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测试题 (2)
刑法期末测试(二)
私、运输、制造毒品的,应承担刑事责任 D 15 周岁的丁抢劫了爆炸物,由于刑事责任年龄的原因,不承担刑事责任 5.甲与乙素有仇怨。一日,两人在菜市场相遇,乙故意拦住甲百般辱骂,甲挥舞拳头作势 欲打乙,乙拿起旁边卖肉摊上的一把屠刀将甲杀死。乙的行为属( )。 A 故意杀人 B 紧急避险 C 防卫过当 D 正当防卫 6.对胁从犯的理解,错误的是() A 胁从犯在主观上不愿意或者不完全愿意参加犯罪 B 胁从犯参与犯罪是自己的意志所无法抗拒的 C 胁从犯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比较消极 D 胁从犯可以转化为主犯 7.甲与乙有仇,一日,甲向乙家扔掷一枚手榴弹,结果不仅将乙炸死,还引起大火,将房
领神会,放了把火毁灭现场,致使大量财物被烧毁,则甲构成放火罪的教唆犯 D 甲教唆乙实施杀害丙的行为,结果乙口头允诺,但实际只是去丙家盗窃了一台彩电,则 甲不构成教唆犯 8. 关于主刑与附加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主刑只适用于比较严重的犯罪,附加刑只适用于比较轻微的犯罪 B 对于一个犯罪人来说,一次判刑的最终结果可以是两个以上的主刑 C 附加刑不能够单独适用,只能附加于主刑适用 D 对于一个犯罪人来说,一次判刑的最终结果可以是两个以上不同种的附加刑 9. 下列哪些情形不可以认定为构成自首?( ) A 共同犯罪案件的主犯自动投案后,只是如实向司法机关供述自己所犯罪行,对其他共同
屋烧毁数间。甲的行为属于() A 想象竞合犯 B 牵连犯 C 连续犯 D 构成数个犯罪,应数罪并罚 8.甲男明知乙女只有 13 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 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 A 幻觉犯,不构成强奸罪
刑法练习题二(已审)
刑法练习题二一、判断题1、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按《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3、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对国家或公民犯罪,按《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4、刘毛毛过14周岁生日那天,和朋友喝过酒后去舞厅,在晚上九点时和另一人发生争吵,拿起刀把对方捅死,刘毛毛应负刑事责任。
()5、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6、死缓不是死刑,而是介于无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刑种()7、张三1980年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11年,2010年又犯危害国家安全罪,因距上次释放时间超过5年,张三不是累犯。
()8、李四犯故意伤害罪判处15年,犯诈骗罪判处9年,犯盗窃罪判处3年,有人说总和刑期超过20年应判无期徒刑()9、王五因犯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后因重大立功表现减刑,服刑5年即被释放。
()10、赵六制售假电蚊拍,生产3000把,每把20元,卖出2000把时事发,赵六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嫌疑人张某采用爬窗入室的方法潜入一居民住宅,窃得人民币500元后,见女青年宋某某单身睡在床上,顿生强奸的念头,即对宋采用卡脖子、按肩膀等暴力手段欲对宋实施奸淫。
由于宋极力反抗,一时未能得逞。
宋为不被奸淫,即向张哀求,并提出让其摸摸的“建议”。
张自感宋极力反抗,无法强奸成功,即侧身睡在宋的身旁,对宋进行猥亵后离开。
犯罪嫌疑人张某的行为属于强奸罪的哪种形态?()A、犯罪的预备B、犯罪的未遂C、犯罪的中止D、犯罪的既遂2、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杀人罪,对甲应如何处理?()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D、直接驱逐出境3、我国刑法第13条“但是”,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4、张某(男,1989年1月1日出生)与李某(女,1989年10月5日出生)系同学,二人从2001年7月起开始谈恋爱。
刑法期末模拟试卷2及答案
刑法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一、单选(每题2分,共20分)1.关于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客体B.有些罪没有犯罪对象C.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D.所有犯罪都必然使犯罪对象受到损害2.下列各项不属于立功表现的是( A )A.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的B.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的C.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的D.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3、司机杜某于某日驾驶载货汽车违章超速行驶,行至一下坡处时,将在非机动车道内骑自行车带人的赵某、卢某撞倒,卢某当场死亡,赵某身受重伤。
杜某赶紧将赵某送往医院抢救,在去医院的途中,杜某见四周无人,遂将赵某扔在僻静的桥下,自己仓皇逃走。
后赵某由于失去抢救机会而死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杜某的行为应以交通肇事罪一罪论处B.杜某的行为构成数罪: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应两罪并罚C.杜某的行为构成数罪: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应三罪并罚D.杜某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一罪论处4.甲爱好游泳,且技术高超,一日,甲声称愿帮助乙学会游泳,乙欣然答应。
甲遂将乙带到河流深水处去游,在乙刚学会游时,甲即弃之不顾,独自游回河岸,乙无力游回,面临被淹死的危险状态,甲能够援救却不援救,致使乙被淹死。
此时,站在河岸上旁观的丙,游泳技术很好,完全能够及时援救乙,但丙不认识甲乙两人,不愿跳入河中救人。
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 B )A.两人构成共同犯罪B.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C.均不构成犯罪D.丙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5、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表述错误的是( A )A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不适用死刑D不构成累犯6.黑夜中丙乘丁不备,夺了丁的财物就跑,哪知丁在后面喊丙的名字,丙马上返回将财物还给丁,并说,我是逗你玩的。
本案丙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D )A.属于犯罪中止B.是犯罪未遂C.不构成犯罪D.属于犯罪既遂7.下列属于吸收犯的是( C )A.盗窃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的零部件,价值较大,同时影响交通工具行驶安全的、B.以放火的方法杀人,同时危害公共安全的C.盗窃后销赃的D.开一枪打死一人打伤一人的8.以收养为目的,偷盗他人婴幼儿的,构成( A )A.拐骗儿童罪B.绑架罪C.拐卖儿童罪D.非法拘禁罪9、甲犯故意杀人罪,在其犯罪后的第22年时被发现,对其追诉应当报请( C )A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B最高人民法院核准C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D国家主席核准10、我国刑法在数罪并罚问题上采用的原则是( D )A 并科原则B 吸收原则C 牵连原则D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并科原则、吸收原则为辅的原则二、多选(每题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题10分)1.我国刑法中属于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有(ABD )A又聋又哑人B盲人C醉酒的人D已满14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2.面对下列哪些危险,可以实行紧急避险(ABCD )A.不法侵害B.自然灾害C.人的生理疾患D.动物的自然侵袭3.关于犯罪预备形态,表述正确的有( CD )A.已经着手实施犯罪B.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C.犯罪停止在预备阶段D.犯罪停止下来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4、实施了数个行为,但司法机关在处理时通常作为一罪处理的情况有(ABC )A连续犯B牵连犯C吸收犯D持续犯5.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论处。
刑法学综合试题(二)及答案
刑法学综合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前的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按刑法规定,可以( )。
A.不再收监执行B.不再执行原判刑罚而犯罪仍然成立C.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D.战争结束后再处以刑罚2.丁某与史某到国营林场,将林场已采伐未来得及运出的木料用车偷运走,木料价值5000元,丁、史销赃得款3000元。
丁、史的行为是( )。
A.共同盗窃罪B.共同盗伐林木罪C.共同销赃罪D.共同盗窃罪和共同销赃罪3.农民梁某与本村现役军人王某的妻子齐某通奸,至齐怀孕。
齐怕众人知道难堪,遂自缢而死。
梁某的行为( )。
A.构成重婚罪B.构成破坏军婚罪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不构成犯罪4.某县民政局长挪用救灾款,用于个人经商,数额较大,其构成( )。
A.挪用资金罪B.挪用特定款物罪C.挪用公款罪D.职务侵占罪5.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属于( )。
A.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较为普遍地采用了相对确定法定刑,辅以少量的绝对确定法定刑6.安某虐待其10岁的继女玉某达3年之久。
某日,安又因琐事痛打玉,玉有反抗,安即拿起一根铁条向玉眼睛刺去,当场将玉右眼扎瞎。
对安的行为应定性为( )。
A.虐待罪B.故意重伤害罪C.虐待致人重伤D.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7.刑讯逼供罪与暴力取证罪的犯罪主体是()。
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既可以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8.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并罚方法是( )。
A.先减后并B.限制加重C.先并后减D.绝对相加9.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
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乙家走去,半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
某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C.犯意表示D.不构成犯罪10.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刑法学(2) 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A. 维护社会秩序- B. 保护国家利益- C. 惩罚犯罪分子- D.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答案:A2. 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A.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手段- B.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犯罪过程- C.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 D.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过程- 答案:B3. 刑法的法律关系包括哪些?- A.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犯罪的关系- B.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司法的关系- C.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国家的关系- D.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刑事诉讼的关系- 答案:A4. 刑法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A.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必须性原则- B.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责任原则- C.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预防原则- D.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消灭原则- 答案:B5. 刑法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A. 从专门性向广泛性发展- B. 从实践性向理论性发展- C. 从国内向国际发展- D. 从经验性向科学性发展- 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刑法的基本任务。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
它通过制定和适用法律规范,对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惩罚,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护和稳定。
刑法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惩罚,起到威慑作用,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和扩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
2. 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有哪些?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和犯罪过程。
犯罪主体指进行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客体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客体,犯罪行为指犯罪主体所实施的具体行为,犯罪结果指犯罪行为造成的后果,犯罪过程指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
《刑法学(2)》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2)》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1分)1.某甲意图杀死某乙,便在某乙值守的机床内安放了炸弹,致使某乙被炸成重伤,正在运行的机床设备等被炸毁,生产活动因而遭到严重破坏。
某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伤害罪B.爆炸罪C.破坏生产经营罪D.故意毁坏财物罪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在( )以上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A.1万元B.2万元C.5万元D.10万元3.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 )以上的,构成逃税罪。
A.5% B.10%C.15% D.20%4.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应当以( )定罪处罚。
A.伪证罪B.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C.假造国家机关公函罪D.保险诈骗罪5.刑讯逼供罪侵犯的对象是( )。
A.犯罪嫌疑人B.被告人C.刑事案件的证人D.普通公民6.盗伐林木罪侵犯的对象是( )。
A.国家、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其他林木B.他人所有的森林和其他林木C.他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和其他林木D.本单位、本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和其他林木7.XXX偷割某铁路建设工地正准备架设的一段铁路通讯电缆线(价值余元)作为废品出售,获利500余元,致使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XXX的行为构成( )。
A.破坏交通设施罪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盗窃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8.以罪名所包含的内容为依据,罪名可分为单一罪名、选择罪名与概括罪名。
9.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火车、汽车、电车、____、------等交通运输工具。
10.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一一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对多次走私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走私货物、物品的偷逃____处罚。
刑法学2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2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自负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时间答案:D3.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故意伤害答案:C4. 以下哪种刑罚不属于主刑?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罚金D. 拘役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不承担刑事责任?A. 行为人是精神病人B. 行为人是未成年人C. 行为人是盲人D. 行为人是聋哑人答案:A6. 以下哪种情形下,刑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A. 行为人自首B. 行为人立功C. 行为人是孕妇D. 行为人是老年人答案:A7. 以下哪种情形下,刑罚可以加重?A. 累犯B.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C. 犯罪预备D. 犯罪未遂答案:B8.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判处死刑?A. 故意杀人B. 贪污受贿C. 盗窃D. 诈骗答案:A9.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判处无期徒刑?A. 贪污受贿数额巨大B. 故意杀人情节特别严重C. 抢劫数额巨大D. 诈骗数额巨大答案:B10.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判处拘役?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数额较大C. 诈骗数额较大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A. 行为人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B. 行为人实施了法律禁止的行为C. 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D. 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无罪?A. 行为人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B. 行为人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C. 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过失D. 行为人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答案:A、B、D3. 以下哪些刑罚属于附加刑?A. 罚金B. 没收财产C. 剥夺政治权利D. 驱逐出境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从犯?A. 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B. 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C. 行为人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D. 行为人是犯罪集团的骨干成员答案:A、B5.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自首?A. 行为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B. 行为人在犯罪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 行为人在犯罪后主动赔偿被害人损失D. 行为人在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提供重要线索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刑法(二) 易考通习题册
试卷号2108 刑法学(2)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中目前存在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的罪名是(B)A.绑架罪B.劫持航空器罪C.故意杀人罪D.抢劫罪2、拐卖妇女、儿童罪属于(B)A.学理罪名B.选择罪名C.单一罪名D.不确定罪名3、《刑法》第287条规定的“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属于(D)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4、《刑法》第133条规定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第285条规定的“违反国家规定”属于(C)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5、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模式基本为(C)A.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和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6、我国刑法分则对10大类犯罪进行排列,主要是以(C)为依据。
A.与刑法总则的密切程度B.习惯排列C.各类犯罪的危害程度大小D.刑罚轻重程度7、建立我国刑罚分则体系的重要根据是(B)A.犯罪对象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一般客体D.犯罪的直接客体8、我国《刑罚》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本条的罪状形式是(A)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9、我国《刑法》第177条之一第2款规定:“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本款规定属于(D)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宣告刑D.援引法定刑10、刑法第260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该款的罪状属于下列哪一罪状?(C)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11、“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属于下列哪一罪名?(B)A.单一罪名B.选择罪名C.类罪名D.概括罪名12、关于法定刑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A.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五种主刑和三种附加刑B.可以选择的刑罚方法既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C.我国刑法分则存在绝对确定的法定刑D.法定刑不同于宣告刑,在立法时即已确定13、“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属于下列哪一罪名?(B)A.单一罪名B.选择罪名C.类罪名D.概括罪名14、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其子开办公司筹措资金,应外国人乙的要求,潜入单位保密室,将一件国家机密级文件复印后出卖给乙。
电大考试《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
刑法学(2)(专科)刑法学(2)(专科)作业1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案情】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
王某得知其妻刘某有了婚外情后即怀恨在心,欲致其于死地。
2001年12月19日,王某自制了一个定时爆炸装置。
12月21日上午,王某将爆炸装置定好时间后谎称要去登山游玩,带着刘某一起爬上了一座游人云集的山头。
中午12点左右,王某将用报纸包好放在塑料袋中伪装成午餐的爆炸装置让刘某拿着,然后以上厕所为名离开刘某。
12点30分左右,定时爆炸装置发生爆炸,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
王某被抓获后主动交代,2000年2月因与吴某发生争执而将吴某扎伤、经查属实。
吴某的伤情为轻微伤。
【问题】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答:第二题:【案情】谢某,男,26岁,××市公交公司121路车队司机。
2004年10月14日早上7时许,谢某驾驶121路1234号车搭载着20余名乘客驶近××中学门前的公交车站时,同样要在此停靠上下乘客的一辆120路车正在前面靠边行驶准备进站。
为了抢在120路车前面进站,谢某加大油门,驾车从120路车左侧超越,然后向右猛打方向盘冲向车站。
此时,在站上候车的50余名乘客正迎向车子走来准备上车。
谢某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但由于谢某的车速度快、惯性大,车下乘客躲闪不及,以致12人被撞倒刮倒受伤。
同时,急刹车导致车内乘客跌倒或与车内设施发生碰撞,造成9人受伤。
经鉴定确认,受伤乘客中4人重伤,6人轻伤,11人轻微伤。
谢某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
【问题】对于谢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为什么?答:刑法学(2)(专科)作业2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案情】胡某,女,33岁,无业。
2003年6月20日。
胡某拣到一个钱包,包内有一张名字为吴女士的身份证。
胡某便用自己的照片以吴女士的名字制作了一张假的身份证,然后到银行办了一张同名信用卡。
刑法-2_真题-无答案
刑法-2(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甲骑电动摩托车违章撞伤乙,造成乙手臂骨折。
甲送乙到医院治疗,由于护士的疏忽导致乙因药物过敏而死。
甲的行为对乙的死亡而言属于:______A.意外事件 B.交通肇事罪 C.过失杀人罪 D.过失伤害罪2. 甲与乙是邻居,因生活上的纠纷发生口角,甲情绪很激动,声称不让乙好活,并立刻去小卖部买了一把水果刀,乙担心甲会加害自己,便在甲回来的路上打伤甲,导致甲手臂和腿骨骨折,一个多月没法行走。
对乙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______A.正当防卫 B.假想防卫 C.防卫过当 D.故意伤害3. 甲在行走时突然听到有人惊呼“杀人了,快跑”,甲来不及细想,慌忙跑向路旁胡同,不料撞倒一个轮椅上的老人,造成老人腿部骨折。
后发现只是小孩子在做游戏时喊叫。
则甲的行为应定性为:______A.防卫过当 B.紧急避险 C.假想避险 D.避险过当4. 民警甲在夜间巡逻期间,见一货车停放在路边,但是驾驶室内并没有人,甲觉得可疑便上车去搜查。
恰好货车司机乙回来,因为夜黑没有看清甲的警服,误以为是偷车的,便手持木棒向其挥过去喝令甲下车。
甲却误以为乙是犯罪分子偷袭,情急之下开枪将乙打死。
下列选项中,对民警甲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______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假想防卫5. 下列属于正当防卫的是:______A.架设电网等“防盗”致人死亡 B.两人斗殴过程中甲求饶,乙继续侵害将甲打成重伤 C.甲挑衅乙不敢打自己,乙遂殴打甲,甲反抗将乙打成重伤 D.甲凌晨闯入女工宿舍,并殴打女工乙,乙遂用水果刀划伤甲6. 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
甲的行为属于:______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没有犯罪行为7. 某夜,A潜入一住宅内,想要撬开保险柜实施盗窃,但撬了许久也未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A成立盗窃罪的未遂 B.A成立盗窃罪的既遂 C.A成立盗窃罪的中止 D.A成立盗窃罪的预备8. 某夜,A潜入室内实施盗窃,结果发现是本单位同事家,于是放弃了盗窃的念头。
法硕刑法练习(二)
刑法练习(二)1、某甲伪造支票骗取大量现金,甲的行为属于( )A 想像数罪B结合犯C 连续犯D 牵连犯2、下列犯罪中,可以由单位构成的有()A 集资诈骗罪B 贷款诈骗罪C 信用卡诈骗罪D 保险诈骗罪3、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应当是指()多选A.实足年龄B.过生日的当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C.从过生日的第二天器材认为以满周岁D.以公历为计算标准4、刑法分则某条文规定:犯A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被告人犯A罪,但情节较轻,且其身无分文。
对此,下列判决符合该条规定的是()A.甲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为由,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B.乙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且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期2年执行C.丙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拘役3个月D.丁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罚金1000元5、李某系A市建设银行某储蓄所记账员。
2002年3月20日下午下班时,李某发现本所出纳员陈某将2万元营业款遗忘在办公桌抽屉内 未锁 。
当日下班后,李某趁所内无人之机,返回所内将该2万元取出,用报纸包好后藏到自己办公桌下面的垃圾袋中,并用纸箱遮住垃圾袋。
次日上午案发,赃款被他人找出。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既遂B.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未遂C.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既遂D.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6、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
甲的行为属于:()A、预备犯B.实行犯C.帮助犯D.未遂犯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关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正确的是()A.首要分子只能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B.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C.首要分子都是主犯D.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8、假释考验期限,从()起计算A 判决宣告之日B 判决执行之日C 判决确定之日D 假释之日9、将人误认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A 目标的认识错误B 手段的认识错误C 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D 行为误差10、我国刑罚的目的是()A 报应犯罪B 特殊预防C 惩罚犯罪D 一般预防11、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务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务。
刑法(2)练习三
刑法(2)练习三一、选择题:( )1.被告人陈某决意与妻离婚,但找不到适当理由,于是公然经常在亲友面前和其妻子的车间里,辱骂嘲笑其妻,贬低她的人格,使其当众出丑;其妻不堪忍受,服毒自杀,被告的行为构成---------------。
A.诽谤罪B.侮辱罪C.虐待罪D.诬告陷害罪( )2、甲男与乙女发生纠纷,乙将脏物泼在甲的身上,甲便揪住乙的上衣,并向乙的下身猛击几拳;乙骂声不止,甲便唤来自家拳养的大公狗,在有许多围观村民的情况下,甲扒下乙的裤子,使其当众赤裸身体,并叫狗扑在乙的身上。
甲的行为构成何罪?A、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B、侮辱罪C、公然猥亵罪D、诽谤罪( )3、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结果加重A、侮辱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B、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与体罚虐待致人死亡C、强制猥亵妇女致人死亡D、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致其死亡( )4、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甲在实施抢劫之后,为了灭口,将被害人杀死B、乙强奸某女,引起某女自杀C、丙与丁通奸多年,某日,丙要丁杀死其夫,丁不同意。
丙毒打丁,并砸毁其家中物品,扬言如果丁2日内不能杀死其夫,就要丁自杀,丁因不忍心杀夫而自身亡D、某男与某女相约自杀,欺骗某女先自杀后,该男逃走()5.某甲与某乙系国家机关工作的同事,平时有隙。
为报复某乙,某甲向公安机关作虚假匿名举报,诬告某乙曾在一歌舞厅嫖娼,有"陪侍女"某丙为证。
公安机关调查时,某丙对此作了虚假指证,某乙因而受到了公安机关的处分。
在公安机关查处某乙的过程中,某甲在公开场合多次渲染某乙嫖娼的"事实",对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A.诬告陷害罪B.报复陷害罪C.诽谤罪D.不构成犯罪()6.宋某欠肖某现金3万元,肖某多次向宋某索要,但宋某以种种借口拖延不还。
肖某遂与他人将宋某骗出非法拘禁,使用暴力方法逼其还债,致使宋某左眼伤残,丧失视力。
肖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A.非法拘禁罪B.故意伤害罪C.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D.绑架罪( )7.雷某见其妻与邻居蔡某(女)扭打在一起,遂将蔡某拖回蔡家,蔡当即骂雷是流氓。
刑法小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小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2.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A. 犯罪的动机B. 犯罪的行为C. 犯罪的目的D. 犯罪的结果3. 刑法中的“故意”是指: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C.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持怀疑态度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完全无知4.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造成乙轻伤B.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造成乙重伤C.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造成乙死亡D.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但乙并未受伤5. 我国刑法规定的“从重处罚”是指:A. 对犯罪行为进行加重处罚B. 对犯罪行为进行减轻处罚C. 对犯罪行为进行普通处罚D. 对犯罪行为不予处罚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犯罪?A. 贪污公款B. 受贿C. 故意杀人D. 虐待家庭成员7.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8.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紧急避险”?A. 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得已而伤害他人B. 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得已而损害他人财产C. 为了保护他人生命,不得已而损害他人财产D.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不得已而损害他人财产9. 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于:A. 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人B. 犯罪情节较重的犯罪人C. 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人D. 犯罪情节轻微的犯罪人10.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B.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行为,但互不知情C. 两人以上事先通谋,共同实施犯罪行为D.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行为,但事先没有通谋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是相互独立的,没有联系。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本部分51-90题,每题2分,共80分。
1.关于刑法时间效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997年刑法实施之前犯罪,前罪判处的刑罚已经执行完毕,1997年10月1日以后又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新刑法的规定B.行为人1997年9月30日以前实施的犯罪,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后,行为人逃避侦查的,超过追诉期限的,是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适用旧刑法规定C.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的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适用旧刑法规定D.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缓刑考验期间又犯新罪,应适用新刑法规定,撤销缓刑正确答案:A,B,D解析: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法时间效力的司法解释。
C选项应适用刑法第68条的规定。
知识模块:刑法2.下列哪些行为适用我国刑法?( )A.甲为继承叔叔的遗产,将拌有毒物的食品从我国邮往美国,将在美国的叔叔毒死B.朝鲜公民甲在该国境内向我边民开枪,造成我国境内的边民死亡C.法国人甲在搭乘我国远洋轮船途中,将一名巴西籍船员杀死D.中国公民甲在中国驻印度使馆办理护照延期时,盗窃前来办事的越南人美金1万元正确答案:A,B,C,D解析:参见刑法第6、7条。
知识模块:刑法3.我国司法机关应当对下列哪些犯罪享有管辖权?( )A.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且法律对该犯罪没有特别规定B.发生在行使或停泊于境外的我国交通工具内的犯罪C.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的犯罪D.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公民犯罪,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但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正确答案:A,C解析:交通工具的涵义远远超出刑法第6条所规定的“船舶或者航空器”。
刑法练习2
刑法练习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或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甲在新刑法生效以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的刑法认为是犯罪,而旧的刑法认为不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甲无罪。
这体现的刑法基本原则是: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原则2.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
其确定刑法效力范围的根据是:A.属人原则B.保护原则C.普遍原则D.属地原则3.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行为本质上不是犯罪D.是扩大犯罪圈的策略4.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是: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特定犯罪时间、地点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5.某甲谋杀其妻乙,在乙饭碗里投毒。
甲明知其子丙可能分食中毒,由于杀乙心切而不顾丙的死活,丙分食后死亡。
甲对丙的死亡的主观心态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过失D.疏忽大意过失6.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侵害,然后借口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将此类行为称之为:A.提前防卫B.事后防卫C.防卫过当D.防卫挑拨7.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A.犯罪行为的个数B.犯罪结果的个数C.犯罪构成的个数D.行为人罪过的个数8.甲为擅自设立金融机构而伪造公文、印章,甲的行为属于:A.想象竞合犯B.实质数罪C.牵连犯D.吸收犯9.某甲因销售假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某甲无悔改表现,不服从管理。
两年期满后,对某甲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处理结果是:A.执行死刑B.减为无期徒刑C.对其限制减刑D.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10.对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一律应当适用的刑罚是:A.罚金B.没收财产C.剥夺政治权利D.禁止令11.以下情形符合特别累犯的成立条件的是:A.前罪与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B.犯前罪时必须年满18周岁C.后罪必须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D.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其中之一的犯罪12.危害公共安全罪与其他犯罪区别的关键是: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客观要件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D.犯罪主观要件不同13.以爆炸手段实施的故意杀人罪与爆炸罪的主要区别是:A.看是否出于故意B.看行为是否造成死伤的结果C.看造成死伤的人数D.看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14.公交车上,因张某上车后始终站在车前门第二台阶处影响其他乘客上车,司机陆某遂叫张某往车厢内走,张某不仅不听反以陆某出言不逊为由,挥拳殴打正在驾车行驶的陆某,击中陆的脸部,致使公交车失控,连撞数人。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不作为犯罪表述正确的是:( )A.甲、乙是夫妻,但封建思想严重,在乙产下一女婴后,二人商定趁凌晨无人之机将女婴送至福利院门口后逃脱,女婴因被护士发现而幸免于死。
因甲、乙二人是以积极的身体动作将女婴抛弃,故不属于不作为犯罪B.丙为某国有大型企业董事长,丙在代表本企业赴美国贸易谈判中接受大量高档物品,归国后丙将之直接带回家中隐藏,丙不属于不作为的贪污罪C.丁系某特大恐怖、故意杀人犯罪唯一的目击证人,由于丁担心遭恐怖组织报复拒绝作证导致案件无法起诉,丁构成不作为犯罪D.戊为某大型宾馆锅炉工,某日适逢家中来客陪酒过量,当晚,戊在值班期间独自一人值守时睡着而未及时加水,导致锅炉爆炸,戊构成不作为的过失犯罪正确答案:D解析:选项A,错误,属于不作为犯罪,没有履行抚养义务。
选项B,错误,从事公务活动时接收的物品应当上交而没有上交,丙属于不作为的贪污罪。
选项C,错误,在我国现阶段,证人不出庭作证,不构成犯罪。
选项D,正确,职务、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没有履行就会构成不作为犯罪。
知识模块:刑法2.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
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需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
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C.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正确答案:C解析:刑法通说认为,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
(40分)1、“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刑法的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罪刑法定B主客观相一致C罪责刑相一致D刑法使用平等解析:无犯罪则无刑罚,无刑罚则无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2、①罪刑法定原则的本质是通过限制国家刑罚权,更好的保护国民的人权。
②罪刑法定原则的理念和内容贯穿并规制求刑权、量刑权以及执行权,但并不包括制刑权。
③刑法分则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
这一立法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④个案裁判过程中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法官可以在合理范围内突破法律规定。
关于上述论断,下列哪一说法正确()A ①正确,②③④错误B ①②正确,③④错误C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D ①②③④正确解析:A罪刑法定原则原则的本质是为了限制国家刑罚权,并保护公民的人权。
B罪刑法定原则贯穿于刑事立法司法的全过程,故不但规制求刑权、量刑权、执行权,也规制立法上的制刑权。
C空白罪状,是指条文没有直接地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而是指明确定该罪构成需要参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空白罪状是一种立法技术,空白罪状并不违发罪刑法定原则。
D从法理上说,不能违发是法律人的底线,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但是不能突破法律规定。
3、关于禁止溯及既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允许对行为时虽有法律禁止但并未以刑法禁止即未规定法定刑的行为科以刑罚。
B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并不构成滥用国家刑罚权。
C改变刑事证据规则,不影响实体问题,故允许事后以较少的证据作为定罪依据。
D继续犯的行为持续到新法生效期间,则不具有关于刑法溯及力的问题。
解析:A行为时虽有法律禁止但并未以刑法禁止说明该行为只是违法并不构成犯罪,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或许只是一般的违法治安处罚法。
故不得以事后的法律对该行为科以刑罚。
B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将会增加构成犯罪的可能性,这属于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且内涵的减少就相当于外延的增加。
即犯罪构成要件的减少,打击犯罪的范围将会扩大。
故该行为构成滥用国家刑罚权。
C改变证据规则是影响实体犯罪构成认定的,以较少的证据作为定罪依据是不利于行为人的表现,故该项错误D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一直持续存在的犯罪,如果该行为一直持续到新法生效期间,那么该犯罪本来就发生在新法生效期,当然应该用新法,不存在新旧法适用问题4、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在国外教唆陈某到中国界内实施绑架行为,中国司法机关对甲的教唆犯罪有刑事管辖权。
B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E国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F 国的汤姆一诺之下杀死了G国的杰明。
对汤姆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
C中国法院适用普遍管辖原则对劫持航空器的丙行使管辖权时,定罪量刑的依据是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D外国人丁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即使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适用中国刑法。
解析:A在共同犯罪中只要共同犯罪行为的一部分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就属于犯罪的在我国,我国对全案具有管辖权,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而共同犯罪行为不仅包括实行行为,还包括教唆行为、帮助行为。
此外,在犯罪未完成形态中,行为人希望结果发生地或者可能结果发生地在我国,也属于犯罪地在我国,我国对该案具有管辖权,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B旗国主义规定的交通工具仅限于船舶或者航空器,不包括长途汽产,而本案发生在我国领域外,不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本案的犯罪人不是中国人,不适用属人原则;本案被侵犯的法益不涉及我国,不适用保护原则;本案也不属于国际公约规定的普遍管辖的犯罪,所以,我国对本案不具有管辖权。
C国际公约规定的犯罪,国际公约并没有规定法定刑,所以不能直接适用国际公约定罪处罚。
在国际私法上我们会学到除民商事条约外,国际条约一般要求转化为国内法,再行适用,这叫转化适用原则。
所以,依据普遍原则管辖的国际犯罪,定罪量刑的依据也只能是我国刑法。
D适用保护管辖原则除了要求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侵犯我国国家法益或公民法益外,还有两个要求,一个是重罪规则即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和双重犯罪规则即我国和犯罪行为发生地所在国都认为是犯罪。
所以本选项说即使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刑为3最低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适用中国刑法。
是正确的。
5、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刑法的解释结论应以立法者原意或者立法本意为准。
B当刑法的解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或者学说时,应当按照有利于行为人的角度解释刑法。
C文理解释在刑法的解释体系里具有始终的优先性。
D对同一法律条文中的同一词语即进行文理解释又进行论理解释,并不矛盾。
解析:A法律一旦制定出来将脱离立法者而成为独立的作品,法律的解释应以个案的公平正义为最高目标。
而不是去需求立法者的愿意或者本意,而且也很难寻求到B证据不足时采用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这是指在关于事实认定方面。
而在法律解释上并不存在此原则C法律的解释应以个案的公平正义为最高目标,文理解释只是具有初始的优先性。
D对同一法律条文只能采用一种解释方法,但可以采取不同的解释理由,故D正确6、关于危害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误将白糖当做毒药投放于乙的水杯,乙喝后安然无恙,甲的行为不属于刑法上的危害行为。
B甲对乙有仇,意欲杀死乙。
甲仿照乙的模样捏笑面人,并写上乙的名字,在小面人上扎针并诅咒乙出车祸死亡,到第30天的时候乙果然因车祸死亡。
甲的行为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
C村长甲号召村民在雷雨天抢救地里的庄稼,村民乙因之被雷电,甲的行为虽不成立故意伤人罪,但成立过失致人死亡。
D甲深夜驾车经过山区偏僻路段,将路边受伤者转移到高速公路服务站门口离去,但乙因无人救助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解析:A误将白糖当作毒药毒人,属于手段不能犯。
该行为不具有侵犯他人法益的可能性,不属于刑法上的危害行为B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是指侵犯他人法益的行为,该行为属于迷信行为,不具有侵犯法益可能性C乙是被雷电劈死的,村长并没有实施危害行为,所以不构成任何犯罪D甲将伤者移至服务站,该行为增加了伤者被救助的可能性,所以根本不具有增加侵犯法益的可能性。
而甲对伤者也没有救助的义务,也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即甲根本没有危害行为。
更谈不因果关系7、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将自己的的匕首递给乙观看,乙却持刀将旁边的丙刺成重伤,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B甲男假装熟睡,任由邻居家的幼女对自己实施猥亵行为而不予制止,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C甲乙签订协议,约定“在乙外出期间由甲照顾乙的婴儿一个月,乙支付报酬3000元”。
但乙一直未归,甲不在照顾婴儿,致使婴儿死亡,甲成立不作为犯罪。
D甲跳入水中救助落水人员,游近后发现是情敌乙,于是又游了回来,乙在绝望中死亡,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解析:不作为犯罪需要有作为义务,行为人违反作为义务应该作为而不作为,才会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危害行为。
选项A甲对乙的杀人行为不具有阻止义务,故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选项B甲具有保护脆弱法益的作为义务,应当作为而不作为,所以构成不作为犯罪。
C选项虽然合同义务已到期,但甲还具有对脆弱法益的救助义务,故甲的不作为构成不作为方式的危害行为。
选项D甲对落水人员不具有救助义务,没有作为义务,不构成不作为犯罪8、甲男在一偏僻处看见同事乙女,顿生歹念。
甲用毛巾遮住自己的脸,将以乙按到在地欲施强暴。
乙奋力反抗,在反抗过程中将甲的毛巾扯下。
甲见事迹败露便跪地求饶请求宽恕,甲的行为构成()A犯罪预备 B犯罪预备阶段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解析:甲将乙按倒在地说明已经实行了强奸罪的实行行为,乙扯掉甲的面巾认出了甲,但对于一般同事甲还能进行强奸行为,甲没有继续,而是求饶。
属于能而不欲,构成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9、甲发现李某是寡妇,一人独居,欲入室抢劫,敲门后却出来一个彪形大汉,赶忙说对不起。
但彪形大汉感觉形迹可疑将其扭送至派出所。
方某的行为构成()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无罪解析:抢劫罪的实行行为是使用暴力压制法抗强行取财。
甲敲门的行为只是抢劫罪的预备行为,甲在犯罪预备阶段被人扭送派出所,构成犯罪预备阶段的未遂即犯罪预备10、朱某因婚外恋欲杀死妻子,某日晨,朱某再给妻子炸油饼的时候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敌敌畏。
朱某为防止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达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
不料妻子提前下班将孩子接回,并一起吃饼中毒死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正确()A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疏忽大意的过失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于自信的过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解析: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到而没有预见到,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到了,但是有所凭借自信危害结果不会发生。
朱某已经预见到了孩子可能吃毒餅,但是把孩子送去了幼儿园,凭借此,他自信危害结果不会发生。
所以本题选C11、关于过失犯罪的论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过失犯罪B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C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成立过失犯罪D过失犯罪也具有不同的犯罪停止形态解析:A选项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说明在我国过失犯罪必须要求发生实害结果。
B选项,过失与故意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位阶关系,即故意是比过失更严重的责任形态,对于同一违法事实,过失成立犯罪故意更成立犯罪。
所以说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
C选项,危害结果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属于行为人的直接追求或者放任的结果,属于直接故意或简直故意,故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成立过失犯罪论断正确。
D选项,犯罪的停止形态全称叫做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所以过失犯罪不讨论犯罪停止形态。
且过失犯罪一定要求具有危害结果,即过失犯罪只具有既遂形态。
12、关于危害结果的相关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恶意透支信用卡3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
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B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乙的行为造成了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
C丙男(25岁)明知李女只有13岁而追求,并在其同意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
丙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D警察丁丢失枪支后不报告,清洁工捡到后立即上交,丁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解析:A选项,信用卡本身就具有透支的功能,对于行为人恶意透支的情形,只有经过发卡银行二次以上催收,三个月内仍不归还的才能认定为发生了危害结果。
B选项,拐骗儿童罪的法益是儿童在本来生活场所的生活状态和监护人对儿童的监护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