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篇组织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周三多)](https://img.taocdn.com/s3/m/02eacca46294dd88d0d26b8d.png)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第一篇总论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知识性,依存性。
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社会责任,而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3.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管理性质:①自然属性a: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b: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c:管理也是生产力。
②社会属性a:管理从来就是为国家当局,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的。
b:企业的管理属性已经多元化了。
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对策利器求实节俭法治7.西方早期管理思想要点:英国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理论英国查理?巴贝奇——“边际熟练”原则。
8.科学管理理论思想:美国弗里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国亨利?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六职能:技术,经营,财务,会计,安全,管理)9.“行为科学”学派:埃尔顿?梅奥人群关系论霍桑实验:是要找出生产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途径。
主要观点:①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②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③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④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主要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x,y 理论10.“管理科学”理论的特点:①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的好坏作为评级标准;②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③依靠计算机进行管理;强调使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方法。
11.“决策理论”学派美国赫伯特?西蒙主要的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①产权关系明晰。
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出资者;企业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企业是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②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③出资者按期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包括资产收益权、重大决策权等;同时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
周三多《管理学》专业课重点
![周三多《管理学》专业课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2296e05ef7ba0d4a733bc5.png)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比较重要的内容有1、管理的定义P5(P5是指这个考点在教材中的页码,下同。
),这个考点之前出过比较直接的题目,直接问“管理的定义”但是近几年也隐藏在其他题目中作为采分点,要劳记。
2、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及其关系P6,之前考过。
要记住。
3、管理者角色P6-8,考的话也是简答,差不多用原话答就可以,4、管理者技能P8-9,同上。
5、古典管理理论P13,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6、数量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20.系统管理理论的定义P21.全面质量管理定义和要点P22.7、学习型组织P22-23,定义和其与传统组织的区别。
重要考点。
8、精益思想P23和核心能力理论P24.这个重要性一般,了解一下吧。
第二章: 比较重要的内容有1、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P28.重要。
2、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P30.这个内容大概了解一下。
3、合乎道德管理的七个特征,P32.记住。
4、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P34.记住。
5、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P37.包括的八个大标题要记住。
里面的内容要了解。
6、企业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P40.比较新的内容,之前考过。
比较重要。
7、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P43。
近几年考过的一道题目,重要。
第三章:比较重要的内容有1、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P50.考点,了解记忆。
2、全球化管理的关键能力,P57.考点,了解记忆。
3、全球化组织模式的选择P65.容易出现在分析题目中,所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
第四章:比较重要的内容有1、信息的定义。
P73.要背的东西,记住吧。
2、有用信息的特征。
P75.把里面表4-1记一下。
3、信息的管理工作P76.这一节的内容是按逻辑走下来的,比较重要,需要多看多理解多记。
第二篇:决策与计划第五章:重要内容如下1、决策的定义P98.需要背下来,包括三点理解。
2、决策的原则P99.了解即可。
3、决策理论P99.包括古典决策理论与行为决策理论。
此处为重要考点,两种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都要记住。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第七版)第09章 组织设计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第七版)第09章 组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6ee3ed6137ee06eff91889.png)
平台型组织
• 海尔HOPE(Haier Open Partnership Ecosystem)平台正朝着亚 洲最大的资源配置平台迈进,平台之上汇聚了众多顶尖高校、 研究机构、全球五百强企业、顶尖创新机构、互联网企业和初 创型技术企业等创新单元。 • 海尔HOPE平台旨在为设计师、用户、极客、发烧友、供应商 等各相关利益方创建一个全新的创新生态圈,在这个平台上, 消费者与消费者交互、消费者与资源交互、资源与资源交互, 自主交互形成创新成果。 • 它的出现,打破了原来单向的研发模式,即以企业为中心研发 产品卖给消费者,企业开发什么用户就消费什么的模式。 • 数据显示,海尔HOPE平台入驻专家4528名,全球技术资源超 130000个,平均每天在线交互资源超1000家,平均每年产生 创意超6000个,吸引技术资源提交方案6000多项,每年成功 孵化200个创新项目。
直线职能式组织
• 直线职能式是由直线制和职能制相 结合而成的组织结构模式。 • 它将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 是直线指挥机构和人员;另一类是 职能机构人员。 • 这一形势综合了直线制和职能制的 优点,各级领导都有自己的职能机 构人员做参谋和助手,能够发挥专 家的作用,提高管理水平。每个部 门都是由一个统一领导人指挥,可 以满足统一协调组织和严格责任制 的要求。 • 这种责任制在我国被广泛的采用。
组织设计的 影响因素分析
• 原有组织结构出现较大的问题或企业的 目标发生变化; • 组织结构的局部调整和完善。
部门化
集权与分权
11
组织设计概 述
组织设计理解 组织设计原则
组织设计的理解
1. 组织设计的实质: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 进行分工
组织设计的 影响因素分析
2. 组织设计的必要性:缘于管理者有效管理 幅度是有限的
管理学第五版_周三多_笔记
![管理学第五版_周三多_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f8d906c1711cc7931b716b5.png)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第一篇总论(主要介绍管理学的形成历史、基本原理、管理道德、管理基本方法)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是干什么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是管理学的几大模块,按此顺序分模块复习二、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要能分辨出这两种属性三、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要记住,案例分析中能分辨出是什么角色,并解释1、人际:在组织之外是礼仪角色,相当于外交官,代表组织整体的利益和形象;在组织之内是领导者的角色;在内外之间是联络者的角色,是个桥梁。
2、信息角色:监督工作,向上边汇报情况;向下边传递、发布信息;对外边当发言人,代表组织的整体声音。
3、决策角色:企业家,保证组织的更好发展;处理冲突,内部外部;资源分配四、管理者的技能技术、人际、概念概念都要记住五、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及如何应对标题要记住,内容要会用自己的话来答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一)挑战:1、网络使信息变的透明,好事坏事都是一夜天下闻。
所以管理者将不能像过去那样轻松地保守一些秘密。
比如对于顾客,产品的好坏,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都会迅速地形成舆论,并在瞬间决定企业竞争的成败,如三鹿的例子,对于企业而言,应该考虑如何加快对市场突发事件的处理,如何利用网络打造自己的品牌价值,以及如何与消费者沟通、反馈等等。
此外,在企业内部也应通过网络打造沟通的环境,信息的渠道。
2、经济全球化。
宽容、博大、高瞻远瞩。
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双赢。
对金融危机的处理。
体制改革、学习。
3、对知识的管理。
技术、理念、制度、品牌、产权、人才,学习型组织。
4、人本。
现代文明的标志。
重视人尊重人全面发展人。
80年代日本与美国管理的比较。
二)应对:1、管理指导思想的创新。
首先也是首要的要从思想上来一次大的变革,以知识的无限性和投资规律的递增规律为指导思想和依据。
知识成为更重要的资本,掌握知识的员工很牛逼。
周三多管理学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周三多管理学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18d469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6.png)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一、全球化内涵(一)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指国家日益增长的紧急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二)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口额占GDP得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三)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指某一产业在全球化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衡量产业全球化的关键指标包括:该产业跨国贸易额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百分比,该产业跨国投资额在该产业实现的投资额中所占的百分比等。
测量公司的全球化程度和测量国家或地区的全球化程度用跨国指数和国际化指数。
(四)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而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或地区交流程度二、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全球化与管理者全球化的管理者主要关心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人和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管理者的管理方式的比较。
管理这要了解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即一般环境(主要是国家和文化)和任务环境(主要是供应商、竞争对手、销售商、顾客和劳动力市场与工会),以及理解这些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一)全球化的一般环境1、政治与法律环境(1)国家政治体制:指东道国国家的国体和证券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
(2)政治的稳定性:东道国证据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的安定状况(3)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通常反映在政府对外资政策上,主要是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和限制程度,对国外经营者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措施,对外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程度,以及对外国企业的经营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4)法律环境:本国和东道国颁布的各项法规,以及各国之间缔结的贸易条约,协定和国际贸易法规等。
2、经济和技术环境。
经济体制包括三种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命令经济和混合型经济。
(完整版)管理学(周三多第三版)(打印版)
![(完整版)管理学(周三多第三版)(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af6b74e53a580217fcfead.png)
第1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管理的定义、五种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的职能:信息、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各种管理职能的关系:1)信息获取是其他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
2)决策既与其他管理职能有所交叉,又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3)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4)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5)管理就是这些职能的不断循环2、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的代表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管理理论最早出现在西方,西方的管理理论可以划分为如下分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亨利· L.甘特等。
a.泰罗的贡献(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基本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b.其他人的贡献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甘特:创造了“甘特图",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2)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代表人物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林德尔·厄威克和切斯特·Z.巴纳德等。
a.法约尔的贡献(“5+6+14”):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第七版)第09章 组织设计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第七版)第09章 组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f1626958fb770bf68a5508.png)
部门化
集权与分权
13
组织设计概 述 ✓组织设计理解 ✓组织设计原则
组织设计的 影响因素分析
部门化
集权与分权
组织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1、组织结构与管理工作的适应性
• 组织结构应该主动适应组织发展以及管理、 科技手段进步要求
• 个体劳动者和手工作坊可以由老板直接管理, 不存在组织结构问题
➢ 组织结构系统图:
• 把企业组织分成若干部分,并且标明各部分之间可 能存在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领导关系、物流 关系、资金流关系和资料传递关系、信息流等, 所有这些关系都伴随着信息流)。
• 把每种内在联系用一张图画出来,以更好地反映、 表达各部门间的真实关系。
27
组织设计概 述 ✓组织设计理解 ✓组织设计原则
组织设计的 影响因素分析
部门化
组织设计的步骤
设计步骤
1. 岗位(职务)设计 2. 部门划分 3. 组织结构网络关系描述
集权与分权
29
组织设计概 述 ✓组织设计理解 ✓组织设计原则
组织设计的 影响因素分析
组织设计的原则
组织设计原则是进行组织设计时须综合考虑的准 则。
不同企业由于其成长历史、经历等不同,在进行 组织设计时考虑的准则各有侧重点。
25
组织设计概 述 ✓组织设计理解 ✓组织设计原则
组织设计的 影响因素分析
部门化
集权与分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组织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主管和下属的工作能力 2.工作的内容和性质
➢所处的管理层次 ➢下属工作的相似性 ➢计划、制度的完善程度 3.工作条件 ➢助手的配备情况 ➢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 ➢工作地点的相近性 4.工作环境的复杂与稳定程度
周三多管理学精华重点
![周三多管理学精华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95d7223968011ca30091b0.png)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之管3大纲)第一章管理的概论一、管理与组织定义1.组织:是一群人为了某种共同的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体组织要素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活动,组织资源2.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只能进行协调的过程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3.管理层次:高层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执行层)低层管理者(作业层)4.管理的研究对象:主体,客体和环境的特征1)管理的主体—管理者2)管理者: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①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②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3)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及环境的特征4)管理对象:指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通过管理行为作用其上的客体.(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对象主要是指人,财,务,信息,技术,时间,社会信用等一切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5)管理环境:指存在于一个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分类:1内部环境:社会组织旅行基本职能所需的各种内部的资源与条件,还包括人员社会因素,组织文化因素2外部环境:又可分为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因素)和任务环境(包括对日常交易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如市场竞争格局,产品市场,顾客,竞争者,供应商,机融机构与融资机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主管部门等)3一般外部环境的具体因子: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社会与心理环境等关系:1对产关系:环境因素在组织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物,组织是微缩了的小社会2交换关系:组织与环境之间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3影响关系:组织的管理受外部环境的决定与制约,并反作用于外部环境补充知识点:环境不确定矩阵根据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可以把组织的外部环境分为四类:简单稳定的外部环境,简单复杂的外部环境,复杂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二、管理学的特点和原理1.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发展性实践性2.管理学的特征:两重性,既是科学又是艺术1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性质2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源于时间,又指导实践,有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指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并将管理理论与具体实践活动结合3.基本理论: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伦理原理1)系统原理—在管理原理的有机体系中骑着统帅作用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原理要点:①整体性原理(局部服从整体)②动态性原理(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是绝对的)③开放性原理④环境适应性原理⑤综合性原理(它包括系统目标的多样性,综合性和系统实施方案选择多样性与综合性)2)人本原理(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要点:①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认识过程分为3个阶段:要素研究阶段,行为研究阶段,主体研究阶段②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高度集权,从严治厂(职工被动管理,企业有威慑力)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适度分权,民主治厂(职工主动管理,宽松治理)③是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反战是现代管理的核心④管理是为人服务的(即服务与人事管理的目的)3)责任原理要点:①明确每个人的职责②职位设计和权限的委受要合理(人对所管理工作能否负责,取决于3个因素:权限利益能力)③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4)效益原理要点:效益的概念: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效益的追求:①通过经济效益表现②影响效益的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思想是否正确占重要地位③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一致④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⑤确定管理活动的效益观5)伦理原理--要点:1伦理的重要性2论理的特征,包括非强制性,非官方性,普适性,扬善性3论理与法律的关系:论理与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论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伦理与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4伦理与效益的关系:a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b伦理与长期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有正的相关关系c伦理与效益具有兼得的可能性d效率与道德可以而且应当结合在一起三、管理的基本职能1.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1)计划: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2)组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包括:①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②合理分配职权与职责③选拔与配置人员④推进组织的协调与变革等3)领导: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包括:①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②运用权威,实施指挥③激励下级,调动其积极性④进行有效沟通等4)控制: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性而进行的活动5)创新:核心职能2.组织职能分析组织职能是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
周三多第七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思考题答案
![周三多第七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0a95c010661ed9ac51f31e.png)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人类活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1、具有目的性,人类活动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2、有依存性,人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须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3、有知识性,人类活动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只是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烦人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有人类的地方就一定有人类活动,有人类活动就一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管理实践,所以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一: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特定的时空中,对组织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的过程。
特征:(1)实现㢟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2)特定的时空是管理的必要条件(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为(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参考答案二: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的特征: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参考答案三: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参考答案一: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采取的行动.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领导:通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
各项管理职能都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决策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决策,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管理学教案周三多
![管理学教案周三多](https://img.taocdn.com/s3/m/55c63c0bf5335a8103d22053.png)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人类与管理一、人类的管理活动从经济学的角度,认为企业是同质的,但在管理学的角度却认为管理是异质的,由于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这个变量使资源的结构安排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经营效率,即管理者调控资源的能力不同。
自古至今,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以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三个基本特点。
管理的定义:(一)定义:为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注意:载体:组织。
包括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等。
本质:活动或过程,而不是其他,本质是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
对象: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
职能: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其中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管理的基本职能目的:实现即定的目标,而目标依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三)其他代表性的定义: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有四层含义:1)有目的性的活动。
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首先考虑干什么,目标是什么,目标是否明确。
管理不具有自己的目标,不能为管理而管理,只能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类似于嫁衣,但却是极为重要的。
2)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组织,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建立起管理的框架。
3)管理通过运用资源来实现。
既追求效率的基础上,又追求效益。
(两者的结合即管理的有效性)如何判断管理的有效性(这是贯穿始终的)?(从效率和效益两个方面)效率:最少资源得到最大的产出;产出一定,投入量少投入不变,产出量多有效率(正确的做事)投入量少,产出量多效益:强调方向明确。
一个计划成功的程度(做正确的事)效率是手段效果是结果效果有效性4、组织应2SWOT分析经济政治技术二、管理的职能(一)决策(二)计划(三)组织(四)领导(五)控制(六)创新三、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补充: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看不清,用圆滑的观点,凡绝对的就是错的)。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周三多)](https://img.taocdn.com/s3/m/6766fd2a6f1aff00bfd51e60.png)
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三、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四、管理的基本职能:1。
计划 2.组织 3。
人员配备 4.领导 5。
控制五、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六、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七、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 2。
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八、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
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
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
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九、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
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
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十、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十一、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十二、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 2。
目的性 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 6。
控制性十三、系统的观点:1。
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闭性"3。
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5。
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
《管理学》周三多习题与答案 第3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学》周三多习题与答案 第3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13576b50e2524de5187eba.png)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原理)一、复习要点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2、系统的概念、特征。
3、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
4、对人的认识的三阶段。
5、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
6、责、权、利和能力四者之间的关系。
7、责任原理的基本内容。
8、效益的概念。
9、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
10、伦理的特性。
11、伦理原理的基本内容。
关键名词:管理原理、系统、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权利、责任原理、效益、效益原理、伦理、伦理原理。
二、习题之填充题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普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
3.构成系统的子系统称为要素。
4. 管理和战略,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管理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
5. 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
6.管理原理中的系统原理,效益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以及伦理原理构成了一个有机体系。
7.系统从组成要素的性质来看,可以划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管理系统属于人造系统。
8. 科学知识、组织才能和实践经验这三者构成了管理能力。
9.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三、习题之选择题1.系统有哪些特征(BCD )。
A.客观性B.集合性C.层次性D.相关性E.稳定性2.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A )。
A.集合性B.层次性C.相关性3.责任原理要求(BCE )。
A.权利尽可能集中,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企业的控制;B.明确每个人的职责;C.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D.管理者要尽可能授予下属权利,以激发积极性;E.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4.(C )指单位时间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
A.效益B.效果C.效率D.效用5.(A )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A.效益B.效果C.效率D.效用6.伦理具有哪些特性(ABCD )。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教案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f738b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8.png)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教案第一章管理学导论1.1 管理学的定义与概念-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2 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经典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1.3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理论建构方法第二章组织管理2.1 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组织的定义- 组织的特征2.2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与原则- 组织设计的要素与过程2.3 组织权力与决策- 权力与权威- 决策的类型与过程第三章领导与管理3.1 领导的概念与作用- 领导的定义- 领导的作用与功能3.2 领导风格与行为- 领导风格的类型与特征 - 领导行为的分类与要素3.3 领导力的培养与发展 - 领导力的培养途径- 领导力的个人修炼第四章组织文化与创新4.1 组织文化的概念与元素 - 组织文化的定义- 组织文化的核心元素4.2 组织文化的建设与塑造 - 组织文化的建设步骤 - 组织文化的塑造方法4.3 创新与组织变革- 创新的概念与重要性 - 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策略第五章绩效管理与激励5.1 绩效管理的概念与目的 - 绩效管理的定义- 绩效管理的目标与意义5.2 绩效评估与反馈- 绩效评估的方法与工具 - 绩效反馈的原则与技巧5.3 激励与奖励制度- 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 - 奖励制度的设计与管理第六章沟通与冲突管理6.1 沟通的过程与作用- 沟通的定义与要素- 沟通的作用与效果6.2 冲突的原因与类型- 冲突的常见原因- 冲突的不同类型6.3 冲突管理与解决- 冲突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 冲突解决的技巧与原则第七章变革管理与危机应对7.1 变革管理的概念与原则 - 变革管理的定义- 变革管理的基本原则7.2 变革管理的步骤与技巧 - 变革管理的六个步骤- 变革管理的关键技巧7.3 危机管理与应对- 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危机应对的策略与方法第八章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8.1 管理伦理的概念与特点 - 管理伦理的定义- 管理伦理的特点8.2 管理伦理的挑战与应对 - 管理伦理的挑战- 管理伦理应对的方法8.3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实践结语- 管理学的实际应用- 对管理学的思考与展望以上为《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教案的内容大纲,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周三多管理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绝密重点
![周三多管理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绝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825bd12cc58bd63086bd05.png)
( 加◆◇符号为重点知识 )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2:依存性
3: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短缺
2 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8:集权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保持稳定
13:主动性
14:集体精神
第三节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1:世界大战结束后,工业发达的国家的劳工运动有了发展,劳资矛盾尖锐
2:企业规模在激烈竞争中迅速扩大
3:科学技术的个发展
4:职工队伍的结构、文化程度都有了变化
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为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影响: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它只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2:建立学习型组织
3:规模经济的传统正在改变
4:虚拟公司正在代替传统的实体型企业
第三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课后案例分析第三篇 案例一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课后案例分析第三篇 案例一](https://img.taocdn.com/s3/m/d70948a680eb6294dd886c95.png)
万维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一、分析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一)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概念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为M 型结构。
首创于2O世纪2O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它是在总公司领导下设立多个事业部,各事业部有各自独立的产品和市场,实行独立核算,又称斯隆模型。
它是企业对于具有独立的产品和市场、独立的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形态,这样的部门就是事业部。
(二)事业部型结构的优点:1.事业部经理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经营负责;2.管理高层人员可以从日常行政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考虑重大战略问题;3.各事业部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有助于增强其责任感,发挥集体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4.各事业部集中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有很大差别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5.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和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三)事业部型结构的缺点:1.活动和资源重复配置导致成本上升、效率降低;2.管理人员膨胀;3.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整体利益。
二、万维公司为什么要进行组织结构变革由于内外部因素影响公司出现了一些问题。
具体如下:1.各部门各自为政、缺少沟通、协作困难、争夺资源;2.矛盾最终经常要由孟总亲自解决;3.三个事业部没有找到合适的领军人物,企划部和市场公关部经理也是虚位以待,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核心管理团队;4.一些中高层经理要求孟总下放事业部管理权,集中精力做好公司的战略管理工作;孟总也感到力不从心,但考虑到公司管理队伍现状,他对放权管理是否可行仍然心存疑虑;5.员工士气越来越低落,推诿扯皮现象。
三、分析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一)矩阵制结构的概念矩阵式组织结构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式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它由职能部门系列和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从而同时实现了事业部式与职能式组织结构特征的组织结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使授权有好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的工作
信息共享 提高授权对象的知识与技能 充分放权 奖励绩效
重要性原则。相互信任,敢于把重要的权力下放 适度原则。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不能无原则放权 权责一致原则。 级差授权原则。只能在工作关系紧密的层级上进行级差授权,
不越级授权。
3、技术的影响
伍德沃德等人的结论:单件生产和流程生产企 业采用有机式结构最为有效,而大量生产企业 若与机械式结构相匹配,则最为有效。
佩罗的结论:组织内部门技术越是常规化,组 织规范化、集权化程度就越高,采用机械式组 织结构的效率也就越高;组织内部门技术越是 非常规化,组织规范化、集权化程度就越低, 采用有机式组织结构的效率也就越高。
第三篇
组织
第八章 组织设计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 第二节 组织的部门化 第三节 组织的层级化
第九章 第十章 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八章
组织设计
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 同行动的集合体。组织设计就是设计合理的组织构架。
组织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构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 反映环境变化的要求,并能在组织演化成长的过程中, 有效集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 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 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担负的责任,有效地保证组织 活动的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战略的影响:结构应当服从于战略
战略发展有四个不同的阶段: 数量扩大阶段——简单结构 地区开拓阶段——职能结构(建立职能部门) 纵向联合发展阶段——职能结构 产品多样化阶段——产品型组织结构 在单一行业内发展时,采用集权的职能结构;多元化经营时, 采用分权的事业部结构。 按梅尔斯的四类战略类型: 防御者型——机械式结构 探险者型——有机式结构 分析者型——机械式结构与有机式结构的结合 反应者—— 低效率的战略
5、组织生命周期的影响(葛瑞纳)
创业阶段:有机式的结构。随着组织的成长,需要 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产生调整组织结构和调换高层 管理者的压力。 集合阶段:主要问题是制度化和放权,如何使基层 的管理者更好地开展工作,如何在放权后协调和控 制好各部门的工作。 规范阶段:会出现官僚特征。放权,调动积极性, 还要能不失控制。 精细阶段:成熟的组织有可能步入衰退期。可尝试 组建团队提高效率,如不能阻止官僚化,则应更换 高层管理者并进行组织重构以重塑组织的形象。
层级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集权与分权
职权是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 权,这些决定一旦下达,下属必须服从。 职位—职权—职责 巴納德认为:职权的接受前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下属必须能够了解沟通的内容; 下属必须深信他的要求和组织的宗旨是一致的 下属必须深信他的要求跟他本人的兴趣是一致的 下属在体力和精力上应能予以配合,职权的行使不能 逾越他们的能力和服从范围。
基本形式:
按工作过程标准来划分: 职能部门化;流程部门化 按工作的结果来划分: 产品或服务部门化;地域部门化;顾客部 门化、阵型结构;动态网络型结构
职能部门化
优点: ① 突出业务活动重点,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并使之 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 ② 符合专业化分工的要求; ③ 便于培训、控制。 缺点: ① 人、财、物资源过于集中,不利于开拓远区市场 或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组织分工; ② 助长部门主义风气,影响整体利益,协调困难; ③ 不利于培养“多面手式”管理人员
与集中的程度。
组织设计的任务
组织设计的工作:
职能与职务的分析与设计——职权设计 部门设计——横向结构 层次设计——纵向结构 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 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 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 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组织设计的原则
动人员积极性、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减少
外派成本。
缺点:需要大量综合管理人才;较难控制; 可能会因存在职能机构设置重叠而导致管理 成本高。
顾客部门化
优点:了解顾客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有效地发挥自已的核心专长,不断创造顾客 的需求,从而在这一领域内建立持久性竞争 优势。 缺点:各部门之间的竞争,可能造成各种专 业设备和人员利用率不高;顾客需求偏好的 转移,可能使企业无法随时都能明确顾客的 需求分类,结果造成产品或服务结构的不合 理,影响对顾客需求的满足。
专业化分工原则:是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组织设计 就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分工。 统一指挥原则:每位下属应该有一个并且仅有一个上 级 控制幅度原则:一个上级直接领导与指挥的下属人数 应该有一个有效的控制限度。(因为当直接向一位上级 报告的下级人数呈算数级数增加时,上级需要协调的 人际关系数会呈几何级数增加) 权责对等原则 柔性经济原则: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 是可以 根据组织内外的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职权的三种形式
1、直线职权:管理者直接指导下属工作的职权
2、参谋职权: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或
审核权,可以评价直线职权的活动情况,进而 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
3、职能职权:一种权益职权,是由直线管理者
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 他们按照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 使的某种职权。
流程部门化
优点:能够发挥集中的技术优势,易于协调
管理;对市场需求能快速反应;容易取得较
明显的集合优势;便于管理、培训,容易产
生较为明显的经验曲线效应。 缺点:衔接配合困难;部门利益难以协调; 不利于培养“多面手”式的管理者。
矩阵型结构用率高,提 高了组织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各种专业人 员在一起工作易于培养合作精神和全局观点, 容易取得创新成果。 缺点: 信息和权力等资源一旦不能共享,会带来争 取资源和权力的矛盾,牵扯管理者更多精力 人员受双重领导
动态网络型结构(虚拟组织)
动态网络型组织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其他组 织建立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业务合同网,有效发 挥核心业务专长的协作型组织形式。
动态网络型组织所做的就是创设一个“关系”的网络, 与独立的制造商、销售代理商及其他机构达成长期协 作协议,使它们按照契约要求执行相应的生产经营功 能。 优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柔性;能很好地整合资源; 结构简单、精炼、扁平化,效率高。 缺点:可控性差;需要特殊的文化,以保持凝聚力和 员工忠诚。
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决定了环境的不确定性。
为了提高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性,有以下原则性
的方法: (1)对传统的职位和职能部门进行相应的调整。当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提高时,传统的应变方法是 增设必要的职位和缓冲部门。
(2)根据外部环境的不确定程度设计不同的组织 结构。 机械式组织在稳定的环境中运作最为有效;有机 式组织与动态的、不确定的环境最匹配。 (3)根据组织的差别性、整合性程度设计不同的组织 结构。一个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环境, 因此也必须用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相匹配。如研 发部门用有机结构较适当;生产性部门选择层级 结构更为合适。 (4)通过加强计划和对环境的预测减少不确定性 (5)通过组织间合作尽量减小组织自身要素资源对环 境的过度依赖性
有效授权的原则
第九章
过程
一、编制 人力资源 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
二、 招聘 员工 三、 选用 员工 目的 : 确定有能 力的人才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 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不同的组织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复杂性:组织分化的程度
规范性:组织依靠制定规章制度以及程序化、标准 化的工作,规范性地引导员工行为的程度。
集权性:组织在决策时正式权力在管理层级中分布
第三节
组织的层级化
管理幅度: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 领导下属的数量。 管理层次:企业最高领导层到基层工作人员 之间的隶属关系的数量。 二间的关系:
管理层次
:
组织规模
管理幅度
扁平式结构和锥型式结构
• 锥型式结构
优点:能对下属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控制;层级之间 的关系也比较紧密;为下属提供更多提升机会 缺点:信息传递速度慢,易失真,增加高层主管与 基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成本,增加管理工作的 复杂性。压抑下级人员的创造性,影响满意感
产品或服务部门化
优点:充分利用专有资产,提高专业化经营 的效率水平;有利于从事于同一产品的各种 职能工作人员或部门间的协调;便于考核利 润;可培养“多面手”的管理人员。 缺点:对管理人员要求高;存在本位主义倾 向;可能会增加管理费用;增加总部的监控 成本。
地域部门化
优点:了解当地情况,对市场快速反应;调
机械式结构
与
有机式结构
有机式 结构 合作(纵向的和横向的) 不断调整的职责 低度的正规化 非正式的沟通渠道 分权的决策
机械式 结构
严格的层级关系 固定的职责 高度的正规化 正式的沟通渠道 集权的决策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环境、战略、技术、规模和生命周期
1、环境的影响
4、组织规模的影响
规范化程度:由小到大,规范化程度提高 集权化程度:组织规模越大就越需要分权化 复杂化程度:由小到大,复杂化程度提高 总之:由小到大,从有机到机械,之后机械程度 有所降低。 人员结构的比率。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的 比例应当是均衡配置的。但是,由于“帕金森 定律”,管理者会逐渐增多,这是要十分警惕 的。
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⑴组织的规模的大小。越大,越分权 ⑵政策的统一性。要求高,越集权 ⑶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有保证,越分权 ⑷组织的可控性。关键部门要集权;其他部门 相对分权后要进行有效控制 ⑸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逐渐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