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10、《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10、《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10、《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10 端午粽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多种方法阅读课文: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识字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体会汉字在文中所表述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作业布置,通过朗读感受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反思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10、《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10 端午粽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公开课设计)第10课《端午粽》优秀教案(含反思)

10 端午粽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最新部编本《端午粽》优质公开课课教案 (3)

《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端午粽》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做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亲、思乡的情怀。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端午节的感受还不太深刻,教师可以借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并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才能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走进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走进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跃,引题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短片,介绍的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统节日,想不想看?(学生观看)师同时说:(看视频说) 师:孩子们,这则短片介绍的是我国的什么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是在农历的几月初几呢(生说) 师:端午节这天有很多习俗,其中一项就是?(吃粽子) 师: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端午粽》 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课文讲解 1.生字 师:今天我们就走进《端午粽》,去感受一下作者对童年时端午节的回忆吧。接下来,请你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太熟悉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好,开始吧。(1)带音 师:孩子们,你们认真读书的样子把生字宝宝都吸引来了,瞧,认识他们吗? 自读——个别,领读——开火车

(2)去音 个别——齐读 (3)词语 师生字宝宝很调皮,藏到了词语里,你们还认识吗? 个别——齐读 评价:声音可真洪亮,发音可真准,合格的小老师…… 2、第一自然段 (1)师:现在,词语宝宝藏进了课文里,他们问,你们能把课文读通顺吗? (生读) (2)师:读完之后,谁能告诉大家,一到端午节时,外婆总会做什么呢? 那谁来读一读这一段?(生读个别——齐读) (3)师:读完这一段,你知道到了什么?(外婆浓浓的爱) 师:你的外婆对你怎么样?(好,疼你们) 师:是啊,过节了,外婆多么希望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谁能带着“期盼”的情感来读一读这一段。 (4)指导朗读,读出外婆端午节的期盼。 (5)齐读。你们读得可真棒,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6)师:你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谁能说一说? 生说。师总结:老师听出来了,端午节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是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并且享受着家人团聚的幸福。 2、二自然段 (1)粽子的样子 师:小作者来到了外婆家,看到了外婆包的粽子,那外婆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读第二自然段,并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生读,师出示) 找到了吗?谁来说说。(生说) (2)“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瞧,这外面的青青的是……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用“青的,白的,红的”,而用“青青的……”呢? 生说 师:从“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更青……颜色更好看……

大班主题活动端午节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活动端午节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活动端午节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知道农历是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对特有的民间节日感兴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端午节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是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对特有的民间节日感兴趣。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囊,咸蛋,粽子 照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和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 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吗?” 二、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老师这里有两张拼图,里面就藏着端午节的习俗。你们想来拼拼看吗?” 请两名幼儿同时到黑板前拼图 “你们看出来了吗?这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那你们知道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播放幻灯片并小结: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传说和屈原有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 “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 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 “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幼儿边说边观看幻灯片,说出来给幼儿挂上相应的实物。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许许多多,每个地区都有他们不同的庆祝仪式。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这些习俗中你最喜欢哪个呢?”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那种习俗过端午节?” “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三、幼儿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幼儿分成两组进行“龙舟竞赛” 幼儿就地坐下,两脚分开,手搭住前一幼儿的肩膀。再请两名幼儿做鼓手。 “玩的开心吗?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粽子,一起来尝尝吧。” 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案 文本解读: 一到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外婆总会煮好一锅(量词)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颜色叠词,词语搭配)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颜色叠词,词语搭配),中间有一颗(量词)红红的枣(颜色叠词,词语搭配)。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又..又..词语积累)。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练习写句子,也突出了外婆的粽子好吃)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粽子好吃,积累ABB词语)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让学生懂得分享的美德)。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拓展关于屈原的故事,以及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粽》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认识“粽、端、节”生字,学习新偏旁“米字旁”和“立字旁”; 2.通过识字游戏,正确认读“米、豆”等7个生字。 3.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了解这个中华传统节日,通过文字品尝端午粽的色、香、味,并会按一定顺序介绍粽子。 4.会说“()的()”短语,“又()又()”短语

5.通过字理溯源,正确书写“豆”和“米”,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难点】 1.读好长句子,按一定顺序介绍粽子; 2.通过文字品尝端午粽的色、香、味。 【教学过程】 一、学习活动一:看图、聊端午 1.出示图片,这是什么? 认识生字“粽”,看着图片,瞧着生字,发现形声字的特点 认识新偏旁“米字旁” 猜读米字旁形声字:籽、粑、粒、粞、粮 2.什么时候吃粽子,聊端午节 认识生字“节” 出示今年5月日历,谁能找到端午节这一天 聊聊端午节 认识生字“端”,学习新偏旁“立字旁” 师介绍:“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再看日历。五月还有哪些节日? 3.板书课题,《端午粽》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聊一聊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孩子们有话聊,课堂氛围活跃。通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优秀公开课教案

10《端午粽》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 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粽子) 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板书课题:10、端午粽) 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

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 (1)象形字识字。“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这两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倒八字头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加一加识字。还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比如“节”、“间”、“分”、“知”、“据”、“带”。首先来看“节”字,草

幼儿园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及反思三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及反思三篇 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及反思三篇适用于大班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吧。 【篇一】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一)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二、基本部分(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教学反思: 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篇二】 活动设计意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 一、课程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还知道了端午节要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课堂新授 1、把书翻到46页,听录音:①标出自然段。②认清字词。回答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2)老师想考考你们有没有认清字词,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出示生字,读生字组词;读词语,选一个词语造句。教师点评:你们太棒了,掌声送给你们。 2.学课文。 下来我们一起学课文吧。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会做什么?生:煮好一锅棕子等“我们”回去。想像一下,外婆当时的心情怎样?(高兴、期待)课文中有两个“一”,读音相同吗?读课文时要把字音读正确。你能用高兴、期待的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吗?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外婆做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答案吧!指明读, 想一想:1.制作粽子需要什么材料?板书:材料。2.粽子的香气是什么?板书:香气。3.粽子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觉?板书:味道。回答1:箬竹叶,糯米,红枣。板书:箬竹叶、糯米、枣。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圈出表示颜色的 词语(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图片出示,并组成短语说一说。像这样 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什么?黑黑的、红红的、绿绿的、黄黄的……,组成短 语说一说:黑黑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绿绿的草地,黄黄的香蕉。……回答2:清香(清淡的香味),香甜(又香又甜,形容睡得很安慰),浓香四溢(非常浓郁的香味溢出来)。板书:清香。回答3:又黏又甜,板书:又黏又甜。相似词语: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高又瘦,又白又胖……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原来粽子是这样做出来的啊!那你们知道外婆包的粽子还有什么花样吗?自读课文,回答。原来有这么多花样啊!那你还知道哪些花样的粽子?看 图片。“我们”在外婆家吃完粽子后,外婆还做了什么?说明了外婆是个怎 样的人?我们也要向外婆学习,做一个热情、善良、关心他人的人。齐读课文。板书:外婆热心善良 (4)学校第四自然段。 对作者来说,粽子不只是粽子,它还是外婆对我的爱。那为什么端午节 要吃粽子呢?齐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原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屈原是谁?为什么要纪念他?教师简介屈原。

10《端午粽》教学设计

10 《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正确美观 地书写“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4、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粽子,谈话导入 1、师出示一个粽子,问学生:这是什么?我们一般什么时候吃它? 2、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导入:看来同学们对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以及端午节的美食粽子 很了解,我们就让他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粽子的课文—《端午粽》。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明确这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是一句话,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分别有三句话。 (2)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端午节、总会、粽子,指名学生认读并相机正音,强调:“端”是三拼音节,“总”和“粽”都是后鼻音,并指导学生用“一到……总会……”练习说话。 (3)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糯米、中间、粽叶、真是,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中间”的“间”要读一声,不能读成了四声,“真” 是前鼻音,“是”是翘舌音。 (4)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十分、红豆、鲜肉、带回,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十”是翘舌音,“鲜”的读音是“xiān”,而不是“xu ān”。 (5)指名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知道、据说、纪念,指名学生认读情况强调,“知”是翘舌音,“念”的声母是鼻音而不是边音。 4、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全篇课文,争取读得正确又流利。 5、巩固识字。 (1)师随机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多名学生认读,并根据认读情况再次指正。 (2)独立出示本课中的13个生字,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读,开火车读等。 (3)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在此过程中,师引导学生采用形近字比较法、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熟字、在生活中认字等方法加强生字的记忆,

幼儿园大班主题端午节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端午节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端午节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端午节教案吧。 重点领域:(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 活动要求: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

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活动二:绘画端午节 一、活动要求: 根据幼儿自己已有的经验,想象并表现端午节的快乐。 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丰富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三、活动过程: 回忆端午节。 提问:端午节你过得快乐吗? 你觉得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幼儿讨论并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画出来,注意选择合适的底色表现节日的欢乐氛围。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将端午节时印象最深或最快乐的事画下来。 作品评析及展览。 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作品,交流过节的感受。 四、自由活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

10 端午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端、粽、节”等生字,会写“午、节、叶”等生字。认识部首“、”。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读长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打一食物)(同学举手猜谜) 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你们觉得好吃吗? 4.有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觉得粽子好吃,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标出自然段。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教师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停顿。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齐读课文。 6.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练习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示范写“米、真、豆”等字。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节、叶、米),“真”字的写法。 (1)“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 (2)“真”字中间有三横。 4.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扩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板书课题)有没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同学们知道得非常多,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都会做什么啊?(学生回答)没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课件出示有关端午习俗的图片)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你们家有没有人会包粽子?课文中包粽子的人是谁?(外婆)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数出该自然段有几句话。 (1)外婆是怎样包粽子的?让学生找出描写包粽子的句子。(板书:箬竹叶糯米枣) (2)外婆包的粽子的味道如何?(板书:清香,又黏又甜)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公开课教学设计

《端午粽》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关注“外面”、“里面”、“中间”等方位关键词, 感受按照顺序介绍粽子的好处,进行说话训练。 3、抓住关键词“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美滋滋”等词语,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养成积累好词的习惯 4、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词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方位关键词,感受按照顺序介绍粽子的好处,进行说话训练。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好词的习惯。 2、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ppt等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复习生字词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词,你们都记住了吗?那好,我们一起来开火车读一读吧,火车火车哪里开。(开火车读词语) 师:刚才的三列小火车都开的很顺利,那男生和女生比赛读一读,看看是我们男生棒,还是我们女生强?(男女生赛读) 师:最后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这些词语读一读,一个词语读两遍。(全班齐读) 2.复习课文,引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生字词,还知道了这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通过第1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到端午节,能干的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的2、3、4自然段。 二、读第二自然段,抽丝剥茧。 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 粽子的味道怎么样?

1.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口味不一样的粽子,每个粽子都藏着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第二个问题:粽子的味道怎么样? 你们喜欢哪一个粽子,就带着它后面的这个问题,边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思考。好,现在请打开课本46页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开始吧!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 师: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你们谁找到了答案,愿意跟大家一起交流交流?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看来你已经拥有了一双跟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找的真是又快又准。 为了奖励你,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你读得很流利。 谁还愿意再来读一读? 老师听出来了,你在读的时候把里面和中间这两个词读的特别重,你能跟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吗? 师:孩子们,包粽子其实是一个精细活,外面先要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着,(板书:外面)然后在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板书:里面)中间放一颗红红的枣子。(板书:中间)你们看看,课文写的多清楚呀!外面,里面,中间,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把红枣粽的做法清楚明白地告诉了我们,哪怕现在我们眼前没有粽子,但是这个粽子长什么样子,我们已经很了解了。 师:所以当我们要向别人介绍粽子的时候,里面、中间这两个词就要读得重一点。我们再试着读一读。 读得不错,老师很清楚红枣粽是怎么做的了!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先自己认真读一读,再想想看你更喜欢哪一个句子?理由是什么? 师: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都是表示颜色的叠词,用上这些词语,我们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一个美味的红枣粽。我们可以把这些词语积累下来,用到自己写的句子里,让句子更生动。 谁愿意把这个生动的句子读一读?给大家带来一个甜甜的粽子! 你读的真好,请你再读一读,让大家仔细听听。 4.粽子的味道怎么样? 师:这粽子多么诱人呀!我好想吃呀!但是不知道粽子的味道怎么样?哪位同学能够大方地把你刚才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粽子的味道怎么样? 预设:清香、又黏又甜

《端午粽》优秀教案9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对韵歌》人教(部编版)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语文《对韵歌》 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七个字。 2.借助对韵歌的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初步感受汉语的 音韵节奏美。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正确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配合背诵《金木水火土》这篇课文,回忆这篇韵文中相对应的事物。 2.我们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她,在大自然中也有很多相对的事物。 二、学习第一、二句,体会单字对 1.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大自然的朋友 一一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事物,学生说的过程中在图片上标出相应汉字,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字义 2.引导学生按“自然现象”“动物”“植物”进行归类,归类后会发现

“云、雨、雪、风”都是自然现象,“花、树、鸟、虫”都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的神奇,为下面体会只有同类事物可以对对子做准备。 3.对一对,他们的朋友是谁 引导学生把带有汉字的图片一一对应,找对子 出示正确对子: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 引导学生观察字数特点,如果是一个字对一个字,我们把它称之为单字对 4.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发现每句重读的音并配合用手打拍子, 引导学生读出韵律 三、学习第三句,感悟多字对 1.出示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图片,引导学生看图找对子(山对水柳对 桃红对绿清对秀) 2.引导学生发现柳对桃是植物对植物,绿对红是颜色对颜色,山对水是 事物对事物 3.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自由读,指生读 4.图片出示整首对韵歌,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发现每句重读的音并配合 用手打拍子,引导学生读出韵律 5.小结:相似或相近的同一类事物才可以对对子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图片,请同学说出图片中事物,再把图片与相应的汉字相连 2.听录音读一读

《端午粽》优质课_教学设计.doc(教学实录试讲稿)

《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 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米、豆”等汉字。 2、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4、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好文中长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先看老师板书课题。端,立字旁,右边还念耑,像一位头戴山形帽子,留长胡须的人立在那里。一起读:端。谁能给端组词?午是本文要求会写的字,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第二横略长,在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是悬针竖,力度从重到轻。它很像我们学过的一个字(牛,写到黑板一侧)。一起来读这个词。谁知端午节是哪一天?对呀,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这天都吃什么?粽子要用糯米包,所以是米字旁,米特别懂谦让,变成偏旁后把捺变成点,给右边宗字让位置,请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读的清晰响亮让我们像他一样齐读课题,你们读出了香喷喷的味道)1 人加齐读两遍。 孩子们,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怎样包粽子?答案就在课文中。认真读书的孩子才能找到它。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怎样才是认真读书呢?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圆圈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者请教同学或者问老师。把难读的长句子画下来。开始读课文吧。 大家朗读很投入,如果说读书的孩子是美丽的,那么咱班同学在我眼中就是最美的。谁来说说看,本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中有很多字需要我们认识。

2021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端午节的由来》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端午节的由来》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 ___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 幼:端午节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幼:6月6日(公历) 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 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着 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完)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 纪念谁?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 幼:很伟大、、、、、、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 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端午粽》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端午粽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午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午”共4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节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节”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叶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叶”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端午粽教学设计

10端午粽 教案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通过看视频,我们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都做什么? 学生齐回答:端午节 学生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学生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学生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同学们,看了视频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爱国诗人 接着老师介绍屈原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并让学生组词。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