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1.1认识有机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⑦ 自主学习与信息素养
- 重点知识点:预习任务、拓展学习资源、自主阅读和思考
- 关键词:预习任务、拓展学习、自主阅读、信息素养
- 板书设计:用图示展示预习任务和拓展学习的过程,突出自主学习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⑧ 反思总结与自我提升
内容逻辑关系
① 有机物的概念与特征
- 重点知识点:有机物的定义、有机物的特征(如碳氢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有机物的常见官能团)
- 关键词:有机物、碳氢化合物、官能团、结构特点
- 板书设计:用简洁明了的图表或图片展示有机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突出有机物的特征。
② 有机物的分类与命名规则
- 重点知识点:碳链的命名、取代基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 重点知识点:课后作业、拓展学习、发现不足、改进建议
- 关键词:课后作业、拓展学习、发现不足、改进建议、自我提升
- 板书设计:用图示展示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的过程,突出反思总结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策略上,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和图片,生动展示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在教学管理上,我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深入分析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4. 提供充足的练习题和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来巩固和提高对有机物区别、命名和反应机理的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听课记录: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识别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认识到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首先展示一张包含有机化合物(如葡萄糖、蛋白质、塑料等)和无机化合物(如水、盐、金属等)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区分出哪些是有机化合物,哪些是无机化合物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听取教师的介绍,对有机化合物产生初步的认识。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启发式提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一)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与分类教师行为:•详细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即含有碳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等)。
•引导学生根据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如烃类、醇类、醛类、羧酸类等,并举例说明各类化合物的特点。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教师讲解的要点。
•跟随教师的引导,尝试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并理解各类化合物的特点。
过程点评:•教师讲解条理清晰,分类举例具体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师行为:•利用球棍模型或多媒体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讲解碳原子的四价性、共价键的形成以及同分异构现象。
•组织学生观察模型或图示,并讨论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
学生活动:•观察模型或图示,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小组讨论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分享各自的理解。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甲烷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2)以甲烷为例,认识有机物分子具有立体结构,初步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3)从分子结构角度认识烷烃、同分异构现象,掌握同分异构体。
(4)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有机物分析,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有机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讨论”、“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3)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取代反应、同分母异构体、同系物、烷烃的结构与性质2.教学难点取代反应、同分母异构体、同系物、烷烃的结构与性质三、教学过程2.探索新知【板书】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师】什么是有机物?有机化合物一般指含碳化合物。
甲烷是最简单、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烃,也是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烃。
谁能写出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
【学生】【师】有机化合物中的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那么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能成键吗?成键时有什么特点呢?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共价键,可以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
多个碳原子可结合形成碳链,也可形成碳环,也可带支链。
一定数目的碳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碳骨架(同分异构体)【多媒体展示】碳与碳的成键【思考与讨论】分析以碳为骨架的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师】大家能想象一下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吗?【生】正四面体结构。
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分别位于4个顶点。
【师】为什么是正四面体呢?甲烷分子中,4个C-H键的长度和强度相同夹角相等(均为109º28'或109.5º)【多媒体展示】甲烷的空间填充模型、球棍模型、空间结构示意图。
7.1.1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有机化合物相关的拓展资源,如有机化学书籍、在线教程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有机化合物的实际应用案例,如药物、塑料等,引出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介绍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包括烃、醇、醚、酸、酯、胺等,以及它们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包括烷烃、烯烃、炔烃、醇、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4.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不同结构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的特定性质。
2.有机化合物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如IUPAC命名法。了解命名规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其性质密切相关。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有机化合物,有助于掌握它们的性质。
4.有机化合物反应: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反应类型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了解这些反应类型有助于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
1. 有机化合物:一般含有碳元素,能燃烧,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样性。
第七章《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七章《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是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内容,是高中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是学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观念形成的重要载体。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中,“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应用”对有机化合物的要求为:“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空间结构的,以甲烷为例认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知道氧化、取代等有机反应类型。
”具体内容包括辨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骨架,能描述甲烷的分子结构特征,能搭建甲烷和乙烷的立体模型,能写出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能辨识取代反应,且知道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需要在了解碳原子成键规律的基础上,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以及决定其分类与性质的特征基团,进而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实现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合成新物质。
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第二册中,从“有机化合物为什么如此繁多?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具有哪些一般特点?”设问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接下来,从“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烷烃”两方面来回答之前的设问。
从学生熟悉的甲烷组成展开来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从认识甲烷的空间结构开始展开来认识烷烃的结构,进而引出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基本解释了学生“有机化合物为什么如此繁多?”的疑问。
从认识甲烷的性质开始展开来认识烷烃的性质和有机物的一般通性,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学生“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具有哪些一般特点?”的疑问。
本节内容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
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17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
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设计:第7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的结构本节教材位于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课时。
内容是碳原子成键特征和烷烃结构的归纳、拓展,是有机化学较为重要的一节,属于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材中出现了大量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学习中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其中对于有机物的空间结构和碳原子的成键特征是不少学生的易错环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网络资源,需要注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其中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模象直观手段,如搭建分子结构模型、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有机分子结构等。
注意多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增强互动;总结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目标1.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掌握烷烃的结构特点。
核心素养1.通过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2.通过对烷烃的结构了解,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重点: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的结构。
难点: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查找相关资料,准备课件准备资料。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教师设问:想一想,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有限却种类繁多,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活动:思考与交流:请结合下图显示的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几种方式,分析以碳为骨架的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设计意图:抛出主题,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关注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互动交流,结合自己的想法发表看法。
教师小结:分别对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点举例说说明。
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点:1、形成4个共价键。
并介绍甲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2、可以形成单键、双键、三键。
3、可以形成碳链、碳环。
二、烷烃的结构投影展示:教师投影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与甲烷分子结构模型。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优
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了有机化合物的知识。
本课以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知识为载体,以探究、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两部分内容。
教材以文字介绍有机化合物导入,正文部分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掌握烷烃的结构、性质、用途。
3.掌握取代反应的概念、取代反应的判断。
4.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熟练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了解同系物的概念。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并进行分类;能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7.1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激正丁烷异丁烷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通式:CnHn+2(2)与同学交流,比较大家写出的丁烷的结构式是否相同,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丁烷的结构式有两种;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碳原子排列不同造成的。
(3)结合图7-6中的分子式结构模型,总结这类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特点这些有机化合物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已充分利用,都达到“饱和”。
2、烷烃①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烃,读音ting。
以上这些有机化合物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已充分利用,都达到“饱和”。
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又叫烷烃。
②结构简式---有机化学中经常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组成乙烷C2H6可表示为CH3-CH3或CH3CH3丙烷C3H8可表示为CH3-CH2-CH3或CH3CH2CH3丁烷C4H10 可表示CH3-CH2-CH2-CH3或写母体名称时,主链碳原子在10以内的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以上的则用汉字“十一、十二、十三……”表示。
2.系统命名原则: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习惯于把横向排列的碳链作为主链,其它作为支链。
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
由距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将主链上的碳原子用1,2,3 …,等数字依次编号,以确定支链的位置。
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
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
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烷烃的命名练习:2,3,5—三甲基—4—丙基庚烷2,3,5—三甲基己烷4、同系物①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②烷烃的结构相似是指:④碳原子数目越多,同分异构体越多课堂练习:1、烃是( )A 含有C、H元素的有机物B 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C 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 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的化合物答案为:C2.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3—甲基—3—乙基己烷2,4—二甲基—3—乙基己烷3、下列哪组是同系物()A、CH3CH2CH2CH3CH3CH(CH3)CH3B、CH3CH3CH3CH(CH3)CH3C、CH3-CH=CH2CH3=CH—CH=CH2D、CH3-CH2—CH=CH2CH3CH2CH2CH2CH3答案为:B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系物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讲述了有机化合物的知识。
本课以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知识为载体,以探究、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两部分内容。
教材以文字介绍有机化合物导入,正文部分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掌握烷烃的结构、性质、用途。
3.掌握取代反应的概念、取代反应的判断。
4.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熟练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了解同系物的概念。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并进行分类;能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取代反应的判断。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7.1认识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掌握了基础化学知识,理解了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反应原理,对于化学键、分子结构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上,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有的喜欢理论推导,有的偏好直观体验。
3. 在本章节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有机化合物复杂结构的理解,官能团识别及其性质关联的掌握,以及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此外,如何将有机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也是学生需要克服的难题。
其次,在实验探究环节,虽然学生们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不规范现象。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应该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更为详细的操作指导,强调实验安全,确保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此外,课后拓展部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2. 拓展要求:
- 自主学习:学生应利用课后时间自主阅读相关材料,加深对有机化合物性质和应用的了解。
- 观察记录:在观看视频或进行实践活动时,学生应记录下关键信息和观察到的现象,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 思考提问: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疑问,并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探讨。
- 教师指导:我将提供必要的阅读材料和建议,同时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课后拓展任务。
(1)首先,我们来看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根据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展示PPT,详细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个好的命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记忆它们。以甲烷、乙烯、苯为例,讲解它们的命名规则。(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命名过程,加深理解)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明确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理解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2.学生能够列举并识别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烃类、醇类、羧酸类等。
3.学生能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包括共价键、同分异构现象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区分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能力。
2.通过观察、归纳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究有机化合物的奥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合物在生命活动、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应用有机化合物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分类、结构特点及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识别。
•教学难点: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共价键的形成和同分异构现象。
三、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有机化合物结构示意图、视频资料等•实物样品或模型: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模型•实验器材(如有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准备)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及结构特点。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
•观察归纳法:引导学生观察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归纳其共性。
•讨论交流法: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幅包含丰富有机化合物的自然或生活场景图片(如森林、厨房等),提问:“这些场景中哪些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2. 新课教学•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明确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强调其含碳特性及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介绍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分类方式,如按官能团分类(烃类、醇类、羧酸类等)。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7.1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②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重点知识点:烃、醇、醚、酮、羧酸、酯、胺等分类及结构特点
- 关键句: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醇含有羟基,醚含有醚键,酮含有羰基,羧酸含有羧基,酯含有酯键,胺含有氨基
- 板书设计:列出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标出它们的结构特点
请根据以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过程,判断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1)CH4 + Cl2 → CH3-CH2-Cl
答案:取代反应
(2)C2H5OH + O2 → C2H5OH + H2O
答案:氧化反应
(3)C6H6 + H2 → C6H12
答案:加成反应
5. 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操作练习
请根据以下实验操作步骤,回答问题:
5.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命名、结构表示、性质与反应等重要知识点。同时,教师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有机化合物的作用和意义。
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相关习题和实践性任务。作业布置要注重分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③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 重点知识点:烷烃命名、卤代烃命名、醇命名、醚命名等
- 关键句:烷烃命名遵循碳原子数递增的顺序,卤代烃命名在烷烃命名基础上加卤素名称,醇命名以羟基所在碳原子数为前缀,醚命名以两个醇基的碳原子数相加为前缀
- 板书设计:用示例展示烷烃、卤代烃、醇、醚的命名规则,突出前缀和编号的顺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分析和判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技能。
7.1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重点:
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2.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反应特点。
难点:
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特点的掌握。
解决办法:
1. 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可以通过示例讲解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多次练习和应用,加深理解和记忆。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a. 《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版),作者:J. Michael Faraday,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b. 《有机化合物实验教程》,作者:David L. Financial,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c. 《有机化学杂志》,发表有关有机化合物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a.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反应机理。
b. 探索有机化合物在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c.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分析其结构和性质,了解其作用和影响。
d.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方法,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
e. 参加有机化学竞赛或研究项目,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 课时:第一课时
- 教材版本: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程设计: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实例(如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基础知识讲解:
a. 回顾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强调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结构。
b.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包括烃、醇、醚、酮等,并简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CH3-CH2-CHO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教案(整章)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教案(整章)本文是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教案(三)第七章有机化合物中的第一节认识有机物第一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的结构。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包括了了解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成键类型及方式,认识甲烷的组成、结构、烷烃的组成及结构,理解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等。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掌握烷烃的结构特点。
重点难点是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过程包括了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烷烃的结构两个部分。
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部分,教师通过设问和学生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并介绍了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点。
教师通过甲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点,包括形成4个共价键,可以形成单键、双键、三键,可以形成碳链、碳环等。
在烷烃的结构部分,教师通过投影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和分子结构模型,让学生思考与交流,归纳这类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通式。
教师小结了这类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特点,即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结合,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
这样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称为饱和烃,也称为烷烃。
总的来说,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烷烃的结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
同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别较小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例子氢、氧、碳、铁、锌、铜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同分异构体学生活动:思考与交流:同分异构体的存在给生活中哪些方面带来了影响?举例说明。
教师小结:同分异构体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汽油中含有若干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燃烧特性不同,对汽车引擎的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7.1.1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探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提升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结合有机化合物的实际应用,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类别和特点,培养学生分类与归纳的思维方法,增强其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时存在困难,这可能是由于我讲解得不够清晰或者没有提供足够的实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节课中增加一些具体的命名实例,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自尝试命名,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不够浓厚或者对课堂活动不够积极。为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节课中引入一些更有趣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或者小组竞赛,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食物
- 药品
- 塑料
板书设计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同时,板书设计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如使用颜色、图形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次有机化合物教学中,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在实验环节,他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机化学相对于无机化学而言,分子结构更为复杂,学生可能在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类型等方面遇到困难。此外,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同分异构现象等也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挑战。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有机化合物的实际应用场景理解不深,导致兴趣和动机不足。
7.1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实验操作:鼓励学生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操作,如制备、提纯、鉴定等,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案例分析:学生可以进行有机化合物的案例分析,如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应用,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的认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证据推理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解释,培养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学生能够从宏观现象中辨识有机化合物的特征,通过微观结构分析,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构成和反应机制。
(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同分异构体:学生需要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方法,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解释。
(3)有机反应机理的理解:学生对于有机反应机理的理解往往较为困难,特别是多步骤反应和立体化学的变化。
(4)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技能与安全:学生在进行有机化合物实验时,可能对实验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不够熟悉,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指导和示范。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拓展有机化合物的知识。
-问题解答: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性质。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报告撰写:学生可以撰写关于有机化合物的报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拓展知识,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
-问题解决任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培养问题解决和逻辑思维能力。
3.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 PPT:教师使用PPT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机理和实验操作步骤,提供清晰的视觉辅助。
7.1认识有机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课堂小结(5分钟)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提出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期望。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在后续学习中继续努力。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有机物的定义,明确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掌握有机物的分类方法,能够识别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常见有机物。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形成积极、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有机物的定义及其与无机物的区别:强调有机物含碳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有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有机物的分类:以教材为基础,详细讲解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常见有机物的分类及简单性质,强调各类有机物的特点。
2.常见有机物的分类、特点及命名。
3.有机反应类型的解释及实例分析。
4.设计一个简单的有机物制备实验,描述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
-建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有机物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2.作业反馈:
-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关注学生以下方面的掌握情况:
1.对有机物概念、分类、命名规则的理解。
2.对有机反应类型的区分及实例分析的准确性。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提升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科学探究:通过有机物的分类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其探究精神。
2.实践与创新: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有机物的特点,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知识整合:使学生能够将有机物的知识与其他学科领域相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3.实验设计能力及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7.1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1. 阅读教材60到66页,再依据导学案问题提示,进一步研读教材,并用铅笔标记问题答案。
2. 在研读教材基础上,独立填写预习案,规范要书写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认识甲烷的组成、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知道取代、氧化等有机反应类型3.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并能写出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甲烷、烷烃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从组成、结构等方面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能采用模型、符号等多种方式对物质的结构及其变化进行综合表征。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四、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能从组成、结构等方面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能采用模型、符号等多种方式对物质的结构及其变化进行综合表征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自学检查规范完成预习案预则立5-10分引导情境导学提高注意力激发兴趣3-5分研学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展示尽可能多的让更多的学生学会知识20-25分固学训练案课堂检测达标验收5-10分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自学检查规范完成预习案七、教学反思八、板书设计7.1 认识有机化合物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预习指导与目标】1.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空间结构的,以甲烷为例认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能搭建甲烷和乙烷的立体模型。
【情境导学】给学生展示事先拼好的甲烷、乙烷等的球棍模型,也可以启发学生自己拼。
【预习案】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1)甲烷的分子结构其电子式和结构式分别表示为(2)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①每个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个共价键;②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③多个碳原子之间可以结合成,也可以结合成,构成有机物链状或环状的碳骨架。
高一化学(人教版)-第七章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2)-1教案
教案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漂市一中钱少锋
分异构现象;
建立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对比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正丁烷与异丁烷在性质的差异。
对比观察: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在结构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思考2:下面两种结构式,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思考3:为什么烷烃中的碳链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锯齿状?
回顾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和几个概念立的过程。
认识到互为同系物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结构,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
同系的样性和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都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请你辨析: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关系?互为同系的物质一定不为同分异构体,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一定不为同系物。
分析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两个概念完全不同的原因。
请你判断1:
请你判断2
课下多动搭建常见有机物的球棍模型。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素材积累】
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
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教学设计——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思路学习“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教科书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课,教材以目前已知物质中绝大多数种类都属于有机物的事实,冲击学生头脑中的固有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有机物的数量如此繁多”,由此引入碳原子成健特点的教学主题。
然后以学生熟悉的甲烷为例,应用此前已学习过的化学键知识,介绍两个碳原子间的成键方式和多个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在平面位置关系的层次上给出有机物碳骨架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教材给出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模型,进一步从空间位置关系的层次深化学生对甲烷和有机物结构的认识。
教材在此处的“资科卡片”中给出了使用模型的化学研究方法,还通过其中的插图,结合此前的“思考与讨论”栏目使学生认识到有机物不仅具有立体结构,还可以通过碳原子结合成长链形成更复杂的结构。
通过以上铺垫,接下来的“思考与讨论”栏目要求学生应用刚学到的碳原子成键规律和甲烷的结构特点,结合插图中的分子结构模型,自行归纳烷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同时设置问题,引出下文对烷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概念的介绍。
教材在这里给出烷经使用天干或汉字数字表示碳原子数的命名基本原则、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给出系统命名法。
教学时应注意控制难度,不再继续深化。
与旧教材相比,本节教材中出现的新概念较多,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特点与无机物相比也存在巨大差异,为了让学生顺利接受这些内容,教材通过大量示意图直观地呈现微观结构,并在栏目活动中使用了分子结构模型,促使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水平从平面层次上升到立体层次,由实物模型转化为头脑中的思维模型。
从生产生活角度看,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
新型材料,高效药物,大量染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从科学发展角度看,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材料,医药,农业,建筑等方面举足轻重,有机化学相关知识对于其他交叉学科的学习都有较强的基础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化学中了解过甲烷的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
初步了解过酒精,醋酸属于有机物,也通过其他学科的渗透知道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石油,沼气等物质都属于有机物范畴。
通过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键与物质结构的一些理论基础,能够写出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构式,能判断常见原子结合形成的化学键类型及个数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有机化学,有少许紧张畏惧心理。
有机化合物,烃,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同系物等新概念较多;同时学生对于分子的认识只停留在纸面的分子式上,几乎没有分子结构的意识,真实的空间结构考虑较少,空间想象思维较差。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成键类型及方式,从微观的化学键视角探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了解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2、认识甲烷的组成、结构、烷烃的组成及结构。
以甲烷为例明确有机物的各种表示方法,能够实现由从球棍模型与分子结构简式互相转化,使学生的平面和立体层次感相结合3、理解有机物,烷烃,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等新概念;建立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判断的思维模型,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素养4、从不同角度认识烷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学生微观探析素养【评价目标】1.通过搭建观察甲烷分子的模型,探察学生对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甲烷空间结构的认知程度。
2.通过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烷烃实物模型的搭建,探察学生对烷烃的组成和结构认知程度3.通过各种模型搭建及相似物质的关系判断,探察学生对同系物和同分异构的理解情况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物质分类、化学键、有机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角度辨识和探析有化合物的结构;难点:同系物、同分异构概念五、教学方法1.搭建分子结构模型2.问题驱动法3.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因为是学生接触有机化学的第一堂课,新概念名词较多,支线较多,因此我设计采用任务式教学,逐个知识概念突破,为后面系统学习打基础。
1.课前学生自主了解有机物,通过图片、视频素材,认识到目前已知物质中绝大多数都属于有机化合物,形成对有机物的基本认知,完成学习对象从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变;2.以搭建甲烷空间立体模型为基础,进一步从空间位置关系的层次深化学生对甲烷和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同时熟悉有机物表达方式的结构式、结构简式的书写,为以后能正确表示有机化合物打下基础3.在搭建各种类型的有机物实体模型过程中以及相似物质的关系判断来完成对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等新概念的理解七、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目标1辨别明晰构建头脑思维模型创设情境进入新领域回扣主题,拓展应用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有机物”为情境进入有机世界;通过图片、资料介绍,帮助学生建立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体会归纳整体过程引导学生完成物质实物模型搭建,深化立体结构认知。
指导学生采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表示有机物的组成,从平面到立体的形成微粒观和分类观。
学生基于模型搭建,从平面到立体完美结合,从实物模型到头脑的思维模型转化过程,完善有机物种类、同系物、同分异构等新概念的理解认识。
搭建模型,深化立体结构认知回归有机物为何种类繁多的原因,体会到有机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2 目标3八、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进入新领域1、课前布置-了解常见的有机化合物2、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介绍有机物的存在,引导学生意识到有机物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是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区别)【视频引入】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仅含有H、O的物质只有两种,而仅含有H、C的物质有几百万种,为何会出现如此种类繁多的碳氢化合物呢?关键在于核心元素碳,从碳的结构分析原因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碳原子不易得失电子,能形成四个共价键,介绍碳四价理论,且能与C、H、O、N、S、P、卤素等非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思考与讨论1】:结合P61显示的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几种方式,分析碳为骨架的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1、书写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最外层电子数分析碳原子成键特点2、理解C、H、O、N、S、P等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键的原理及数目,为后续准确表达有机物的结构做铺垫3、归纳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1)键的个数: 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2)成键的类型: 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共价键,可以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
(3)碳骨架形式: 碳原子之间可构成链状结构,也可构成环状结构环节二搭建模型,深化立体结构认知【过渡】以碳为骨架的有机物种类繁多,那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只含碳氢元素且指构成单键的有机物开始学习复习介绍最熟悉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包括各种表达式和立体结构,非平面结构【实践活动1】认识搭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1、复习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了解常见的有机物组成和结构表达方式2、搭建甲烷球棍模型,初步形成立体结构认知【实践活动2】展示乙烷、丙烷、丁烷的模型思考交流:1、写出这些物质的结构式、分子式2、这类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烷烃的概念3、从组成元素和化学键成键类型的相似的角度,引导思考这几种物质属于什么关系?如何理解这种关系?---同系物的概念1、写出这些物质的结构式归纳烷烃的通式,再根据通式写出不同碳原子的烷烃的分子式2、从组成,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理解烷烃和同系物的概念3、完成乙烷、丙烷、丁烷的模型搭建,了解烷烃简单命名规则环节三:辨别明晰,构建头脑思维模型【实践活动3】指导学生搭建C4H10的球棍模型(两种),写出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基本概念教学: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实践活动4】书写戊烷C5H12的同分异构体【思考与讨论2】:结合P61显示的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几种方式,分析哪些属于同分异构体?1、完成丁烷的两种模型搭建,从组成,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理解同分异构体2、2、通过戊烷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了解一般书写方法,加深对有机表达方式和同分异构体概念的理解环节四:回扣主题,拓展应用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1、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2、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二、烷烃1、仅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2、单键且饱和三、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式不同相差n个CH2同分异构体:结构不同,分子式相同课堂归纳整理,完成课堂检测,分组讨论交流完成展示九、板书设计一、碳原子的成键特点(1)键的个数: 4个共价键(2)成键的类型: 单键、双键或三键。
(3)碳骨架形式: 链状结构,环状结构2、烷烃:C n H2n+2 (n≥1)3、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十、课堂测评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 乙醇B. 碳酸钙C. 蔗糖D. 乙酸2.下列对有机化合物数量、品种繁多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原子既可以和碳原子形成共价键,也可以跟其他非金属原子(如H、O、S、N等)形成共价键B、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也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和三键C、多个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长短不一的碳链,还可以带支链,又可以形成碳环,也可以碳链和碳环相互结合D、所有的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且都存在异构现象3.已知碳原子可以成4个价键,氢原子可以成1个价键,氧原子可以成2个价键,下列分子式或结构简式书写正确的是( )A.CH3B.C2H6C.D.4.以下结构表示的物质中是烷烃的是()A.CH3OH B.CH2=CH2C. CHCl3D. CH3CH2CH2CH2CH35.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正确组合是()①CH3CH2CH2CH2CH3②CH3CH2CH2CH2CH2CH3A.①和③B.②③⑤C.①和②D.③和④题号答案1(B)2(D)3(B)4(D)5(B)质量水平L1L2L3L1L2L1L2L2L1L4L2L2L1L2L1L2L2L4L3L4 SOLO U M U U M U M M U E M M U M U M M E R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