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几个质疑 1)用手干才是做吗?135页;读书可否算 做?123页,135页,144页;忽略看书? 129页及“合一之教科书” 2)“教学做合一”只重个体经验、直接经 验?124页,137页(接知说),147页 重技能忽略知识?129页,145页 3)与“道尔顿制”的异同?147页 4)与“设计教学法”异同?152页
2、陶行知探索的历程
时间 1917
所针对的问题
所提出的对策与主张
“先生只管教, 学生只管受教”
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
1919
1922
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先生须一 面教一面学。 落实教学法 学非所用,用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非所学 教法根据学法,学法根据做法(教学 做理论已成立,但还没此名字(说法)
2、思想的拐点,涵义的追寻 1)从“教授法”到“教学法”:(1917 年提出,1919年达成) 反对教授法——《糊涂的先生》(课件,理 论书95页) 提倡教学法——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到“教学合一”:(1919年,111页) 反对用教代替学,反对“教校”,反对“教 学分离”,主张 “教学生学”( 教方法: 金手指故事)、“据学而教”、“先学后 教”。
“做”事所用的工具。 (我们不排斥书本,但不 许它与“做”脱离关系。 (1929-1)
时间
所针对 的问题
所提出的对策与主张
192 9
教学做有一个公共的中心,这中心就是“事”, 就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说得明白些便是日 常生活。(1929-1) “做”是教和学的中心,也便是教育的中心。 我们处处均应以“做”为立足点,以“做”来 解决人生,任何人不可忘去了有意义的“做” 字。否则,就是忘三——做学教。……就是盲 目蛮干,就是“蛮人”,便是“忘三蛋”。 (1929-6) 做学教合一是建设在二亲原则上的。怎样去 “亲事”和“亲物”呢?便是要去做。……所 以做什么,应当教什么,也应当学什么。怎样 做,便怎样教,也便怎样学。(1929-7)
时 间
问 题
所提出的对策与主张
1 9 2 9
做学教的几个总纲领:是人类生活进程中的ABC;与 获得人类全体经验相始终;生活教育就是“做学教合 一”;其生活法是有意义的,是要“在劳力上劳心”; 是有连锁性的;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又有身体 上的自动。(1929-7) 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 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 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 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 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 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 教, 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不在做上 用工夫,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一个活动对事说是 做,对己产是学,对人说是教。(1929-10)
两个定位:是生活教育论的方法论,既是教学 方法论,还是德育(训育)方法论。 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既是 生活法,又是教育法。 两个原则:二亲原则(‚亲事‛和‚亲物‛) 一个中心:事(实际生活、日常生活、大众生 活) 三个方面:做、学、教(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 其中做是基础,教法据学法据做法) 对‚做‛的理解: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双挥 做的最高境界:创造
延伸:在教育方法演进中的位置
教育法的演进大概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凭先生教授,不许学生发问; 第二个阶段 师生共同讨论,彼此质疑问难; 第三个阶段 师生共同在做上学,在做上教, 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 第四个阶段 师生运用科学方法在做上追求 做之所以然,并发现比现在可以做得好一 些的道理。 《给徐君企周的一封信》 1931年12月 1932年《斋夫自由谈》 《陶行知文集》第327页
1、对大家学习经验的追问:
到目前为止,你自己有哪些学习经验?有什 么感言体会?你认为怎样才更有动力?怎样 学习才最有成效?
或转化为这样的问题:
1)你愿意做书呆子吗?显而易见,那 你在做书呆子吗?怎样才能不做呢?
2)社会上这几年为什么有一些大学生找不 到工作呢?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与社会脱 节,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需要大概是重要 原因。那怎么改变呢?难道要社会适应学 校吗?用人单位适应毕业生吗? 3)我的同样的一门课‚学校管理学‛,在 05级上主要以介绍理论为主,大家兴趣不 大,在04级上主要结合当今学校现实分析, 学生参与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呢?
引言:陶行知当年遇到的问题与追求目标: 总的问题:教育太死,乡村教育太死 总的目标:为活的(乡村)教育找到活的方法 — —这实际构成了“教学做合一”思想提出的初衷
一、共同探讨的基础:应可取得的三个基于事实的经验共 识
1、大家的学习经验 2、陶行知的探索历程 3、陶行知在晓庄的“教学做合一”实践的具体状 况
4、教学做合一给新课改的启迪
1)面向学生实际生活教学做;课程内容
贴近学生生活。
2)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意 识,放手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以 更灵活、更自由的方式参与学习,通过获 得亲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自己的 精神生活。 3)按‚做法-学法-教法‛的顺序从事教学 工作。
是学,对人说是教。(1927- 11-2) 以教人者教己(1927-11- 3),为教而学
时间
所针对的问题
所提出的对策与主张
1929
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通的误 教学做合一的理论集中在 “做”一字上,做在晓庄 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 有个特殊定义:在劳力上 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 劳心。 是做。这样不但是误解了 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方面, 做,也误解了学与教了。 做要用什么器官,即学要 中国教育的第二个普通的 用什么器官,教要用什么 误解,便是一提到教育就 器官; 联想到笔杆和书本,以为 因为学校专重书本,所以 教育便是读书、写字,除 讲书便成为教,读书便成 为学,而那用锄头、斧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读书、写字以外,便不 的便算作做了。这是教学 是教育。 做分家。――它们都是
时 间
问题
所提出的对策与主张
1 9 2 9
死的教 学做;
做一事,用得着什么器官,便用 什么器官,这才是把做字看活呢!
无 意 义 在劳力上劳心,手到心到才是有 的 教 学 意义的做。做有意义,即学有意 做 义,教有意义。
时 间
问题
所提出的对策与主张
1 9 3 1
不要书 不是不要书,是反对以文 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主张 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做 什么事用什么书 (思路: 以生活为中心,概括出生 活该有的力量,构成生活 的系统,由此系统出发, 组成用书的系统)
二、基于三个事实的涵义探析 1、1917年时及其后的思想基础分析 ——对“知行关系”有怎样的理解? 对1912年改名“知行”以来的王守仁“知 行并进”学说的反思,改变对其中“行含 于知”的“行”的观念,打上实践的烙印, 事实上给出了全新的“行是知之始,知是 行之成”的理解,到1934年干脆改名“行 知”,而到1935年进一步以“行知行”的 “生活教育”栏目名及自创汉字为书信落 款,反映了其已发展到“行知行”层次, 为“教学做合一”突破唯心观指明了道路。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 最可贵的地方就是求真,他所追求的与他 所做的保持着高度一致,他所思想的与他所实 际生活的保持着高度贯通,他的生活中的点滴 无不蕴透着他的思想的光华。
“教学做合一‛的意涵 与应用价值探讨
着重初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个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即它是怎么 产生、发展的? 2、这个思想究竟在讲什么呢?即它的内涵是什 么? 3、你真的理解这个思想吗?即关于它的一些疑 问你能回答吗?你自己还有哪些疑问呢? 4、为什么我们先探讨这个思想呢?即它在“生 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有什么定位呢?(理解了以 后才能回答) 5、我们学校为什么现在还以“教学做合一”为 校训呢?即它的当代价值如何呢?又如何真正的 践行呢?
作业
举例说明‚作为生活法的‘教学做合
一’,并说说你是怎么体现此思想的 意涵的? 有人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 育的方法理论,即不仅包括生活教育 中知识教育的‘教学方法理论’,还 包括生活教育中‘做事’、‘做人’ 相统一的‘训育(德育)方法理 论’‛,你怎么看,能否找到一些文 献依据并给出个人见解?
“教学做合一‛的意涵小结
教学做合一主张为事而读书、而做,而 求知识与技能的结合,精神与身体的结合; 现小结如下: 出发点:是针对注入式的‚教授法‛(只注 意教师的教)和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而提 出来的,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 意教师的教,而且要注意学生的学,要把 教与学与实际的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目的:寻求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突出了“事”:教学做的公共中心。 从此呈现出德育论的特征:事,生活中事,做事 中做人,解决人生(观)问题。 由此,构成了完整的生活教育方法论,并推动了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化,找到了生活与教育间 的通道(即事),使对教与学的讨论由“做”进 入实践领域,而由“事”进入生活领域。 事的变迁:实际生活、日常生活——大众生活、 民众生活:使生活教育成为实际生活、民众生活 的教育,成为“下层建筑”,成为人民教育;使 生活教育因着生活的无时不变而适应不同环境, 通过做去“亲事亲物”(132页),成为变化着 的创造着的教育。
6)“教学做合一”实践化:成为晓庄的校训 (1927年) 突出了“是一件事”、“真教实学”等关系与标 准的明确。(反对“离婚、分家”) 7)“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化(1929年开始) ——细化了教学做间的关系:是一件事的三个方 面(都是做的工具:破除两个误解) ——突出了“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是教育的 中心,是立足点,特殊定义是“在劳力上劳心” (真正的做的标准:手到心到,手脑相长——“视 频:人生两个宝歌”),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 (可称呼为“做学教”119页1927年提出) 到此都主要呈现出教学论的特征
4、如何实施
1)形式:生活历155页
2)过程:行动的反省——六环节165
页 3)模式:艺友制158页;小先生制 167、181页
三、当代应用价值的探讨 1、学习其精髓:使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 会相联结。 2、一般准则: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实践, 加强实践教学,不成为书呆子,为做事而 读书。(编写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与生活 历) 3、具体做法:晓庄学院的做法;中小学的 做法。
3)到“教学做合一”之名(1922年, 118页) 在《活的教育》(22页)中提出如何追求活 的教育时涉及到了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具 体描述(最早在1918年提及),将两者的 联结当作了问题,同年他给出了答案:教 法据学法,学法据做法。 4)到“教学做合一”之实(1925年): 打通“教学合一”与“学做合一”:先生 更要教学生行。 5)“教学做合一”系统化(1926,《中 国师范教育建设论》,231页):教什么? 怎样教?教谁?谁教?
1925 1926
受“学做合一”启发,直称“教学做 合一”(名字出现) 在《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中系统叙 述原理:教法-怎样教?——“教法、 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
时间
所针对的问题
所提出的对策与主张
1927
指导员将教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学做分家;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课外作业将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是学 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 教学做离婚; 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 广 告 写 成 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 “ 教 ” 、 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 “ 学 ” 、 做来学,方是实学。……因为 “做”办法 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
——从杜威那儿继承了什么? 至少包括: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关注“经 验”(但有唯物的改造与对个体的扩展); 重视“实验”、“试验”(经验是面向未 来的);重视探究模式(对“设计教学法” 的五步思维的增添);重视儿童自身的活 动(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但有对 “做中学”的汲取与发展) 思想的母亲.教科书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