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集中还田休耕技术规程
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

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作者:程喜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期程喜我乡耕地总面积10万亩,其中玉米常年播种面积5万亩,秸秆总产量22万吨左右,秸秆客利用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大量秸秆焚烧即污染环境又易引起火灾,再加上长期化肥施用过量有机肥施用减少,造成中低产田偏多,土壤有机质缺乏,有效养分偏低,碱性过大,化肥利用率不高,农田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质量下降,因此,大力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高效利用秸秆资源,着力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县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秸秆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机械粉碎直接还田,还田技术规程如下:一、秸秆腐熟还田的意义1、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本地土壤肥沃度较低,有机质在12KG左右,含量严重不足。
同时有机肥价格较高,施加农家粪肥便捷性不佳,使得大部分用户无法向土壤中加入足够的有机肥料,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渐下降。
通过技术测定,秸秆中包含15%的有机质,若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每一年还1吨可以增加150KG有机质,同时可以将磷、氮、钾、钙、镁、硫等营养物质归还到土壤中,若长期使用此方法可以将低产的田地转变为高产甚至重产土地。
2、提升土壤温度秸秆还田工作不仅能够提升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还可以成为土壤吸水持肥的媒介,避免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营养物质的流失,提升土地问题。
通过数据测定,若连续六年使用秸秆还田方法,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保温性,提升10倍吸水率,提高1℃-2℃地温。
3、提升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秸秆还田工作可以优化土壤的透气度、疏松度,减少土壤容量,升级土壤结构。
由于秸秆中蕴含许多能源物质,通过还田操作可以增加生物数量,提升土壤中生物活性,提高40%以上的接触酶活性。
微生物活性的激发可以提升其繁殖能力,强化生物固氮能力,减少土壤中碱性,保证酸碱平衡,调整其中的养分结构。
4、提升农民收入秸秆还田工作可以帮助土壤培肥、保水、提温、通气,向植物生长提供优质的肥、水、热、气等条件,提升农作物产量,实现良性循环。
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二比空种植技术

2024.01 07 张 晶,苏建党文/侯志研,张晓红辽宁省现有耕地面积7739.1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5315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76.88%(辽宁省统计年鉴, 2022),是第一大粮食作物,稳定并提升玉米产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因耕地资源的限制,依靠种植面积提升玉米产量的方式并不现实,稳定并提升玉米单产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由于辽宁省漫坡漫岗的地形因素和耕层疏松等土壤条件,加之耕种结构不合理及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近68%,严重限制粮食产量的提升。
近20年辽宁省玉米亩产始终在420kg左右徘徊,最高亩产出现在2019年的492kg,最低产出现在2009年的327kg,平均亩量年际变异系数为10%。
2020年国家出台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为改善目前玉米生产的困境提供了契机。
研究表明,以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保护性耕作技术可有效降低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及协调发展生态效益等作用,尤其是全量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对中低产田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
然而,辽宁省的玉米种植行距偏窄,尤其是占辽宁玉米种植近半数面积的辽西地区,种植行距普遍低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二比空种植技术于50cm,秸秆覆盖条件下农机作业通过性差,限制了全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应用。
为此,本文介绍一种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二比空集成技术模式,可以实现连年全量秸秆覆盖条件下机械化作业,促进保护性耕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1 秸秆处理玉米收获后,秸秆需均匀覆盖地表。
机械收获,依据区域气候条件可分卧秆覆盖和粉碎覆盖两种植形式,如果播前频发大风易造成秸秆沏堆,需要采用卧秆覆盖方式,即将收割机具的秸秆粉碎装置的动力切断,摘除玉米果穗后,秸秆在机具的作用下顺垄卧倒整株覆盖地表,播种前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条带秸秆粉碎;人工站秆收获,收获玉米果穗后,秸秆可以压倒或不作任何处理;人工割秆收获,要求留茬20cm以上,只需将玉米穗掰下运走即可,避免秸秆成堆铺放,秸秆应均匀铺于地表,春天直接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
玉米秸秆还田的处理方法

玉米秸秆还田的处理方法
玉米秸秆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剩余物,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其中一种处理方法是将秸秆还田,具体步骤如下:
1. 收集秸秆:在玉米收割后,将秸秆进行收集,尽量避免混入杂草、病虫害或其他杂质。
2. 切碎秸秆:将收集到的秸秆进行切碎,可以使用秸秆粉碎机或其他机械设备进行加工处理。
3. 堆放秸秆:将切碎后的秸秆进行堆放,可以选择在农田里直接堆放,也可以选择进行压块、压成圆柱等形状,以便更好地还田。
4. 进行还田:在播种前,将秸秆平均撒在农田里,并进行深翻。
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农作物产量。
注意事项:
1. 秸秆还田应在土壤温度较高、土壤湿度适宜的季节进行,避免影响农作物生长。
2. 秸秆应分散均匀地撒在农田里,避免堆放在一个地方。
3. 秸秆要切碎,并尽量选择质量较好的秸秆进行还田。
4. 秸秆还田前,要进行适量的施肥和深翻,以便更好地将秸秆与土壤混合。
总之,将玉米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精细化还田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精细化还田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小麦、玉米和秸秆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种植和副产品。
全量精细化还田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是一种综合利用这些资源并追求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
1. 全量利用:将小麦和玉米的种子、茎秆、叶子等各个部分都充分利用起来,避免资源的浪费。
种子可以用于食品加工或播种,茎秆和叶子可以用于饲料或作为生物质能源材料。
2. 精细化管理: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包括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等措施,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3. 还田养土:将小麦和玉米的剩余部分,例如秸秆和种子渣,还田到田地中。
这样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4. 生态循环:利用施肥和生物肥料的循环利用,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将农田和饲养场相结合,实现农畜循环,有效利用农田和畜禽养殖的产生的有机废弃物。
这种模式的好处包括:
1. 资源利用高效:通过全面利用小麦和玉米的各个部分,可以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2. 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追求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可以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经济效益提高:通过增加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废弃物的再利用,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
综上所述,小麦玉米秸秆全量精细化还田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是一种综合利用资源、追求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和应用。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摘要农作物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减少因大量的秸秆堆压而占用耕地,减少化肥用量,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的矛盾。
通过对堆腐还田、高留茬还田、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等3种秸秆还田技术的介绍,为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通过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协调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的矛盾,促进农业稳产、高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秸秆还田的方式一般可分为堆腐还田、高留茬还田、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等方式。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1堆腐还田技术1.1操作步骤1.1.1备料。
按每500kg秸秆用速腐剂(如腐秆灵菌剂)0.5~1.0kg,尿素2.5~3.5kg或碳酸氢铵5~7.5kg(可用10%的人畜粪代替氮肥)。
1.1.2挖坑。
将脱粒后的秸秆,靠近水源、就场头地头,挖宽1.5~2m、长3m、深0.4~0.6m的长方体坑,并将挖出的泥土作四周围埂,以防肥水流失,可留一部分作压膜用。
1.1.3堆放。
将秸秆分3层堆平,第一层堆高50~60cm,浇透水(含水量在60%~65%),分层分量均匀撒施速腐剂和氮肥。
堆高一般在1.5~1.8m为宜。
在浇足水的情况下,用草叉轻轻地拍实。
1.1.4盖膜。
堆四周,调理整齐,即可覆盖农膜,膜要盖严,四周用泥土压实,以防跑气,影响腐熟效果。
1.1.5检查。
在堆腐10~15d左右,掀开膜看堆腐地上部分是否缺水,如缺水,还应适当补浇1次水再封严。
在不缺水的情况下,堆腐25~30d左右就可完全腐熟,作为基肥使用。
1.2肥效分析根据化验数据表明,500kg腐熟堆肥,除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外,其肥效相当于15.2kg尿素、24kg磷肥和41.5kg硫酸钾,其有机质含量相当于350kg棉饼肥;若连续使用堆腐肥,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壤有机质,同时可大幅度地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近几年,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逐步得到普及,但由于部分农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够全面,耕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产生负效应,具体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碳氮比失调。
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秆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
解决办法:秸秆粉碎后,旋耕或耕地以前在粉碎的秸秆表面撒施氢铵50公斤或尿素20公斤,然后耕翻。
二、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
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其长度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
解决办法:使用大型秸秆粉碎机,因为大型秸秆粉碎机机器马力较大不仅粉碎的秸秆较碎,在旋耕时粉碎的秸秆与土壤搅和均匀,旋耕较深。
三、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
秸秆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
那么,怎样才能弥补以上缺陷,保证稳产、高产呢除采取以上有针对措施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补施氮、磷、钾肥料。
2、提高土壤墒情。
3、提高播种质量。
秸秆还田的地块,以提高播种质量。
4、适时镇压浇水。
小麦播种后,晾晒一天,用石磙镇压,使土壤密实,消除大孔洞,大小孔隙比例合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发芽扎根,可避免小麦吊根现象。
5、消灭病原体。
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夏季玉米易发生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用。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范畴内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持续农业、旱作农业的重大措施,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手段。
黑龙江省每年都有大量的玉米秸秆被作为柴草烧掉,进行秸秆还田的数量较少,对此黑龙江省土壤肥料管理站推广研究员付建和建议:应进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
玉米秸秆还田的十项技术要求

玉米 收获时采用联 合收割 机将秸秆
4 . 增 施 氮肥 。秸 秆在腐烂 过程 中 ,
全部直接粉碎 还 田后 种植 小麦 ,不仅能 要 补充一定数量 的氮肥 ,促 进微生物 的 够增加 土壤的有机质 含量 ,改善土壤 物 活动和有机 质的分解 ,加快秸秆 腐熟 。
理性状 、增加土壤蓄 水保墒 能力 ,提高 每6 6 7 平方米 ( 1 亩 )翻压秸秆5 0 0 千克 ,
虫剂 、杀菌剂进 行拌种 。秸秆 还 田数量 苗的现象 。所 以必 须浇好越 冬水 ,使 土 较大 时 ,要尽量 使用 圆盘 式开 沟器播种 壤 踏实 ,同时也有 利于秸秆 腐化 ,避免
黄弱苗”。 1 . 还 田方式 。采用玉 米联 合收获机 而造成小麦 “ 5 . 预 防 病 害 。玉 米 病 害 常 见 的 有 褐
斑 病 、大小 叶斑病 等 ,子粒 收获后还有
还 田机 械 应 用 3 7 . 5 ~5 3 . O 千 瓦 的 大 型 拖 部分病 菌残 留于秸秆 中。秸秆带 菌较 多
玉 米成 熟后 及 早 摘 穗 ,随 即还 田 ,迅 上,喷药后即可耕翻,防止病菌蔓延。 6 . 加 强 水分 管理 土壤 水分状 况是 速 耕 翻 ,覆 盖 压 实 。 此 时玉 米 秸 秆 中 水分 、糖分高 ,易于粉碎 和加速腐殖 分 决定秸秆 腐解速度 的重要 因素 。秸秆直
照职 责分 工 ,负责本行政 区域 内衣产 品 体系和 责任追究 制度 ,保 障工作 经费 ,
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提 高 农产 品质 量 安 全 水 平 。县 级 以上
财 政 、公 安 、经 济 和 信 息 化 、环 境 人 民政 府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监 督 管 理 部 门
玉米秸秆翻免交替还田技术规程

玉米秸秆翻免交替还田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秸秆翻免交替还田的术语和定义以及技术选择原则、技术流程、作业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玉米秸秆还田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500 秸秆粉碎还田机 作业质量NY/T 741 深松、 耙茬机械 作业质量NY/T 1409 旱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秸秆粉碎翻埋还田采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于地表,使用翻转犁对耕层土壤进行翻耕作业,将粉碎的玉米秸秆翻埋到耕层土壤内的一种秸秆还田作业方式。
3.2秸秆粉碎覆盖还田采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于地表,覆盖在耕层土壤表面的一种秸秆还田作业方式。
3.3玉米秸秆翻免交替还田交替采取秸秆粉碎翻埋还田与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的一种玉米秸秆还田作业方式。
4 玉米秸秆翻免交替还田技术原则4.1 交替还田周期根据土壤耕层厚度、土壤肥力状况、秸秆还田量及地块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地科学选择秸秆交替还田周期。
原则上以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为主,秸秆粉碎翻埋还田为辅。
一般以3a为一个轮换周期。
4.2 技术流程以3a为一个轮换周期为例。
第1a:玉米收获→秸秆粉碎→翻埋还田→翌年整地播种第2a:玉米收获→整杆或粉碎→覆盖还田→翌年免耕播种第3a:玉米收获→整杆或粉碎→覆盖还田→翌年免耕播种5 秸秆粉碎翻埋还田作业5.1 选择条件秸秆粉碎翻埋还田作业的选择,应符合以下条件:——土壤肥力较低时,有机质含量﹤18mg/kg、碱解氮含量﹤100mg/kg、有效磷﹤10g/kg、速效钾﹤100g/kg;——秸秆还田量较大,每亩秸秆还田量﹥600kg/亩;——连续秸秆覆盖还田导致病虫草害较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秸秆集中还田休耕培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秸秆集中还田休耕培肥的术语和定义和玉米秸秆还田作业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秸秆集中还田休耕培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40 尿素
NY/T 52 土壤水分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玉米秸秆集中还田休耕培肥
秋季玉米收获后秸秆通过集中归行形成洁净区和归行区(休闲区)进行休耕培肥的方式。
通过耕种和休闲区不断循环,可恢复地力,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4 玉米秸秆还田作业条件
4.1 土壤的要求
按照NY/T 52测定土壤水分,土壤含水量≤30%为宜。
4.2 对秸秆的要求
玉米秸秆含水量为20%~30%为宜。
4.3 休闲区和种植玉米秸秆还田作业质量要求
面积确定
确定休闲区和耕种区的面积,洁净区与休闲区比例为4:1。
休闲区宽度不能少于4~6垄,可根据机械作业幅度调整。
秸秆集中归行
4.3.1.1 收获后的秸秆集中归行,形成洁净的待播种区和秸秆休闲培肥区。
4.3.1.2 归行区的秸秆大小无限定,只依据于所用收获机械而定,根茬高度不能超过15cm。
4.3.1.3 清洁区秸秆剩余不能超过全部秸秆的8%。
用特制的集草机械或耙子把分散在地表的秸秆聚集后平铺在休闲地块。
4.3.1.4 第二年休闲地块不耕种,其他地块正常耕翻处理;秋季时,按照常规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抛洒地表。
休闲区域轮替,第一年休闲区域在第二年时正常耕翻,依顺序进行休闲。
依
照上述方法类推。
休闲区秸秆处理
由于秸秆分解需要氮源,休闲区秸秆需要喷施尿素以调节碳氮比到25:1~35:1。
纯氮用量30 kg/hm2~60 kg/hm2,尿素应符合GB/T 2440的规定。
喷施秸秆腐熟剂以促进秸秆快速腐解,其有效活菌数≥1.0亿/克,秸秆腐熟剂用量30kg/hm2。
种植区的耕作方式
根据待种植的作物采取相应的耕作方式,达到待播种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