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宏观指导和方法创新
GBT1.1—2020新版主要内容变化
GBT1.1—2020新版主要内容变化1引⾔标准化是为了建⽴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开展的制定并应⽤标准的活动。
标准化活动有其特定的⽬标、内容、程序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
为了保证标准化活动有序开展,促进标准化⽬标和效益的实现,对标准化活动本⾝确⽴规则已经成为国内外各类标准化机构开展标准化活动的⾸要任务。
我国已建⽴了⽀撑标准制定⼯作的基础性国家标准体系。
在该标准体系中,GB/T 1《标准化⼯作导则》是指导我国标准化活动的基础性和通⽤性的标准,旨在确⽴普遍适⽤于标准化⽂件起草、制定和组织⼯作的准则,由三个部分构成。
GB/T 1.1—2009发布实施已⼗余年。
标准发布实施以来,各⾏各业⼴为应⽤,在规范我国各层次标准编写、提升我国标准总体质量⽅⾯发挥了重要作⽤。
然⽽,随着标准化理论、⽅法和实践的发展,标准起草实践的不断深⼊,以及相对应的国际规则的变化,新的需求和建议不断产⽣,GB/T 1.1—2009的诸多技术内容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求。
GB/T 1.1—2009及其以前的各个版本均以ISO/IEC导则为基础起草。
GB/T1.1—2009与2004年版 ISO/IEC 导则第2部分的⼀致性程度为⾮等效。
⾃2009年以来,ISO/IEC导则第2部分先后与2011年、2016年和2018年发布了新版本,对国际标准起草规则进⾏了调整。
为确保⽀撑我国标准制定的基础性系列国家标准的整体协调,保证在采⽤国际标准起草我国标准时与国际标准起草规则的协调,适应国内外标准化实践发展的新需求,促进贸易和交流,对GB/T 1.1—2009进⾏了修订,GB/T 1.1—2020《标准化⼯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件的结构和起草》于2020年3⽉31⽇发布,1⽉1⽇实施。
2简介GB/T 1.1—2020《标准化⼯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件的结构和起草》是指导标准编写⼯作最基础的标准,确⽴了标准化⽂件的结构以及⽂件起草的总体原则和要求,共10章,6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标准化⽂件的⽬标、原则和要求,结构,要素的编写和表述,编排格式。
2022年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2年标准化工作要点作为2022年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制定人们在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的共同准则,这是保障产品质量、保证人们健康和安全的必要手段。
标准化工作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信誉和国家实力,因此十分重要。
本文将会阐述2022年标准化工作的要点。
一、推进创新标准化创新标准化是二十一世纪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2022年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要点。
推进创新标准化是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鼓励企业及相关部门开展技术、工艺和管理创新活动,创新标准化体系及其应用。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标准化成为满足市场与技术需求的关键手段。
二、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国际标准化是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途径。
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对保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提高我国企业国际标准化水平和竞争力,是2022年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同时,需要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联系,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工作,推进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三、促进社会参与标准化社会参与标准化是现代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2022年标准化工作的要点之一。
标准化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利益、安全和健康,广泛吸收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公众的知晓和参与。
因此,要将标准化与新技术、新媒体相结合,通过网上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让社会各界人士能够了解和参与到标准化工作中,不断提高标准化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参与度。
四、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标准化人才培养是2022年标准化工作的关键要点。
标准化专业能力是标准化工作能力的核心,因此加强标准化人才的培养与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要积极开展标准化人员培训工作,加强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提高标准制定和应用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标准化的能力和水平。
五、提高标准化质量水平标准化工作的质量水平是衡量标准化体系和标准化工作是否优秀的核心指标之一。
全力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思路和举措
全力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思路和举措
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宏观规划:制定全面的标准化规划,明确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路径,确定标准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立起科学、统一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框架。
2. 制定标准化政策文件:出台有关标准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明确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政策措施,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3. 加强标准化组织建设:统一组织标准化工作,设立标准化组织或委员会,完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明确职责和权限,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提升组织建设水平。
4. 建立标准化体系:完善标准化体系,根据实际需要和发展方向,制定符合国情和国际通行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宣传推广工作,提高标准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5. 推动标准化工作创新:加强标准化研究和技术创新,利用新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标准化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标准研究的前沿领域进展,推动标准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
6. 加强标准化宣传教育:开展广泛的标准化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社会各界对标准化工作的认知和参与度,提高公众对标准化的重视程度,培养公民的标准意识和标准化能力。
7. 加强标准化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标准化监督机制,加强对标准执行和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考核和奖惩机制,确保标准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全力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一些思路和举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和实施。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丹东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30•【字号】丹政发[2014]24号•【施行日期】2014.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丹政发〔2014〕2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丹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辽政发〔2013〕30号)精神,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现就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提出如下意见:一、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标准是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标准化是现代产业体系坚实的技术基础,先进、科学的标准体系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化已经成为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对外贸易、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
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对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资源节约和节能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新形势下推动我市加快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和重要保障。
二、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势技术领域和特色产业为重点,围绕建设“大气秀美新丹东”的发展战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鼓励企业研制创新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争取更多的标准话语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探索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标准体系,努力提高我市标准化总体水平和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年8月五部委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开源、开放的产业生态不断自我优化,充分发挥基础共性、伦理、安全隐私等方面标准的引领作用,指导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的制修订和协调配套,形成标准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全面规范化发展的新格局,制定《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以市场驱动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市场驱动,急用先行,跨界融合,协同推进,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原则,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建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与宏观指导。
加快创新技术和应用向标准转化,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
注重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车联网等相关标准体系的协调配套。
深化人工智能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国际国内标准协同性,充分发挥标准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3 —(二)建设目标。
到2021 年,明确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总体规则,明确标准之间的关系,指导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完成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伦理等20 项以上重点标准的预研工作。
到2023 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养老、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
建设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二、建设思路(一)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包括“A 基础共性”、“B 支撑技术与产品”、“C 基础软硬件平台”、“D 关键通用技术”、“E 关键领域技术”、“F 产品与服务”、“G 行业应用”、“H 安全/伦理”等八个部分,如图1 所示。
标准化工作注重创新,行业技术进步拉动发展
标准化工作注重创新,行业技术进步拉动发展。
一、创新与转化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在标准化工作中,创新和转化是关键词汇。
、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普及,给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标准化工作需要在这些新兴技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行业需求,依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转化。
标准化工作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行业分析,制订适应行业发展的标准化规范,促进轻工、重工、医药等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
通过技术转化和标准化应用,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和专业技术团队能够更好地整合行业内部的资源和技术能力,实现高效协作和共赢。
例如,利用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推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融合和协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
二、标准化工作注重推动绿色化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和人们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需求的增加,标准化工作也应注重推动绿色化发展。
根据市场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标准化化工作需要调整和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产品检验标准,并引导企业向环保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转型。
标准化工作同时需要注重绿色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生产设备和工艺的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如技术创新引导下的“绿色制造”、“绿色物流”和“绿色能源”等领域,标准化工作注重技术推广和标准规范化,推动企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三、推动标准化工作行业和企业“双赢”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标准化规范和技术推广,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企业效益的提高。
标准化工作应注重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紧密结合,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需求,提供与企业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的标准规范和辅导指南。
标准化工作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转移,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以激发和满足行业热点需求和企业创新能力,推动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四、标准化工作注重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标准化工作需要注重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通过标准化规范的实施和监督,促进企业从技术、经验、流程等多层次、多方面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增强竞争优势。
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16〕4号
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16〕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临汾,侯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壶口风景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为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协同有序推进标准化工作,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15〕46号)的要求,结合临汾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谋划我市标准化改革和发展,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为推动“六大发展”、促进富民强市提供有力的标准引领和服务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转变政府标准化管理职能,打破政府单一供给标准的格局,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主体从标准的被动执行者转为主动制定者。
——坚持科学管理。
强化开放、协调、效能等标准化管理理念,扭转重制定轻管理的倾向,注重标准的有效实施,持续提升标准化管理成效。
——坚持协同推进。
既要发挥好市县两级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责,又要发挥好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标准制定、体系建设、实施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协调推进标准化事业发展。
——坚持服务发展。
立足我市发展实际,全面构建具有临汾特色的地方标准体系,完善适应我市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和模式,不断增强标准化工作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力。
全力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思路和举措
全力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思路和举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标准化在各个行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
标准化建设工作不仅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的需要,更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加强质量监管的重要途径。
全力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对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质量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思路1.深入理解标准化的重要性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理解,认识到标准化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全社会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立足国际,紧跟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对接,借鉴国际先进标准,推动我国标准化工作向国际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企业树立自律意识,加强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
4.结合行业特点,推动标准化工作因地制宜,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标准化建设规划,推动各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全力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举措1.加强标准化法规建设加强对标准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建立完善的标准化法规体系,规范标准化工作的程序和流程,为标准化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有力支撑。
2.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相结合加强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工作的结合,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主动参与标准制定,推动标准化工作和技术创新相互促进。
3.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加强对标准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标准化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为标准化建设和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4.加强标准化宣传和推广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树立标准化意识,使公众了解到标准化工作对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5.强化标准化评价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标准化评价监督机制,对标准化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估,推动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和提升。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2018年7月目录前言 (1)一、总体要求 (2)(一)指导思想 (2)(二)基本原则 (2)(三)建设目标 (3)二、建设思路 (4)(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8)(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9)三、建设内容 (11)(一)基础共性标准 (11)(二)关键技术标准 (14)(三)行业应用标准 (30)四、组织实施 (32)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附件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映射及示例解析附件3: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前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
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5年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按照标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装备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答本报记者问(作者:闫书华汪彦来源:学习时报2016年01月04日第A1版)记者:徐主任您好。
近年来,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宏观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避免了大起大落,合理的宏观调控功不可没。
那么近几年宏观调控有哪些特点,起到了哪些作用?徐绍史: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特别是面对“三期叠加”时期的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先后创新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效稳定了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有力促进了经济稳定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
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区间调控”的概念,要求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014年,进一步提出要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也就是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不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一年多来,先后实行向小微企业等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扩大“营改增”试点、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等政策,同时积极采取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非对称降息等措施,不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有效发挥了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的重要作用。
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要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相机调控”,强调做好政策储备和应对预案,把握好调控措施出台的时机和力度,不断提高相机抉择的水平。
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各种调控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体现了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的新探索新实践,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避免了大起大落,为“十三五”时期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促进经济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
标准化的创新:如何将标准化与创新相结合
标准化的创新:如何将标准化与创新相结合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然而,创新往往被认为是与标准化相对立的概念。
标准化被认为是一种规范和统一的方法,而创新则被视为突破常规和独创性的表现。
然而,事实上,标准化和创新并不是互斥的概念,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标准化与创新相结合,以实现持续的商业成功。
第一章:标准化的重要性1.1 标准化的定义和作用标准化是一种将产品、服务或过程纳入统一规范的方法。
通过标准化,企业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并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标准化还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1.2 标准化对创新的影响尽管标准化被认为是一种规范和统一的方法,但它并不是一种阻碍创新的因素。
相反,标准化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为创新提供支持。
标准化可以减少重复的工作和不必要的改进,释放出更多的时间和资源用于创新活动。
此外,标准化还可以为创新提供一个共同的语言和框架,促进跨部门和跨组织的合作。
第二章:创新的挑战2.1 创新的定义和重要性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思想、方法或产品来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
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
然而,创新并非易事,它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
2.2 创新的障碍创新面临着许多障碍,包括组织文化、资源限制、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创新还需要有效的管理和领导,以确保创新活动得到适当的支持和资源。
第三章:将标准化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3.1 制定创新战略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创新战略,将创新纳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战略目标中。
创新战略应该与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相互配合,确保创新活动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一致。
3.2 建立创新文化企业应该建立一种鼓励创新的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创新文化应该强调试错的重要性,鼓励员工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
3.3 整合标准化和创新的流程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整合标准化和创新的流程,确保创新活动与标准化工作相互补充和支持。
标准规范的标准化标准化研究和创新
标准规范的标准化标准化研究和创新标准规范是人们生活、工作和交流的基础,因此标准化标准、研究和创新也变得越来越受到重视。
标准化是指建立基于共同理解的标准和规程,以确保产品、服务、过程和系统的质量、适用性和互换性。
标准化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确保质量和安全、解决技术和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
一、标准化的重要性标准化可以保证产品、服务和过程的一致性和交互性。
例如,同一公司生产的多个地方制造的同一种产品,如果没有标准规范,可能会出现质量差异、交互困难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会导致消费者的不信任,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占有率。
此外,标准化还可以规范技术和管理过程,避免重复和浪费。
标准化还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二、标准化的分类标准化可以根据不同的领域和目的进行分类。
主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产品标准化:针对产品的特性和功能建立标准和规程,包括尺寸、性能、材料和包装等方面。
2.服务标准化:针对服务的特点和过程建立标准和规程,包括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评价等方面。
3.过程标准化:针对生产和管理过程建立标准和规程,包括工艺流程、管理流程、检验流程等方面。
4.系统标准化:针对一整套互相关联、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进行标准化,包括信息系统、能源系统、运输系统等。
5.地区标准化:根据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建立的标准和规程,用于适应当地物质、技术和市场等特点。
三、标准化的过程标准化的过程可以概括为:1.研究需求:了解市场和用户需求,掌握技术和市场趋势,确定标准化的方向和目标。
2.制订标准:根据需求和标准化原则,制定标准和规程,包括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内容。
3.标准评审:将制订好的标准提交给相关方进行审查和评估,包括专家、代表和用户等。
4.标准发布:经过评审和修改后,将标准发布到相关领域和机构中,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5.标准更新: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四、标准化的创新标准化本身也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以适应新的市场和技术要求。
标准化与科技创新
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一、引言标准化和科技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标准化是指在特定领域内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
科技创新则是指通过研究开发新技术或改进现有技术,创造出更加先进、高效、节能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将探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标准化要求。
二、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关系1. 标准化促进科技创新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可以避免各个企业在同一个领域内重复研究,浪费资源。
同时,标准化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
2. 科技创新推动标准化升级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旧有的标准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在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相关领域内的标准进行升级和完善,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标准化要求1. 标准化要求科技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
因此,在制定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和完善标准内容。
2. 标准化要求质量保障标准化可以为产品和服务提供统一的质量保障,确保其安全可靠。
因此,在制定标准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确保标准内容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 标准化要求信息公开在制定标准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尊重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权益。
同时,在发布标准后,也需要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方便各方了解和使用。
四、科技创新与标准化案例分析1. 5G网络建设5G网络建设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应用场景等因素进行定制化设计,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网络的安全、稳定和高效。
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多个领域。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透明度。
3.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电动汽车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
当前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应着力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当前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应着力解决好的几个问题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当前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应着力解决好的几个问题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各项工作的基础,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法宝。
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对于煤炭工业彻底改变事故多发、管理粗放、工作标准低下、井上下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向着安全、优质、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讲求方法,及时注意纠正不良倾向,从而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健康发展。
1当前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1)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煤矿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是将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煤矿的安全基础工作,坚持不懈,一抓到底,促进生产效益等各项工作,维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而是将标准化作为谋升迁的政绩工程,能进入标准化工作前几名,获得表彰奖励或领导的肯定就重视,下功夫,如果达不到要求积极性就不高,得过且过。
还有的将标准化工作仅仅视为是打扫卫生,应付检查,上级部门检查时,环境卫生,设施齐全,员工操作规范,工作达标。
而检查人员一走,一些安全牌板、器材等随即取消,工作突击,蛮干如常。
这种只实现静态达标的现象实则也是一种干部作风不扎实,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将标准化工作作为政绩工程的表现。
(2)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具体实施中执行标准不严、不细。
有些煤矿不是对照标准,寻找差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达标规划,对于能达到的标准,则毫不打折,坚决执行。
而凡事敷衍凑合,凭经验做事。
比如掘进工作面的前探支护、瓦斯监测探头、胶带煤电钻综合保护等,认识上存在着错误观念,安全第一的观念没有树立牢固,生产任务一紧就放松了安全标准,忽略了安全防护设施。
又如,对火工品的清退制度,实际操作中怕麻烦,制度不能得到一以贯之地贯彻执行。
再如,井下存在的劣质工程在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食品药品标准化专项推进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食品药品标准化专项推进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7.30•【字号】豫政办[2008]67号•【施行日期】2008.07.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食品药品标准化专项推进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08]67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豫政〔2007〕28号),建立健全全省食品药品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巩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健康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开展食品药品标准化专项推进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食品药品标准化专项推进工作的意义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和有力保障,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技术手段。
近年来,我省食品药品标准化工作快速推进,在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省食品药品标准化工作还面临一些新问题,集中表现为:规模企业少,实施标准化战略、以先进标准带动产业发展的意识不强;食品标准不健全及执行标准不严格,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执行药品标准不严格,导致药品生产存在安全隐患。
省委、省政府已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列为“十大实事”之一。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适应食品药品安全的新要求、新任务,认真做好食品药品标准化专项推进工作,提高产品标准水平,加强过程控制的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推进原则(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以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为目标,以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标准为核心,坚持企业为主、从源头抓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标准体系,使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物流及销售环节有标准可依,建立以标准化为基础、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我省食品药品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主要食品药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文号】•【施行日期】2017•【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政府配置资源的范围和方式也在不断调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配置的资源主要是政府代表国家和全民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事业资源等公共资源。
为解决当前政府配置资源中存在的市场价格扭曲、配置效率较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创新配置方式,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就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对于适宜由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遵循价值规律,建立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对于不完全适宜由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要引入竞争规则,充分体现政府配置资源的引导作用,实现政府与市场作用有效结合。
对于需要通过行政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要遵循规律,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更有效率的公平性和均等化。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09•【字号】豫政[2007]28号•【施行日期】2007.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豫政〔2007〕28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现就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意义标准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目前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技术手段,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实施标准化战略是解决产品标准水平低、企业标准意识差、品牌技术含量少的重要举措;实施标准化战略,有利于用标准保护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利于用标准化手段优化产业结构,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标准化战略是在新形势下实现省委提出的加快“两大跨越”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二、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以优势技术领域和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标准体系,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鼓励企业研制创新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努力提高标准总体水平和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促进我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基本原则是: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为主、国际接轨。
坚持政府推动的原则。
创新的方法和衡量标准
创新的方法和衡量标准(一)常用的五种创新方法:1、综合法,是将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加合到一块。
2、嫁接法,是在一个事物的本体上,附加新的功能、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形成新的产物。
3、类比法,是在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之间,找出相同点,或者在看似相同的事物之间找出不同点。
4、延伸法或类推法,是顺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轨迹不断延伸、不断提高,形成新的认识、新的探索,获得新的成果。
5、逆向思维法,就是别人往东走,我就往西走,与常人和传统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二)有效创新应遵循的五大原则:1、超过同行业的社会平均水平;2、超过企业自身过去的水平;3、解决实际所面临的某个、某类问题或难题,促进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与管理效率的提升,助推企业经营行为能力的增强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4、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新的规范,使企业上升到一个新的创新基础;5、丰富管理科学或社会科学,为社会公众带来有益的启发和信息,为消费者和客户带来新的享受。
十种抗衰老和抗癌蔬菜西兰花冬瓜洋葱卷心菜胡罗卜西红柿菠菜香菜土豆芹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还要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要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体系。
要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督,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强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上。
二要规范政府的履职行为。
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行政权力监督。
三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培育发展社会组织。
省市两级都要列出“清单”,放权要有规划、有明细表、有时间表。
要搭建政社合作平台,扩大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公益事业,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
四要积极改进政府管理服务方式。
如果说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硬转型”,那么改进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就是“软转型”。
要健全综合政务服务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
创新评价方式与标准
创新评价方式与标准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如何评价创新的过程和成果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传统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无法完全适应创新的特点和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评价方式与标准来更好地衡量创新的价值和效果。
一、评价方式的创新创新评价方式是指评价创新过程和成果的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指标评价和案例分析等,但这些方式存在着固有的缺陷,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创新。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的评价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在结果的评估上,忽视了创新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非显性成果。
因此,我们可以引入重视创新过程和动态变化的定性评价方法,如专家评估、案例研究和财务分析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量化评价手段,如数据分析、指标评估和模型构建等,来量化创新的效果和价值。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辅助创新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评价创新。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创新的质量和效果,并基于这些数据为创新提供反馈和改进意见。
最后,创新评价方式还应该注重参与性和反馈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是单向的,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
因此,我们可以引入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鼓励创新者和评价者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我们还应该及时向创新者反馈评价结果,并提供改进意见,以促使创新得到不断改进和优化。
二、评价标准的创新创新评价标准是指评价创新过程和成果的衡量尺度和指标体系。
传统的评价标准主要集中在效率、经济性和质量等方面,忽视了创新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的评价标准来更好地反映创新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创新评价标准应该注重原创性和创新性。
创新的核心是创造出独特和有价值的成果,因此评价标准应该重点考虑创新的原创性和创新性。
我们可以借鉴专利和知识产权等相关标准,来评估创新的原创程度和独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化的宏观指导和方法创新李春田标准化、标准和标准系统 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今天,标准化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切领域,成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
标准化活动在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它的基本功能是总结实践经验,并把这些经验规范化、普及化。
由此形成的标准化活动过程,一般包括标准的产生(调查、研究、形成草案、批准发布)、标准的实施(宣传、普及、监督、咨询)和标准的更新等阶段(子过程)。
这其中,每一个新标准的产生,都标志着某一领域或某项活动的经验被规范化。
制定标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总结和积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过程;标准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推广和普及已被规范化的实践经验的过程;标准的更新则是以新经验取代旧经验,是实践经验的深化、提高过程。
人类社会实践是一个永不止息的活动,标准化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标准化活动的上述过程,决定了它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标准化始终是一个组织的行为。
这个组织最初是企业,后来行业、事业机构、服务团体、政府和国际组织都相继开展标准化。
这就使得标准化由最初的工厂内的局部活动,扩展为行业规模、国家规模和国际规模。
当今的标准化已经成为国际事务中备受关注的活动,它的地位和作用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标准化活动是一种特殊活动,其结果是生产一种特殊产品,这就是标准。
标准虽然不是商品,但它却能加速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能极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转化效率,实现商品生产的合理化、高效率化和低成本,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当这一现实在资本主义企业中被大量的事实所证实之后,制定标准便成了每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职能。
最初的标准都是各企业独立制定的,既没有统一的管理,也没有统一的规则。
由于保守技术机密的原因,企业之间的交流也受到限制,标准难以在广阔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特别是专业化生产和协作的出现,为标准的应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提出了客观要求。
于是形形色色的标准化团体产生了,行业(团体)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相继出现,在20世纪后半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些标准做为工业文明的助推器,记载着近百年来工业社会的进程和发展的轨迹,并为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准备了一套保证公平贸易的准则。
在标准化的初级阶段,人们所制定的标准常常是为解决某一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不仅内容较为单一,而且其存在方式是个别的、零散的。
到了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标准化都积累了50年以上的成就,无论是企业标准还是国家标准,都形成了数量可观的阵容,并以系统的方式存在。
这是标准存在方式的一次质变。
现今的标准,不仅以系统方式存在,而且以系统方式发生作用,这是同标准作用对象的系统属性相吻合的。
例如,为规范某种产品的质量,企业制定了一个该产品的质量标准,在标准中对产品应满足的质量要求做了明确规定。
有了这个标准,可以明确这种产品的质量管理目标,同时也为最终的质量检验提供判定合格的准则。
但是实践证明,企业只有这么一个孤立的产品质量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制定对实现产品最终质量要求起保证作用的原材料、零部件、工艺装备以及作业如管理等标准,共同发挥作用。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标准系统。
产品质量的保证作用,说到底是这个系统的效应。
当我们对标准和标准化活动中的任何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时,都不可能割裂这种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而将某一项标准孤立起来进行分析,必须把它放到它所在的系统中,视其为系统的一个要素。
这是现代标准化的一个基本观念,叫做标准系统观。
过程模式和发展模式 过程模式 尽管标准化的过程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和可变的,但还是有规律可循。
标准化过程通常包括许多阶段或子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3个互相连贯的阶段(子过程): (1)标准的产生 这是标准化过程中重要的子过程。
由于标准化对象不同,这个过程所包含的活动内容也略有不同。
一般包括:制定计划(立项)、起草标准、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等标准生成阶段和标准发行、复审、废止或修订等后续阶段。
为了规范国际标准的产生过程,ISO和IEC发布了专门的导则性文件。
我国还依据该导则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以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程序。
应该说标准化过程中这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是清楚和明确的,这个环节既是政府资源投入的重点,也是关注(干预)的重点。
这个阶段发生的问题,有程序性的(如征求意见、审查等),但更多的是实质性的,即标准的适用性、可行性、先进性方面的问题。
(2)标准的实施 标准的实施过程包括哪些活动内容,没有统一的规定,通常有标准的宣传、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等项。
有的标准由相关技术组织和管理机构组织宣贯,有许多标准并不组织宣贯。
我国强制性标准的实施是靠强制性的监督检查来推动。
对于推荐性标准的实施尚无有效措施。
在工业发达国家,标准都是推荐性的,其实施的推动力,一方面来自标准本身的科学性产生的信任,一方面通过产品认证。
我国在这两方面都有一定差距。
(3)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标准化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过程的终结,同时又是下一个过程的开始,它总结了前一个过程的经验和问题,并依据客观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提出标准修订的新目标,这是标准化过程永不止息的动力。
上述的标准化过程的3个关键环节,可以看做是3个子过程。
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地位、作用,可以用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表示。
AB:标准产生子过程 BC:标准实施子过程 CA:信息反馈子过程 ABCA:标准化基本过程 标准化的过程模式之所以用等边三角形,其含义是这3个子过程是同等重要的,不存在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的问题。
等边三角形又是一个稳定性好的图形,标准系统也需要稳定,稳定才能发挥其功能,如果这3个子过程中,有一个功能不足或不能满足总过程的要求,就势必破坏系统的稳定,妨碍系统功能 的发挥。
发展模式 标准化三角形的3个边互相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闭路循环过程,从而开辟了标准化过程的信息通道:AB是标准信息的生成过程,BC是标准信息的传递和转换过程,CA是信息反馈过程。
标准化三角形反映的是标准化的基本过程,即“标准的产生(制定)——标准的实施——信息反馈”。
但标准化过程并不到此终止。
当基本过程结束时,第二次ABCA循环就开始了。
第二次循环的终点又是第三次循环的起点。
标准化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循环中一步步向前发展的,它的发展轨迹是无数个不断迁升的三角形,它的发展模式就是构筑标准化金字塔。
1.标准化三角形迁升的意义和动力 标准化三角形从初始的ABCA循环,向下一个以及此后的一系列循环的过渡方式叫迁升。
迁升的含义是这种过渡具有跳跃式发展的特征。
就是说,当标准重新制定或修订后,这个新标准具备新的功能,并与变化着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标准的水平也就提高了一步。
迁升,有时是量的积累,有时是质的飞跃。
若干次量的积累也形成质的飞跃,因此,迁升的实质是质的飞跃。
标准化发展过程呈现的阶段性就是迁升的表现。
不论是标准还是标准系统,它必须处于稳态才能发挥其功能。
因此,它的每一个ABCA循环都是处于稳态(静态)的。
保持这种稳态是标准系统控制的重要任务。
不仅要及时排除影响系统稳定和系统功能发挥的各种干扰,而且从着手建立系统时就力求稳定(如不制定短命标准)。
标准系统持续稳定的时间越长,标准化成本越低、对相关系统的干扰越小,社会效益也较好。
但是标准系统不可能永远稳定,因为它不是一个孤立系统,它自身的稳定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果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市场的变化以及标准需求方的要求,使原有的标准或系统不能适用时;如果标准系统不依据环境的要求及时应变的话,这个系统要么失效(自愿性标准),要么产生负效应(强制性标准)。
标准系统控制的又一重要任务,就是当出现这种要求时,或者当已经预见到这种趋势时,即应组织标准的修订或对标准系统进行调整,这就是迁升发生的原因。
2.标准水平与标准化金字塔 标准化金字塔是标准化三角形迁升的结果,是标准化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的形象化模型。
金字塔不仅能形象地表达标准化三角形迁升的过程,而且还能形象地表达迁升的结果——标准的不断改进和标准水平的不断提高。
提高标准水平是长期以来标准化工作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在什么是标准水平、如何衡量标准水平以及如何提高标准水平等问题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解释,其中占主导的是用标准涉及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的特性值的多少和特性值的高低,做为判定水平高低的证据,而判定的准则或参照系则是其他国家的标准或国际标准。
这种用特性值简单对比的方法虽然也能说明某些差距或问题,但这样做容易产生“水平就看指标”,“提高水平就是拔高指标”之类的误导,把提高标准水平这一艰难而繁重的工作简单化。
标准水平是对标准(含标准系统)的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的综合评价,一般说来这个评价是很难和很复杂的。
自然标准水平的提高也就不会像修改一个指标那样简单易行,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标准化金字塔描述的就是这个过程的外部表象。
标准水平的提高过程,是诸多方面的整合过程,恰如一座金字塔的形成过程。
金字塔是一层层叠高的,标准水平也是通过持续地改进才得以提高的。
这个持续改进非常重要,因此,则不会有标准化三角形的迁升。
长期不迁升的标准(尤其产品标准)便会失去活力,不可能形成金字塔。
没有金字塔或金字塔很少的标准系统,其标准的个体水平低,整体水平也低。
因此,探求标准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以及提高水平的途径,都需要透过标准化金字塔,认真解析反映标准化过程的标准化三角形。
过程控制和信息系统 标准化过程控制的关键是保证标准化三角形的稳定、提高标准信息传递和转换的效率。
标准化过程失控的表现是标准化三角形失衡,从而导致标准系统的新陈代谢缓慢,系统的熵增加、有序性变差、功能下降。
标准化三角形失衡的表现——重制定、轻实施、无反馈。
造成标准化三角形失衡的结构上的原因是信息反馈子系统不健全,以标准化三角形为基础的ABCA信息反馈通道和反馈功能基本上没有形成,闭环控制机制变成了无反馈开环控制。
无反馈或反馈的信息严重滞后或严重不足,都会严重降低标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转换效率,影响标准化三角形的迁升和标准化金字塔的形成,最终导致标准整体水平低下。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标准滞后于经济、技术发展的要求,适用性差,先导作用不强,大量标准功能下降。
无反馈或反馈功能不健全,就难以做到及时地向标准化管理机构提供实施控制所必需的标准系统的“状态信息”。
标准信息反馈是标准化三角形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所反馈的状态信息,对标准化三角形的迁升,对标准化金字塔的形成,对标准系统的控制和标准系统的发展都有决定性影响。
然而,现行的标准系统基本不具备完善的信息反馈功能,许多情况下标准的实施状况并无信息反馈,许多标准颁布后实施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标准化管理机构是不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