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戏曲的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戏曲的介绍
泰州是淮剧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是江苏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它起源于盐阜、淮安、宝应、兴化一带,现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区。最初的淮剧,多为民间生活小戏,其唱调是在“门叹词”“香火调”和部分民歌小曲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淮调”(又称“老淮调”)。后受徽戏和京戏影响,又移植演出了一些历史生活的大戏。通过祀神、娱神,以达到逐疫、驱邪、禳灾、祈年、纳吉、降福的目的。
在泰州,自古以来商贾云集,民风淳朴,生活闲适,昆曲、京剧和由“香火戏”与民间曲艺“门叹词”“里下河徽班”相结合而成的江淮戏(淮剧的前称)等的演出在泰州极为兴盛。明清时期,苏北里下河地区常遭受水、旱、蝗灾,生计无门的逃荒者即以竹板击拍,沿街挨门清唱民间小调以行乞,形成了“门叹词”。旧时,泰州地区民间酬神祭祖,盛行“香火”神会。后以“香火”神会吟唱神书中神话故事的“坐唱”形式,发展为搬上舞台的简陋的小戏形式,这就形成了“香火戏”。当时泰州及其所属的兴化、姜堰等里下河地区,香火戏盛行,戏班众多。
民国初年,泰州城就有新兴戏院、钟楼大戏院、五友戏院、同乐戏院、半亩轩戏园等戏院11家,地域相连,习性相通,语言相近,条件适宜,也为淮剧在泰州的生存提供了土壤。当时经常在泰州生活演出的江淮戏班有“李玉花戏班”(有历史考证的第二代淮剧老艺人)和“韩家班戏班”,班主韩德友是泰州淮剧团创始人王少春的师父,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李三娘磨磨》《赵五娘卖唱》等。
2011年,泰州市、淮安市联合申报的淮剧经国务院批准被扩展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关于泰州戏曲的信息,可查阅中国戏曲志等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