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系列】(通用版):古代中外历史比较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通史复习(表解;中外对比)

高中历史通史复习(表解;中外对比)

政治:有利于中央(君主)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避免了分裂);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提高了国力;鼓舞了士气;缓和了社会矛盾;选官制度(科举制度)的发展成熟、扩大了统治基础;扩大了中国的影响等。

经济:增加了政府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小农经济发展等);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税制改革,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加、人均寿命提高);经济重心的南移;农产品商品化;重农抑商的影响;海禁政策等。

文化:儒学成为正统;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有利于文化认同;需要辩证(一分为二)看待传统文化(儒学);市民阶层的兴起(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等。

模板02中国近代史的大题万能句政治: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内忧外患;社会变革的推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的影响)等。

经济:闭关锁国被打破;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逐步卷入世界市场;近代化(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等。

文化:西学东渐;西方民主思想的逐步传入;“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的传播;救亡图存意识的兴起;实业救国思潮的涌现;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的影响);民主和科学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促进了国人科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等。

模板03中国现代史的大题万能句政治:人民从此当家做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逐步确立(发展完善);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基层民主建设;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了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

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发展了重工业、改变了落后的经济面貌、建立起初步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文革”的影响;“左”倾错误的纠正;和平与发展成时代主流;促进了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农民(企业职工)的自主权、提高了积极性;促进了城市(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增加、人均寿命提高、生活娱乐多样化)等。

高考历史必考丨中外对比知识点汇总(一)

高考历史必考丨中外对比知识点汇总(一)

高考历史必考丨中外对比知识点汇总(一)最近历史君给大家整理了一个中外历史必考知识对比的专题,这样记起来更具条理性、逻辑性,记忆更方便!今天先发上半部分,赶紧剩下内容的同学,赶紧点赞哟!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相同点:(1)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2)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不同点: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连,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西)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秦)传承制度:世袭(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秦)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西)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秦)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西)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秦)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西)辖区内只行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秦)历史作用:有利于巩固当时的统治秩序;但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西)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秦)2.选官制度的变化朝代制度选拔方式或原则特点汉代察举制以品行举荐为官,举孝廉为主以才能和品德为依据,察举与举荐相结合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注重门第和家世与当时的士族制度密切相关隋唐科举制考试选拔人才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局面明清沿用科举制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3.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相同点:①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制度②从结构上看都具有分工明晰、职责分明,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牵制的特点③机构设置呈现以皇帝为中心、由内而外放射性分布的特点④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不同点:应用朝代:确立于秦,盛行于汉(西)确立于隋,盛行于唐(秦)内部结构:综合性的中央机构,其中行政、军事、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皇帝家政、国政混为一谈(西)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秦)丞相职权和地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西)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了皇权(秦)作用和地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趋向巩固(西)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秦)4.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比较内容中国西方特点实用性、集体、等级理想、个体、平等发展趋势趋向专制走向民主政治改革、法律制度加强君主专制,法制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工具古希腊实行民主,以法律作保证;古罗马先共和再帝制,以法律巩固统治文明延续与否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促使文明进一步延续缺乏强有力的权威,国家不统一,易破坏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2018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精英拔高版)专题六、中外历史关联、比较的高频考点

2018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精英拔高版)专题六、中外历史关联、比较的高频考点

六、中外历史关联、比较的高频考点1.古代史部分中外关联、比较的高频考点举例(1)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的比较①相同点a.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例如,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人之性恶”等。

b.都强调道德的作用。

例如,古希腊思想家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以德教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民。

②不同点(3)古代中国科技与近代西方科技的不同特征及原因1.苏格拉底在和人交谈时,总会提出一连串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

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A.平等相待B.启发引导C.辩证思考D.逻辑推理解析:材料中显示苏格拉底和孔子都用一种提问题的方法来促使学生思考,这种方法不是平等相待,故A项错误;这种方法就是启发诱导,故B项正确;辩证思考指的是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这种方法不是逻辑推理,故D项错误。

答案:B2.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清代乾隆年间的袁枚在《子不语》中有一篇“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的故事,与“绿鹅”故事十分相似。

两则故事都()A.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B.提倡男女平等思想C.否定压抑人性的观念D.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解析:两则故事的主旨都体现出人性解放和思想解放的特点,而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是薄伽丘的《十日谈》,故A项错误;提倡男女平等思想是薄伽丘的《十日谈》的思想观念,故B项错误;这两则故事强调的是反对压抑人性,故C项正确;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是近代中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中西联系与比较第二编 中外重大历史比较 含解析

高中历史中西联系与比较第二编 中外重大历史比较 含解析

中西历史联系与比较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274200第二编中外重大历史问题比较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一节先秦时期的中西方比较1、中西方早期政治制度向两个不同方向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1)不同的发展方向。

①中国:春秋战国,中国逐步由分裂走向统一,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西方:希腊是小国寡民、城邦林立,城邦处于奴隶制强盛时期,实行公民民主政治.(2)原因(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侧重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分析.)①中国:大河流域,多平原,逐渐形成了封建小农经济,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因此需要国家统一,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来维持社会的发展。

②希腊:山多、海多、港口多,这一地理环境适宜工商和航海业的发展,有利于希腊人形成平等、民主、协作的民族精神.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逐渐地形成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2、孔子和苏格拉底东西方思想的异同。

相同:①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②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人性;③都注重人的品德,都重视对人的教育。

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不同:⑴对东西方社会思想和政治产生的影响不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⑵形成原因不同:①苏格拉底时期雅典工商业经济空前发展,与此同时雅典的民主政治趋向衰落,人的道德也在承受着考验。

②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礼崩乐坏,社会矛盾尖锐3、比较中国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与西方智者学派的异同,认识东西方思想发展的起源4、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两种文明产生的不同影响5、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中西文明的比较6、古希腊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比较思想文化繁荣富含民主和科学精神。

礼乐制度发达注重等级观念。

7、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当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欧洲正经历着人文主义的萌芽,出现了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

高考历史复习系列】(通用版):古代中外历史比较

高考历史复习系列】(通用版):古代中外历史比较

高考历史复习系列】(通用版):古代中外历史比较古代中外历史比较一、雅典民主政治与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比较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是决定因素。

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主要是小块平原,而雅典则有大江大河和广阔肥沃的平原。

中国的季风气候和山水阻隔影响了其经济和政治发展,而雅典则发展了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形成了平等互利观念,思想上具有竞争、开放和积极特征。

古代中国的阶级力量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要求中央集权,而雅典则有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权力制约。

二、中外内阁制的比较分析明代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而西方内阁则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三、宋代“商业革命”与近代西方商业革命的比较古代中国宋朝的商品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增加,商业中心崛起,坊市界线打破,时间限制突破,海外贸易兴盛。

近代西方则贸易范围扩大,商品品种增多,商业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实现了由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转变。

政治上,宋朝重农抑商,而西方并未形成强大的封建王权。

经济上,宋朝发展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而西方则实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上,宋朝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总的来说,不同文明存在着差异性,但不同文明的历史进程有着相似性。

各个文明都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和辉煌。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是萌芽的阻碍。

在文化方面,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分析显示,虽然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但萌芽仅主要是在地中海沿岸的自治城市里产生,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则出现在许多国家的城市,并深入至农村中。

此外,商业资本在两个地方的作用也不同,西欧的商业资本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中国的商业资本所起的作用较小。

在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分析中,明清早期的启蒙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只是儒者学者的自我批判,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全面合理的构想,未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冲击有限。

高中历史时间轴纲要上下中外对比

高中历史时间轴纲要上下中外对比

高中历史时间轴纲要上下中外对比一、古代中外历史对比-中外古代文明发展的差异在古代,中外两大文明发展相继出现,然而它们在起源、发展速度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

西方古代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罗马,强调个人主义和人本思想;而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侧重家庭、社会和天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古代中外文明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中华文明历史上长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注重中庸和谐,而西方文明则经历了希腊城邦、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交替出现了封建制度和民主制度。

-古代中外历史的主要事件对比在古代历史的漫长岁月中,中外两大文明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

在中华文明史上,我们熟知的是夏、商、周的封建制度、春秋战国的多国割据局面、秦统一中原、汉朝的辉煌时期以及隋唐时期的繁荣兴盛。

而西方文明则以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罗马帝国的崩溃、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繁荣为主要事件。

二、近代中外历史对比-近代中外社会变革的异同近代社会变革使中外两大文明都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在近代,西方文明以工业革命为起点,迅速崛起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而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社会转变的过程。

近代中外社会变革的主要异同点在于,西方社会借助工业革命蓬勃发展,步入现代化道路,而中国在列强入侵和国内政治动荡的情况下,经历了一系列失败的变革尝试。

-近代中外历史的主要事件对比进入近代,中外两大文明迎来了一系列重大事件。

西方文明的代表性事件包括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和世界两次大战,这些事件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

与此同时,中国也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重要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现代中外历史对比-现代中外社会发展的差异在现代社会,中外两大文明展现出更为明显的差异。

西方文明在经济、科技、政治和文化上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成为现代世界的引领者。

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努力取得国家复兴的进程,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高三历史高考复习考点;中外对照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高三历史高考复习考点;中外对照 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3)国际联盟
列宁;甘地;凯末尔
毛泽东
邓小平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40年代中期
——90年代初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发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4.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华盛顿
拿破仑
孙中山
马克思、恩格斯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毛泽东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3)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李四光
20世纪的中、苏、美和世界格局
苏俄(联)—俄罗斯
美国
中国
世界
短暂的和平
20世纪初的20年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一战后的迅速发展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知识点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知识点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知识点历史是研究人类过去的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高考历史是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主要涵盖了中外历史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考历史中的中外对比知识点,并从不同角度对比与研究。

1. 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历史上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的农业革命主要发生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从狩猎采集转向农耕生活,并开始定居。

而英国的工业革命则发生在18世纪末,工业化的浪潮迅速席卷了整个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时间和地点不同,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业革命解决了食物问题,使人们能够生活在固定的地方,从而促进了城市化和政治体制的形成。

而工业革命则为生产和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创新,推动了科技和商业的迅速发展。

2. 古代帝国的兴衰与亚欧帝国的对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个伟大的帝国,例如秦朝、汉朝、唐朝等。

这些帝国兴盛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强大的军事力量、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繁荣的经济。

然而,帝国的兴衰往往伴随着统治者的能力、腐败现象以及外部势力的入侵。

相比之下,欧洲历史上的亚欧帝国也有类似的现象。

例如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等。

这些帝国也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度发达的文化而闻名。

然而,由于内部的分裂和外部的入侵,这些帝国最终陷入了衰落。

3. 古代文明的差异与交流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都有着独特的文明特点。

中国的古代文明主要以儒家文化和中央集权为特征,注重礼仪、教育和家庭价值观。

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则注重理性思维、哲学和民主政治。

尽管存在差异,但古代中西方文明之间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例如,古代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产品在西方享有很高的声誉,带动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4. 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封建社会的对比中国是一个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在中国持续了漫长的时间。

封建社会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将人们分成不同的阶层,如天子、贵族、士农工商等。

中外历史比较

中外历史比较

表 现
9、1945年至70年代末中外历史比较
世界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特 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社 征 会主义在发展中逐渐陷 入困境 政治:国家职能变化; 德日意政治民主化改革; 经济:二战后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进 入黄金时期; 表 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 现 形成和演变;世界多极 化发展。(雅尔塔体系 的建立,美苏争霸;)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外历史比较
西方 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和近代化的发展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 展 政治: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 工具,人民继续抗争探索,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先后 兴起。 文化:资产阶级维新、革命 思想形成,影响深远,为中 国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社会生活:社会习俗变化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 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 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 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 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 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 了哪些运动?(2分) 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 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 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 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中 国
1949 新中 国成 立
三年恢 复 一 五“计 划实施

2016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外历史对比整合资料ppt

2016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外历史对比整合资料ppt

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4)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4)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例题5:
⑴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 国产生的影响 ①原因: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 义未能充分发展。 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思想:统治阶级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 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文化专制统治阻碍科技和思 想的自由发展。外交: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的正 常交流。 ②影响: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主权丧失,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开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了中国落后 的经济体制和思想观念;洋务派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 技术和机器,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思想界掀起了一 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促使中国人关注现实、探求救国 救民之路。
1、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之初往往经济实力不够强大 俄:十月革命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处于落后境地 中:1949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社会主义国家改革道路充满曲折的主要原因——理 论上出现偏差,出现两种极端现象 1)坚持过时的教条主义理论,拒绝吸收资本主义 社会中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固步自封,各 种矛盾积累最后滑向危机边缘; 2)走向另一个极端使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如戈尔 巴乔夫试图用西方国家价值观和经济、政治模式 改造苏联
⑵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 国的影响 原因:内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主权不断沦丧;洋务 运动只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机器,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 制度。 外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质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大了对 中国的侵略。 影响:①帝国主义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经济上资本输出, 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 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②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 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对比整合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对比整合

高三中外历史对比整合近代史部分一、中外政治民主(一)、中国的民主革命1、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A、鸦片战争:背景:①英法等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②鸦片战争前,清朝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

时间:1840年至1842年。

结果:通过《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英国,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C、中日甲午战争:背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外侵略野心膨胀,制定了大陆政策。

导火线:1894年,朝鲜发生了东林党起义,朝鲜向清政府请求派兵,日本也乘机派兵,后由日本挑起战端。

结果: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①割地:割辽东半岛,澍湖列岛,台湾半岛及其附属岛屿,②赔款:2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至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了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①赔款白银四点五亿两,加利息共是九点八亿两,分三十九年付清(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

②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③拆大沽炮台至山海关沿线的所有炮台。

(京津等广大地域,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④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清政府完全为“洋人的朝廷)(2)、概述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①三元里人民抗英: 1841年,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规模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②黄海海战:1894年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等,英勇抵抗, 虽然北洋水师伤亡惨重,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命北洋水师避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历史的对比与联系(二)25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历史的对比与联系(二)25ppt

随堂检测
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 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 导性的农作物品种。据此可知
A.缓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 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
A
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
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
随堂检测
下表为l750--1900年欧洲与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 比重表(单位:%),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
日本独 霸中国
一战
五四 运动
中国 参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历史的对 比与联 系(二 )25ppt
随堂检测
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情况(上海)
年代
日本纱
印度纱
1918.5—1919.4
70 891
39 251
1919.5—1920.4
34 177
138 996
增减
-36 714
+99 745
【关联点4】 1929年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
1929-1933年

经济危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历史的对 比与联 系(二 )25ppt
苏联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历史的对 比与联 系(二 )25ppt
【关联点4】 1929年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
冲击中国经济
1929-1933年 经济危机
世界 大事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政治 经济
中国开始遭到西 方的侵略,逐步 闭关锁国
农作物新品种传 入中国;白银流 入中国
文化
西学东渐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列强侵略中国,中国开 始沦为半半社会,国门 被迫打开

高中历史高考必考丨中外对比知识点汇总(七)

高中历史高考必考丨中外对比知识点汇总(七)

高考必考丨中外对比知识点汇总(七)
【上方蓝字「」每天推送】
好久不见啊~大家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高考倒计时越来越近啦
希望这份历史小专题
能让你更清晰地掌握中外对比内容呀
开启今天的干货之旅吧~
古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比较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
中西方绘画的比较
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
▌声明:本文素材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准确来源,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君说:最好的支持就是你的和点赞。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知识比较表格之(三)一—中外对比部分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知识比较表格之(三)一—中外对比部分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知识比较表格之(三)一—中外对比部分1.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比较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但人文思想并不是西方独有的,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等等,无不关心人与人的社会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认为,要治理好城邦政治,就要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孔子把“礼崩乐坏”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的沦丧,所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的学说,“克己复礼”也就是“为仁”。

“仁”的内涵极为丰富,但其核心内容是“爱人”,从爱父母兄弟出发到“泛爱众”。

孔子把恢复理想政治的基础建立在了个人的道德心理之上,把外在规范的强制约束转化为人心的内在自觉要求,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不同对人的属性的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点关注点不同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他们的言论思辨往往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否定权威,敢于创新的人。

儒家思想认为每一个人应该担当好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理应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提倡人伦价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古希腊智者学派中的激进派反对城邦中存在着的明屁的阶级区分和不平等现象,要求在城邦内实现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人人平等。

斯多亚学派则认为人人生来都具有理性、人人生而平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西方人文主义核心理论,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平等。

儒学高度重视伦理纲常,“三纲五常”在儒学家看来是天经地义、永恒不变的天理,而孔子追求礼乐社会实际上是在极力维护君主统治体系下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

第2讲+重要历史时期的中外对比+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重要历史时期的中外对比+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讲重要历史时期的中外对比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项目中国世界总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西方文明的源头政治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郡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代罗马形成欧洲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不仅维系了统治而且对近现代西方的法律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思想文化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士”的崛起,私学兴盛,学术下移。

(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希腊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古代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15—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项目西方中国特征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君主专制的加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表现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

政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文化:掀起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主体。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文化:推行文化专制,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对外:开始了全球性的交往和早期殖民外交:由开放转为闭关自守重大历史史实政治: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北美大陆新体制,法国大革命。

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天文学革命,经典力学。

外交: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经济:传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政治: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实行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

文化: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西学东渐。

外交:郑和下西洋→海禁、闭关自守政策的推行18世纪的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项目西方中国特征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表现经济上: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高考聚焦 中外关联 专题3 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比较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高考聚焦 中外关联 专题3 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比较课件

史料分析
一、清政府的对外政策 材料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 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 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 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少应有的动力
发展的巨大动力
封建专制制度强化,阻碍了中 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许多国家确立 ,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 环境和制度保障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 殖民扩张,市场扩大,带动了科技
世界的交流
的发展和进步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 行,知识分子思想受到禁锢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带来思想解 放。面向现实,重视实践,崇尚理 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解析:A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明朝雇工与雇主关系的变化。明朝 雇工由百年以前“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到“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 劝”的变化,反映了雇主与雇工之间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导致此种变化 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商品经济对社会经济生活领域日益深刻的渗透, 则是最重要的原因,故A项符合题意。这一变化反映的是农业中人身依附关 系的松弛而不是强化,与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无关,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 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B、C、D三项。
角度三 近代前夕东西方比较 3.(2017·全国Ⅰ卷,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14~ 15世纪
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 、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外国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 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 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儒学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分析
儒学
人文精神
相同点
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人的属性
强调社会中的人,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
特别强调人的个体,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人与社会
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重视伦理纲常,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起了重要作用
强高人的平等,开启西方民主政治先河
政治:抨击君主专制;经济:工商皆本
思想:经世致用
并未对未来社会提出全面合理的构想
提出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把矛头直指封建王权。提出了构建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主张
作用
未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冲击有限
是十七八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为资本主义革命和政权建设提供了思想条件,推动了社会转型和进步
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和重商主义政策,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结果
没有促进中国社会转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瓦解了封建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五、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分析
明清早期启蒙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性质
仍属于儒家思想,是儒者学者的自我批判
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思想文化运动
内容
不同点
背景
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的情况下出现
地中海沿岸的自治城市里产生的
分布
仅出现江南地区少数城市少数行业门部门,没有深入农村
出现在许多国家的城市,并深入至农村中
商业资本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仅主要是在手工作坊内部产生,商业资本所起的作用较小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着两条路径,商业资本起了巨大的作用
发展环境
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缺乏资金、市场、劳动力和技术等条件
实质差异产生的原因
政治上:重农抑商政策
经济上:小农经济的阻碍
文化上:科举制束缚了思想
政治上:并未形成强大的封建王权
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文化:人文精神的推动
四、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分析
古代中国
近代西欧
相同点
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
都是以手工工场的出现为标准
产生的时间大致都是在14——16世纪
古代中外历史比较
一、雅典民主政治与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比较
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
大江大河、广阔肥沃的平原;
季风气候,西边多山,东为大海
山水阻隔
小块平原
多山,土地贫瘠,地中海气候,港湾众多
影响
经济:农业经济发达
政治:封建地主阶级力量强大,要求中央集权
研究态度
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对,忽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充满理性与激情,关注自然界与人类生活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思想:专制、自足、保守
小国寡民
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发达,开展殖民活动,形成平等互利观念,思上具有竞争、开放和积极特征
阶级力量
封建地主阶级力量强大
工商业奴隶主实力强大
实质
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
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
特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
法律至上、权力制约
利弊

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经济上: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与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利于文明延ຫໍສະໝຸດ 、文化科技的发展政治上:调动公民积极性,开启西方民主政治先河
经济上:工商业繁荣
文化上:古典文化的繁荣

政治上:易产生暴政和腐败
经济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民主方式等,易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三、宋代“商业革命”与近代西方商业革命的比较
古代中国宋朝
近代西方
表现
商品经济发达,交子出现
城市人口增加,商业中心崛起
坊市界线打破,时间限制突破
海外贸易兴盛
贸易范围扩大,商品品种增多
商业经营模式:股份制、证券交易所
贸易中心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至大西洋沿岸
实质
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实现了由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转变
共同点
都进入文明时代;都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和辉煌成就
认识
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是决定因素。不同文明存在着差异性,但不同文明的历史进程有着相似性。
二、中外内阁制的比较分析
明代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权构,而内侍咨询机构,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而西方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