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院
七情内伤
一、基本概念 (一)七情生理含义 1.七情:是怒、喜、思、忧、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或变化。 2.五志:将七情归属于五脏,以怒、喜、思、悲(忧)、恐(惊)分别归属
肝、心、脾、肺、肾,故称五志,是五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3.正常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应。 4.七情与脏腑气血关系:
(四)常见痰饮病证 1.痰证 症状—随气升降,变幻多端 体征—因人而异。 如呆滞、色暗、形胖 2.饮证
分类
风痰—因痰而动风者 热痰—痰热互结者 寒痰—阴寒津凝者 燥痰—燥伤肺津者 湿痰—脾虚湿聚者
名称 溢饮 悬饮 支饮 痰饮
饮停部位 肌肤 胸胁 胸膈 胃肠
主 要


身重无汗,尿少水肿 咳嗽引胁疼痛,胸胁胀满 胸闷,喘不得卧,其形如肿 肠鸣,腹满,口干,食少
痰饮病证特点
痰 饮 的 病 证 特 点
肺—咳喘,痰多 心—心悸,神昏,失眠,癫狂 肝—面青,眩晕,动风 脾—腹胀,身重,肢倦 肾—腰膝痹痛,足冷 痰 胃—脘痞,呕恶 头—眩晕,昏不知人 咽喉—喉中梗阻(梅核气) 胸胁—胸胁胀满疼痛 四肢—麻木,疼痛,甚 经脉、筋骨—瘰疠、痰核、阴疽、流注、半身不遂、瘫痪 肌肤(溢饮)—肢体水肿,身重无汗 饮—四饮 胸胁(悬饮)—咳嗽引胁疼痛,胸胁胀满 胸膈(支饮)—胸闷,咳喘不得平卧,其形如肿 肠间(痰饮)—肠鸣,腹满,口干,食少
过劳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
耗伤肾中精气
遗精,早泄,阳萎;
月经不调,不育不孕
气滞血瘀,脾胃呆滞 体弱,神疲,肥胖
过逸
“逸则气滞” “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
痰饮
(一)痰饮的概念
(湿


痰)
(二)痰饮的形成
外感六淫疫疠 七情内伤 饮食不节劳逸 五脏亏虚
脏腑气化失司 肺脾肾为要
肺不行水 脾失运化 肝失疏泄 肾不主水 心阳不振 三焦气化失司 膀胱气化失常
二、病机与病机学说 1.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机理。 2.病机学说:是研究和探讨病机变化规律的学说,包括疾 病发生的机理、病变的机理、病程演变的机理三个部分。 3.中医病机学说特点: ①注重整体联系的病理整体观; ②注重疾病发展变化的病理辩证观。 4.病机学说具体内容:
疾病发生的机理(发病原理)
饮食无时 进食无规律 损伤脾胃
痰饮,疳积
变生诸病
2.饮食不洁
病因 食物污染 生冷不洁 腐败变质 有毒食物
致病特点 损伤脾胃 寄生虫病 食物中毒
主要病证 脘腹疼痛,吐泻,下利 腹痛,形瘦,嗜食异物 腹痛,吐泻,昏迷,死亡
3.饮食偏嗜
病因
致病特点
主要病证
五味偏嗜
寒热偏嗜 种类偏嗜 偏嗜饮酒
脏腑功能紊乱
邪正盛衰 基本病机 阴阳失调 精\气\血\津液失常 六经病机 邪 气 病变的机理 系统病机 外感(热病)病机 内生五邪病机 经络病机 脏腑病机 形体病机 官窍病机 症状发生机理 病程演变的机理(传变机理) 全身症状发生机理 各系统疾病症状发生机理 卫气营血病机 三焦病机 五 气 过 盛
病 机
(三)毒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1.毒性暴戾,其气秽浊:病势凶险,易成危证。 2.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发病急,传变快,病情危笃。 3.一毒一病,症状相似:毒邪为患,具有致病专一性和症状相似性特征。 4.毒邪深痼,殃及脏腑:其病较深,易生痼疾。 5.易化火热,败血伤阴:火热炽盛,灼伤阴血;甚则肉腐。 6.病情缠绵,易成遗患:病程长,难治愈或形成后遗症。 7.季节性和地域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征; 疫毒与时令有关,瘴毒仅限于岭南地区。 8.传染性和流行性:疫毒。
损伤脾胃阳气 胃肠积热 肥甘厚味,生痰生热 内生湿热 “高梁之变,足生大 丁”
水饮积聚,肿满泻利
腹痛泄泻 腹痛便秘,消谷善饥 眩晕,胸痹,肥胖,中风 脘腹胀满,纳呆,口苦口腻苔腻
劳逸失度
病 因 劳力过度 致病特点 “劳则气耗” 主要病证 少气懒言,神疲乏力
《素问· 举痛论》
损伤心脾 心悸失眠,纳呆便溏
饮食失宜
注:①饮食与健康:合理膳食 水谷精微 气血 ②饮食失宜: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
1.饮食不节
脏腑
健康


致病特点 伤胃
主要病证 嘈杂泛酸 气血亏虚,易感外邪
过饥 饥饱失常
化源不足,正气虚弱 “谷不入,半日则气衰, 一日则气少矣” 损伤脾胃 “饮食自备,肠胃乃伤”
嗳腐吞酸,胃疼腹泻
过饱
Fra Baidu bibliotek
痰湿内生
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 本身的生理活动调节范围,引起怒、喜、 思、忧、悲、恐、惊七种异常情 志变化,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产生 疾病,病由内生,亦称之为内伤七情。
附(三)药物含义 药物七情:即相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相恶七种应用形式。
二、七情的致病特点 基本病机:直接损伤内脏,使气机紊乱,血行失常,阴阳怪气失调。 ①七情皆从心而发:七情太过,首先影响心神,然后影响其他脏腑而发病; ②直接伤及内脏: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其中又以伤及心肝脾为多见; ③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于上; 喜则气缓,致心气涣散,精神不集中,神志狂乱; 思则气结,致脾气郁结,纳呆,脘腹胀满、便溏; 悲则气消,致伤肺气,气短乏力,萎靡不振; 恐则气下,致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二便失禁,遗精; 惊则气乱,致心气紊乱,心悸惊恐不安; ④多发为情志病:导致癫狂、惊悸、不寐等病症; ⑤病势变化与情志关系密切:许多病症,往往因不良情志刺激而使病势加重
(二)胎传的致病特点 1.胎弱:又称胎怯、胎瘦。为小儿先天不足,气血虚弱的泛称。 2.胎毒:婴儿在胎妊期间禀受母体的毒火,出生后发生疮疹和遗毒等病变。 胎毒:胎寒、胎热、胎黄、疮疹 遗毒:先天性梅毒。
二、环境因素 (一)环境因素:在病因学上,环境因素是指环境中对人体有害, 甚至引起多种疾病的各种异常环境因子的总称。
①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五脏的精气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内 经》) ②情志活动与五脏有相对应的规律:肝主怒、脾主思、心主喜、肺主悲忧、肾主惊恐; ③七情太过导致脏腑精气阴阳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失调,尤其损伤相对应内脏引起七情致病。
(二)七情病理含义
七情内伤:精神致病因素,指有突然/强烈/
瘀血内停部位特点
瘀阻部位 心 瘀血内停 肺 肝脾




心悸、胸闷、胸痛,神识不清、发狂 胸痛、咳血色暗或夹瘀块 胁痛、痞块、疼痛拒按
部位特点
子宫
四肢 皮内
小腹疼痛,月经不调,闭经,恶露不净
局部冷痛,青紫 皮下青紫、血肿
结石
一、结石: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理 产物或结块。一般以泌尿系统和胆道系统结石为多见。 二、结石的形成
脏腑功能失调, 气化不利,
水液代谢障碍, 聚湿, 生水、饮、痰
(三)痰饮的致病特点
1.阻碍经络气血——经络阻滞 .阻滞脏腑气机——脏腑升降失常 .影响水液代谢——水湿停聚 2.易于蒙蔽神明—痰湿蒙蔽清窍、痰迷心窍、痰火扰心 3.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4.症状复杂,变幻多端——表现各异 5.多见滑腻舌苔 “百病多由痰作崇” “怪病多痰” 咳、喘、 悸、眩、 呕、满、 肿、痛
津亏痰 浊
血运迟滞 流于脏腑
三、瘀血的致病特点 1. 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病证特点) ①疼痛——多为刺痛,痛处不移,拒按 体表——青紫肿胀 体内——癥积 ②肿块——固定不移 血色紫暗 夹有血块 ④面唇爪甲青紫紫暗 ③出血 ⑤舌质紫暗或瘀血、瘀斑* ⑦皮下紫斑,肌肤甲错,面色黧黑 望诊——青紫瘀斑 脉诊 ⑥脉涩或结、代(迟、弦) 2. 病机特征 ①阻滞气机 ②瘀塞经脉,(影响血脉运行) ③伤及脏腑,(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④“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影响新血生成)
包括所有环境污染物。环境因素与环境污染有密切关系。
(二)环境因素的致病特点 1.广泛性:病证范畴广泛。 2.复杂性:病变的复杂性。 3.多样性:污染因子不同,致病各异。 4.隐蔽性和强力性:致病隐袭,损伤强烈。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三、毒 (一)毒的概念 1.毒的病因学含义:对机体毒害作用凶险的一类致病因子。 外毒——疠毒、水毒、虫毒等 内毒——丹毒、胎毒、疮毒等 毒 2.毒的病证学含义: (毒邪、毒气) 外毒——感受时毒——瘴毒 内毒——疔疮痈疡 (二)毒的形成 外毒——天时不正之气,与时令、环境、气候有关。 先天——遗传 后天——由内而生,毒邪郁积
三、结石的致病特点
1.多发于六腑等脏器,以肝、胆、肾、膀胱、胃多见 2.病程较长,轻重不一,症状不定。 3.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4.梗阻通道,导致疼痛,甚则发生绞痛。
其他病因
一、胎传 (一)胎传:是指禀赋与疾病由亲代经母体而传及子代的过程。
禀赋与疾病经胎传,使胎儿出生后易生某些疾病,胎传便成为一种致病因素。
瘀血
一、瘀血:指体内血液停滞,不能正常循行而形成的病理产物,
既指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又包括阻滞于血脉及脏腑 内运行不畅的务液,属继发性致病因素。
二、瘀血的形成
外邪七 情饮食 劳逸外 伤
久病必瘀
外伤——络伤血液 气虚——气不摄血 血热——迫血妄行
血离脉道
停聚于内
瘀血
损伤机体 气虚——血行无力
气滞——血行受阻 血寒——寒凝血滞 血热——煎熬粘滞 津亏——津亏血涩 痰浊——因痰而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