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反思 端午粽的教案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以下是520作文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端午粽反思端午粽的教案反思,以供大家参考!

端午粽反思端午粽的教案反思

课文调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课件出示端午节的活动场景,出示各种粽子图片,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看图“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初步的认知。然后直接学习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弄清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写了粽子的哪一方面的,结合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粽子的颜色、味道等特点。

“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读好带“的”的短语,另一个是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学时,采用了“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

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度、巩固。此外,生字的教学也和读结合起来,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反思端午粽的教案反思

《端午粽》纯粹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讲述了一到端午节,外婆总是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品尝,然后总要我们带回一篮粽子与邻居分享的事情。简短的四段文字,却清晰地讲述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间爱你穿插对粽子外形、配料的描写。课文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的学习。

现就所上《端午粽》一课进行如下的反思

1、基于本课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在导入新课时结合了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家人”,并且回顾了《静夜思》《夜色》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本课的课题。这样以内容为主体的导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次接触,也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2、注重低年级课堂以识字、写字为主的教学。结合课题重点学习了本课的两个新的偏旁“立字旁、米字旁”,在讲解的过程中都采用了字源识字的方法。在讲解其他生字时,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文化,追根溯源明白汉字的本义。尤其是在教学“豆”字时,结合其甲骨文,让学生去推测豆与什么

有关?通过学生的回答,不难看出本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对其指导,通过讲解明确“豆”最早指的是“一种盛肉的容器”。同时也运用了相同的方法识记“肉、带、米”等字。通过这四个象形字的教学激发学生探索汉字文化的兴趣。

3、在指导写字环节,抓住了“真、分”两个生字中的易错点,让学生观察如何写好这两个字,尤其是“真”里面是三横而不是两横;“分”下面是“刀”不是“力”,通过口诀的总结,让学生再次夯实巩固生字的写法。但是在此环节评价反馈时,教师的点评并不是很到位,仍有待于提高指导学生写字的水平。

4、关于品读课文的环节,因为前面的识字写字环节用时过多,品读环节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仍然需要自己不断的去打磨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的效率。

端午粽反思端午粽的教案反思

本学期公开课,我选择了《端午粽》这篇课文。《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选择课文也许就是缘分,一看到这篇文章,我就特别喜欢。头脑里立马就有了想法,可以从中国传统节日导入,结束的时候可以拓展端午节的文化习俗,增长学生见识。一下子两个环节都有了想法,就是这篇课文了!

选定了目标,我仔细研读了教参,梳理出本课的核心目标——训练学生读好长句子。针对如何训练学生读好长句子我从以下三方面设计教学内容。

1 、采用拆分法。抓关键短语,用箬竹叶,糯米,枣的图片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利用板书分步呈现,帮学生读好短语。引导学生读得更柔和,更有节奏。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介绍顺序,发现句子由外及里描写粽子的样子。抓住关键词,把停顿读正确。

3、利用评价语鼓励学生读长句。例如“短语会读了,又明白了作者的描写顺序,读好这个长句难不倒我们”;“把词语连起来读,该停顿时偷偷换口气,你做的真好!”

利用这些方法,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达到了本课的既定目标。

本课除了精彩的长句,还有很多鲜活的词语。如“美滋滋”“又黏又甜”“青青的”“白白的”。通过词卡使学生明白这些词语能使我们的文章更鲜活。针对这些词语让学生积累了相关词语。

本文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我利用三个问题是“粽子的样子如何?”“粽子闻

起来怎样?”“粽子吃起来怎样?”顺利进行过渡。

在课堂语言方面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说废话,不说无意义的恩、啊、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词,努力使语言精炼,让课堂显得利索,干净些。评价语方面也是绞尽脑汁,强迫自己不准重复学生的话。

上完课下来,我的第一感觉是课堂容量少了,几乎全部都用来读书了。关注到了学生的语用,但并没有深入组织活动。其实可以在解说完粽子描写顺序后随机出示常见水果,食品,引导学生从外到内介绍食物。积累美词部分可以改变一个一个让学生发言的方法,改为整体出示,集体积累,效率会更好。最后一段的过渡可以改为“为什么要端午节吃粽子?”简单有效。

检测词语环节可以设计更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评价策略可以用小组评价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关注到了写字环节,但较为肤浅。“午”字可以更扎实,要舍得让学生写到练习本上。

最失败的一点是,整节课虽然是第二课时,但通篇没有引导学生识字,忽视了识字方法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