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与爱情》的人物形象分析
阴谋与爱情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大诗人、大剧作家席勒的最著名,最富影响力的作品。
在作者笔下,神圣纯洁的爱情与卑鄙丑陋的阴谋紧密联系在一起。
陷于阴谋重重包围之中的爱情,或者为了爱制造“阴谋”,爱与阴谋纠结缠绕。
但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绝不会仅仅局限于爱情这样的主题。
主人公裴迪南与露意丝的爱情悲剧是引人深思的。
阴谋固然是导致这一悲剧的直接原因,人性的弱点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裴迪南生性多疑,虽然他对露意丝炽热如火,但当他看到露意丝写给宫廷侍卫长的信,他就变成了一个“昏蛋”,被他自己的那把火反噬掉了理智,并最终亲手毒杀了露意丝,连同他自己一起走向了毁灭。
这或许可以叫做“爱之深,恨之切”,又或者是应了那句话:爱情是自私的?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
这是我所不齿的。
另一方面,露意丝又是天真软弱的,这正好为伍尔穆这样的小人所利用。
只因为向上帝发了一个誓,她向裴迪南隐瞒了一切直到死。
上帝无意当中也充当了帮凶。
这样的虔诚信念值得吗?我想是不值得的,露意丝最终不是还是说了吗?既然要说,为什么不早一点说,非得等到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呢?而这样的代价是多大啊!爱情是两个人的,需要两个人共同呵护、经营,“同甘苦,共患难”,这样的爱情才弥足珍贵,才能长久。
当然这些也不是导致这出悲剧的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才是真正症结所在。
在那样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一个宰相之子爱上一个乐师的女儿,是不可能被允许的,所以他们的爱情注定只能是个悲剧。
作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这也正是作者矛头真正所指,而两个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就是那个矛。
在揭露、批判、鞭挞封建统治者的同时,剧本也包含了作者对于自由、民主的想望。
这里先谈谈一个次要但却必不可少的,也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人——弥尔芙特夫人。
对于这个人物,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人物一出场,戴在她头上的是一顶“公爵情妇”的帽子,让人立刻联想到一个荒淫无耻的形象,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会为她的人格所感动,甚至震撼。
论《阴谋与爱情》中乐师米勒性格的不确定性
V0 L3 2 N D . 2
长 春师 范学 院学报 ( 人文社 会 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e i e n e e s )
2 0 1 3年 3月
Ma t . 2 01 3
论 《 阴谋与爱 隋 ) )中乐师米勒性格的不确定性
汶 英
( 西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经法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7 2 )
【 摘 要】 q 羽 谋与爱t 胄 》是德国伟大的文学家席勒的名著之一,该剧通过对一场跨越阶级的爱情悲
剧的描写 , 揭露了德国贵族 的黑暗与腐朽 。然而席勒在剧 中对女主人公 露易丝 的父亲— —乐师米勒 形象的塑造似乎有着很多矛盾 , 进 而使其性格表现出一种不确定性 ,成为该剧鲜明的人物性格群 中
的败笔。
【 关键词脒 勒;金钱;阶级;矛盾
【 中图分类号1 I 5 1 6 . 3 4 【 文献标识码J A 【 文章编- 8 - 1 1 o o 8 — 1 7 8 X ( 2 0 1 3 ) 0 2 - - 0 0 7 7 - - 0 2
一
、
【 收稿 日 期】 2 0 1 2 - 1 2 - 2 3
【 作者简 介】 汶 英 ( 1 9 8 8 - ) , 女 ,陕西西安人 ,西北工业大学人 文与经 法学 院硕士研 究生 , 从事德语语 言文学研究。
・7 7・
当斐迪 南 怀着 可怕 的报 复心理 走进 米 勒家后 ,他 扔 给乐师 一袋 金 币 ,米 勒先 是惊 愕 ,不敢 相信 ,然 后 不断地感叹并声称不会要。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这些都是言不 由衷的 ,实际上他心里已经有 了占为己有 的想法 ,果不其然 ,他稍加推辞 ,便 “ 像疯 了似地蹦蹦跳跳” 。从这一幕来看 ,米勒的的确确是个财迷 , 因为 金子 ,他可 以忘记 一切 ,甚至 女儿 的幸福 。 ( 二) 对贵族 的态度 第六场中, 斐迪南决意要毒死露易丝 , 借故支开米勒 , 米勒的回答很干脆 : “ 万分乐意! ”现在的他对男 爵的吩咐唯命是从 ,当自己的女儿苦苦哀求,甚至 “ 抱住父亲 , 惊恐到 了极点” ,他竟然不顾露易丝拂然而 去。难道精明的米勒不知道露易丝的处境?可是他在一开始就对斐迪南说 : “ 走啊 !灾星 ! 你那面孑 L 已经告 诉人你没安什么好心! ”可见他不是丝毫没有察觉女儿的处境。而这一切导致的结果就是斐迪南有机会夺取米 勒女儿的生命。我们不得不下这样的结论 : 米勒是个在贵族面前卑躬屈膝的人 , 为 了服从男爵的意志甚至不 顾女儿的哀求和已有的仇恨。可见 , 在这一幕中米勒是这样的形象 :他视金钱为上帝,是个典型的财迷 ;他 又是个在贵族面前极力讨好的卑贱之人,他忘记了对贵族的憎恶,忘记了自己背负的仇恨。 三 、结论 通过 以上分析 ,我们惊讶地发现 ,在该剧的前后不同阶段 ,乐师米勒的性格竟然有如此大 的差异和变 化 ,简直判 若两 人 。 纵观全剧 ,在前后两个形象之间除了米勒坐了一次牢外 ,作者没有给我们交待关于他 的任何信息 。换 句话说 ,就是在无声无息中,剧 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形象来了一个急转弯 ;而这个人物身上原本担负的 表现 阶级 矛盾 的性 格 承担悄然 消失 不见 。 这样的创作带来了什么后果?第一 ,矛盾双方 由尖锐的斗争转 向一方的诚服 ,进而使得全剧开头最为 尖锐 的矛盾不存在 了,削弱了剧本的感染力。第二,使全剧在一定程度上偏离 了创作中心。本来是表现阶 级间的矛盾的 ,但 由于米勒性格 中斗争性的陡然弱化 ,使矛盾 的焦点到最后成了斐迪南和露易丝的悲剧 。 而露易丝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代表平民阶级 ,因为她涉世不深 ,她的很多行为和言语只能反映一个纯情少女 的想法而不能反映平民阶层的共性。对于露易丝的性格塑造 ,我们不得不承认 , 她 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越 了平 民阶层的认识范畴,正如余匡复先生所指出的, “ 弥尔芙特夫人要求露易丝做 自己的侍女,露易丝加 以拒绝 ,一个刚满 l 6 岁的少女竟然说出那样尖酸刻薄的话 ,显然作者为 了抬高她作为市民的自尊 ,并以 此表示她对没落贵族妇女的蔑视 。 ”翻 至于作者为什么要抬高露易丝的形象 ,我们能从席勒的性格 中找到一 定原 因,根据 同时代的人描述 , “ 席勒是个好父亲好丈夫好朋友 ,他秉性平和温柔 ,各种好品质无所不兼 备 ,只有才华能使他热情洋溢 。对 自由的热爱,对妇女 的尊重 ,对艺术的热忱 , 这一切都使他 的天才活跃 生动。 ”口 拥 有这样 的性格 ,他笔下的露易丝显然受到他 的偏好影响而过于完美 ,也就无法很好地表现 出当 时德 国平 民阶层的种种特有品质 。而父亲米勒更具有代表性 ,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却失去了斗争性 ,阶级 矛盾最终让位于爱情悲剧 , 但爱情悲剧的双方却不能很好地反映阶级矛盾。第三 ,平民形象的塑造缺乏逻 辑性 。或许在作者眼里 ,拥有小市民的贪婪和软弱的米勒才更像一个平 民, 所 以作者之所以在后面的剧本 中大肆改 变 米勒 的性格 ,正是 为 了凸显 市 民性 格 的多重 性 ,以至于很 多人 认 为 “ 剧 中刻画 的最成 功 的人 物 是提琴师米勒 ,它是德国市 民阶层 的代表 ,这一阶层具有 自己的道德观念和 自尊心 ,但他们畏惧统治阶 级 ,只求在 自己的小天地里享有 和平 ,不受当局干扰”州 。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 但笔者认 为 ,如 果在 同一时期同一事件或不同事件中表露米勒性格的多重性应属成功刻画 ,但在剧本的前后 阶段使人物性 格发生突兀变化则不能达到这一 目的,反而使全剧承接关系大打折扣 ,让读者甚感突兀。 作者对米勒形象的如此安排是否另有其它原因?在对文本进行多次细细解读后 ,笔者仍然没能发现新 的对此能够加以解释的东西 ,所 以不得不认为 ,这是�
《阴谋与爱情》席勒的读后感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著名作家席勒的一部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为了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之一。
在阅读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感震撼,对于人性、生活、社会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席勒通过描绘主人公瓦尔特的成长经历,展示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
物形象。
瓦尔特是一个典型的青年知识分子,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
人生价值。
然而,在现实生活的磨砺和内心挣扎中,他逐渐认识到了生活
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
最终,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道义,勇敢地面
对困境,努力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席勒通过对瓦尔特的刻画,让我们看到
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社会形象,也让我们对生活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
的认识。
在瓦尔特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压迫和剥
削。
瓦尔特虽然拥有非凡的才华,但却受到了社会的冷漠和排斥。
这让我
们意识到,知识分子并非生活在象牙塔之中,而是需要面对现实生活的种
种困难和挑战。
同时,这也让我们对社会现实产生了质疑,思考如何在现
实生活中支持和关爱知识分子。
席勒通过瓦尔特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在小说中,我们
可以看到瓦尔特在不同阶段展现出的不同面貌:从最初的纯真少年,到后
来的坚持正义的勇士,再到最后的成熟智者,他的形象经历了巨大的变
化。
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现实生活的磨砺和内心挣扎中逐渐形
成的。
席勒通过对瓦尔特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也让
我们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阴谋与爱情》读后感
《阴谋与爱情》读后感《阴谋与爱情》是一本令人难以置信的小说,融合了悬疑、爱情和历史的元素。
作者通过巧妙的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和创意,展现出深刻的人性和情感。
整个小说的情节非常完整,叙述了一个有关阴谋和爱情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Tomas是一个成熟而有智慧的男人,他在一个古老的保险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处理一些重要或机密的保险案件。
他天生聪明,精明而机警,拥有缜密的思考方式。
但是,在大多数人看来,他过于冷酷、敏锐和神秘。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试图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但同时,他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孤独和不幸。
这种孤独和不幸让他内心的痛苦难以言喻,他拼尽全力掩饰自己的情感。
在这个保险公司中,Tomas遇到了一位名叫Sophia的年轻女孩,这个女孩十分美丽而智慧,但也是一个非常敏感、情感深厚的人。
Sophia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挫折,也曾经历过无数的磨难,所以她深刻地体会到Tomas内心的感受。
在这种共鸣的情况下,Sophia和Tomas之间产生了爱情。
然而,在这段爱情面前,有一个阴谋悄然产生。
Tomas的同事和上司,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策划了一起重大的阴谋,目的是让公司获取巨额保险索赔金。
Tomas被卷入了这个阴谋之中,他成为了一件可替代的工具,失去了他的位置和尊严。
他感到极度绝望,但是,他决定拼命反击这个阴谋。
小说的叙事情节极其精彩,让人无法抵抗。
作者巧妙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从而为整个情节赋予了极高的情感价值。
在Tomas和Sophia的感情线中,爱和孤独在一起,产生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他们身上的所有美好和悲伤,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到无尽的沉思和共鸣。
此外,小说的叙述也富有历史色彩。
作者通过对保险公司的描写,向读者传递了艰苦的经历和故事,让人对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行业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阴谋的揭露和抗争,也让人感到这是一段关于人类信仰和追求真相的故事。
最后,我想说,《阴谋与爱情》是一本超越了人们想象的小说。
席勒
(二)创作
1、《强盗》,是席勒18岁时创作的剧作。 剧本的第一版引用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忒斯的 话“药治不了的,要用铁;铁治不了的,要用火” 作为题词;第二版的扉页上,又添上“打倒暴虐 者”的铭语。 剧作反映了狂飙突进时期德国进步青年的热切愿 望,充满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和变革现实的热切 希望。 在“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下,青年时期席勒的 创作充满着反暴政、争自由的精神。
6、斐迪南,就社会地位来讲,属统治阶级; 就其思想和行动来讲,却是贵族阶级的叛臣逆 子。他并不看重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相反,因 为认识到贵族门第的徽号下掩藏着数不尽的罪 恶,公然拒绝继承父亲那份“造孽的家当”。 他看到了平民的高尚和纯洁,因此热爱“天神 似的完善”的露伊丝。这种爱情是真诚的、平 等的,鼓舞他以勇敢的行动跨越等级的鸿沟, 抵制父权的威严,他说:“父权是一个强大的 字眼,但是真正大到尽头的只有爱。”在争取 爱情的斗争中,他表现得比露伊丝更坦然,更 坚定。
第四节
席勒
一、生平与创作
二、《阴谋与爱情》
席勒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1759~1805) 德国著名的剧作家,“狂飙突进运动”和德国 “古典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席勒出生于符腾堡公国的马尔巴赫城,父亲是 医生,做过小军官,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 1773年,13岁的席勒被公爵强行送进了人称 “奴隶养成所”的军事学院,度过了8年囚徒 式的生活,使他对专制统治充满了憎恨。席勒 通过一位教师接受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 开始秘密地写诗、写剧本。
“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阴谋与爱情》剧情分析
《阴谋与爱情》剧情分析作者:高田田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09期一.作者与背景介绍剧本《阴谋与爱情》的作者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是18世纪德国的杰出诗人和戏剧家。
少年时代学过法律和医学。
青年时代成了德国狂飙运动的代表者之一。
晚年与歌德一起开创了德国“古典文学”时代,为德国民族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780年,20岁的席勒写成他酝酿已久的剧本《强盗》,发出了“打倒暴君”的洪亮吼声,受到反动的欧根公爵的无理干涉,激起了席勒内心更大的反抗。
于是,1782年他在一个小客店里用七个星期写成了名剧《阴谋与爱情》。
《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戏剧名著之一。
剧本直接取材于德国现实,席勒直言不讳地说:“剧本事情发生于德国第一宫庭中。
”创作《阴谋与爱情》的时期,正是青年席勒反封建意识最强烈的时候,也是席勒的狂飚气质表现得最鲜明的时候,因此这部剧本是席勒全部创作中反封建倾向最为突出的作品。
剧中人物实际上是以专横腐朽的符腾堡公国的统治者为原型。
剧中不怕把18世纪德国的主要矛盾即市民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尖锐对立的矛盾,及婚姻自由的问题,正式搬上了舞台,对封建统治者的暴行予以揭露和痛斥,对市民阶级的反抗精神予以热烈的歌颂,表现出了鲜明的反封建压迫和争取民主自由的狂飙激情。
恩格斯说,这个剧本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具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二.作品内容简介《阴谋与爱情》的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德国。
当时德国处在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社会,分裂成许多封建小邦。
各邦统治者大公施行残暴的独裁统治。
在某一个大公国里,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斐迪南爱上了平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露伊斯。
但是这对年轻人的爱情既遭到作为平民的米勒的反对,也遭到作为贵族的宰相的破坏。
米勒反对他女儿爱上一位贵族公子是因为他认为门第不当,贵族公子不可能真正爱平民姑娘。
浅述《阴谋与爱情》中瓦尔特父子的形象
浅述《阴谋与爱情》中瓦尔特父子的形象王黎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摘 要:《阴谋与爱情》是席勒于1784年写的关于德国市民悲剧的代表作。
在读完这部作品之后会有许多的感触,文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人以深刻印象。
利益至上、封建蛮横的贵族阶级代表瓦尔特和渴望婚姻自由、敢于反抗封建观念、充满激情、敢爱敢恨的斐迪南形成鲜明的对比。
关键词:阴谋与爱情;瓦尔特;斐迪南;形象作者简介:王黎(1997-),女,重庆开州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93-0218世纪的德国还没有摆脱上个世纪“三十年战争”的阴影,仍然分裂成为数以百计的小邦国和一些帝国城市,当时的社会以封建制度为主。
“国君”残暴与专横、腐败和好战,导致国内的工农业严重落后。
但是德国文学在英法启蒙运动的影响下率先觉醒。
德国启蒙文学突出个性反抗社会的反叛精神,以此促进鄙俗气十足的市民阶级的觉醒。
席勒写于1784年的《阴谋与爱情》是德国市民悲剧的代表作,批判了封建贵族的堕落和寡廉鲜耻,反映了德国市民悲剧的软弱性。
[1]p.131-132席勒在这部戏剧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其中充满矛盾个性的米勒、善良勇敢的露意丝等人,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其中利益至上、封建蛮横的瓦尔特和渴望婚姻自由、敢于反抗封建观念、充满激情、敢爱敢恨的斐迪南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对父子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推动了戏剧的发展。
《阴谋与爱情》讲诉的是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斐迪南喜欢上了平民乐师米勒的女儿露意丝,并且下定决心要娶她为妻。
后来,在秘书伍尔穆的挑拨之下,宰相得知此事,宰相为了权势,逼迫斐迪南迎娶公爵的情妇米尔福特为妻,斐迪南态度强硬,不肯服从。
而秘书伍尔穆又想得到露意丝,于是宰相和秘书伍尔穆一起设计了一场阴谋。
以露意丝的父亲米勒侮辱宰相的名义,将米勒抓了起来,以此逼迫露意丝写下一封给宫廷侍卫长卡尔普的情书。
谈《阴谋与爱情》的多种矛盾冲突
谈《阴谋与爱情》的多种矛盾冲突作者:张凤飞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第5期张凤飞[郑州大学,郑州450000]摘要:《阴谋与爱情》是18世纪德国戏剧家席勒写的一部爱情悲剧。
在结构方面,该剧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席勒根据故事主题、人物性格展开了多种矛盾冲突的描写,其中以阶级矛盾为主,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当时德国封建社会的黑暗,歌颂了平民阶级自由的爱情和善良纯真的品质。
关键词:席勒《阴谋与爱情》矛盾平民阶级《阴谋与爱情》讲述了琴师女儿露易丝与宰相儿子斐迪南相爱,并在宫廷的勾心斗角中双双送命,揭露和鞭挞了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社会中虚伪、专横、残暴的现象。
恩格斯称之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作品”,文学史家弗朗茨·梅林则视之为市民阶级戏剧的顶峰。
①其实,男女恋人受到阻碍双双殉情的故事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为什么《阴谋与爱情》经久不衰?因为其除了主题的深刻性,在艺术上也有着突出的魅力,那就是多种戏剧冲突的选择与安排。
冲突是人物性格在某具体情境中所遭受的两种普遍力量的分裂和对立。
只有在导致冲突的时候,情境才开始出现严肃性,不仅如此,人物性格的高度和深度也要借冲突来衡量。
②黑格尔在分析冲突论时,总结出三种冲突:一种是“自然所带来的疾病、罪孽和灾害”;一种是“起于家庭出身和阶级关系”;还有一种是起于“人的行动本身”,也就是说分别是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以及人与自己的冲突。
而在《阴谋与爱情》这部戏剧中,三种冲突同时涉及,转化为阶级之间的冲突,各阶级内部的冲突以及人物的内心冲突。
多条矛盾相互交织,唱响了这首爱情绝唱。
一、阶级之间的冲突《阴谋与爱情》中的人物有着真实的原型,它所表现的戏剧冲突,也有着真实的社会内容与历史内容,它来自现实,也反射现实。
席勒把对立阶级的爱情和由勾心斗角的阴谋而导致毁灭这两个故事巧妙地结合起来,就使得《阴谋与爱情》变成一部对腐朽专横的统治阶级的控诉和鞭挞的剧本,席勒的这一意图从处理“谁之罪”的问题上表现得十分显豁明朗。
《阴谋与爱情》读后感
《阴谋与爱情》是一部充满激情与悲剧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权力和背叛的故事。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对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故事的主人公是宰相瓦尔特和他的女儿玛丽亚。
瓦尔特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名誉,策划了一场阴谋,企图将女儿嫁给权贵,却不知道这场婚姻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玛丽亚则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的少女,她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却在父亲的安排下陷入了痛苦的抉择。
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力量,它可以让人为之付出一切,甚至牺牲生命。
玛丽亚为了追求真爱,勇敢地反抗了父亲的安排,最终选择了与她心爱的人共度余生。
然而,这段美好的爱情却因为现实的无情而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让我深感痛心,也让我明白了爱情并非万能,它需要勇气、智慧和坚持去面对现实的种种挑战。
同时,这部小说也展示了权力的丑恶。
瓦尔特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名誉,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甚至置她于死地。
这让我看到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也让我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警惕权力的滥用,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此外,这部小说还让我认识到了社会的残酷。
在这个充满阴谋和利益的世界里,人们往往为了一己之私而出卖他人,甚至置他人于死地。
这让我感叹人性的复杂,也让我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学会保护自己,珍惜那些真诚待我们的人。
《阴谋与爱情》的现实性
《阴谋与爱情》的现实性作者:罗姣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09年第05期[摘要]《阴谋与爱情》是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席勒青年时代一部杰出的剧作。
作品讲述了一对年轻男女的爱情悲剧,把他们的爱情悲剧与当时德国的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当时德国腐朽的封建统治者进行了致命的批判,同时歌颂了市民阶级的反抗精神。
[关键词]人物:思想:现实性一、时代背景18世纪后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德国仍然是封建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国土分裂,封建统治者荒淫无道,横征暴敛。
德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尚且不能够形成一支与顽固的封建势力相抗衡的强大力量。
但是与此同时,启蒙思想在德国也得到了传播,新兴的资产阶级渴望突破腐朽的封建统治,争取个性解放。
18世纪70—80年代,德国爆发了一次全国性的进步文学运动——“狂飙突进”运动,这是德国资产阶级在文学领域里掀起的反抗热潮,是启蒙运动的一股独特的潮流。
《阴谋与爱情》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是“狂飙突进”运动时期一部十分出色的戏剧。
二、剧情《阴谋与爱情的》的故事发生在德意志一个小公国里,宰相瓦尔特的儿子菲迪南和宫廷乐师平民米勒的女儿露伊丝相爱,并想和她结婚。
但是宰相千方百计地阻止这件事情,他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权力,逼儿子和该公国的暴君公爵的情妇米尔佛特夫人结婚。
费迪南丝毫不改初衷,断然拒绝了父亲,并且义正词严地顶撞说要把父亲的罪恶的发家史张扬出去。
因此宰相只好和早已对路易丝垂涎的秘书武尔姆串通,使用一系列的阴谋拆散那对有情人。
他们逮捕了乐师米勒,以父亲的生命作为要挟,要求露伊丝写一封情书给宫廷侍卫长,并且发誓不把写这封信的原因泄漏出去。
露伊丝救父心切,又对自己的爱情感到绝望,只好屈从。
接着,卑鄙小人武尔姆又设计让这封信不巧“落”到菲迪南手里。
菲迪南以为露伊丝背叛了自己,十分愤怒和伤心。
决计将露伊丝毒死,露伊丝在死前说出了真相,菲迪南后悔不已,也服毒自杀,终于酿成了悲剧。
《阴谋与爱情》读后感
《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一部著名戏剧,它是德国文学史上“狂飙突进”运动中戏剧方面的杰作。
这部戏剧以美好爱情在险恶阴谋的破坏下毁灭
为主题,剧情复杂多变,令人大开眼界。
在戏剧中,主人公弗朗茨和索菲娅是一对相爱的年轻人,然而,由于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的限制,他们的爱情遭受到了重重阻碍。
最终,弗朗茨被陷害入狱,索菲娅被迫嫁给了别人。
虽然他们最终都死去了,但他们的爱情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通过这个故事,席勒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纯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例如,社会对于个人自由和幸福的限制,人们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渴望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和谐的社会。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席勒通过对于各个角色的刻画,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剧中的场景之中。
同时,这些人物形象也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读完《阴谋与爱情》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我们需要珍惜生命,同时也需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美好、公正和和谐的社会。
阴谋与爱情 席勒式
有人说《阴谋与爱情》标志着席勒前期创作的鼎盛,他从自由的波西米亚森林回归到德国的市民阶层。
恩格斯曾称赞《阴》是德国第一部政治倾向剧。
德国著名文艺评论家梅林认为,这部作品所达到的革命高度在德国市民剧作中是空前绝后的。
《》讲述了身处平民阶级的路易丝米勒和贵族阶级的裴迪南瓦尔特的爱情悲剧,是当时德国市民生存状态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
女主人公是乐师的女儿,纯洁、善良、美丽,她渴望追求自由、纯美的爱情。
男主人公裴迪南是首相的儿子,两个身处不同阶层的青年人在等级森严的社会相爱,这是一个注定发生的悲剧。
路易斯的乐师父亲米勒是剧中一位善良、纯朴的小人物,他与米勒太太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米勒爱他的女儿,他希望他的女儿可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出嫁,他不喜欢权门子弟,认为轻浮子弟所贪图的不是他女儿的内心只是其肉体,他惧怕那些关于少校和他女儿的流言蜚语。
米勒太太恰好和他是相反的,她希望女儿能嫁入豪门过上贵族的生活。
两位家长鲜明地表现出了当时德国市民阶层的那种保守和软弱,他们渴望自己的安宁,他们不能逾越阶级的那道鸿沟,他们面对问题只是想逃避却不敢于反抗。
相比之下,他们的女儿路易斯是一位优秀、卓越的女性形象,她有美好的道德,有一颗敢于追求自由恋爱的心。
她的父亲企图用基督教的信仰来约束她,但是此刻宗教的魔力失效了。
路易斯早在第一次见到裴迪楠就觉得:热血涌上脸颊,脉搏跳得更加欢快,当时在我的灵魂里晨曦初露,从我心中涌现千般柔情,宛如春来繁花从泥土中冒出。
我看不到周围的一切了,可我又觉得世界从来也不是这般美丽。
路易斯对瓦尔特的爱如此美好,席勒对路易斯的情感表现细腻令人回味,这样一位温柔如水的女子,有着一颗勇敢坚强的心。
她骂奸诈的乌尔姆是恶棍,做过刽子手的徒弟;她断然拒绝米尔福特夫人的要求,路易斯和福尔米特夫人形成对比,身上有一种巾帼的英雄气概。
裴迪楠在剧本中被塑造为贵族阶层叛逆者形象,他接受启蒙思想,主张自由恋爱。
他爱上平民乐师的女儿路易斯,在他的眼中路易斯是唯一,是真爱。
席勒《阴谋与爱情》斐迪南人物形象分析
文艺传媒摘要《阴谋与爱情》是德国文学家席勒的著名剧作。
在剧中,男主人公斐迪南·封·瓦尔特被刻画为对封建社会正面宣战,希望自由追求幸福的贵族青年形象。
既表现出忠诚平等等高尚品格,同时又具有缺乏道德的强烈自私。
关键词《阴谋与爱情》斐迪南人物形象Character Analysis of Ferdinand in Schiller's"Conspiracy and Love"//Liu Xiaomeng Abstract"Conspiracy and Love"is a famous drama of German writer Schiller.In the play,the hero Ferdinand is portrayed as a young noble image declaring war on feudal society and hoping to pursue happiness freely.He pursue loyalty and equality,but he is immoral and severely selfish.Key words"Conspiracy and Love";Ferdinand;character《阴谋与爱情》创作于德国狂飙突进时期,是席勒早年创作高峰时期的一部作品。
恩格斯称之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斐迪南·封·瓦尔特是这部作品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与市民少女露易丝·米勒的爱情构成了作品的主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斐迪南的形象特征,以期得到更完整的人物形象,达到深入理解《阴谋与爱情》的阅读目的。
1剧情介绍故事发生于18世纪分裂、落后的德国境内的某一个公国。
宰相的公子斐迪南,与城市乐师的女儿露易丝彼此相爱且决定结婚。
但这样的爱情为当时的传统门第观念所不容。
席勒剧作_阴谋与爱情_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
席勒剧作_阴谋与爱情_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席勒的代表作之一,该剧的女主人公艾玛在
其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外表形象、性格特点、命运轨迹等方面对艾玛
这一角色进行分析。
外表形象方面,艾玛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被描述为“黑发、雪肤、秀眉,真是一
位优美的姑娘”。
她的容貌给人的感觉是动人的、清新的,使得她一出场便吸引了众人的
注意。
性格特点方面,艾玛的性格十分独立,不喜欢被人支配和控制。
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妥协也不妥协自己的信念。
此外,她还很有勇气,能够直面一切逆境和挑战,不屈
不挠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另外,艾玛的感情丰富而深刻。
她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幻
想和憧憬,在与惠廷斯的交往中,她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真挚、纯粹、深刻的感情。
命运轨迹方面,艾玛的遭遇可以说是一场悲剧。
她原本是一个富有的绅士家庭的女儿,但因为家庭的问题,她不得不离开父母去独自生活。
然而,在她面临的一系列险恶局势中,她却没有失去勇气和希望,最终为自己争取到了幸福。
但是,当她已经取得了自己的幸福
之后,却被一系列的阴谋和误解所困扰,导致最终的悲剧结局。
总的来说,艾玛是一个自由、勇敢、真诚、感性的女性形象,她在席勒的剧作中扮演
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和深刻内涵的人物形象。
她的命运虽然悲惨,但她
的精神追求和无畏精神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浅析《阴谋与爱情》中人物的爱情婚姻观
浅析《阴谋与爱情》中人物的爱情婚姻观作者:孙雁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8期摘要:《阴谋与爱情》是一部反映市民悲剧的世界名剧,被恩格斯誉为“第一部具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它描述了一对青年恋人间的悲惨爱情故事。
席勒借此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政治思想,也替广大市民阶级呐喊出了内心的呼声:抵抗专制,争取自由!关键词:阴谋;爱情;封建强权;市民悲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1闻名于世的德国文学运动“狂飙突进”始于1769年,至1785年结束。
这一时期最为熟知的文学流派便是戏剧,弗里德里希•席勒是其中一位伟大的德语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成为了德国戏剧舞台上的保留剧目,也在世界各地轮番上演。
《阴谋与爱情》创作之时,正是专制主义盛行之际。
一个人的命运是与生俱来的,工人的孩子将来必定会成为工人,贵族的子弟也一定会授勋封爵成为贵族。
所以,婚姻在不同的等级之间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席勒本身也在宫廷里度过了一段时光,亲身经历了贵族阶层的糜烂生活,所以创作的悲剧作品也是取材于他的眼见耳闻。
一、不同人物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观点1. 斐迪南斐迪南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读者可以意会到,这一定是个才华横溢、仪表堂堂的帅气小伙。
不顾严苛的社会等级制度,斐迪南爱上了平民家的姑娘露易丝,“我什么也不畏惧——什么也不害怕——只怕你的爱情有了限度。
我愿亲自守护着你,就像魔龙守护地下的宝藏——信赖我吧。
”从这坚定的语调中便能得知,他要保护心爱的姑娘不收任何伤害。
什么是幸福?在他的眼中,爱情便等同于幸福。
毫无疑问,斐迪南是愿意保守承诺并不断尝试,跳出这个专制主义的项圈去追寻自己的幸福。
然而遗憾的是,他那孩童般的幼稚性情,还是不能使他获取战胜封建主义的能力。
他始终是来自贵族家庭,骨子里带有的骄傲与自负使他情感冲动,一封假情书便能骗走他所有的自尊心,成了杀害爱人的凶手。
2.露易丝露易丝在剧中扮演了一个被动的苦难角色,她美丽、善良又淳朴,本能的仇恨“上流社会”,却意外地爱上了贵族青年,这两个不同阶级的年轻人渴望着自由和平等,当弥尔芙特夫人诱导她放弃斐迪南时,露易丝坚定的答道:“我不怕您报复,夫人!在臭名昭著的绞刑架上,可怜的女罪人将笑看世界末日到来——我的苦难已经如此深重,就连法律本身也不可能使它在增加半点”。
《阴谋与爱情》读后感
《阴谋与爱情》(Conspiracy and Love)是德国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的一部戏剧作品,首次公演于1782年。
这部作品讲述了18世纪初德国封建领主之间的政治阴谋和爱情故事,通过描绘主人公路易丝和瓦尔特伯爵的爱情以及他们在阴谋中的挣扎,探讨了个人情感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冲突。
阅读《阴谋与爱情》,我被作品中对人性深刻的剖析和对政治斗争的生动描绘所吸引。
席勒通过路易丝和瓦尔特伯爵的形象,展现了他们在爱情与忠诚、道德与利益之间的挣扎。
他们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作品中对阴谋和政治斗争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
席勒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紧张的情节,揭示了政治权力背后的险恶和阴谋的普遍存在。
作品中的政治斗争不仅是对当时德国封建社会的批判,也是对人性弱点和权力腐蚀的深刻反思。
此外,《阴谋与爱情》中的对话和人物刻画也令人称赞。
席勒运用精妙的语言和对话,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他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使得角色形象鲜明且立体。
浅析《阴谋与爱情》产生悲剧的原因
浅析《阴谋与爱情》产生悲剧的原因刘洪珍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摘 要:席勒的《爱情与悲剧》讲述了裴迪南与露伊斯相恋的复杂过程,本应该得到幸福的两个人,既遭到平民米勒的反对,也遭到贵族宰相的破坏,在种种压力与迫害下,两人的结局不尽人意,非常悲惨,这是对封建家长的痛斥与等级制度的批判。
关键词:爱情;阴谋;悲剧;原因作者简介:刘洪珍(1995-),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97-02《爱情与阴谋》中把那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对敢爱敢恨、跨越出身与门第、执着追求爱情的裴迪南和露伊斯,他们冲破封建束缚,因为相爱勇敢地在一起,但是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一个悲剧。
是谁用两颗用情的心酿制了一杯生命的苦酒呢?是谁摧残了露伊斯的生命呢?又是谁把他们逼上爱情的绝路呢?是这个时代特征和物欲横流的社会造成了他们的悲剧。
一、从自身的角度探究两人的爱情根基就不稳定,小说中露伊斯对她和裴迪南的爱情就一开始就持着一种惶恐和不确定性,对他们的爱情并不是充满信心。
正如她自己所说“裴迪南你我头上悬着一把剑!他们一定会拆散我俩”,其实这把剑是她自己心上的一把利剑,确实是这把利剑最后把他们俩拆散了。
露伊斯作为一个恋爱中的女子对自己爱情不是抱着与相爱的人白头偕老的决心,而是对爱情处境一种深深的担忧,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行为。
同时露伊斯的性格是懦弱的,当伍尔穆拿她父亲的生命逼迫她伪造情书时,她毫无抗争的向恶势力妥协了。
第二个方面裴迪南多疑的性格也是造成他们悲剧的主要原因,虽然他深深地爱着露伊斯,但是在父亲阴谋的设计下和旁人的引诱下,他进入了圈套。
当他拾到侍卫长在阅兵时故意留下的那封情书时,他突然变得不安和害怕,开始怀疑露伊斯是否真的会像那封信所言,以至于在露伊斯的家中多次逼问露伊斯事实是否属实,在最后绝望的时刻,把毒药倒进了他们喝的柠檬汁里面,两人双双死去。
席勒剧作《阴谋与爱情》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
席勒剧作《阴谋与爱情》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阴谋与爱情》是德国著名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席勒所创作的作品。
该剧以两个家族之间的恩怨为主线,以阴谋和爱情为情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女主人公蕾莉雅是席勒的又一经典形象,她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是席勒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蕾莉雅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在席勒的描写下,她美丽、聪明、勇敢而坚强。
蕾莉雅的美丽和聪明,从某种程度上让她拥有了一种优越感和高傲心态。
她的出身让她一直生活在各种眼光的注视之下,这引起了她的反感。
但因为她聪明,她对周围的环境有着敏锐的感知,在形势危急的时候,她也能够迅速作出决策,不做被动的挣扎。
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掀起了人性解放的浪潮,也启发了蕾莉雅的自我解放。
她深爱着的费尔德林顿虽然是事实婚姻中的男人,但蕾莉雅并不因此而退却,而是勇敢地出桅杆开头面对这一切。
正是这种勇气和心态让她站在了当时的人性解放浪潮的风口浪尖上,成为当时女性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女性历史长河中,蕾莉雅无疑是一个马后炮。
对于当时而言,她的观念是太过激进的,这也让她逐渐变成了一个意志坚定的信奉者。
没有谁能够阻止她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一直走到底,她也从来没有想过要为别人而改变。
蕾莉雅的勇气也让她成为让男性们感到恐惧和排斥的对象。
尽管她极力为阴谋和打击直言不讳的家臣所辩护,但仍然不可避免地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影响。
女性的自我解放引发了男性群体中的愤怒和恐惧,同时也使人们对她产生了更多怀疑和不理解。
然而,尽管人们对蕾莉雅充满了各种偏见和不信任,她仍坚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保留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她最终在阴谋和爱情的角力中生存下来,留下了他人难忘的形象。
总的来说,席勒剧作《阴谋与爱情》中的女主人公蕾莉雅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性解放思潮的代表人物,她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个性和创造力,其中丰富多彩的人格魅力是她的最大魅力所在。
蕾莉雅的形象也充分阐述了席勒对自由和平等的思考和追求,同时也暴露了历史时期的性别偏见和难以避免的人性矛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历史性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谋与爱情》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张晨
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5期
摘要:席勒的《阴谋与爱情》被恩格斯誉为“德国第一部具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席勒成功地刻画了两种来自截然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
一种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人物形象,他们骄奢淫逸,专横跋扈、无恶不作;另一种是平民阶层的人物形象,在与统治集团的对抗中显现出他们不畏权势,正直坦白、独立不羁的人格品质。
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形象斐迪南,出身贵族却厌恶贵族的种种恶习,是平民利益的代表。
作品在歌颂正面人物可贵品质的时候,反映了他们各自身上的缺陷,显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这促使人们进一步探讨革命的道路和方向。
关键词:阴谋;爱情;贵族;平民
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大诗人、大剧作家和美学理论家,是德国文学史上“狂飙突进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阴谋与爱情》是席勒青年时期的代表作,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品。
年轻的席勒,面对“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甚至这个日耳曼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量都没有”的德国现实,激起了创作激情。
作品中席勒以他的叛逆精神和政治倾向性宣扬了市民阶级的道德观念控诉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剧作中以露意丝为代表的平民阶层的独立、自尊和以宰相瓦尔特为首的统治集团的阴险狡诈、荒淫无耻构成了鲜明的对立。
本来拥有幸福美满爱情的露意丝和斐迪南最后却在瓦尔特、伍尔穆等人的阴谋下悲惨的离开人世。
席勒在赞扬新兴市民阶级美好品质的同时也控诉了以瓦尔特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恶行。
《阴谋与爱情》被恩格斯誉为“德国第一部具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阴谋与爱情》刻画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群。
一个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人物形象,如瓦尔特、伍尔穆,他们骄奢淫逸,专横跋扈、无恶不作。
另一个是平民阶层的人物形象,如露意丝、米勒,在与统治集团的对抗中显现出他们不畏权势,正直坦白、独立不羁的人格品质。
而男主人公斐迪南则是这两个人物形象群外的“第三人”,他是贵族阶级的叛逆者,虽然出身于贵族,却摒弃了封建统治阶层的种种恶习,具备了贫民阶层的优良品质。
然而,《阴谋与爱情》也揭示了正面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局限性,如露意丝被封建思想羁绊和斐迪南的自私、鲁莽等等,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一、荒淫无耻的封建统治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是《阴谋与爱情》中席勒极力鞭笞的对象。
宰相瓦尔特、秘书伍尔穆、侍卫长卡尔勃等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封建统治阶层的生活状态。
他们在国内横征暴敛、专横残忍、为非作歹,公国间又战事不断、关卡林立,严重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他们虽然个性不同、职务各异,但无一不体现腐朽反动统治阶层的种种恶习。
他们对待平民专横
残忍,生活上极尽奢侈,骄奢淫逸,为了权势和地位阴险狡诈、权欲熏心。
同时他们内部又是窝里斗,彼此相互利用、勾心斗角,他们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宰相瓦尔特是封建统治阶层内部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他荒淫无耻、专横跋扈、权欲熏心。
为了巩固自己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瓦尔特逼迫自己的儿子斐迪南迎娶公爵的情妇弥尔芙特夫人。
在他看来没有比权势更重要的东西,权势是第一位的,哪怕是自己儿子的终身幸福也要服从。
二、独立自尊的市民阶级
以露意丝和其父米勒为代表的市民阶层是席勒在《阴谋与爱情》中极力赞扬的对象。
和荒淫无耻的封建统治阶层相对,露意丝和米勒身上体现了许多市民阶层可贵的品质。
他们向往美好的生活,提倡人人平等、捍卫人的尊严与自由,不畏权势,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这都和腐朽的封建阶层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露意丝眼中,她和斐迪南的爱情是美好的、无比珍贵的。
她视斐迪南为她的一切。
斐迪南和露意丝本来可以是幸福的一对。
但是由于可恶的阶级差别,这段美好的情缘被无情的拆散了。
三、贵族的叛逆者、市民利益的代表
斐迪南是《阴谋与爱情》中除了封建统治阶层和平民阶层的第三类人,又是这两个阶层的交汇点。
他出身贵族,但是丝毫没有贵族习气,反而非常鄙视为了权势不惜一切手段往上爬的卑劣行径。
在他身上体现出了平民阶层所拥有的追求自由和尊严的人性光辉。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阶级的政治代表,就所受教育和政治地位来说,可以与他所代表的阶级天壤之隔;但他的思想、在理论上得出的任务和做出的决定,却必然是他所代表的阶级的生活、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在实际生活上的反映。
这在斐迪南身上得到了充分地印证。
《阴谋与爱情》成功地刻画了两个集团的人物形象。
封建统治阶层瓦尔特、伍尔穆、卡尔勃等人的专横跋扈、阴险狡诈、为非作歹,平民阶层露意丝、米勒等人的不畏权势、坚决捍卫人的自由与尊严,以及贵族阶层的叛逆者斐迪南的侠肝义胆都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而戏剧以露意丝和斐迪南在瓦尔特、伍尔穆等人的阴谋下双双死去的结果引发了人们对封建统治阶层的强烈控诉和对新兴市民阶层美好品质的由衷赞扬。
同时,通过露意丝、斐迪南、米勒等人身上所暴露的弱点也让人们看到了新兴阶层自身的局限性,促进了人们进一步探讨今后反抗封建腐朽统治的道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安国梁.论席勒的《阴谋与爱情》[J].河南师大学报,1982.
[2]吴兆芳.《阴谋与爱情》的思想与人物[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8(12).
[3]龚北方.路易斯·米勒和苔丝狄蒙娜形象之比较[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作者简介:张晨(1985-),女,汉族,江西九江人,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涉外语言学部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