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新时期服刑人员心理危机现状调查与特点分析

新时期服刑人员心理危机现状调查与特点分析

服刑人员是特殊人群,其心理危机现象比较凸显 和集中。从近几年狱内发生的案件剖析情况来看,几 乎每个恶性案件的发生,都与服刑人员的心理危机息 息相关。
一、服刑人员心理危机相关概念 ( 一) 服刑人员心理危机概念及评价标准
心理危机( psychological crisis) 是指由于突然遭受 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 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 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 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 为障碍。① 危机 意 味 着 平 衡 稳 定 的 破 坏,引 起 混 乱、不 安。当个体遇到重大事件或变化,感到超出自己的掌 控能力时,往日的平衡被打破,就意味着危机的出现。
二、服刑人员心理危机的调查分析 ( 一) 服刑人员心理危机的现状
本文对河南省部分监狱服刑人员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分为一般性调查问卷和 SCL - 90 症状自评
量表两种类型,从两个量表调研的结果来看,服刑人员 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较差水平,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 全国常模。主要现状有:
1. 表现在生理方面: 如生理有严重缺陷、年龄较 大、长期 患 病,且 医 治 效 果 差,本 人 很 失 望 ( 甚 至 绝 望) ,有自杀倾向。
* 2018 年度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理论研究规划课题“快速解除服刑人员心理危机咨询技能创新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 18GH065)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40·
突发事件对人具有冲击性和创伤性。服刑人员会 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的症状。 心理 方 面 会 产 生 恐 惧、孤 独、愤 怒、意 志 消 沉,以 及 自 责、退缩,坐立不安、人际关系紧张等负性情绪和行为; 生理方面的不适感,有疲劳、体重下降、头痛头晕、失眠 多梦等,而 某 些 突 发 事 件 又 会 引 起 人 与 人 之 间 的“心 理感染”和 心 理 恐 慌,并 对 事 实 有 放 大 作 用。 从 外 显 行为看,集中在自杀、自残. 脱逃、暴力、打架等行为。

对一例服刑人员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

对一例服刑人员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

对一例服刑人员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咨询报告:对一例服刑人员严重心理问题【背景介绍】我根据您的要求,进行了对一例服刑人员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分析。

该服刑人员,化名李明,是一名男性,现年38岁,于5年前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长达10年,目前正在监狱中服刑。

通过与李明的咨询交流,我对其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及分析,并在此向您提供一份咨询报告。

【问题描述】1. 李明在服刑期间出现了严重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对未来失去了信心。

2. 李明对于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对自身价值产生了怀疑,心理自卑感明显。

3. 李明在监狱中生活孤独,缺乏亲情与社会支持。

【心理分析】1. 剥夺感和挫折感:服刑导致了李明对自由的剥夺,他对过去犯罪行为的反思带来了罪疚感和挫败感,这些情绪积聚导致了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2. 自卑感和压力:由于被判刑,李明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了怀疑,他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使得自卑感不断加深,并且心理压力过重。

3. 孤独和社会支持缺失:在监狱环境中,李明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缺乏人际交往和情感支持,导致他陷入孤独,进一步加重了心理问题。

【建议和措施】1. 心理疏导和咨询支持:机构应派遣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李明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倾诉和排解负面情绪,并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帮助他建立积极的心态。

2. 自我成长和教育培训:通过监狱内的教育培训机构,为李明提供学习机会,提升他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培养自信和自尊,改善其自卑感。

3. 人际关系建立:监狱可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或囚犯间的互助小组,帮助李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支持网,减轻其孤独感。

4. 思想引导和检讨: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帮助李明实现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学会接受自己的错误,并寻求改变,逐渐建立一个更加积极的人生方向。

【总结】本咨询报告对一例服刑人员—李明的严重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服刑期间的抑郁、焦虑、自卑感以及社会支持缺失等问题都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囚犯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

囚犯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

囚犯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囚犯心理健康问题是监狱系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良好的心理健康对囚犯的社会重新融入和行为改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囚犯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1. 独居环境监狱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囚犯通常被单独关押。

这种独居环境可能导致孤立感、无聊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加重。

2. 社会联系断裂囚犯与家人和朋友的社会联系通常被切断,这可能导致情感上的孤立和思念,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3. 心理压力监狱环境充满压力和挑战,如暴力、威胁和居住环境的拮据。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囚犯焦虑、敌对和恐惧等心理压力。

4. 缺乏社会支持囚犯常常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无法获得专业心理咨询和支持。

这会降低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心理健康问题1. 抑郁和焦虑囚犯经常面临焦虑、绝望和孤独等负面情绪。

这些困扰可能进一步发展成抑郁和焦虑症状。

2. 自伤和自杀囚犯可能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采取自伤或自杀行为。

监狱系统需要提供适当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干预来防止这些悲剧的发生。

3. 暴力和侵害行为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囚犯表现出攻击性和暴力行为。

这对其他囚犯和监狱工作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4. 成瘾和滥用囚犯常常有药物滥用和成瘾问题。

这些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需要综合进行干预和治疗。

总结囚犯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主题。

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发展会帮助监狱系统制定适当的干预计划和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通过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促进囚犯的康复和成功的社会重新融入。

服刑人员心理压力与调试

服刑人员心理压力与调试
题。
加强监狱心理辅导工作
配备专业心理辅导人员
监狱应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
针对不同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及时发现与评估
建立心理危机发现与评估机制,及时发现有心理危机 倾向的服刑人员,并进行评估和分类。
总结词
孤独和隔离感是服刑人员面临的另一种常见心理问题,表现 为缺乏社交互动、自我封闭、不主动参与改造活动等。
详细描述
孤独和隔离感可能源于服刑人员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 应,或是与家人朋友的分离。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加重服刑人 员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其改造和回归社会的进程。
自卑与无助感
总结词
自卑和无助感是服刑人员常见的负面 情绪,表现为自我否定、缺乏自信、 对未来失去希望等。
特点
心理压力在服刑人员中具有普遍性,不同个体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程度和表现形 式存在差异,且心理压力会随着监禁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心理压力对服刑人员的影响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2
03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服刑人 员出现焦虑、抑郁、自卑 、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 影响其情绪和行为。
改造表现
心理压力过大的服刑人员 可能出现消极改造、抗拒 教育等行为,不利于其顺 利回归社会。
详细描述
自卑和无助感可能与服刑人员的犯罪 行为、社会地位降低等因素有关。这 种情绪可能阻碍服刑人员的自我改变 和进步,降低其重新融入社会的可能 性。
愤怒与攻击性
总结词
愤怒和攻击性是服刑人员常见的情绪问 题,表现为易怒、暴躁、对他人产生敌 意或暴力行为等。

浅谈新入监罪犯的心理问题及矫治对策

浅谈新入监罪犯的心理问题及矫治对策

了解新入监罪犯的心理问题是为了应用临床心理学,精神医学的理论和技术。

[1]由专业人员在与被治疗罪犯间形成的一种职关系基础上,通过表情、语言、文字、动作等媒介消除或缓解罪犯的各种心理障碍及异常行为,促使罪犯恢复心理健康。

目的是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消除不良行为,增强自我控制和社会适应能力,重塑健全人格。

1.新入监罪犯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新入监罪犯是指第一次服刑,处于入监初期的犯罪。

[2]罪犯心理矫治是指监狱机关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技术、方法,通过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方法矫正罪犯不正当认识,调节罪犯情绪,扫除其不良或异常心理,完善其人格的一中改造手段。

心理矫治作为一种新型的改造罪犯手段,具有其他改造手段的不可替代性,罪犯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迫切的需要心理矫治。

对新入监罪犯进行及时有效地心理矫治,使罪犯进入良性的改造轨道,这对于罪犯的整个服刑生活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1新入监罪犯的绝望心理罪犯绝望心理既是一种心理疾病,一种情绪,又是一种危险的意识,如果这种危险意识不除,极有可能导演出肆无忌惮的危险行为。

[3]新入监罪犯普遍存在意志脆弱,易生烦恼,不能正确面对人生现实,尤其是不能勇敢承受人生挫折和困难的懦夫。

他们在面对人生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时缺乏沉着、冷静的心态;其情绪往往因逆境的困扰而波动起伏;他们在人生的逆境中看不到希望的曙光,对人生灰心意冷;在服刑改造中常常烦躁不安,或唉声叹气,或牢骚满腹,或消极对抗,是绝望心理的初期症状。

1.2新入监罪犯的焦虑抑郁心理忧虑抑郁、沮丧悲观是罪犯心理问题的又一症状特征。

特别是性格孤僻、内向、怯懦的罪犯是最容易患上这种心理疾病。

这种心理病症主要表现是:常常面带愁容、沉默寡言,不轻与人交往,也不轻易向别人吐露自己的心思;他们对监狱改造环境和干警的管理有严重“不适应”或“恐惧”或处处小心翼翼,左顾右盼,躲躲闪闪;他们常常独往独来,很不情愿参与群体性的文体活动,在生活、劳动中很少违规范纪;从表面看去给人以“非常老实”的感觉,心理却隐藏着许多琢磨不透的变数。

罪犯心理原因分析

罪犯心理原因分析

罪犯心理原因分析罪犯心理原因分析一、罪犯心理概述罪犯心理是指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

罪犯心理主要包括罪犯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这些心理特征不仅影响罪犯的改造和再社会化过程,也影响监狱的管理和安全。

因此,了解罪犯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对于提高监狱管理和改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罪犯心理原因分析1.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指罪犯在犯罪行为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

犯罪心理是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犯罪行为发生前,罪犯往往存在着不良的心理状态,如认知偏差、情感不稳定、意志力薄弱等。

这些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与罪犯的犯罪行为密切相关。

2.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罪犯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罪犯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家庭背景、教育程度、职业经历等。

这些因素对于罪犯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家庭背景不良的罪犯往往存在着情感不稳定、自卑等问题;教育程度较低的罪犯往往存在着认知偏差、缺乏法律意识等问题。

3.监狱环境因素监狱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罪犯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监狱环境包括监狱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监管方式等。

监狱环境对于罪犯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地理位置偏远的监狱往往存在着与外界隔绝、信息不畅等问题,这容易导致罪犯的心理失衡和焦虑。

4.个人成长经历因素个人成长经历因素是影响罪犯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罪犯的个人成长经历包括童年经历、家庭关系、教育经历等。

这些因素对于罪犯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童年经历创伤的罪犯往往存在着信任感缺失、情感不稳定等问题;家庭关系紧张的罪犯往往存在着沟通障碍、自卑等问题。

三、总结罪犯心理是影响监狱管理和改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罪犯心理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罪犯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为监狱管理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对罪犯心理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罪犯的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支持,帮助罪犯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改造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服刑人员服刑期间心理健康教育

服刑人员服刑期间心理健康教育

服刑人员服刑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在服刑场所中,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这不仅关系到他们在服刑期间的改造效果,更对其出狱后的重新融入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服刑人员在进入服刑环境后,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他们可能会经历失落、焦虑、抑郁、自责等多种负面情绪。

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干预,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改造积极性,甚至导致违规行为的发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服刑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许多服刑人员在刚入狱时,会出现适应障碍。

他们难以适应监狱的生活环境、规章制度和人际交往模式,从而产生紧张、恐惧和孤独感。

长期的服刑生活还可能导致一些人产生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对未来失去信心、睡眠和食欲不佳等。

此外,焦虑情绪也较为普遍,他们担心自己的家庭、未来的出路以及社会的评价。

那么,为什么要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一方面,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增强自我改造的决心和动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服刑人员能够深入剖析自己犯罪的原因和心理根源,从而从根本上改正错误。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的服刑人员更容易遵守监狱的规章制度,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有助于维护监狱的秩序和安全。

为了有效地开展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

教育讲座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法律专家,为服刑人员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应对压力的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讲座,服刑人员能够获取系统的知识和实用的技巧。

个体心理咨询则为服刑人员提供了一对一的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师能够针对每个人的具体问题和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将服刑人员分成小组,通过互动游戏、讨论等方式,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积极的心态。

此外,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体系中,让服刑人员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技巧等。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男儿当自强详解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男儿当自强详解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男儿当自强详解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服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因为曾经的错误而接受法律的制裁,身处特殊的环境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其中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

对于服刑人员来说,“男儿当自强”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积极面对困境、重塑自我的精神力量。

服刑人员在进入监狱后,往往会经历巨大的心理冲击。

失去自由、与家人分离、社会地位的骤降,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

有的服刑人员可能会陷入对过去的悔恨中无法自拔,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有的可能会因为与其他服刑人员的相处问题而产生人际冲突,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

然而,“男儿当自强”的精神在此时就显得尤为关键。

所谓自强,首先是要正视自己的过去。

服刑人员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深刻反思,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社会、他人以及自己带来的伤害。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有真正从内心接受和承认自己的过错,才有可能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自强还意味着在服刑期间积极地改造自己。

这包括遵守监狱的规章制度,参加各种劳动和学习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通过劳动,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身体,还能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出狱后的重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在心理层面,服刑人员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与狱警交流、参加心理辅导课程等方式,学习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等,丰富精神生活,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

自强更体现在对未来的规划和期待上。

服刑人员不能因为身处困境就失去对未来的信心,而应该树立明确的目标。

出狱后,无论是重新就业、创业,还是回归家庭,都要有清晰的计划和努力的方向。

并且要相信,只要自己真心悔过,努力改造,社会会给予他们重新开始的机会。

监狱管理部门在促进服刑人员心理健康和培养自强精神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例服刑人员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

一例服刑人员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

一例服刑人员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背景本文的咨询对象是一位服刑人员,在一所监狱中已经服刑了3年,即将进入减刑程序阶段,但由于其近期行为表现不佳,带动了其他囚犯参与了一系列违规行为,导致行政处罚,教育改造等措施的实施。

因此,该服刑人员被带至心理咨询师处进行了咨询。

针对其一般心理问题,本文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访谈情况在本次咨询中,该服刑人员对其过往的行为做了认真的反思和批评,并且对自己的近期行为感到愧疚和不满。

通过对其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该服刑人员存在着以下一般心理问题:自我价值感缺失由于长期处于监狱中,该服刑人员认为自己的社会价值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袭,自我价值感缺失。

他很难找到自己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动力,更加无法感受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意义。

沮丧和情绪波动在监狱中,该服刑人员长期生活在限制之中,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让他感到了沮丧和情绪波动。

而随着减刑进程的临近,他越来越感到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对未来充满了疑虑和担心。

自我认知狭窄由于缺乏和外界社会的互动和沟通,该服刑人员的自我认知能力相对比较狭窄。

他对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不够全面,也缺乏对自己 inherent 的各种能力和才华的自我发掘和认知。

咨询建议基于以上咨询情况和发现,我们提出以下咨询建议:强化心理疏导针对该服刑人员的沮丧情绪和心理波动,我们需要通过精心的辅导和呵护,帮他走出沮丧情绪,建立积极心态和价值观。

我们建议这位服刑人员在咨询结合上科学的心理疏导,诸如心理评估,认知疏散,情感调节等方法,以达到吐故纳新,消除困顿,以谋求积极心态的建立,并再次提振服务人员未来走向的信心。

进行职业规划在刑期即将届满之前,我们建议该服刑人员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积极由内而外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动向,并通过多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工作,建立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

在心理疏导和心理评估之前,适度调整、比较和审视社会对服务人员所在职场的需求,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向进行明确规划和定位,全方位的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技能,并且重拾自我向上向善的态度。

监狱学视角下的刑罚执行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

监狱学视角下的刑罚执行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

监狱学视角下的刑罚执行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在监狱学视角下的刑罚执行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在现代社会中,刑罚执行人员作为司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监狱管理和罪犯改造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这些人常常面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工作压力。

本文将从监狱学视角,探讨刑罚执行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刑罚执行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1.1 忧虑和焦虑刑罚执行人员经常面临危险和紧张的工作环境,他们需要时刻提高警惕,并对罪犯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这种持续的紧张状态容易导致心理压力的积累,使他们处于焦虑和忧虑的状态。

1.2 抑郁和孤独感刑罚执行人员长时间与罪犯相处,他们目睹了许多暴力和犯罪行为,这些场景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

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社会的压力和孤独感,这些因素容易导致他们陷入抑郁情绪。

二、刑罚执行人员工作压力的来源2.1 高风险工作环境刑罚执行人员在工作中时刻处于高风险环境下,他们需要面对罪犯的抵抗、暴力行为和潜在的威胁。

这些工作风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增加了工作的困难程度。

2.2 处理冲突和情绪刑罚执行人员需要处理与罪犯之间的冲突和情绪,同时他们还需要平衡自己的情绪,以保持工作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这种情绪管理的压力会给他们带来长期的工作负担。

三、刑罚执行人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的影响3.1 工作效率下降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刑罚执行人员的工作效率下降。

他们可能因为焦虑、抑郁和心理疲劳而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导致错误和疏漏的发生。

3.2 职业倦怠和辞职率上升刑罚执行人员面对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困难可能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他们感到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和动力,最终可能选择离职或转行,加剧了人员流动问题。

四、刑罚执行人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的解决策略4.1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辅导监狱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刑罚执行人员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的心理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优质详解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优质详解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优质详解在社会的大舞台中,服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了解和关注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他们的改造、重新融入社会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服刑人员在进入监狱后,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首先,失去自由是最直接和明显的冲击。

他们不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动,生活空间受到限制,这种束缚感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和愤怒等。

其次,与家人和朋友的分离也会给他们带来情感上的创伤。

无法与亲人随时相见、交流,感受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容易产生孤独和无助感。

再者,社会对服刑人员的负面看法和标签,也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种下自卑和自我否定的种子。

那么,如何判断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情绪状态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如果一个服刑人员长期处于低落、烦躁或者喜怒无常的情绪中,可能就暗示着心理问题的存在。

行为表现也不容忽视,比如过度的孤僻、攻击性的行为或者自我伤害的倾向等。

思维方式同样关键,过度的消极思维、妄想或者认知偏差都可能是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信号。

影响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监狱环境的封闭性和单调性,使得服刑人员的生活相对枯燥,容易产生压抑感。

监管制度的严格执行,虽然是必要的,但有时也可能给服刑人员带来心理上的紧张和不安。

此外,服刑人员自身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以及犯罪经历等,也会对他们在服刑期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比如,性格内向、脆弱的人可能更容易在服刑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而那些犯罪情节严重、对自己的罪行缺乏深刻认识的人,可能会因为内心的愧疚和自责而陷入心理困境。

为了维护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监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讲座、课程等形式,向服刑人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心理咨询服务也是重要的一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服刑人员提供个体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惑和冲突。

当前服刑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改造对策5000

当前服刑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改造对策5000

当前服刑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改造对策摘要:当前,服刑人员己成为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之一。

根据对监狱服刑人员心理问题调查所得出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监狱内的60%以上的服刑人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扰。

在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中,对服刑人员开展心抗、消极、冲突、易冲动、思想混杂、精神空虚、团体意识和依附性强、再塑性强的多种心理,为此,在实际的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差异点〞、“矛盾点〞、“敏感点〞、“空自点〞并对症下药真正发挥管教工作的作用,将服刑人员改造为守法公民。

在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的根底上,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治疗不仅关系到服刑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能让服刑人员的自尊和人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有一定的了解能有利于对服刑人员进行细化且有效的管理,减少服刑人员的心理阴影,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本文从比拟全面的角度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及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逐一提出改造对策。

关键词: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对策一、引言我国有关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主要始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司法体制的不断改革,监狱的职能逐渐纯化,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地位日益凸显,监狱工作的视野也开始聚焦于教育改造质量。

二、服刑人员的主要心理行为特征〔1〕脱逃心理根据对近年来服刑人员脱逃案例分析,服刑人员脱逃一般有三个阶段的心理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是脱逃心理动机的产生。

罪犯脱逃的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分主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方面:罪犯旧习惯的延续,对严格监管的抵触,与教育改造相排斥的抗改心理;对前途悲观失望,刑期长改造信心缺乏对监所产生恐惧心理;有余罪怕被揭发,服刑期间又犯罪产生畏罪心理;不服判决,与干警关系紧张,借脱逃对原告人、检举人、公诉人、办案人员、监狱干警进行报复的心理。

客观方面:受教唆、引诱;受同在一起服刑人员的排斥、打击;家庭发生意外变故、长期无亲友探监、遭亲友的冷遇;同案未抓获,通过非正当途径偶然取得外界的协助许诺;或因干警麻痹失职,监管出现漏洞而造成罪犯脱逃的客观环境,更有甚者,有的罪犯利用少数意志不坚决的干警,施以小利谋取信任而借机脱逃。

监狱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监狱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监狱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罪犯人数的增加,监狱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健康问题。

监狱环境的限制性质和长时间的禁锢对罪犯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监狱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罪犯的心理健康能够得到良好的维护。

一、监狱中的心理健康问题1. 社会隔离感在监狱里,罪犯与外界社会被隔离,缺乏与家人和朋友的正常交流和支持系统。

这种社会隔离感常常导致罪犯感到孤独、失落和绝望,从而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2. 焦虑和抑郁监狱的高度限制性质给罪犯带来了很大的焦虑和抑郁。

长时间的禁锢、单调的环境和缺乏个人自主权使罪犯在身心上产生负担,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3. 自杀风险由于社会隔离感、焦虑和抑郁等因素的影响,监狱中的罪犯往往面临着较高的自杀风险。

长期压抑的情绪和生活的绝望感可能导致他们考虑自我伤害甚至自杀。

二、监狱中的心理健康应对措施1.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监狱系统应当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确保罪犯在监狱期间能够得到必要的心理帮助。

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与罪犯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抑郁。

2. 心理健康教育监狱系统应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罪犯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教育,罪犯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习一些应对策略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问题。

3. 提供康复活动和娱乐设施为了缓解罪犯在监狱中的心理压力,监狱系统应当提供丰富的康复活动和娱乐设施。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体育运动、艺术和手工活动等,以帮助罪犯放松心情、调整情绪。

4. 加强人际互动和支持系统建设监狱系统可以通过加强罪犯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建立支持系统来减缓社会隔离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供罪犯之间交流和互动。

5. 重视复员后的心理健康监狱系统应该注重罪犯在复员后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跟踪和支持。

复员后,罪犯可能面临重新融入社会的问题,心理上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浅谈新时期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及5篇范文

浅谈新时期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及5篇范文

浅谈新时期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及5篇范文第一篇:浅谈新时期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浅谈新时期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浅谈新时期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教育改造对策我国监狱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教育,并将其改造成为新人的场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思想认识逐步提高。

罪犯与外界虽然有一墙之隔,但是他们通过各种宣传媒体、法律教育、形势教育、书信往来、亲属会见等渠道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而且对国家政策也有一定了解。

他们的思想在任何时候都是活跃的,他们在对待自己的服刑改造、监狱的规章制度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上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发生出一系列的心理反映,在这种情况下,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也会发生新的变化。

因此,我们在教育改造罪犯的时候只要分析掌握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就能够有效地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教育改造。

一、心理、行为特征(一)心理特征罪犯的心理是罪犯在服刑改造期间的心理现象的总和。

认识和掌握罪犯的心理特点,对于提高改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掌握了罪犯心理活动的规律,改造工作就可以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

经过调查分析,新时期罪犯在心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无畏悲观心理。

服刑改造,是对犯罪行为的惩治。

罪犯由于失去了自由,丧失了政治权利,在法律上处于被监管的地位,一般情况下,刚入监的罪犯都有疑惧心理,但是从现在入监的罪犯来看,他们都比较“沉着”,甚至有些罪犯说:“早就知道会挨的。

”真正是“有备而来”。

部分罪犯入狱后,对改造失去信心,对今后生活失去希望,性格呆板,行为机械,有严重的混刑期思想,少数罪犯产生轻生厌世思想。

2、埋怨恐惧心理。

罪犯因罪行败露被判处刑罚后,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性,反而埋怨自己的手段不高明,埋怨自己“命不好”,特别是那些贪污、受贿的罪犯,说什么:“我才得这点,算什么?得大钱的人多得很,为什么他们又不挨?”,有的则说:“我的钱是问别人借的。

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员 的 心 理 特 征 表 明 ,她 们 的 心 理健 康 程
度 低 于 财产 型和 其 他 型 服 刑人 员 。
( ) 性 服 刑 人 员 的 劳 动 强度 不 同 三 女 影 响 心 理健 康 水 平
析 问题 , 好 的解 决 问 题 。 更
二 、 法 方
人, 占整 个 监 区 的 1 。除 此之 外 , 1 6 还有 偏
素质 , 确保监狱安全及社会稳定 。
【 关键词】 女性 ; 服刑人员 ; 心理健康 : 心理矫治


问题 的 提 出
由于 情 绪 变 化 无 常 , 惧 不 安 , 成 植 物 恐 造
神 经 紊 乱 ,不 能 有 效地 控制 皮 肤 的心 理
功 能
定 了 其 忍 耐 力 较 差 .有 的 服刑 人员 已形 成 攻 击 心理 定 势 和 攻 击 行 为 习癖 。
指 监 狱 民 警 依 照 法 律 法 规 的 规 定履 行 职 责 的 权 利 与 法 律 对 服 刑 人 员 做 出一 定 的
过 分 敏 感 .在 没 有 任何 依 据 的情 况下 就 预 感 自 己会 受 伤 害 和摧 残 :在邪 教 的蛊
惑 下 , 失 情 感 。初 入 监 时 , 丧 她们 具 有 的 共性 是 : 自我 评 价 过 高 , “ 世 主 ” 以 救 自 居 , 有偏执心理。 具
人 , 已转 化 邪 教 类 罪 犯 5 人 ,职 务 7 2 3 12 1
人。
内分 泌 功 能 , 而 影 响 代 谢 平 衡 , 从 导致 血
管 紧 张 性 收缩 。 3消化 系统 疾 病 。乳 腺增 生 、 . 子宫 肌 瘤、 结肠炎 、 胃溃疡 。 发病机 理与人突发 的 其 有 关 的 负 性事 件 有 关 。 重要 的是 , 性 更 女 服 刑 人 员 只 是 一 味 的 吃 药 。而忽 视 了 心 理 保 健 的 重要 性 , 乏 心理 保 健 意 识 。 缺

最新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分析

最新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分析

最新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分析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可以分为功能性心理问题、情景性心理问题二大类。

功能性的心理问题,是由于服刑人员自身在社会上形成的,并在服刑过程中仍有所表现的心理问题。

主要有以下一些种类:(1)心理活动障碍。

问题或创伤。

这类创伤,轻者可以降低某一反映活动性质和效率,重者可导致整个心理活动失调。

(2)人格障碍。

这是一种表现服刑人员性格特征的心理障碍。

(3)心身障碍。

这是服刑人员身体各器官系统发生病变前后所表现的心理障碍现象。

服刑人员有了这种创伤,会直接影响与他人的关系,影响到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4)智能障碍。

这主要指个别服刑人员由于大脑功能发育不全,而使智力活动受到障碍。

(5)严重精神障碍。

主要是指整体心理机能瓦解,不仅心理活动本身的协调一致受到伤害,而且患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严重失调。

情景性心理问题,主要是指服刑人员个体,由于不能适应狱内环境以及由于服刑改造带来的各种变化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多的是不能适应狱内人际关系及由于判刑改造带来的生活、家庭、婚姻等问题而产生的心态失衡。

另外,一些服刑人员由于对定罪量刑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久而久之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上述心理问题与服刑人员的身份、监狱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服刑人员对狱内环境的积极适应和思想认识的提高,事过境迁,大多数能够得到化解,但如果处理得不好,也可能成为阻碍一些服刑人员改造进步的“绊脚石”。

服刑人员不良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

从获取的各种调查材料看,服刑人员中较常见的不良心理的表现有:惧怕、烦燥、焦虑、愤怒、忧郁、偏见、错觉、嫉妒、孤僻、自卑、悔恨、自私、急躁、多疑、内疚、羞愧、失望等等。

有人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竞争激烈的社会。

就生活在监狱高墙电网下的服刑人员而言,其心理无疑会受到来自外部的社会环境和内部身体方面的压力和困扰,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如果调节不力的话,就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并因此严重影响自身的改造与新生。

服刑人员人员心理咨询个案

服刑人员人员心理咨询个案

服刑人员心理咨询个案1. 引言服刑人员心理咨询是在监狱或刑事矫正机构中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治疗的一种专业服务。

由于长期的离家和监禁生活,服刑人员往往面临着各种心理困扰和挑战。

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这些困扰,并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2. 个案2.1 个案基本情况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30岁刑罚类型:入狱服刑5年2.2 问题描述张三在服刑期间,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波动和精神压力。

他常常失眠、焦虑和易怒,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

他表示无法适应监狱的环境和生活,觉得自己没有希望和意义。

他还表示有时候对其他服刑人员感到恐惧和不安。

3. 个案分析3.1 心理因素分析张三的心理问题可能与长期监禁和离家生活有关。

进入监狱后,他失去了自由和社会支持系统,面临着孤独、焦虑和挫折感。

此外,作为服刑人员,他也可能感到自卑和羞愧,对未来感到绝望。

3.2 社会因素分析在监狱环境中,张三面临着与其他服刑人员相处的困难。

他可能感到不安和恐惧,并且缺乏安全感。

监狱中的暴力事件和压力也可能导致他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困扰。

3.3 心理咨询目标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张三解决以下问题:1.缓解他的情绪波动和精神压力;2.提高他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接受能力;3.帮助他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机制;4.增强他的社交技能,改善与其他服刑人员的关系。

4. 心理咨询方案4.1 心理咨询方法针对张三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心理咨询方法:1.支持性心理咨询:提供情感支持和倾听,帮助张三表达他的情绪和困惑。

2.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张三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行为。

3.解决问题的技巧:帮助张三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他应对监狱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4.2 心理咨询过程心理咨询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阶段:1.初步接触和评估:与张三建立信任关系,了解他的问题和目标。

2.目标设定和干预计划:与张三共同制定心理咨询的目标和干预计划,为后续的咨询工作奠定基础。

【最新精选】服刑人员常见异常心理问题和诊断标准(教案)

【最新精选】服刑人员常见异常心理问题和诊断标准(教案)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问题及其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如此。

心理的正面,即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心理的反面,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由于丧失了正常心理活动的上述三大功能,所以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以其异常的心理特点,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

以上所述,便是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或者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是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经验,在不同学科领域中,按照不同的标准去看待心理的正常和异常,所以,他们各有自己不同的区分方式。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常识性的区分由于至今没有公认的统一判断标准,所以,非专业人员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依然是依据日常生活经验。

尽管这种做法不太科学,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对这种方法,我们称为“常识性的区分方法”。

这种方法可归纳为如下四点:(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假如,有人对你讲,“我是国际巡回大使,主管世界所有国家的军政大事。

昨天我从纽约回来,明天飞往莫斯科,找俄国总统普京,让他陪我检阅波罗的海舰队。

”又如,你见到一人披头散发,满脸泥垢,满街乱跑。

这时,即使不是变态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医生,你也可以判断,他们的言行是异常的。

(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假如,一个人终日低头少语,行动缓慢;与人交谈十分吃力,甚至想不出词汇,未开言,泪先流;流露出对生活的悲观失望,失去兴趣,觉得现实世界似乎笼罩在灰蒙蒙的雾中。

或者,一个人彻夜不眠,时而唱歌,时而跳舞,语言兴奋,时而说东,时而说西,说个不停。

这时,你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断定,他的行为已经偏离了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可以分为功能性心理问题、情景性心理问题二大类。

功能性的心理问题,是由于服刑人员自身在社会上形成的,并在服刑过程中仍有所表现的心理问题。

主要有以下一些种类:(1)心理活动障碍。

问题或创伤。

这类创伤,轻者可以降低某一反映活动性质和效率,重者可导致整个心理活动失调。

(2)人格障碍。

这是一种表现服刑人员性格特征的心理障碍。

(3)心身障碍。

这是服刑人员身体各器官系统发生病变前后所表现的心理障碍现象。

服刑人员有了这种创伤,会直接影响与他人的关系,影响到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4)智能障碍。

这主要指个别服刑人员由于大脑功能发育不全,而使智力活动受到障碍。

(5)严重精神障碍。

主要是指整体心理机能瓦解,不仅心理活动本身的协调一致受到伤害,而且患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严重失调。

情景性心理问题,主要是指服刑人员个体,由于不能适应狱内环境以及由于服刑改造带来的各种变化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多的是不能适应狱内人际关系及由于判刑改造带来的生活、家庭、婚姻等问题而产生的心态失衡。

另外,一些服刑人员由于对定罪量刑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久而久之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上述心理问题与服刑人员的身份、监狱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服刑人员对狱内环境的积极适应和思想认识的提高,事过境迁,大多数能够得到化解,但如果处理得不好,也可能成为阻碍一些服刑人员改造进步的“绊脚石”。

服刑人员不良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

从获取的各种调查材料看,服刑人员中较常见的不良心理的表现有:惧怕、烦燥、焦虑、愤怒、忧郁、偏见、错觉、嫉妒、孤僻、自卑、悔恨、自私、急躁、多疑、内疚、羞愧、失望等等。

有人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竞争激烈的社会。

就生活在监狱高墙电网下的服刑人员而言,其心理无疑会受到来自外部的社会环境和内部身体方面的压力和困扰,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如果调节不力的话,就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并因此严重影响自身的改造与新生。

因此,服刑人员了解和掌握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对于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提高改造质量,加快改造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甚至比身体其它方面的疾病更为复杂。

但从大的方面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指父母以基因和染色体的形式,妊娠是将自身主要特征转移给子代。

在遗传过程中每个人都从父母那里获得23对染色体(即46个染色体),每对都有一个来自母亲,另一个来自父亲。

每个染色体都有1000-2000个基因,这些染色体都具有转移遗传特性。

实践证明,某些心理疾病的产生,同某些遗传基因有不可否认的关系。

从监狱的实际情况看,在患心理疾病的服刑人员中,遗传因素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们中有的本身就携带着心理疾病的基因,有的自身就有心理疾病史。

这样的服刑人员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在改造中遇到挫折或受到意外的精神刺激(如家庭变故、配偶离婚等),则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或复发。

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导致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古人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服刑人员而言,有哪些心理因素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呢?
(一)被捕、审讯、判决的过程中,几乎每个服刑人员都要经历审讯过程中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复杂思想斗争,都要受到法院判决时的法律震慑,都要度过新入监时的恐惧与迷茫,心身方面要承受压力,这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之一。

(二)入狱后的角色转换冲突
服刑人员投入监狱后面临一个角色转换冲突问题,面对政治权利被剥夺、人身自由被限制、名声地位家庭生活已不再拥有的现实,一般人都要产生激烈的角色转换冲突,即一方面不愿面对现实,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这种角色转换的心理冲突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三)改造过程中的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也叫心理冲突,是指在个体有目的的活动中,因目标的多样性而出现相互排斥的动机。

服刑人员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动机冲突也是心理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例如,有的人在改造中既想拿高分、多减刑、获假释,又不愿干重活、
多出力,这样,愿望就很难实现,于是产生心理上的挫折感,抱怨什么“劳改难打”,“新生无路”,这种改造中的动机冲突给心理疾病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四)个性差异
个性是决定一个人是自己而不是别人的那些构成要素的组合。

每个服刑人员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不同个性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处事态度。

例如:在改造中,同样面对漫长的刑期,有的服刑人员满怀信心,稳扎稳打,不断进步;有的服刑人员却丧失信心,恐怖紧张,最后陷入心理疾病的泥潭不能自拔。

(五)心境失衡
心境是指一种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实践证明,好的心境使人身心愉快,工作效率高,相反,坏的心境则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在改造中,不少服刑人员整天生活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中,心理始终蒙着一层灰色的阴影,这样不仅不利于改造,而且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六)潜意识的自我压抑
心理学研究表明,潜意识的自我压抑是心理疾病形成的重要原因,有的服刑人员在改造中遇到困难或者家庭发生变故后,内心严重失调,产生恶劣的情绪,这时他不是积极找队长或心理咨询人员倾诉,而是把这种恶劣情绪放在心里,久而久之,这些“心理内容”便积聚在潜意识里,成了心理疾病产生的诱因。

三、社会环境因素
在平时,社会环境是指我们生存着的整个社会空间,就服刑人员而言,我们所说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婚姻家庭、监狱环境、人际交往和社会大环境四个方面。

(一)服刑人员犯罪入狱后,常常会引发一系列的婚姻家庭问题,特别是家庭变故的发生或妻子的离异,会给服刑人员当头一棒。

由于服刑人员的特殊环境、地位,因而会倍加痛苦、悲观。

可以说,亲情是维系监狱内外的纽带,一旦这条纽带发生问题,那么服刑人员的心理也很可能随之发生问题。

(二)监狱环境
服刑人员离开原来生活的社会环境来到监狱这个特殊环境以后,面对高墙电网、荷枪实弹的武警、威严的监狱民警等等,可能会产生恐惧心理;在以后的生活中,又要受到严格的监规纪律的约束、艰苦的劳动改造,心理上可能会产生不适应,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扭转,则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人际关系
不良的人际关系是导致服刑人员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服刑人员的人际关系之一主要包括同犯关系。

在同犯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的服刑人员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被犯群接纳,整日孤独自悲,度日如年,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有的服刑人员一旦受到民警的批评,就闷闷不乐,灰心丧气,或觉“反正政府对自己的印象坏了,改造没出路”,于是“破罐子破摔”,心理严重扭曲。

(四)外部社会大环境
服刑人员被捕入监以后,可以说心里无时无刻不牵挂外部社会的发展情况。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日新月异,这都无疑给服刑人员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例如有的服刑人员考虑问题不是从积极的方面想,而是整天担心“出去以后怕是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十年劳改之后到社会上还不跟傻子一样?”从而在内心产生焦虑,影响了自身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服刑人员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一个服刑人员先天不足,又受到身体疾病的影响,或受到压抑、挫折等消极情绪的困扰,再加上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危害,则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所以每个服刑人员都要做到“未雨绸缪”,做好心理疾病的防治工作,以此促进自身改造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