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重点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学重点名词解释

精神障碍:是指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幻觉: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常表现为错视和错听,并常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反射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但涉及两个不同的感觉器官,即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

妄想:是指在病态推理和判断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

超价观念:是一种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一定事实根据,不十分荒谬离奇,也没有明显的逻辑推理错误。这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可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和其他心理活动。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障碍。

虚构:是指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的缺损。

心境:是指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患者增多的动作行为和言语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协调一致,并与环境保持较密切联系。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比较协调,行为具有目的,可以被周围人理解。多见于躁狂发作。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患者增多的动作行为和言语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不相协调,脱离周围现实。动作行为杂乱无章,缺乏动机和目的,使人难以理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谵妄状态。

木僵:是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表现为患者不语、不动、不食、不饮、肌张力增高、面部表情固定、对刺激缺乏反应,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甚至大小便潴留。

蜡样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患者出现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很不舒服的姿势,也能较长时间维持不动,形似蜡塑一般。

昏睡:意识清晰度低,表现为患者的周围环境定向力和自我定向力均丧失,没有言语功能。对一般刺激没有反应,只有强刺激才引起防御性反射。

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以痛觉反应和随意运动消失为特征、对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反应。谵妄状态:指患者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幻觉、错觉,这些幻觉和错觉以形象鲜明的恐怖性幻视和错视为主。具有昼轻夜重的规律。

朦胧状态:表现为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伴有意识范围的缩小。在意识狭窄的范围中,可有相对正常的感知觉,以及协调连贯的复杂行为,但在此范围之外的事物却不能进行正常感知。

思维破裂: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了语句的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自知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

定向力:是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知能力。

遗忘综合征:患者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定向力障碍和虚构。紧张综合征:最突出的症状是患者全身肌张力增高,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

痴呆: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是指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

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滥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仍然继续使用。

滥用: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如不能完成重要的工作、学业,损害了躯体、心理健康,导致法律上的问题。

耐受性: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震颤谵妄:长期饮酒后突然断酒,大约在48小时后出现震颤谵妄,表现为意识模糊,出现大量知觉异常,幻觉,使得患者极不安宁。全身的肌肉粗大震颤,伴发热、大汗淋漓、心跳加快。

精神分裂症:指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动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被动体验:患者丧失了支配感,感到自己的躯体运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冲动都是受人控制的,有一种被强加的被动体验。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双相障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称为双相障碍,患者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典型表现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抑郁性木僵:抑郁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表现为行动缓慢,生活被动,懒散,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交往,回避社交。严重者不修边幅,甚至发展成不语、不动、不食、可达木僵状态。

情感淡漠:是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缺乏内心体验。表现为面部表情呆板,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常见于晚期精神分裂症。

惊恐障碍:主要特点是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反复出现的,强烈的惊恐体验。

急性应激障碍:以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又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的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组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以前起病,以智能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

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多数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预后差。

电休克治疗: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