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生物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教案)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藻类与植物的类群第一节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基础主干梳理一、植物的类群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二、藻类1.结构特点和生理特征: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
2.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连线):三、苔藓植物四、蕨类植物1.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2.与人类的关系(把字母对应填写在横线上):a.卷柏b.蕨c.满江红d.古代蕨类(1)食用:b(2)药用:a(3)绿肥、饲料:c(4)煤:d【归纳提升】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比较类群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代表植物水绵、海带葫芦藓、墙藓肾蕨、满江红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水中潮湿的陆地等阴湿的陆地等形态结构无根、茎、叶的分化有类似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运输物质的输导组织繁殖方式孢子生殖共同点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辨易错】1.海带的可食用部分是叶状体,不是叶。
2.并不是所有的蕨类植物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中,如满江红。
3.易错字词书写:蕨.类______苔藓..______孢子囊.____微情境假如你在北半球的森林中迷了路,你如何借助苔藓植物的分布辨别方向呢?提示: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长有苔藓的树干为背阴面(树的北侧)。
【拓视野】孢子生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萌发长出新的个体。
素养分层评价【基础演练】知识点1藻类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述了下列哪类生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A)A.藻类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2.海苔是小朋友们喜爱的食品,主要原料是条斑紫菜。
条斑紫菜与石花菜属于同一类植物,下列关于条斑紫菜的叙述正确的是(D)A.紫菜依靠根固定在海底的土壤中B.人们食用的主要是紫菜的叶C.紫菜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3.李红同学在观察水绵时,做了下面四条记录,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水绵细胞中没有液泡B.水绵是一种绿色丝状的植物C.水绵的叶绿体呈球状D.水绵是多细胞藻类,有根,无茎、叶4.藻类用途广泛,下列不是藻类用途的是(B)A.能为鱼类提供饵料B.藻类呼吸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大气中氧气含量降低C.可提取褐藻胶和碘,可供药用D.海带、紫菜可食用知识点2苔藓植物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学会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处。
3.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输导组织发达,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和识别。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的特征。
2. 讲解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举例说明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讲解苔藓植物:介绍苔藓植物的特征,分析其在自然界中的生存优势。
4. 讲解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特征,讲解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观察实物,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并进行分类。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资料,增强对这类植物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观察、分类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3. 分类卡片,用于实践环节的学生分类活动。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命周期、繁殖方式等。
2.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3.了解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分布特点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4.掌握研究植物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等。
2.延伸拓展作业:
-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进行户外实践,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拍摄照片并记录观察过程。
-让学生尝试在家中培养藻类、苔藓或蕨类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并撰写观察日记。
3.创新性作业: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一系列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2.教学目的:
-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植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评价:
2.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2、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有关资料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自己思考和结合信息得到正确的结论。
(3)通过观察、类比、推理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三种植物的外形特征,归纳、比较三种植物的异同点。
2、教学难点: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理解。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安化县风景视频,在感受家乡青山绿水之美中导入新课。
我们的家乡,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6.51%,这其中生活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山中的三种植物,同学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认识它们呢?(教师依次展示植物,并板书课题)引出课题——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二、认真观察,合作探究。
1、如果你是一个生物学家,面对这截然不同的三类植物,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探究呢?(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方向: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代表植物等。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藻类苔藓蕨类形态结构(根、茎、叶)4、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5、同学们的观察仔细而认真,那么,我们的观察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到书中对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形态结构的描写,并填写在表格中。
6、拓展。
(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三种代表植物,并完成它们的结构示意图)海带(藻类)葫芦藓(苔藓)肾蕨(蕨类)三、自主学习,填写表格。
1、了解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让我们再来完成植物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生活环境形态结构有单细胞和多细胞藻类,无根、茎、叶。
有茎、叶。
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是假根。
植株较高大,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2024年秋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节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
第一章藻类与植物的类群
第一节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
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同苔藓植物一样,蕨类植物也是不结种子的植物。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知识与农村生活较为贴近且知识点明确,知识内容相对较容易理解,农村生物教学资源丰富,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中自主性的构建知识,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能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奥妙,体会它们的神奇和美丽,也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进行野外实地教学,安全是我们预先要考虑周全的问题。
针对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偏于胆小不善表述的特点,让他们尝试自己充当小老师上台讲述,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七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农村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还比较弱,教师要预先务设好一些人选,在没有人愿意主动当“小老师”的情况下,可采用提名推荐。
另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问题的预设,特别是农村学生对蕨类植物的药用了解较多,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
作为农村中学如何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调动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改变生物学学习方式,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作为一名农村生物教师要不断积极探讨和思考的课题。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1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1)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理解。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三、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植物。
教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三十多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愿意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走近它们吧。
既然最后一种叫做种子植物,也就是说前三种是没有种子的植物,我们把藻类、苔藓和蕨类统称为非种子植物。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三种绿色植物。
2、新课讲授(一)藻类植物课件展示“想一想,议一议”部分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当中的问题:鼓藻、栅藻、新月藻等这些形态奇怪的生物为什么属于植物呢?教师提示学生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学生回答: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没有。
这些生物都是绿色的,细胞中有叶绿体。
教师纠正:这些生物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具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叶绿素。
它们可以利用光能维持自身的营养需求,因此它们也是植物。
课件展示藻类植物的分类:✓按照生活环境分:淡水藻类和海洋藻类✓按照细胞数量分: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课件展示不同的藻类植物。
教师: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有的是绿色的,也有的是褐色或紫红色的;它们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提问:藻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它们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课件从四个方面展示:释放氧,可做鱼类饵料、可供食用、可供药用)海洋藻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是人类的一大自然财富,目前可作食用的海洋藻类有100多种。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和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植物细胞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的还有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引出新课:什么是绿色植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一)绿色植物1.概念: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植物。
2.分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为什么春天的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呢?学生回答:春天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引出新课:常见的藻类植物有哪些呢?(二)藻类植物1.常见的藻类(1)淡水藻类展示淡水藻类(衣藻、水绵)图片,简单介绍:衣藻:单细胞藻类,分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可培养作饲料或食用。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有眼点、鞭毛等。
水绵:多细胞藻类,大量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可作某些鱼类的饵料。
细胞内有带状叶绿体。
(2)海洋藻类展示海洋藻类图片,简单介绍:【鹿角菜】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和我国东南沿海以及青岛、大连等海域,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经济海藻。
七年级上册生物《1.1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1.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教学过程】《第一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班级: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类,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说出孢子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学习重点: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2.孢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学习难点:孢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预习案一、预习提纲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各具有哪些主要特征?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预习自测题1、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__________,也有多细胞的,如:___________;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生活在海水中的常见的藻类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活在淡水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
1.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教学重点
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名探险队员在原始森林中迷路,他身上没有任何可以指示方向的仪器,通讯工具也没电了,这名探险队员认真观察树干上苔藓植物的生长发布情况,并以此作为方向的指示,找到正确的方位,安全走出原始森林,你能说明其中蕴藏的道理吗?(PPT4)
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72~73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74~7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法指导:观察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1. 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②从形态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的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有关系吗?
问题(2)
①蕨类植物有哪些特征?
②蕨类植物为什么能长的高大?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认识到:(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认识三类植物的区别。
3.师生互动
观察常见的藻类植物。
(PPT5~10)
教师点拨、讲解藻类植物的特征:藻类植物多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PPT11)
认识藻类植物的用途。
(PPT12~16)
观察常见的苔藓植物。
(PPT15~20)
教师点拨、讲解苔藓植物的特征:苔藓植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有茎、叶、无根。
(PPT21) 介绍苔藓植物的用途。
(PPT22~23)
引申:苔藓植物可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问题:对比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的区别。
(PPT24)
观察常见的蕨类植物。
(PPT25~29)
引申: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
教师点拨、讲解蕨类植物的特征: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有根、叶、茎,有输导组织。
(PPT30)
问题:示例引导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区别与共同点?(PPT31~33)
4.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激励性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四、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2.学生回答: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各有什么特征?
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板书:(PPT34)
五、达标检测巩固提升
1.巩固训练一。
(PPT35~37)
2.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练习三: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反思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