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二、精准把握论述思路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课件35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课件35张
(5)就所涉及的现象或问题发问,进而引出中心论点。作用可概括 为“论点的提出更加有力,引发读者的思考”。
(6)结尾总结出论点。作用可概括为“卒章显志,顺理成章,让人 信服”。
• (二)把握论证思路
• 1.从文章各段内容入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面对非完整、摘编类论 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我们首先要通读全文,圈出每段的关键句,尤其是每 段的中心句;然后逐段概括段意,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和态度,概括时要概括准确,不能笼统;各段段意我们知道了,全文内容 我们就把握了,文章思路也就理清了。
• 反映抗疫的作品,题材主要集中在武汉主战场,但各地的写作 也有不少值得关注。何建明的《上海表情》《第一时间》等作品, 其价值既在抗疫之中,也在题材之外。作品以一个作家的观察与 体验,叙写面对重大疫情,上海人民抗疫的灵敏度、精准度和从 中显示的人性的温度,同时又是一份真实生动地展示疫情大考中 上海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成就的现场报告。
• (2)关键句子。主要是论点句、论据句,以及揭示脉络层次的 过渡句等。
• 二、答题模板 • 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 思路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 具体要点: • (1)首先,由×××(谈起)[概述××;指出××],引出×××(观点,或论题); • (2)其次,从×××方面阐述[论述,分析]××(观点,或论题); • [再次,联系现实,用××(方法)指出(强调)××;(用××方法指出××结果)] • (3)最后,总结上文,提出(突出,阐明)××(结论,观点,做法,希望)[照应开篇 论点或论题]
• 还有一种写作或许更具特质医院呼吸科查琼芳医生,她 将自己特殊的经历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作品没有宏大叙事,有的只是 与抗疫一线相关者具体而细微的叙事。“无数人都在发一份光,然后萤火 汇成星河”。 •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迎面,人心可鉴。抗疫战斗中涌现出许 多令人感动、感奋的闪光人物,在他们自带光源的抗疫故事中流溢出人性 美好的粲然。熊育群的《守护苍生》,主人公是战“疫”中的钟南山。抗 击“非典”时67岁的他临危受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已是84岁高龄的他 再度披挂上阵,“他劝别人不要去武汉,他却去了。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 染”。作品通过“天下救人事最大”“仁心乃本心”“敢医敢言是天性” 多侧面典型情节的描写,垒筑起钟南山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而弥 坚的精神丰碑。李春雷的《铁人张定宇》,深情记写作品主人公大山一样 的坚守,钢铁一般的意志。张定宇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同时又是一名 行动受限的渐冻症患者。作品用一系列独具人物个性的语言和细节,真实 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的鲜明形象,唤起读者内心庄严的崇高感。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思路与规范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思路与规范
题 ,就 要 通 过 领 悟 来 得 出 正 确 答 警 示 人 们 ” 根 据 简 练 的 要 求 , 第 三 部 分 是 用 例 证 揭 示 爱 “ ” 。 第 捧 的
案 。 比 如 , 0 8年 江生 命 , 后 果 ; 四 部 分 是 提 出 “ ” 做 20 9 要 珍 第 挖 的 。 题 : 连 自 己 的 生 命 都 不 怜 惜 的 惜 他 人 生 命 ” 依 据 匀 称 的 要 求 , 法 , 应 开 头 。 在 此 基 础 上 , 四 … 呼 将
粗看 全 文 , 刻 就 可知 道 : 要 理 求 , ③ 点 可 改为 “ 逵破 坏性 太 立 所 第 李 解 的 关 键 句 子 ,就 是 文 本 的 最 后 大 , 警 醒 作 用 ” 有 。

就 答 题 规 范 而 言 ,必 须 注 意 表述 顺 序 , 现 出文本 的思 路 ; 体 使 用 承接 词语 , 现 出文 章 的脉络 ; 表
主 要 有 点 : 是 要 联 系 语 境 。 请 先 来 看 看 参 考 答 案 : 应 当 珍 的论 述 思 路 。 ” 略 一 看 , 文 一 一 无 ① 粗 全
论 是 重 点 词 语 , 是 关 键 句 子 , 惜 自 己 的 生 命 ,也 要 珍 惜 他 人 的 共 是 九 节 。 细 阅 读 , 文 可 分 为 还 都 细 全 要 放 到 具 体 的语 境 之 中 。 二 是 要 生 命 。② 反 对 滥 用 暴 力 。 李 逵 四个 部 分 :第 一 部 分 为 一 、二 两 ③ 画 出 要 点 。 根 据 上 下 文 , 扣 重 这 类 人 物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破 坏 性 太 节 , 二 部 分 为 三 、 两 节 , 三 要 紧 第 四 第
人 是 最 可 怕 的 , 所 以 李 逵 还 是 活 第 ② 点 可 改 为 “ 对 崇 尚 武 力 , 部 分 内 容 稍 加 整 合 ,就 可 形 成 准 反 滥 在 书 中 的 好 。’ 句 话 如 何 理 解 ? 用 暴 力 ” 按 照 简 练 与 匀 称 的 要 确 的 答 案 。 这 ” 。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总述)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总述)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Ⅰ
[第三段] ①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 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 学性的欠缺。②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 计上出乎意料。③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 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 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Ⅰ
第二步:边思考,边筛选——为答题做准备 勾画信息是为我们做题服务的,因此,需要思考每一则材料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关键信息是什么,每一个题涉及区域在哪,这 样,把对我们做题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根据勾画的信息抓住材料 的关键,关注细节。 第三步:边比较,边概括——读懂文本,胸有成竹 在思考与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联系:比较异同(说法上的异 同、内容上的异同等),然后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概括。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Ⅰ
[读文示范]
(2020·新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材料一: [第一段]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 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 势。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Ⅰ
[第二段] ①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 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 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②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 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 值一提。③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 “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 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

论述类文本之 梳理思路,辨明关系,精准分析论证

论述类文本之 梳理思路,辨明关系,精准分析论证

(2)分析立场态度。在找出文中运用的论据材料后,要分析把握该论 据材料所包含的作者的态度倾向。在运用论据材料时,作者一般都会对 该材料进行评论分析。考生一定要抓住这些文字,弄清楚文本中的事例 材料是作为正面事例还是反面事例,搞明白理论材料是用来佐证作者自 己的观点还是作为批驳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立场观点。
(3)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借助标志思路、层次的词语和句子。 ①关键词语 a.表转折。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 b.表并列或递进。如:也,又,不但……而且……,不仅如此,等等。 c.表分类分层。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换言之,等等。 d.表举例。如:例如,如,等等。 e.表年代。(时间多次依序出现) f.表归结。如: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可见,等等。 ②关键句子 主要是论点句、论据句,以及揭示脉络层次的过渡句等。
一、梳理步骤和方法 1.步骤 面对非完整、摘编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我们首先要通读全文,圈 出每段的关键句,尤其是每段的中心句;然后逐段概括段意,整体理解文 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概括时要概括准确,不能笼统;在此 基础上,寻找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划分出层次,进而梳理出行文脉络。
2.方法 (1)从文章各段内容入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同样,分析一个段落 的层次也是这样,可以通过分析这一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分析出段落 的结构和思路。各段段意我们知道了,全文内容我们就把握了,文章思 路也就理清了。 (2)从弄清材料与材料之间、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入手。针对本论部 分各段,根据所用材料的性质、角度,我们可以搞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 系和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 由现象到本质,由概念到应用,由总到分,由破到立(或由立到破)。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之论述思路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之论述思路

论述类文本之论述思路【学习目标】1、了解论述类文本阅读理清思路的题型。

2、把握理清文段、全文思路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理清段落之间相互联系和文段内部结构层次,并能简明扼要的表述。

【自主预学】一、考点解读:1.考纲要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考点解析:文章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让问深学】(1)(2017·江苏)《从脸谱说起》18.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6分)(2)(2016·江苏)《成人不自在》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6分)【同伴互学】(一)论读书林语堂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向来被称为雅事乐事。

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

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诸如此类,皆非读书本旨,在我是看不起的。

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

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

能将此层剥下,才是读书人。

1.简要概括文章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二)两种真诚王正创作应当首先听命于谁?是应首先听命于领导,还是听命于读者和自己的心灵?原中国文联主席曹禺先生曾有过深深的失落。

他在后半生本应写出超越原有水平的作品,登上新的高峰,然而竟没有。

平心而论,当时领导曹禺先生的领导,是真诚地叫他写好的。

比如写《王昭君》,领导确是叫他写好这位民族团结的伟大女性的。

这个要求一点不错。

曹禺先生也真诚地接受并玩命地付诸实践。

但这两种真诚结的果子却有些苦涩:在《王昭君》民族团结的伟大形象中,少了点具体的人生悲剧,一般扭曲了个别,就很难像《雷雨》《日出》那样让人们感动。

作为领导,不论他懂不懂创作规律,大概都会这样要求的,这其实是社会层面的现实意识。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高考是每个学子所经历的重要阶段,而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考试中的重要一环。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论述类文本阅读可能是他们备考中的一大难题。

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对于备战高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文本理解、逻辑分析和论述思路三个方面来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文本理解文本理解是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目的基础。

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

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文本中的关键词文本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作者表达思想的核心。

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将关键词标记出来,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论述。

2. 理清文本的结构文本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论述和结论,有时还会包括论据和例证。

要对文本的结构有清晰的把握,了解作者的论述逻辑和重点。

3. 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对于论述类文本阅读至关重要。

要通过全面的文本理解来把握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以便于后续的论述和分析。

二、逻辑分析1. 分析论证的合理性在文本中,作者会通过论据和例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要对这些论据和例证进行分析,看其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有说服力。

2. 分辨因果关系文本中经常会出现因果关系的论证。

要通过逻辑分析来分辨因果关系的真伪,看其是否真正成立。

3. 捕捉作者的逻辑思维作者在文本中的论证逻辑通常是有一定的思维模式,要通过逻辑分析来捕捉作者的思维模式,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三、论述思路1. 统一论述的观点在论述时要统一观点,确保整个文段的论述思路是一致的,没有矛盾和歧义。

2. 充分论证在论述时要充分论证,通过提供论据和例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3. 清晰逻辑论述时要保持清晰的逻辑,避免跑题和支离破碎的论述思路。

要做到观点清晰、论证有力。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主要包括文本理解、逻辑分析和论述思路三个方面。

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高考中更好地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目,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解读—“论证思路”题的解题思路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解读—“论证思路”题的解题思路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解读—“论证思路”题的解题思路目标:学会把握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并用正确的方法表述。

过程:一、知识回顾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2.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是:常见的论证方法有:3.议论文一般的结构方式是:二、小试身手(一)①“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朋友做。

②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友却欣然去做了。

③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欢乐。

④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

(西塞罗《论友谊》)1.这段文字的层次是:①②③④2.概括每层大意:(二)①淡定可以升华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

②当世人面对纷繁的诱惑不能自持、随波逐流的时候,心怀淡定的人却决不如此。

③居里夫妇发现镭并提炼成功以后,镭将用于治疗癌症,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

④他们因此不申请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放弃发明所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

⑤可见,拥有了淡定的心态,面对名利就会不为所动,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人生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2015盐城中考说明材料)1.根据材料(一)的学习,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分析这段文字?2.你能概括这段文字的论证思路吗?(三)阅读《底线》(2014年扬州中考语文材料)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

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

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

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

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

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

高考语文复习第八章论述类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一精准把握论述思路pptx8.6

高考语文复习第八章论述类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一精准把握论述思路pptx8.6

2.“三论”特点 (1)引论。引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入式,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或论题;二是 引入式,由一个“由头”引入论点或论题,这个“由头”多是一个故事,或者一句 名言。辨析引论最重要的是看它是提出论题还是论点。 (2)本论。这是论述类文本最关键的部位,关系到思路题的得分。在这时,寻找 标志层次、段落之间关系的词语尤为重要,把握各段段意也极为重要。
(二)准确概括层意 1.必须借助能标明层意的词句进行概括 这些词句主要有:能揭示文章题意中心论点的词句,能概括段意的词句,能直接或 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词句,起过渡作用的词句,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全文的句子等。
2.概括本论部分层意要紧扣全文重点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本论部分层意概括不准与未把握全文论述重点有很大关系。 考生会抓住文中某个重点进行放大,以致脱离了全文论述重点。如2016年江苏卷 《成人不自在》的概括论述思路题,有不少考生根据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自在”概 括为“借孙悟空分别从社会关系、生存空间及生命更替角度阐明自在”,好像中间 文字是在阐释“自在”这一核心概念似的,其实,他们并没有扣住全文重心“成人 不自在”及其寓意,弄偏了重心。因此,概括本论部分层意,不能只把中心句或其 他关键句摘出来,还要把它们纳入、整合到全文的论述中心(重点)中去。全文的论 述中心(重点)一般会在标题和开头处点明,个别情况下结尾也有。
⑧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 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⑨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 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
1.请找出在全文结构中起过渡作用的一个句子,具体说明它是如何过渡的。 答案 (1)句子: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 反了。 (2)过渡:由讲“捧”的动机和“捧”的对象过渡到“捧”的结果,“结果”一词拎 出下文内容。 2.请找出在全文中起总结作用的一个句子。(可在原文画出) 答案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形式多样,内容涉及文学领域、社会热点、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并且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那么,在高考中如何正确地应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审题要准确审题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审题要准确,必须理解清楚题目要求,明确文章的写作方向和重点内容。

有些文章的题目可能会采用反问句或者疑问句的形式,考生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被题目的表面情况所迷惑,而要深入挖掘题目的内涵和含义。

只有明确了题目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本阅读和答题。

二、文本阅读要全面在阅读文本时,要全面地了解文本中的内容和蕴涵的思想。

要仔细品读文章,理清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并抓住作者的核心观点和观点论证。

还要留心文中的细节,理解文中所传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为后续的论述提供素材和论据。

三、答题要突出重点在答题过程中,要突出题目要求的重点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且要围绕中心思想展开论述。

要注意逻辑性,合理、清晰地组织文章结构,使得论述过程有条不紊,层次分明。

在论述中要灵活运用丰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以提升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但要注意不要陷入华丽的辞藻和华而不实,要以内容为根本,注重逻辑思维和说理能力。

四、阐述要准确简练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时,要做到准确简练。

要在理清主题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立意,明确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同时要有充分的论证和支撑。

要引用适当的论据和事例,用恰当的方式和角度去解释和说明问题,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但要避免在文章中出现无关紧要、琐碎繁复的内容,保持论述的简练性和精炼性。

五、总结要有深刻内涵在总结段落中,要对文章的主题和核心内容进行深刻的总结,要达到点到为止的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03 论述类文本高频考点题型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

03 论述类文本高频考点题型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

【2024高考二轮复习考点精准突破】2024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Ⅰ论述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题型精准突破内容索引:突破一 破解论证分析难题突破二 信息的整合与比较突破三 文本观点的迁移运用突破一 破解论证分析难题一行文脉络、论证思路题答题必备知识论证思路术语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特点行文脉络是主干,重点梳理主要观点•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遵循“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论”模式。

•从整个文本结构来看,主要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和分总式。

•有的文章是驳论文,采用破立结合的方法。

•“总分”结构中的“分”即论述类文本的本论部分,这是论述类文本的论证分析部分,其结构层次有“层递式”“并列式”“对照式”和“综合式”常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归谬法本质主要答写的内容——从作者的角度,把文章推进的思路讲清楚主要答如何论证——观点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什么步骤去论证观点解题思路重点抓取中心论点/材料论述对象,再以论点/对象为中心理清思路,划分层次,概括内容,分点作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从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出发作答如何论证,说清楚全文的观点、论据、结构、论证方法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呈现的[注意] 1.论证思路、论证结构和行文脉络的区别①论证思路包括论点的提出方式、本论部分展开论证的角度和层次、论证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得出怎样的结论。

②论证结构包括整体结构和本论部分的局部结构两个方面。

③行文脉络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

2.论证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论证方法,这些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概括得出。

例如:题干:[2023·新课标全国Ⅰ卷] 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

答案:①引用了经济学家的调查数据及观点;②进行实地调研,征询当地居民的意见;③针对媒体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之论述思路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之论述思路

论述类文本之论述思路【学习目标】1、了解论述类文本阅读理清思路的题型。

2、把握理清文段、全文思路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理清段落之间相互联系和文段内部结构层次,并能简明扼要的表述。

【自主预学】一、考点解读:1.考纲要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考点解析:文章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让问深学】(1)(2017・江苏)《从脸谱说起》18.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6分)(2)(2016•江苏)《成人不自在》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6分)【同伴互学】(一)论读书林语堂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向来被称为雅事乐事。

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

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诸如此类,皆非读书本旨,在我是看不起的。

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

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

能将此层剥下,才是读书人。

1.简要概括文章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二)两种真诚王正创作应当首先听命于谁?是应首先听命于领导,还是听命于读者和自己的心灵?原中国文联主席曹禺先生曾有过深深的失落。

他在后半生本应写出超越原有水平的作品,登上新的高峰,然而竟没有。

平心而论,当时领导曹禺先生的领导,是真诚地叫他写好的。

比如写《王昭君》,领导确是叫他写好这位民族团结的伟大女性的。

这个要求一点不错。

曹禺先生也真诚地接受并玩命地付诸实践。

但这两种真诚结的果子却有些苦涩:在《王昭君》民族团结的伟大形象中,少了点具体的人生悲剧,一般扭曲了个别,就很难像《雷雨》《日出》那样让人们感动。

作为领导,不论他懂不懂创作规律,大概都会这样要求的,这其实是社会层面的现实意识。

而如何去创作,就是作家自己的事了。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采用选择题的考察形式,如何快准拿下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一、阅读方法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

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

这里的读包括两点: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

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

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

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方法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2013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绒球小结叶的名词解释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有读通读懂原文、精准分析,读懂概念语句、筛选关键词关键句、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速读全文,把握中心观点、以图串文,把握逻辑关系、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

一、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

二、精准分析,读懂概念语句:要求结合具体题目,勾出限制性、修饰性词语等。

三、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

关键词语主要包括:1、文中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示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

2、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主要是表程度、数量、范围、特征、功能的副词,如“目前”、“将”、“部分”、“全部”、“大概”、“也许”、“可能”、“最……”、“除……之外”等)。

3、有指代意义的词,如“其”、“这”、“如此”、“与此相反”等。

四、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

五、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

因此,排除的依据只能忠实于原文,对原文的超、脱、改、换都有可能出现本质错误。

六、速读全文,把握中心观点:先要求抓住标题,明确话题、观点、重点。

其次要求抓住事关要旨和结构的重要语句,抓住表述中心观点和分论点的语句、表现文章层次变化的语句。

七、以图串文,把握逻辑关系:首先整体把握,要求能够抓住文章的结构框架,把握作者的中心观点和分论点的关系等。

其次要明确意图,能够抓住作者所举的例子和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的关系。

八、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落实比方法更重要核心突破一精准把握论述思路——层次要清,层意要准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分析论述结构,把握论述思路”,是指对论述类文本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

“分析论述结构”和“把握论述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相互映照。

思路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一、论述类文本结构特点1.一般结构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提出论点或论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

但它又是富有变化的:有的只有引论、本论,无“结论”;有的只是在开头提出论题,在结尾点明论点;有的文章是驳论文,采用破立结合的结构方法。

我们应了解其结构中的共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三论”特点(1)引论。

引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入式,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或论题;二是引入式,由一个“由头”引入论点或论题,这个“由头”多是一个故事,或者一句名言。

辨析引论最重要的是看它是提出论题还是论点。

(2)本论。

这是论述类文本最关键的部位,关系到思路题的得分。

在这时,寻找标志层次、段落之间关系的词语尤为重要,把握各段段意也极为重要。

本论内部的层次有以下几种:①并列式:各分论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明中心论点,各论点、各段落是平行的;有时,揭示分论点的语言形式也大致相同。

②对照式: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角度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作分析。

③层递式: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过程。

④综合式:综合运用几种结构方式,如先并列,再层递;先对照,再层递等。

⑤特殊式:针对驳论文的破立式,有的先破后立,如《拿来主义》一文;有的先立后破;有的边破边立。

(3)结论。

它主要有以下方式:①总结上文,重复或强化中心论点。

②卒章显志,得出论述结论或中心论点。

③补充论证。

④发出号召或劝勉。

二、梳理论述类文本思路应具备的文体意识1.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

(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

(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

2.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

(2)分论点之间一般都会有过渡衔接。

1.重读朱光潜《咬文嚼字》一文,回答问题。

(1)请概括全文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6段为本论部分,其层次属哪种方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5段与第6段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读鲁迅《拿来主义》一文,回答问题。

(1)在全文结构层次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说它关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全文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第9段的论述层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精准梳理全文论述思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捧与挖鲁迅①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②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③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

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

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东西。

④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

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

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

⑤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作贺礼。

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

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

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

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

⑥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

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

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⑦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

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

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

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

⑧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

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

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⑨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

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 1.请找出在全文结构中起过渡作用的一个句子,具体说明它是如何过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找出在全文中起总结作用的一个句子。

(可在原文画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概括文中⑤⑥⑦段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理清论述层次1.先理清整体思路,再理清局部思路因为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所以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来划分。

读完一篇文章,就要大致搞清楚开头的引论部分作者提出了什么论题,中间的本论部分运用了哪些材料,结尾如何收束、解决问题。

这样我们就大致理清了整篇文章的行文思路。

要理清作者思路,还得从文章各段内容入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

同样,分析一个段落的层次也是这样,可以通过分析这一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分析出段落的结构和思路。

各段段意我们知道了,全文内容我们就把握了,文章思路也就理清了。

分析文章思路,我们也可以从弄清材料与材料之间、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入手。

针对本论部分各段,根据所用材料的性质、角度,我们可以搞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顺序。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概念到应用,由总到分,由破到立(或由立到破)。

2.借助能标志思路层次的词语、句子为了表达清晰,很多文章常用一些标志性的词句来表明思路脉络、上下文关系。

找出这些标志性的词语、句子是解决本论部分层次不清问题的快捷通道。

(1)关键词语①表转折。

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

②表并列或递进。

如:也,又,不但……而且……,不仅如此,等等。

③表分类分层。

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换言之,等等。

④表举例。

如:例如,如,等等。

⑤表年代。

(时间多次依序出现)⑥表归结。

如: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可见,等等。

(2)关键句子①揭示脉络层次的句子。

论证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还有的是纵横结合的逻辑关系。

这些逻辑关系往往有一些标志性语句,如“首先”“其次”等词引出的语句。

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可标记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句或结尾句,然后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把握文脉。

②论点句和论据句。

论点句多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它们实际上是中心论点的分论点,找出这样的句子,论述层次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论述类文本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论据,即征引的文献资料、事实材料;另一种是事理论据,即人们公认的或权威的道理、名言、法则、定律等。

阅读时勾画出这些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并找出它们与论点的关系,就可以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二)准确概括层意1.必须借助能标明层意的词句进行概括这些词句主要有:能揭示文章题意中心论点的词句,能概括段意的词句,能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词句,起过渡作用的词句,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全文的句子等。

2.概括本论部分层意要紧扣全文重点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本论部分层意概括不准与未把握全文论述重点有很大关系。

考生会抓住文中某个重点进行放大,以致脱离了全文论述重点。

如2016年江苏卷《成人不自在》的概括论述思路题,有不少考生根据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自在”概括为“借孙悟空分别从社会关系、生存空间及生命更替角度阐明自在”,好像中间文字是在阐释“自在”这一核心概念似的,其实,他们并没有扣住全文重心“成人不自在”及其寓意,弄偏了重心。

因此,概括本论部分层意,不能只把中心句或其他关键句摘出来,还要把它们纳入、整合到全文的论述中心(重点)中去。

全文的论述中心(重点)一般会在标题和开头处点明,个别情况下结尾也有。

(三)规范表述答案1.答案要体现承接性层次思路题的答案必须注意表述顺序,体现前后思路,为此一定要使用好承接词语。

通常情况下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如果能用体现思路深入、转换等内在联系的词语“先……再……后转入……最后……”更好。

2.答案要把层次要点“缝”进去,整合提炼答案要点主要由文中关键词句构成,不可全用自己的语言,更不可用笼统的语言,如“首先提出观点,其次展开分析,最后总结全文”之类的空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