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一节 什么是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 力与运动第一节 科学探究:第一牛顿定律
5.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汽车安全带 的作用是( D ) A.防止惯性的产生 B.防止汽车启动时把人从后面甩出去 C.防止汽车速度突然增大时人向前“冲去” D.急刹车时,对人体运动起到缓冲作用
课堂小结
牛顿第一定律
科学探究:牛顿 第一定律
定义
斜面滑块实验:方法、现象、结论、推论 内容 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
(2)实验设计:如图所示,让同一滑块每次从斜面的顶端滑下,在表面粗糙程度不同 的水平面上运动,并记录滑块在不同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接触面
粗糙 比较光滑 很光滑
滑块受到的摩擦力的 大小(大、较小、小)
大 较小 小
滑块在水平面上 运动的距离s/m
0.3 0.5 1
4.分析与认证 (1)现象分析: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块前进的 距离就越远。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释惯性现象 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为什么会落下?
惯性与社会生活
刹车时,乘客的脚已随 车停止运动,而身体的上 部要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 因此身体会前倾。
突然开动时,乘客的脚已随 车开始运动,而身体的上部 要保持原来静止的状态,因 此身体会向后仰。
生活中对惯性的利用
投篮
扔铅球
踢足球
生活中对惯性的利用
锤头和锤柄共同向下运动,锤柄受到撞击 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运动变为静 止;锤头没有受到撞击力,由于惯性,运 动状态不改变,仍保持原来向下运动的状 态,这样反复多次后,锤头就套紧了。
生活中对惯性的利用
衣物和灰尘共同静止,衣物受到拍打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变为运动; 灰尘没有受到拍打,由于惯性,运动状态不改变,仍保持原来静止的状态,就 会与衣物分离而脱落。
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第一节力练习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1.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水桶C.绳子D.手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只有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3.小红和小明站在冰面上静止.小明在后面推了小红一下,使小红向前滑去,同时,小明后退,这个现象不能说明()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如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5.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不同类,它是()A.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橡皮泥上留下漂亮指印D.小铁球受旁边磁铁吸引会转弯6.如图所示,用扳手拧紧螺母时,以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作用在a、b、c点,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用在a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B.作用在b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C.作用在c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D.作用在a、b、c三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7.王明同学用力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王明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A.完全相同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D.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8.在足球场上,优秀运动员的脚踢在球的恰当的位置,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这里的:“恰当的位置”,从力的三要素分析是指力的()A.大小B.方向C.作用点D.以上都是9.“5•1”期间,各县市都在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健民活动,如图所示为凯里体育馆旁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其中乙队取胜,甲乙两队的拉力()A.两队拉力一样大B.甲队拉力大…C.乙队拉力大D.无法判断10.如图,灯泡处于静止状态.与灯泡所受的重力相互作用的另一个力是()A.灯泡对地球的作用力B.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C.灯泡对电线的拉力D.电线对灯泡的拉力11.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B.水作用于桨上的力C.水作用于船体上的力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二.填空题(共5小题)12.在蹦床比赛中,运动员对蹦床向下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蹦床对他向上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蹦床的,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13.如图所示,甲同学向前推乙同学时,甲同学反而向后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乙同学由静止向前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14.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笔芯会弯曲,这个实验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15.用如图所示的水壶提水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处(选填“A”或“B”,下同);把水壶里的水灌到保温瓶中去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处.出现这样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力的三要素中力的影响力的所导致的.16.如图所示,锲形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斜面固定不动),物体B放在A上.试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分析图.~三.作图题(共2小题)17.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小球悬挂在竖直墙壁上,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及小球对墙壁压力的示意图.18.如图,一条长绳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一个小球做成一个摆.当球摆到图中所在位置时,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绳对小球拉力的示意图.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9.)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最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用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钓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形变来研究问题,如图所示是小华设计的实验的主要步骤,(小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1)通过比较甲和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有关.(2)通过比较甲和丙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3)通过比较和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4)在本实验中,小华采用的方法叫做法.20.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推它,F1=F3=F4>F2,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变,则(1)对比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2)对比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对比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一.选择题(共11小题)1.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水桶C.绳子D.手【解答】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拉力是绳子和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是手,施力物体是绳子.故选C.{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只有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解答】解:A、由力的概念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A正确;B、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故B正确;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力作用的效果,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正确{D、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会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故D错误.故选D.3.小红和小明站在冰面上静止.小明在后面推了小红一下,使小红向前滑去,同时,小明后退,这个现象不能说明()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小红和小明站在冰面上静止.小明在后面推了小红一下,使小红向前滑去,同时,小明后退,即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小红向前滑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也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但没有提到力的作用点的改变,所以题目中的信息不能体现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不能说明的是C选项;故选C.4.如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解答】解:由图可知,用5N的力向上拉弹簧时,弹簧变长;用5N的力向下压弹簧时,弹簧变短;由此可见,在力的大小与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故选C.5.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不同类,它是()A.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橡皮泥上留下漂亮指印D.小铁球受旁边磁铁吸引会转弯【解答】解:A、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水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A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B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橡皮泥上留下漂亮指印,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C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D、小铁球受旁边磁铁吸引会转弯,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所以选项D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选C.6.(2016春•保定期中)如图所示,用扳手拧紧螺母时,以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作用在a、b、c点,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用在a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B.作用在b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C.作用在c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D.作用在a、b、c三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解答】解: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在生活中用扳手拧螺丝,在远离螺母处用力更容易拧开,这是因为力的大小、方向一定时,力的作用点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即力臂越长,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c点的效果最明显,故C正确.故选C.-7.王明同学用力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王明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A.完全相同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D.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解答】解:手对桶的提力和桶对手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作用点不同,方向相反,但大小相等,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选C.~8.在足球场上,优秀运动员的脚踢在球的恰当的位置,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这里的:“恰当的位置”,从力的三要素分析是指力的()A.大小B.方向C.作用点D.以上都是【解答】解: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是因为击球的作用点不同造成的.故选C.9.黔东南州2015年“5•1”期间,各县市都在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健民活动,如图所示为凯里体育馆旁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其中乙队取胜,甲乙两队的拉力()A.两队拉力一样大 B.甲队拉力大…C.乙队拉力大D.无法判断【解答】解: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在拉乙的同时,乙也会给甲一个反作用力,甲对乙的力和乙对甲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所以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其中乙胜利的原因是乙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甲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故选A.10.如图,灯泡处于静止状态.与灯泡所受的重力相互作用的另一个力是()A.灯泡对地球的作用力B.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C.灯泡对电线的拉力D.电线对灯泡的拉力【解答】解:灯泡所受的重力与电线对灯泡的拉力,这两个力都作用在物体上,大小都等于其重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和灯泡对电线的拉力都是电线受到的,且大小都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灯泡对地球的作用力和灯泡所受的重力,这两个力等大,反向,共线.是灯泡和地球这两个物体之间相互发生的.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A.11.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B.水作用于桨上的力【C.水作用于船体上的力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解答】解: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它的反作用力应该是桨作用给人手的,这两个力都不是直接使船前进的力,不合题意;B、水作用于桨上的力,推动了桨,进而推动了船,因此,这是使船前进的力,符合题意;C、水并没有直接作用于船体,推动船体前进,而是将力作用在桨上,不合题意;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方向是向后的,并不是使船前进的力,不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共5小题)#12.在蹦床比赛中,运动员对蹦床向下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蹦床对他向上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蹦床的形状,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解答】解:运动员对蹦床向下施加力,是蹦床受的,效果是使蹦床发生形变;蹦床对运动员向上的作用力,是运动员受的,这个力使运动员由静止变为运动,所以这个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形状、运动状态.13.如图所示,甲同学向前推乙同学时,甲同学反而向后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乙同学由静止向前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同学在后面对乙施加了力的作用的同时,也受到了乙同学对他的反作用力,所以甲同学会向后运动.@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甲同学在后面对乙同学施加了力的作用,乙同学由静止向前运动,这个推力改变了乙同学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相互的;运动状态.14.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笔芯会弯曲,这个实验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手感觉疼痛,原因是手对圆珠笔芯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圆珠笔芯的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为:形状;相互.15.用如图所示的水壶提水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A处(选填“A”或“B”,下同);把水壶里的水灌到保温瓶中去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B处.出现这样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力的三要素中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导致的.【解答】解:力的作用点不同,产生的力的效果也就不同,用水壶提水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A处,把水壶里的水灌到保温瓶中去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B 处.故答案为:A;B;作用点;作用效果.16.如图所示,锲形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斜面固定不动),物体B放在A上.试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分析图.~【解答】解:过物体A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出两条带箭头的线段,分别用符号G和F表示;沿斜面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用符号f表示;沿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用符号N表示.如图所示:三.作图题(共2小题)17.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小球悬挂在竖直墙壁上,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及小球对墙壁压力的示意图.【解答】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压力的作用点是球与墙壁的接触点,然后过作用点作垂直于墙壁,并指向墙里面的压力.如图所示:;18.如图,一条长绳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一个小球做成一个摆.当球摆到图中所在位置时,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绳对小球拉力的示意图.【解答】解: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9.)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最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用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钓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形变来研究问题,如图所示是小华设计的实验的主要步骤,(小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1)通过比较甲和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2)通过比较甲和丙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通过比较甲和丁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4)在本实验中,小华采用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解答】解:(1)通过比较甲和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甲中一个砝码弯曲程度比乙中两个砝码弯曲程度小,故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2)通过比较甲和丙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知,同样大小的力向上拉和向下拉效果不同,故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甲和丁力的作用点不同,在同样力的作用下效果不同,故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4)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大小;(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甲;丁;(4)控制变量.20.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推它,F1=F3=F4>F2,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变,则(1)对比甲、乙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2)对比甲、丙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对比甲、丁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解答】解:(1)图甲、乙,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的关系,力越大钢条形变大;(2)图甲、丙,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的关系,力的方向不同,钢条的形变不同;(3)图甲、丁,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相同时,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的关系,力的作用点不同,钢条的形变大小不同.故答案为:(1)甲、乙;(2)甲、丙;(3)甲、丁.。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弹力》《重力》共3课时教案
《第一节力》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弹簧、磁体、铁块、钢球、平板、小车、旱冰鞋、斜面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大家能列举语文中关于力的词语吗?那物理中的力有什么含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力》。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图,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和性质。
首先,这一节阐述了力的定义,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这意味着,力总是涉及至少两个物体:一个施力物体和一个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是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而受力物体则是受到这种作用的物体。
此外,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也就是说,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同时,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如果他们只是接触不作用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磁铁之间,它们虽然不接触,但有吸引或者排斥的作用。
其次,力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例如,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0.5N,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是1N。
此外,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最后,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这三个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在力的示意图中,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或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力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力学知识打下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学会画力的示意图,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模型。
2. 学具:作业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牛顿)。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压缩;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
4. 演示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5. 学生动手练习:画出给定力的示意图,如拉力、压力等。
6. 讲解力的示意图的应用: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如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
7.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并解答。
8. 课堂小结: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七、作业设计(1)拉力:2N,向东(2)压力:5N,向下(3)摩擦力:3N,向北2. 答案:(1)箭头长度为2,箭头方向向东。
(2)箭头长度为5,箭头方向向下。
(3)箭头长度为3,箭头方向向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第七章 社会认知
2、力量(强——弱) 3、活动(积极——消极)
人们一般根据什么来评价他人的好坏呢?
评价 好的评价
不好的评价
社会特性
助人的 真诚的 宽容的 平易近人的 幽默的 自负的 易怒的 令人厌烦的
不受欢迎的
智能性
科学的 果断的 有技能的 聪明的 不懈的 愚蠢的 轻浮的 动摇不定的 不可靠的 笨拙的
第七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 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一)具有选择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并都根据自己的思 维方式作出反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来形成对观察对象 的印像。
1、以往对报偿和惩罚原则的体验 2、刺激物的作用强度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1、对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认知:是疏远还是亲近 的?或是对立的?(都会影响与他人交往的交往动 机)
2、对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认知:所交往的对象,他 的人缘怎么样?通过观察他周围的人而了解他的为 人。(看一个人,要看他周围的朋友)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的因素 (一)原有经验 (二)价值观念 (三)情感状态 情感状态是影响社会认知活动的直接积极因素 此情此刻的情绪状态:喜好感、厌恶感
两种达到完整认知的途径:继续认知,添枝加叶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一)仪表:着装、体形、高矮 (主要是人的物理特征) (二)表情认知:
语言表情:说话的语气、音量、节奏 非语言表情:面部表情;肢体表情;眼神;语言表情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人进行性格认知 1、情绪特征:遇到事情时的反应 2、意志反应:对所从事的事情的坚定程度 3、习惯化行为方式 长期的人际交往形成对某人的性格认知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课时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课时训练(含答案)概念填空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在产生力的过程中,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_________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____________物体。
3、力的三要素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力的作用点。
4、在国际制单位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简称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
5、力的示意图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具体做法是: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___,线段的起点或者终点表示力的_________,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__________。
6、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__________改变和运动__________改变。
7、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表明了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
一、选择题1、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浆B.湖水C.同学D.龙舟2、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3、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
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受到的力大B.飞机受到的力大C.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4、下列四个事例中,其中与另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人对拉力器的作用力可使弹簧伸长B.杆对台球的作用力可使台球由静止开始运动C.守门员对足球的作用力可使运动的足球静止D.拦网队员对排球的作用力可使排球改变运动方向5、不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A.力的作用点 B.力的方向 C.力的大小D.力的单位6、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
初中物理力《课标》分析
第七章力《课标》分析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
本章所学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各章如“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内容所必须的预备性知识。
《课标》在学生必做试验中设置了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要完成这样的测量必须关注测量的条件、了解测量的原理,是被测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基于这样的考虑,教科书把摩擦力放在第八章“运动和力”中的二力平衡之后。
这样,本章就包含“力”“弹力”“重力”三节内容。
力是一个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
在初中阶段如何建立这个概念,一直有各种不同的处理办法。
怎样让学生认识力,并通过四个过程来实现对力的初步认识。
1、感知力教科书设计了本章的章首图“攀岩”和第一节的节首图“押加”。
目的是通过图片的呈现让学生感知力的存在。
与力相关的图片很多,但选取图片时应尽量考虑呈现的内容简洁、明了,凸显力的作用,易于观察、感知。
“攀岩”和“押加”图片具有这样的特点。
接着,教科书以大量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情景,目的是使学生能通过观察、体验,感知力的存在,并初步归纳、概括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教科书还通过描述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科书通过这些设计,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力的存在,同时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变及运动状态的改变两个方面去认识力。
2、描述力在充分感受力的基础上,教科书进一步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得出了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这样学生就可以较全面地描述力了。
3、测量力力作为一个物理量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力的测量是认识力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课标》在学生必做实验中设置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实验,为此,教科书在给出弹力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力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实验。
这个过程,完成力学生对力是一个物理量的认识。
4、分析力教科书引导学生分析常见事例和实验,发现各实例毫无例外地都涉及两个物体,说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7.1力
例 下面各图可以说明力改变了 物体的运动状态 。
守门员接住球,球由 足球运动员踢球,球由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
运动变为静止。
静止变为运动。
球的方向改变了。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 了。
用力弯锯条,锯条变 弯了。
上面各图说明了力可以_改__变__物__体__的__形__状__,__使__物__
体发生形变
运动状态改变
2.想一想:这两幅图说明的物理问题?
用大小相同的力压、拉弹簧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真轻松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 的作用点有关。
真费 力
想想做做
将物理课本放在课桌上,使用大小相 同、方向相同的力,分别推课本的三 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效果相同吗?
ABC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
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
A
B 物体 施力物体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小练习:
1. 手击排球,施力物体是 ____手___,受力物体是 __排__球_______,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___力_的__作__用___ _是__相__互__的____。 2. 下列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
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如何简单方便的表示力呢?
四、力的示意图
起点表示力 的作用点
标出力的符 号(大小和
单位)
沿力的方向画一 条线段,用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小实验
将质量相等的磁体和铁块分 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小车上, 将两个小车离开一定距离放 手,观察现象。
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受力,向前运动;磁 铁也向前运动,说明磁铁也受到了力。
。
例 如图,使用一薄钢条的下段固定,现分别用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学校:年级:姓名:第七章力单元计划教学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5、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7、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8、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
9、能用公式G = mg计算有关的问题。
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教学重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课时安排:第一节力:两课时第二节弹力:两课时第三节重力:两课时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教学准备: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
学生:30把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物理:第七章第一节 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本节知识点
力
有力作用时,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力 的 作 用
力效 果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可以不接触 使物体发生形变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
大小
的 三
方向
要 素
作用点
线段的长度 箭头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越靠近门轴推门,越费力。可见, 力的作用大小、方向会影响力的 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点也会影响 力的作用效果。我们把力的大小、 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作用点 大小 方向
F=100N
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 线段来表示力。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 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 箭头表示方向,线段的起点表 示力的作用点。力越大,线段 越长。
有力作用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不一 定相互接触。
铁球和磁铁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接 触,但的确发生了力的作用
相和 有 互受 力 接力 作 触物 用 吗体 时 ?之 ,
间施 一力 定物 要体
想 一 想
铁
球
磁铁
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 用力握弹簧,弹簧的形状发生改变
由此可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 由于这是力引起的变化,我们称这种变化为力的作用效果
那么,力的作用效果还有什么呢?
磁铁
点击按钮开始预览实验→→
开始实验
实验二
斜面
磁铁
开始实验
实验三
斜面
磁 铁
开始实验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快慢或 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上面的 实验得出,小球受磁铁发出的磁场的影响,分别发生了运动状态的变化。可
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
《力》说课稿说课人:赵小鑫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的第一节《力》.(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贯穿了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始终,是学好力学的基础,是今后进一步学习运动和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
同时,力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这一节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2、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4、知道力的三要素5、会画力的示意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归纳力的概念2、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分析归纳力的三要素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示意图画法四、教学难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五、教具:小车、磁铁、小钢球、铁钉、弹簧、铁丝等(二)教法与学法设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我使用如下教学方法:1、说教法:(1)实物演示法(2)多媒体演示实验法(3)探究法(4)引导法(5)讲解法(6)举例法(7)启发式教学法2、说学法:(1)观察法(2)分析法(3)小组实验法(4)探究法(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头脑风暴:用“力”快速组词,由此引入课题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教学(一)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提出问题: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器材:小车、磁铁、小钢球、铁钉、弹簧、铁丝、空塑料瓶、纸、气球等。
实验探究:分别对以上物体施加力,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分析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什么发生改变?得出结论:汇报探究结果这个实验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活动中分类整理和归纳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PPT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
1 第认七识章无理力数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知识点一 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 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理学中,力用字母F来表示。 2.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是1 N。 3.产生条件:①至少存在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现象 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分析 运动方向改变
④关闭发动机后缓缓向前运动的汽车 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③塑料直尺被压弯
答案 B
速度变小 形状改变
判断 受力改 变运动 状态
受力改 变形状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知识点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如图7-1-3)。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2.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如图7-1-4所 示,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在同一示意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 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解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 用;要想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故A选项正 确,B、C选项错误。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 不相互挤压的两个桌子间就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答案 A 点拨 本题是一道关于“力”的概念的辨析题,解答该类问题时,首先 要正确理解相关物理概念,然后利用概念进行辨析解答即可。
7.1《力》教案
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2、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2、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三、实验仪器:磁铁、铁钉、铁球、两个弹簧、三角板,四、教学方法:演示法,交流法,观察法。
五,课时安排:2 小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力”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那么谁来表示出来自己的力气最大呢?(请几位同学看看他们怎么做,不同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自己的力气最大。
)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就是力,板书:第一节力(二)进行新课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15页图7-1的五幅图,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可能有: 都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都有作用………及时给说得好的学生以鼓励。
总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将这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板书:一、力1、定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体.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板书:2、力离不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7.1《力》教学设计
《力》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二、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新课程提倡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及情感体验,据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亲身活动,有意识地感知力,在此基础上形成力的概念,并通过参与活动来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2、设计理念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应注重科学、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我尽量选择一些与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片、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上安排的内容太多,再加上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如果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很重。
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必须详略得当,做到在内容完整的前提下,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4、学情分析:学生对力既“熟悉”又“陌生”。
其中的“熟悉”是指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力的常识,生活中也有大量与力相关的词语,学生似乎对力是很”熟悉”的。
“陌生”则是强调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内涵和科学的介定,有丰富的物理内容,这方面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而且生活中学生的有些说法也不够科学,他们有时用“力气”或“劲”表示力,有时甚至把力和“功”混为一谈。
所以,从本节课开始就要给学生逐步建立起“力”的科学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②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③知道力的三要素。
④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观察、实验、图片或视频等,使学生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
②通过亲身活动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知力的作用及其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演示、观察和亲身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点:力及力的作用效果五、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演示法、启发法七、教学器具:气球、橡皮筋、钉子、泡沫板、弹簧、铁架台、激光笔、镜子八、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新课引入观看视频,举例生活中力的词语,引出力的课题。
1.1.1力的概念及单位
一、力是什么?
1、理解什么是力的作用 2、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理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韶关市第十三中学 八年级6、9、10班,疫情期间自学课件 2020.2
1.运动员用力举起杠铃 2. 大象用力压跷跷板 3.渔翁用力拉起鱼网 4.推土机用力推走泥土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6.带静电的橡胶棒吸引小纸屑
【例】人推车,施力物体是 人 ,受力物体是 车 ;小 红用绳子提水桶,则小红的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绳子 . 结论:力是 物体 对 物体 的作用.
1、什么是力的作用
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 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
主动方
运动员 渔翁 大象 推土机
施力 物体
举 拉 压 推
作用
杠铃 渔网 跷跷板 土
受力 物体
被动方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符号F,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
人教版初中物理自学材料:第七章第一节《力》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知识点一:对力的认识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现象:A:B:C:D:E: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
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提、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后者是物体,前者是物体。
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托起两个鸡蛋的大约为力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①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空中飞翔的鸟受到的重力等。
练习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用羽毛球拍击打羽毛球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过程,磁铁对铁钉有力。
是否必须相互接触?3、当发生力的作用时,总可以找到施力物体和物体,足球比赛时,守门员接住对方射来的球,这接球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4.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 )A.一头小牛B.一块砖C.八年级物理课本D.两枚1元硬币5.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用下列哪个说法最能说明力的现象()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D.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一: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钢球由变为。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磁铁吸引,速度变。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两方面: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物体运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思考,回答
聆听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观察能力,总结能力。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将生活经验明确为物理过程和方法。
针对概念进一步深入分析。
找出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
培养观察能力,总结能力。
学习物理要求
形成良好规范
培养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合理猜想的能力。
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板书
第一节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简单介绍牛顿
找同学来掂一下鸡蛋,感受1N的大小
那1N有多大呢?
关于力,老师这有几个问题,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1.单独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2.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学生思考,并回答
聆听
聆听
参与活动,体验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说明了什么?
你还能举出其他类似的事例吗?
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当A物体对B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B物体对A物体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同时成对出现。
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那么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力就称为反作用力。
板书
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引导小练习,纠正错误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课
题
播放攀岩的视频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
那什么是力呢?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吧。
板书
第八章力
观看聆听
吸引学生兴趣,引出章题。
新
课
讲
授
观看图片,引导学生
要想分析什么是力,首先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中,有没有“力”的存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弹簧、磁体、铁块、钢球、平板、小车、旱冰鞋、斜面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讲授
但有的同学说,我按桌子,就没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呀?
演示实验(或播放实验视频)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讲授
1.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2.运动快慢变化;
3.运动方向变化;
称为运动状态变化。
板书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聆听
学生思考、讨论、
不相同。(举例说明)
改变大小;改变方向;
参与实验
学生思考,回答
不相同
与力作用点位置有关
聆听
聆听
适当练习
学生思考,回答:
铁块向前运动,因为力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两辆小车同时向中间运动
磁铁运动状态也改变了,说明它也受到了力的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
穿旱冰鞋的同学向后退,说明:人推墙,墙受力
还可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板书
四、力的示意图
提问
我现在手中有一块磁铁和一块铁块,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小车上,将两个小车离开一定距离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演示实验
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什么呢?
我们再做一个实验,请一个同学来帮忙。
演示实验
请一个同学穿上旱冰鞋推墙,观察发生的现象。
引导
力的作用效果都相同吗?
如何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
力的大小和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将物理课本放在课桌上,使用大小相同、方向相同的力,分别推课本的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效果相同吗?
讲授
力作用的位置称为力的作用点。
总结前面说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叫做力的三要素。
板书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讲授
如何简单方便的描述力呢?物理学中常用力的示意图的方式。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对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应用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
结
这节课我们对力的一些基本知识做了研究。知道了什么是力,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怎么画,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聆听,思考
梳理机械运动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反馈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练
习
1.手击排球,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_,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守门运动员接住足球____
_________________。
跑步
火箭发射
观看实验总结结论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生思考、讨论、
桌子形变的比较小,不易观察。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放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第七章 第1节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七章 第1节力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人推车过程中,有力存在吗?
谁用力了?
谁受了力?
(其他分析略)
学生思考,并回答
有。
工人。
车。
举出示例,归纳分析
练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识别。
除了人可以施加力,其他物体也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
展示图片,引导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推、拉、提、举、吸引等概括为作用。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施力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所以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磁铁吸引铁钉时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通过大量事例,概括力的概念。明确有关力的各种概念
让学生有切身体验
对生活中的问题深入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地能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演示实验
演示1
(1)捏一下橡皮泥;
(2)拉伸一下弹簧
板书
二、力的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