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以绘本阅读为载体提升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

合集下载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支架式教学逐渐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得到应用。

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并阐述其意义和具体实施方法。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幼儿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而支架式教学正好可以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实施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可以在活动前给幼儿提供适当的预习材料,帮助幼儿了解活动的目标和要求。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的活动,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定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总结经验,帮助幼儿对活动进行反思和思考。

在实施支架式教学时,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差异性,灵活调整支架的高度和难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有所收获。

教师需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度干预幼儿的思维过程。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支架幼儿语言学习——“图谱支架”在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支架幼儿语言学习——“图谱支架”在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支架幼儿语言学习——“图谱支架”在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中的运用作者:郭咏梅来源:《当代教育论坛》 2015年第4期郭咏梅[摘要] 在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中,“图谱”不仅能帮助幼儿记住作品内容,还能帮助幼儿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有效过渡,从而起到“学习支架”的作用。

“图谱支架”适用于部分诗歌和散文教学,并能有效运用于欣赏作品、朗读作品、仿编作品等活动中。

[关键词]支架;图谱;幼儿园文学活动[作者简介] 郭咏梅,长沙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长沙410100)支架式教学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等人在吸取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是依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建立,用来支持孩子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系统,它能非常敏感地估计并满足孩子的学习需要。

因其提倡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和身心特点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近年来,支架式教学被广泛地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已被证明为一种适宜且有效的教学干预方式。

幼儿园文学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体,每一个具体的儿歌或故事都包含具体、独特而丰富的语言信息。

幼儿文学作品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欣赏作品、理解作品以及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想象的多层次活动。

文学作品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借助于教师的讲述或朗读来给幼儿呈现。

但是受身心发展所限,幼儿对部分文学作品,特别是对散文和诗歌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也就很难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想象形成鲜明的画面。

在幼儿园诗歌、散文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是: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和散文,幼儿却常常游离在课堂之外。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因此,在幼儿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运用“图示支架”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比如,制作一些生动有趣、惟妙惟肖的图片,形象地展示文学作品的关键情节和人物,激发幼儿的想象与思考,引发幼儿大胆表达,从而实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再现。

“图谱支架”在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图谱支架”在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图谱支架”在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摘要:在整个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图谱支架”,不但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品内容,还能够引导幼儿从口头语言表达向书面语言表达过渡,从而充分发挥自身学习支架的作用。

其中图谱支架适用于诗歌、散文教学,以及欣赏作品、朗读作品和仿编作品等活动。

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图谱支架在幼儿园文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支架式教学图谱支架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以幼儿最近发展情况为依据,为孩子学习提供支持的教学策略系统,能敏感地捕捉并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

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及身心特点,使其广泛运用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经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被证明为最有效的教学干预方式[1]。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教育中,幼儿文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每首儿歌、每个故事都体现了丰富的语言信息。

在幼儿文学作品教学中,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教师通常会运用“图谱支架”[2]。

比如通过生动有趣、惟妙惟肖的图片制作,将文学作品中的关键情节与人物进行形象的展示,使幼儿的想象力、思考力得到激发,并引发幼儿大胆表达,继而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

近年来,笔者与研究团队为使“图谱支架”在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中运用得更自如,对“图谱支架”做了进一步优化。

一、“图谱支架”可运用于幼儿欣赏文学作品,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教师在制作图片过程中应将幼儿年龄、文学作品的特点等因素纳入考量,并根据文学作品内容进行排序,将之运用到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环节。

教师在朗读作品的同时翻开图谱,通过视与听两个途径,帮助幼儿熟悉并理解文学作品;或通过情境设定,让幼儿先翻阅图谱,再猜作品内容,最后通过文学作品欣赏加以验证;还可结合幼儿的操作,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动手操作,有些教师还将边倾听文学作品边翻阅图片的环节加入图谱法中。

例如在教学《变色房子》一文时,笔者给幼儿示范朗读前,将图谱反面依次贴在黑板上,并提出任务:“根据散文诗,说出听到的内容,老师会翻开说对的相应图片。

幼儿园借助图示支架,促进幼儿探索能力发展

幼儿园借助图示支架,促进幼儿探索能力发展

幼儿园借助图示支架,促进幼儿探索能力发展
讲述活动中运用“图示支架法”策略的探索是教师们在不断尝试探寻更适宜的教育策略,让幼儿园的讲述活动正走向一个更加具有创造性的阶段。

通过“图示”为幼儿提供了直观递进性的内容,促使幼儿能从图画内容,到转化后的词语,再到完整的语句来表达该情景。

其中在讲述活动中,幼儿必须清楚、完整地表达所看到的图画内容,以便让其他人听懂自己的讲述,从而促进了幼儿社会化语言的发展。

在讲述活动中,幼儿通过“图示支架法”有机会在集体面前独立讲述,并把“图”上的故事讲清楚。

同时运用充满挑战性的“图示”也推进了大班幼儿讲述能力的逐步发展。

在“图示支架法”策略的运用中,幼儿在利用“图示”讲故事之前都要想好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述什么,使用哪些词汇来讲述与连接,从而使讲述完整、清楚和连贯。

将“图示支架法”策略运用于讲述活动中,逐渐地引导幼儿在玩中能清楚.完整有逻辑地讲述。

由此,“图示支架法”策略在讲述活动中的运用有利于推进讲述活动的发展,更加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利用“支架式”教学,充分发挥绘本的人文价值

利用“支架式”教学,充分发挥绘本的人文价值

利用“支架式”教学,充分发挥绘本的人文价值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步骤;体验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国外优秀的幼儿绘本读物被广泛引入国内,国内原创童书在品质与数量上也有所提升,这些优秀的绘本被教育者如获至宝地吸纳进幼儿教育中来。

然而,面对幼儿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一些新观念、新思潮,对于幼儿文学知识本来就非常薄弱的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使幼儿有效地接受绘本作品,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文学精神与教育精神的融合已成为一个问题。

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使绘本降格为一种填充课程内容的材料,从而必然会损失它更为宽广的人文教育价值。

二、人文价值与幼儿文学接受所谓人文,humanitas,原指人类;引申为人性,人的情感。

把人文融入教育,就是确立人文融合的新教育价值观,也就是我们幼儿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的情感教育。

纲要中指出要发挥艺术活动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其实,优秀绘本存在着很好的情感教育功能,在阅读绘本中,孩子就像在经历一种情感游戏,是感知、表象、想象、情感和思维等多种心理机能综合运用的过程。

幼儿接近绘本作品,可以说是从情感出发,试图在文本中做一番体验。

因此,我们可充分挖掘绘本的人文价值,发挥其情感教育功能。

“支架”原意为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

根据这个建筑隐喻,心理学家伍德最先借用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或有成就的人对某人的学习过程所施予的有效支持。

后经布鲁纳等人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支架式教学”模式。

教师有效教学是幼儿接受文学的重要保障,利用“支架式”教学,尊重幼儿的个人经验、情绪体验,努力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幼儿有效接受文学作品,从而促进幼儿文学精神与教育精神的统一。

“支架式”教学活动的基本步骤和策略:设计支架、提供支架、转换支架、撤走支架、支架反思。

三、基本步骤与策略(一)设计支架——为激发兴趣和情感做铺垫设计支架是指活动前,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幼儿已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水平,设计或直接采用一些相关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或情感。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初探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初探

“支架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初探摘要:“支架式教学”是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衍生于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在处理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

本文借鉴支架式教学有关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幼儿园支架式教学模式,具体于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幼儿园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幼儿的学习、教师的角色、教与学的过程、以及反馈评价等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维果茨(斯)基;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幼儿园活动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随着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知识的处理和转化过程。

幼儿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作以及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的发展”[2]。

性别、民族、地域、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每一个幼儿原有认知经验都不尽相同,相同的事物与现象对于不同的幼儿也都会有不同的意义。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注意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要尊重和承认幼儿学习中的个体差异”[3]。

试着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理念中的“支架式教学”,通过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针对性地为幼儿的学习“搭设支架”,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幼儿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弥补集体教学中幼儿教师刻板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最终使幼儿达到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一、幼儿园支架式教学的概述(一)支架式教学的定义“支架”本是建筑行业术语,是建筑楼房时搭建的暂时性支撑,当楼房建好后,就把这种支撑就撤掉。

这里用支架形象比喻成对幼儿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

是为了形象而虚拟出来的一个概念。

描述的是在幼儿最近发展区中有效的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支架”对幼儿提供的学习支持是暂时的、动态的、可调整的,当幼儿趋近熟练后,教师有意搭起的“支架”就可以撤离。

运用“支架式”阅读方法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运用“支架式”阅读方法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一)“支架式”阅读中的评价——嵌入
“ 支 架 式 ” 阅 读 教 学 评 价 强 调 将 评 价“ 镶 嵌”于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成为教与学过程的一 个有机组成部分。学到哪里,评到哪里,教到哪 里,学什么,评什么,教什么,随时收集学生在 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信息给予评价,使“评价”发 挥其“导教”“导学”的功能。执教《松鼠》一 课时,教师借用表格这一学习支架来梳理松鼠的 特点,在学生的两次汇报展示中,都组织了学习 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习得关键词的提炼方法 及分条记录的方法,以更好地开展后续的学习。
41
实践与反思
松鼠 外形特点 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 行为特征
筑巢垒窝
其他习性
相关信息
漂亮、乖巧、驯良;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美丽; 直竖着身子坐,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常在高处活动;在夜间活动 警觉;敏捷;秋天贮藏冬天的食物 选址:树枝分叉的地方 搭窝过程:搬木片,干苔藓编扎,挤紧、踏平 窝的特点:干净、暖和、舒适、安全 窝口的特点:朝上、端正、狭窄,有圆锥形的盖 胎生,每胎三四个;小松鼠过冬会换毛;爱干净,用爪子和牙齿梳理毛发
比如,在教学“软”字时,教师可以采用 实 物 支 架 ——棉 花, 让 学 生 通 过 摸 一 摸 来 感 受 “ 软 ”。 学 习 声 母“d” 时, 可 以 用 学 过 的 声 母 “b”作为学习支架来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发 现不同之处。再如,低年段教师会通过汉字的 演变故事来让学生认识理解这个生字,这个汉 字的演变故事就是学习这个生字的学习支架。
在提炼关键词的展示中,以第二自然段为 例, 教 师 选 取 有 代 表 性 的 两 组 答 案 同 屏 出 示, 在各组代表汇报的基础上,让其他学生评价哪 组好,为什么?通过评价,知道了 A 组是逐句 提炼,获得的信息多、碎,B 组是依据段落层次 提炼,获得的信息具有概括性。继而得出结论: 从一个段落提取关键词,要观察段落构成的特 点, 不 同 的 构 成, 意 味 着 关 键 词 的 位 置 不 同。 总分段落关键词往往在总起句,并列段落关键 词一般分布在并列的各个层次中,因果关系的 段落,关键词经常在表结果的句子中等。接着,

支架式教学 激发阅读欲

支架式教学 激发阅读欲

支架式教学激发阅读欲作者:赵慧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24年第04期“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日趋成熟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根据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在其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搭建“支架”,为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提供概念框架,帮助学习者理解新知识、建构新认知。

幼儿的学习特点与“支架式教学”的特点十分吻合,将幼儿绘本活动与“支架式教学”相结合必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因此,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表演支架、导图支架和家园支架入手,巧妙设计支架以促进幼儿语言和认知发展,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机。

搭建表演支架,在趣味互动中提升幼儿认知绘本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和认知发展。

教师开展绘本教学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表演的绘本,此类绘本应当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样的角色,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兴趣。

其次,选择的绘本语言要简洁明了,便于幼儿理解和表演。

教师可以挑选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让幼儿们分别进行扮演,并引导幼儿理解和诠释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更深入地体验故事,理解不同角色的视角和表达方式。

不仅如此,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来增强角色的表达和个性。

例如,可以模仿动物的声音,或者通过变换速度和音调来展现角色的情感变化,还可以鼓励幼儿们尝试不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使他们更好地体验角色的情感。

除了表演现有故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们进行创造性表达。

结合导图支架,提升幼儿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有利于幼儿绘本阅读和逻辑思维发展的强大工具。

它以图形方式组织绘本内容,帮助幼儿清晰地理解故事情节,同时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思维导图中心画上绘本封面,再在周围添加关键词或图像,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幼儿预测故事的发展,并记录幼儿的预测,提前建立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思维导图还有助于整理信息,用不同的颜色或形状表示角色或事件,能够帮助幼儿快速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和人物关系。

“减法”策略:为小班幼儿开展图画书故事表演搭建支架

“减法”策略:为小班幼儿开展图画书故事表演搭建支架

“减法”策略:为小班幼儿开展图画书故事表演搭建支架作者:陈晓萍徐媛芳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4年第01期[摘要]如何活用优质的图画书资源服务于不同年龄班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园图画书教学实践面临的重要挑战。

研究者以图画书《11只小猫做苦工》为例,详细阐述了运用减法策略改造图画书。

以支持小班幼儿开展故事表演活动的做法。

包括:减情节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完整了解故事框架的经验;减表演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积极表达的经验;减语言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文字理解的经验;减主题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主题理解的经验。

[关键词]语言教学;减法策略;图画书;故事表演[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1/02-0028-04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图画书可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获得语言经验的重要来源之一。

图画书故事表演是图画书阅读的延伸,实质是以表演的形式帮助幼儿对知识和经验进行深加工。

目前市场上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优质图画书数量较少,利用已有的较丰富的适合中大班幼儿阅读的图画书资源,将之改造成可供小班幼儿开展故事表演活动的素材,是值得尝试的办法。

如果要将改造过程本身融入到课程中,使之与幼儿一日生活及幼儿园课程结合起来,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

支架(Scaffolding Instruction)理论源于维果茨基有关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教育中成为一个形象的隐喻:在学生积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过程中,教师如脚手架一般为之提供支持,即“对儿童力所能及的避之,对儿童力所难及的助之,对儿童力所不及的为之”(刘儒德,2012)。

支架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考虑支架建构的具体目标、着力点以及支架建构的策略。

在已经确立“活用中大班幼儿的图画书资源服务于小班幼儿的表演活动”的目标后,支架着力点的选择尤为重要。

搭支架的教研活动(3篇)

搭支架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支架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幼儿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自主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支架教学,我们幼儿园开展了一次以“搭支架: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支架教学的定义、原则和实施方法。

2. 探讨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搭建合适的支架。

3. 通过案例分析,提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支架教学的实践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一)理论学习:支架教学的内涵与原则1. 定义与背景介绍:首先,教研组长简要介绍了支架教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使教师们对这一教学策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支架教学的原则:接着,教研组长详细讲解了支架教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即:适宜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让教师们更直观地理解支架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实践探索:搭建适宜的支架1. 分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探讨如何搭建适宜的支架。

2. 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搭建支架的策略和方法。

3. 专家点评:教研组长对各组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教学观摩:观摩支架教学案例1. 观摩教学活动:组织教师观摩一堂支架教学案例,观察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需求搭建支架。

2. 反思与讨论:观摩结束后,教师们针对观摩内容进行反思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四、活动总结1. 总结经验: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支架教学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2. 提出要求:要求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关注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灵活运用支架教学策略。

3. 展望未来:鼓励教师们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五、活动反思本次教研活动,使教师们对支架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依托支架式教学,提升幼儿的阅读素养

依托支架式教学,提升幼儿的阅读素养

56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

该教学法是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本文基于《秋秋找妈妈》这一绘本来分步阐述教师该如何进行支架式教学。

一、基于观察,提供支架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摆脱先入为主的想法看待儿童。

”这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青云巷小学附属幼儿园 缪 娟就要求教师搁置单方面的判断,从成人视角中摆脱出来,观察并发现幼儿在这个情境中遭遇了什么。

我们从表一的统计中可知,幼儿第一次阅读时,中班幼儿对画面观察比较粗浅,关注细节的程度不够。

但也正因为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正从具体形象向逻辑抽象转变,教师应及时调整引导支架:能对关键画面做有序观察并尝试联系前后画面理解绘本内容,能对画面情节进行合理想象并能比较阅读内容的不同点,了解不同符号的对应关系并愿意制作图画故事书,能大胆地表述阅读信息并能安静地倾听他人讲述内容。

因此,在第二次活动前,教师要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方法,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主体到背景等;同时观察角色的表情、神态、动作,画面的色彩、风格,猜测角色的心理、想法,进一步提高幼儿对图画书的理解。

在获得这些经验以后,孩子们第二次阅读时的积极性在提升。

二、立足回应,搭建支架立足回应是指教师基于课堂的状况、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性”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所发现问题的解释与分析,从而有意识地、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修正。

幼儿园教师每天都在对幼儿进行回应,这些回应有时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有时是突然发生的,但经常都是幼儿无意识、无目的的反应。

那么,在真实教育情境下,教师究竟该如何进行有效回应呢?(一)追问教师提问:“秋秋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当幼儿完整表达后,教师继续追问:“你有什么话对秋秋说?”教师能倾听幼儿,等待幼儿完整表达,且追问较多。

“减法策略为小班幼儿开展图画书故事表演搭建支架

“减法策略为小班幼儿开展图画书故事表演搭建支架

减法策略为小班幼儿开展图画书故事表演搭建支架作为幼儿相关工作者,我们深知图画书故事表演对小班幼儿语言、情感、认知等多方面发展的重要性。

然而,如何在开展此类活动时,运用减法策略为幼儿搭建合适的支架,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简化故事内容,突出核心情节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注意力有限,过于复杂的故事情节容易让他们感到疲惫。

因此,在开展图画书故事表演时,我们要尽量简化故事内容,突出核心情节。

例如,在选择故事时,可以选择情节简单、角色鲜明、主题明确的图画书。

在表演过程中,可以省略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精简角色设置,增强角色个性小班幼儿对于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过多的角色设置容易让他们混淆。

因此,在故事表演中,我们要精简角色设置,让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

这样既能减轻幼儿的负担,也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角色扮演中。

例如,在一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选择主要角色进行表演,其他角色则由教师或道具代替。

三、降低道具难度,注重实用性道具是故事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于复杂的道具会让幼儿感到困惑。

因此,在准备道具时,我们要降低难度,注重实用性。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头饰、服装等,让幼儿容易识别和操作。

同时,道具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审美,激发他们的兴趣。

四、减少表演环节,注重情感表达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有限,过多的表演环节容易让他们分心。

因此,在故事表演中,我们要减少表演环节,注重情感表达。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感冲突的情节进行表演,让幼儿在感受情感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故事带来的乐趣。

教师要在表演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五、简化语言表达,增强互动性在故事表演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至关重要。

我们要简化语言表达,让幼儿更容易理解。

同时,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表演中来。

例如,在讲述故事时,可以使用简单易懂的词语,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

结合幼儿园叙事性讲述集体数学活动的“支架搭建”

结合幼儿园叙事性讲述集体数学活动的“支架搭建”

结合幼儿园叙事性讲述集体数学活动的“支架搭建”摘要: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之后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开展幼儿园数学教学互动时,对教学目标的重视度过高,急于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了,幼儿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发展。

首先幼儿教师应该从教学活动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基础等方面进行考虑,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比较关注幼儿的学习成果,忽视了对教学步骤与过程的设计。

从而导致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合理,可操作性差,阻碍了数学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发展。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实践引言:数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效果并不是否理想,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幼儿学习兴趣低下,教学评价方式过于传统等问题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大量存在着。

虽然我们对幼儿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了使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并不是很理想。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法不合理因为幼儿园幼儿在数学方面基础本身就比较差,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难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同时幼儿园教学内容也增加了许多,添加了许多以往幼儿园没有的教学内容,使得数学课时有所减少,再加上我国的教师经历了长时间的应试教育,虽然如今教学已经改革了,但仍然有一部分教师习惯性地使用传统模式实施教学,最终使得教学结果不理想。

教师长时间使用灌输式、填鸭式方法进行教学,使得在教学时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幼儿的成绩方面,而忽视了幼儿学习能力的增长。

2.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了解不足支架式教学模式主张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构建幼儿知识体系。

支架的搭建是非常有效的教学途径。

在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活动设计时,都没有注重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理解深度不够,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合理性,教学实践效果也无法得到提升。

大班绘本阅读中支架式教学策略

大班绘本阅读中支架式教学策略

大班绘本阅读中支架式教学策略幼儿在进行绘本阅读时,他们往往停留在自己的理解认识上,他们的阅读理解是独创的、零散的,不一定是围绕绘本核心内容的理解与表达。

同时,如果幼儿仅限于自己的阅读理解,没有得到教师有效的支持和引导,幼儿的阅读能力不会得到有效提升。

在大班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看作是搭建脚手架的过程。

教师借助于支架式的教学为幼儿的绘本阅读提供了多种支持,帮助幼儿理解知识内容,并不断地建构新的能力。

何为支架式教学呢?支架,原意是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是建筑工人在建造,修葺或装饰建筑物时所使用的能够为他们和建筑材料提供支持的暂时性平台或柱子等。

教育者将其用来比喻人或物对于幼儿学习所具有的支持、引导、协助的作用。

支架式教学,是在前苏联著名心里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幼儿理解特定的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儿童能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

如何将支架式教学灵活地运用到大班幼儿绘本阅读中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首先,在绘本阅读之前教师要努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可采用简单的提问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拓宽思考角度。

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需要适宜的语言刺激。

调动幼儿的兴趣,发动友好的交谈,创造积极、互动的交流氛围正是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

以大班绘本阅读《小青虫的梦》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先播放了优美、舒缓的音乐,将幼儿先带进一种音乐的意境中,再引导幼儿述说听完音乐的感受。

有的幼儿说:“音乐很动听。

”有的说:“音乐让她很陶醉,就像在梦里一般!”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向往,在幼儿的回答中引出这么美的音乐是蟋蟀在开音乐会呢!教师通过借助音乐意境的渲染,给幼儿首先创设了一个唯美的阅读氛围,也为接下去的小青虫因为自卑而不敢在人前听音乐作了一个对比衬托。

巧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优化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活动

巧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优化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活动

巧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优化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活动
李越
【期刊名称】《儿童绘本》
【年(卷),期】2024()16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绘本阅读教学活动是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幼儿阅读能力、创新想象能力的发展有着一定促进作用。

教师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融入其中,能有效提高绘本阅读教学质量,满足幼儿阅读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教师有着一定要求。

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其次,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优化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再次,总结幼儿绘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实践策略。

【总页数】3页(P0028-0030)
【作者】李越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七色花实验幼儿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
【相关文献】
1.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2.巧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优化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活动
3.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方法
4.巧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优化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活动
5.巧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优化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活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支架教学开展幼儿绘本阅读的策略

基于支架教学开展幼儿绘本阅读的策略

基于支架教学开展幼儿绘本阅读的策略发布时间:2022-04-04T14:10:06.956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5月作者:刘蕾[导读] 绘本是幼儿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重要的文本价值和教育价值。

儿童阅读绘本的过程是儿童利用现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

支架式教学是组织儿童绘本阅读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它符合儿童最近的发展区,为儿童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和促进。

刘蕾蓬安县平头乡中小学校四川南充 637800【摘要】绘本是幼儿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重要的文本价值和教育价值。

儿童阅读绘本的过程是儿童利用现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

支架式教学是组织儿童绘本阅读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它符合儿童最近的发展区,为儿童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和促进。

【关键词】幼儿;绘本阅读;支架教学;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5-035-01绘本是一种早期阅读材料,主要通过图片传达视觉符号,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体验。

其构成形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图片+文字”,一种是纯图片。

所谓“支架”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幼儿提供的一种帮助或支持,以帮助幼儿获得超出其现有水平的发展,这种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应当是一种提供支持、引导和协助的过程。

一、合理选择绘本首先,在图画语言中,能否欣赏图画应该是选择图画书的第一步。

儿童阅读具有审美特征。

在阅读中,孩子们会独立地用故事代替自己,与故事产生共鸣,并用自己的思维和经验来构建一个图画世界。

其次,在书面语言方面,儿童对书面语言有特殊的偏好。

他们喜欢短而重叠的单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和语气词。

一本好的绘本可以用短小、通俗、朗朗上口的句子来描述生动的故事,这不仅符合儿童对词语和语言的偏好,而且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想象力。

最后,对于这个故事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易于理解。

如果故事超出了孩子现有的认知能力,孩子们无法理解他们的努力,那么最美的图片和最精彩的文字都是无效的。

巧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优化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以中班绘本阅读活动《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为例》

巧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优化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以中班绘本阅读活动《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为例》

巧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优化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以中班绘本阅读活动《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为例》发布时间:2021-08-05T08:52:20.6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2期作者:屈东梅[导读]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以中班绘本阅读教学活动《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为例,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实践,提升绘本阅读教学的效果,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提升。

屈东梅云南省腾冲市第三幼儿园 679100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以中班绘本阅读教学活动《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为例,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实践,提升绘本阅读教学的效果,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41-01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是指在幼儿园特定教学环境下,教师运用绘本图文并茂的特征,通过图画叙述故事,让幼儿从图画及文字中了解一本图画的内容这种教学形式[ ]。

支架式教学是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本文中,支架式教学指的是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搭建适宜的支架,创建积极的师幼、幼幼互动环境,鼓励、引导幼儿逐步理解并掌握绘本内容、获得主动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

一、分析活动内容,制定目标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要在深入解读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内涵的基础上,把握绘本的价值以及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可达到的较高水平,为幼儿选择适宜的绘本,并制定教学目标活动《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内容选择分析:孩子在接触小动物时,脸上那自然流露的感情,是最好的教育契机。

绘本《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生动形象的画风,栩栩如生的动物,描绘了一个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动物生活的场景,读起来忍俊不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架+:以绘本阅读为载体提升小班幼儿
叙事性讲述能力
摘要:学前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其中叙事性讲述能体现出幼儿语言核心经验的发展,其综合性的语言发展能为未来儿童的阅读、前书写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园也明确的意识到叙事性讲述能力对儿童的发展价值,所以一直立足于绘本阅读作为提升幼儿叙事性讲述的重要手段,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在小班叙事性讲述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幼儿“想说却不敢
说”“敢说却不会说”的问题,基于现状,我们通过“支架+”的策略,利用“凸显”的游戏情境、“自然”的表达载体、“可视”的互动阅读、开发多元支架、有效支持幼儿厘清叙事性讲述内容的组织框架,提高幼儿叙事性讲述经验。

关键词:支架+;绘本阅读;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
一、当前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发展
叙事,又称说故事,是一种脱离语境进行有组织表达的语言能力。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在日常生活的运用和积累发展起来的,叙事性讲述作为独立讲述与表达的方式,在幼儿园中运用颇为频繁,但小班幼儿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清晰的叙事结构,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前期开展叙事性讲述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存在“想说却不敢说”“敢说却不会说”的问题。

因此,笔者试图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借助“支架+”的支持策略,提高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

二、立足绘本阅读,引发叙事兴趣
本研究的主要载体是绘本阅读,所以选择合适的绘本尤为重要。

我们通过海量搜索国内外的优秀绘本,选择了情节性强、叙事主题突出、叙事结构鲜明、叙
事顺序清晰的绘本书单。

将绘本内容融入游戏情境、表达载体、互动手段,来提
升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

1.“凸显”的游戏情境吸引幼儿兴趣
在开展绘本活动时,大部分教师容易出现讲述过多的情况。

教师讲述过多幼
儿表达机会就会减少。

小班幼儿注意力最多集中十分钟,教师要把握住这黄金十
分钟,将绘本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通过凸显的游戏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好饿的小蛇》绘本活动中,我们利用小蛇吃了什么形状的东西就变成了什么
形状的故事情节,创设了游戏情境“好饿的小蛇”,将纯白的袜子彩绘成小蛇的
形象,把袜子套在孩子的手上,跟在教师后面“扭呀扭”,一起去森林里寻找好
吃的东西,他们模仿小蛇爬树的样子,模仿小蛇吃东西的样子,每个孩子都非常
的兴奋。

在游戏中,孩子不仅体验到小蛇吃东西的快乐,而且自然就学会了叙事
短句“小蛇吃了××,变成××蛇。

” 欢乐愉快的游戏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幼儿
兴趣,还能够加强幼儿词汇应用,促进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

2.“自然”的表达载体激发幼儿讲述欲望
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实
现对外部信息的理解。

绘本故事就是将抽象化的事物用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幼儿通过视觉直观地获取和掌握知识。

因此角色鲜明、情节有趣的绘本故事更
能激发幼儿讲述的欲望,幼儿能依据绘本中人物角色、生动的故事情节等表达载
体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给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如绘本《彩虹色的花》,故事情节大致是:彩虹色的花有六片彩虹花瓣,分
别是橙、红、蓝、黄、绿、紫。

遇到有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彩虹色的花就会送给
它一片花瓣,最后,彩虹色的花只剩下一片花瓣。

故事的情节富有重复性,非常
适合作为叙事讲述的表达载体。

故事中出现的彩虹色的花瓣、小动物、及用花瓣
做了什么,幼儿能很自然的这些事物串联起来简单讲述“xxx摘了xx颜色的花瓣
做xx”。

在这样简单自然的表达载体作用下,幼儿自然而然就讲出来有逻辑顺序的短句,促进了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

3.“可视”的互动阅读帮助幼儿厘清思路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

”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从小猪的猜想: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到探究询冋:是你咬了我大饼吗?最后验证:原来是小猪自己咬了大饼,层层递进,可以通过多种互动式阅读形式:“对话式”、故事式”、“自主式”,紧扣主题进行叙事性讲述。

借助关键性提问,通过师幼对话、幼幼对话、幼儿与绘本的对话,帮助幼儿厘清思路进行讲述。

如:在引导幼儿阅读《谁咬了我的大饼》时,通过提问“小猪遇到了谁?它会怎么问小鸟?”“小鸟是怎么回答的?”一系列问题引发幼儿的回忆与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绘本所呈现的叙事逻辑,掌握讲述方法。

在自主游戏时间,图书区就会看到幼儿与幼儿之间“可视”的互动阅读,幼儿在这样的互动氛围下叙事讲述变得更加丰满和精彩。

三、利用“支架+”,明确叙事内涵
在支架式教学中,“支架”是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加以建立的,其目的是用以支持幼儿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这里,笔者借助“游戏支架”、“图示支架”、“经验支架”的教学策略支持幼儿“想说、敢说、会说”的叙事性讲述能力的提升。

1.搭建“游戏支架”,创造叙事机会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真实的语言情境,积累叙事性讲述经验”。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和叙事机会支持其游戏。

如,在图书区内创设《好饿的小蛇》《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等绘本情境,投放自制袜子小蛇、各种形状的仿真水果、医生帽子、鳄鱼头饰、牙医工具等供幼儿自主选择了进行游戏表演。

游戏中幼儿能模拟现实生活中看牙的情形,有利于幼儿真实体验不同的故事角色,从中萌发叙事性表达的渴望。

2.提供“图示支架”,形成叙事线索
“图示支架”往往能让幼儿把视觉和思维结合起来,图片、棍偶、简笔示意
图比较直观,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又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想象。

如在《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故事中,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的母鸡散步经过的
地点出示相应的图示,并按照先后顺序将故事图示按顺序摆放,幼儿根据图示能
清楚的讲述“母鸡走过院子,绕过池塘......”。

教师提供的图示线索支架,帮助幼儿厘清了叙事线索,幼儿讲述起来更自信了,也以此提高了幼儿叙事能力。

3.运用“经验支架”,促进自主构思
幼儿的生活经验直接影响其思考方式,“经验支架”是联系新问题和旧经验
的“思维之梯”,积累生活经验,促进叙事能力的发展。

如在绘本《怕冷的大恐龙》中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大恐龙取暖呢?”
孩子们积极展开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说“可以给大恐龙穿很多很多的
衣服就不冷了”“我会给大恐龙开个热空调”表达出自己的取暖方法。

在自主思考与表达中,促进了创造性思维与叙事讲述能力。

四、收获:支架“+”策略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提升
叙事性讲述经验的学习与获得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叙事能力,而叙事能力不
仅是幼儿了解和表达世界的基本方式,还是幼儿综合语言能力水平的反映,并且
与幼儿未来的读写能力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在学习“支架”循序渐进的运用过程中,幼儿讲述的逻辑性得到了提高,能围绕主题讲一些相关的内容。

幼儿能在大
胆的在集体面前讲述,并且声音响亮。

能力强的幼儿还能运用表情、手势等肢体
语言辅助讲述,从而引起听者的倾听兴趣和注意力。

幼儿也较之前更愿意站在集
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了。

“支架+”的运用对幼儿的叙事性讲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我们任需思
考如何有效利用教学机智,帮助幼儿发散思维去想象,加深讲述事件的记忆,如
何结合幼儿的需求,将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跟进,形成自己的反思机制。

【参考文献】
[1]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11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