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模块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模块整合教案

初中物理模块整合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模块整合【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等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力学:力的概念、重力、摩擦力、浮力、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热学:温度、热量、比热容、热传递、物态变化等。

3.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视力等。

4. 电学: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路、电能等。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力学模块1. 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作用和分类,通过实验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2. 重力:讲解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和重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3. 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概念、计算和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变化规律。

4. 浮力:讲解浮力的概念、计算和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5. 牛顿三定律:介绍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通过实验验证定律的正确性。

6. 能量守恒定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通过实验探究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二阶段:热学模块1. 温度:介绍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通过实验测量温度。

2. 热量:讲解热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热量的传递和转换。

3. 比热容:介绍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比热容的变化规律。

4. 热传递:讲解热传递的方式和条件,通过实验观察热传递的现象。

5. 物态变化:介绍物态变化的概念和规律,通过实验观察物态变化的过程。

第三阶段:光学模块1. 光的传播:介绍光的传播特点和速度,通过实验演示光的传播现象。

2. 反射:讲解反射的规律和应用,通过实验探究反射的现象和原理。

3. 折射:讲解折射的规律和应用,通过实验探究折射的现象和原理。

4. 色散:介绍色散的概念和现象,通过实验观察色散的现象。

5. 视力:讲解视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测量学生的视力。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套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套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1. 热学基础知识2. 光学基础知识3. 声学基础知识4. 电磁学基础知识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学、电磁学部分的概念理解及计算。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现象观察以及基本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实验器材、电磁学实验器材、声学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习手册、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与分析。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以章节为单位,列出主要知识点。

2. 关键概念:突出重点,明确概念。

3. 例题与解答:精选典型例题,展示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热学部分: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光学部分:实验题、简答题、计算题。

声学部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报告。

电磁学部分:计算题、简答题、实验题。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论述题、调查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学习资源,鼓励学生深入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分组讨论的引导与组织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对光学、电磁学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讲解,通过实例分析、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2.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计算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1.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演示实验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演示实验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演示实验发表时间:2016-06-20T15:22:18.08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3期作者:夏兴华[导读]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优化物理课堂具有显著影响。

(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臧文中学四川甘孜 626000)【摘要】演示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优化物理课堂具有显著影响,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作者感触颇多,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成果,特对演示实验做以下探析,以期为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做出自身贡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任务清晰现象直观安全可靠启发性演示实验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3-030-02 实验是物理的基础和前提,是衡量物理理论的重要标准之一。

实验对于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物理概念和总结物理自身规律具有显著影响。

演示实验是指为了又快又好完成教学任务,我们物理教师亲身实践,并进行正确示范的实验,由于这种学习方式贴近初中生性格特征和认知思维,深受他们喜爱。

因此,演示实验是教师展示自身教学艺术的有效方式,其可以有效化抽象和枯燥为具体和生动,将那些物理概念和定律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细致观察,并进行积极思索,配合教师讲授,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定律,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此外,实验内容选择、构思设计、演示等过程对于促使学生获取知识、增强技能和养成有效学习方式意义重大,为此,为了进一步优化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演示实验应任务清晰,切忌盲目和随意。

实验实验作为一种优化物理教学的有效方式。

实验独具的直观、生动、新颖等特点,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为此,我们物理教师应积极构建生动的学习氛围,以便进一步激发实验的奇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

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研究【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物理学实验,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

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物理概念,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同时还可以让教师更形象地讲解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自身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

【关键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些直观性强的知识结合实验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因此,教师结合课堂演示实验讲授新知识或复习旧知识,学生不仅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有关知识,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各种实验仪器并能正确规范地使用,在以后的物理实验中,能够独立高质量地完成每个实验。

所以,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

1.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初中物理主要研究的是声、光、电、热、力、能量等现象,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了实验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能深刻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直观教学手段。

这就要求学校要尽可能添置各种必备的实验设备和用品,以满足教学要求;这样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教材上的每个演示实验都能在课堂上都一一加以演示,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 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意义(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这样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2)传授学生物理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演示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思路、设计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说明。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文本文档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文本文档
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使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培养一些基本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操作的实验技能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避免在演示实验操作中,自身操作不严谨,不规范,随心所欲,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规范。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和演示实验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2.实验要新而有趣;
3.要富有启发性。
4.实验要小而具体;
<二>. 演示实验的设计要密切结合课堂教学的各环节的目的要求
1.引入新课
目的: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建立初步的印象
操作方法:在新课前用简单器材,做一些有趣的实验
一.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
1.实验操作与要说明的问题的侧重点相适应
2.实验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
3.实验现象有利于学生观察
二.演示实验设计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演示实验实质是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原则是:
1.实验要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
2.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
目的: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以明确的实验条件,通过观察化物理概念
目的:在已有实验基础上,变换条件,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扩展学生的思维。
操作:新授课后进行。
4.探究规律
目的:设计实验,取得实验数据,从中分析找出规律。
操作:边演示边讨论
总之,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避免忙于操作,应注意引导学生思维,还要让学生看到现象,记住结论,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0.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0.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课件
1.区分:浸没、浸入、浸在、没入; 2. F浮=r液 gV排
r液——液体的密度;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3. F有关,
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
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三、例题分析
例 1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 受到的浮力大小取决于 ( C )。 A. 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 B. 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 × C.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 D. 物体的质量、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及形 × 状等因素
运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
例5
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它们质量相同,其密
度分别为5×103 kg/m3和10×103 kg/m3,甲球挂在甲
弹簧测力计下,乙球挂在乙弹簧测力计下,并且让
金属球全部没入水中,这时( )。
A.甲、乙两球所受到的浮力之比为2:1
B.甲、乙两球所受到的浮力之比为1:2 C.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比为8:9 D.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比为11:12
例2 一个体积为300 cm3 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它的2/3体积露出水面,它受的浮力是多大 1 N。(g取10 N/kg) 【解析】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液=ρ液gV排 据题意V排=V/3
F浮=ρ液gV排
=1.0×103 kg/m3×10 N/kg×10-4 m3=1 N
例3 把两个物重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浸没在 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 B )。 A.相等 B.铝球的比铁球大 C.铝球的比铁球小 D.浮力都等于重力 【解析】 铁球和铝球的重力相等,则质量相等
4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2.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技巧及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技巧及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技巧及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技巧及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一系列有效技巧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技巧及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验教学法1.利用实验激发兴趣: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验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分析实验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总结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分组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教师点评: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案例分析法1.选取典型案例:教师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分析物理规律。

2.分析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案例中的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五、情感教学法1.关爱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激发学生自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多元化评价体系1.过程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2.终结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电功》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电功》精品教学课件
(2)因为甲图中两灯泡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知,电流(或电流与通电 时间)相同;因灯的规格不同,由欧姆定律可知,两灯泡两端电压不相等,因此探 究的是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压的关系。
(3)乙图中,两灯泡并联,两灯的电压相同;a 电流表测通过 L1 的电流,b 电 流表测量通过 L2 的电流;L1 灯较 L2 灯暗,在相同时间内,通过 L1 灯的电流做功 小,因 a 电流表的示数小于 b 电流表的示数,故得出的结论:在电压、通电时间 相同时,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多。
(2)“10(20) A”是指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 10 A,额定最大电流为 20 A。
电能表工作时的电流不应超过额定最大电流。 (3)600 revs/(kW·h)是指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பைடு நூலகம்1 kW·h 的电能,
电能表上的转盘转 600 圈。
读 数:电能表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用户在这一段时间内用 电的度数,注意最后一位数字为小数。
通电 2 min 消耗的电能是( C )
A.0.025 kW·h
B.2.5 kW·h
C.90 J
D.1.5 J
【解析】 电流做的功为 W=UIt=2.5 V×0.3 A×2×60 s=90 J=3.6×90106
kW·h=2.5×10-5 kW·h,因为灯泡消耗的电能与电流通过灯泡做的功相等,所以,
归类探究
类型之一 对电能和电功的理解
[2018·湖南湘西州]以下所列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
为机械能的是A( )
【解析】 在常见的家用电器中,电风扇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而电水 壶、电饭煲主要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电视机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
【归纳总结】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用 电器消耗了电能,获得了其他形式的能量,就是一个电流做功的过程。

演示实验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演示实验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演示实验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演示实验法是指利用实验装置、图表、模型、演示影片等教学器材,采取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和讲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法具有以下应用: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容易产生对物理课程的恐惧感,而演示实验法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物理现象,使学生更加投入、感兴趣,在视觉、听觉上得到满足,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演示实验法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受物理变化过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通过演示分光仪的实验,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白光经过分光仪分解后形成了七种颜色的光谱,了解光谱的颜色和波长的关系等物理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演示实验法可以在实验技术和操作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使学生通过观看别人表演实验,感受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结果,为学生后期参与实验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直观、形象的视觉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提升班级教学效果演示实验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能迅速激发与引导学生的兴趣。

好的演示实验过程会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更有利于班级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如何优化演示实验法的应用:1.针对学生不同层次、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灵活的演示实验方式。

2.控制好实验过程,事先测试实验过程,确保演示效果的质量和准确性。

3.在实验过程中,多与学生互动,向学生请教,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实验步骤,提高教学效果。

4.合理调配演示实验数量,需要与课程整体性相结合,避免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演示实验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应用演示实验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发挥促进学习和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

初中物理十分钟片段教学模板

初中物理十分钟片段教学模板

初中物理十分钟片段教学模板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以“初中物理十分钟片段教学模板”为主题,设计一段不超过十分钟的物理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需包含基础的物理知识点,通过高效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迅速掌握关键概念,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此外,该教学模板应具有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教学内容的嵌入。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对于复杂的物理概念和抽象的理论可能还感到困惑。

此外,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奇,喜欢探索和动手实践,因此,教学设计需兼顾知识传授与兴趣培养,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如力的作用、简单机械、能量转换等。

(2)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仪器和工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物理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3)运用以退为进、以点带面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价值感。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分享的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通过物理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5)培养学生具备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5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5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5篇)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看完了没有?二、先学(一)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学生自学教材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三)自学检测反馈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力。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某某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力。

再比如,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某某(“轻”或“重”),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某某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它与重力方向。

4.如果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为1N,将铜块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0.87N,铜块受到的浮力是。

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物理实验演示初中课程教案

物理实验演示初中课程教案

物理实验演示初中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 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 实验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折射定律。

2. 难点:折射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光的传播路径,引入光的折射现象。

2. 新课: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介绍折射定律。

3. 实验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4. 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解析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6. 知识拓展:介绍折射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介绍折射定律。

2. 演示法: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3.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折射实验装置、光源、测量工具等。

2.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现象。

3. 参考资料: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教材、论文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1课时(45分钟)。

2. 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新课(15分钟)、实验演示(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5分钟)、解析实验现象(5分钟)、知识拓展(5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小孔成像》初中物理教学PPT课件

《小孔成像》初中物理教学PPT课件
小孔成像
导入
•用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如树底 下的斑点) 进行导入
理论依据: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路图
实验演示
存在不足
•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给学生演示或让学生自己完成小 孔成像实验的效果都不好,白天上课演示时效果也 不好
存在不足
• 要求学生自己完成时,很少有人能动手制作器材。
存在不足
• 导致很多学生对小孔成像的特点模糊不清,比如像 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无关 系等。
过程一:在纸上扎大小、形状不同的孔,在暗室或晚 上点燃蜡烛,改变物距、像距,观察像的特点。
结论
1、小孔成倒立的实像; 2、像的形状、大小与孔的形 状、大小无关。
改进和创新
• 利用光具座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
过程二:利用光具座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
结论
• 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缩小的像;物距等于像距时, 成等大的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放大的像。
试一试
遮住烛焰的一半 遮住小孔的一半
作业布置
• 学完本节内容,请同学们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仪器Biblioteka 祝大家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谢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
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能够说出力的三要素
5、熟练画出力的示意图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教学用具: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讲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

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
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

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

吸引、拉、举等等
1。

《比热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课件1

《比热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课件1

第13章第3节 比 热 容 第1课时 比热容—2020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 册内文 课件 (共23张PPT)
5. (3分)将某种固态物质放入加热功率恒定的装 置中,对其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 图13-3-4所示,关于该物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固态时是晶体 B. 在ab段内能增加 C. 在cd段仍需要吸收热量 D. 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大

7.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 见闻、 掌故和 趣事, 当他晚 年坐在 火炉旁 给孩子 们讲述 这一切 的时候 ,他本 人就是 故事的 一部分 。传统 故事是 否值得 转述, 往往只 取决于 故事本 事的趣 味性和 可流传 性。

8.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 程度的 减损或 逐渐消 失。现 代小说 家对待 故事的 方式复 杂多变 ,以实 现他们 特殊的 叙事目 的。小 说家呈 现人生 ,有时 会写到 难以言 喻的个 人经验 ,他们 会调整 讲故事 的方式 ,甚至 将虚构 和表述 的重心 挪到故 事之外
第13章第3节 比 热 容 第1课时 比热容—2020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 册内文 课件 (共23张PPT)
第13章第3节 比 热 容 第1课时 比热容—2020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 册内文 课件 (共23张PPT)
7. (4分)如图13-3-5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 别盛有质量、初温都相等的水和牛奶,用两个相同的 酒精灯对其加热.

4.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 始也最 普遍的 三位一 体的艺 术所同 具的一 个要素 。节奏 不仅见 于艺术 作品, 也见于 人的生 理活动 。人体 中呼吸 、循环 、运动 等器官 本身的 自然的 有规律 的起伏 流转就 是节奏 。

初中物理教学课件(一)

初中物理教学课件(一)
⑶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①热传递 ②做功
⑷ 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效果:
①热传递
高温物体 低温物体
降温 升温
内能减少 内能增加
②做 功
减少。
③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⑸ 改变物体内能的量度: ①热传递: “热量” (内能增加时,叫吸收热量)
(内能减少时,叫放出热量) ②做 功: “功”
解: 液体的比热容:
Q吸 Q放
( 不计热量损失 )
据: Q吸c液m液(t液t0液)
Q放 c铜m铜(t0铜 t铜)
∵混合后的温度是相同的 ∴ t液 t铜 t混
得: c液m液(t液 t0液) c铜m铜(t0铜 t铜)
c液

c铜m铜(t0铜 t混) m液(t混 t0液)
代入已知条件计算得:2×103J/(kg·℃)
⑹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实质:
①热传递 : 内能的转移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转移) ②做 功 :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有规则运动转化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一、有关热量计算题的类型
Q吸

cm(t

t

0
热 传
1、物体吸、放热型:(例1) Q放 cm(t0 t)
递 2、物体间热平衡型:(例2)
改 变
3、燃料燃烧放热型:
内 能
4、燃烧与吸热组合型:

热传递中的“热平衡方程”: Q吸 Q放
做 功
5、电热与吸热组合型: (例3)


6、机械能与吸热组合型: (例4)
5、(把3个公式组合)得:
c Q吸
Q放
c铜m铜(t0铜 t混)
液 m液 (t t0液 ) m液 (t t0液 )

初中物理教学课件(共6篇)

初中物理教学课件(共6篇)

初中物理教学课件〔共6篇〕第1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件以下就是整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件,吧!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件1实验:电路的连接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才能 1、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根本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连接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联络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难点:会识别和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三、教学过程:老师姓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件2一、注意实验方法和平安教育物理实验的顺利完成需要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巧,老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外顺利地进展实验活动,就要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才能。

因此,在日常物理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展实验方法和技巧的教育,通过语言讲解、演示实验等手段,让学生掌握根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另外,在课外实验过程中,由于没有老师的指导和监管,实验平安问题也是一个不容无视的问题。

为了保证实验目的的顺利实现和学生的人身平安,在每一次课外实验活动之前,老师都要认真做好实验平安教育,让学生尽量远离实验危险。

二、注意实验活动的小型化初中学生在物理知识根底和实验才能方面尚处于根底阶段,再加上本身年龄较小,在开展课外实验时,假如开展的实验活动过难,内容和过程过于复杂,那么在缺少老师的及时指导下,实验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长此以往,容易打击学生独立实验的自信。

因此,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验的时候,尤其是刚开场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小型实验活动。

例如,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将一张纸卷成筒状,在阳光或者小灯泡后面产生影子,从而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性质);又比方,在演示惯性现象的实验中,可以将一张小纸条或者一块平滑的布条放在笔帽、杯子等物品下面,然后迅速抽出压在下面的小纸条或者布条,上面的笔帽或者杯子原封不动地立在那里,从而说明惯性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模块
初中物理总共包括六大版块知识体系,分别有力学、热学、声学、 光学、电学和电磁学。下面主要介绍中考主要考点:
1.质量和密度
①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正确使用 ②密度的测量方法和计算☆
2.简单运动
①速度的计算(2 分)必考点★ 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以及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3.力

(26 分)
①力的作用效果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3 分)☆ ②重力及其计算☆ ③摩擦力及其计算☆ ④牛顿第一定律及其使用 ⑤二力平衡条件 ⑥受力分析及作图(2 分)必考点★
1.简单电路
①电路的连接和判断,以及作电路图(3 分)必考点★ ②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和在电路中的作用☆ ③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电 学
(19 分)
2.欧姆定律
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4 分)必考点★ ②电阻的测量☆
3.电功和电功率
①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8 分)必考点★ ②焦耳定律 ③安全用电和家庭电路的连接及故障的排除(2 分)☆
4.压强和浮力
①压强及其计算(5 分)必考点★ ②大气压强及相关现象的解释 ③沉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大小的计算(3 分)☆
①杠杆的平衡条件
5.功和机械能
②滑轮组的计算及使用(3 分)☆ ③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8 分)必考点★
④机械能及其转化
热 学
1.物态变化
①温度计的使用 ②物态变化及现象解释(2 分)必考点★ ③晶体与非晶体特点及其区别
①分子热运动
②热量计算(6 分)必考点★
(12 分) 2.热和能
③放热计算
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 分)☆
⑤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声 学
(3 分)
①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 分)必考点★ ②声速及其应用
③乐音的三个特征(1 分)必考点★ ④减弱噪声的方法
⑤可听声、超声波、次声波直线传播条件和光速 ②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折射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作光路图)(3 分)必考点★ ③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2 分)必考点★ ④不可见光的特点和应用
电 磁 学
(4 分)
①磁体的性质和地磁场☆ ②磁感线和 N-S 极判断(1 分)☆ ③奥斯特实验和法拉第电磁感应(2 分)必考点★ ④安培定则 ⑤电磁能量转换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