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小翠》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小翠(2)原文
![聊斋志异·小翠(2)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2768e7da38376baf1fae76.png)
聊斋志异·小翠(2)原文年余,公为给谏之党奏劾免官,小有挂误。
旧有广西中丞所赠玉瓶,价累千金,将出以贿当路。
女爱而把玩之,失手堕碎,惭而自投。
公夫妇方以免官不快,闻之,怒,交口呵骂。
女奋而出,谓公子曰:我在汝家,所保全者不止一瓶,何遂不少存面目?实与君言:我非人也。
以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曩恩、了夙愿耳。
身受唾骂、擢发不足以数,所以不即行者,五年之爱未盈。
今何可以暂止乎!盛气而出,追之已杳。
公爽然自失,而悔无及矣。
公子入室,睹其剩粉遗钩,恸哭欲死;寝食不甘,日就羸瘁。
公大忧,急为胶续以解之,而公子不乐。
惟求良工画小翠像,日夜浇祷其下,几二年。
偶以故自他里归,明月已皎,村外有公家亭园,骑马墙外过,闻笑语声,停辔,使厩卒捉鞚,登鞍一望,则二女郎游戏其中。
云月昏蒙,不甚可辨,但闻一翠衣者曰:婢子当逐出门!一红衣者曰:汝在吾家园亭,反逐阿谁?翠衣人曰:婢子不羞!不能作妇,被人驱遣,犹冒认物产也?红衣者曰:索胜老大婢无主顾者!听其音酷类小翠,疾呼之。
翠衣人去曰:姑不与若争,汝汉子来矣。
既而红衣人来,果小翠。
喜极。
女令登垣承接而下之,曰:二年不见,骨瘦一把矣!公子握手泣下,具道相思。
女言:妾亦知之,但无颜复见家人。
今与大姊游戏,又相邂逅,足知前因不可逃也。
请与同归,不可;请止园中,许之。
公子遣仆奔白夫人。
夫人惊起,驾肩舆而往,启钥入亭。
女即趋下迎拜;夫人捉臂流涕,力白前过,几不自容,曰:若不少记榛梗,请偕归慰我迟暮。
女峻辞不可。
夫人虑野亭荒寂,谋以多人服役。
女曰:我诸人悉不愿见,惟前两婢朝夕相从,不能无眷注耳;外惟一老仆应门,余都无所复须。
夫人悉如其言。
托公子养疴园中,日供食用而已。
女每劝公子别婚,公子不从。
后年余,女眉目音声渐与曩异,出像质之,迥若两人。
大怪之。
女曰:视妾今日何如畴昔美?公子曰:今日美则美矣,然较畴昔则似不如。
女曰:意妾老矣!公子曰:二十余岁何得速老!女笑而焚图,救之已烬。
聊斋志异《小翠》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小翠》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18251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b.png)
聊斋志异《小翠》原文、翻译及赏析聊斋志异《小翠》原文王太常[1],越人[2]。
总角时,昼卧榻上。
忽阴晦,巨霆暴作[3],一物大于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
移时晴霁,物即径出。
视之,非猫,始怖,隔房呼兄。
兄闻,喜曰:“弟必大贵,此狐来避雷霆劫也。
”后果少年登进士,以县令入为侍御[4]。
生一子,名元丰,绝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5],因而乡党无与为婚[6]。
王忧之。
适有妇人率少女登门,自请为妇。
视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
喜问姓名。
自言:“虞氏。
女小翠,年二八矣。
”与议聘金。
曰:“是从我糠覈不得饱[7],一旦置身广厦,役婢仆,厌膏粱[8],彼意适,我愿慰矣,岂卖菜也而索直乎!”夫人大悦,优厚之。
妇即命女拜王及夫人,嘱曰:“此尔翁姑[9],奉侍宜谨。
我大忙,且去,三数日当复来。
”王命仆马送之。
妇言:“里巷不远,无烦多事。
”遂出门去。
小翠殊不悲恋,便即奁中翻取花样[10]。
夫人亦爱乐之。
数日,妇不至。
以居里问女,女亦憨然不能言其道路,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诸戚闻拾得贫家儿作新妇,共笑姗之[11];见女皆惊,群议始息。
女又甚慧,能窥翁姑喜怒。
王公夫妇,宠惜过于常情,然惕惕焉,惟恐其憎子痴[12];而女殊欢笑,不为嫌。
第善谑[13],刺布作圆[14],蹋蹴为笑。
着小皮靴,蹴去数十步[15],绐公子奔拾之[16],公子及婢恒流汗相属。
一日,王偶过,圆訇然来[17],直中面目。
女与婢俱敛迹去[18],公子犹踊跃奔逐之。
王怒,投之以石,始伏而啼。
王以告夫人,夫人往责女,女俯首微笑,以手刓床[19]。
既退,憨跳如故,以脂粉涂公子,作花面如鬼。
夫人见之,怒甚,呼女垢骂。
女倚几弄带,不惧,亦不言。
夫人无奈之,因杖其子[20]。
元丰大号,女始色变,屈膝乞宥[21]。
夫人怒顿解,释杖去。
女笑拉公子入室,代扑衣上尘,拭眼泪,摩挲杖痕,饵以枣栗。
公子乃收涕以忻[22]。
女阖庭户,复装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23];己乃艳服,束细腰,婆娑作帐下舞[24];或髻插雉尾,拨琵琶,丁丁缕缕然[25],喧笑一室,日以为常。
文言文小翠原文翻译
![文言文小翠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eee5ed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9.png)
昔有女子名小翠,年方二八,姿容秀丽,性情温婉。
生于富家,父母宠爱,兄长呵护。
小翠自幼聪慧,读书识字,才情出众。
一日,小翠于花园中游玩,忽闻一阵鸟鸣,声音清脆,悦耳动听。
小翠寻声而去,见一翠鸟栖息于枝头,羽毛鲜亮,犹如翡翠。
翠鸟见小翠,亦不惧人,反而频频点头,似有通灵之性。
小翠心生怜爱,遂将翠鸟带回家中,精心饲养。
自此,小翠与翠鸟形影不离,日夕相伴。
翠鸟亦知小翠心意,每当小翠忧愁时,翠鸟便展翅高飞,盘旋于空中,似乎在为小翠驱散愁云。
小翠见此,心中喜悦,忧愁尽消。
一日,小翠于窗前读书,忽见窗外一少年,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少年见小翠,亦目不转睛。
小翠心中一动,暗自思量:此人或许是我命中注定的良人。
于是,小翠托媒人向少年提亲。
少年之父闻言,大笑道:“此女才貌双全,我儿若有幸得之,乃三生有幸。
”遂应允了这门亲事。
婚期将至,小翠心中喜悦,却又有几分忧愁。
忧的是,一旦嫁为人妇,便要离开父母,离开翠鸟,不知今后生活如何。
翠鸟似乎察觉到了小翠的心思,终日不离其左右,仿佛在安慰小翠。
及至婚期,小翠身着红衣,嫁给了那位少年。
婚后,小翠夫妇恩爱有加,生活美满。
然而,小翠心中始终不忘翠鸟,时常在梦中与翠鸟相见。
一日,小翠梦中与翠鸟相会,翠鸟告诉她:“我乃天宫仙女,曾因犯错被贬人间。
因得你悉心照料,故对你心生感激。
如今,我已修成正果,即将返回天宫。
你若想见我,只需在庭院中种一棵梧桐树,我自会来与你相见。
”小翠醒来,心中喜悦,遂在庭院中种下一棵梧桐树。
不久,翠鸟果然再次降临,与小翠相会。
小翠与翠鸟言欢畅谈,直至天明。
自此,小翠与翠鸟每隔一段时间便在梧桐树下相会。
小翠夫妇虽不能时常相见,但心中始终有对方陪伴,生活依旧美满。
译文:从前有一位名叫小翠的女子,年纪刚好二十有八,容貌美丽,性情温和。
她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父母对她宠爱无比,兄长也十分呵护她。
小翠自小聪明伶俐,读书识字,才华横溢。
有一天,小翠在花园里游玩,突然听到一阵鸟鸣,声音清脆悦耳。
小翠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小翠文言文注释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1e77c5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3.png)
小翠者,余之爱猫也。
性温顺,善解人意。
每当余读书,必伏案而睡;余劳碌,则随余左右,似欲共分劳苦。
一日,余归家,见其卧于门旁,毛发光泽,神态安详。
余抚之曰:“小翠,汝今日何其安详也?”对曰:“主人,吾有一事,愿告之。
”余曰:“但言无妨。
”小翠遂而言:“吾闻人言,猫之寿命不过十年,吾已八岁,恐不久于人世矣。
是以今日,得主人之爱,愿以此身报答。
”余闻言,心中凄然。
良久,曰:“小翠,汝虽寿命有限,然吾之爱汝,岂因寿命长短而异?汝之温顺,吾之所爱;汝之忠诚,吾之所敬。
纵使汝寿命不长,吾亦愿以余生相守。
”小翠闻之,泪如雨下,伏地不起。
注释:1. 小翠者,余之爱猫也:小翠,我的爱猫。
者,……的人/事物。
2. 性温顺:性情温和顺从。
3. 善解人意:善于理解人的心意。
4. 每当余读书,必伏案而睡:每当我在读书,它必定趴在桌子上睡觉。
5. 余劳碌,则随余左右,似欲共分劳苦:我忙碌的时候,它就跟着我左右,好像想要和我分担劳苦。
6. 一日,余归家,见其卧于门旁,毛发光泽,神态安详:有一天,我回家,看到它躺在门边,毛发光泽,神态安详。
7. 毛发光泽:毛发闪耀着光泽。
8. 神态安详:神态平静安详。
9. 愿以此身报答:愿意用我的生命来报答你。
10. 心中凄然:心中感到凄凉。
11. 良久,曰:过了一会儿,说。
12. 汝虽寿命有限,然吾之爱汝,岂因寿命长短而异?:你虽然寿命有限,但是我对你爱,难道会因为寿命的长短而改变吗?13. 汝之温顺,吾之所爱;汝之忠诚,吾之所敬:你的温顺,是我所爱的;你的忠诚,是我所尊敬的。
14. 纵使汝寿命不长,吾亦愿以余生相守:即使你的寿命不长,我也愿意用我的余生来陪伴你。
15. 泪如雨下,伏地不起:眼泪如雨般落下,趴在地上不起。
翻译:小翠,是我的爱猫。
性情温和,善于理解人的心意。
每当我在读书,它必定趴在桌子上睡觉;我忙碌的时候,它就跟着我左右,好像想要和我分担劳苦。
有一天,我回家,看到它躺在门边,毛发光泽,神态平静安详。
小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小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f06b23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f.png)
小翠,吾乡之美女也。
生而聪慧,性善良,父母怜之,故得名。
年方及笄,姿容俏丽,举止端庄,邻里皆赞其才貌双全。
一日,小翠游于园中,见一蝴蝶翩翩飞舞,心喜之,遂追之。
蝴蝶飞至花丛,小翠亦随之入花间。
忽闻花香浓郁,举头四顾,见一俊秀少年,正持花一束,悠然立于树下。
少年见小翠,微笑颔首,小翠亦含羞低头。
少年问:“佳人何来?”小翠答:“偶游至此,闻花香而心动。
”少年曰:“此花名‘忘忧’,愿佳人携此归,常忆今日之欢。
”小翠笑而受之,携手与少年同游。
自那日后,小翠常与少年相会于园中,或共赏花,或对弈,或吟诗。
两人情投意合,渐生情愫。
然小翠知家规甚严,恐日后难以相聚,遂心生一计。
一日,小翠对少年曰:“吾欲赴京师,求名师指点,不知君意如何?”少年闻言,心中不舍,然亦知小翠之意,便答:“佳人若去,吾亦愿随行,同赴京师。
”小翠笑曰:“君若肯随,吾心甚慰。
”于是,两人约定,次日一同启程。
及至启程之日,小翠父母闻之,大惊,责问其故。
小翠以实相告,父母无奈,只得应允。
遂备车马,送二人远行。
京师之地,繁华似锦,小翠与少年居于一家客栈。
少年勤奋学习,小翠亦刻苦读书。
不数年,两人学有所成,名动京师。
时值皇上下旨,选拔贤才,小翠与少年皆入选。
皇帝见两人才貌双全,心中大悦,遂封小翠为才女,封少年为才子。
自此,小翠与少年结为连理,恩爱有加。
小翠父母亦因二人之才而欣慰,邻里皆称羡不已。
翻译:小翠,是我家乡的一位美女。
她生来聪明伶俐,性格善良,父母非常疼爱她,因此给她取了这个名字。
到了及笄之年,她的容貌俏丽,举止端庄,邻居们都称赞她才貌双全。
有一天,小翠在园中游玩,看到一只蝴蝶翩翩起舞,心中很高兴,于是追逐起来。
蝴蝶飞到花丛中,小翠也跟着进入了花间。
突然闻到花香浓郁,抬头四处张望,看到一个英俊的少年,他手持一束花,悠闲地站在树下。
少年看到小翠,微笑点头,小翠也害羞地低下了头。
少年问:“美丽的姑娘从哪里来?”小翠回答:“偶然游到此处,闻到花香而心动。
聊斋志异·小翠(4)原文
![聊斋志异·小翠(4)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4aa3d7700abb68a982fb71.png)
聊斋志异·小翠(4)原文王给谏回去,果然上奏皇帝,揭发王太常谋反,有龙袍、皇冠为证。
皇帝惊讶地打开验看,原来所谓皇冠是高梁秸子编的,龙袍乃是个破旧的黄布包袱皮。
皇帝生气了,责怪王给谏诬陷好人。
皇帝又把元丰叫来,一看,原来是个白痴。
皇上笑了:这样的傻瓜能当皇帝吗?就交给法司看管。
王给谏又指控王太常家中有妖人。
司法官吏把王家的丫鬟仆人拘去审讯,大家都说:哪有妖人?只有个疯疯颠颠的媳妇和一个痴呆呆的儿子,整天闹着玩儿罢了。
四邻八舍也是这样讲。
这件案子才审定了,判王给谏诬告,充军云南。
从这以后,王太常觉得小翠很不平常,又因为她母亲一去不回,就揣度媳妇莫非是个仙女吧!就让王夫人去询问。
小翠只是笑,一句话也投有。
夫人再三追问,小翠捂着嘴,笑道:我是玉皇大帝的亲生女儿,娘还不知道吗?过了不久,王太常又升了官。
这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经常为没有孙子而发愁。
小翠过门已经三年了,每夜都和公子分床睡眠。
夫人就派人把公子的床搬走,嘱咐他和小翠睡一张床。
过了几天,公子就找夫人告状了:那张床搬走了,怎么老不归还?小翠每夜都把脚搁在我肚皮上,压得我都喘不过气来!又好掐人家的大腿丫鬟仆妇们听了都捂着嘴吃吃地笑,夫人连喝带打地把他赶走了。
一天,小翠在房里洗澡,元丰见了,要和她同浴。
小翠笑着拦阻他,叫他等一下。
小翠洗完澡出来,把热水倒在大瓮里,然后给公子脱去衣裳,和丫鬟扶着他下了瓮。
公子觉得非常闷热,大叫着要出来,小翠不听,又用被子给他蒙上。
过了一会儿,没有声响了,打开一看已经死去。
小翠很坦然地笑着,一点也不惊慌,慢慢地把公子抬出来放在床上,给他擦干身子,随后盖上两床被子。
夫人听到儿子洗澡给闷死了,嗷嗷哭着跑了来,骂着说:疯丫头,怎么把我儿子给弄死了!小翠微微一笑,说:这样的傻儿子,还不如没有哩!夫人一听这活,更是气得发疯,用头去撞小翠。
丫鬟们连忙把夫人拉开。
正闹得不可开交,一个丫鬟跑来报告:公子哎哟着起来啦!夫人收住眼泪,过去抚摸元丰,见他咻啉地喘着气,浑身冒大汗,把棉被也湿透了。
文言文小翠
![文言文小翠](https://img.taocdn.com/s3/m/2c3ac86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4.png)
文言文小翠张公子随女孩儿出来,也不回避,却仍是坐在石桌旁,左手里拿着那副字画,眼睛盯着屋顶发呆。
小翠一直站在张公子后面,但也没有说话。
“哎,你说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小翠想问,可张公子就是不肯理睬她。
这时,小翠才发现张公子眼眶边缘隐约有一些泪痕。
“他爷不好这个,您别生气啊!”张公子叹了口气:“算了,谁叫我命苦呢?本来想将家传宝贝给你,谁知……”他越说越伤心,竟呜呜地哭了起来。
小翠吓得赶忙安慰:“别哭,别哭,什么事情都会好起来的,都会好起来的。
”张公子抬起头来,擦干眼泪,忽然看见她手中的小葫芦,问道:“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如此熟悉?”小翠见他终于开口说话了,便将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
张公子听完后哈哈大笑,说:“原来我这次带你出来是为了买这个东西。
我说怎么样都找不到,原来是被你带来了。
怪不得小葫芦是这样熟悉。
”她又转过头,看着那位老者:“张公子,您和这位老丈认识吗?”张公子摇摇头,说:“只是在路上偶遇,并无交情。
”老人摆摆手,说:“别管这些,我也从未听说过这种事情,只是感觉奇怪罢了。
”小翠却惊叫一声,一下子跪倒在地,扑通一声双腿磕在地上,张公子吃了一惊,忙拉住她:“怎么了?”小翠把那块绿色玉佩交给张公子:“这是她父亲留给她的遗物,让我把它卖掉,换点钱,去京城赎我母亲,她还在京城。
”张公子呆立半晌,最后咬了咬牙,说:“你等着,我这就回去收拾东西。
”说完,朝外就走。
小翠愣了一下,立即追了上去。
看见那个姑娘走了,老者对张公子说:“你为何要管这闲事,害得别人家破人亡,两败俱伤。
”张公子说:“我从小到大,从未见过像他这样孝顺的儿子,人若真能这样活着,也不枉此生了。
”老人听了,满脸笑容:“少侠,谢谢你,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我,千万不要客气。
”“哦?”张公子挠挠头,不明所以。
“跟我来。
”老者领着张公子往外走去,两人先后来到一间门前。
张公子有些紧张,小翠的手不禁握紧了,突然,门“吱呀”一声开了,他们走了进去。
“我们的花园不同,另辟一条小径吧!”老者指了指右边,径直向前走去。
《聊斋志异·小翠》
![《聊斋志异·小翠》](https://img.taocdn.com/s3/m/d5630a45852458fb770b56c6.png)
其他短篇小说
一、文言短篇
1、《聊斋》以后,文言短篇兴盛,主要有: 沈起凤《谐铎》 和邦额《夜谭随录》 浩歌子《萤窗异草》
袁枚《新齐谐》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乐钧《耳食录》 许元仲《三异笔谈》等等。
2、《阅微草堂笔记》:24卷,纪昀作。 内容主要记述狐鬼神怪,目的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 匡扶颓风,劝善惩恶,以巩固封建秩序。其《姑妄听 之·自序》说此书“大旨期不乖风教”。主要思想倾向 不好,少有积极意义。 《阅》在写法上,摹仿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文字古 拙简练,不事夸张修饰。有时也“随意装点”、“摹绘 如生”;有些篇章也雍容淡雅,情趣盎然。鲁迅说它 “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
小 翠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
帷幄奇谋运不穷, 痴儿颠倒戏闺中。
功成便尔将身退,
留取余情补化工。
1、狐女流变史: 狐精化人古已有之。 后魏时,“妇人着彩衣者,人指为狐魅” (《洛阳伽蓝记》),“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 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之同,事者非一主。 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杖痕”,对元丰怜爱之情可见一斑;室外不敢撒欢,室内犹可 作戏,“艳服束细腰,婆娑作帐下舞”,“喧笑一室,日以为 常。”
此女非愚实慧,能窥翁姑喜怒。
至此,一个憨态可掬、天真无邪,而又十分痴情
的少女形象已经初露端倪。
她的天真烂漫令人欣羡。传统道德对女子 的要求是“笑不露齿”、温柔和顺,作者以赞 赏的笔调来写对小翠的“越礼”行为,蕴含着 对束缚人性的封建家长制的嘲弄与否定。
喜变悲,悲转喜,喜喜悲悲,悲悲喜喜。
至此,小翠不记世俗之偏狭,不顾个人
得失之朗朗心性全观。
文言文小翠
![文言文小翠](https://img.taocdn.com/s3/m/20630fd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8.png)
文言文小翠小翠出于山,其邻居有女子浣纱,五岁。
十余岁,父母弃之,入山学仙,一年半还,容貌姿色,过于凡人,见者皆不知为山鬼。
一日,忽思乡,弃其仙术,于南阳城外,见河流甚急,上下浮桥甚宽,遂跃于水面。
游几步,猛觉坠水,溺而亡。
其魂于水中行千里,亦不得出,困极而睡,梦里见一妇人,容颜甚美,手捧一锦囊,如若有人在此则送汝一程。
醒后,乃知自己已化身为河边洗衣少女,自幼以来即常做与仙女有关之梦,偶梦见仙女也是寻常事,于是便在水边静候,望那仙女能现身。
小翠于水面上蹲立许久,方觉口渴,四处望去,不见任何踪影。
小翠正欲离开时,突听到后方传来声音:“汝可愿意与吾同游?”回头望去,见一白衣美女站在身后。
小翠惊恐道:“您不就是那位前来搭救的仙女吗?小女有何德能,敢劳驾仙女?”美女道:“吾乃紫微星下凡,天帝命我到此地点化你,助你渡劫。
”小翠之为人也,颇聪明。
至今犹记得儿时所读的一些文章,她随便翻看了两篇,却总会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不仅将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且一字不差。
其父曾怀疑她的能力,但却找不出理由反驳,只好作罢。
长大后,小翠亦非善良之辈,竟当街强抢民女,但并未真正得逞,被一路过的俊朗男子所阻。
小翠见此男面色清秀,生得玉树临风,正合心意,便决定将错就错,掳掠男子为奴。
第二天早晨,男子装作回忆起昨晚之事,请求小翠不要把他昨夜的行径告诉他人,小翠欣然应允。
男子携小翠奔向一小镇。
二人暂住进一客栈。
小翠借故请假外出买东西,将客栈托付给男子照料。
小翠本为狐妖,善于幻化之法。
回店后,见男子一脸焦虑,出言安慰:“你放心,我绝不会把你昨夜的行径说出去。
”男子从小长于军营,虽表面刚毅勇猛,内心却怯懦得很。
这番变化令小翠欢喜不已。
《宣室志》:子昂至州,馆于大方。
有尼来乞,谒诸妓。
召二妓,谓曰:“我身与子同姓,今因奉使出家,后当相遇于黄檗山中。
子今行矣,而我已忘情缘。
子亦作歌以寄我,使我不忘于心也。
”其二妓各和一声,声亦甚清丽。
其中一妓,自念云:“山门路不尽,何事恋尘氛。
聊斋志异小翠文言文注解
![聊斋志异小翠文言文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6996a57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4.png)
聊斋志异小翠文言文注解注解:太常,官名,汉为九卿之一。
以后各代设太常寺,置卿和少卿各一人,掌管宫廷祭犯礼乐等事。
越:指令浙江地区。
古越国建都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末年越国灭吴,向北扩展,疆域有江苏南部、江西东部、浙江北部等地区。
巨霆:迅雷。
以县令入为侍御:从外任知县调入朝廷为御史。
清代称御史为“侍御”。
牝牡(pín—mǔ聘亩):雌雄,指男女性别。
鸟兽雌性叫“牝”,雄性叫“牡”。
与:据山东省博物馆抄本,原作“於”。
糠覈(hé河):粗粝的饭食。
覈,米麦的粗屑。
厌:通“餍”,饱食。
膏粱,肥脂与细粮,指美食。
翁姑:公婆。
奁(lián):此指闺中盛放什物的箱匣。
笑姗(shàn):嘲笑。
姗,古同“讪”,讥讽。
惕惕:耽心、忧虑。
第,但。
善谑(xuè):善于戏耍玩笑。
刺布作圆:缝布作球。
刺,缝制,圆,球。
数十步:据山东省博物馆抄本,原作“数步”。
绐(dài):古同“诒”,欺骗;欺诈。
哄骗。
訇(hōng 轰)然:形容踢球的声音。
敛迹:躲藏,藏身。
刓(wán 玩):划刻。
杖:棒打。
乞宥:求饶。
宥,原谅。
收涕以忻:止住眼泪而欢喜高兴。
“装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及以下数句:这里是合写他们所扮演的两出戏。
装公子作霸王,指扮演西楚霸王项羽;下文写小翠”乃艳服,束细腰,婆婆作帐下舞”,指扮演虞姬;串演的是楚汉相争时霸王和虞姬的故事。
公子作沙漠人,指扮演发兵索取昭君的匈奴王;下文写小翠“髻插雉尾,拨琵琶,丁丁缕缕”,指扮演王昭君!串演的是汉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婆娑:舞蹈的姿态。
丁丁(zhēng zhēng 争争)缕缕然:形容弹奏琵琶所发出的连续不断的声响。
丁丁,形容声音响亮。
缕缕,形容声细不绝。
给谏:官名,给事中的别称。
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掌侍从规谏、稽察六部弊误等事。
清代隶属都察院。
素不相能:向来不相容。
三年大计吏:明清时,每三年对官吏举行一次考绩。
小翠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小翠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d6c939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b.png)
小翠者,田氏女也。
生而颖悟,能读《左传》、《国策》,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善于辞令。
翻译:小翠,乃田家之女。
自幼聪慧,能阅读《左传》、《国策》,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才思敏捷,擅长辞令。
原文:年十五,父母欲嫁之,小翠曰:“吾欲学道,不愿嫁人。
”翻译:十五岁时,父母欲将她嫁出,小翠说:“我欲修道,不愿嫁人。
”原文:父母不听,强嫁之。
小翠遂逃至山中,遇一仙人,仙人见其貌美,收为弟子。
翻译:父母不听从她的意愿,强迫她出嫁。
小翠于是逃至山中,遇见一位仙人,仙人见她容貌美丽,便收她为弟子。
原文:仙人授以道术,小翠习之,渐成仙术。
后因事,仙人令小翠下山,与小翠之夫同归。
翻译:仙人传授给她道术,小翠努力学习,逐渐掌握了仙术。
后来因为一些事情,仙人让小翠下山,与她丈夫一同回家。
原文:归家后,小翠以仙术助夫,夫家富贵,声名远扬。
小翠亦因夫贵,名动乡里。
翻译:回到家中后,小翠运用仙术帮助丈夫,丈夫家道昌盛,声名远播。
小翠也因为丈夫的显贵,名声传遍乡里。
后夫家遭变,小翠亦被逐。
遂流落江湖,历经磨难,终成仙真。
翻译:后来丈夫家遭遇变故,小翠也被逐出家门。
于是她流落江湖,历经种种磨难,最终修成了仙真。
原文:仙真归天,小翠亦随之上山,从此不知所终。
翻译:仙真归天,小翠也随之上山,从此便不知她的下落。
以上为《小翠》一文中部分重点句子的翻译,展现了小翠聪慧、坚韧的性格特点,以及她与仙人、丈夫之间的感人故事。
小翠重点字词翻译
![小翠重点字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15f2e5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6e.png)
小翠重点字词翻译小翠重点字词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重点字词解释从:自,由。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凉。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翻卷。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皆:全,都。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聊斋志异·小翠(5)原文
![聊斋志异·小翠(5)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3d414e27d3240c8447ef71.png)
聊斋志异·小翠(5)原文元丰打发仆人回家回禀夫人。
夫人一听,又是惊,又是喜,便坐着轿子赶来。
走进花园,小翠迎接跪拜。
夫人拉着小翠的胳膊,老泪纵横,真诚地检讨以前的过错,简直不能谅解自己。
又说:如果你心里不怀恨我,就请你一同回去,让我的晚年得到安慰。
小翠坚决推辞,不肯答应。
夫人因为这花园太荒凉,打算多派些丫鬟仆人来侍奉。
小翠说:别的人,我都不愿见,只要原先的那两个丫头。
相处的日子长了,我很相信她俩,就让她俩来吧。
照应大门,派个老仆人就行。
别的人一概用不着。
夫人就按小翠说的做了,对外人就说是元丰在花园里养病。
每天送给他们食物和日常用品。
小翠常劝元丰另外娶亲,元丰不依。
过了一年多,小翠的面孔和声音渐渐和从前不一样了。
把画像取出来一对,简直判若两人。
元丰非常奇怪。
小翠说:你看我比以前美吗?元丰说:今天你美倒是美了,但是跟从前不一样了。
小翠说;你这意思是说我老了?元丰说:你才二十几岁,怎么会老呢?小翠笑了笑,把画像烧了,元丰要去拿,已经变成了灰烬。
一天,小翠对元丰说:公公说我到死也不会生孩子。
现在双亲都年老了,你又孤零零一个弟兄也没有,我不会生育,怕要贻误你们的宗嗣。
你还是另娶一房妻子,早晚可以侍奉公婆,你两面跑跑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元丰答应了,就向钟太史家求亲。
迎亲的日子快到了,小翠给新妇做了新的衣服和鞋袜,然后送到钟家去。
新娘进门,她的容貌、言谈和举止,竟然跟小翠没有丝毫差异。
元丰十分惊奇,到花园去找小翠。
小翠已不知去向,问丫鬟,丫鬟拿出一块红巾,说:娘子回娘家去了,留下这个叫我交给公子。
元丰展开红巾,上面系着一块玉玦,这是表示她永远与元丰分别了。
元丰知道她不会再回来了,便带着丫鬟回去。
元丰虽然时刻想念着小翠,幸而见到新娘犹如见到了小翠一样。
元丰这才明白:和钟家女儿成亲的事,小翠早已料到了,因此她先化成钟家姑娘的模样,这样就可以安慰元丰后来对她的思念啊!。
小翠_聊斋文言文翻译
![小翠_聊斋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706da3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e.png)
小翠,吾乡里人也。
少孤,赖兄嫂抚养,颇得温饱。
年十六,适赘婿王生。
王生家贫,夫妇共度,虽艰辛,无怨言。
一日,王生入山伐薪,遇一美女子,婉约可人。
王生惊异,遂与交谈。
女子自言姓林,名小翠,年方二八,家贫,无以为生,故至此求食。
王生怜之,遂携归,与之同居。
自小翠至王家,家务井井有条,王生心喜,赞不绝口。
小翠亦善解人意,知王生辛苦,常以巧计助之。
一日,王生于山中遇盗,险些丧命。
小翠知后,遂教王生制一法器,用以自卫。
王生依计而行,果得免于难。
然小翠非寻常女子,其母乃狐仙也。
一日,小翠梦归家中,见其母卧病在床。
醒来,泪如雨下。
王生见状,询问原由。
小翠以实相告,王生闻之,痛哭流涕。
遂与小翠商议,欲往山中探望。
小翠惧母责,不愿同往。
王生乃发誓,必不泄露此事,小翠方允。
至山中,见小翠母卧病,心酸不已。
王生买药馈赠,小翠母感其诚,遂许以不夺其生。
王生喜出望外,感激涕零。
归家后,小翠母果然无恙。
自此,王生对小翠更加宠爱。
未几,小翠母病愈,欲带小翠离去。
小翠恋恋不舍,不愿离去。
王生亦不舍,恳求小翠母留小翠。
小翠母见王生至诚,遂允其所请。
然小翠离去后,王生感念其恩,常以酒食祭奠。
一日,王生于梦中见小翠,言其母已逝,小翠欲报答王生之恩,遂托梦相告。
王生醒来,泪如雨下,遂设祭坛,祭奠小翠。
自后,王生常以此事告人,传为佳话。
译文:小翠,乃吾乡里之人。
自幼丧父,赖兄嫂抚养,得以温饱。
年十六,嫁与赘婿王生。
王生家境贫寒,夫妇共度艰辛,无怨无悔。
一日,王生入山伐薪,偶遇一美貌女子,婉约动人。
王生惊异,与之交谈。
女子自称姓林,名小翠,年方二八,家贫无依,至此求食。
王生怜悯,遂携归,与之同住。
自小翠至王家,家务井然有序,王生心喜,赞不绝口。
小翠亦善解人意,知王生辛苦,常以巧计助之。
一日,王生于山中遇盗,险些丧命。
小翠知后,教王生制一法器,用以自卫。
王生依计而行,果得免于难。
然小翠非寻常女子,其母乃狐仙也。
一日,小翠梦归家中,见其母卧病在床。
聊斋故事:小翠
![聊斋故事:小翠](https://img.taocdn.com/s3/m/754ce96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e.png)
聊斋故事:小翠王太常身为朝廷命官,儿子王元丰却是个傻子,即使他位高权重,却也没人愿意给他这个傻儿子说亲,这成了他们夫妇的一个心病。
有一天一个妇女登门,说自愿把女儿小翠许配给他的傻儿子。
也不要彩礼,转身就走,说过几天再来。
王太常十分高兴,想不到就这么解决了儿子的婚姻问题。
亲戚朋友们听说王太常捡了一个穷人家的女儿做儿媳妇,私底下都笑话他。
可是等见到小翠之后,却惊讶地张大了下巴。
原来小翠竟然是个大美女,而且是天上仅有,人世所无的大美女。
小翠十分聪慧,公公婆婆都很喜欢她。
但是她又很调皮,经常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出来。
但王太常夫妇也不敢太责备她,因为害怕她对自己儿子不好。
有一次小翠做了一个布球,在院子里玩耍。
她把球踢出去,然后让傻丈夫再捡回来,如此这般,王元丰累得汗流浃背。
不料王太常正好经过,小翠一脚把球踢到了他脸上,吓得她赶紧跑了。
王元丰却还和之前一样兴高采烈地跑去捡球,气得他爹踢了他一脚。
王太常让夫人去管管小翠,小翠只是低头不语,等婆婆走了,还是和以前一样。
有一次小翠给傻丈夫化妆,画了个大花脸。
婆婆看见后把小翠骂了一顿,小翠也不说话。
婆婆没办法,只好拿儿子出气,把他打得嗷嗷直叫。
小翠这才惨然变色,求婆婆息怒。
等婆婆走后,小翠把傻丈夫哄开心,就又继续玩耍笑闹起来。
王太常有一个邻居王给谏,也是一个大官,但是跟王太常关系不好。
正好赶上官员考核,就想陷害他。
王太常虽然知道这件事,但是苦于没有应对之策。
有一天晚上,小翠给自己做了个吏部尚书的官帽,化妆一番,带了两个仆人,偷偷骑着马出去。
来到王给谏门前,故意大声责骂仆人:我是要去王太常家,不是王给谏家。
王给谏误以为真,以为王太常与吏部尚书有很深的关系,也就放弃了陷害他的打算,并开始巴结王太常。
王太常知道后,心中暗喜,只是嘱咐夫人,规劝小翠不要再做这种恶作剧。
有一次王给谏登门拜访,王太常换衣服时间长了一点,怠慢了王给谏,王给谏很生气。
忽然看见王元丰穿着龙袍从门里进来,后面一个女子在推着他。
小翠蒲松龄文言文翻译
![小翠蒲松龄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6ef318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c.png)
吾家素封,有小园,园中多奇花异草。
一日,有一丽人,携一小女,自言姓赵,居邻村,偶至园中赏玩。
女年可十四五,貌若仙子,举止娴雅,言谈温文。
吾见而异之,遂留之饮酒,谈笑甚欢。
夜深,女辞去,留诗一首于案上,词意凄婉,令人感伤。
吾窃思:此女非凡品,必有异事。
越数日,吾家犬夜吠甚急,吾往视之,见犬瞪目而立,似有所见。
吾疑其妖魅,遂持杖逐之。
犬引吾至园中一古井旁,吾见井中有一翠鸟,羽毛鲜丽,顾盼生姿。
吾欲取之,而翠鸟忽跃出井,化为女子,正是小翠。
吾惊愕,遂问其由。
小翠曰:“吾乃翠鸟之精,因误入此井,故化为此形。
吾非妖邪,乃仙灵也。
”吾闻言,颇信其言。
自此,小翠常来我家,与吾家女嬉戏。
吾家女亦颇喜之,两人结为姐妹。
一日,小翠谓吾家女曰:“吾欲往游名山,不知能否同行?”吾家女欣然允之。
遂与小翠同往,游历数日,观尽名山大川,尽兴而归。
归途中,吾家女忽感不适,病倒于道旁。
小翠急求医,然遍访名医,皆言无药可救。
小翠焦虑万分,遂自言:“吾虽仙灵,然亦有所不能。
吾愿以吾之命,换我家妹之命。
”吾家女闻言,泣曰:“吾妹何忍以命相托?”小翠曰:“吾妹之命,即吾之命也。
吾虽死,亦无憾。
”言未已,小翠忽化为翠鸟,飞入云霄。
吾家女病愈,然小翠自此不复来。
吾家女思念不已,常于园中望空而哭。
一日,吾家女于梦中见小翠,告之:“吾已化鸟,不能再为人形。
吾愿化一蒲草,生于你家园中,以纪念吾与汝之情。
”言毕,化作一蒲草,生于园中。
吾家女醒,果见一蒲草,心中大喜,遂常以此蒲草为念。
蒲草亦年年生长,似有所感,与吾家女之情相通。
吾家女常言:“此蒲草,即小翠之化身也。
”吾亦信之,遂以蒲草为宝,常置案头,以示纪念。
译文:我家原本家境殷实,有一个小园子,园子里长满了奇花异草。
有一天,有个美丽的女子带着一个小女孩来到园中游玩,自称姓赵,住在邻村。
小女孩大约十四五岁,容貌如同仙女,举止文雅,言谈温和。
我见到她后觉得非常特别,于是留她一起喝酒,谈笑非常愉快。
深夜,小女孩告辞离去,留下了一首诗在桌子上,诗中的词意凄凉婉约,让人感到悲伤。
小翠文言文翻译
![小翠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926fba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b.png)
昔有女子,名小翠,年方二八,生而聪慧,貌美如花。
小翠生长于富贵之家,父母宠爱有加,自幼便习得琴棋书画,才情出众。
小翠生性善良,乐善好施,常以己之微薄之力,助人于危难之中。
一日,邻家李氏家道中落,其子病重,小翠闻之,不顾父母劝阻,毅然前往探望。
见李氏之子奄奄一息,小翠心生怜悯,遂以银两及药草相赠,使其得以救治。
时值春日,花开满园,小翠独自漫步于园中,见一蜜蜂采花,忽感好奇,遂尾随蜜蜂而去。
行至一幽静之处,见一蜜蜂巢,巢中幼虫无数。
小翠心生怜悯,遂将蜜蜂巢移至家中,悉心照料。
自此,蜜蜂常来小翠家中采蜜,小翠亦乐此不疲。
一日,小翠于园中赏花,忽见一美貌女子,自云端飘然而至,女子言:“吾乃天庭织女,因错失织造机会,故下凡尘间,求一知心人,助吾完成织造之愿。
”小翠闻言,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织女的请求。
织女自告奋勇,与小翠一同织造。
织女织造技艺高超,小翠则负责照料织女饮食起居。
二人相处融洽,如同一对亲姐妹。
织女织造之技,日益精进,所织之锦,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时光荏苒,织女织造之技已臻化境,然织女仍感遗憾,因织造之锦,需以人间真情为引,方能织出最美之锦。
织女遂向小翠倾诉心事,小翠闻之,泪如雨下,遂将自己与李氏之子相恋之事告知织女。
织女闻之,心生感动,遂将小翠引至天庭,使其与李氏之子团聚。
李氏之子感激涕零,与小翠共度美好时光。
织女织造之锦,因得人间真情之助,愈发美丽。
然而,好景不长,织女织造之期将至,她不得不返回天庭。
临别之际,织女赠予小翠一枚玉佩,以示感激。
小翠将玉佩珍藏,时常佩戴,以示对织女的感激之情。
小翠返回人间,将织女赠予之玉佩传给后世,使之成为家族传世之宝。
小翠家族后人,均以小翠为荣,世代相传,传承着小翠的善良与美德。
小翠虽逝,但其事迹流传千古,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后人每当提起小翠,无不为之赞叹,称其为“人间织女”。
小翠之美,不仅在于其貌美如花,更在于其心灵之美,令人敬仰。
译文:从前有一个女子,名叫小翠,年纪才二十八岁,生来聪明伶俐,貌美如花。
小翠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五【清代】蒲松龄
![小翠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五【清代】蒲松龄](https://img.taocdn.com/s3/m/a9b7da045727a5e9846a6132.png)
糠覈不得饱[7],一旦置身广厦,役婢仆,厌膏粱[8],彼意适,我愿慰矣,岂卖菜也而索直乎!”夫人大悦,优厚之。妇即命女拜王及夫人,嘱曰:“此尔翁姑[9],奉侍宜谨。我大忙,且去,三数日当复来。”王命仆马送之。妇言:
“里巷不远,无烦多事。”遂出门去。小翠殊不悲恋,便即奁中翻取花样[10]。夫人亦爱乐之。
聊斋故事
小翠 聊斋志异 卷十五
清代 蒲松龄
原文
•
王太常[1],越人[2]。总角时,昼卧榻上。忽阴晦,巨霆暴作[3],一物大于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移时晴霁,物即径出。视之,非猫,始怖,隔房呼兄。兄闻,喜曰:“弟必大贵,此狐来避雷霆劫也。”后果少年登进士,以县令入
为侍御[4]。生一子,名元丰,绝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5],因而乡党无与为婚[6]。王忧之。适有妇人率少女登门,自请为妇。视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喜问姓名。自言:“虞氏。女小翠,年二八矣。”与议聘金。曰:“是从我
褥[59]。食顷,汗已,忽开目四顾,遍视家人,似不相识,曰:“我今回忆往昔,都如梦寐,何也?”夫人以其言语不痴,大异之。携参其父,屡试之,果不痴。大喜,如获异宝。至晚,还榻故处,更设衾枕以觇之。公子入室,尽遣婢
去。早窥之,则塌虚设。自此痴颠皆不复作,而琴瑟静好,如形影焉[60]。
•
年余,公为给谏之党奏劾免官,小有罣误[61]。旧有广西中丞所赠玉瓶[62],价累千金,将出以贿当路。女爱而把玩之,失手堕碎,惭而自投。公夫妇方以免官不快,闻之,怒,交口呵骂。女忿而出[63],谓公子曰:“我在汝家,所保
•
数日,妇不至。以居里问女,女亦憨然不能言其道路,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诸戚闻拾得贪家儿作新妇,共笑姗之[11];见女皆惊,群议始息。女又甚慧,能窥翁姑喜怒。王公夫妇,宠惜过于常情,然惕惕焉,惟恐其憎 子痴[12];而
小翠文言文翻译重点句子
![小翠文言文翻译重点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a4120b3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3.png)
甲子年,予自京师还,道出渔阳,见一女子,年可十五六,眉目如画,姿容绝世。
其父鬻鱼为业,居市廛之侧。
女子日与群儿戏,或执竹马,或抱布牛,其乐融融。
予异之,遂留宿其家。
女子见予,笑曰:“君非吾乡人,何由至此?”予告之故,女子曰:“吾闻君名久矣,今幸得见。
”言毕,携予之手,导予游于园中。
园中花木繁盛,鸟语花香,景色宜人。
女子指一树而笑曰:“此乃吾家之玉梅也,春来开时,芬芳四溢,真可称为花中君子。
”予应声曰:“此花虽美,然不及君之才貌。
”女子闻之,笑而答曰:“君过誉矣,吾何德何能,敢当此赞?”夜幕降临,女子邀予同往市廛。
至市,见灯火辉煌,人声鼎沸。
女子引予至一酒肆,谓予曰:“此肆主人善酿酒,其酒味醇厚,宜君品尝。
”予从之,遂痛饮一番。
酒罢,女子曰:“君醉矣,宜早归。
”予谢之,遂别去。
次日,予别女子,欲往京师。
女子送予至门外,曰:“君此行,何时可返?”予答曰:“未知何时,但愿君在此安居乐业,勿以离别为念。
”女子闻之,泪如雨下,曰:“君言甚是,吾亦愿君得其所,勿以我为念。
”言罢,女子挥手告别,予亦含泪而别。
翻译重点句子:1. “予自京师还,道出渔阳,见一女子,年可十五六,眉目如画,姿容绝世。
”翻译:我从京城回来,路过渔阳,看到一位女子,大约十五六岁,眉毛眼睛如画般美丽,容貌非常出众。
2. “女子见予,笑曰:‘君非吾乡人,何由至此?’”翻译:女子见到我,笑着说道:“您不是我们这里的人,怎么会来到这里?”3. “予异之,遂留宿其家。
”翻译:我对她感到很奇怪,于是就在她家留宿了。
4. “女子指一树而笑曰:‘此乃吾家之玉梅也,春来开时,芬芳四溢,真可称为花中君子。
’”翻译:女子指着一棵树笑着说:“这就是我家里的玉梅树,春天开花时,香气四溢,真可以称得上是花中的君子。
”5. “予应声曰:‘此花虽美,然不及君之才貌。
’”翻译:我随声答道:“这花虽然美,但比不上您的才华和美貌。
”6. “女子闻之,笑而答曰:‘君过誉矣,吾何德何能,敢当此赞?’”翻译:女子听后,笑着回答道:“您过奖了,我有什么德行和能力,敢接受这样的赞美?”7. “女子见予,泪如雨下,曰:‘君言甚是,吾亦愿君得其所,勿以我为念。
小翠文言文
![小翠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73fe8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8.png)
小翠文言文1. 聊斋志异小翠翻译白话释义:王太常,是江浙一带地方的人。
他童年时,有一次白天卧床休息,忽然天色变得黑暗,雷电交加,一只比猫大一点的动物跳上床,躲在他身边.辗转不肯离开。
一会雨过天晴,那动物便走了。
这时他才发现不是猫,怕得不得了,隔着房间喊他哥哥。
兄长听他讲明原委,高兴地说:“兄弟将来一定会做大官,这是狐狸来躲避雷劫的。
”后来,他果然少年就中了进士,从知县一直做到监察御史。
王太常有个儿子名叫元丰,是个傻子,十六岁了,还分不清雌雄。
就因为傻,乡里人谁也不肯把女儿嫁给他。
王太常很是发愁。
有一天,有个老妇人领着一个姑娘找上门来,说是愿把姑娘嫁给王家做媳妇。
那姑娘满脸带笑,漂亮得像天上的仙女。
王太常全家很高兴,问那老妇人姓名,她自称姓虞,女儿名叫小翠,已经十六岁了。
商量聘金时,老妇人说:“这孩子跟着我,吃糠还不得一饱。
一旦住在这高房大屋里,有丫头仆妇供她使唤,有山珍海味给她吃,只要她舒心如意,我就心安了。
这又不是卖青菜,还要讨价吗?”王夫人大喜,热情地招待了她们。
老妇人叫女儿拜见了王太常夫妇,吩咐道:“这就是你的公公婆婆,你得好生侍奉他们。
我很忙,先回去三两天,以后还要来的。
”王太常叫仆人备马相送。
那老妇人说她家离这儿不远,不必麻烦了,说完出门径自走了。
小翠倒也没显出悲伤和依恋不舍的样子,就在带来的小箱子里翻寻花样,准备做活。
王夫人见她很大方,心里很是喜欢。
过了几天,老妇人未如约而来。
王夫人问小翠家住哪里,她只是露出一副痴憨的样子,竟不知家住在哪里,怎么个走法。
王夫人便收拾了另外一个院子,让小夫妇完婚。
亲戚们听说王太常找了个穷人家的女儿做媳妇,不免暗地嘲笑一番。
可后来见小翠伶俐漂亮,都大吃一惊,从此就再也不议论什么了。
小翠很聪明,会看公婆的脸色行事,老夫妇也特别疼爱她,唯恐她嫌元丰傻。
小翠却有说有笑,好像满不在乎的样子。
只是小翠太爱玩耍,常用布缝成个球,踢着玩,穿上小皮鞋,一踢就是好几十步远,骗元丰跑去拾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小翠》原文及翻译
白话释义:
王太常,是江浙一带地方的人。
他童年时,有一次白天卧床休息,忽然天色变得黑暗,雷电交加,一只比猫大一点的动物跳上床,躲在他身边.辗转不肯离开。
一会雨过天晴,那动物便走了。
这时他才发现不是猫,怕得不得了,隔着房间喊他哥哥。
兄长听他讲明原委,高兴地说:“兄弟将来一定会做大官,这是狐狸来躲避雷劫的。
”
后来,他果然少年就中了进士,从知县一直做到监察御史。
王太常有个儿子名叫元丰,是个傻子,十六岁了,还分不清雌雄。
就因为傻,乡里人谁也不肯把女儿嫁给他。
王太常很是发愁。
有一天,有个老妇人领着一个姑娘找上门来,说是愿把姑娘嫁给王家做媳妇。
那姑娘满脸带笑,漂亮得像天上的仙女。
王太常全家很高兴,问那老妇人姓名,她自称姓虞,女儿名叫小翠,已经十六岁了。
商量聘金时,老妇人说:“这孩子跟着我,吃糠还不得一饱。
一旦住在这高房大屋里,有丫头仆妇供她使唤,有山珍海味给她吃,只要她舒心如意,我就心安了。
这又不是卖青菜,还要讨价吗?”王夫人大喜,热情地招待了她们。
老妇人叫女儿拜见了王太常夫妇,吩咐道:“这就是你的公公婆婆,你得好生侍奉他们。
我很忙,先回去三两天,以后还要来的。
”
王太常叫仆人备马相送。
那老妇人说她家离这儿不远,不必麻烦了,说完出门径自走了。
小翠倒也没显出悲伤和依恋不舍的样子,就在带来的小箱子里翻寻花样,准备做活。
王夫人见她很大方,心里很是喜欢。
过了几天,老妇人未如约而来。
王夫人问小翠家住哪里,她只是露出一副痴憨的样子,竟不知家住在哪里,怎么个走法。
王夫人便收拾了另外一个院子,让小夫妇完婚。
亲戚们听说王太常找了个穷人家的女儿做媳妇,不免暗地嘲笑一番。
可后来见小翠伶俐漂亮,都大吃一惊,从此就再也不议论什么了。
小翠很聪明,会看公婆的脸色行事,老夫妇也特别疼爱她,唯恐她嫌元丰傻。
小翠却有说有笑,好像满不在乎的样子。
只是小翠太爱玩耍,常用布缝成个球,踢着玩,穿上小皮鞋,一踢就是好几十步远,骗元丰跑去拾取。
元丰和丫鬟们跑来跑去,往往累得满身大汗。
一天,王太常偶然经过,球从半空中飞来,拍的一声,正好打在脸上。
小翠和丫鬟们连忙溜走,元丰还傻乎乎地跑过去拾。
太常大怒,拣起块石子投过去,正打中儿子。
元丰趴在地上又哭又闹。
王太常回到房里,将事情的经过向夫人说了一遍,夫人过来斥责了小翠一顿。
小翠一点不在意,低头微笑着,用手指在床沿上划来划去。
夫人走后,她又照样胡闹,把胭脂粉抹在元丰的脸上,涂得五颜六色,像个花面鬼。
夫人一见,气极了,叫小翠来怒骂一顿。
小翠靠着桌子玩弄衣带,不害怕,也不吭声。
夫人无可奈何,只得拿儿子出气,把元丰打得大哭大叫,小翠这才变了脸色,跪在地上求饶。
夫人消了气,丢下棍子走了出去。
小翠把公子扶到卧室里,替他掸掉衣裳上的尘土,用手绢给他擦脸上的泪痕,又拿红枣、粟子给他吃。
元丰止住啼哭,又高兴起来。
小翠关上房门,把元丰扮做楚霸王,自己穿上艳丽的衣服,腰束得很细,扮成虞姬,姿态轻盈地跳起舞来。
有时又把公子装扮成沙漠国王,自己头上插上野鸡翎子,手抱琵琶,丁丁铮铮地弹个不停,满屋子里充满了笑声。
一天到晚,总是这样。
王太常因为儿子傻,也就不忍心过分责备、埋怨小翠,即使偶尔听到,也只好装聋作哑。
原文:
王太常,越人。
总角时,昼卧榻上。
忽阴晦,巨霆暴作,一物大于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
移时晴霁,物即径出。
视之,非猫,始怖,隔房呼兄。
兄闻,喜曰:“弟必大贵,此狐来避雷霆劫也。
”后果少年登进士,以县令入为侍御。
生一子,名元丰,绝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
王忧之。
适有妇人率少女登门,自请为妇。
视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
喜问姓名。
自言:“虞氏。
女小翠,年二八矣。
”
与议聘金。
曰:“是从我糠核不得饱,一旦置身广厦,役婢仆,厌膏粱,彼意适,我愿慰矣,岂卖菜也而索直乎!”夫人大悦,优厚之。
妇即命女拜王及夫人,嘱曰:“此尔翁姑,奉侍宜谨。
我大忙,且去,三数日当复来。
”
王命仆马送之。
妇言:“里巷不远,无烦多事。
”
遂出门去。
小翠殊不悲恋,便即奁中翻取花样。
夫人亦爱乐之。
数日,妇不至。
以居里问女,女亦憨然不能言其道路,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诸戚闻拾得贪家儿作新妇,共笑姗之;见女皆惊,群议始息。
女又甚慧,能窥翁姑喜怒。
王公夫妇,宠惜过于常情,然惕惕焉,惟恐其憎子痴;而女殊欢笑,不为嫌。
第善谑,刺布作圆,蹋蹴为笑。
着小皮靴,蹴去数十步,绐公子奔拾之,公子及婢恒流汗相属。
一日,王偶过,圆訇然来,直中面目。
女与婢俱敛迹去,公子犹踊跃奔逐之。
王怒,投之以石,始伏而啼。
王以告夫人,夫人往责女,女俯首微笑,以手刓床。
既退,憨跳如故,以脂粉涂公子,作花面如鬼。
夫人见之,怒甚,呼女垢骂。
女倚几弄带,不惧,亦不言。
夫人无奈之,因杖其子。
元丰大号,女始色变,屈膝乞宥。
夫人怒顿解,释杖去。
女笑拉公子入室,代扑衣上尘,拭眼泪,摩挲杖痕,饵以枣栗。
公子乃收涕以忻。
女阖庭户,复装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