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及后浇带的留置专项施工方案
后浇带、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

后浇带、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1、什么叫施工缝?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方法?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
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 mm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3、浅谈施工缝能否留置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
施工缝及后浇带的留置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缝及后浇带的留置专项施工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后浇带施工工艺及设置 (1)2.1、后浇带施工工艺 (1)2.2、后浇带设置 (1)三、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 (2)四、对后浇带和施工缝的留设要求 (2)4.1、对后浇带的要求 (2)4.2、后浇带、施工缝的留设 (4)五、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8)六、浇筑前的施工准备 (8)七、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9)7.1、施工工艺流程 (9)7.2、施工方法 (9)八、后浇带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0)九、质量保证措施 (11)十、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11)一、工程概况项目总建筑面积156572㎡,其中地下7711㎡,地上148861㎡;地下1层,地上27/28层,建筑高度92/90M。
塔楼9、10、11、12栋27层楼,地下1层为非机动车库,1层至2层为商业,3层以上为住宅,塔楼13、15栋28层楼,地下1层为非机动车库,地上部分为住宅,B区商住综合楼A-裙楼Ⅱ区为商业。
建筑结构形式均为钢筋砼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等级为一般剪力墙:地下一层至四层为二级,五层及五层以上为三级;短肢剪力墙:地下一层至四层为一级,五层及五层以上为二级;框支柱:地下一层至二层为二级,天面层为三级;框支梁:首层至五层为二级,六层及六层以上为三级。
为确保工程顺利施工特编制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
二、后浇带施工工艺及设置2.1、后浇带施工工艺(1)后浇带的设计原理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这种设计已列入规范而被广泛使用,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各构筑物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
(2)施工后浇带是在整个建筑物中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
这种“缝”在整个结构施工中既解决了构筑物间的差异沉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温度应力,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地下室施工缝及后浇带施工专项方案

地下室施工缝及后浇带施工专项方案一、施工缝的定义和作用1.1施工缝是指为了控制混凝土干缩变形而设置的隔离缝,防止干缩开裂的发生。
1.2施工缝的作用是可以缓解混凝土的干缩应力、降低混凝土的内应力、控制混凝土的变形、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
二、施工缝的设置要求2.1施工缝的间距应不超过混凝土板高度的30倍。
2.2 施工缝的深度一般为板厚的1/3,但不应小于20mm。
2.3 施工缝的宽度不应小于10mm,可根据结构设计及施工要求适当调整。
三、施工缝的施工方法3.1常用的施工缝包括:(1)板面缝:设置在混凝土地下室板上的缝隙。
(2)柱缝:设置在混凝土柱上的垂直缝隙。
(3)壁面缝:设置在混凝土墙体上的缝隙。
3.2施工缝的施工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震动法:使用震动器在浇筑混凝土时震动,使混凝土流动性好,从而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2)分段浇筑法:将大块混凝土分成若干小块进行分段浇筑,有利于干缩应力的释放。
(3)预留缝板法: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需要设置缝隙的位置插入一块预留缝板,使缝隙得以保留。
(4)挠性接头法:将混凝土板和柱子之间设置挠性接头,以吸收板和柱间的变形差异。
四、后浇带的作用和施工要求4.1后浇带是为了提高地下室结构的整体性能而进行的加固措施。
4.2后浇带的设置要求:(1)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不应小于150mm,应根据具体的结构设计确定。
(2)后浇带应设置在地下室板和墙体的连接部位以及板与板之间的交接处。
(3)后浇带的厚度应根据结构设计和施工要求确定,通常不小于板厚的1/3(4)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应与原混凝土一致,使用相同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浇注。
五、施工缝和后浇带的施工流程5.1施工缝的施工流程:(1)确定施工缝的位置,按照结构设计要求进行标记。
(2)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进行震动或其他方法使混凝土流动性好。
(3)在混凝土还未完全凝固之前,将预留缝板插入到需要设置缝隙的位置。
(4)在混凝土凝固后,拆除预留缝板,修整缝隙边缘,以保证缝隙的整体性和平整度。
施工缝后浇带施工方案

施工缝后浇带施工方案施工缝和后浇带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工程部分,施工缝用于分割建筑结构,使其在发生变形时能够相对独立地运动,从而减小变形的影响。
后浇带则是指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之后,为了增加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而进行的加固施工。
一、施工缝方案:1.施工缝的位置确定:施工缝的位置通常要根据建筑结构所需的变形和内力分布来进行合理的确定。
在确定施工缝位置时需考虑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的要求,避免在受力集中的部位设置施工缝,一般在结构应力较小的区域设置。
2.施工缝的类型选择:常见的施工缝类型有板缝、柱缝和墙缝等。
板缝是指沿楼板或屋面对构件进行裂缝处理,柱缝是指将连续柱切分为若干段,墙缝则是指将连续墙体切分。
根据不同部位和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缝类型。
3. 施工缝的尺寸设计:施工缝的尺寸设计要考虑结构变形、受力和施工难度等因素。
施工缝的宽度一般为10-20mm,施工缝的深度一般为构件宽度或厚度的1/4-1/6、此外,还需考虑施工缝的标志和密封方式。
4.施工缝的施工方法:施工缝的施工方法包括钢筋预留、填充材料、防水层等。
二、后浇带施工方案:1.后浇带的位置确定:后浇带一般设置在结构的受力集中部位,如大跨度梁、柱节点等。
在确定后浇带位置时需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
2. 后浇带的尺寸设计:后浇带的尺寸设计要考虑结构的受力和加固要求。
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150-300mm,深度一般为构件高度或需加固高度的1/4-1/63.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包括清理表面、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
在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以确保后浇带的强度和质量。
4.后浇带的验收:后浇带施工完毕后需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验收内容包括后浇带的尺寸、强度和平整度等。
综上所述,施工缝和后浇带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工程部分。
通过合理的施工缝和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地下室施工缝及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工程工程地点:***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工程有限公司本工程包含住宅楼1栋、2栋、3栋、4栋、5栋、6栋、7栋,各栋楼±0。
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6。
00m,本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总建筑面积约12.60万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2.96万m2,地上建筑面积约9。
64万m2。
地下室二层。
二.设计要求1.后浇带处所有梁板等混凝土构件钢筋连续布设钢筋要求双层双向拉通布置。
2。
后浇带浇筑时间宜滞后45天以上,并采用高一级微膨胀混凝土浇筑,低温入模。
3。
微膨胀混凝土要求水中养护14天的限制膨胀率:后浇带≥0.030%,地下室侧壁≥0。
025%,顶板楼盖≥0。
020%,地下室底板≥0。
015%,且后期膨胀性能稳定。
4.施工缝和后浇带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位置,一般设于跨度1/3范围内。
施工要求在地下室底板、侧壁、顶板留设施工缝时均应加止水钢板。
三.后浇带、施工缝做法1。
楼(屋)面后浇带构造注:适用于地下室中间层板、地下室顶板、楼面板及屋面板。
2.地下室侧壁后浇带3.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构造4.地下室水平施工缝止水带5.地下室-2层与—1层交接处做法四.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1.后浇带钢筋质量保证措施后浇带处的钢筋随结构梁板墙钢筋一起绑扎,其施工技术措施与质量保证措施按钢筋工程施工的要求处理。
后浇带梁筋不断开,板筋及墙体水平筋断开。
后浇带钢筋绑扎完成后在钢筋表面刷水泥砂浆保护钢筋不生锈。
2。
结构主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后浇带处理方法在进行结构主体施工时,后浇带部分的模板工程按不设后浇带处理,也就是模板按梁、墙、板正常的构件支模方式来安装.为保证后浇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被污染和浇筑,在支模和绑扎钢筋时,采用钢丝网片隔离,同时在后浇带模板面上钻孔或墙底设排浆孔。
在主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终凝前后清理后浇带去的混凝土污染物。
后浇带、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

后浇带、施工缝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1、什么叫施工缝?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方法?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
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 mm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3、浅谈施工缝能否留置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
地下室施工缝、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

地下室施工缝、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一、前言地下室施工缝及后浇带是地下室施工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定义、作用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出一套专项施工方案,旨在提高地下室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缝的定义与作用1. 施工缝的定义施工缝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预留的一定宽度的缝隙,用以消除混凝土收缩变形和热胀冷缩应力,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2. 施工缝的作用•缓冲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减小混凝土结构受到的应力,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三、后浇带的定义与作用1. 后浇带的定义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在相关部位再次浇筑一层混凝土,以加强该部位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 后浇带的作用•提高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减小结构产生变形和裂缝的可能性。
四、地下室施工缝、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1. 施工缝专项方案•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控制缝宽度在规定范围内。
•采用合适的缝隙填充材料,确保填充牢固。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查施工缝的情况,及时处理问题。
2. 后浇带专项方案•确保后浇带浇筑前基础表面充分清理,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采用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例,加入高强度钢筋。
•控制浇筑质量,保证后浇带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五、案例分析以某地下室工程为例,施工缝和后浇带设置不当导致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
经过专项施工方案的实施,问题得以解决,工程质量得到提升。
六、结语地下室施工缝及后浇带是地下室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合理设置施工缝和精心施工后浇带对于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只有在专项施工方案的指导下,地下室工程才能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
以上就是本文对地下室施工缝、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的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程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后浇带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

后浇带、施工缝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1、什么叫施工缝?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方法?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
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 mm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3、浅谈施工缝能否留置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
高层住宅施工缝后浇带设置施工方法完整版

高层住宅施工缝后浇带设置施工方法完整版在高层住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缝和后浇带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们对于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整体性、减少裂缝的产生以及提高施工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将为您详细介绍高层住宅施工缝后浇带设置的施工方法。
一、施工缝的设置施工缝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或施工组织等原因,不能连续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形成的接缝。
1、施工缝位置的选择柱:宜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 20 30mm 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 1/3 的范围内。
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2、施工缝的处理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二、后浇带的设置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1、后浇带的类型沉降后浇带: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问题。
收缩后浇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收缩变形问题。
温度后浇带:用于解决混凝土因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问题。
2、后浇带的位置后浇带通常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如梁、板的反弯点附近。
应避开剪力墙、框架柱等重要的受力构件。
3、后浇带的宽度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 700 1000mm。
4、后浇带的钢筋处理后浇带内的钢筋应贯通,不得断开。
若设计要求在后浇带处钢筋断开,则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并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将断开的钢筋进行焊接或搭接连接。
后浇带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

后浇带、施工缝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1、什么叫施工缝?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方法?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
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 mm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3、浅谈施工缝能否留置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
后浇带、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

后浇带、施工缝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1、什么叫施工缝?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方法?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
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 mm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3、浅谈施工缝能否留置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缝及后浇带的留置专项施工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编制依据 (3)三、后浇带施工工艺及设置 (3)四、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 (8)五、对后浇带和施工缝的留设要求 (8)六、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9)七、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10)八、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12)九、后浇带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2)十、质量保证措施 (12)十一、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12)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首期工程鱼珠至象颈岭段【施工十标】土建工程,包括官湖站、官湖站前明挖段、官湖车辆段出入段线、官湖站~象颈岭站盾构区间。
官湖站位于新107国道与石新路交叉口,沿新107国道呈东西走向。
官湖站前明挖段位于官湖站西侧,并于车站主体相连,起始于站前明挖段的盾构接收井,终止于官湖站。
官湖车辆段出入段线,位于新107国道南侧,起始于官湖站前明挖段,终止于官湖车辆段。
官湖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全长355m,标准段宽为20.1m,基坑标准段深度约为16.6m,采用两层两跨全明挖框架结构,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
站前明挖段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为三线断面结构,东端轨排井为两层结构,预留开发空间。
基坑总长度约为186.2m,标准段基坑宽度16.6~23.9m,基坑深约15.7m。
车辆段出入段线主体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为地下一层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
明挖段总长为80m,盾构井段基坑宽21m,深约13m;推力风机房段基坑宽约28.5m,深约11m;出洞口段基坑宽约16m,深约9~10m。
工程目标第二章编制依据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三章后浇带施工工艺及设置1、后浇带施工工艺:(1)后浇带的设计原理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这种设计已列入规范而被广泛使用,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各构筑物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
(2)施工后浇带是在整个建筑物中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
这种“缝”在整个结构施工中既解决了构筑物间的差异沉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温度应力,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3)设计采用在施工中留后浇带的做法,以便将原来“超长”的平面“化整为零”,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约束应力(混凝土的收缩、竖向荷重差异过大时产生的变形应力)释放,而持后浇带施工完成后,结构又“化零为整“大量减少了上述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减少了过多的设置永久性变形缝。
2、后浇带设置:官湖站根据设计图纸在中板和顶板都设置后浇带,后浇筑的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标号应高于相邻混凝土标号一个等级。
第四章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本工程官湖站中板和顶板、侧墙均设有后浇带。
由于中板、侧墙与顶板均为双层双向钢筋,后浇带位置的钢筋密集,且须设止水钢板,因此对后浇带的处理比较复杂。
在后浇带位置钢筋连续不断,同时在浇筑前钢筋表面必须清理干净。
无混凝土浆、砂浆及杂物粘牢,必要时还需要除锈。
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重新清楚垃圾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
后浇带填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必须保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潮湿养护。
钢筋生锈厉害,施工中难免碰撞,导致部分钢筋变形扭曲,施工中钢筋除锈、调直及接口清理是一大难点。
所以后浇带的留设和施工处理是本工程控制的重点。
第五章对后浇带和施工缝的留设要求1、对后浇带的要求:1、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伸缩后浇带在二侧砼龄期达到60天后,经设计部门认可后进行浇筑。
2、沉降后浇带在主体结构完成、沉降稳定后,提供沉降观测数据,后浇带后浇时间一般为两个月,沉降后浇带在主体封顶并满足沉降稳定标准(两侧沉降差小于1~2mm/月),经设计院认可后进行浇筑。
3、所有后浇带应采用微膨胀砼浇筑,后浇带砼强度等级比俩侧砼高一级(+C5)。
4、后浇带留置部位钢筋应连续不断,为防止钢筋因锈蚀而削弱,后浇带的板中均布置双倍钢筋。
5、后浇带企口采用粗糙的木模,本工程采用市场的商品"快易收口钢网"支挡,使界面保持粗糙。
6、后浇带填筑前必须全面进行清理干净。
如积水,应抽排干净并清除干净该处余泥渣物,用水冲洗干净后,方能浇筑砼。
7、施工缝应根据图纸有关规定留置。
2、施工缝的留设根据设计要求:车站结构的施工缝应设在结构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注意保证车站内部设施(如水池、电梯井、出入口等)的完整性,横向施工缝的间距宜控制在20m左右,一般设在柱端的1/4~1/3跨附近。
内衬墙水平施工缝留设:底板面上600mm,中板底下600mm,中板面上300mm;顶板底下1150mm共四道。
竖向及横向施工缝均用400mm宽3mm厚镀锌钢板止水带和快易收口网结合收口。
跨度大于4m的板,要求板跨中起拱L/400。
图1 车站侧墙竖向施工缝划分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区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水平施工缝不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板与侧墙的交接处,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施工缝在初凝后,应用钢丝刷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水平施工缝浇筑前,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垂直或者环向施工缝浇筑前,先涂刷混凝土截面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施工缝中部设置3mm后镀锌钢板,在防水重点部位如车站与通道、风道接口区域,施工缝内预埋注浆管。
施工缝中部的钢板止水带为防止电化腐蚀,需采用钢筋将止水带与结构主体主筋焊接,连接点纵向间距不超过5m。
图3 镀锌钢板止水带大样图3、后浇带模板支撑(1)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承体系应以其两侧轴线为界,自成一独立体系,同时又要确保与整体支承系统共同受力,即当相邻结构施工时,后浇带部位的支承架参与整体支承系统共同受力,但当相邻结构模板及支承架拆除后,后浇带部位的支承架及模板独立工作的性能不变,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结构与模板间应不产生间隙,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接缝平顺。
(2)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承体系必须在后浇带部位的砼达到设计要求的100%后,方可拆除。
(3)板面后浇带:1)板后浇带的底模与支撑系统与两侧现浇板模板分离。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后浇带位置的顶板模板与支撑系统不得拆除。
模板支设方式见下图示意:胶合板2)两侧木模采用竹胶合板,加工顾锯齿状供钢筋穿过,如下图:3)混凝土浇筑28天后,下方模板与支撑方可拆除。
为了避免工人误拆后浇带支撑架,架子与模板用黄黑相间颜色标记。
(4)柱、墙水平施工缝柱的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梁底标高以上10 ~ 15mm 处,施工中严格控制浇筑标高,过低则不利于支梁底模,过高应在柱拆模后凿除多余的混凝土,浪费人工。
4、施工缝的处理:(1)防止垃圾等杂物落入后浇带内的措施:施工缝处理并清理干净后,应在后浇带两侧的板面上砌筑二皮砖墙,外侧用砖砌体做成防水坎,然后在后浇带的上面辅封盖木模板,避免以后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及建筑垃圾掉入后浇带内(2)后浇带和施工缝在浇灌前,应将钢筋除锈,调直理顺,将接缝处的砼凿毛,清除松石子和杂物,清洗干净,保持湿润,并刷纯水泥浆一道。
(3)后浇带和施工缝在浇筑砼时,振棒落振点先振两侧,后振中间,多点轻振,捣实。
后浇带捣实后即抹平,清除余浆。
第六章后浇带的保护措施(1)混凝土板后浇带的临时保护措施:后浇带空置期间,为防止杂物、污水进入,可采取以下封闭措施:在后浇带周边砌筑120mm宽、200mm高的砖带,上部用胶合板或编织布全封闭,后浇带封闭前,后浇带位置的顶板模板不得拆除。
个别需拆除的,需在28天后,并及时用钢管回顶。
(2)混凝土墙后浇带的保护措施:①、回填土前后浇带的保护措施:在后浇带处用钢筋砼预制板保护,在钢筋砼预制板上作超前防水层,形成一个对混凝土墙后浇带保护的设施,并做好临边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排水措施。
②、墙体后浇带内侧的保护:墙体后浇带采用胶合板加以全封闭,以防止杂物落入。
第七章浇筑前的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浇筑后浇带砼前应提前和商品砼厂家联系,特别注意配合比的砼强度等级和微膨胀剂的掺入。
2、机具准备后浇带位于基础和墙体及梁的部位上采用振捣棒振捣,位于现浇板部位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
3、技术准备在施工前应该注意砼配合比的情况,做好操作人员的交底工作,单独做好钢筋隐检的工作,注意留置试块。
4、作业条件满足设计施工图规定的时间,并在沉降观测得到设计部门认可后、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
第八章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1、施工工艺流程:拆除、清理后浇带杂物钢筋除锈、整形、绑扎或补焊模板支设监理验收浇筑砼2、施工方法1)拆除、清理后浇带杂物:在原结构施工时,为了追求后浇带留置位置的准确和观感,在后浇带二侧为钢丝网和木方,现在施工时要将木方全部拆除,将多余的钢丝网剔除,梁板后浇带内的流浆和多出的砼需凿除干净并凿直,将原有的砼垃圾全部清理干净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钢筋除锈和调直:钢筋除锈包括将所有钢筋全部除锈,基础内的钢筋用长把钢丝刷进行除锈;除锈后用水将后浇带内的钢筋锈冲洗干净;除锈后要将钢筋弯曲的进行调直,梁板内的受力钢筋需按设计要求进行搭接和补焊,需增补的钢筋要进行增补;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基础除锈冲洗后要立即进行浇筑,后浇带在砼浇筑前进行冲洗,防止钢筋二次锈蚀。
3)模板的支设:梁板及外墙等部位的后浇带需先装模板才能浇捣。
模板的支设同原设计梁(墙)板尺寸,下部支撑必须顶紧,侧墙加固用钢管斜撑支顶。
后浇带的模板从下到上分层进行加固,中间不能间断。
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a、混凝土浇筑前要将后浇带内杂物清理干净,用水冲洗后刷纯水泥浆一道。
b、混凝土比设计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
c、后浇带和施工缝在浇筑砼时,振棒落振点先振两侧,后振中间,多点轻振,捣实。
后浇带捣实后即抹平,清除余浆。
d、为保证后浇带混凝土在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控制混凝土早期产生收缩裂缝,必须做好养护工作,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进行,养护时间应不小于28d,水平梁板采用覆盖麻袋浇水养护,以保证砼体处于湿润状态。
e、在浇筑砼时,专人专职巡检缝底支模,是否有松动,暴裂、变形等现象。
如有即停止浇筑,对支模进行抢修后再浇筑。
第九章后浇带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后浇带要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施工中应高度重视下列问题:(1)、接缝形式必须严格按图施工,施工时应用堵头板。
不能留成自然斜坡槎,使施工缝处混凝土浇捣困难,造成混凝土不密实,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
(2)、后浇带先浇混凝土完成后应进行防护,局部应覆盖,四周用临时栏杆围护,防止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保证钢筋不被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