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
《荷花淀》优秀课件
05
思考与讨论环节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思考
问题一
问题三
荷花淀的自然环境如何描绘,有何象 征意义?
荷花淀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安排 有何艺术特色?
问题二
主人公在荷花淀的经历对其性格和命 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见解和感受
分组讨论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 个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理
生动传神的景物描绘
自然环境描写
运用生动的笔触描绘荷花 淀的自然风光,如荷叶、 荷花、水流等,营造优美 的意境。
战斗场面描绘
通过描绘紧张激烈的战斗 场面,展现人物的英勇善 战和团结协作精神。
日常生活场景描写
细腻地描绘人物的日常生 活场景,如家庭、劳动、 休息等,使人物形象更加 鲜活。
独特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运用
VS
地域文化特色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是华北地区最大 的淡水湖。这里水域辽阔,芦苇丛生,荷 花淀只是白洋淀中的一部分。白洋淀地区 的人民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他们以捕鱼、种稻为生,水上交通发达, 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情。《荷花淀》所描 绘的正是这一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场景 。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主题思想探讨及现实意义
主题思想探讨
小说通过展现荷花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歌颂了战争年代中人性的光辉和 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同时,小说也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荷花淀》所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 和爱国主义情怀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关注民生、弘扬爱国 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同时期其他作家作品推荐
《荷花淀》优秀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CONTENTS
• 《荷花淀》的背景介绍 • 《荷花淀》的内容解析 • 《荷花淀》的深度解读 • 《荷花淀》的教学设计 • 《荷花淀》的实践应用
01
《荷花淀》的背景介绍
《荷花淀》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 平县孙遥城村人,现代小说家、散文 家、诗人。
《荷花淀》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主题探讨
探讨小说的主题,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人性美、人情美。
《荷花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授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形象等基本要素,帮助学生建立对小说的初步认 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 鉴赏能力。
《荷花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 解小说中的艺术特色和人物性格特点。
《荷花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 频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教学: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 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荷花淀》的教学评价与反馈
敢。
情节特点
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生活细节展现战争
背景下的人性光辉。
《荷花淀》的人物形象分析
水生嫂
勤劳、善良、勇敢,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 感和爱国情怀。
其他村民
各具特色,生动展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 性格特点和生活状态。
人物形象特点
形象丰满,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
《荷花淀》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8.1《荷花淀》(共38张ppt)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夫妻话别
1—31
探夫遇险
32—61
助夫杀敌
62—85
编席 夫妻 送夫 商议 探夫 归途 意外 伏击 迅速 候夫 话别 参军 探夫 未遇 遇险 相见 歼敌 成长
文章的行文顺序和线索分别是什么? 时间顺序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 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①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 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
1.人物形象:对人物着墨的多少,看抓住细节刻画谁。 2.情节上: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主题思想:作家的创作意图。
回归任务:
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说出你的理由
水生嫂
青年妇女
水生
答案:主人公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 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学习任务3: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以四字 词语,概括小说的三个部分。
讨论:(77-84)这七句精妙灵动,这些对话表现了女人们并肩作战,成为抗日战士。
分析人物对话的作用。
反映人物的心理、思想变化和性格 揭示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
对话的作用 注重表现人物发展变化的思想性格
丰富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深化小说的主题
总结
把握人物形象
主线 水生嫂们的活动 副线 地区队伍的行动
双线 交织
青年妇女们的活动【女】贯串全文的始终,是小说的主线; 地区队的行动【男】大都是侧面交代,仅在伏击相会的高潮处交叉,
接着又分开进行。
活动一:人美
“诗化”的女性
——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 抓住3组对话:
高一语文下册荷花淀课件人教版第二册
“低着头”表现了水生嫂的性意的心情。有一丝嗔怪,但并未反对,说明她深明大义。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风云初记
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 》; 中篇小说《村歌》、《 》;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 》 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 ”,与“ ”(赵树理风格)和“茶子花派”(周立波为代表)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 ”。
这是个普通的成语,用在这里却非常贴切。 1,它富有地方色彩,富有荷花淀风味; 2,它十分准确地表现了这些女人对丈夫的思念。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
小 说
环境描写 人物对话 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 社会生活
烘托
塑造
刻画
反映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 浓郁的诗情画意 细腻的人物描写
荷花淀
孙犁
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他的《白洋淀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
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03
din chuǎn ǒu líng suō lēng bā jiǎo shǎng
04
给加线字注音
《荷花淀》知识梳理
《荷花淀》知识梳理一、作者介绍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
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这个合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二、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45年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也在不断扩大,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荷花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题材,谱写出的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
三、文学常识1.小说相关知识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2.荷花淀派:50 年代京、津、冀;人物:孙犁、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名称由来:以孙犁作品和创作地域为名;创作特色:取材于冀中平原地区的乡村生活,以孙犁为榜样,以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为主要特征,描写冀中平原清新秀美的水乡风光和民风民俗,表现人性美、人情美。
艺术风格:朴素自然、清新柔美代表作品:孙犁《荷花淀》、刘绍棠《青枝绿叶》。
3.诗体小说:景美:人美:情美: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3.小说中的诗化(散文化)特点:①虚化人物。
淡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塑造,对人物着墨不多,不立体、不典型②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
高一语文孙犁《荷花淀》
小说结构特点
1 1. 多线叙事
小说采用多线叙事结构,以“荷 花淀”为中心,围绕着不同的故 事线索展开,既有战争的残酷, 又有生活的温情,展现了抗战时 期华北农村人民的生存状态。
2 2. 开放式结尾
小说结尾没有明确交代人物命运 ,而是以开放式的结尾,留下了 无限的想象空间,为读者留下了 思考和回味。
女性力量
小说塑造了以孙淑珍为代表的女 性形象,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展 现了女性的勇敢、坚强和智慧, 体现了女性力量的巨大潜力。
小说的思想内核
抗战精神
《荷花淀》以抗战时期白 洋淀人民的斗争为背景, 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 的抗战精神和坚定的爱国 情怀。
妇女力量
小说塑造了以“荷花”为 代表的女性形象,展现了 中国妇女在抗战中的重要 作用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英 雄气概。
对比分析法
对比不同人物、不同情节、不同主 题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 涵。
例如,将《荷花淀》与其他抗战题 材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 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艺术价值。
《荷花淀》作者简 介
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描写冀中平原人民 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生活为主。
1y by 123 yin
作品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背景
《荷花淀》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反映了华北平原抗日斗争的残酷与 人民的坚强不屈。
农村妇女生活
孙犁以农村妇女为中心,展现了她 们在抗日战争中的勇敢和智慧,以 及在战火纷飞中的日常生活。
小说的教育价值
爱国主义精神
《荷花淀》展现了抗战时期人民的英勇 抗战精神,激发读者爱国情怀。
民族团结
小说塑造了团结一致、英勇抗敌的英雄 形象,体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荷花淀原文及分析
荷花淀原文及分析《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
选自《白洋淀纪事》,与《芦花荡》是姊妹篇,是“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
店铺这里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和语言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荷花淀》原文: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著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
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女人编著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
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
爹哩?”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召集我们开会。
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荷花淀》ppt课件
植被景观
平原上植被丰富,荷花淀 周边更是绿树成荫,水草 丰茂,与荷花相映成趣。
民间习俗和传统文化元素挖掘
荷花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
01
荷花在冀中平原民间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吉祥、纯洁
的象征。
与荷花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02
流传着许多与荷花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荷花仙子”、
“藕断丝连”等。
传统文化元素在作品中的体现
优美语言及艺术手法探讨
优美语言
孙犁的语言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他善于运用生动的 细节描写和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营造出浓郁的水乡风情。
艺术手法
孙犁在《荷花淀》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隐喻、 对比等,使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同时,他还巧妙地结 合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又讴歌了人性的美好。
互动性传播方式
利用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与受 众进行互动,引导受众参与讨论 和分享,形成口碑传播效应。
受众接受度调查与反馈
受众群体分析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的受 众群体进行分析,了解他们对《荷花 淀》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受众反馈收集
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评论等方式收集 受众对《荷花淀》改编版本和传播策 略的反馈意见,为后续的传播和推广 提供参考。
角色扮演:模拟文中情节,加深理解
情节选取与角色分配
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学生分组并分配角色,准备进行角 色扮演。
情节表演
学生按照分配的角色,模拟文中情节进行表演,通过亲身参与加深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表演评价与讨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对表演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教师引导 全班学生讨论表演中所体现的人物特点和情节发展。
荷花淀主要内容
荷花淀主要内容荷花淀主要内容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
选⾃孙犁⼩说、散⽂集《⽩洋淀纪事》。
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荷花淀主要内容,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荷花淀主要内容 《荷花淀》讲述的是冀中⽩洋淀地区⼈民群众积极投⾝抗⽇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嫂为代表的农村妇⼥的群像。
这些妇⼥勤劳、朴实、善良,识⼤体、顾⼤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代新⼈。
⽔⽣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典型。
她勤劳、能⼲,编苇席,⼀会⼉“就编成了⼀⼤⽚”;她贤慧、温柔,敬重⽼⼈,疼爱孩⼦,体贴丈夫,在她⾝上有着我国劳动妇⼥的传统美德。
⽔⽣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体、顾⼤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
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装。
⽩洋淀的妇⼥不仅是勤劳、能⼲、识⼤体的,也是多情的、乐观的、坚强的。
男⼈们参军才⾛⼏天,⽔⽣嫂和⼏个青年妇⼥便找借⼝去探望他们,她们对⾃⼰的丈夫有着深切真挚的爱。
当然,她们⼜是乐观的。
在没有见到⾃⼰的亲⼈时,她们虽然最初“有点失望,也有些伤⼼”,但她们“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她们就⼜说笑起来了”。
这些情感丰富,爱说爱笑的⼥⼈们在遇到敌船时,虽然也⼼跳,但却不胆怯,不⼿软,她们机智地将船往荷花淀⾥摇,并下定决⼼,“假如敌⼈追上了”,决不投降,“就跳到⽔⾥去死”,表现出了坚定沉着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回村后,这些经受了战争洗礼的妇⼥们的精神境界有了新的飞跃,她们很快也学会了射击,拿起了枪杆⼦,成⽴了⼀⽀⾃⼰的队伍,“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个个登在流星⼀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
敌⼈围剿那百顷⼤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弟兵作战,出⼊在那芦苇的海⾥”。
⽔⽣嫂等妇⼥们的成长,从⼀个侧⾯表现出了冀中⼈民在民族⾃卫战争中的'巨⼤变化。
作者通过塑造以⽔⽣嫂为代表的妇⼥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命⽃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荷花淀》教案
《荷花淀》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荷花淀》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聚焦于“昨日的战争”,旨在通过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历史,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人民生活与斗争精神。
教材背景与地位●作者与作品:《荷花淀》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散文化、诗化的语言著称,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斗争情景。
●单元主题:作为“昨日的战争”单元的一部分,《荷花淀》不仅讲述了战争故事,更深层次地展示了战争环境下的人性光辉、家庭情感以及民众的乐观主义和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1.学生背景知识:○学生可能对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的具体历史和文化环境可能不熟悉,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来说,理解那个时代的苦难与抗争可能会有难度。
○对于孙犁及其作品风格,学生可能有所耳闻,但深入分析其文学特色和语言风格的能力需要培养。
2.认知水平与阅读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和基本人物关系,但对于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对话的深层含义及象征意义等可能需要引导挖掘。
○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深度各异,部分学生可能在把握整体结构和细节分析上存在差异。
3.学习兴趣与动机:○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文学如《荷花淀》,可能对一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因为他们能从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历史的厚重以及文学的魅力。
○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这类题材不太感兴趣,认为其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因此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找到与他们生活的连接点变得尤为重要。
4.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当前高中生普遍习惯使用电子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任务、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5.预期困难与对策:○语言障碍:《荷花淀》的语言风格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时代特征,可能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8.1《荷花淀》
如果说作品是一个作家的生命, 那么,语言就是这个生命的灵 魂。品味作品的语言艺术、感 受作家的语言风格,是赏读小 说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习任务二:精读小说第一部分的人物对话,品味其语言背后的 深层含义。
夫妻话别
● 对话描写
●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这句话承接上文的“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 来”“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丈夫不 至的着急心理以及对丈夫的关心之情;同时又暗示了水 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 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
这句话表达得委婉含蓄,表现出该妇女精明心细、聪 明伶俐的个性。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直言有要紧的话要对丈夫说,表现出该妇女直爽 开朗的性情特点。
● ●“ 听 他 说 , 鬼 子 要 在 同 口 安 据 点 … … ”
这段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顺、机敏和稳重的性情。
夫妻话别
●对话描写 ●②“你总是很积极的。” 在妻子的追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 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 痛恨敌人,丈夫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军,她为此而感到自豪,所以, 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 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 的劳动妇女,自然会想到,丈夫一去,家里的担子都落到她身上, 不禁心生担忧。 ●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嫂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显示了她谨慎、稳 重的性情。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表现出这个青年女子 快言快语、心直口快的个性。
荷花淀十四行诗
荷花淀十四行诗
荷花淀十四行诗如下
玉玦升夜外,舞指苇眉白。
言别离家去,船摇寻夫来。
鸭扑荷池乱,娇嗔正怨怪。
险中枪声紧,物到忙催回。
分明小儿女,谁言无壮怀。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
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荷花淀》是孙犁1945年创作的。
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毅然投身抗战,在平汉路西的山里工作,听到从冀中平原的同志向他讲过两个战斗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这个素材触发了孙犁的创作灵感,1945年,在延安便写成了《荷花淀》。
赏析:作者在第一部分善于用精练的笔墨,写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对于妇女,刻画得尤其深刻、细致。
当时斗争形势很紧张,丈夫这么晚才回来,脸色神情也异常,女人立刻觉察到了,担心出了什么事。
她看到只有自己的丈夫水生回来,其他六个人都没有回来,所以第一句话就问:“他们几个呢?”水生没有直接把参军的事说出来,而是简单地回答:“还在区上。
”留下缓冲的余地,然后就
问他的父亲和儿子小华。
当他知道父亲已经睡下了,才放了心,准备先给妻子做工作,然后再去做父亲的工作。
孙犁《荷花淀》说课稿
孙犁《荷花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孙犁的《荷花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荷花淀》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出自孙犁的小说集《白洋淀纪事》。
这篇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描绘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展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
从文学价值上看,《荷花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
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素材。
在教材中的地位方面,这篇小说对于学生理解战争背景下的人性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小说作品,具备了一定的小说阅读和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孙犁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入理解。
高二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理解一些深层次的文学内涵和社会意义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孙犁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够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白洋淀地区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体会作者对人性美的赞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水生嫂的形象特点。
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体会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魅力。
8.1 《荷花淀》课件 (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赵树理风格)齐名。
写作背景
现代著名作家孙犁(1913—1996),他被人们称为“短篇小说能手”。 他是河北安平县人,1936年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 一 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 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1-3段
月夜
编席
图
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 遍地,银白的淀水,薄 雾,清风,荷花飘香, 描绘的是一幅恬静的白 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 俗画。
静 水 描绘了荷花淀上万里无 第40段 风 光 云开阔明丽的景色。
图
运用比喻,描写了密密 莲叶层层的大荷叶像“铜墙
第61段 护妻铁壁”,高高挺出的荷 花箭像“监视白洋淀的 哨兵”
②揭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展开并推动情节发展。 商量看夫对话描写是相当精彩的。她们都想去看看自己的丈夫,可是在语 言表达上却迥然不同,充分表现了各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时,这一段人物对 话描写又为下面妇女们突遇敌船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③注重表现人物发展变化的思想性格,深化小说的主题。 回家途中的对话,表现了她们经过战斗的考验,思想觉悟都有了一定的提 高。她们也渴望参加战斗,对话中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力 量,认识到妇女并不比男人弱,她们提出了“我们也成立队伍”的响亮口号, 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作用: ①烘托人物心情开始由忧变喜。
②同时“水面没有一只船”又 暗示情况异常,为鬼子追她们 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课文荷花淀的故事概括
课文荷花淀的故事概括
《荷花淀》讲述的是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形象。
这些妇女勤劳、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
一、《荷花淀》主要内容概括
1.《荷花淀》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
2.七个农村青年参军,因为走得匆促,除了水生以外,都来不及同家里人告别。
他们的妻子很惦念,想去看看。
但是没有找到。
在回家的路上,她们的小船,碰上侵略军的运输船,敌人追赶着她们。
3.幸亏她们丈夫的队伍埋伏在这里,给了敌人一个迎头痛击。
这些妇女也在无意中遇到了丈夫,并立下了引诱敌人进入包围圈的功劳。
二、《荷花淀》赏析
1.《荷花淀》的目的不在表现战争,而在表现人性、人情,战争不过是作者叙述人物、表现主题的一个素材,一个背景。
2.作者主要通过对水生嫂和妇女群像的成功塑造使主题得到充分的表达。
包含着亲切自然的人情味的描写,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妇女们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达方式也十分传神:似是讪笑,其实暗含着夸奖丈夫的由衷喜悦;别离的感伤后面,又有着为丈夫的行动感到的自豪;表面的埋怨,表现了为爱着丈夫,因而不甘落后于丈夫的自尊。
这些都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照射的富有光彩。
3.整篇作品情节淡化、人物虚化、景物诗化,构成一篇特殊文体的诗化小说,它重在创造一种诗意之美,在这种绝美纯美的极致中,蕴含着一种健康纯朴、积极向上的精神,作者也正是借此来表现我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8.1 《荷花淀》课件(共2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节录)
万里长城永不倒 千里黄河水滔滔 江山秀丽叠彩峰岭 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冲开血路 挥手上吧 要致力国家中兴 岂让国土再遭践踏 个个负起使命
散文化小说复习(《边城》)
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 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到了20世纪80年代, 汪曾祺在《小说的散文化》与《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等文章中正式将 其命名为“散文化小说”。 代表作家: 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钟阿城、何立伟、贾平凹等
5.在主旨表现上,突出情调 作品富有审美意蕴,主旨往往比较含蓄,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抗
争)、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思考人的命运),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 葛(爱与恨、情与欲)、人性的复杂多变(鲜活的、动态的)等主旨。 6.语言散文化 或质朴平实、口语化、地域色彩鲜明;或形象生动、典雅精致;注重遣词 造句,整散结合,长短交错;运用多种修辞,或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 使故事的讲述更加灵活多变等。语言抒情性强。
小说的双线结构类型 ①双主线(并列关系,花开两朵,各表一枝)、②主次线、③明暗线
主次线是相对于双主线而言的。双主线在文中连贯的内容,相对于主题 表达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而主次线则不然,其中一条占 主导地位,起重要作用,这条线索称为“主线”,另一条线索占次要地位, 起辅助作用,称为“次线”。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小说与散文 集《白洋淀纪事》,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
荷花淀派 20世纪50年代,京、津、保地区有一大批青年作家积极主动地学习孙犁
的小说《荷花淀》的创作风格进行小说创作,即通过描写儿女情、家务事反 映时代的变化,成就突出的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这就形 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家群体。后来,人们把这个作家群体称为“荷花淀 派”,也称“白洋淀派”,孙犁自然就被这一流派的作家视为“领袖”。
《荷花淀》ppt课件
④家国情美。为了保卫家乡,打退敌人,男人积极上前线,女人支持丈 夫,父亲支持儿子,乡亲支持战士。有这样的爱国情怀,忠贞的爱情,浓 郁的亲情,都统一在高尚的爱国情中。
8.1荷花淀/孙犁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传神的人物对话、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 物性格和情感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们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 乐观主义精神。
3、鉴赏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 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 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
四、探究争鸣,感受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
• 作家叶开在《对抗语文》一书里评价《荷花淀》:“当时的村庄气氛 和背景,都极其不适宜进行诗情画意的描摹。这种描写,给我带来 了一种极其矛盾的理解:要么这个村庄是山水田园诗里和平的世界, 要么作者认为战争是'美好'的。这是一种极其不协调的气氛......"
• 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请简要阐释你的理解。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1):夫妻话别(开端)
编席候夫 夫妻话别 送夫参军
探夫未遇 第二部分(32~61):探夫遇险(发展) 回家途中
归途遇敌
第三部分(62~85):助夫杀敌(高潮、结局) 助夫杀敌 感受打算 成立队伍
《荷花淀》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小说全 篇共描写了四个场面:“月夜织席”“夫妻话别”“中途遇险”“荷 塘歼敌”。小说涉及了战争,但只是把人民英勇抗击日寇的战争作 为背景,而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这些 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小说表现了人 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教案设计:汪振学《荷花淀》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
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
(阅读过程当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整体阅读,理清情节: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
(开端)第二部分:探夫遇敌。
(发展)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四、分析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
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层,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人情美: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
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
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
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
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
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
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五、分析鉴赏“简洁而传神的对话”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并讨论: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明确:可分为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
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
”——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
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
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
”——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
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1、认真朗读课文。
2、改编仿写“夫妻话别”一节(品味人物对话,分析水生嫂的性格)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
”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说:“有事快说。
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
”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
“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问爹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
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
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
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异——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
(水)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
(火)同——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2、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什么其它两段不适合?人物——A——B——C女人:“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
”、“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我又不是去走亲戚。
”、“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
”、“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哼,说的轻巧。
”、“不嘛。
”(嗲声)二、细细品读(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机敏多智)“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心直坦率)“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