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残余应力及其影响分析
残余应力分析报告
残余应力分析报告1. 引言残余应力是指在无外力作用下,物体内部存在的剩余应力。
它是由于材料的加工或热处理等过程中引起的内部应力未完全释放所造成的。
残余应力的存在对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残余应力进行分析和评估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残余应力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常用的分析方法。
2. 残余应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1 残余应力的概念残余应力是指在材料内部存在的无外力作用下的剩余应力。
它是在物体加工、焊接、热处理等过程中产生的。
残余应力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材料的变形、裂纹扩展和失效等问题,因此对残余应力的分析和控制十分重要。
2.2 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工过程中的机械变形: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挤压、拉伸、剪切等机械作用,使得材料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焊接过程中的热变形: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使材料发生热膨胀和收缩,从而产生残余应力;•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热处理过程中材料的相变会引起材料的体积变化,产生残余应力。
3. 残余应力的分析方法3.1 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
它利用X射线通过晶体产生的衍射现象来测量晶体的晶格参数变化,进而推导出晶体内部的残余应力。
该方法具有非破坏性、高精度和广泛适用性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残余应力的分析领域。
3.2 光栅方法光栅方法是一种利用光栅片的光学衍射效应来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
它通过光栅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来间接测量材料内部的应力。
该方法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适用于一些大尺寸材料的残余应力分析。
3.3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借助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分析材料的残余应力。
它通过建立材料的有限元模型,运用力学理论和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得到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和残余应力。
该方法具有高效、灵活的特点,适合对复杂材料和结构的残余应力分析。
4. 结论残余应力的分析对于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浅析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及影响
浅析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及影响焊接是一个复杂的、包含电弧物理、传热、冶金以及力学的钢结构工艺过程,对工程质量的好坏以及工程结构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以及焊接完成之后,由于一些高度集中的瞬时热输入,焊接会产生很大的残余应力和变形。
焊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对焊接的结构的使用性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对焊接的残余应力进行相关研究。
标签:焊接残余应力;成因;对焊接结构的影响0 引言焊接应力即是在焊接结构时由于焊接而产生的内应力,它可以依据产生作用的时间被分为焊接瞬时应力和焊接残余应力。
所谓焊接瞬时应力是指在焊接的过程中某一个焊接瞬时产生的焊接应力,它是会跟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而在焊接之后,某一个受到焊接的焊件内还残留的焊接应力被称为焊接残余应力。
1 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的原因之所以会产生焊接残余应力,主要是由于焊件在焊接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加热是不均匀的。
按照焊接残余应力的发生来源,可将焊接残余应力分为直接应力、间接应力和组织应力三种。
(1)直接的焊接应力是焊接残余应力所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它是受到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之后所产生的,根据加热和冷却时的温度梯度而发生变化。
(2)间接的焊接应力则是焊件由于焊前的加工状况造成的应力。
焊件在受到轧制和拉拔时会产生一定的残余应力。
间接的残余应力如果在某一种场合下叠加到焊接的残余应力上去,焊件受到焊接发生变形,也会将其影响附加到焊接残余应力上去。
而且,焊件一旦受到外来的某一种约束,产生相应的附加应力,也属于间接应力的范畴。
(3)组织应力也就是由相变造成的比容变化而产生的应力,它的产生是由于焊件的组织发生了变化。
虽说组织应力会由于含碳量和材料其他成分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但我们一般都会将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2 焊接残余应力会对焊接结构产生哪些影响焊接是一个局部的受热不均匀、冷却不均匀的过程,加之受焊缝和靠近焊缝的温度场的影响,焊件的内部会有大小不同、分布不均匀的残余应力—应变场。
焊接工艺对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与优化
焊接工艺对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与优化引言:焊接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然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对接头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焊接工艺对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并寻找优化方法,对于提高焊接质量和延长接头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焊接工艺对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1. 热应力影响焊接过程中,高温引起的热膨胀差异会导致接头产生瞬时应力,这种应力称为热应力。
热应力会导致接头变形和应力集中,进而影响接头的机械性能和疲劳寿命。
2. 冷却速率影响焊接完成后,接头会经历冷却过程。
冷却速率的快慢会影响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
快速冷却会导致接头表面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而慢速冷却则会使残余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3. 焊接方向影响焊接方向对接头残余应力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焊接方向与应力方向的一致性会减小接头的残余应力,反之则会增大。
二、优化焊接工艺以减小残余应力1. 控制焊接温度合理控制焊接温度可以减小热应力对接头的影响。
通过调整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等参数,可以控制焊接温度在适当范围内,减小热应力的产生。
2. 采用预热和后热处理预热可以提高接头的温度均匀性,减小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梯度,从而减小残余应力的产生。
后热处理可以通过加热和保温等方式,使接头温度缓慢降低,有助于减小残余应力。
3. 优化焊接顺序合理的焊接顺序可以减小焊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
通常情况下,从中心向外焊接可以减小残余应力的产生,因为这样可以减小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梯度。
4. 控制冷却速率合理控制冷却速率可以减小接头表面的残余应力。
可以采用保温措施或者控制冷却介质的温度来控制冷却速率,使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结论:焊接工艺对接头残余应力具有重要影响,合理优化焊接工艺可以减小接头的残余应力,提高接头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通过控制焊接温度、采用预热和后热处理、优化焊接顺序以及控制冷却速率等方法,可以有效减小接头的残余应力,提高焊接质量。
因此,在实际焊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以减小残余应力对接头的影响。
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分析与消除技术
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分析与消除技术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建筑领域。
然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可能会导致接头的变形、开裂和失效等问题。
因此,对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进行分析和消除具有重要意义。
一、残余应力的形成原因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热应力:焊接过程中,焊缝周围的金属受到高温热源的加热,然后迅速冷却。
由于不同部位的金属冷却速度不同,会导致金属产生热应力。
2. 冷却收缩应力:焊接完成后,焊缝周围的金属在冷却过程中会发生收缩,由于焊缝两侧的金属受到约束,会产生冷却收缩应力。
3. 相变应力:某些金属在焊接过程中会发生相变,如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种相变会引起金属的体积变化,从而产生相变应力。
二、残余应力的分析方法为了准确分析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焊接接头进行模拟计算。
通过输入焊接过程中的热源参数、材料性能等数据,可以得到焊接接头在不同位置和方向上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
2. 应力测量方法:利用应变计、应力计等仪器对焊接接头进行实时测量。
通过测量焊接接头的应变或应力,可以得到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3. X射线衍射方法:通过对焊接接头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得到焊接接头中晶体的应变情况。
从而可以推导出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三、残余应力的消除技术为了消除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技术:1. 预热与后热处理:通过在焊接前后对接头进行适当的预热和后热处理,可以改变接头的冷却速度,从而减小残余应力的大小。
2. 机械加工:通过对焊接接头进行机械加工,如磨削、切割等,可以改变接头的形状和尺寸,从而减小残余应力的大小。
3. 热处理:通过对焊接接头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如回火、退火等,可以改变接头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从而减小残余应力的大小。
4. 残余应力退火:通过对焊接接头进行退火处理,可以使接头中的残余应力得到释放,从而减小接头的变形和开裂风险。
热处理 残余应力
热处理残余应力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它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从而达到增强材料硬度、强度和韧性等目的。
然而,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热应力、冷却速率等因素的影响,材料内部会产生残余应力,这种应力可能会对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热处理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和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热处理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热处理残余应力是指在材料经过热处理后,由于内部温度变化不均匀、热应力和冷却速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材料内部产生的一种应力状态。
这种应力不会消失,而是会一直存在于材料内部,直到外力作用下才会释放。
其形成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热膨胀效应在热处理过程中,材料内部温度升高,导致材料体积膨胀,形成内部应力。
当材料冷却时,由于内部温度不均匀,不同部位的膨胀程度也不同,从而产生残余应力。
2. 热应力效应当材料被加热时,由于不同部位的温度升高速度不同,导致不同部位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从而产生热应力。
当材料冷却时,由于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这种应力会转化为残余应力。
3. 冷却速率效应在热处理过程中,冷却速率也会影响材料的残余应力。
当冷却速率较快时,材料内部的热应力会更大,残余应力也会更大。
二、热处理残余应力的影响因素热处理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的性质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热容等性质不同,这些性质会影响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残余应力大小。
2. 热处理工艺参数热处理工艺参数,如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率等,会影响材料的温度分布和残余应力大小。
3. 加工工艺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残余应力,这些应力可能会在热处理过程中被激发,从而增加热处理残余应力的大小。
4. 热处理设备热处理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也会影响热处理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三、热处理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热处理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可以通过测量材料中的晶格应变来计算残余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
金属加工中的应力分析和变形控制
金属加工中的应力分析和变形控制金属加工是一种制造工艺,其中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过程,如铸造、锻造、压力成形、切削和焊接等。
这些过程中,材料的应力分析和变形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金属加工中,材料通常会经历受力、温度变化和塑性变形等作用,而这些因素都会对其结构和性能造成影响。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应力分析和变形控制的工作就非常关键。
一、金属材料的应力分析在任何金属加工过程中,都要考虑材料的应力状态和变形行为。
因为任何形状和尺寸的金属工件,都会在加工过程中发生应力分布和应力变化。
所以,为了保证加工过程的精度和质量,就需要对材料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
应力分析的过程中,包括一些基本的工艺操作,如测量应力、确定材料的应力状态,并确定适当的加工过程来减少应力。
1. 应力测量应力测量是进行应力分析的第一步。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常见的应力测量方法有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
实验测量的方法是通过安装应变计等传感器在线测量材料的应力值。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应力值,但更加昂贵和费时。
另一方面,数值模拟则使用有限元分析技术来模拟与预测应力值。
该方法可以更便宜地实现应力分析,但可以在许多情况下提供精确的数据。
2. 确定材料的应力状态一旦测量出材料的应力值,就需要确定材料的应力状态。
这个过程可以使用多种分析方法,例如使用三维应力分析技术。
应力分析技术可以使用CAD软件和有限元分析技术来进行应力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考虑受力和几何形状因素,而不仅仅考虑材料特性。
3. 选择适当的加工过程对于不同的材料应力状态和不同的应力分析方法,需要选择适当的加工过程。
通过考虑材料的应力状态,可以优化金属加工过程,从而增加加工精度和功能性。
二、金属材料的变形控制在金属加工过程中,变形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度的变形会导致材料的强度下降,甚至引起微裂纹、崩裂和变形。
因此,在金属加工中,变形控制需要使用一些技术来控制和监测变形。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变形控制技术。
电镀的残余应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镀的残余应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电镀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通过将金属物品浸入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利用电流将金属沉积在物品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金属覆盖层。
这种覆盖层可以提高物品的耐腐蚀性能、增强外观装饰、改善导电性能等。
然而,电镀过程中可能会引入残余应力,这种应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物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同时提出应对电镀残余应力的方法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对电镀残余应力进行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提高电镀工艺的稳定性和效率,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为读者提供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1.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将介绍电镀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
2. 正文部分包括电镀的原理、残余应力的概念和影响残余应力的因素三个小节。
将详细介绍电镀的工作原理,残余应力的概念以及影响残余应力的因素。
3. 结论部分包括总结电镀残余应力的重要性、应对电镀残余应力的方法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三个小节。
将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和对电镀残余应力的重要性进行归纳,提出应对电镀残余应力的方法,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内容和组织,方便其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探讨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对零件性能和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应对这种残余应力。
通过深入分析电镀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电镀工艺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此外,通过对电镀残余应力的研究,可以为未来的电镀工艺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因此,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电镀残余应力的问题,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金属热处理残余应力及其影响分析
热处理残余应力是指工件经热处理后最终残存下来的应力,对工件的形状、尺寸和性能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当它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便引起工件的变形,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就会使工件开裂,这是它有害的一面,应当减少和消除。
但在一定条件下控制应力使之合理分布,就可以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变有害为有利。
分析钢在热处理过程中应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使之合理分布对提高产品质量有着深远的实际意义。
例如关于表层残余压应力的合理分布对零件使用寿命的影响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1 钢的热处理应力工件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表层和心部的冷却速度和时间的不一致,形成温差,就会导致体积膨胀和收缩不均而产生应力,即热应力。
在热应力的作用下,由于表层开始温度低于心部,收缩也大于心部而使心部受拉,当冷却结束时,由于心部最后冷却体积收缩不能自由进行而使表层受压心部受拉。
即在热应力的用下最终使工件表层受压而心部受拉。
这种现象受到冷却速度,材料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当冷却速度愈快,含碳量和合金成分愈高,冷却过程中在热应力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塑性变形愈大,最后形成的残余应力就愈大。
另一方面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组织的变化即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因比容的增大会伴随工件体积的膨胀,工件各部位先后相变,造成体积长大不一致而产生组织应力。
组织应力变化的最终结果是表层受拉应力,心部受压应力,恰好与热应力相反。
组织应力的大小与工件在马氏体相变区的冷却速度、形状、材料的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
实践证明,任何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只要有相变,热应力和组织应力都会发生。
只不过热应力在组织转变以前就已经产生了,而组织应力则是在组织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在整个冷却过程中,热应力与组织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工件中实际存在的应力。
这两种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十分复杂的,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成分、形状、热处理工艺等。
就其发展过程来说只有两种类型,即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作用方向相反时二者抵消,作用方向相同时二者相互迭加。
焊接残余应力对金属结构工程疲劳寿命的影响
焊接残余应力对金属结构工程疲劳寿命的影响引言:焊接是金属结构工程中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然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却可能对结构的疲劳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焊接残余应力对金属结构工程疲劳寿命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减轻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
一、焊接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焊接残余应力是指焊接完成后,在焊接接头附近产生的应力。
焊接过程中,高温使金属发生热胀冷缩,而焊接接头周围的材料由于受限于其他部分的约束,无法自由膨胀或收缩,从而产生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热应力、塑性应力和冷却应力。
二、焊接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对金属结构的疲劳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焊接残余应力会降低材料的疲劳强度。
焊接接头附近的残余应力会导致材料的应力水平增加,从而降低了材料的疲劳强度,使其更容易发生疲劳破坏。
其次,焊接残余应力会改变材料的应力分布。
焊接接头附近的残余应力会导致应力集中,使接头处的应力水平更高,从而加速了疲劳破坏的发生。
最后,焊接残余应力还会引起裂纹的产生和扩展。
焊接接头附近的残余应力会导致材料的微小裂纹产生,并随着工作负荷的作用逐渐扩展,最终导致疲劳破坏。
三、减轻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为了减轻焊接残余应力对金属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合理设计焊接接头的几何形状。
通过优化接头的几何形状,可以减少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
其次,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
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如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可以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
此外,对焊接接头进行热处理也是减轻焊接残余应力的有效方法。
热处理可以通过改变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减少残余应力的大小。
最后,应注意焊接过程中的预热和后热。
预热可以减少焊接接头的温度梯度,从而减小残余应力的产生;后热可以通过加热焊接接头,使其均匀冷却,减小残余应力的大小。
结论:焊接残余应力对金属结构工程疲劳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焊接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其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对于确保金属结构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结构中残余应力的讨论
金属结构中残余应力的讨论引言:金属材料在加工和制造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指在金属结构中存在的不能消除的内部应力。
这些应力与材料的弹性、塑性变形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残余应力不仅会影响金属结构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还可能导致材料疲劳和腐蚀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金属结构中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
一、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1. 热加工引起的残余应力:热加工过程中,金属材料的温度发生变化,导致结晶体重新排列和形变。
由于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与晶格结构和温度变化有关,不同部位的热膨胀产生的变形会引起残余应力。
2. 加工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金属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经历了塑性变形,如锻造、压延、挤压等。
这些变形引起了晶粒的滑移和再结晶,导致了残余应力的产生。
3. 焊接引起的残余应力:焊接是金属结构常用的连接方式,但焊接过程中会通过加热和冷却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
焊接接头处的残余应力常常是金属结构中最大的。
二、影响残余应力的因素:1. 材料性质: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残余应力产生影响。
例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熔点、晶格结构等因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
2. 加工方式:不同的加工方式会对金属材料的残余应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拉伸、压缩、弯曲等加工方式都会引起材料的塑性变形,并产生相应的残余应力。
3. 加工温度:金属材料的加工温度对残余应力的产生也有重要影响。
高温加工环境下的金属材料通常会发生晶粒长大和再结晶现象,从而减小残余应力。
三、残余应力的影响:1. 机械性能变化:残余应力会改变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如屈服强度、断裂韧性和抗疲劳性等。
高残余应力会降低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增加产生裂纹和疲劳断裂的风险。
2. 变形和变形失稳:金属材料中的残余应力会导致变形和变形失稳现象。
在应力作用下,残余应力会与外部载荷相互作用,引起非弹性变形,进而导致形状失稳。
3. 腐蚀和疲劳问题:残余应力会影响金属结构的抗腐蚀性能,加速腐蚀的发生。
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消除外力或不均匀的温度场等作用后仍留在物体内的自相平衡的内应力。
机械加工和强化工艺都能引起残余应力。
如冷拉、弯曲、切削加工、滚压、喷丸、铸造、锻压、焊接和金属热处理等,因不均匀塑性变形或相变都可能引起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一般是有害的,如零件在不适当的热处理、焊接或切削加工后,残余应力会引起零件发生翘曲或扭曲变形,甚至开裂。
或经淬火、磨削后表面会出现裂纹。
残余应力的存在有时不会立即表现为缺陷,而当零件在工作中因工作应力与残余应力的叠加,使总应力超过强度极限时,便出现裂纹和断裂。
零件的残余应力大部分都可通过适当的热处理消除。
残余应力有时也有有益的方而,它可以被控制用来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能。
[1]工件在制造过程中,将受到来自各种工艺等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当这些因素消失之后,若构件所受到的上述作用与影响不能随之而完全消失,仍有部分作用与影响残留在构件内,则这种残留的作用与影响。
也称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当物体没有外部因素作用时,在物体内部保持平衡而存在的应力。
凡是没有外部作用,物体内部保持自相平衡的应力,称为物体的固有应力,或称为初应力,亦称为内应力。
测试仪器编辑残余应力分析仪其原理是基于著名的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 :即一定波长的X射线照射到晶体材料上,相邻两个原子面衍射时的X射线光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
通过测量衍射角变化Δθ从而得到晶格间距变化Δd,根据胡克定律和弹性力学原理,计算出材料的残余应力。
应力方程根据弹性力学理论, 在宏观各向同性晶体材料上角度θ和ψ(见图1)方向的应变可以用如下方程表述:(图1)正应力和剪切应力应力分量ζθ和ηθ为方向Sθ上正应力和剪切应力:含剪切应力的应力方程和曲线如果在垂直于试样表面上的平面上有剪应力存在(η13≠0和/或η23≠0),则εθψ与sin2ψ的函数关系是一个椭圆曲线,在ψ> 0和ψ<0是图形显示为“ψ分叉”(见图3)。
残余应力的产生和消除方法
残余应力的产生和消除方法2011年08月09日10:56转载344次阅读0次被顶共有评论1条金属构件(铸件、锻件、焊接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产生残余应力,高者在屈服极限附近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大多数表现出很大的有害作用;如降低构件的实际强度、降低疲劳极限,造成应力腐蚀和脆性断裂,由于残余应力的松弛,使零件产生变形,大大的影响了构件的尺寸精度。
因此降低和消除构件的残余应力就十分必要了。
一、残余应力的产生1.铸造应力的产生(1)热应力铸件各部分的薄厚是不一样的,如机床床身导轨部分很厚,侧壁.筋板部分较薄,其横向端面如图一所示。
铸后,薄壁部分冷却速度快收缩大,而厚壁部分,冷却速度慢,收缩的小。
薄壁部分的收缩受到厚壁部分的阻碍,所以薄壁部分受拉力,厚壁部分受压力。
因纵向收缩差大,因而产生的拉压也大。
这时铸件的温度高,薄厚壁都处于塑性状态,其压应力使厚壁部分变粗,拉应力使薄壁部分变薄,拉压应力,随塑性变形而消失。
铸件逐渐冷却,当薄壁部分进入弹性状态而厚壁部分仍处于塑性时,压应力使厚壁部分产生塑性变形,继续变粗,而薄壁部分只是弹性拉长,这时拉压应力随厚壁部分变粗而消失。
铸件仍继续冷却,当薄厚壁部分进入弹性区时,由于厚壁部分温度高,收缩量大。
但薄壁部分阻止厚壁部分收缩,故薄壁受压应力,厚壁受拉应力。
应力方向发生了变化。
这种作用一直持续到室温,结果在常温下厚壁部分受拉应力,薄壁部分受压应力。
这个应力是由于各部分薄厚不同。
冷却速度不同,塑性变形不均匀而产生的,叫热应力。
在导轨或侧壁的同一个截面内,表层与内心部,由于冷却快慢不同,也产生相互平衡拉压的应力,用类似与上述方法分析,可知在室温下表层受压应力,心部受拉应力,并且截面越大,应力越大,此应力也叫热应力。
(2)相变应力常用的铸铁含碳量在2.8-3.5%,属于亚共晶铸铁,由结晶过程可知①:厚壁部分在1153℃共晶结晶时,析出共晶石墨,产生体积膨胀,薄壁部分阻碍其膨张,厚壁部分受压应力,薄壁部分受拉应力,薄辟部分受拉应力。
热处理过程中材料的应力的变化
热处理过程中材料的应力的变化
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可为材料赋予所需的力
学性质和组织结构。
然而,在热处理过程中,材料内部会发生诸多变化。
其中,应力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以下是应力变化的主要表现:
1. 相变应力
在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如果晶格结构发生相变,就会产生相变应力。
相变引起的内部压力会随着材料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导致材
料产生应力。
2. 残余应力
金属材料经过热处理后,内部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残余
应力的形成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热处理结束后,材料的温度迅速降低,由于材料内部各处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就会产生残余应力。
3. 弹性变形应力
弹性变形应力,也被称为弹性残留应力,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形成主要
源于材料的分解过程。
当材料受到一定的挤压或拉伸时,会产生一定
程度的弹性变形,而这一变形的应力就是弹性变形应力。
4. 加工应力
加工应力是材料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内部应力,主要产生于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过程中。
当材料受到加工而变形时,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加工应力,这种应力会在热处理过程中得到释放。
总之,在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应力变化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了解这些应力变化和其产生的原因,对于制定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和保证材料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焊接后热处理技术及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
焊接后热处理技术及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焊件施焊后,结构受加热影响会出现局部塑性变形情况,温度降低后,焊件内部会残余部分应力,直接弱化工件机械强度,继而引发裂纹等不良现象。
作为技术人员试验后,应明确掌握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因素与热处理技术,实现残余应力峰值的有效控制,确保焊接质量。
标签:焊接;热处理技术;残余应力受焊接原材料、热源等因素影响,焊接后会残余部分应力,直接降低焊接结构的静力、疲劳强度与刚度,缩短工件使用寿命。
热处理技术可有效消除焊接残余应力,但前提是合理模拟温度与应力场数值,确保焊接残余应力有效消除且处于平稳状态。
一、焊接残余应力主要影响因素1焊接原材料焊接残余应力直接受原材料熔化温度影响,两者存在正相关。
除此之外,残余应力还受弹性模量、屈服强度与膨胀系数等因素影响。
不同的原材料种类,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反应不同,残余应力大小也不同。
尤其是膨胀系数,当去处于高温环境中时,温度会持续增加,呈线性增加状态[1]。
2焊接参数通常情况下,要求焊接电流不变,需要提高焊接效率,与此同时,此时焊接温度场将延长,焊接梯度、残余应力随之增加。
要求焊接速度不变,需要提升焊接电流强度,与此同时,焊接温度场长宽拓展,焊接梯度、残余应力随之增加。
3焊接热源焊接属于不均匀的局部加热过程,热源中心温度持续升高,焊缝施焊后,焊件不同点温度发生变化,温度场随之改变。
与此同时,焊件温度梯度、残余应力也受到影响。
4焊接比容焊件加热、冷却后,会出现相变作用,继而引起比容与性能等发生变化。
当钢材温度超过700℃时,会实现奥氏体、铁素体的转变,残余应力可不计,随着温度降低,碳元素数量与合金数量等不断增加,钢结构逐渐产生相变,在体积快速膨胀作用下,会形成残余应力[2]。
二、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的危害1焊件静力强度下降焊件结构在承载力影响下,会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
屈服强度区域应力随者荷载力的增加而加大,不在屈服强度的区域应力也随之改变,此时,静力强度不受焊接残余应力影响。
焊接后热处理技术及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44
焊接后热处理技术及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摘要: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钢混结构的承载能力。
为了保证焊接结构的安全可靠,准确地推断焊接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和残余应力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焊接残余应力,以往多是采用切割、钻孔等试验测量方法,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结果数据误差也会很大。
本文结合焊接后热处理技术要点,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因素、危害以及消除策略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焊接;热处理;残余应力;影响;消除焊接残余应力会严重影响焊接结构的使用性能,可能引起结构的脆性断裂,拉伸残余应力会降低疲劳强度和腐蚀抗力,压缩残余应力会减小稳定性极限,焊接残余应力是焊件产生变形和开裂等工艺缺陷的主要原因。
由于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程序麻烦,计算残余应力又极为复杂,因此给残余应力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对焊接结构的残余应力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影响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因素焊接过程是一个先局部加热,然后再冷却的过程。
焊件在焊接时产生的变形称为热变形,焊件冷却后产生的变形称为焊接残余变形,这时焊件中的应力称为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应力包括沿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焊接应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焊接应力和沿厚度方向的焊接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焊接过程中不均匀加热所引起的。
焊接应力按其发生源来区分,有如下3种情况:(1)直接应力是进行不均匀加热和冷却的结果,它取决于加热和冷却时的温度梯度,是形成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
(2)间接应力是由焊前加工状况所造成的压力。
构件若经历过轧制或拉拔时,都会使之具有此类残余应力。
这种残余应力在某种场合下会叠加到焊接残余应力上去,而在焊后的变形过程中,往往也具有附加性的影响。
另外,焊件受外界约束产生的附加应力也属于此类应力。
(3)组织应力是由组织变化而产生的应力,也就是相变造成的比容变化而产生的应力。
它虽然因含碳量和材料其它成分不同而有异,但一般情况下,这种影响必须要加以考虑的是,发生相变的温度和平均冷却速度。
残余应力对热处理的影响
残余应力对热处理的影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残余应力是指在金属或合金材料中经历过加工、焊接或淬火等工艺后,所产生的未完全释放的内部应力。
这些残余应力会影响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残余应力对热处理的影响,并探讨如何优化热处理工艺以减少残余应力的影响。
残余应力对热处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破坏性影响:残余应力会导致材料的脆性增加,从而降低其韧性和抗拉强度。
在应力集中处易发生开裂,严重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 形变影响:残余应力会导致材料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发生形变,导致尺寸不稳定和变形,影响零件的精度和装配质量。
3. 力学性能影响:残余应力会导致材料的本构关系发生变化,破坏原有的力学性能。
应力的增加会导致材料的硬度和强度降低。
4. 退火效果影响:残余应力对热处理的效果有负面影响。
在退火时,残余应力会导致再次产生形变和应力集中,从而影响退火效果和晶粒的再结晶过程。
为了减少残余应力对热处理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控制加工工艺:在加工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温度、速度和应力等参数,避免产生过大的残余应力。
2. 适当退火处理:在材料加工后进行适当的退火处理,可减少残余应力的影响,恢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3. 采用热处理工艺: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回火或正火等,可以减少残余应力的产生,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4. 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在热处理过程中,应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过热或过冷,以减小残余应力的产生。
残余应力对热处理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需要重视残余应力的形成和影响机制,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少其影响。
通过合理的工艺优化和热处理处理,我们可以有效减少残余应力的产生,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字数达到要求,2000字】。
第二篇示例:残余应力是指在零应力下发生形变后,当去掉外加的载荷或变温后,材料内部所保留的应力。
热处理对金属材料的残余应力和变形行为的影响分析
热处理对金属材料的残余应力和变形行为的影响分析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加工方法,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调整金属的晶体结构和性能。
热处理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还可以调整材料的残余应力和变形行为。
本文将对热处理对金属材料的残余应力和变形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
1. 热处理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热处理中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会引起金属材料的热胀冷缩,从而产生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指在不存在外载荷的情况下,材料内部存在的应力状态。
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晶体尺寸,从而影响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
首先,热处理中的加热过程会导致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生相变,从而引起晶体的收缩或膨胀,产生残余应力。
例如,在淬火过程中,材料的组织结构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晶体的尺寸发生变化,使得材料内部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
其次,热处理中的冷却过程也会对残余应力产生影响。
冷却速率的不同会导致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
例如,快速冷却会产生较大的冷却收缩应力,而慢速冷却则可以减小残余应力的大小。
因此,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参数选择对残余应力的控制至关重要。
2. 热处理对变形行为的影响除了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外,热处理还可以调整金属材料的变形行为,包括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
首先,热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
在热处理过程中,晶体结构的调整可以使材料的晶界和位错运动更加容易,从而提高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
例如,在退火处理中,材料的晶粒得到了细化,晶界的移动路径减小,增加了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滞后与吸收应变的能力。
其次,热处理还可以调整材料的弹性变形行为。
材料经过热处理后,其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时效处理可以提高合金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使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变形能力。
另外,热处理还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应力松弛行为。
材料在热处理后,残余应力会通过应力松弛的方式逐渐减小。
应力松弛是指材料在存在残余应力的情况下,由于位错在晶体中的滑动和扩散,使得部分应力得以释放。
残余应力对热处理的影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残余应力对热处理的影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残余应力是指在材料内部存在的一种留存状态的应力,它可以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或减小。
残余应力的存在对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残余应力与热处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首先介绍残余应力的概念以及其在材料中的形成机制,然后探讨热处理在材料加工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分析残余应力对热处理过程产生的影响。
通过深入探讨残余应力与热处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材料的行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安排和组织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引导读者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在这篇关于残余应力对热处理的影响的文章中,文章结构应该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应该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并概述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残余应力的概念、热处理的作用以及残余应力对热处理的影响。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探讨残余应力与热处理之间的关系,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清晰的文章结构安排,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并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残余应力对热处理的影响,探讨残余应力与热处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将深入剖析残余应力的概念、热处理的作用以及残余应力对热处理的具体影响,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残余应力与热处理之间的关系,为工程领域的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残余应力的概念残余应力是指在材料内部的应力状态,在材料形成过程中产生或者在外部加载消失后保留在材料内部的应力。
在材料经历了各种加工过程,如焊接、锻造、冷却等后,内部会出现不均匀的温度和应变分布,导致产生残余应力。
这种应力不会通过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会一直存在于材料内部,直到被外部力量释放。
焊接过程中的变形与残余应力分析
焊接过程中的变形与残余应力分析引言: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工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建筑工程中。
然而,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和冷却过程中的热收缩,会导致焊接件发生变形和残余应力。
本文将探讨焊接过程中的变形和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分析方法和解决方案。
一、焊接过程中的变形1.1 焊接热源对金属的影响焊接过程中,焊接热源的加热会引起焊接件的温度升高,导致焊接件发生热膨胀。
当焊接完成后,焊接件冷却时,会发生热收缩。
这种热膨胀和热收缩会导致焊接件发生变形。
1.2 焊接过程中的应力分布焊接过程中,焊接热源引起的温度变化会导致焊接件内部产生应力。
这些应力会导致焊接件发生变形。
特别是在焊接过程中,焊接件的不同部位会受到不同的应力作用,从而引起焊接件的变形。
二、焊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2.1 焊接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焊接过程中,焊接件在冷却过程中会发生热收缩,但由于焊接件与周围环境的约束,无法自由收缩。
这导致焊接件内部产生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会影响焊接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2.2 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件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会导致焊接件发生变形、裂纹和变脆等问题。
残余应力还会降低焊接件的疲劳寿命和承载能力。
因此,对焊接残余应力进行分析和控制是确保焊接质量的重要环节。
三、焊接过程中变形与残余应力的分析方法3.1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焊接过程中变形和残余应力的方法。
通过建立焊接过程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
这种方法可以预测焊接件的变形和残余应力,并优化焊接工艺参数。
3.2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分析焊接过程中变形和残余应力的方法。
通过测量焊接件的变形和残余应力,可以了解焊接过程中的变形和残余应力分布。
实验方法可以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为焊接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四、焊接过程中变形与残余应力的解决方案4.1 焊接变形的解决方案为了减少焊接变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优化焊接工艺参数,如焊接速度和焊接顺序,以减小热输入和热影响区域。
金属热处理残余应力与开裂失效关系的探讨
177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金属热处理残余应力与开裂失效关系的探讨杨继军(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34)摘 要:金属材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易接触到的材料,通过热处理工艺并可以提高金属材料工件自身的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中主要论述了工厂在对金属材料工件进行热处理加工过程中,金属材料由于受到热效应作用而产生的残余应力对金属材料造成的开裂失效影响。
文中通过介绍金属材料工件在热处理加工中出现开裂的具体原因,进而提出了改善金属材料在热处理加工工艺中开裂失效和裂纹愈合的具体途径,希望借此提高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
关键词:金属材料;热处理;残余应力;开裂失效中图分类号:TG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2-0177-2收稿日期:2021-01作者简介: 杨继军,男,生于1983年,纳西族,云南人,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在加工中强化其自身材料特性最有效的途径便是热处理工艺,通过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金属工件产品质量和金属工件的使用寿命,提高金属材料在日常应用中的使用性能。
金属材料工件在热处理工艺中,需要将工件事先放在特制的介质容器中进行加热,等到金属材料工件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加工人员需要对金属材料工件进行温度检测,并使金属工件在此温度中保持1~3分钟,使金属工件内外充分受热。
完成这一工序后并需要将加热完成后的金属工件材料快速的放置于温度较低的介质中,在温度较低的介质环境中金属材料工件并会快速冷却,而这一骤冷环节便会对金属工件表面材质结构进行改变,同时对金属工件内部显微结构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提高金属工件的自身原有性能。
1 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的作用1.1 通过热处理可提高金属材料的切削性能对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金属材料在加工环节中的切削性能,进而提高金属材料工件的加工精度。
加工人员在对金属材料工件进行切削的过程中,需要将金属材料工件加热至相适宜的切削温度,然后选用正确的切削工具进行加工,但是这一加工工艺可能在切削过程中造成金属工件的变形程度不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高碳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开始转变温度(Ms),比心部含碳量低的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Ms)低。这就是说在淬火过程中往往是心部首先产生马氏体转变引起心部体积膨胀,并获得强化,而表面还末冷却到其对应的马氏体开始转变点(Ms),故仍处于过冷奥氏体状态,具有良好的塑性,不会对心部马氏体转变的体积膨胀起严重的压制作用。随着淬火冷却温度的不断下降使表层温度降到该处的(Ms)点以下,表层产生马氏体转变,引起表层体积的膨胀。但心部此时早已转变为马氏体而强化,所以心部对表层的体积膨胀将会起很大的压制作用,使表层获得残余压应力。而在渗碳后进行等温淬火时,当等温温度在渗碳层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Ms)以上,心部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Ms)点以下的适当温度等温淬火,比连续冷却淬火更能保证这种转变的先后顺序的特点(即保证表层马氏体转变仅仅产生于等温后的冷却过程中)。
产生在大型非淬透性件中的横断和纵劈,是由以热应力为主要成份的残余拉应力作用在淬火件中心,而在淬火件末淬硬的截面中心处,首先形成裂纹并由内往外扩展而造成的。为了避免这类裂纹产生,往往使用水-油双液淬火工艺。在此工艺中实施高温段内的快速冷却,目的仅仅在于确保外层金属得到马氏体组织,而从内应力的角度来看,这时快冷有害无益。其次,冷却后期缓冷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降低马氏体相变的膨胀速度和组织应力值,而在于尽量减小截面温差和截面中心部位金属的收缩速度,从而达到减小应力值和最终抑制淬裂的目的。
2009-12-20 13:57 回复
那麼渗碳淬火工艺为什么能获得表层残余压应力? 渗碳等温淬火为什么能获得更大的表层残余压应力? 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原因是表层高碳马氏体比容比心部低碳马氏体的比容大,淬火后表层体积膨胀大,而心部低碳马氏体体积膨胀小,制约了表层的自由膨胀;造成表层受压心部受拉的应力状态。
淬火冷却速度是一个能影响淬火质量并决定残余应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能对淬火裂纹赋于重要乃至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为了达到淬火的目的,通常必须加速零件在高温段内的冷却速度,并使之超过钢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才能得到马氏体组织。就残余应力而论,这样做由于能增加抵消组织应力作用的热应力值,故能减少工件表面上的拉应力而达到抑制纵裂的目的。其效果将随高温冷却速度的加快而增大。而且,在能淬透的情况下,截面尺寸越大的工件,虽然实际冷却速度更缓,开裂的危险性却反而愈大。
热处理残余应力是指工件经热处理后最终残存下来的应力,对工件的形状、尺寸和性能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它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便引起工件的变形,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就会使工件开裂,这是它有害的一面,应当减少和消除。但在一定条件下控制应力使之合理分布,就可以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变有害为有利。分析钢在热处理过程中应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使之合理分布对提高产品质量有着深远的实际意义。例如关于表层残余压应力的合理分布对零件使用寿命的影响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有人对35SiMn2MoV钢渗碳后进行等温淬火与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的残余应力进行过测试其结果如表I:
表I. 35SiMn2MoV钢渗碳等温淬火与渗碳低温回火后的残余应力值
热处理工艺 残余应力值(kg/mm^2)
渗碳后880-900度盐浴加热,260度等温40分钟 -65
渗碳后880-900度盐浴加热淬火,260度等温90分钟 -18
渗碳后880-900度盐浴加热,260度等温40分钟,260度回火90分钟 -38
从表I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等温淬火比通常的淬火低温回火工艺具有更高的表面残余压应力。等温淬火后即使进行低温回火,其表面残余压应力,也比淬火后低温回火高。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渗碳后等温淬火比通常的渗碳淬火低温回火获得的表面残余压应力更高,从表面层残余压应力对疲劳抗力的有利影响的观点来看,渗碳等温淬火工艺是提高渗碳件疲劳强度的有效方法。
这种现象受到冷却速度,材料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当冷却速度愈快,含碳量和合金成分愈高,冷却过程中在热应力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塑性变形愈大,最后形成的残余应力就愈大。
另一方面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组织的变化即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因比容的增大会伴随工件体积的膨胀,工件各部位先后相变,造成体积长大不一致而产生组织应力。组织应力变化的最终结果是表层受拉应力,心部受压应力,恰好与热应力相反。组织应力的大小与工件在马氏体相变区的冷却速度、形状、材料的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
不仅等温温度对表面残余压应力状态有影响,而且等温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人对35SiMn2V钢在310℃等温2分钟、10分钟、90分钟的残余应力进行过测试。2分钟后残余压应力为-20kg/mm,10分钟后为-60kg/mm,60分钟后为-80kg/mm,60分钟后再延长等温时间残余应力变化不大。
不管是相互抵消还是相互迭加,两个应力应有一个占主导因素,热应力占主导地位时的作用结果是工件心部受拉,表面受压。组织应力占主导地位时的作用结果是工件心部受压表面受拉。
2 热处理应力对淬火裂纹的影响
存在于淬火件不同部位上能引起应力集中的因素(包括冶金缺陷在内),对淬火裂纹的产生都有促进作用,但只有在拉应力场内(尤其是在最大拉应力下)才会表现出来,若在压应力场内并无促裂作用。
1 钢的热处理应力
工件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表层和心部的冷却速度和时间的不一致,形成温差,就会导致体积膨胀和收缩不均而产生应力,即热应力。在热应力的作用下,由于表层开始温度低于心部,收缩也大于心部而使心部受拉,当冷却结束时,由于心部最后冷却体积收缩不能自由进行而使表层受压心部受拉。即在热应力的作用下最终使工件表层受压而心部受拉。
3 残余压应力对工件的影响
渗碳表面强化作为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的方法应用得很广泛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它能有效的增加工件表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另一方面是渗碳能有效的改善工件的应力分布,在工件表面层获得较大的残余压应力,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如果在渗碳后再进行等温淬火将会增加表层残余压应力,使疲劳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此外,从获得表层残余压应力的合理分布的观点来看,单一的表面强化工艺不容易获得理想的表层残余压应力分布,而复合的表面强化工艺则可以有效的改善表层残余应力的分布。如渗碳淬火的残余应力一般在表面压应力较低,最大压应力则出现在离表面一定深度处,而且残余压力层较厚。氮化后的表面残余压应力很高,但残余压应力层很薄,往里急剧下降。如果采用渗碳-氮化复合强化工艺,则可获得更合理的应力分布状态。因此表面复合强化工艺,如渗碳-氮化、渗碳-高频淬火等,都是值得重视的方向。
当然,渗碳后等温淬火的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对表层残余应力的大小也有很大的影响。有人对35SiMn2MoV钢试样渗碳后在260℃和320℃等温40分钟后的表面残余应力进行过测试,结果是在260℃行动等温比在320℃等温的表面残余应力要高出一倍多。可见表面残余应力状态对渗碳等温淬火的等温温度是很敏感的。
这一切都是由于这类钢的热应力随尺寸的增大实际冷却速度减慢,热应力减小;组织应力随尺寸的增大而增加,最后形成以组织应力为主的拉应力作用在工件表面的作用特点造成的。并与冷却愈慢应力愈小的传统观念大相径庭。
对这类钢件而言,在正常条件下淬火的高淬透性钢件中只能形成纵裂。避免淬裂的可靠原则是设法尽量减小截面内外马氏体转变的不等时性。仅仅实行马氏体转变区内的缓冷却不足以预防纵裂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只能产生在非淬透性件中的弧裂,虽以整体快速冷却为必要的形成条件,可是它的真正形成原因,却不在快速冷却(包括马氏体转变区内)本身,而是淬火件局部位置(由几何结构决定),在高温临界温度区内的冷却速度显著减缓,因而没有淬硬所致。
实践证明,任何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只要有相变,热应力和组织应力都会发生。只不过热应力在组织转变以前就已经产生了,而组织应力则是在组织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在整个冷却过程中,热应力与组织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工件中实际存在的应力。这两种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十分复杂的,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成分、形状、热处理工艺等。就其发展过程来说只有两种类型,即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作用方向相反时二者抵消,作用方向相同时二者相互迭加。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渗碳层与心部马氏体转变的先后顺序对表层残余应力的大小有重要影响。渗碳后的等温淬火对进一步提高零件的疲劳寿命具有普遍意义。此外能降低表层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Ms)点的表面化学热处理如渗碳、氮化、氰化等都为造成表层残余压应力提供了条件,如高碳钢的氮化--淬火工艺,由于表层氮含量的提高而降低了表层马氏体开始转变点(Ms),淬火后获得了较高的表层残余压应力使疲劳寿命得到提高。又如氰化工艺往往比渗碳具有更高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也是因氮含量的增加可获得比渗碳更高的表面残余压应力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