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端午粽优秀教案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这个字是本课的生字,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生:可以用加一加一方法,米字旁加“宗”就是“粽”。
生:还可以在生活中认识这个字,我去超市买东西时,看到画报上画着粽子,下面就写着“粽”这个字。师:生活中 识字是个好办法。
师:你还知道哪些“米”字旁的字?粮、粒、粉、粱、பைடு நூலகம் 我们可以看出米字旁的字大多与粮食有关。
5、写字“节”
(1)观察生字外形,学生观察,并说出应注意什么。折钩应稍向左倾斜。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写得好的得三颗星。
三、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过渡:师:字词掌握好了,课文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刚刚在初读课文时,老师让大家思考了一个问题:粽子是怎样制作的?你画出来了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由于要认的字有一部分字孩子已掌握,没有必要一一去认读。因此,在设计此环节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找出不认识的字共同解决,并交流识字方法,既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4、出示象形字“豆”“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字理,根据字形的演变过程,理解字义,并通过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字的构造,有助于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关于屈原或粽子的故事。
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大屏幕出示粽子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2、师:这是什么?生:粽子 师:大家都吃过粽子吗?生:吃过 师:那粽子是什么味道的?是用什么做的?生:粽子又香又甜,是用糯米做的。师:对,所以粽这个字是米字旁。
2、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示箬竹叶图片并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的样子?
(2)生:绿得发亮 生:像扇子
(3)讲解“箬竹叶。
(4)对比两组句子,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
粽子是用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糯米,中间有一颗枣。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c、生读 d、齐读 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可以引导学生先试着朗读,然后,把长句子投影出来,让学生在反复练读,在读熟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范读,让学生亲自感觉哪些地方应该停顿,哪些词语应该重读,哪些地方语速度应该放慢才能读出情感,学生经过多次指导,反复实践,从而逐步掌握朗读方法。】
【设计意图:本段文字十分优美,语言形象生动,叠词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富有韵味。设计对比句子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自己去感悟原文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只有学生亲自体会到了,我们的目标才能落实。】
(5)这样好吃的粽子,谁能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味?
a、找生读 b、师范读 说一说老师读的和前一个同学读的有哪些地方不一样?生:老师读得有感情、老师读得声音温柔、老师读得有停顿……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并思考粽子是怎样制作的?用“—”线画出来。(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每组同桌用生字卡片相互检查本课生字,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交流在识字过程中遇到的有困难的字,并说一说识字方法。
生:因为用了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这样写就能使我们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颜色的。师:描写更具体对吗?
生:这样写就感觉粽子颜色搭配得好,很好吃。
师:用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就把粽子写得更可爱了,富有美感,使人喜欢,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粽子的喜爱。另外,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6)我们再来看这个句子,这个句子还有奥妙呢?你发现又有什么不一样吗?
出示:粽子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生:课文是从外到里的,上面的句子是从里到外的?
师:你能借助资料讲一讲屈原或粽子的故事吗?同位互相说一说。找生讲故事
出示最后一段: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据说”是什么意思?生:听别人所说 读一读课文的前一句,课文中已有交待,有根据有理由地说就是据说。
【设计意图:如何将屈原或粽子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这一目标的是难点,因此,在设计本环节时,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 课上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小组内选出代表来讲一讲,教师适时进行指导,从而将这一目标落实,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课文最后一段中“据说”这个词语的理解是关键,要让学生学会联系课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出课题,并从课中题认识 “粽”,并让学生了解其构字特点并交流识字方法。】
2、师:在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你知道这是哪个节日吗?生:端午节 所以粽子叫端午粽 师:那端午节是哪一天啊?生:农历的五月初五 师:对,那谁知道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呢?生:为了纪念屈原 师 :关于屈原,你了解吗? 生: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 生:他写过《离骚》。师:听老师讲一讲屈原的故事。补充资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端午粽》 人教部编版
《端午粽》
《端午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七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立”和“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会讲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比如形声音字识字、加一加、换偏旁等识字方法,所以在识字时放手给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识字难题。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