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练18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作业Word版含答案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8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十八)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A. 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 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 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 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C [人民公社化道路出现在1958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宣传画只能说明当时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但不能说明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故B项错误;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从铁犁牛耕到机械生产,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故C项正确;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 .“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党的这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反映了()A. 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B. 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思想C.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D. 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D [“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体现了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而非经济建设的急躁冒进,故A项错误,D项正确;过渡时期总路线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改造,故C项错误。
]3 . (2018 •泉州质检)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项目工农业总产值农业工业1952 年10040.359.71957 年10023.676.4A B.国家政策的调整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 “大跃进”运动开始B [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项错误;与材料中工农业比例无关,故A 1953 —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的现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习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1.(2020江西九江二模)1952年和1949年相比,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45%,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8.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提高了70%,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7.9%上升到15.3%。
这些成就的取得()A.促使国民经济形成了完整的体系B.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C.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D.表明国家整体经济状况根本好转2.(2020江西上饶六校第一次联考)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以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指示》,提出了重点建设、精简行政机构、节约粮食等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
这些要求的提出意在()A.积累经济建设资金B.提高政府管理水平C.调整工业发展计划D.遏制铺张浪费现象3.(2020安徽淮北二模)1954年春节,根据中宣部的要求,全国掀起了工农大联欢的热潮,共组织工人代表团436个,近4万工人参加。
同时,组织近2万农民到工厂参观,而参与联欢的群众更达到了1 445 100人(次)。
这一举措意在()A.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工业化建设B.推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D.落实“双百”方针的要求4.(2020贵州贵阳二模)1953年,需由国家供应的商品粮比1952年增加了31%;而从土地改革后的粮食生产状况看,当年的粮食收购计划难以完成,粮食供应不足。
这表明()A.农村生产关系急需调整B.工业化增加了原料需求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粮食收购渠道需多样化5.(2020山东聊城一模)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央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
这一方针的提出()A.注重了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B.确立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C.突出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D.标志着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6.(2021广东肇庆一模,10)下面是毛泽东给鞍钢工人的回信。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含答案)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1.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A.B.C.D.解析解答时应紧扣题干关键信息“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问题,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而调整的重点在农业。
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平均主义,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A项为正确答案。
规定只涉及经营权的调整,1962年未改变农村所有制成分,B项不符合史实。
1962年及以后“左”的错误不仅没有消除反而进一步加剧,C项不符合史实。
该政策是为恢复发展农村经济而实行,并未波及城市,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答案 A2.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
这些就构成了()A.B.C.D.解析从材料时间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可以判断出这时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基本胜利,革命后建立的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都是主要成分,只能称新民主主义经济。
A项旧民主主义时期是1840年~1919年,与题目的时间不吻合。
C项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公有制为主,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只是指合作社经济,可以排除。
故选B项。
答案 B3.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A.1946 1949B.1952 1956C.1966 1976D.1978 198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1.(2019·惠州调研)1958年6月后,中央先后作出了下放计划管理权限,下放基建项目审批权、下放财权和税收权以及下放商业、银行管理权等一系列决定,把铁路、交通、邮电、航空、港口、电力等重点企业也下放给了地方,该措施( )A.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C.协调了中央和基层经济关系D.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健康发展2.(2019·邯郸摸底)1961年冬季,湖南省将数百万亩冬闲田借给农民(大体每人可借三至五分)种植冬菜或冬种春收作物,收入全归社员。
这一举措( )A.加剧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B.有利于缓解农村中“左”的政策危害C.改变了当时土地所有权的归属D.表明当时已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2019·辽宁五校期末)1961年6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 000万以上。
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 300万,精简职工950万人。
该政策的实施( ) A.得益于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B.加速了农村城镇化进程C.是“大跃进”运动向农村扩展的表现D.增加了城市物资供应压力4.(2019·乌鲁木齐诊断)1962年9月27日,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第二十条明确规定:“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
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的分配。
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三十年不变。
”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奠定现代工业化基础B.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C.解决生产和分配的矛盾D.调动广大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5.(2019·江西段考)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 [xx •吉林汪清月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农户,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
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私营经济之间的斗争时起时伏,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A. 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 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 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D.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了土地改革后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这给生产资料的公有化提出了必要性。
根据所学可知,为此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了公有制。
故A项为正确答案。
2. [xx •安徽联考]阅读下表分析,引起1957年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与1957年国民收入比重变化表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仏私合营经济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19%L 5%0. 7%72%195733%56%8%3%1%以下A. 新中国的成立B•优先发展重工业C.苏联的支援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答案D解析通过1953〜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基本建立。
相对而言,A、B、C三项不是表格反映的最主要的原因,均可排除。
故选D项。
3. [xx •湖北孝感调研]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年这一比值降至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 “八字方针”的实施B.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D. 自然灾害的发生答案A解析结合史实可知1949〜I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和“大跃进”运动,但是“大跃进”运动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国家开始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所以1961〜1966年下降的原因应该是“八字方针”提出,故A项正确;B 项时间不符;C项不是比值下降的原因;D项主要影响的是农业,故D项错误。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题组1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毛泽东在建国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
”针对这一现实,1953年党提出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手工业合作化B.农业合作化C.社会主义工业化D.教育现代化[解析] 一化即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在1953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C项正确。
[答案] C2.阅读下表: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表(%)年份1952年1956年所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19.1 32.2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4公私合营经济0.7 7.3私营和个体经济78.7 7.1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大跃进”运动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解析] 由“1952~1956年”的时间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再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可知,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公私合营经济成分所占比重较大,表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起来,故A项正确。
B、C、D三项都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
[答案] A3.宣传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艺术形式。
下图为1955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宣传鼓动的主要内容是( )A.农业合作化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 由题目中图片的文字信息“互助”以及时间1955年,可知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故A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故B、C、D三项均排除。
[答案] A题组2 探索与失误4.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写道:“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对这段社论认识不正确的是(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带有主观臆断性D.重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解析] 1958年,中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高考历史人教一轮总复习检测 第单元 第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含答案
时空坐标单元主旨(1)过渡时期(1949—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时间的经济恢复,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
(2)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6年):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有成功的经验(中共八大、八字方针),也有曲折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城乡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风气也发生了根本改变。
(3)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第19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点1|过渡时期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成果: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1)内容①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政策。
(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轻巧识记]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概念阐释] 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27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效作业 ( 二十七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波折:30 分分:60 分一、( 本大共8 小,每小 4 分,共32 分)1.(2019 ·衡水高三考 ) “在筹兼的方下,逐渐地消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合理地整有工商,切而妥当地改良公私关系和关系,使各样社会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整个社会的恢复和展”。
举措() A.有益于国家政情况好B.改了本主工商的性C.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极性D.成立了社会主国体系分析依据资猜中的“合理地整有工商,切而妥当地改良公私关系和关系”等信息可知,资料反应的是新中国成立早期恢复公民的举措。
些举措有益于国家政情况逐好,故答案A;改了本主工商性的是三大改造,清除 B ;些举措了全国人民建新中国的极性,清除 C ;新中国成立早期充公官僚本,将其社会主性的国,清除 D 。
答案A2.(2019 ·青高三模) “一五” 期,中国在救助下施工建的150 个工目中,106 个民用工企,部署在北的有50 个,中部32 个; 44个国防企,部署在中部和西部的有35 个。
明当我国()A.外实行“一倒”政策B.工布局畸形场面获得改良C.先展重工的行D.公民恢复工作基本达成分析本考“一五” 划,旨在考学生运用所学知资料的解和剖析及理解知的能力。
依据资料,“一五”期,150 个工目中,此中106 个民用工企,部署在北的有50 个,中部32 个; 44 个国防企,部署在中部和西部的有35 个,种布局兼了不一样地域和要点向于民用企,有益于改良我国期以来的工布局畸形的场面,B 正确; A 同资料要旨信息不符,清除;资料未体先展重工,清除C;公民恢复工作基本达成是在1952 年末,D。
故B。
答案B3.(2019 · 沂高三考) 有料示:在20 世50 年月,四川的丛林覆盖率是20%,60年月初丛林覆盖率只剩下9%,造成一化的主要原由是()A.人口急增B.盲目荒及商性的采伐C.江流域洪灾繁D.“大”运中大分析合资料可知,20 世 50~ 60 年月丛林覆盖率降落的原由是“大”期各地大批砍伐木作大的燃料,造成了境的重损坏,故 D 正确;人口急增与丛林覆盖率降落没有直接关,清除 A ;荒及商性的采伐会使丛林覆盖率有一定的降落,但不会降落这样之快,故 B 项不是主要原由;长江流域洪灾屡次应当是丛林覆盖率降落的结果之一,而不是其降落的原由,故清除 C 项。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 18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后限时集训(十八)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石家庄一模)下表是石家庄市各类商业机构1949年全年购、销商品比例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的石家庄工商业发展( )B. 已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C.推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顺利发展D.将市民经济生活纳入计划经济体制B[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前,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这与材料反映的石家庄1949年购、销商品中公营占主体,私营占有少量的份额的信息相符,故选B项。
]2.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给斯大林写信称:“中国现在的工业总产值,国营企业已经占到67.3%,私人企业只占7%。
……在十年以后,少数资本家可能完全处在社会主义的包围之中。
”这表明,中央人民政府( )A.构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框架B.认识到私有制无益于国家的建设C.有意借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D.规划了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路径A[材料中的数字表明当时的中国已经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因而形成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框架,故选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借鉴的是斯大林模式,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而非具体的路径,故排除D项。
]3.下表是1953年2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A.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B.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D[根据材料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表,只能得出重工业和机械工业支出增长情况,不能得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故A项错误;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并举,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妥善处理好轻、重、农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国家财政支出增长结合时间1953年可知,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故D项正确。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时作业二十九第29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时间/ 40分钟一、选择题1.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
据此可知()A.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国家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D.“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2018·山东泰安一模]右图为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单位:%)。
其中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9。
“一五”计划的投资比例()A.导致工业布局趋于合理B.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C.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3.[2018·河南洛阳一模]据有关资料,湖北、湖南、江西三省14个乡1953年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1.29%,比1952年增加了550%,出卖的土地数量占土地总量的0.22%,比1952年增加506.93%。
另外,同一时期对河南省9个乡的调查发现,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3.59%,买入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2.88%。
这些现象的出现()A.表明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B.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成效有限C.反映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缓慢D.适应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4.[2018·江西上饶三模]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
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
”陈云的这一认识()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的同步发展5.侯传国保存着一张《滕县人民委员会清产核资批准通知书》,其父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做小生意,新中国成立后经营日用百货店,1957年1月把家中的积蓄入股到薛城面粉厂,得到了这张特殊的“股票”。
这张“股票”()A.说明国家重点鼓励股份制企业发展B.是中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C.见证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D.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6.[2018·安徽亳州模拟]毛泽东在一次大会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 第26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26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向一“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1.(2017·江苏如皋调研)“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
以下关于上述材料中工业建设总体布局设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力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的快速发展B.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局面C.充分利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D.布局完全没有考虑进行老工业基地的建设解析材料“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说明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 A2.(2016·江苏南京、盐城质检)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解析材料信息不能体现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判断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基本依据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平均增长速度可知,重工业增长速度远高于农业、轻工业,故C项正确;1953~1957年不属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7·江苏苏州模拟)下图是一张残缺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B.民国晚期官僚资本的膨胀C.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运动D.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解析据图片中的“公私合营”是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三大改造是1953年,故C项正确。
答案 C考向二中共八大4.(2016·江苏扬州期中)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第18课_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课后训练测试题_word版有答案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训练1.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1949~1956)这一特殊年代的是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D.合作化求同存异上山下乡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粮食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3.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4.对下表经济数据的分析解读,正确的是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A.中共“八字方针”的出台立即收到了明显效果B.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严重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C.浮夸风、“共产风”导致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1957年到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5.“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
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B.一五计划实行造成经济比例失调C.牺牲农业追求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6.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特殊”、“新式”的原因是A. 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 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 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D. 是在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7.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
2020版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对点练: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
1953—1957 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
中国
工业生产指数 18.0
钢 生铁 原煤 发电量
31.7 25.2 14.4
21.6
英国
4.1
5.7
5.9 下降
7.8
美国
2.8
3.9
5.0
7.8
9.1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 , 拟定一个论题 ,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 要
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B. 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C.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7.(2019 ·皖南八校联考 )1956 年, 安徽芜湖有的农业合作社实行了“生产队向管委会
包工包产”的办法。河北邢台县将主要农作物的夏季管理包到户的社占全县总社数的
一半 , 这些措施意在 ( )
A. 对农业合作社进一步探索 B. 改革农村的土地所有制 C. 强化人民公社的经营体制 D.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8. 读 1952 年与 1957 年中国农业经济主要数据对比图 ,1957 年中国农业经济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 )
第一产业从 业人员比例
第二产业从 业人员比例
1957 年 23 771
81.23%
9.01%
1958 年 26 660
58.23%
26.60%
1959 年 26 173
62.17%
20.64%
1960 年 1961 年
25 882 25 590
65.75% 77.17%
15.89% 11.16%
根据表格数据的变化最能反映 (
参考答案 1-12 :DBACA AABAB DA 13. 答案 :(1) 特点 : 国家高度重视 , 着手比较早 ; 不断修改完善 ; 边制订边实施 ; 得到苏联 的帮助。 (6 分) 原因 : 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巩固新生政权需要有计划地发展经济 ; 经验不足 ; 相同的社会 制度和意识形态 ; 经济形势好转促进了编制的进程。 (7 分) (2)“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 快速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 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 , 是施大仁政。“一五”计划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 发展轻工 业和农业 , 符合人民的当前利益 , 是施小仁政。指导方针正确处理了两者的关系。 (12 分) 14. 答案 : 示例 :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历史2-4-18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练习及答案
2-4-18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1.(2012·开封)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
因此,他提出“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
这反映出( )A.在经济恢复工作中,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B.在所有制结构上,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变革私有制上,主张采取强制措施D.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答案] B[解析] 两个“绝种”实际上是反对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私有制,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2012·衡水)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社会,就没有全部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的社会主义。
”这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 )A.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促进农业的社会B.农业的社会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D.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必先完成农业集体[答案][解析] 材料强调了农业实现社会对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社会主义的决定作用,进而可推知当时已经认识到旧有的生产形式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项符合材料。
A项土地与农业社会问题、D项工业与农业集体问题都未在材料中反映,排除;D项“首要条件”不符合史实,排除。
3.(2012·昆明)1932年,长沙刘越华夫妇创办小吃店“越华楼”,几十年生意兴旺,1954年,长沙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越华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你认为刘越华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可能性最大的是( )A.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B.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答案] D[解析] 在所有权方面,社会主义改造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排除A、B两项。
利益分配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施公私合营的方式,所以排除项选D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跟踪检测评估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3年,苏联专家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建议: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要大于职工人数的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大于工资的增长速度;技术人员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工人的增长速度等。
这些建议( )A.意在使中国避免苏联工业化弯路B.有利于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C.促使中国移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D.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相符2.“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工程进入实际施工的共有150项:军工企业44个,冶金业20个,化工业7个,机械加工24个,能源52个,轻工医药3个。
这些项目的建设( )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B.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C.彻底改变了工业布局的不合理性D.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3.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认识,毛泽东在1953年阐述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眼前利益,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
目前而言,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
照顾农民是小仁政,还有更重要的大仁政。
基于此认识,当时中国( ) A.实行城乡自由流动政策B.优先发展重工业C.重点围绕恢复国民经济D.发展民主与法制4.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这一思想( )A.符合当时经济体制的走向B.指导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C.反思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D.肯定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成果5.1956年,周恩来指出“一九五六年初,我们为着加速发展农业,曾经过高地估计了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半机械化农具)的当年需要量,制定了过度的生产计划,……使某些机械工厂发生了一时赶工增产、一时闲工减产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严重困难B.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C.“一五”计划重视农业发展D.中央关注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6.这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
【人教版】2020高三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二 第8单元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十八)(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35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泉州高三适应性练习)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表,这一变化说明(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B[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与材料中工农业比例无关,故A项错误;1953—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的现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带来的后果,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D项错误。
]2、(2017·临沂高三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基本建设项目开工694个,建成455个。
1956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到745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477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到800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500多个。
据此推知(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B、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D、“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A[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建设项目开工的数量和建成项目不断提高,据此可以推知新中国急于改变建国初经济建设落后的局面,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故A 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故C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建设项目开工的数量和建成项目不断提高,“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
二者都( )A、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B、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影响C、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D、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A[根据材料“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基本方向正确”可知,二者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故A项正确;龚育之的观点不够全面,没有看到总路线的不足之处,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薛暮桥的观点,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不符,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后练习C.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答案 B4.阅读下列《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时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 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22.8%47%223%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D.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答案 B5.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
这一决议()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D.克服了党内的冒进思想答案 C6.读下图。
1958年,为了在“两年到三年”内“超过英国”,中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该运动的最大特点是() A.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B.变革生产关系,追求高速度C.公有化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D.鼓足干劲,科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答案 A7.(2019·山西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一幅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宣传画,该画直接反映出我国当时()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B.“一五”建设成就显著C.农业领域浮夸风盛行D.乡镇企业普遍建立答案 C8.“大跃进”运动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高速度,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大办”“特办”的口号,如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大办铁路、大办万头猪场等。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吸取了苏联建设教训B.符合中国实际情况C.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D.滋长了右倾错误答案 C9.1961年,中共中央起草颁布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取消了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
这说明() A.由于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B.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C.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全面展开D.为调整国民经济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答案 B10.(2019·广州二中期末)据统计,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等。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模块2 第8单元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8讲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点1|凯歌进行——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1)1949年,解放战争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
(2)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3.措施: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2)在城市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②进行“五反”运动,建立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
目的是保障城镇农副食产品供应。
5.意义:经过3年努力,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1956年)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1953-1957年)(1)条件(3)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以工业化为核心,三大改造为两翼);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工业建设集中在东北地区。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5)意义: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十八)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C[人民公社化道路出现在1958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宣传画只能说明当时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但不能说明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故B项错误;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从铁犁牛耕到机械生产,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故C项正确;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党的这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反映了()A.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B.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思想C.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D.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D[“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体现了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而非经济建设的急躁冒进,故A项错误,D项正确;过渡时期总路线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改造,故C项错误。
] 3.(2018·泉州质检)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B[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与材料中工农业比例无关,故A项错误;1953-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的现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D 项错误。
]4.“一五”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的。
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这标志着()A.我国工业终于摆脱了落后的面貌B.全面且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C.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D[“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
摆脱工业落后的面貌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故排除A项;全面且系统地建设社会主义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故排除B项;C项是在1956年,且与题意不符,排除。
] 5.(2019·湖北八校联考)杨继绳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
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
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所以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复存在,故C项正确。
A、B、D三项都与“人民”的范围越来越小没有直接关系。
] 6.(2019·河南高考适应性测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
”据此说明当时国家()A.提出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战略B.注重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C.解决了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D.看中内地、西部工业发展的优势B[内地不仅仅指代西部地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布局逐步平衡”,有利于缩小地区间差距,故B项正确;当时的举措有利于解决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并非“解决了”,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利于备战”可以得出是出于工业布局平衡和备战考虑,故D项错误。
] 7.“一五”计划是在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它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
到1957年底,156个项目中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
材料旨在说明“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A.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B.完全依赖于苏联经济技术援助C.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国内环境D.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材料说明“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得到了苏联的援助而非照搬苏联建设经验,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对“一五”计划的完成协助力量较大但并非完全依赖苏联的援助,还离不开中国人自己的奋斗,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国内环境相对稳定和苏联的援助推动“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一五”计划完成的作用,故D项错误。
]8.(2018·石家庄二中一模)1959年8、9月间,东三省减少轻工业用电2/3;1960年,山东省的轻纺、化工企业停工或半停工达3/4;1960年,全国城镇工矿人口猛增,全民所有制职工由1957年的2 450万人猛增到5 044万人。
这表明当时()A.工业化加剧了经济困难B.“一五”计划激发了人们的建设热情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国家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C[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中“减少轻工业用电”“城镇工矿人口猛增”等信息表明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C项正确。
]9.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分析下列选项,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D[“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当时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总产值呈下降趋势,工业总产值不断上升,故D项正确。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图片信息。
]10.(2019·廊坊高中联合体联考)下图是关于新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漫画图。
此时的中国()A.推行土地改革力图恢复农村经济B.改变土地性质充实国民经济C.以苏为鉴迫切改变落后面貌D.调整生产组织形式背离建设规律D[材料是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宣传画,而人民公社化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故选D项;A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做法,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提高公有制的规模和程度,坚持了土地集体所有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借鉴苏联的信息,排除C项。
] 11.(2019·天成大联考)1961年,国家规定“在农村集市上出售的农产品,可以由出售的人自己决定出售价格,可以买卖双方自由议价,国家收购这些产品,也应当按集市上自然形成的价格收购”。
这可以佐证当时我国() A.对国民经济的调整B.城乡经济政策宽松C.农村经济结构改变D.经济体制发生变化A[回答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1961年城乡经济政策尚未宽松,农村经济结构也尚未改变,经济体制也未发生变化,但可以在农村集市上出售的农产品等属于国民经济实行的调整方针,即只有A项符合题意,正确。
]12.下表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亿美元),下列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B.国内政局、政策影响进出口贸易变化C.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推动进出口贸易增长D.中美建交影响1973年进出口贸易变化B[1969年,“文化大革命”由政治领域波及经济领域,因此1969年贸易额下降;1973年,周恩来调整经济,贸易额有所增长,故B项正确。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现向外向型的转变,故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遭受严重挫折,故C项错误;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在深刻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之后,认识到在小农国家里是不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从这种认识出发,列宁领导制定并实施了旨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政策。
……在工业方面,实行租让制,将国家暂时难以经营的森林、石油、采矿和电气化事业等,按照一定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但基本条件是要维护苏维埃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保护租让企业中苏俄公民的劳动。
租赁制是另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它是将某些国有中小企业租给国内的私人、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但是,随着1926年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开展,对私人经济和资产阶级又展开了全面进攻。
——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从党的七大到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正确地汲取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曾多次论及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他主张:要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定要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适当的发展,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
1950年春夏之际,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和接管外国企业的同时开始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到1952年底结束,主要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
调整公私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扩大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和产品的收购、包销;(2)对私营工业进一步发放贷款;(3)调整税收,对部分工业产品减税,裁减税种,提高所得税起征点。
调整劳资关系方面,资方要确认工人的民主权利,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劳方为维持市场,可暂时降低工资福利,轮流歇工,共渡难关。
调整产销关系,逐步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根据统筹兼顾的方针,通过调整,实现产销平衡。
——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对待资本主义工业的政策有何异同。
(1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业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11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即可,注意把异同点分开进行归纳。
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政府面临恢复发展经济的紧迫任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思考,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与政策逐渐形成;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第二小问,可以从通过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企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积累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