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民族的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界民族的类型、属性及其发展趋势

刘稚

【专题名称】民族问题研究

【专题号】D5

【复印期号】2004年12期

【原文出处】《云南社会科学》(昆明)2004年05期第89~93页

【英文标题】On the Type, Natur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ross-border Ethnic Groups LIU Zhi

(Yun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Kunming,Yunnan,650034,China)

【作者简介】刘稚(1957-),女,云南昆明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东南亚研究。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所,云南昆明650034

【内容提要】作者对跨界民族定义、类型和性质、跨界民族的民族过程与发展趋势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当今世界各国的跨界民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政治人类学范畴的人们共同体,一种是文化人类学范

畴的人们共同体;跨界民族的属性取决于该民族与国家结合的形式,不同类型的跨界民族有不同的

发展趋势。

The author discusses on such theoretical issues as definition. type,nature,course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ross-border ethnic groups.She thinks cross-border

ethnic groups in the world nowaday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one is human community

in the category of political anthropology,and the other is human community in the category

ot cultural anthropology.The nature of a cross-border ethnic group depends on the form

of combination of the group with the nation.Different ethnic groups have different

development trends.

【关键词】跨界民族/属性类型/发展趋势Cross-border ethnic group/Nature/Type/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91(2004)05-0089-05

一、关于跨界民族的属性和定义

跨界民族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人们共同体的民族范畴与人类社会的国家范畴交错重叠而产生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来说,民族与国家的结合构成了民族国家,但是由于民族过程与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方向、范围不完全一致,民族分布地域与国家政治疆界不吻合的现象十分普遍。目前,世界上共有3000多个大小民族,交错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族多,国家少;多民族国家多,单一民族国家少。有人曾对20世纪80年代末期世界上132个国家的民族结构进行过分析,发现在这些国家中,真正由单一民族组成的仅有12个,约占9.1%,其他120个国家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其中拥有一个占本国人口50%以上的多数民族的国家有81个,约占国家总数的61.3%。而各民族人口均在50%以下、构不成多数民族的国家有39个,约占国家总数的29.5%。在这132个国家中,包含5个以上民族的国家达53个。[1]这种国家疆域与民族分布地域的交错重叠,使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即一个国家一种民族、一个国家多种民族和一种民族多个国家,而后两种形式更为普遍,而且往往存在于同一区域,其结果是相当一部分民族的传统居住地域被国家政治疆界所分割,成为跨国界而居的民族。

关于跨界民族的定义,学术界至今聚讼纷纭,而问题的症结首先在于如何定义“民族”,因为“跨界民族”是人们用“跨界”这一地理分布特点来修饰“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概念而形成的特定范畴,耍弄清什么是跨界民族,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民族。笔者认为,正如对“民族”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一样,“跨界民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其存在和发展趋势取决于各国的民族过程、历史发展、民族观及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要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来界定、解释世界各国、各地区所有的跨

界民族过程是不科学的。总的来看,当今世界各国的民族和跨界民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政治人类学范畴的人们共同体,一种是文化人类学范畴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与国家有共生关系、“民族’与“国民”同为一体的民族属于前者;“民族”包含不同的层次,多民族共同组成“国民”或“国族”的国家的各个民族属于后者。

民族与国家关系密切,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范畴。民族是脱胎于氏族,由以血缘为纽带转变为以地域为纽带,具有历史、文化、经济联系的人们共同体。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上,有不同形态的民族,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和现代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阶级分化和阶级对抗的产物,是以一定区域和民族群体为基础实施的政治统治,国家的本质内容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国家的疆界因国力的兴衰时而扩张、时而收缩;民族的分布地域因民族迁徙流动、分化融合而常常发生改变,都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从而形成民族与国家的交错重叠现象。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民族与国家完全重合、互为表里的统一仅仅是西欧资本主义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模式,并不具有普遍意义,用西方的单一民族国家概念是难以解释世界范围内民族与国家的关系的,更无法解释什么是跨界民族。

在西方世界,英文“nation”既有“民族”的含义,同时又具有“国家”的概念,具有高度的政治性,而这是与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密不可分的。欧洲大陆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民族大迁徙,一直存在着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近代形成了几个民族均势对峙的局面。在“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些民族中逐渐发展形成“nation-state”这种资本主义国家形态。正如斯大林所指出的那样:“民族不是普遍的历史范畴,而是一定时代即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民族范畴”[2](P300);“世界上有不同的民族,有一些民族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代发展起来的,当时资产阶级打破封建主义割据局面而把民族集合为一体并使它凝固起来,这就是所谓现代民族……这种民族应该评定为资产阶级民族,例如法兰西、英吉利、北美利坚及其他类似的民族。”[3](P288)由此不难理解,在西方世界“nation”一词的民族定义与“国家”密不可分,甚至可以互相通用。《麦克米伦当代辞典》(1979年纽约伦敦版)将其解释为:“占有一块固定领土,在一种政治制度下团结起来的具有共同的族源和历史与文化传统的人民。”马克斯·韦伯认为:“在模棱两可的‘民族’一词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它清晰地植根于政治领域……一个民族是通常趋向于产生它自己的国家的共同体。”[4](179)美国学者卡尔·多伊奇说得更明确:“一个民族(nation)就是拥有国家的人民(people)。”(原文为“A nation is a people in possession of a state”)[5](P6)以上定义虽然措词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nation”的政治统一性与地域一体性。而政治统一性与地域一体性正是“国家”的基本特征。因此,把“nation”译为“国民”或“国族”更为恰当,而译为“民族”则与中国传统意义上以文化为主要参照系的民族观相去甚远。

作为东方文明古国的中国,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悠久,曾长期走在邻近地区前面。同时由于东亚大陆各族群均属于蒙古人种的各个亚型,相互之间体质差异不大,族群间交往的历史很长,在族群、部落的划分方面,中国传统强调的是以儒家思想伦理为参照系的“文化”,而非体质。《春秋·公羊》说:“内诸夏而外夷狄”,又说:“诸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夷狄而诸夏者则诸夏之“。也就是说,中国古代通常不是以血缘而是以文化来区别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事实上,现今南方各少数民族人群之间的体质差异甚至还没有南方和北方的汉族人群之间的差异那么大。而且,中原地区的“教化”,也是中国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结果。中国的传统是以“文化为本”,把天下所有的人群都分为“化(教化)内”和“化外”两类,强调“有教无类”,通过“教化”,使“生番”成为“熟番”,成为“天朝臣民”,并最终实现理想中的“大同世界”。[6] 由此可见,从中国的国情和传统的民族观来看,把“nation”简单地译为“民族”来泛指各种层次的人们共同体很不确切,容易引起混乱。英文中还有一些词可以表示中文里的“民族”,如people,tuibe,ethnic group,race,等等。其中,cthnic group主要是指文化意义上的人们共同体,与政治性较强的“nation”相比,显然更符合中国国内各民族的情况。因此,国内学术界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英文“nation”和“ethnic group”所表示的“民族”含义有明显区别,前者所指范围更大,侧重于全体国民,政治性较强;后者所指范围较小,侧重于一国内部的某一部分国民,文化性较强;与此相联系的是,中文里的“民族”是有层次的:“中华民族”中的“民族”可视为“nation”或“state-nation”,即现代国家民族、国族;而“汉族”、“苗族”、“回族”等次级民族(sub-national group)族称中的“族”则是接近于“ethnic group”,即国内族群。[7]应当说,这种观点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