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合集下载

再别康桥精讲

再别康桥精讲

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 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 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 形式精巧圆熟, 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 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 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 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对往昔生活的憧憬, 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 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再别康桥全文意思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⑴,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字词注释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 叶子略呈圆形, 浮在水面, 根生在水底, 花黄色。

⑵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⑷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 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 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 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 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 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 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 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 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 轻盈的动作, 缠绵的情意, 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再别康桥课文原文

再别康桥课文原文

再别康桥课文原文再别康桥课文原文《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再别康桥课文原文,一起来看一下吧!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首先,关于教学终点的选择和教学起点的辨认。

作为现代抒情诗,其教学内容自然是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这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诗人是如何抒情的”。

这也成为本课的主问题。

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诗人的情感。

同时,体察教学的起点非常重要。

《再别康桥》不仅出现在初一年级的教材中,也出现在高一年级的教材中,二者的起点存在明显的区别。

对初一学生而言,现代诗还是陌生事物,他们只能读出整体上的感悟,在深入文本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为学生搭建走进文本的台阶。

所以,本课教学内容不仅是感悟诗歌的情感,而且还要介绍一些阅读现代抒情诗的方法。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这一方法应该是贯穿始终的。

所以,在学生品析诗句的过程中,我一直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的方式呈现出来。

为此,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自学活动,即小组自主学习第5—6节,在讨论其情感的基础上,以朗读的方式将这种情感呈现出来。

可以说,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一把钥匙。

但同时,仅仅依靠朗读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们还难以在字里行间体悟情感,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往诗歌的语言里走,所以,我分别采用了换词语进行比较的方法,对整节内容进行改写的方法,让学生领略到诗歌语言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地发挥想象,将简短的诗句转换为画面,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歌的意境之中。

徐志摩散文《再别康桥》

徐志摩散文《再别康桥》

徐志摩散文《再别康桥》
徐志摩散文《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徐志摩 全文及注释

《再别康桥》徐志摩 全文及注释

《再别康桥》徐志摩全文及注释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释:“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诗人以轻柔的笔调,描绘自己悄然离去的姿态,如同当初悄然到来一般,不带来惊扰,也不留下痕迹。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的动作,展现出诗人对康桥的不舍与留恋,而“西天的云彩”则给离别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将河畔的柳树比作“新娘”,形象地写出了柳树在夕阳余晖下的美丽姿态,充满了诗意和柔情。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指金柳在水中的倒影,“荡漾”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因美景而产生的波动。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招摇”写出了青荇在水中自由自在、灵动活泼的样子。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甘愿化身为水草,融入康河的温柔怀抱,表达了对康河的深深眷恋。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把潭水比作天上的虹,又说它是“彩虹似的梦”,虚幻而美丽,寓意着诗人在康桥的美好回忆如梦一般。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诗人想要追寻曾经的梦想,撑着长篙向更深处探索,体现出他对美好过往的追寻和向往。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描绘了诗人在夜色中满载着星辉,心情愉悦想要放声高歌的情景。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由欢乐转为忧伤,不能放歌是因为离别,笙箫的声音是寂静的,夏虫的沉默也烘托出离别的凝重氛围。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再别康桥》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是再别康桥全文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再别康桥译文及注释

再别康桥译文及注释

再别康桥译文及注释原文:再别康桥作者: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

《再别康桥》课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课文及赏析

3
意境描绘
通过描绘康桥的美景和离别情感,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动人的意境。
主题和意义
主题
离别、怀念和人生变迁是《再别康桥》的主题。
意义
诗歌通过留学生的身份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表达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离别与成长的主题, 让读者产生共鸣。
赏析和解读
自然意象
哲思抒怀
通过描绘康桥的美丽景色和静谧 氛围,与作者内心情感形成对比。
通过对往昔友情和学业的怀念, 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不 舍和思考。
季节转换
表现了时光的变换和季节更迭用于中、高中文学教材中, 帮助学生理解离别和成长的主 题。
文化价值
作为经典的诗歌作品之一,被 广泛传播和研究,代表了中国 现代文学的精品。
人文关怀
通过诗中的情感抒发,唤起人 们对生活中离别和怀念的关注 和思考。
《再别康桥》课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是由郑愁予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以其深情和细腻的表 达方式而广受赞赏。
课文背景介绍
《再别康桥》是郑愁予在离开剑桥大学时创作的,诗中透露着作者离别的伤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再别康桥》内容概述
1 离别之情
描写了作者离开康桥的内 心感受和对过去时光的回 忆。
2 康桥的美景
描述了康桥的自然风光和 令人陶醉的氛围。
3 追忆往事
通过回忆过去的友情、学 业和生活点滴,表达了对 美好岁月的怀念。
作者简介
郑愁予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948年,曾在剑桥大学留学,文学作品多次荣获重要奖项。
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
1
结构
由四个六行三句的诗节构成,形式独特而有韵律感。
2
表现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细腻而富有感染力。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文原文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文原文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原⽂徐志摩再别康桥课⽂原⽂ 《再别康桥》是⼀⾸结构精巧,意境新颖,韵律和谐,章法整饬,辞藻华美,风格妩媚,富有⾳乐美,绘画美,以及建筑美的诗歌。

下⾯是⼩编整理的徐志摩再别康桥课⽂原⽂,⼀起来看⼀下吧!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柳, 是⼣阳中的新娘; 波光⾥的艳影, 在我的⼼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 我⽢⼼做⼀条⽔草! 那榆荫下的⼀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挥⾐袖, 不带⾛⼀⽚云彩。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 《再别康桥》是⼀⾸结构精巧,意境新颖,韵律和谐,章法整饬,辞藻华美,风格妩媚,富有⾳乐美,绘画美,以及建筑美的诗歌。

这⾸诗的教学⽬标是: 1、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的真情。

2、培养学⽣鉴赏诗歌的能⼒。

3、体会作者的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

在教学本课前,我的教学设想是在学⽣已掌握意象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让学⽣找出本诗的意象,通过品味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

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对康桥的思想感情。

在学⽣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念后,再品析这⾸诗的⾳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感受这⾸诗所体现出来的形式美。

为了达到此教学⽬标,在课前,我把讲学稿上的共同探究,合作探究部分的四个问题分为六个⼩问题。

然后把这六个⼩问题分配到六个⼩组去,通过引导,让学⽣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所分配到的学习任务。

但在让⼩组合作探究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时,我发现许多学⽣积极地参与性并不⾼,每个⼩组都有那么⼏个学⽣是独⾃看书,不发表意见的。

只有⼩部分的学⽣积极的参与。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赏析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gāo),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落日的余晖慢慢散落在河面,康桥多情地在柔柔的水波里荡漾,我静静地站在桥头,深情地凝望这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就要走了,一如我来时一样,轻轻地,踮着脚尖。

夕阳很美,是否感受到我炙热的目光,扯一方轻纱遮面,却掩不住那抹红晕。

沿着河岸,慢慢地追忆往昔时光。

不经意间,我瞧见波光粼粼中,那个婀娜摇曳的身影。

我的心被轻轻一弹,弹起一丝丝灰尘,荡开一圈圈涟漪。

于是,向前张望——柳儿,是披着余晖的垂柳,在微风中轻轻飘漾,莫不是想当今夕的新娘?微风调皮地轻吻水的面颊,我连忙俯身,想看柳儿的倩影,是否妖娆依旧。

却发现在那软软的河泥里,油油的青荇正悠悠地随波招摇。

我有些嫉妒,真的,我甘愿做一条永远在水里逐浪而舞的水草,只要是在康桥的柔波之中!看着榆荫下一潭似梦的清泉,漾漾地承载着彩虹似的颜色。

我在想,那在浮藻间闪烁的是不是我曾经揉碎沉淀的梦?什么是我的梦?剥去人心最后一点伪装,我想,康桥,只有康桥才是我梦的归宿。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这样物欲膨胀的金钱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物质上的丰裕又能拯救什么呢,唯有精神上的充裕才能真正挽回我们那逝去的灵魂,那麻痹的思想。

是的,是康桥给了我这样一方纯洁的心灵之地。

撑一支长篙吧,荡着一只寻梦的小船,我要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再亲近一下我的康河水,再重游一便我的康桥。

《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道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边的金柳,是斜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涟漪。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积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可以放歌,静静是分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缄默,缄默是今夜的康桥。

《再别康桥》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海宁人。

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

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1922年归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建立,徐志摩是倡始人之一。

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

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同,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

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立《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

《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顶峰。

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出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特别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世,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土”。

剑桥所表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沉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朝思暮想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归国。

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逐渐破灭。

1928年秋季,他再度游览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再别康桥》基本解读“康桥”是徐志摩精神的故土,与康桥急忙道别,那种心情自然是依依难舍的。

以静静的惜别,抒写无尽的依恋之意,是这首诗的特色。

斜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河边的金柳,似蒙着轻纱的新娘,那绚丽的艳影,令诗人的心湖涟漪;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里招摇,让人心醉——诗人情愿做一根水草,永久植根于康河的柔波里;榆荫下的清潭,天上的彩虹,人间的梦,全部的全部,揉碎在浮藻之间。

《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①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诗歌欣赏】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再别康桥》简介及原文

《再别康桥》简介及原文

《》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作品原文: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篙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字词注释:
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⑵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⑷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再别康桥原文及释义

再别康桥原文及释义

再别康桥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徐志摩(1897 年 1 月15 日—1931 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新月派代表诗人。

徐志摩于1921-1922 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

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徐志摩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现通译剑桥)。

但是,归国后,军阀统治下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使他的“康桥理想”幻灭。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 年秋再度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写的。

在诗里他以缠绵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二、作品内容再别康桥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④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⑤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⑦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三、文学赏析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 的诗人气度。

再别康桥原文

再别康桥原文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海宁人。

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

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

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

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

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

《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

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

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回国。

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

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再别康桥》简介及原文

《再别康桥》简介及原文

《再别康桥》简介及原文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
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
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作品原文: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篙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字词注释:
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⑵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⑷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再别康桥原文及释义

再别康桥原文及释义

再别康桥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新月派代表诗人。

徐志摩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

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徐志摩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现通译剑桥)。

但是,归国后,军阀统治下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使他的“康桥理想”幻灭。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再度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写的。

在诗里他以缠绵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二、作品内容再别康桥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④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⑤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⑦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三、文学赏析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1926年 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 任上海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教授,稍后又任
上海大夏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并兼任 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 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 1931年11月19日 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 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留连忘返感情 达到了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ຫໍສະໝຸດ 笙箫 夏虫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 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依恋、无奈、 惆怅、情绪低落
黄昏夏虫沉默图
诗人不能“放歌”,只能“悄 悄”“吹起别离的笙箫”。悄悄无声, 笙箫有声,这是否矛盾?
【提示】不矛盾,因为笙箫是在诗人 心里响起的。虽然此时诗人内心波动 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 切,所以笙箫的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 荡,在矛盾中达成统一。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 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往复。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 奏相同,旋律回荡,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建筑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字数基本为六字
间或八字,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于参差变 化中见整齐,给人以建筑的美感。
此诗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为什么作者对康桥情有独钟呢?
1920年,诗人“摆脱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衔 的引诱”,从美国动身,横渡大西洋,到英 国留学。第二年,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1922年学成回国。
桥“景
经 验 中 最 神 秘 的 一 种 。 ”
在 星 光 下 听 水 声 , 听 近 村 晚 钟 声 是 我 康
• 首尾呼应,悄悄是对轻轻的升华, 是对康桥的爱和,收到一唱三叹的 效果。
河畔的金柳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柳”—“留”, 有惜别的含义
比 喻
夕阳中的新娘
河畔金柳倒影图
无限欢喜和 眷恋之情
软泥上的青荇
拟 人
招摇
永久、热烈 的眷念
赏析:绿油油的水草如人一般地在柔 波里招摇,像是在向诗人招手致意,诗人 甘愿化为一条水草,承受康河的爱抚。可
挥手作别云彩图
7悄悄作别
招手惜别云彩图



绘画美
1、诗的语言多采用色彩绚丽的词语: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 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2、巧用动词,动态的画面美: 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 挥一挥
音乐美
音乐美,是就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 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具体体现在: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相比, 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 是 “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 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 感
朗读欣赏E:\2010-2013年必修课件 试卷\必修1\第一 单元\再别康桥\再 别康桥.flv
剑桥大学
诵读
指导:平仄、押韵、节奏等韵律感、音乐美
感情:惆怅,惜别 节奏:轻柔,和谐 语调:舒缓,低沉
整体感知
1、全诗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抒发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
1、劝君2更、尽一自杯古酒离,西别出的阳诗关无数故不人胜。 数,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哪—些—诗王词维《?渭城曲》
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体味作者在每幅画 面中所蕴含的情感 1、招手作别云彩图
5、撑篙漫溯寻梦图 2、河畔金柳倒影图
6、黄昏夏虫沉默图 3、青草水底招摇图
7、挥手惜别云彩图 4、榆阴浮藻清潭图
挥手作别云彩图
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好处?
• 表达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 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 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哀 而不伤抒情基调。
色 , 给 诗 人 留 下 了 深 刻 印 象 , 他 说 :
这 一 段 留 学 生 活 , 特 别 是 剑 桥 美 丽 的
我敢说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水! ---徐志摩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 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康桥cambridge,即剑桥,邻近康河,以剑桥大学 闻名于世.诗人1920年秋到伦敦在剑桥大学学习, 1922年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 活后,8月中旬回国。1923年发表了第一首回忆康 桥的诗--《康桥再会吧》。
作品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 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1931 年 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 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 机坠身亡。
1916年 入北大法科,同年与16岁的张幼仪结婚。 1918年 赴美留学银行学。 1920年 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期间邂逅了林徽因。 1922年3月 与张幼仪离异,10月回国。 1923年 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 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又 一 次 的 刷 新着历 史的丰 功伟绩 。
5、 五 千 年
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笔名
云中鹤,浙江海宁人。中学与郁 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 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现代诗人、散文家。1921年开始
创作新诗, 著有诗集《志摩的 诗》、《翡冷翠的一夜》、《猛 虎集》 。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
张幼仪
林徽因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陆小曼
预习检测
河 畔( pàn ) 青 荇( xìng )
揉 碎( róu ) 长 篙( gāo )
斑 斓( lán )
荡 漾(yàng )
榆 阴( yú ) 浮 藻( zǎo ) 漫 溯( sù )
笙 箫( shēng xiāo )
12 3
4
云彩——康桥 自由、飘逸 不舍、挚爱
返回
金柳——新娘(比喻) 美丽、娇羞 迷恋、挚爱
返回
青荇——招摇(拟人) 自由、逍遥 依恋、热爱
返回
潭——天上虹(比喻) 绚烂、静美 眷恋、幸福
返回
探究诗歌之美
绘画美 音乐美 建筑美
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康桥的美丽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出来的? 云彩,金柳,青荇,清潭,长篙,星辉。 这些意象可以描绘出哪些美丽的画面?
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夏夜的一个傍晚,他一 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校园中,怀念逝 去的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无人认识他,一 腔热情和对母亲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 人,怅然若失。归国途中,诗人写了这首诗。
请你仔细阅读诗歌的1—4节,说 说诗人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 特点,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可任选一节谈感受,请作批注)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西天的云彩
呼应开头
依依不舍情绪 洒脱的心态
招手惜别云彩图
5、感情达到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
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榆阴浮藻清潭图
3、更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2、欢喜和眷恋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夏虫沉默图
河畔金柳倒影图
1、依依惜别
的 中 华 民 族 。同学 们,让 我们树 爱国之 心,展 青云之 志,做 时代的 开拓者 吧!
4、 仰 望 长 空, 历史的 星光仍 然灿烂 !我们 这个古 老的东 方巨人已站起来了, 巍 然 的 屹 立 在这片 土地。 我们的 祖国古 老而伟 大,文 明而辉 煌。蔡 伦纸上 书写着 他 的 智 勇 , 指南针 上有着 她不断 沿着正 确方向 发展的 印记, 火药的 声声巨 响,记 录 着 他 不 断 成功的 喜悦, 毕生的 活字印 刷术也 不断的 记载着 她的光 辉史记 ,一次
青草水底招摇图见又诗是人何内等心的对缠康绵桥啊的! 依恋是何等的强烈,
榆阴下的一潭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比 喻 天上虹
欢喜和眷恋之情
榆阴浮藻清潭图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在星辉斑斓 里放声高歌
1、 祖 国 是 哺育 我们的 母亲, 是所有 是生命 的摇篮 ,我们 应该因为自己是一个 中 国 人 而 感 到骄傲 。因此 ,我们 要时常 对自己 说:“ 我是中 国人, 我为此 而感到
骄 傲 ! ” 我 坚信只 有心系 祖国, 才会健 康成长 !
2、 有 一 位 十九 岁的女 学生曾 写过这 样一首 诗:“ 不管母 亲多么贫穷困苦,儿 女 对 她 的 爱 也不含 糊,我 只喊一 声“祖 国万岁 ”,更 强烈的 爱在那 感情深 处。”
我 们 不 甘 落 后,我 们要做 中华民 族向前 发展的 巨大力 量。
3、 有 什 么 能比 为祖国 奋斗、 献身更 光荣自 豪呢? 我们要 学习“五四”青年的 爱 国 精 神 , 时刻想 着我们 的祖国 ,默默 地发奋 攻读, 奋起直 追,要 无愧于 祖先, 不 负 于 来 者 ,我们 将在世 界风云 当中, 在科学 事业上 ,无愧 于时代 ,无愧 于伟大
总结
•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 别离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 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 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
•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 离愁别绪,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 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 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原因在于 它以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 感情,即对逝去的美好往事,人们总是充满 怀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