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文言实词归纳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汇总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汇总

《陈涉世家》重点诗词解释1、辍:停止2、之:去、往3、怅:失望4、苟:如果5、若:你6、太息:长叹7、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8、安:怎么,哪里9、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10、闾左:指代贫苦人民11、適戍:强迫去守边適:通“谪” 12、屯:停驻 13、次:编次14、当行:当在征发之列15、会:适逢,恰巧遇到16、亡:逃走17、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18、等:同样19、数:屡次20、怜:爱戴21、诚:如果22、诈:假装23、唱:通“倡”,首发24、卜:占卜25、念:考虑、思索26、书:写27、罾:渔网,这里作动词,就是用网捕28、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29、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30、旦日:第二天31、往往:到处32、恚:恼怒33、笞:用鞭、杖或竹板打34、藉第令:即使,假若35、十六七:十分之六七36、徇:攻占土地37、比:等到38、被:通“披” 39、坚:指铁甲40、执:紧握着41、锐:指武器42、社稷:国家文言虚词用法“之”的用法1.代词:人、事、物楚人怜之固以怪之矣2.动词:到、去辍耕之垄上3.结构助词: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音节助词:不译怅恨久之公将鼓之鸣之不能通其意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卒之为众人5.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悍吏之来吾乡6.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其”用法:1、代词百姓多闻其贤2、语气词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而”字用法:1、并列连词黑质而白章峨冠而多髯者2、顺接连词夺而杀尉收而攻蕲3、修饰连词佣者笑而应曰4、转折连词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以”字用法:1)扶苏以数谏故【因为,介词】(2)杀之以应陈涉以激怒其众【来,连词】(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把,用、拿,介词】(4)祭以尉首【用,拿,介词】(5)吴广以为然【认为,动词】(6)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认为,动词】(7)因以怪之矣【同“已”已经,副词】三、内容理解•他对这种生活不满、内心迫切希望改变这种处境,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①神情:怅恨久之②语言:苟富贵,毋相忘•第一段中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的抱负的句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为什么文章要先安排第一段,可不可删去?不可以。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汇总【超全】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汇总【超全】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汇总【超全】主题初中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关于文言文阅读能力,中考考纲规定“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

“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和量词七类。

实词的特点主要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等,但是在具体做题中需要结合对文言文的词义进行推断。

对于文言实词的考查,一般出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通常以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四道题4分,难度不大。

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

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1.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例:①“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

②“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2.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

例:①“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伐无道,诛暴秦。

”(道德,道义)《陈涉世家》②“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来,原来)《七步诗》3.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例:①“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鸿鹄”本为天鹅,比喻意义为“志向远大的人”。

《陈涉世家》 4.词的假借义所谓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现象。

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

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

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

例: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中“坐”同“座”,其假借意义为“座位”。

《口技》②“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其假借意义为“夜晚”。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陈涉世家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 一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贬谪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二一词多义1、次: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2、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3、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项燕为楚将将领4、书: 乃丹书帛曰动词,写得鱼腹中书名词丝绸条5、数:广故数言欲亡屡次卒数万人几6、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乃可以放在虚词里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三古今异义词 1、等.死古义:同样今义:等着 2、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今义:怜悯 4、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今义:泛指火堆 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6、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集会,议论今义: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 7、今亡.亦死古义:逃走今义:死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下今义: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四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3、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4、皆指目.陈胜名词用作动词,指指点点 5、夜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 6、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7、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8、死.国可乎为……而死 9、乃丹.书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10、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法律; 11、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2、忿恚..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二、文言虚词1、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怅恨久之语气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二世杀之代词,扶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结构助词,的2、为:为屯长当为天下唱替士卒多为用者成为为坛而盟修筑3、以:扶苏以数谏故因为或以为死认为诚以吾众诈自称把以激怒其众来三、文言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2、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二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译为……是……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译为……应当是……三、朗读节奏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唐雎不辱使命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二一词多义: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若:1.非若是也像2.若士必怒如果,假如三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今:增加四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2、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3、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 4、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5、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第四个人二、虚词以、而、之、者、于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而:1.挺剑而.起动作承接,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愿终守之.它 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 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于: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三、特殊句式1、非若是也——判断句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3、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4、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倒装句5、请广于君——状语后置倒装句四、课文内容分析:主要内容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写的是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 主题思想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露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安陵君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用“天子之怒”威胁唐雎;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并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矛盾在对话中得到升级;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这是斗争的结局;表现出亲王色厉内荏的本来面目;写作特点1、本文以对话为主本文通过对话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塑造人物形象;本文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有胆有识,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2、运用对比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两种人物、两种思想和行为的对比,可以突出他们各自的特征;一个先倨而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这是秦王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另一个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这是唐雎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处境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一个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一个是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一倨一恭,也形成对比,这种对比,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这一复杂性格--既是凶恶的,又是虚伪的;本文还恰当地运用了衬托手法,用安陵君从正面来衬托唐雎;用秦王从反面来衬托唐雎;秦王的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反衬了唐雎的凛然正气、有胆有识和不畏强暴;唐雎的说话技巧:.1、言辞委婉,言之有“节”;如:“否,非若是也;”“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等语言,接着用语势强烈的排比句,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对“士之怒”加以渲染说明;于是,唐雎又逼近一步:“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这是暗示他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迫使秦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危急处境;2、以行证言,言之有“力”;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这就从根本上彻底打破了秦王的一切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长跪而谢之”;公输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据”抵御4、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二一词多义1、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必为有窃疾矣是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制造;以牒为械当作2、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动词,会见;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引见;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召见;3、子:子墨子闻之子,先生,老师愿借子杀之子,您4、说: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请说之说,解释,陈说;5、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6、起:起于鲁出发、动身子墨子起,再拜起身7、以:将以攻宋凭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以牒为械用三古今异义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古义:即使这样今:表转折,常与“但是”搭配 2、虽.杀臣,不能绝也古义:虽然今义:表转折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古义:敬辞,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允许”今义:请求 5、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6、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7、荆之地方..五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领土,土壤 8、请献十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 9、舍其文.轩古义: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 10、胡.不已乎古义:为什么今义:姓氏四词类活用1.吾既已言.之王矣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 2.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 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4.虽杀臣,不能绝.也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 5.吾不言.言: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 6.义不杀少而杀众.少,众: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二、虚词的用法1、之: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于:胡不见我于王向今有人于此在起于鲁从3、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表顺接知而不争表转折,却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表顺接三、特殊句式1、反问句然胡不已乎2、省略句1将以之攻宋;2虽杀臣,不能绝守圉者也;3、倒装句1宋何罪之有宋有何罪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于鲁起4、判断句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四、课文要点1、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可分为三个步骤:1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使楚王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2、墨子是用什么方法对付公输盘和楚王的对公输盘,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抓住这句话来做文章;用连续的否定句,断了公输盘的退路,揭示出他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使其无话可说;对楚王,墨子采用相同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用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随即连用颇有夸张意味的对比,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楚王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3、人物形象墨子:机制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4、语言特点课文里人物的语言富于表现力;第7段,墨子的语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15段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富饶宋国贫乏,感染力强;19—21段揭露公输盘杀机,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孟子两章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3、入则无法家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4、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二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发于声发出2、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3、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兵革非不坚利也锋利4、士:管夷吾举于士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三古今异义 1、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 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今常指水塘 3、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 4、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武器今义士兵 5、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6、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托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区域,范围四词类活用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威慑 2、必先苦.其心志“苦”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痛苦; 3、劳.其筋骨“劳”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劳累; 4、饿.其体肤“饿”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饥饿; 5、空乏..其身“空”“乏”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贫困; 6、行拂乱.其所为“乱”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7、所以动.心忍.性“动”是动词“忍”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8、人恒过.“过”是名词,这里是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出”是动词,这里是名词,国内、国外;二、虚词的用法1、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2、而: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连词,表承接3、之:三里之城助词,的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它,指代小城寡助之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其:舍其文轩代词,他的曾益其所不能代词,他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因为…2、被动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任用…,…被提拔…3、倒装句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四、课文内容要点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短文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3、如何展开论证短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由“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阐明了“人和”的实质;4、语言特点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运用排比否定句,使结论有说服力;“多助”“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短文论点文章结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3、短文开头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作用六个人物都是都是在经受了艰苦的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这些事例为论点提供事实论据;4、本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呢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5、作者从那两方面论述了经受磨难的好处正面——个人;反面——国家;论证了经受磨难的益处,继而得出孟子的治国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两则短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异同两则短文都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逆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得出论点;不同之处在于,两则短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同:第一则在开头,第二则在结尾;鱼我所欲也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4.所识贫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二一词多义1.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2.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3.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4.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三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四词类活用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二、虚词的用法1、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2、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3、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得之则生就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却4、而蹴尔而与之修饰呼尔而与之修饰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并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5、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之:指示代词,指万钟的俸禄;妻妾之奉:之:……的;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2.省略句例句1我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施舍;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例句2我舍生而取义者也;四、课文分析:一第一段分为三层;首先,第一层作者采用比喻论证方法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常理为喻,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第二层作者采用道理论证方法和对比论证方法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作者先从正面来论述“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作者又从反面进行假设分析,进一步警醒人心,得出“由是则生而不用”是因为“有甚于生者”,就是“义”;“由是则可以避患而不为”,是因为“甚于死者”,就是“不义”的结论;最后第三层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二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和对比论证;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曹刿论战一.通假字1.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二.词类活用1.下视其辙下:名词作状语,向下;2.神弗福也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三.古今异义1.间古义:参与今义:两个物体之间;中间例句:又何间焉2.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例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安古义:养今义:平安例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4.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为正义的事业舍弃生命;例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5.加古义:虚报今义:增例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6.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例句:小大之狱7.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忠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例句:忠之属也9.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以,表允许;例句:可以一战10.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四.一词多义1.故:公问其故缘故,原因故克之所以,因此2.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3.从:民弗从也听从战则请从跟随4.信:必以信实情小信未孚讲信用五.常见虚词1.以:何以战介词,凭、靠必以分人介词,把必以信介词,按照可以一战介词,凭、靠2.之:肉食者谋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鲁国将要迎战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第三人称代词,代曹刿公将驰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登轼而望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望其旗靡,故逐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3.其:其乡人曰第三人称代词,代曹刿的下视其辙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的公问其故第三人称代词,代取胜的吾视其辙乱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的望其旗靡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的4.于:战于长勺在5.而:登轼而望之顺接连词,表修饰再而衰顺接连词,表承接三而竭顺接连词,表承接六.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曹刿请见;省略宾语“鲁庄公”2.又何间焉省略主语“你”3.乃入见;省略主语“曹刿”和“入”的宾语“朝”、“见”的宾语“鲁庄公”;4.必以分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5.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省略主语“曹刿”6.可以一战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7.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面省略了谓语“鼓”二状语后置句1.战于长勺即“于长勺战”三倒装句1.何以战即“以何战”四判断句1.忠之属也;2.夫战,勇气也;3.夫大国,难测也;七.写作特色一详略安排得当;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一笔带过或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第一段在略叙背景后就引出实质性的对话,由曹刿提出“何以战”开始,步步紧逼,直到庄公说出对“小大之狱”的态度后,曹刿才作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结论,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两次以“未可”和“可矣”来表现他善于掌握战机,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来证明他决断的正确;第三段再通过论述取胜原因,把他以小敌大必须抓准战机、详察敌情的战略战术思想表现出来;以上是详写的内容,其余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参战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战”“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二运用对比手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作者把曹刿的“远谋”和庄公之“鄙”作对比;文章开头就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用以说明鲁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的浅陋,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接着在庄公与曹刿三问三答中,又对比出庄公未及曹刿善谋;然后在战争中,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写庄公,以“将鼓”“将逐”跟上文“将战”相应,表现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既能把握住战略防御原则,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战机,临阵从容,指挥若定;因此,庄公的轻率鲁莽、缺乏军事头脑和指挥才能与曹刿的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谨慎而又果断、冷静而又大胆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写战后“公问其故”,更显示出庄公无谋,而曹刿的分析透辟中肯,有谋与无谋,鲜明对比,突出了曹刿的形象,突出了“论战”的主题;三运用伏笔照应的写法作者在第二段中埋设伏笔:对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都先不作交代;把这两个问题留到下面去解答,才能更好突出“论战”的主旨;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这段论述用两个“夫”字依次带出两层意思:第一层以“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进攻的观点,回答了作战时为什么在“齐人三鼓”之后他才认为“可”“鼓”的问题;第二层以“大国难测”,以谨防埋伏为根据,提出判断敌方真实动态的观点,说。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总结文言实词是文言语言中表示实际事物或者具体动作意义的词语。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实词的归纳总结对于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文言实词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相关例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实词。

一、名词类实词名词类实词是最常见的文言实词,用来指代具体的人、物、地点等。

例:人—君、臣、妾、儿、子、叟、童、众物—金、玉、车、马、刀、枪、书、画、楼、船地点—宫、府、城、墙、屋、台、阁、床、坛、井二、动词类实词动词类实词是用来表示具体动作或变化的词语。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实词中的动词多为双音节词,并且没有时态变化。

例:走、跑、飞、行、叹、吟、哭、啼、悲、笑、斥、喻、怒、思、忆三、形容词类实词形容词类实词用来描述人或物的属性、特征、状态等。

例:善、恶、美、丑、高、矮、大、小、长、短、远、近、热、寒、明、暗、快、慢四、副词类实词副词类实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句子等,表示行为、状态、程度等。

例:今、昔、故、平、已、将、频、神、岂、必、非、亦、甚、终、遥、颇、差、还五、连词类实词连词类实词用于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起到衔接作用。

例:与、及、或、若、至、因、所、以、乃、故、宜、亦、则、庶、孰六、代词类实词代词类实词用来代替人或物,并起到指代作用。

例:尔、彼、吾、余、其、此、是、非、自、何、方、若、维、我、之、法七、量词类实词量词类实词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容量或者程度。

例:千、万、亿、寸、尺、斛、石、升、合、矢、寻、里、丈、铢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掌握这些实词,对于学习和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需要注意实词的用法和搭配,避免使用错误或不当的表达方式。

通过多读多写,不断积累和运用文言实词,我们的文言文水平会有显著的提高。

总结起来,初中语文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名词类实词、动词类实词、形容词类实词、副词类实词、连词类实词、代词类实词以及量词类实词。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一、实词。

1. 通假字。

- “故患有所不辟也”中“辟”通“避”,躲避。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 “邹忌修八尺有余”中“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 “必能裨补阙漏”中“阙”通“缺”,缺点。

2. 古今异义。

- 【等死】古义:同样是死。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今义:等待死亡。

- 【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今义:常常。

-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 【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今义:感谢。

-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今义:品质恶劣。

-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深切地憎恨。

3. 一词多义。

- 【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 【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做、干】“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为了】“乡为身死而不受”。

-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 词类活用。

- 【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 【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二、虚词。

1. 之。

- 【助词,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同样为补充例句)。

- 【代词,代指人、事、物等】“愿陛下亲之信之”。

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一、重点字词1. 生字词妖娆(ráo) 风骚(sāo) 成吉思汗(hán) 嘶哑(sī yǎ) 娉婷(pīng tíng) 鲜妍(yán) 冠冕(guān miǎn) 呢喃(ní nán)飘逸(yì) 旁骛(wù) 亵渎(xiè dú) 强聒不舍(guō) 骈进(pián) 教诲(huì) 佝偻(gōu lóu) 承蜩(tiáo)瞥见(piē) 麾下(huī) 广袤(mào) 积攒(zǎn) 宽宥(yòu) 游弋(yì) 困厄(è) 濡养(rú) 麾下(huī)嘟囔(dū nang) 灰烬(jìn) 自惭形秽(huì) 间不容发(jiān bù róng fà) 金戈铁马(gē) 抽丝剥茧(bō jiǎn) 鸠占鹊巢(jiū)2. 易错字词“风骚”的“骚”不要写成“搔”;“旁骛”的“骛”不要写成“鹜”;“亵渎”的“渎”不要写成“赎”;“骈进”的“骈”不要写成“胼”;“教诲”的“诲”不要写成“悔”。

3. 多音字舍:shě(舍弃)shè(宿舍)强:qiáng(强大)qiǎng(勉强)jiàng(倔强)咽:yān(咽喉)yàn(吞咽)yè(呜咽)4. 形近字娇(娇艳)骄(骄傲)矫(矫正)赦(赦免)赫(显赫)赧(羞赧)禅(禅让)惮(忌惮)殚(殚精竭虑)二、重点成语1. 断章取义:不顾文章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3.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4.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5.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6.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1、水时至,百川灌河。

(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灌:注入;河:指黄河。

)2、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泾:通“径”,直流的水波;涘:水边;辩:通“辨”,分辨。

)3、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面向,朝向;端:尽头。

)4、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旋:旋转,掉转;面目:面孔。

)5、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抬头仰望的样子。

)6、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闻:听说,知道;莫:没有;若:比得上。

)7、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长:长久,永远;方:道。

)8、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阳:水的北岸。

)9、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且:将要,快要;面:面对着。

)10、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

)1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面,达于汉阴,可乎?”(室:家人;谋:谋划,商量;汝:你们;险:形容词用作名词,这里指险峻的大山;指:通“直”;阴:水的南岸。

)12、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许:赞同;献疑:提出疑问。

)13、以君之力,曾不以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以:凭;曾:竟,却;如---何:把----怎么样;且:况且;焉:哪里;置:放。

)1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龀:换牙;跳:蹦蹦跳跳。

)1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变换;节:季节;始:才;反:通“返”,返回。

)16、甚矣,汝之不惠。

(甚:太,过分;惠:通“慧”,聪明。

)17、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毛:草;其:放在“如-----何”的句式前,加强反问语气。

)1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固:固执,顽固;彻:指思想的改变;若:像,比得过。

)1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焉: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呢。

)2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穷匮:穷尽;加增:增加(高度);苦:愁,担心。

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字词归纳

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字词归纳

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字词归纳一、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 :通“谪”,强迫守边。

《陈涉世家》2.为天下唱“唱” :通“倡”,首发。

《陈涉世家》3.固以怪之矣“以” :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 :通“披”,穿。

《陈涉世家》5.故不错意也“错” :通“措”,放。

《唐睢不辱使命》6.仓鹰击于地上“仓” :通“苍”,青色。

《唐睢不辱使命》7.欲信大义于天下“信” :通“伸”,伸张。

《隆中对》8.自董卓已来“已” :通“以”。

《隆中对》9.是以先帝简拔以“简” :通“拣”,挑选。

《出师表》10.必能裨补阙漏“阙” :通“缺”,缺点。

《出师表》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名词作动词):下雨。

2.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作动词):用鱼网捕。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A夜B篝火。

A(名词用作状语):在夜晚B(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4.卒中往往语,皆A指B目陈胜。

(名词用作动词):A用手指;B用眼睛示意。

5.将军身被坚执锐。

(形容词用作名词):A坚固的铁甲。

B锐利的武器。

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A(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B(名词作动词):称王7.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似的。

8.天下苦秦久矣。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9.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以……为怪。

10.忿恚尉,令辱之。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11.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12.请广于君。

(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扩大。

13.轻寡人与。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蔑视。

14.(专诸、聂政、要离)与臣而将四矣。

(数词用作动词):成为四个人。

15.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1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名词作动词):A用箪盛;B用壶装。

17.先主器之。

(名词作动词):器重。

九年级上册重要文言虚词、实词

九年级上册重要文言虚词、实词

九年级上册重要文言虚词、实词一、重要虚词之:1.辍耕之垄上2.怅恨久之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楚人怜之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6.杀之以应陈涉7.攻铚(zhì)、酂、苦、柘、谯皆下之8.复立楚国之社稷9.然足下卜之鬼乎10.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11.愿终守之1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1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14.长跪而谢之曰15.时人莫之许也16.将军岂愿见之乎17.贤能为之用18.此用武之国19.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0.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21.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2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3.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24.悉以咨之25.受任于败军之际2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而:1.佣者笑而应曰2.夺而杀尉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为坛而盟5.收而攻蕲6.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7.与臣而将四矣8.挺剑而起9.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10.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11.则名微而众寡12.挟天子而令诸侯13.国险而民附1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5.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16.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7.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以:1.扶苏以数谏故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3.固以怪之矣4.以激怒其众5.祭以尉首6.杀之以应陈涉7.以大易小8.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9.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10.以君为长者11.以头抢(qiāng)地尔12.徒以有先生也13.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1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5.高祖因之以成帝业1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7.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18.以光先帝遗(yí)德19.以塞(sè)忠谏之路也20.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21.悉以咨之22.先帝不以臣卑鄙23.咨臣以当世之事24.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5.以彰其咎乃:1. 陈胜、吴广乃谋曰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乃丹书帛曰“陈胜王4.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5.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6.陈涉乃立为王7.羽、飞乃止8.凡三往,乃见为:1.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2.项燕为楚将3.士卒多为用者4.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5.以君为长者6.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7.谓为信然8.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于:1.受地于先王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请广于君4.仓鹰击于殿上5.休祲(jìn)降于天6.何至于此7.每自比于管仲、乐毅8.欲信大义于天下9.至于今日10.信义著于四海1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1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13.欲报之于陛下也。

九年级语文言文实词归纳

九年级语文言文实词归纳

给予
动词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出师表》

亲近
形容词作动词
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
以……为亲
动词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
亲戚
名词
亲旧知其如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疏远
形容词作动词
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
离人远
形容词作动词
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
远播
形容词作动词
香远益清
《桃花源记》陶渊明
无论
不要说,更不要说
“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陶渊明
如此
像这样
“诣太守,说如此”
《桃花源记》陶渊明

鲜艳
形容词
“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陶渊明

形容词
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

大腿
名词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

古代王侯的自称
代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研究
动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怎样
代词
计将安出
陈寿《隆中对》
怎么
代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陈涉世家》

挟持,控制
动词
挟天子而令诸侯
陈寿《隆中对》

大概
副词
此殆上天所以资将军
陈寿《隆中对》

亲自
名词作状语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陈寿《隆中对》

时候
名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汇总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汇总

《陈涉世家》重点诗词解释1、辍:停止2、之:去、往3、怅:失望4、苟:如果5、若:你6、太息:长叹7、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8、安:怎么,哪里9、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10、闾左:指代贫苦人民11、適戍:强迫去守边適:通“谪” 12、屯:停驻 13、次:编次14、当行:当在征发之列15、会:适逢,恰巧遇到16、亡:逃走17、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18、等:同样19、数:屡次20、怜:爱戴21、诚:如果22、诈:假装23、唱:通“倡”,首发24、卜:占卜25、念:考虑、思索26、书:写27、罾:渔网,这里作动词,就是用网捕28、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29、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30、旦日:第二天31、往往:到处32、恚:恼怒33、笞:用鞭、杖或竹板打34、藉第令:即使,假若35、十六七:十分之六七36、徇:攻占土地37、比:等到38、被:通“披” 39、坚:指铁甲40、执:紧握着41、锐:指武器42、社稷:国家文言虚词用法“之”的用法1.代词:人、事、物楚人怜之固以怪之矣2.动词:到、去辍耕之垄上3.结构助词: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音节助词:不译怅恨久之公将鼓之鸣之不能通其意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卒之为众人5.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悍吏之来吾乡6.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其”用法:1、代词百姓多闻其贤2、语气词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而”字用法:1、并列连词黑质而白章峨冠而多髯者2、顺接连词夺而杀尉收而攻蕲3、修饰连词佣者笑而应曰4、转折连词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以”字用法:1)扶苏以数谏故【因为,介词】(2)杀之以应陈涉以激怒其众【来,连词】(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把,用、拿,介词】(4)祭以尉首【用,拿,介词】(5)吴广以为然【认为,动词】(6)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认为,动词】(7)因以怪之矣【同“已”已经,副词】三、内容理解•他对这种生活不满、内心迫切希望改变这种处境,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①神情:怅恨久之②语言:苟富贵,毋相忘•第一段中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的抱负的句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为什么文章要先安排第一段,可不可删去?不可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读懂古代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40 个常见文言实词的解释及例句。

1、安解释:①安稳,安定。

②安全。

③安逸。

④使……安。

例句: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2、比解释:①靠近。

②比较。

③及,等到。

例句: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②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3、鄙解释:①鄙陋,目光短浅。

②边疆,边远的地方。

例句: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②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4、兵解释: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士兵。

例句: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③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5、病解释:①疾病。

②困苦不堪。

③毛病,缺点。

例句:①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③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问说》)6、察解释:①明察,考察。

②识别,看清楚。

例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②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7、朝解释:①朝廷。

②朝见,朝拜。

③早晨。

例句: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8、曾解释:①同“增”,增加。

②竟然。

例句:①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9、乘解释:①坐,驾(车)。

②趁,顺应。

③冒着。

例句: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③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10、诚解释:①真心,真诚。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陈涉世家》一、字意(1)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2.为天下唱。

(唱通倡)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二、词语归类(1)实词总结为①作,当。

“若为佣耕。

”②担任。

“为屯长。

”③是。

“号为张楚。

”④作为。

“为天下唱。

”⑤制,建造。

“为坛而盟。

”行①(háng)行列。

“皆次当行。

”②做,进行。

“乃行卜。

”③行进,行军。

“行收兵。

”次①编列。

“皆次当行。

”②停留,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①值,承担。

“皆次当行。

”②应该。

“不当立。

”③在,正当。

“当此时。

”举①起事,发动。

“举大计”。

②立。

“死即举大名耳。

”(2)虚词总结之①往。

“辍耕之垄上。

”②助词。

“怅恨久之。

”③的。

“鸿鹄之志。

”④代词。

“二世杀之。

”(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

”(代地方)以①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

”②认为。

“或以为死。

”③把。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用。

“以激怒其众。

”⑤表界限。

“徇蕲以东。

”⑥已经。

“固以怪之矣。

”也①表判断。

“吾闻二世少子也。

”②表诘问。

“何富贵也?”乃①于是,就。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①本来。

“固以怪之矣。

”②必定。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

“夺而杀尉。

”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

“为坛而盟。

”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

“收而攻蕲”。

三、翻译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四、问题1、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实词归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实词归纳

探求
15.
庙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指朝廷
16.
蔚然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茂盛的样子
17.

峰回路转(《醉翁亭记》)
曲折、回环
18.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居高面下
19.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领会

寄托
20.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弥漫的云气
7.

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冲向
8.

日星隐曜(《岳阳楼记》)
光芒
9.

樯倾楫摧(《岳阳楼记》)
倒下

折断
10.
冥冥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昏暗
11.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12.

宠辱偕忘(《岳阳楼记》)
一起
13.

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持、执
14.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曾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实词归纳
九年级上册
实词
教)
美好
胜状
胜景,美景
2.

朝晖夕阴(《岳阳楼记》)
日光
3.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详尽
4.

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至、到达
5.

迁客骚人(《岳阳楼记》)
贬谪、降职
6.

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指天气放晴

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字词积累。

1. 易读错字。

- 妖娆(ráo):娇艳美好。

- 嘶哑(sī yǎ)。

- 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 冠冕(guān miǎn):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 飘逸(yì):洒脱,自然,与众不同。

- 摇曳(yè):摇荡。

2. 易写错字。

- “亵渎”的“渎”,不要写成“读”。

- “强聒不舍”的“聒”,右边是“舌”,不要写成“耳”。

- “秘诀”的“诀”,不要写成“决”。

3. 重点词语解释。

-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 不二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二、古诗词。

- 作者毛泽东。

- 重点诗句赏析。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千里”“万里”互文,表现祖国幅员的广大。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自指的意味。

- 主题思想:这首诗描绘了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 诗句赏析。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前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写出了饮食的精美。

后两句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 主题思想: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增加
益处,好处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引用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疏远
亲贤臣,远小人

责备,责罚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惩治、治罪
不效则治臣之罪

众人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充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卑鄙
地位低下,见识鄙陋
先帝不以臣卑鄙
布衣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我

食物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远看
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麋

言语真实,诚实
信用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充足
彼竭我盈,故克之

深远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独有,独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振作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牺牲
指猪、牛、羊等祭品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信任
愿陛下亲之信之

见效,有成效
任务,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复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实行
品行
(军队)行列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必能行使阵和睦

答应
遂许先帝以驱驰

事业,功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遗留
给予,赠送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不同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心事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议论
判定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贤明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使命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考虑
陛下亦宜自谋

灾难
奉命于危难之间

公正,公平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时,时刻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谋求
不求闻达于诸侯

保全
苟全性命于乱世

著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身体
无案牍之劳形
卖油翁
例词
词义
例句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口技
例词
词义
例句

善于
京中有善口技者

设置,安放
施八尺屏障

停止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座位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两小儿辩日
例词
词义
例句

热水
及日中如探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词
词义
例句

身体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做,所行,行动
行拂乱其行为

看,观看
苏、黄共阅一手卷

印章
又用篆章一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
捕蛇者说
例词
词义
例句

比较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困苦不堪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相抵,当作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得到,获得
知道,了解
然得而腊之以为耳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冒着
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

征收,敛取
赋税
岁赋其二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不容易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勉强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索取
必虑人逼取

失去
今日存,明日去

充满,塞满
汉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年轻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对读书人的称呼
生固幸而遇乎
使

为一说,使与书俱

古代的一种文体
为一说,使与书俱

白色的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为一说,使与书俱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现出
不与,归而形诸梦
遂于外人间隔
交通
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绝境
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阡陌
田间小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问津
问路,探访,访求
后遂无问津者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石潭记
例词
词义
例句

穿透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砍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看见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停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清爽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类,一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

对着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作(雕刻)
为宫室、器皿、人物

起,兴起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形状
罔不因势象形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缓慢,缓缓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平坦
其船背稍夷

赠送
尝贻余核舟一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谈论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责任,职责
任用,委任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受任于败军之际

堵塞
以塞忠谏之路

好,好的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自身,自己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能承受
臣不胜受恩感激

施行,实施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诚实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使
致使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痛心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灭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担任
出师表
例词
词义
例句

兵器,武器
今南方以定,兵甲已足

识别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当时
应当
咨臣以当世之事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主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得当,合适
必能行使阵和睦,优劣得所

安定,稳定
平定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触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地域
今南方以定,兵甲已足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灭亡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

强盛
少年强则国强

超过,胜过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发出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唐雎不辱使命
例词
词义
例句

消灭
且秦灭韩亡魏
使
出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同“悦”,喜悦,高兴
秦王不说

使……灭亡
且秦灭韩亡魏

换,交换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陋室铭
例词
词义
例句
平民,百姓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菲薄
轻视,小看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驱驰
奔走效劳
遂许先帝以驱驰
痛恨
痛心惋惜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桃花源记
例词
词义
例句

生病
未果,寻病终

说,谈论
不足为外人道也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返回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至,到
及郡下,诣太守

隔开
遂于外人间隔

完,没有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公与之乘

跟从,跟随
顺从,听从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进攻,讨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

缘故,原因
既克,公问其故

恩惠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虚夸,以少报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枯竭,完
彼竭我盈,故克之。

谋划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不容易
夫大国,难测也

请允许(我)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对着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同“嘱”,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达,到达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形迹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修建
乃重修岳阳楼


属予作文以记之
干将莫邪
例词
词义
例句

中间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
少年中国说
例词
词义
例句

上进
惟希望也故进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