适当的呼吸负荷。

机械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的反馈机制在机械通气中的作用:机械通气使肺扩张及缺氧和CO2潴留的改善,使肺牵张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传入呼吸中枢的冲动减少,自主呼吸受到抑制。

另外,胸廓和膈肌机械感受器传入冲动的改变,也可反射性地使自主呼吸抑制。

2、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机械通气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一定的驱动压以克服呼吸机管路和呼吸系统的阻力,把一定潮气量的气源按一定频率送入肺内。

驱动压和对比关系决定潮气量,用运动方程式(equation of motion)表示为:P=V T/C+F×R,其中P为压力,V T为潮气量,C为顺应性,R为阻力,F为流速。

(1)压力指标◎吸气峰压(peak dynamic pressure P D)用于克服胸肺粘滞阻力和弹性阻力。

与吸气流速、潮气量、气道阻力、胸肺顺应性和呼气末正压(PEEP)有关。

◎平台压(peak static pressure或 plateau pressure, P S)用于克服胸肺弹性阻力。

16 心肺交互作用的临床意义

16 心肺交互作用的临床意义
– – – – 通气量(Volume status) 心室功能(Ventricular dysfunction) 肺血管阻力(PVR) 肺顺应性(Lung compliance)
• 在ARDS时,肺顺应性降低,即使PEEP高达25 cm H2O, 右室射血也可能表现为正常。
• 但是高PEEP时常见CO和SV下降
机理所在
– 静脉回流减少
• 是最重要机制 • 可以通过扩容以升高RV前负荷来克服,扩容也有助 于克服PVR增高
– RV后负荷升高
• 高Paw引起的PVR增高
– LV顺应性下降
• 左右心室相互左右所致
– 心室收缩力减退
• 可能并存冠脉缺血
• PEEP也可能导致LV收缩力下降
PEEP在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时, 对心室的影响有所不同
• 使用波生坦每月检查一次肝功能,转氨酶<3倍上 限,可继续使用;3-5倍,减半或暂停,同时 每2周查一次肝功能; 5-8倍,暂停,每2周查 一次肝功能; 8倍以上,停用,不再考虑重新 用药。
治疗 – 4 手术治疗:
• 房间隔造口术 • 肺移植术
房间隔造口术:
入选标准: • 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SBP>70mmHg)患者 充分内科治疗无效; • 静息下动脉血氧饱和度>80%,红细胞压积>35%, 为确保术后足够的血氧供应; • 患者及家属同意该治疗。 排除标准: • 已证实存在解剖上的房间交通; • 右房压>20mmHg。
• 限制静脉回流 • 降低LV EDV • 使心室灌注更 差,CO进一 步下降.
– 降低跨壁压力
• 降低后负荷
Pulmonary Disease Caused by Heart Failure and

正压通气时的心肺交互作用

正压通气时的心肺交互作用

・综述・正压通气时的心肺交互作用王金祥北京潞河医院呼吸科(北京 101149) 呼吸支持技术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

正压通气导致胸内压和肺容积的改变。

胸内压的改变不仅影响心房充盈(前负荷)、心室排空(后负荷)、心率和心肌收缩性,而且压力改变还向心包、心脏和大的动静脉传递。

肺容积的改变也会对胸腔内大血管和肺循环产生影响。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PD)、肺间质或肺血管病变等心肺疾病患者,胸内压和肺容积的改变还将产生其他重要影响。

在健康者业已存在的心肺交互作用在严重心肺疾病时将被放大或出现异常。

因此,了解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的心肺交互作用,有助于我们在实施正压通气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更好地使用和调节机械通气参数,提高机械通气的应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正压通气对心肺功能的负面影响。

一、胸内压改变对静脉回流和右心功能的影响Valsalva动作导致静脉回流减少,动脉血压升高和心排出量(C O)下降,称之为Valsalva效应,该效应证实了胸内压升高对右心的影响。

同Valsalva效应相似,正压通气导致胸内压升高,静脉回流减少,使右室充盈减少,可导致健康者C O下降。

我们可将循环系统近似看成由胸、腹和外周三部分组成,胸内压直接影响右房压(P RA),膈肌下降影响腹压,外周静脉压与大气压相关。

吸气时P RA 下降,膈肌下移导致腹内压升高,而外周静脉压在整个呼吸周期中保持稳定。

C O的主要决定因素即系统静脉回流取决于胸外静脉和P RA的压力阶差。

自主吸气时膈肌下移,腹内压升高,压力阶差增加,加速静脉回流,右室前负荷和搏出量均增加。

相反, Valsalva动作和正压通气时,P RA增加,压力阶差减少,静脉回流减速,胸内正压较大时则导致右室前负荷和C O的降低。

呼气末正压(PEEP)使胸内压在呼气末保持正压,它足够高时可导致整个呼吸周期的C O下降[1]。

在实施正压通气时系统静脉回流量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我们在重症监护病房(IC U)最常见的心肺交互作用,通常称之为插管后的“急性心血管塌陷”,在婴儿更为明显。

2024-正压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2024-正压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正压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的根本概念
一种脏器功能支持手段 支持对象:通气和/或氧合功能障碍的患 者 支持器械:呼吸机〔ventilator〕 支持目标: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 支持目的:是为治疗原发病争取时间
机械通气的方式
有创正压通气〔IPPV〕 无创通气 正压通气〔NPPV〕 负压通气
当Pplat<35cmH2O,肺气压伤<15%, 与Pplat无相关,与原发病有关
吸入性及细菌性
病变不均一,小肺 组织破坏
Chest 72:141–144
发生气压伤的高危因素:通气相关
肺过度膨胀〔取决于跨肺压〕是形成 气压伤的主要原因
肺泡压≈平台压:PEEP与VT 胸腔压:胸肺弹性与自主呼吸
发生气压伤的高危因素:高平台压/大VT
Bousarsar总结1976年-1999年与肺气压 伤有关的224项研究
处理后情况
17:45pm BP123/55,HR96,RR12 患者镇静,呼吸形式正常,
双肺湿罗音逐渐减少,呼 吸音清晰 ABG:pH7.31,PaCO2 40, PaO2 79, FiO2 0.8
11-1121--12-7PM 7PM
处理后情况
次日8AM 力月西持续泵入条件下处
于镇静状态,双肺呼吸音 稍粗,右下肺可闻及少许 湿罗音 ABG:pH7.33,PCO2 42,
PO机械通气治疗CPE的机制
改善换气 提高吸氧浓度〔FiO2〕 呼气末正压〔PEEP〕:减少肺水肿,复张肺
泡 改善通气 改善肺顺应性 改善呼吸肌氧供 减少氧耗↓↓↓:减少呼吸功,镇静
正压通气对CPE心功能的影响
前负荷降低 静脉回流障碍 后负荷降低 体循环阻力下降〔氧合改善、交感兴奋性下降〕 降低左心室跨壁压 心肌收缩力改善 心脏工作环境改善〔氧合及通气改善〕

了解身体器官心脏和肺部的功能

了解身体器官心脏和肺部的功能

了解身体器官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由各种器官组成,每个器官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这些器官中,心脏和肺部是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相互协作,确保身体正常运作。

本文将探讨心脏和肺部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一、心脏的功能心脏是一个位于胸腔中的肌肉器官,负责泵血并维持血液循环。

它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以下是心脏的主要功能:1. 循环血液:心脏通过每分钟跳动60-100次的规律性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

当心房收缩时,血液从心房进入心室;随后,心室收缩将血液送入主动脉,然后血液流向全身。

2.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心脏泵送的血液携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这些物质是支持正常细胞功能和生存所必需的。

3. 运输废物:除了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外,心脏也将废物和二氧化碳从细胞和组织中收集起来,然后将其运送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出。

二、肺部的功能肺部是人体的呼吸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它主要由两个肺叶组成,左右肺位于胸腔内,与心脏相邻。

以下是肺部的主要功能:1. 吸入氧气:当我们呼吸时,肺部起着吸入氧气的重要作用。

氧气通过鼻腔和气管进入肺部,并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然后被心脏泵送到全身各处供细胞使用。

2. 排出二氧化碳:与吸入氧气相反,肺部还负责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从细胞中释放出来,进入血液,随后被呼出体外。

3. 净化空气:在肺部,毛细血管网状结构将进入肺部的空气过滤,并排除其中的微尘和有害物质,确保吸入的空气洁净。

三、心脏和肺部的协作心脏和肺部紧密协作,确保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几个关键方面:1. 气体交换:肺部吸入氧气,并将其输送到心脏。

随后,心脏通过血液运输将氧气输送到全身。

同时,心脏收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运送到肺部,然后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2. 血液供应:心脏通过心脏瓣膜控制血液流动方向。

自主呼吸中的心肺相互作用:基础知识

自主呼吸中的心肺相互作用:基础知识

自主呼吸中的心肺相互作用:基础知识介绍心肺的相互作用是生命的基本节律之一,并随着心跳频率和呼吸频率而波动。

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存在的循环结构,其中肺循环中的血流在左右心脏之间流动,并与体循环的血流分开,这种结构始于两栖动物。

该组织的优点是允许肺血管压力比全身血管压力低得多,这反过来又使肺泡成为具有良好气体交换的精细结构。

然而,由于它位于胸部中部,并且血液需要通过膨胀和收缩的肺从右心流向左心,所以心脏会受到使肺膨胀的机械力的影响。

这些主要由两种力量组成:胸膜压力的变化和肺部压力的变化,这称为跨肺压。

在自主呼吸期间,胸膜压的下降通过有效降低心脏相对于身体其他部位的作用来主导相互作用。

心脏环境相对于大气压的这种变化改变了从大静脉返回心脏的血液以及从心脏进入主动脉的血液。

第二个因素是跨肺压随着肺膨胀而增加,这个分量对于自主负压呼吸和正压机械呼吸都是相同的。

跨肺压升高会影响右心排空和左心充盈。

我将首先总结正常稳态心输出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与呼吸与心脏的相互作用无关。

本综述中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对呼吸机进行自主努力的人的吸气触发阶段。

重点将放在Guyton 对静脉回流和心输出量相互作用的分析上,因为他的分析对于理解心脏相对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移动关系非常有用。

稳态心输出量的调节要了解呼吸如何影响心输出量,首先有必要了解调节稳态心输出量的正常因素。

两个功能决定心输出量;一个定义血液回流到心脏,另一个定义心脏处理回流血液的能力。

回流功能脉管系统由一系列弹性腔室组成,这些腔室的特性决定了构成循环的闭合回路周围的血液流动。

充满循环系统的体积会拉伸其所有组件的弹性壁。

即使没有流动,这也会在所有血管隔室中产生相同的压力,称为平均体循环充盈压 (MCFP)。

当隔室之间存在压力差时,隔室之间就会发生流动。

如果主静脉被切断,即使没有心脏收缩,血液也会从循环中排出到大气压,直到血管壁不再伸展。

在这种简单情况下,流量的决定因素是拉伸所有血管隔室壁的体积、将系统引流到大气压的阻力,以及血管壁的顺应性(1/弹性)或伸展性。

心肺交互作用(simplified)

心肺交互作用(simplified)
• Conversely,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ave bouts of greatly negative ITP which increase LV after-load, thus contributing to LV hypertrophy
• Zone 1: PA > Pa > Pv • Zone 2: Pa > PA > Pv • Zone 3: Pa > Pv > PA
Zones of the lung
• 肺动脉和静脉压力与肺部区域有关
• 肺尖最低 • 肺底最高 • 直立位肺顶部Pa很可能低于PA
West J, Dollery C, Naimark A (1964). "Distribution of blood flow in isolated lung; relation to vascular and alveolar pressures". J Appl Physiol 19: 713–24.
Zones of the lung
全肺PA=0±2 cmH2O 直立位肺尖与肺底动脉压差= 20 mmHg
受重力影响
全肺静脉压= 5 mmHg
肺尖部静脉压=-5 mmHg 肺底部静脉压= +15 mmHg
PAP =25/10 mmHg (Mean=15 mmHg)
肺尖部mPAP =5 mmHg 肺底部mPAP =25 mmHg
• For hydrostatic reasons, zones 1 and 2 are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nondependent parts of the lung. Furthermore, respiratory changes in the intraluminal pressure of alveolar capillaries tend to track changes in ITP and thus to decrease more than does PA during a spontaneous inspiration and to increase less than does PA on inflation of the lung with positive pressure. Thus, any increase in lung volume, whether in the context of spontaneous or mechanically assisted breathing ,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zones 1 and 2 at the expense of zone 3, and thus to increase RV afterload. These considerations are of high clinical relevance, notably concerning the possible induction or aggravation of acute cor pulmonale b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s described below (Sec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acute cor pulmonale’’ in Part I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肺大部分位于Zone 3
存在连续血流
zone 1通气/血流比> zone 3

PA > Pv ( West zone II肺区)
右室后负荷随肺膨胀增加 随肺泡压1 : 1 增加 肺血管血流淤滞→肺水↑
Whittenberger JL, et al. J Appl Physiol 1960;15:878–82.
Intensive Care Med (2009) 35:45–54

肺膨胀影响CO
肺膨胀挤压肺泡内血管 肺膨胀必须增加胸膜腔内压 Pv>PA时影响很小
The zones of the lung divide the lung into three vertical regions, based up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sure in the alveoli (PA), in the arteries (Pa), and the veins (Pv):


A seminal paper by Permutt shows that RV afterload is highly dependent on and increases with the proportion of lung tissue in West zone 1 or 2, as opposed to zone 3 conditions. Zones 1 or 2 exist whenever the extraluminal pressure of alveolar capillaries (which is close to alveolar pressure, PA) exceeds the intraluminal value, leading to vessel compression. In zone 3 by contrast, intraluminal capillary pressure exceeds PA For hydrostatic reasons, zones 1 and 2 are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nondependent parts of the lung. Furthermore, respiratory changes in the intraluminal pressure of alveolar capillaries tend to track changes in ITP and thus to decrease more than does PA during a spontaneous inspiration and to increase less than does PA on inflation of the lung with positive pressure. Thus, any increase in lung volume, whether in the context of spontaneous or mechanically assisted breathing ,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zones 1 and 2 at the expense of zone 3, and thus to increase RV afterload. These considerations are of high clinical relevance, notably concerning the possible induction or aggravation of acute cor pulmonale b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s described below (Sec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acute cor pulmonale’’ in Part II).


Four mechanisms participate in the cyclic changes of SV observed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irst, during insufflation, venous return decreases due to an increase in pleural pressure. This decrease in RV preload leads to a decrease in RV output that subsequently leads to a decrease in left ventricular output. Second, RV afterload increases during inspiration because the increase in alveolar pressure is greater than the increase in pleural pressure. However, left ventricular preload in-creases during insufflation because blood is expelled from the capillaries toward the left atrium . Finally, left ventricular afterload decreases during inspiration because positive pleural pressure decreases the intracardiac systolic pressure and the transmural pressure of the intrathoracic part of the aorta

正常人群全部肺区Pa >PA
Zone 1 正常情况下不存在

正压通气时可以存在 PA>Pa
受肺泡压力影响区域血管彻底塌陷
▪ 血流消失
▪ 死腔通气

Zone 2 位于心脏上方 3cm以上肺区 区域血流呈搏动状
毛细血管床静脉端阻塞→无血流
动脉端压力超过PA时产生血流 如此反复循环 Nhomakorabea
全肺PA=0±2 cmH2O

直立位肺尖与肺底动脉压差= 20 mmHg
受重力影响

全肺静脉压= 5 mmHg
肺尖部静脉压=-5 mmHg 肺底部静脉压= +15 mmHg

PAP =25/10 mmHg (Mean=15 mmHg)
肺尖部mPAP =5 mmHg 肺底部mPAP =25 mmHg



At the onset of spontaneous inspiration, the intraluminal pressure in the aortic root decreases less than does ITP, due to the connection of this vessel with extrathoracic arteries. As a result, aortic transmural pressure increases. With spontaneous breathing therefore, LV afterload is greater in inspiration than in expiration . A symmetrical chain of events leads to a reduced LV afterload in the course of a transient increase in ITP, such as with positive pressure inflation of the lungs. Steady increases in ITP, as effected with PEEP, similarly unload the LV with potentially beneficial consequences in presence of left heart failure, as described in greater detail below (Sect. ‘‘Effects of PEEP on cardiac output’’ in Part II). Conversely,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ave bouts of greatly negative ITP which increase LV after-load, thus contributing to LV hypertrophy

Zone 1: PA > Pa > Pv Zone 2: Pa > PA > Pv Zone 3: Pa > Pv > PA

肺动脉和静脉压力与肺部区域有关
肺尖最低 肺底最高
直立位肺顶部Pa很可能低于PA
West J, Dollery C, Naimark A (1964). "Distribution of blood flow in isolated lung; relation to vascular and alveolar pressures". J Appl Physiol 19: 713–24.
CCM.2009



Definition: the force opposing ejection Ventricular afterload is represented by the level of transmural pressure, in the course of systole, within either the aortic root (LV afterload) or the pulmonary artery trunk (RV after-load) The transmural rather than the intraluminal pressure must be considered because these great vessels as well as the ventricles are exposed to an extramural pressure (i.e., ITP) which is usually non atmospheric. The mechanisms whereby respiration interacts with LV and RV afterload are differ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