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及后浇带的留置专项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缝及后浇带的留置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3)
三、后浇带施工工艺及设置 (3)
四、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 (8)
五、对后浇带和施工缝的留设要求 (8)
六、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9)
七、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10)
八、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12)
九、后浇带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2)
十、质量保证措施 (12)
十一、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12)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首期工程鱼珠至象颈岭段【施工十标】土建工程,包括官湖站、官湖站前明挖段、官湖车辆段出入段线、官湖站~象颈岭站盾构区间。官湖站位于新107国道与石新路交叉口,沿新107国道呈东西走向。官湖站前明挖段位于官湖站西侧,并于车站主体相连,起始于站前明挖段的盾构接收井,终止于官湖站。官湖车辆段出入段线,位于新107国道南侧,起始于官湖站前明挖段,终止于官湖车辆段。
官湖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全长355m,标准段宽为20.1m,基坑标准段深度约为16.6m,采用两层两跨全明挖框架结构,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
站前明挖段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为三线断面结构,东端轨排井为两层结构,预留开发空间。基坑总长度约为186.2m,标准段基坑宽度16.6~23.9m,基坑深约15.7m。
车辆段出入段线主体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为地下一层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明挖段总长为80m,盾构井段基坑宽21m,深约13m;推力风机房段基坑宽约28.5m,深约11m;出洞口段基坑宽约16m,深约9~10m。
工程目标
第二章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第三章后浇带施工工艺及设置
1、后浇带施工工艺:
(1)后浇带的设计原理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这种设计已列入规范而被广泛使用,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各构筑物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
(2)施工后浇带是在整个建筑物中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这种“缝”在整个结构施工中既解决了构筑物间的差异沉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温度应力,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3)设计采用在施工中留后浇带的做法,以便将原来“超长”的平面“化
整为零”,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约束应力(混凝土的收缩、竖向荷重差异过大时产生的变形应力)释放,而持后浇带施工完成后,结构又“化零为整“大量减少了上述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减少了过多的设置永久性变形缝。
2、后浇带设置:
官湖站根据设计图纸在中板和顶板都设置后浇带,后浇筑的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标号应高于相邻混凝土标号一个等级。
第四章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工程官湖站中板和顶板、侧墙均设有后浇带。由于中板、侧墙与顶板均为双层双向钢筋,后浇带位置的钢筋密集,且须设止水钢板,因此对后浇带的处理比较复杂。在后浇带位置钢筋连续不断,同时在浇筑前钢筋表面必须清理干净。无混凝土浆、砂浆及杂物粘牢,必要时还需要除锈。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重新清楚垃圾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后浇带填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必须保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潮湿养护。
钢筋生锈厉害,施工中难免碰撞,导致部分钢筋变形扭曲,施工中钢筋除锈、调直及接口清理是一大难点。所以后浇带的留设和施工处理是本工程控制的重点。
第五章对后浇带和施工缝的留设要求
1、对后浇带的要求:
1、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伸缩后浇带在二侧砼龄期达到60天后,经设
计部门认可后进行浇筑。
2、沉降后浇带在主体结构完成、沉降稳定后,提供沉降观测数据,后浇带后浇时间一般为两个月,沉降后浇带在主体封顶并满足沉降稳定标准(两侧沉降差小于1~2mm/月),经设计院认可后进行浇筑。
3、所有后浇带应采用微膨胀砼浇筑,后浇带砼强度等级比俩侧砼高一级(+C5)。
4、后浇带留置部位钢筋应连续不断,为防止钢筋因锈蚀而削弱,后浇带的板中均布置双倍钢筋。
5、后浇带企口采用粗糙的木模,本工程采用市场的商品"快易收口钢网"支挡,使界面保持粗糙。
6、后浇带填筑前必须全面进行清理干净。如积水,应抽排干净并清除干净该处余泥渣物,用水冲洗干净后,方能浇筑砼。
7、施工缝应根据图纸有关规定留置。
2、施工缝的留设
根据设计要求:车站结构的施工缝应设在结构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注意保证车站内部设施(如水池、电梯井、出入口等)的完整性,横向施工缝的间距宜控制在20m左右,一般设在柱端的1/4~1/3跨附近。
内衬墙水平施工缝留设:底板面上600mm,中板底下600mm,中板面上300mm;顶板底下1150mm共四道。
竖向及横向施工缝均用400mm宽3mm厚镀锌钢板止水带和快易收口网结合收口。跨度大于4m的板,要求板跨中起拱L/400。
图1 车站侧墙竖向施工缝划分
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区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水平施工缝不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板与侧墙的交接处,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施工缝在初凝后,应用钢丝刷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水平施工缝浇筑前,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垂直或者环向施工缝浇筑前,先涂刷混凝土截面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施工缝中部设置3mm后镀锌钢板,在防水重点部位如车站与通道、风道接口区域,施工缝内预埋注浆管。施工缝中部的钢板止水带为防止电化腐蚀,需采用钢筋将止水带与结构主体主筋焊接,连接点纵向间距不超过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