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皮动物的门类
动物学——棘皮动物
动物学——棘皮动物门(后口动物的开始)
一、棘皮动物的特征
1.次生性的五辐射对称
幼体两侧对称,发育过程中经过羽腕幼虫和短腕幼虫。
体表具棘和皮鳃
皮鳃泡状,无骨片支持。
外层为表皮,内层为体腔膜。
有呼吸与排泄功能。
2.体腔发达,具特殊的水管系统
3. 消化系统
4. 为后口动物——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5. 主要特征
● 无辐射对称体制;
● 形成特有的水管系统;
● 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 后口动物。
二、棘皮动物门的分类
根据体型分为:
●有柄亚门:海百合纲(海洋齿、海百合)
●游在亚门: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
➢海星纲——肉食性(鸡爪海星、海燕)
➢蛇尾纲——腕细长,与中央盘的界限非常明显
➢海胆纲——5个腕向反口面愈合,体呈圆球形或扁圆形。
动物分类5 棘皮动物 半索动物
四、表皮下具内骨骼:
• 内骨骼由中胚层形成。 • 内骨骼常突出于体表,形
成棘或刺,故称棘皮动物 。
海参
海胆
五、水管系统:
• 棘皮动物有一个相对封闭的管 状系统,担负着运动的功能, 兼有呼吸作用。称水管系统。
触手冠动物-原口
腔肠法形成体腔
舌形贝(Lingula),俗名海豆芽
酸酱贝
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
主要特征
一、次生性辐射对称:
• 研究胚胎发育时发现,棘 皮动物的幼体是两侧对称 的,只是后来成体演变成 了辐射对称的体制,即次 生性辐射对称。
• 与腔肠动物的原始辐射对 称截然不同。
二、后口动物:
• 从本门开始,动物的口起源于后口 (原口相反一端 形成的新口),原口则变成了肛门。这类动物动物 称后口动物。
• 动物界的主要门类和进化关系
原 节肢动物 口 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
动 物 线形动物
扁形动物
脊椎动物
后
脊索动物
口
原索动物
动
棘皮动物
物
腔肠动物 原生动物
海绵动物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 (隐索动物门)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过渡的无脊椎动物
特征:
蠕虫状的海产动物,仅几十种
具鳃裂
有口索(口顶部的短盲管)
九、神经:
• 简单。包括神经环和由此发出的辐射神经,并组成 神经网。
十、繁殖:
• 通常无性繁殖;雌雄异体;有性生殖时体外受精。
棘皮动物的分类
全部为海底生活,分2亚门,5纲。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
(一)有柄亚门
幼体终生具柄,固着生活。口面向上,反口
面向下,肛门位于口面;骨骼发达,骨板
愈合成一完整的壳;主要神经系统在反口
面。现存只有1纲,还有许多化石种类。
1、海百合纲
冠
腕
最原始一类,以柄固着 生活或无柄自由生活。 具腕;口面向上,反口 面向下,肛门位于口面
茎
图12-12 柄海百合模式图
萼
根
体表具棘和叉棘,为骨骼的突起。
1、海星纲
图 12 -14 海 星 纲 习 见 种 类
砂海星
海燕
太阳海星
海盘车
鸡爪海星
海盘车
海盘车
海燕
2、海胆纲
体呈球形、盘形或心脏形
无腕 内骨骼相互愈合,形成一坚固的壳 5个腕向反口面愈合,呈圆球形或扁圆形的 骨骼包住身体。
马粪海胆 细雕刻肋海胆 图12-16 海胆纲习见种类
图12-20 箭虫
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
背腹扁平,背侧常有疣足(一种变形的管 足,无吸盘) 口位体前端,周围有触手,肛门位体末端 内骨骼有极微小的小骨片,形状规则。
4、海参纲
海棒槌
刺参
图12-18 海参纲习见种类
梅花参
刺参
光参
海棒槌
紫轮参
梅花参
图 1219 海 参 的 耳 状 幼 虫
三、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运动——水管系统
(四)血系统及围血系统
血系统 生殖血管 环血管及辐血管 围血系统 生殖窦 环窦及辐窦 轴窦
图 128 海 星 的 血 系 统 及 围 血 系 统
生殖血管
生殖窦 反 口 环 血 管
轴窦
轴腺
动物学 8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脊索动物类群 生物体类型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是物种丰富多样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的大门.由于这个门包含了脊椎动物, 的大门.由于这个门包含了脊椎动物,所以人们对 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没有脊椎的脊索动物在 进化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进化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时它们也被称为原索动 这个名称以前还包括半索动物在内. 物.这个名称以前还包括半索动物在内.脊索动物 大约有45000个种类,分布在海洋,淡水,介于淡 大约有45000个种类,分布在海洋,淡水, 45000个种类 水和咸水之间的水体和陆生环境. 水和咸水之间的水体和陆生环境.有些类群进化为 具有飞翔的能力. 具有飞翔的能力. 生物学特征 1.脊索(notochord):位于消化道和神经管 脊索(notochord)
形成1个坚固的壳.体表长有可以活动的刺. 形成1个坚固的壳.体表长有可以活动的刺.现存 900种 约900种. 海参纲(Holothuroldea) 海参纲(Holothuroldea) 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无腕.骨片微小, 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无腕.骨片微小,体表没 有棘.现存约1100 1100种 有棘.现存约1100种. 三.棘皮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1.棘皮动物的辐射对称是次生形成的. 棘皮动物的辐射对称是次生形成的. 原因是:棘皮动物身体为辐射对称, 原因是:棘皮动物身体为辐射对称,但其幼虫为 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 2.关于棘皮动物的祖先主要有2种主张: 关于棘皮动物的祖先主要有2种主张:
伸出一条短盲管,称为"口索" 伸出一条短盲管,称为"口索",这是半索动物特 有的. 有的. 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1.生物体类型 体呈蠕虫状,或固着生活,后口式发育.半索动物 体呈蠕虫状,或固着生活,后口式发育. 曾经被分在脊索动物门中, 曾经被分在脊索动物门中,也曾被视为无脊椎的脊 索动物称为原索动物( protochordata) 索动物称为原索动物 ( protochordata). 和脊索 动物相似, 动物相似,它有由背部上皮发生而来且中空的背神 经索.但现在认为其口索与脊索不是同源器官, 经索.但现在认为其口索与脊索不是同源器官,因 此将其从脊索动物中分出,独立为半索动物. 此将其从脊索动物中分出,独立为半索动物. 2.身体结构
普通动物学第12章棘皮动物门
四、海胆纲
五个腕向反口面愈合 身体为球形、半球形、心形或盘状 内骨骼愈合成一坚固的壳 棘发达
五、海参纲
无腕,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 口和肛门分别在身体的两端 口周围有触手 无棘和叉棘,有由管足退化形成的肉刺
蛇尾纲和海参纲
一、海百合纲
口面向上,反口面向下 肛门位于口面 腕五个,基部多分枝
以柄营固着生活(海百合), 或无柄自由生活(海羊齿)
二、海星纲
身体星状 口面向下,反口面向上 腕五个或多于五个 腕与体盘无明显的分界
三、蛇尾纲
身体为扁平星状 体盘小 腕细长 腕与体盘界线明显 腕一般为五个
进化地位
• 进化地位
– 海绵动物为多细胞动物,身体由皮层和领鞭毛细胞的胃层组成, 有独特的水沟系统。胚胎发育等方面与其它多细胞动物显著不 同。一般认为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支。
后口与原口动物(protostome)不同的是:在胚胎发育中的 原肠胚期,原口(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 的一端,另形成新口称为后口。以这种方式形成口的动物, 称为后口动物。
腕之间—间步带区;反口面间步带区具1个多孔的筛板
• 反口面:略隆起,有紫红色花纹
二、内部结构
1.体
表皮层
真皮层
体腔膜
壁
角质层 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结缔组织 肌肉层 位于肌肉层内部
海盘车的体表突起有三类:
1)棘刺: 为骨板的向外突起,一般与 体壁愈合,不能活动,有保 护功能。
Hale Waihona Puke 2)棘钳: 呈钳状,可活动。在口周围 的棘钳能捕食。
• 属于后口动物(deuterostome)
第一节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为辐射对称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与脊索动物是由自由生活的共同祖先演化来的。
附:毛颚动物门
毛颚动物体形似箭,两侧 对称,体小,半透明。海产, 营浮游生活。属后口动物。 代表动物-箭虫,长2- 3cm 。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头背中央有1对小眼,两侧有 许多刚毛,有颚的功能,毛颚 动物因此得名。肥胖箭虫 (S.enflata)为东海的优势种 。 毛颚动物为极特化的后口 动物,与其他后口动物亲缘关 系不密切。
6、血系统
退化,走形在围血系统中。
7、呼吸与排泄
气体交换主要通过 皮鳃进行,管足也 起着一定作用。代 谢产物由体腔液中 的变形细胞吞食, 经皮鳃排出。主要 是氨和尿素。
8.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海盘车的神经系统包括3个有 联系的系统。 (1)外神经系:由神经环,辐 神经及神经丛组成→口、食道、 体壁上皮下,步带沟底,主司 感觉。 (2)下神经系:由一神经环和 5条辐神经组成→腕、管足、叉 棘等处的肌肉,体腔上皮下, 走形与外神经系相同,主司运 动。 (3)反口神经系:反口面,由 五条辐神经组成,司运动。 (4)感觉器官不发达,有感觉 细胞、眼点等,口周围管足有 嗅觉作用。
•
9、生殖和个体发育
生殖腺共5对,位于各腕 基部两侧,附着在近腕 间隔处。生殖孔5对,极 小。 生殖季节生殖腺发达时, 可充满腕内。♀♂异体, 海水中受精,完全均等 卵裂,形成囊胚,以内 陷法形成原肠胚。以体 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 腔,这与其他的无脊椎 动物完全不同而与其它 后口动物相同。
第三节 棘皮动物的分类
本纲现生种类约650种
本纲约有1600种,分为显带目、有棘 目、钳棘目
八腕海星
多臂 海星
赤海星 刺冠海星
棘皮动物门
海参纲:圆柱形,背腹略扁,两侧对称,无腕。 管足散布在体表,腹面的管足长具吸盘,背部 和体侧的管足则特化为疣足。口面——反口面 体轴加长,口位于体前端,周围有管足特化形 成的触手,触手的形状与数目因种而异;肛门 位于体末,肛周长具小的乳突或钙质骨板。
代表动物——海盘车
海盘车(Asterias)一般称海星,分布在世界各 海区,以太平洋海域种类最多。海盘车生活在潮 间带的礁岩间或海底。运动缓慢,肉食性。海盘 车主要以瓣鳃类为食,对人工养殖的双壳类有一 定的危害。海盘车再生力强。我国黄渤海的常见 种类有多棘海盘车,罗氏海盘车(Asterias rollestoni Bell)。
(二)结构与机能
1.体壁体表为一层柱状 上皮,其外有一层薄的角质膜。 上皮细胞间散布有腺细胞和神 经感觉细胞,基部为一薄的基 膜与真皮分开。基膜下为一神 经层。真皮较厚,包括结缔组 织和肌肉层。结缔组织分泌小 骨片,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成网状骨骼。肌层外为环肌纤 维,内为纵肌纤维,均属平滑 肌。反口面沿各腕背中线辐射 伸出的纵肌束较发达。体壁最 内层为体腔上皮,具纤毛。在 肌层外侧真皮内,充满一系列 空隙,有的空隙形成一环,围 绕于皮鳃的基部。内骨骼常常 突出于体表形成棘,外覆有上 皮。
棘皮动物门
动物药学1401雷赟
1.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棘皮动物的分类 3.代表动物——海盘车 4.棘皮动物与人类 5.棘皮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辐射对称
棘皮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洋中,身体为辐 射对称,且大多数为五辐射对称,但这是 次生形成的,是由两侧对称体形的幼体发 展而来。棘皮动物体中部为中央盘,向周 围辐射的突出结构为腕;有些种类的腕向 上翻并愈形成球形(如海胆)或圆柱形
什么是棘皮动物
什么是棘皮动物?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是一种主要生活在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
它们与其他无脊椎动物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和形态。
下面将详细介绍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一、主要特征:1. 棘皮:棘皮动物得名于它们身体表面的棘皮,这些棘皮是由钙质组成的,覆盖在外皮上。
棘皮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同时也帮助棘皮动物在海底表面或底栖生物上移动。
2. 五辐对称:棘皮动物的身体通常呈五辐对称,具有五个对称的部分。
这五个部分称为臂片,每个臂片上都有棘皮和感觉器官。
3. 内骨骼:棘皮动物具有内骨骼,由钙质组成。
内骨骼通常呈现出复杂的结构,包括许多相互连接的小骨片和棘刺。
4. 水管系统:棘皮动物的体内有一个水管系统,用于呼吸、摄食和运动。
水管系统包括一个环绕口部的环状水管和延伸到臂片的辐射水管。
5. 缺乏头部:与大多数动物不同,棘皮动物缺乏明确的头部。
它们的口部位于身体的底部,用于摄食。
二、分类:棘皮动物门包括以下主要的类群:1. 海星纲(Asteroidea):海星是棘皮动物中最为著名的类群之一。
它们的身体通常扁平,由五个或多个臂片组成,每个臂片上都有许多棘刺。
海星通过伸缩脚管和吸盘在海底表面上移动,以贝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
2. 海胆纲(Echinoidea):海胆的身体呈球形,由许多棘刺覆盖。
海胆的口部通常位于底部,可以用来吸食底栖生物和藻类。
一些海胆具有可动的棘刺,可以用来防御敌害。
3. 海百合纲(Crinoidea):海百合的身体呈柄状,顶部有一个口部和一圈辐射臂片。
海百合通常固着在海底的岩石或珊瑚上,通过伸缩臂片来捕捉悬浮在水中的浮游生物。
4. 海参纲(Holothuroidea):海参的身体通常呈长条状或类似于黄瓜的形状。
它们的皮肤通常柔软而有弹性。
海参通过吞食底栖生物和底部的沉积物来摄取营养。
5. 海百合纲(Ophiuroidea):与海星相似,海百合也具有辐射对称的臂片,但身体通常较细长,臂片与中央体相比较长。
第七章-棘皮动物
海胆壳
六、生殖系统
多雌雄异体(少数海蛇尾和海参除外) 雌雄外形相似,各有5对树枝状的生殖腺(海参除外), 位于间步带区 卵巢:桔黄色 精巢:淡黄或白色 体外受精
近年来,海星的药用价值逐步被重视,不少海洋药物或食 品企业开发了海星营养素胶囊等产品,对祛病强身有显著 的功效。
日本医学家的临床试验证明,海星的血浆是治疗肿瘤的良 药,它能增强机体对肿瘤海星具有消炎消肿功能,能预防 扁桃体发炎。同时海星也具有清热化痰之功效,煲汤老少 皆宜饮用。
海星皂苷主要药用价值体现在:
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ata
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悉产于海水,在无脊椎动 物中分类系统中,地位很高。成体辐射对称,但 幼体两侧对称,早期胚胎发育、和高等动物相似, 且具发达的体腔。这类动物个体一般较大,数量 也较多,是研究海洋药物良好的材料之一。
现存棘皮动物种类有5700多种,但化石种类多达 20000多种。
四、排泄
无专门的排泄器官,排泄活动是靠体腔上皮能 产生变形细胞,收集体腔液中的代谢废物,移行 到体表,穿过皮鳃、管足、呼吸树等体壁较薄处, 将废物排出体外。代谢废物也可通过体类似,其他无脊 椎动物的骨骼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外骨骼)。
内骨骼由钙化的小骨片组成,骨片上有小孔,位于体 壁的结缔组织内。
弥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海盘车
[异名] 海星、五角星、多棘海 盘车
[科别] 海盘车科 [形态特征、习性] 腕5个,长、
稍扁平。反口面稍隆起,口面略 凹。反口面除结节、棘、腕的边 缘为浅黄色外,其余部分全为鲜 紫色,口面为浅黄褐色。 生活于潮间带或沿岸浅水中。
棘皮动物门
二、生态 海星类多为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卵在水中 受精,多数种类为间接发育,经过羽腕幼虫期。 海星都是海生底栖种类,从潮间带到深海600米都 有分布。世界的各海以太平洋区域种类最多。 生活:一般在岩石、珊瑚礁和砂质的底质上。常喜 欢生活在高盐度的海水中。
▲食性:一般为肉食性,常以软体动物,海虫以及动 物尸体为食。 ▲运动:海星运动缓慢,常用管足将身体推向前进。
▲再生:海星的再生能力很强,腕和盘损伤或自切后
能再生。如指海星,自切下来的一个腕还能再生一个海
星。
三、分类 本纲约1200种,一般分为5个目,其中2个目为化 石种类,3个目有现代生活种类。
第五节 海胆纲 一、主要形态特点: 本纲动物的体制为五辐射对称(但心形海胆已是 两侧辐射对称),身体通常为半球形或扁平形状, 口面向下,反口面为肛门,它们的石灰了水管系统
(或称步管系统)。
一.外部形态 ▲棘皮动物除少数变异的情况外,基本上是五辐 对称体制。分两大类型: △第一种为海星、蛇尾和海百合类:具有中央盘 和发自中央盘呈五辐射形的腕。有口的一面为口面, 或叫腹面;无口的一面(不一定有肛门)为反口面 或叫背面。 △第二种为海胆和海参类:是由于反口面缩小, 各腕向背面翻卷,彼此愈合而形成球形(海胆)或 长筒形(海参)的躯体。
不一。这些棘,有的不能动,如海星、蛇尾;有的 能动,如海胆。海胆和海参,此外还有小的钳称叉 棘,叉棘是构造复杂的特殊器官,有清除身体上污 垢,帮助捕食及防御敌害的功用;海胆类还有球棘,
可能和嗅觉或平衡有关。
▲体表还
有薄膜的突
起,其内腔
连体腔,司 呼吸功能, 叫皮鳃。
▲管足:一类有管足器官的腕(如海星),腕的 下面有管足沟或称步带沟,沟内有2—4行管足,有 的管足有吸盘,能作行动用。有的管足没有吸盘, 其是运动、摄食和呼吸的器官;另一类蛇尾和海百 合的管足改变为触手。
棘皮动物门分类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分类系统摘要: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是一类后口动物(deuterostomes),在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很高。
大多底栖,少数海参行浮游生活。
从浅海到数千米的深海都有广泛分布。
按生活方式,可分为2亚门。
有柄亚门(Pelmatozoa)幼体具柄,固着生活。
有5纲,其中4纲为化石纲,现存仅海百合纲(Crinoidea)。
游移亚门无柄,自由生活;口面向下,有4纲,包括:海星纲(Asteroidea)、蛇尾纲(Ophiuroidea)、海胆纲(Echinoidea)和海参纲(Holothuroidea)。
关键词:棘皮动物门,特征,分类系统棘皮动物门是动物界的一个门,包括一些古老的海洋动物。
这个门从寒武纪出现,总共有20000多种类,现生种约5000余种。
全部海洋底栖生活,从浅海到数千米的深海都有广泛分布,沿海常见的海星,海胆,海参,海蛇尾等都属于棘皮动物,她们在形态结构与发生上都有一些独特之处,与原口动物有很大不同。
【1】棘皮动物是后口动物。
它们的原肠胚孔形成肛门,而口部是后来形成的。
它们有特殊的五体对称步管结构。
棘皮动物的次生体腔发达,是由肠腔法(enterocoel)发育形成。
由于棘皮动物的胚胎形成方式和脊索动物一样,所以它们虽然看起来原始,但实际上是包括人在内的脊索动物的近亲。
刚出生的棘皮动物是两边对称的。
成长期间,左边增大而右边缩小,直到右边被完全吸收了,然后这一边长成五倍辐形对称形状。
形态特征外形随着棘皮动物在海洋栖息的深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外形差异较大。
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海星型,体呈多角星形或五角星形,扁平,如海星、阳遂足等。
②海胆形,体呈半球形、卵形或盘形。
如马粪海胆,紫海胆等。
③海参型,体呈长圆筒形,无腕无棘。
如刺参、梅花刺等。
④海百合型,体呈树枝状,腕羽状分枝,形似植物,如海齿花、海洋齿等。
无论属何种体型,成体多呈辐射对称,一般都可分为体盘和腕两部分。
棘皮动物(1)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种名:罗氏海盘车(Asterias rollestoni Bell)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游移亚门海星纲钳棘目海盘车科。
其他:世界上有1300多种,是棘皮动物门的代表,以贝类为食,它的再生能力极强生活于山东沿海潮间带或沿岸浅水中,泥沙底处较多,有时在石底处亦见。
种名:锯羽丽海羊齿(Compsometra serrata)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有柄亚门海百合纲其他:中背板为半球形,背板很小,卷枝高,密集,成不规则的2圈~3圈,卷枝节背面光滑,无脊棘。
生活于潮间带下区或潮下带岩石底。
产于胶州湾海区。
种名:砂海星 Luidia quinaria Von Martens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游移亚门海星纲显带目其他:砂海星 Luidia quinaria Von Martens体盘小,仅3厘米左右。
腕长而宽,长14厘米左右。
反口面密布小柱体,上缘板被3行~4行方形小柱体。
管足2行,无吸盘。
反口面边缘黄褐色或灰绿色,盘和腕的正中黑色,边缘色浅,口面桔黄色。
山东沿海浅水泥沙底中习见。
种名:海燕(Asterina pecinifera)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游移亚门海星纲有棘目其他:海燕腕短,5个或4个~8个,反口面骨板覆瓦状排列。
深蓝和丹红色交混。
亦有单色个体。
口面桔红色。
栖息于近海海底。
山东沿海习见。
与此相近种在烟台还产贝氏海燕 Asterina batheri Goto。
种名:太阳海星(Solaster)别名:太阳鱼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游移亚门海星纲有棘目其他:太阳海星(Solaster)体盘大而圆,腕10-15个,短尖,背板网状,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平顶的伪柱体,生活于水深25-400m的沙泥海底。
我国黄海、渤海均有分布。
种名:鸡爪海星 Henricia leviuscula (Stimpson)分类地位:棘皮动物门游移亚门海星纲钳棘目其他:鸡爪海星 Henricia levi uscula (Stimpson)体形似鸡爪。
12棘皮动物门
常见种类:海盘车、海燕、 砂海星、太阳海星。
海盘车
太阳海星
海燕
二、 蛇尾纲
1、形似海星纲:但中央盘极小 腕特细长,腕与中央盘分界明 显,是主要运动器官。 2、无步带沟,管足2列,无吸盘。 管足作用:呼吸、感觉。 3、消化管呈囊状,无肛门,筛 板在口面。 4、间接发育,蛇尾幼虫。 常见种类:日本蛇尾、滩栖蛇 尾、阳隧足、刺蛇尾等。
三、具真正的内骨骼
其内骨骼形态多样: 有的极小,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如:海参; 有的为排列规则的骨板或骨片:如:海燕; 有的愈合为1个完整的壳:如海胆。 特点: 1、起源于中胚层; 2、位于体内; 3、终生生长的活物质。
四、具独特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
由其发达的次生体腔的一部分演化而成。
五、再生能力强。
第四节 棘皮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海参等,如 刺参 海胆、海盘车等的生殖腺 危害:海盘车以软体动物为食,危 害养殖业。
第五节 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
一、起源: 棘皮动物幼虫两侧对称,由两侧对称的祖先演化来。 祖先的传说有两种: 1、Bather认为:两侧囊祖先 幼体为两侧对称。所以,由两侧对称、具2对体腔囊 的蠕虫进化而来(支持者少); 2、Semon认为:五触手祖先 由3对体腔囊、5个触手的祖先,经过固着生活,体制 逐渐变成辐射对称(支持者多)。 棘皮动物属后口动物,且其幼虫与脊索动物和半索动 物的幼虫相似,它们同源于自由生活的共同祖先。
(七)具内骨骼
起源于中胚层,为真正的内骨骼,且骨片 有一定的排列方式。 内骨骼的特点:1、2、3
(八)生殖发育
雌雄异体,水中受精
生殖腺: 10个,各腕 基两侧,性细胞成熟后 排入水中。 生殖孔: 5个,两腕间
发育:
均黄卵; 完全均等卵裂; 内陷法形成原肠胚; 体腔囊法形成真体腔; 发育过程经羽腕幼虫。
棘皮动物
• 棘皮动物的定义:海生无脊椎动物,除部分营底栖游
泳或假漂浮生活外,多数营底栖固着生活,常是某些底栖 群落中的优势种,化石类别和种类极多,除现生6纲外, 另有15纲之多,始见于早寒武世
棘皮动物生理结构
• 棘皮动物是后口动物 。它 们的原肠胚孔形成肛门, 而口部是后来形成的。它 们有特殊的五体对称栥管 结构。由于棘皮动物的胚 胎形成方式和脊索动物 一 样,所以它们虽然看起来 原始,但实际上是包括人 在内的脊索动物的近亲。 刚出生的棘皮动物是两边 对称的。生长期间,左边 增大而右边缩小,直到叠 边被完全吸收了,然后这 一边长成五倠辐形对称形 状。
• 原肠胚发育成一个基本的幼虫型,即两侧对称的两侧囊幼虫。在身体 两侧、口和肛门的前方有一条纤毛带。各纲棘皮动物的幼虫(耳状幼 虫、羽腕幼虫和长腕幼虫)都是这一基本型的变型。海参对称幼虫的 纤毛带像人耳,故名耳状幼虫。海星的对称幼虫为羽腕幼虫,它有两 条纤毛带,一条在口前方,另一条在口後方,并围绕身体的边缘。海 胆和蛇尾的幼虫较高等而复杂,形状近似,统称长腕幼虫,像倒置的 画架。海胆(长腕)幼虫和蛇尾(长腕)幼虫通常有4对腕。海百合无两侧 囊体期,有一樽形幼虫。其他类群也可能有樽型幼虫,例如海参的耳 状幼虫後有樽形幼虫发育期;但有些种类无此幼虫。大多数幼虫小, 不超过1公釐(0.04吋)长,但海参(sea cucumber)幼虫有的长15公釐 (0.6吋),某些海星的羽腕幼虫可超过25公釐(0.9吋)。经数天到数周的 浮游生活,幼虫经复杂的变态,最後形成幼棘皮动物。由於形成5条 水管,辐射对称取代了两侧对称。海百合和海星的幼虫在变态前先附 到水底,而海参、海胆和蛇尾,在浮游生活时变态,形成幼棘皮动物 後才沉到海底。平均寿命约4年,有的长达8或12年。生长率多取决於 食物的多少和水的温度。
棘皮动物门(好)
03
棘皮动物门代表物种
海星
特征
海星属于棘皮动物门,具 有五个或更多的辐射状肢 体,体呈星形。
生活习性
海星主要生活在海底,通 过吸盘附着在岩石或其他 硬物上。
捕食方式
海星捕食贝类、甲壳动物 等,通过吸盘和管足吸附 并缠绕猎物,再用胃将其 消化。
海胆
特征
海胆是圆形的棘皮动物,体表长 满了棘刺,通常呈球形或心脏形。
适应性
棘皮动物具有很强的适应 能力,能在各种不同的环 境中生存和繁衍。
02
棘皮动物门分类
海星纲
01
02
03
海星纲是棘皮动物门中 的一个纲,包括各种海 星。
海星通常有五个臂,从 中心辐射出去,但臂的 数量和形状因种类而异。
海星以贝类、甲壳类和 其他棘皮动物为食,通 过胃囊消化食物。
04
海星具有再生能力,如 果一个臂被截断,它可 以在再生过程中长出新 的臂。
生活习性
海胆主要生活在海底,以海草、藻 类等为食。
繁殖方式
海胆通过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再附 着在海底发育成成虫。
蛇尾
特征
防御方式
蛇尾棘皮动物有长而细的腕足,体形 似蛇,故名蛇尾。
当受到威胁时,蛇尾会断掉部分腕足 以迷惑敌人,断肢还能再生。
生活习性
蛇尾主要生活在海底,以滤食海水中 的浮游生物为生。
棘皮动物门其他代表物种
棘皮动物门
• 棘皮动物门简介 • 棘皮动物门分类 • 棘皮动物门代表物种 • 棘皮动物门研究价值 • 棘皮动物门保护现状与建议
01
棘皮动物门简介
Hale Waihona Puke 定义与特征定义棘皮动物门是一类具有棘皮或硬 壳的海洋动物,包括海星、海胆 、海参等。
11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
由中胚层形成神经系统在整个动物界中仅见于棘皮 动物。
棘皮动物整个表皮中有大量感觉神经细
胞:除司触觉外,还能够对光、化学刺 激作出反应。 海盘车口周围的管足有嗅觉功能。
8. 生殖和发育
雌雄异体。生殖腺5对,每个生殖腺有1条生殖管, 并开口于两腕间的反口面。
筛板
肠盲囊
罎 贲门胃 幽门胃 幽门盲囊
限与海蛇尾相比不明显, 腕的口面有步带沟,步带沟中具管足。
2、蛇尾纲(Opliiuroidea)
腕细长,与体盘的界限非常明显
蛇 尾
没有步带沟,管足没有罎和吸盘。筛板位于口面。
视频:海蛇尾,海蛇尾的运动
3、海胆纲(Echinoidea)
5个腕向反口面愈合——呈圆
球、扁圆形的骨骼包住身体。 体表长有可以活动的刺。
7.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包括3部分:
(1)外神经系统:主要为感觉神经系统,由外胚层发育而成。
包括口周围的1个神经环和5条辐神经。这些神经组织暴露 在体表,尚未与上皮隔开,即相连部分的上皮细胞也有传 导刺激的作用,这和腔肠动物有些相似。 (2)下神经系统:主要为运动神经系统,由中胚层形成,位 于环窦壁的侧面部分,也由1个神经环与5条辐神经构成。 (3)内神经系统:由外胚层发生,位于反口面体壁,只有神 经环而无辐神经。
游移亚门(Eleutherozoa)
自由生活,生活史无固着生活的柄。
海星纲(Asteroidea) 蛇尾纲(Ophiuroidea) 海胆纲(Echinoidea)
海参纲(Holothuroldea)
1、海星纲(Asteroide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棘皮动物的门类摘要全世界现存的棘皮动物依据生活方式可分为游走亚门(Eleutherozoa,也叫游在亚门、无柄亚门或活动亚门)和有柄亚门(Pelmatozoa,也叫固着亚门)两大类。
包含5个纲,即海百合纲、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和海参纲。
海蕾纲和座海星纲已近灭绝。
棘皮动物对于研究生物进化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关键字:游走亚门有柄亚门棘皮动物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洋无脊椎动物。
特征为外皮坚硬多刺,已鉴定的已逾21纲,现存的种类包括海百合纲(Crinoidea;如海百合、海羊齿)、海星纲(Asteroidea;如海盘车、海燕)、蛇尾纲(Ophiuroidea;如阳遂足、刺蛇尾)、海胆纲(Echinoidea;如海胆)和海参纲(Holothurioidea;如海参)及Concentricycloidea纲,有6000多种。
化石种约13000种。
广泛分布于各海洋,从潮间带到最深的海沟。
骨骼由无数碳酸钙骨片组成,可作很好的指示化石。
体腔的一部分形成水管系,内充满液体,向体表外伸出像触手样的构造,有运动、取食、呼吸和感受刺激的作用。
现存种呈明显五辐射对称外观,掩盖了其两侧对称的基本体形。
棘皮动物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很不同,有的呈鲜艳的红、橙、绿和紫色。
小的数公分,大的如海参有长2公尺的,海星直径有达1公尺的。
海百合化石最大,长度超过20公尺。
1.游走亚门(Eleutherozoa)也叫游在亚门、无柄亚门或活动亚门,在整个生活过程中都无固着柄,营游走性生活。
本亚门包括了现存棘皮动物的绝大多数,约有4千5百余种。
依据腕与中央盘的分界是否明显,腕的有无及其长短,步带沟的有无以及骨片大小等差异又分为以下4个纲:1.1海星纲(Asteroidea)海星通常呈扁五角星形或多角星形,体分为腕和中央盘(体盘)两部分。
但二者分界不明显。
在描述海星的形态时,用R表示自体盘中心到腕端的距离,称为辐径;用r表示自体盘中心到间腕部边缘的距离,称为间辐径,辐径(R)与间辐径(r)比例的大小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海星的腕呈辐射状排列,其数目、长短、粗细随种类不同而异,是分类的重要特征。
腕的数目一般是5或5的倍数,最多可达50个。
每腕腹面中央有2行骨板,称步带板,呈倒“v”字形排列,构成了步带沟。
沟内有2~4行具吸盘或不具吸盘的管足,是其运动器官。
步带板上有许多小孔,是管足伸出的地方。
步带沟的两边各有一列侧步带板,腕缘的上、下分别有上缘板和下缘板。
有些种类在侧步带板与下缘板之间还有一至数列排列规则的腹侧板。
各种骨板以结缔组织互相连接,因此各腕都有一定的活动性。
同时,除步带板外,各骨板上有短的棘、叉棘或颗粒状突起,其数目在各骨板上也略有不同,是分类的特征。
各腕端腹面还有一红色眼点,具感光作用。
海星的中央盘多呈类盘状,口面向下,口位于腹面中央,通过短的食道与胃相连。
胃大型,呈囊状,分为贲门胃与幽门胃两部分。
反口面(背面)向上,肛门小而不用,靠近背面的中央,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复由口排出体外。
筛板形圆而大,位于背面两腕基部之间,通常一个,多可5个以上。
海星多为雌雄异体,生殖腺多分枝成丛生状,在腕内基部每侧1个。
海星纲分为5个目:平腕海星目(Platyasteri-da)显带目(Phanerozonia)——有明显缘板,管足有吸盘,可能无肛门。
腕具二行明显的边缘板;没有皮鳃;生活在软质海底,管足2列,无吸盘,在步带沟中排成两列,有利于在泥沙穴居或爬行。
大部分深海海星属于此目。
有棘目(Spinulosida)——有成簇的棘,管足有吸盘,但叉棘罕见。
欧洲多石海底常见驼海燕(Asterina gibbosa)。
北方的轮海星属(Crossaster)和太阳海星属(Solaster)有许多短腕,体盘较宽。
棘轮海星(Crossaster papposus)有15个腕。
钳棘目(Forcipulata)有带长柄的双瓣叉棘,棘具保护或取食作用。
在浅水中取食双壳类的常见的种类,有红海盘车(Asterias rubens),多棘海盘车(A. amurensis)。
短刺豆海星(Pisaster brevispinus)长65公分,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星之一。
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亚的多腕葵花海星(Pycnopodia helianthoides)有15~24个腕。
中美的菊海星属(Heliaster)腕最多达50个。
真海星目(Euclasterida)和钳棘目(Forcipulatida)——有带长柄的双瓣叉棘,棘具保护或取食作用。
在浅水中取食双壳类的常见的种类,有分布在北欧的红海盘车(Asterias rubens),从白令海到朝鲜半岛的多棘海盘车(A. amurensis)。
北美西海岸的短刺豆海星(Pisaster brevispinus)长65公分(26吋),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星之一,取食沙钱海胆等。
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亚的多腕葵花海星(Pycnopodia helianthoides)有15~24个腕。
中美的菊海星属(Heliaster)腕最多达50个。
1.2海胆纲(Echinoidea)海胆呈类球形、半球形、心形或盘状,是各腕向反口面相抱愈合而成的。
表面有由20列的骨板相互嵌合形成的坚硬骨壳。
每2列骨板组成一个区,共10个区。
其中步带区5个,较狭长,由2行步带板构成;间步带区5个,较宽阔,由2行间步带板构成。
它们相间排列。
骨板上有许多小孔,供具吸盘的管足伸出。
组成步带板的小板数目随种类不同而异;少至1个,多至3~12个,是分类的重要特征。
口面向下,反口面向上。
从口面或反口面看,壳的最大回周称为赤道部。
反口面的中央部分,称为顶系。
口面和反口面都被革质薄膜覆盖,分别称为围口膜和围肛膜。
口位于围口膜中央,周围有许多叉棘,帮助捕食。
口腔内有结构复杂的咀嚼器,称为亚里士多德提灯。
其上有齿,可切碎食物。
咀嚼器后接食道,食道后接细长盘曲的肠管,肠管末端与肛门相通。
在围口膜外缘,间步带区的两侧各有1个鳃,内通体腔,司呼吸。
肛门多在围肛膜中央,其周围有5个生殖板和眼板(辐板),构成了顶系。
生殖板在间步带区,多具1个生殖孔。
但其中一个生殖板与筛板愈合而具许多小孔,兼有筛板的作用。
眼板在步带区,各有1眼孔。
骨壳表面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疣状突起。
依大小分为大疣、中疣和小疣三种。
疣上连有形状、大小不等的棘和叉棘。
这些棘或叉棘的基部有肌肉与疣端相连,能如关节一样的活动。
棘或叉棘的大小与其相连疣一致,也可分成大棘、中棘和小棘三种。
棘的大小、形状和排列是分类的重要特征,其中叉棘的形状在分类上更有重要意义。
海胆大多为雌雄异体,卵在水中受精,发育过程中经海胆幼虫期。
海胆纲分为两个亚纲,原始海胆亚纲和真海胆亚纲,共22个目,其中大部分已经灭绝。
原始海胆亚纲:胆壳非球形,肛门移到反口面顶板中央,口位于口面中央或非中央,提灯存在或不存在。
身体呈不规则形,如心形或圆盘形等,或趋于两侧对称。
一般较规则海胆小,具更多的刺,多数适合于沙中穴居。
棘囊海胆目(Echinocystitoida)、沟头帕目(Bothriocidaroida)、古海胆目(Palaechinoida)、头帕目(Cidaroida),现已全部灭绝。
真海胆亚纲:胆壳呈球形,五辐对称,每二列步带板与二列间步带板相间排列,具亚里斯多德提灯。
壳半球形,褐色,棘短而多。
有柔海胆目(Echinothurioida),冠海胆目(Diadematoida),平海胆目(Pedinoida),沙棱海胆目(Salenioida),疣海胆目(Phymosomatoida),阿巴海胆目(Arbacioida),刻肋海胆目(Temnopleuoida),球海胆目(Echinoida),全雕目(Holectypoida),楯形目(Clypeasteroida),盔海胆目(Cassiduloida),全星海胆目(Holasteroida),心形海胆目(Spatangoida),新灯海胆目(Neolamadoida),其余4目已经灭绝。
1.3海参纲(Holothuroidea)海参一般呈柔软的圆柱形或蠕虫状,通常有前、后、背、腹之分。
口在前端,肛门在后端。
背腹略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左右对称体型。
无腕、棘和叉棘。
步带区5个,2个在背面,管足已演变成肉质的棘状疣足,只司呼吸和感觉,无运动功能;3个在腹面,管足排列不规则,仍有运动功能。
间步带区5个,3个在背面,2个在腹面。
有的种类管足少或无管足。
口周围的管足演变成触手,一般的触手20个,成5行环列在口的周围。
触手少者仅8个,多者达30个。
形状多样,有楯状、枝状、羽状和指状等,触手的形状、数目及其排列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海参的骨片细小,形状各异,散埋于体壁组织之中。
骨片的相对大小差异较大,常见的形状有桌形体、扣状体、杆状体、轮形体、锚形体、C形体以及X形体等。
骨片的相对大小和形状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海参的水管系统发达,开口于体腔内。
消化管细长盘曲,后端膨大成排泄腔。
排泄腔的部分腔壁突向体腔伸出两条树状管,有呼吸和排泄功能,称为呼吸树或水肺。
海参的绝大多数为雌雄异体,生殖腺1个,由许多分枝细管组成,一般呈丛生状,开口于体前端的背面。
卵在水中受精,发育过程中经耳状幼虫和桶状幼虫期。
分为3亚纲6目:枝手海参亚纲(Dendrochirotacea):枝手目(Dendrochirotida)——手(或口管足)树状分枝,不具坛囊,腹面步带沟中有管足,或管足在腹面及背面均有分布,有呼吸树;指手目(Dactylochirotida);楯手海参亚纲(Aspidochirotacea);楯手目(Aspidochirotida)——触手叶状或盾形,身体腹面有时具发达的管足,有呼吸树;平足目(Elasipodida)——大多数为深海种,触手叶状,管足少,口在腹面,无呼吸树。
无足海参亚纲(Apodacea):无足目(Apodida);芋参目(Molpadida)——具15 个指状触手,管足乳突状,仅存在肛门附近,有呼吸树,身体后端成尾状。
1.4蛇尾纲(Ophiuroidea)蛇尾外形似海星,但体盘与腕的分界明显,腕实心而细长,有很强的伸曲能力。
无步带沟,沟处被腕下板掩盖而形成了神经外管。
管足2行,末端无吸盘和罍,只司感觉和呼吸,无运动功能,腕被腕上板(腕背板)、腕下板(腕腹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包围,中央有一行大的骨板紧密相连的脊骨、脊骨相当于海星的步带板,深陷腕内愈合而成。
腕的肌肉很发达,能活动自如。
胃较小,仍呈囊状,结构简单。
无肛门,筛板在口面。
一般为雌雄异体,发育过程中经蛇尾幼虫期。
该纲4个目:始蛇尾目(Stenurida);开沟蛇尾目(Oegophiurida);蜍蛇尾目(Phrynophiurida);真蛇尾目(Ophiurida)——腕不分支,中央盘及腕常覆盖有骨板,有些腕极长,可达180mm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