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思路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的结构思路

【2014考纲要求】

2 •分析综合C

(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阐释】

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

内部层次的能力。论述文的常见结构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对照式。把握这些要素,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第一部分:一轮诊断

(1天容量,2教时)

【典题回顾】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香道•人道•天道

俞天白

①香道、茶道、花道,被中国历代文人称为“雅事中的雅事”。但茶道与花道传承之时,

香道却被冷落了。

②香道源于人道。环形香、线香、粉香等本就与生活十分密切。奶奶念经要点佛香,父亲驱除家中秽气要点线香,我读唐宋诗文时也与香道雅韵不期而遇。像“焚香入兰台,起草

多芳言”(李白),像“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白居易),还有“欲知白日飞升法,尽在

焚香听雨中”(陆游)等等,都是。香是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③中国的香文化随着祭祀祖宗、奉天敬神就开始了,并逐渐成为文人的独特爱好。如屈原的《离骚》,还有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等。至唐代,香文化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

部分。唐代是一个逐渐重视人的时代,强调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在初唐日渐勃兴的文学风

气推动下,品香有燃、熏、置、煮、佩等多种方式,并被赋予了三种境界:得气、得神、得道。香文化也从闻香、品香而形成了由闻香、赏烟、养生、悟道等组成的完整的香道体系。

同时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闻香识人”,沉香也就成了高尚德行的象

征。

④沉香被称为“香中之王”,是中国文人香的基本原料。人们爱沉香不是因为《本草纲目》中所说“片值万钱”,而是从“形而下者是谓器,形而上者是谓道”的角度来重视的。沉香树并不香,香的是它的树脂,但这树脂只在刀砍斧伤、雷电摧残后,入土、入水历尽艰辛中,才由天地孕育成奇香。人们自然把它视作天地灵物。

⑤香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这早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英国作家吉卜林

说:“人的嗅觉比视觉、听觉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作为嗅觉文化的香道,它的深度及美

学价值,超越了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最能引发人们共鸣。今天世界所有名贵

香水,多少都加了从沉香中提取的精油。

⑥香道也是天道,是“禅意”。《楞严经》纪录高僧围绕沉香与佛对答,香严童子的回答

是,“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踪)”。无独有偶,这种禅意也出现

于诗人陈与义的《焚香》诗中:“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在这种境界里,香味不是从木中来,不是从火中来,也不是从空中来,更不是从烟中来,而是从心中来。这“心”,就是人的本真。正因如此,《圣经》里有沉香树是上帝亲手所栽的叙述,佛教把沉香当成敬佛圣品。

⑦中国哲学始终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存、发展境界,也是人类共有的一个“梦”。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

(有删改)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自主纠偏】请学生自主完成典型题例,并能对照参考答案修正答案。

①首先,指出作为雅事之一的香道被人冷落;②然后,阐述香道与人道、天道的关系;③

最后,指出香道为人类梦想的实现提供可能性。(意对即可)(每点2分)

【问题归因】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2014南通一模)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

鲁迅

①前两三年的书报上,关于文艺的大抵只有几篇创作(姑且这样说)和翻译,于是读者颇有批评家出现的要求,现在批评家已经出现了,而且日见其多了。

②以文艺如此幼稚的时候,而批评家还要发掘美点,想扇起文艺的火焰来,那好意实在很可感。即不然,或则叹息现代作品的浅薄,那是望著作家更其深,或则叹息现代作品之没有血泪,那是怕著作界复归于轻佻。虽然似乎微辞过多,其实却是对于文艺的热烈的好意,

那也实在是很可感谢的。

③独有靠了一两本“西方”的旧批评论,或则捞一点头脑板滞的先生们的唾余,或则仗

着中国固有的什么天经地义之类的,也到文坛上来践踏,则我以为委实太滥用.了批评的权威。

试将粗浅的事来比罢,譬如厨子做菜,有人品评他坏,他固不应该将厨刀铁釜交给批评者,说道你试来做一碗好的看。但他却可以有几条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没有“嗜痂之癖”①,没有喝醉了酒,没有害着热病,舌苔厚到二三分。

④我对于文艺批评家的希望却还要小。我不敢望他们于解剖裁判别人的作品之前,先将自己的精神来解剖裁判一回,看本身有无浅薄卑劣荒谬之处,因为这事情是颇不容易的。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知道尸体解剖和戮尸的区别,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

②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猫和老虎的区别,老虎和番菜馆的区别……更进一步,则批评以英美的老先生学说为主,自然是悉听尊便的,但尤希望知道世界上不止英美两国;看不起托

尔斯泰,自然也自由的,但尤希望先调查一点他的行实,真看过几本他所做的书。

⑤还有几位批评家,当批评译本的时候,往往诋为不足齿数的劳力,而怪他何不去创作。创作之可尊,想来翻译家该是知道的,然而他竟止于翻译者,一定因为他只能翻译,或者偏

爱翻译的缘故。所以批评家若不就事论事,而说些应当去如此如彼,是溢出于事权以外的事,因为这类言语,是商量教训而不是批评。现在还将厨子来比,则吃菜的只要说出品味如何就尽够,苦于此之外,又怪他何以不去做裁缝或造房子,那是无论怎样的呆厨子,也难免要说这位客官是痰迷心窍的了。

(选自《热风》)【注】①“嗜痂之癖”:病态的、反常的嗜好。②“放诸四夷”:放逐到边远的地方。

1.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思路。(6分)

【自主纠偏】请学生自主完成典型题例,并能对照参考答案修正答案。

1. (6分)首先指出批评家业已出现并快速增多的现象;然后提出当前文艺批评存在的优

缺点;(亦可分为两点一一“接着肯定某些批评家怀有宽容态度的好意批评;然后批评

某些批评家非正确的批评方法”)最后集中表明对批评家的希望。

评分建议:每点2分;若第二部分分为两点,此两点各1分。

【问题归因】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