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城市理论的初步实践和历史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城市理论的初步实践和历史影响
3
马万利
提要:田园城市理论的初步实践主要体现在莱奇沃思和韦林两座城市的建设。
田园城市理论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及日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20世纪初直到今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4个阶段。
“田园城市”本身是个动态的概念,对今天的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田园城市理论 实践 影响
作者马万利,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北京 100875)
“田园城市”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改革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其1898年出版的《明日:
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①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的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
霍华德还积极地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亲自主持建设了莱奇沃思(Letch 2
worth )和韦林(W el w yn )两座田园城市。
霍华德的田园
城市理论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规划,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建设和城市理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被城市规划学家和史学家视为城市规划史上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
今天的有关城市规划的教科书几乎无不介绍霍华德的著作与理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历史学科研究的深入,环境史学和城市史学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学科,得到较大的发展,由此,历史学界开始了对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关注。
拙文(与梅雪芹合著)《一种有价值的乌托邦———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研究》(《史学月刊》2003年第5
期),就田园城市理论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田园城市理论的内容以及性质,进行了初步的介绍。
本文
拟就该理论在其实践及历史影响方面做一介绍和评述。
一、田园城市理论的初步实践:
莱奇沃思和韦林
《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出版之初,并没有引起当时社会多大的兴趣。
美国《时代周刊》曾经指责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矫饰的”(ingen 2
i ous ),并指出“唯一的问题在于去创造它,但那似乎只
是一个小小的乌托邦而已。
”②尽管遭到诸如此类的指
责,霍华德还是决定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设想。
1898年10月,他在伦敦瑞克托利路教堂的集会上发表
了演讲,接着又不断参加教会、合作社区、文艺团体的各种活动,终于找到一些同情和支持者。
为了把田园城市的蓝图变为现实,1899年7月10日,12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发起了“田园城市协会”,协会的宗
3①②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2003年立项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课题名称《西方环境思想及其在近代
中国的传播》,批准号:2003JQW38)。
Ebenezer Howard,To -m orro 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 m ,S wan Sonnenschein,1898。
1902年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Garden C ities of To -m orro w ),并沿用至今。
转引自柴锡贤:《田园城市理论的创新》,《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6期,第27页。
旨是“推动埃比尼泽・霍华德先生在《明日:一条通往
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中提出的项目”。
①这个协会的成员大多数是中年的、来自中下阶层的伦敦市民。
到
1900年,“田园城市协会”发展到325位会员。
然而,协会成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筹借资金?在霍华德的时代,呼吁理想蓝图而最终一无所成的思想家不乏其人,马克思就曾经指出“这种有限的手段与宏伟的目标之间的差距,需要资产阶级的同情
和资金。
”②而傅立叶
,二十年如一日地每天下午在他
的书房里等候捐赠,却没有等到一位慈善家的到来。
然而霍华德是幸运的,转机随着一名叫R.尼维尔的高级律师的到来而出现了。
尼维尔将自己继承的遗产以借贷的方式投资到“田园城市协会”,组建了“先锋田园城市责任有限公司”,并使霍华德的设想按一种严格的商业模式运作。
其结果,他取代了霍华德,成为田园城市运动的实际领导人。
1904年,第一座田园城市终于在莱奇沃思动工,到1914年,基本建成。
如果说尼维尔是莱奇沃思这座田园城市的建设者和最大的所有者,那么尤文和帕克则是莱奇沃思的具体设计者。
这二人是一对舅亲,都受过良好的园林规划教育,而尤文则被认为是仅次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运动的重要人物。
从总体上看,尤文和帕克的设计遵循了霍华德的思想,照顾到了当地已有的铁路和公路情况,特别是田园城市的理想概念;而在具体设计上,又有一些调整。
莱奇沃思被设计成由绿带包围的相当于四分之一同心圆的扇形。
城区划分为住宅区、工业区、公共活动区等。
最重要的是,有一条1英里长的交通轴,穿过位于中间的公共活动区,通向火车站,这为实现用郊外的工业区将外部农村与内部中心相连从而形成一个城市群(社会城市)提供了可能。
虽然这样的规划也有不足,那就是各部分之间缺乏亲和力和相对于中心的向心力,但总体上是成功的,它提供了一种“田园城市模式”,霍华德本人也对此十分满意。
但在城市的管理上,却大大违背了霍华德“人民城市”的初衷,整个田园城市由上述的“先锋田园城市责任有限公司”掌管,③这使得这座城市很难真正成为伦敦中下层居民向往的乐园。
尼维尔曾宣称,第一田园城市责任有限公司所负的责任,仅限于它的股东,而不
是已经取得一席之地的400多购房户和莱奇沃思的未来居民。
在这一点上,尼维尔与霍华德发生了激烈的分歧,霍华德曾说,“没有道义上的巨大热情,而仅有冷静的精打细算,田园城市不可能变成现实。
”而尼维尔却表示“不准备为一项没有回报的决定去冒险并付诸
实施”。
④从1904年到1906年,尼维尔作为“第一田园城市责任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遇到了严重的奖金短缺问题,莱奇沃思的建设进展缓慢。
同时,建设所需资金比当初预算的要大得多。
而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的从地租获取资金、滚动式扩建城市的设想也难以实现。
于是公司做出两个重要决定:一是限制居宅区的建设,二是设法吸引居民和企业。
到1914年,莱奇沃思田园城拥有人口8,500人。
这样,公司的董事会这两条看似矛盾的决策,却是一个中庸的有效策略。
他们有理由满意了,因为他们第一次给了股东红利;而另一方面,180户新建的居宅(加上前期的50余户,共计约230余户),成为真正的工人阶级的乐园。
由此看出,尽管莱奇沃思城与《明日的田园城市》中的设想有很大不同,尽管霍华德本人在这座城市的建设中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从总体上看,莱奇沃思的实践是成功的,它提供了一种新城建设观念和模式,对霍华德的思想作了第一次真正的检验。
而这时,在“田园城市协会”的影响下,《城镇规划和住宅法》于1907年在国会获得通过。
其主要目的,是要使土地开发合法化,城市规划运动也由此在英国兴起。
此时迁居莱奇沃思,因其在田园城市方面的成就而被英王授予爵士勋章,并享受着每年75英镑皇家津贴的霍华德,开始思考他早在1885年就萌发但被尼维尔在莱奇沃思忽略的“联合住宅”的设想。
1910年,爱德华七世驾崩,霍华德呼吁建立一座田园城市作为纪念,并为此积极努力。
但随着1914年8月大战的日益临近,霍华德不得不暂时停止他的这一努力,同时也
取消了原定的美国之行。
⑤到1919年,霍华德又开始为第二座田园城市筹划经费,在韦林建立“第二田园城市公司”,几经周转,物色了钱伯斯这位当时颇有声望的土地调查员,作为公司的筹备负责人。
钱伯斯是一位独断而经验丰富的管
田园城市理论的初步实践和历史影响
①②③⑤④ Stanley Budder,V isionaries And Planners:The Garden C ity M ove m ent and the M odern Co mm unity,Oxf ord University Press,1990,pp.275~277,231.
马克思:《论土地国有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9页。
后改组为“第一田园城市责任有限公司”(the 1st garden city L td .,1st G .C .L td .)。
霍华德的终生职业是速记员,这为其接触当时的社会改革提供了方便。
同时,他将很多精力投到了打字机的改进上,曾设计出可调间距的新型打字机,并先后两次赴美国出售这一专利,未果。
理者,他主张韦林的田园城市公司要比莱奇沃思的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市政管理,对其实行寡头似的管理,奥斯本①曾说钱伯斯是“韦林城主”。
霍华德也曾试用设立三位“市民董事”的方式,对韦林城实行民主管理,但那几位“市民”,很快在钱伯斯策划的一次又一次公司决策层重组中,与除霍华德本人以外的其他几位韦林元老们一起,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
韦林城建立在伦敦北部21英里的一块近2,400英亩的高地上。
韦林城的总体规划,是由一位名叫路易斯・索依森的设计师设计的。
城区被一条主干道和两条紧挨的东西向通道分成四个部分,位于西南部的是市民区和商业区,东部的两个区为工业区,西北部绿化带。
霍华德认为,靠近伦敦是第二座田园城市成功的关键要素,并且认为,韦林城的目的,就是要为伦敦“提供一幅解决工业和人口膨胀问题的蓝图”。
②钱伯斯上任以后,精疲力竭的霍华德再次从权力中心退出。
公司的资金供给在战后(一战)的财政滑坡中遇到了困难。
银行的利率提高了,董事会只好通过个人集资的办法又筹集了10万英镑,即使这样,还需要从银行和其他方面借贷,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的一个前提———土地的增值应首先有益于市民而不是投机商。
汲取莱奇沃思的教训,霍华德和钱伯斯寻求一种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到的通过“准市政工程”筹资的办法。
经济的低迷为此提供了可能,大量的私人资本以一种空前的热情,投向了即将开工的韦林城。
这样,一批子公司纷纷成立,它们各自负责住房、电力、交通、公共建筑,特别是中央商场的建设。
在初版的《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里,霍华德曾建议所有的零售商店都集中在一个中央商场———水晶宫中,在那里应该有最满意的价格和服务。
③但莱奇沃思这方面的试验使他并不满意,原因是很多小商店为了追求利润而任意建设。
于是1921年5月,韦林商业责任有限公司成立。
该公司作为韦林田园城市公司的子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商业垄断公司,它联合了几乎所有的零售店和商业公司,包揽了从粮食到布匹、家具和日用品的各种商品的销售,成为一个各行各业的“卡特尔”。
尽管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却惹怒了居民,特别是中下阶层,他们抱怨它的独断地位和高昂的价格。
结果,这个华丽的建筑物在19世纪30年代年代后逐渐门庭冷落。
在韦林城的建设中,还提供了一个600英亩的农业带。
劳作其中的,是一批从莱奇沃思到韦林城一直追随霍华德的贵格会教徒。
④在韦林城,他们继续尝试“联合住宅”的试验。
1922年,他们搭建了一个由H.
C.兰德设计的大院子。
⑤到1930年代这项试验终止,院子变成了旅馆。
1932年,韦林田园城市基本建成。
比起莱奇沃思,韦林城没有更多的新颖之处,也没有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城市问题与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作的努力,还不是当时被战争困扰的英国社会关心的焦点,韦林城只被人们看作是一个独特的世外园林和静寂的遁世之所。
直到二战以后,人们在寻求经济住宅的过程中才意识到,中下阶层才是居民的主体。
从以上莱奇沃思和韦林两座田园城市的建设试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霍华德在两次试验中都因没有进入权力核心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两座城市的蓝图,是由他制订的,他的“田园城市”的精神,无论是对于尼维尔,钱伯斯,还是尤文,帕克,或者路易斯・索依森,都是重要的思想源泉。
这两座城市与当时其他的社会改革不同的是,它更多地关注城市的规划和市政的管理,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两座城市与人类历史上众多或成功或失败,或科技进步或社会改良的试验一起,载入史册。
而通过这两次试验我们看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不仅直接指向当时的社会问题,而且其解决方案带有一定的超前性。
它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在城区规划和社区管理上的一些创新,而它的失败之处在于它的城市缺乏现实的经济基础,作为一个基本上自给自足的经济圈,它缺乏内部循环的原动力和持续的生命力。
但它们的意义在于,在大伦敦日益膨胀之时,为缓解其人口及住宅的压力提供了一种模式,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霍华德1927年被封为爵士。
二、田园城市理论的历史影响
田园城市理论的历史影响,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去考察。
在时间上,集中表现为长期的、基本持
浙江学刊 2005年第2期
①②③④
⑤Frederic Ja mes O sborn(1885~1978),英国田园城市运动领导人之一。
Stanley Budder,V isionaries And Planners:The Garden C ity M ove m ent and the M odern Co mm unity,p.234.
(英)E.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17页。
贵格会(Quaker),基督教公谊会(Society of Friends)的别称,以诵念上帝时“吓得发抖”而得名。
他们倡导和平,反对战争,
有志于各种社会合作的试验。
这是一种没有私人厨房的大院子,英文叫Homesgarth,类似于中国的四合院。
续的田园城市运动。
在空间上,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从一开始就不局限于英国本土,对欧洲大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田园城市理论的深远影响———田园城市运动
在我看来,田园城市运动基本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城市规划运动阶段(1907年-20世纪20年代),
二、卫星城市建设阶段(20世纪20-40年代),三、战后新城运动阶段(20世纪40-70年代),四、“新城市主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一阶段:城市规划运动阶段(1907年-20世纪20年代)
1903年,尼维尔作为第一田园城市责任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主持建设莱奇沃思,表明“田园城市”已从概念走向实践。
但作为自由党的尼维尔,与霍华德是很不相同的。
他们的分歧突出表现在莱奇沃思的建设中。
尼维尔的莱奇沃思,是按商业模式运作的。
至于“田园城市协会”,尼维尔希望能发挥更大、更积极的社会作用。
“田园城市协会”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已不仅仅是要建立一两座城市,而是要唤起社会的普遍认识和认可。
1904年1月,亚当斯作为秘书,在“田园城市协会”的一次扩大董事会上,提出了一份秘密备忘录,指出“田园城市协会”应重新考虑自己的角色。
在他看来,单纯地主张田园城市的建设,会使协会的前途受到限制,协会有必要关注更广泛的环境问题,甚至政治问题。
至于建设几座田园城市,不应该成为协会最重要的目标。
结果,亚当斯的这一做法,把田园城市运动的核心目标,从“田园城市”拓展到“区域规划”上来。
同时,由于受到其他组织,特别是“国民住宅改革委员会”的影响,“田园城市协会”的目标已向城市规划靠近。
这时,对于尼维尔和“田园城市协会”来说,一个首先的、具体的目标就是立法,他们希望通过立法的形式对新兴市区的土地使用实行控制。
在1907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城镇规划和住宅法》。
可以说,这项法律的通过,标志着城市规划运动在英国的兴起。
随着《城镇规划和住宅法》的通过,“田园城市协会”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09年,协会改称为“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
它吸引了一大批主张对城市实行规划的人参加,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英国城市规划的重要人物,如阿什比。
甚至,在1910年夏,英国皇家建筑协会还在伦敦召开了国际城市规划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德、美、澳等国的1,300多名代表,城市规划运动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当然,在英国,城市规划运动一开始就与霍华德的纯粹“田园城市”设想,有很大的区别。
它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市郊和城市外围区域的开发上,它在继承霍华德城区低密度住宅思想的同时,主张城市的有机疏散,其结果是,一方面,在《城镇规划与住宅法》里,加入了十分强烈的田园城市的色彩,即“田园城市型规划”;另一方面,不仅这里的“田园城市型”内涵已有所不同,而且,城市规划运动事实上已溶入了城市郊区化的潮流。
尽管霍华德无力阻挡这一潮流———他认为城市郊区化是把他的田园城市理论简单化———他还是想向人们澄清他的真正主张,并为此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兴建上述的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一是因势利导地提出了三个不同的概念:“田园城市”,“田园郊区”,“田园村庄”,希望人们不要混淆。
他指出,田园村庄是田园城市的一个方面,它能把厂区与居民区结合起来,但没有大规模的绿化带,并且由于依赖工业和邻近城市而无法“自足”;田园郊区只是都市在“健康线”上的一个延伸,这两者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田园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规划运动只是英国爱德华时代使城市规划受到重视的众多力量之一,并且其自身也受到城市规划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战爆发后,人们开始关注战后城市建设问题。
当时的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秘书帕顿提出,要限制大都市的发展,就必须放弃已被异化的“田园城市”术语,建立一批新的“卫星城市”,并认为这是对“田园城市”的重新解释。
田园城市运动由此转向了第二个阶段:卫星城市运动运动阶段。
第二阶段:卫星城市建设阶段(20世纪20-40年代)
大约1910年前后,田园城市的概念开始分化出很多不同的部分,而最为广泛接受的是那些与住房改革和居民区规划相关的内涵,它们得到了官方,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土地使用、高密度开发这些概念也被广泛采用。
其结果,就是在伦敦的大都市附近建造一些功能性的小城市,同时对市内原有的贫民区和工业废区进行清理和再开发。
于是,“卫星城市”的概念在两次大战之间出现,成为沟通城市规划运动和新城运动之间的一座桥梁,尽管它与霍华德本人的思想还有所出入,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那就是强调城市有宽阔的空间和发展潜力。
1929年,尤文被任命为大伦敦区域规划委员会的首席顾问。
在此后直到1933年的这段时间里,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城市非中心化的提案。
特别是1931年,他列出一个城市名单,建议建设一批严格规划又互相作用的卫星城市,它们各自具备经济与社会的“自足”功能,并都处于距伦敦12-25英里的环状地带上。
这田园城市理论的初步实践和历史影响
些建议当时虽未得到完全采纳,但影响是很大的。
在20世纪40年代,利物浦建成了斯皮克卫星城,曼彻斯特建成了威斯谢伍城。
这两座城市的建设都得到官方的支持。
第三阶段:战后新城运动(20世纪40-7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1940-1941年对英国包括伦敦在内的主要城市的空袭,大大地改变了英国田园城市运动的进程,也给田园城市运动的战后新发展,提供了契机。
1941年,就在尤文和亚当斯相继去世的前一年,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委员会再次更名为“城乡规划协会”,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以后的战争环境下,奥斯本担起了协会的重任,当时协会迁到韦林的一个小办公室,整个协会只有奥斯本和一个助手。
他们在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工作,并开始思考伦敦的战后重建问题,这些思考在战后得到了“瑞恩委员会”和《新城法案》(the New T owns Act,1946)的部分采纳。
战争结束后,工党政府成立了一个由瑞恩勋爵率领的委员会,其职责是研究二战后新城建设问题。
1945年瑞恩委员会采纳各方面的建议,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报告,后来被人称为“瑞恩报告”。
这份报告促成了1946年英国《新城法案》的通过。
从概念上看,报告和法案中的新城在很多方面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不尽相同,但也有着重要的相似之处。
这就是新城一般都相对较小,密度低,都经过认真规划,注意照顾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社会平衡;在城市的发展上,不会超过既定的规模而向外围发展;绿化建设也使它们与卫星城市保持接触但又不至于被融为一片而再度陷入大都市的困局。
战后新城还有一点与霍华德思想一致的是,新城强调“自足”,尽管对“自足”的理解已不相同。
比如说,在城市人口上,主张60,000人的规模,到1950年,发展为80,000人;但“自足”已成为一个很受重视的城市概念。
可以说,霍华德身前竭力倡导的属于更高境界的“平衡”和“自足”,到这时已被人们接受,并在新城建设中予以实施。
然而,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政府的作用问题上。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强调地产公有和社会合作,排斥政府的介入,因为霍华德担心由此会使地产收入不再回报到公利而被政府财政挪为他用。
而战后新城运动是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进行的。
事实上,霍华德的主张是有不当之处的,这在莱奇沃思和韦林城的实验中已被证明。
就新城运动本身而言,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上述的是第一阶段,到60年代是第二阶段,70年代是第三阶段。
它们的共同点是在强调新城对旧城的缓释作用的同时,关注新城自身的自足与平衡,不同点在于第二阶段由于英国(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情况)战后经济的腾飞,将“自足”城市的人口容量一再扩大,比如兰开夏市达到500,000人。
第三阶段出现了返回霍华德思想的倾向,特别是注重城市的社会功效,于是内城复兴取代了新城建设,这与经济萧条的出现和保守党内阁的上台或许有关。
第四阶段:新城市主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随着西方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萧条的出现,新城运动也逐渐平息下来。
直到80年代后期,在沉寂了近20年以后,以霍华德思想为核心的田园城市运动在美国率先再次出现。
但此时表现出一种新的趋势,通过对欧洲战后新城运动的反思和对传统社区生活价值的重新认识,在城市规划中出现了一个新流派,被称为“新城市主义”,它从总体上继承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理念,但更加强调田园城市之间应有明确的边界,以突出邻里的归属感,同时提倡兼有居住、商业和就业功能的混合社区。
对区域发展,新城市主义提出了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空间发展模式,即以公交车站为中心和以步行距离为半径的地域作为基本发展单元,周围设置永久性绿带,由快速轨道交通串联起来,形成区域性的发展网络。
这种区域发展模式与霍华德提出的社会城市规划原则和绿带建设设想是基本一致的,今天仍然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
2.田园城市理论的广泛影响
《明日的田园城市》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并很快被翻译成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文字。
1904年,第一届国际田园城市大会在伦敦召开,标志着田园城市理论已经国际化。
田园城市理论产生了国际性的广泛影响。
(1)美国 1923年,美国成立“美国区域规划协会”,这是美国历史上主张田园城市思想的最重要的机构之一。
它是一个非官方的组织,成员包括施坦因、芒福德①等。
1924年,“萨尼塞田园城”在纽约市破土兴建。
1925年,国际城镇/城市和规划会议在曼哈顿召开,霍华德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与美国同行们交换了意见。
美国田园城市运动的最大特点是在霍华德理论基础上的创新。
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美国田园城市和区域规划运动”,尽管没有取得大的实践进展,但在理念上把田园城市的基本原则与更广泛意义上的区
浙江学刊 2005年第2期
①Le wis Mu mf ord(1895~1900),美国城市规划思想家,著有《城市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