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重要性:顺序>时间>内容>评价口诀:一个表格、两对矛盾、三大原理、四大变化2、两对矛盾:皇权对相权 中央对地方3、三大原理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内因与外因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4、四大变化1、商周之变 鬼神政治——血缘政治2、秦汉之变 血缘政治——职业政治3、唐宋之变 a 、文人社会 b 、分权4、明清之变 僵化 二、知识结构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的出现 早期国家的产生 “帝”的传说 中国早期 夏的政治:“家天下”世袭制度的确立 政治 夏商的政治文化制度 商的政治: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的 内容 特点 分封制意义 西周的政治文化 宗法制 内容 评价 “礼”制 礼乐制 “乐”制礼乐制实质及其瓦解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兼并六国秦的统一北击匈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的统一 南征岭南 建立的条件 统辖西南 历史意义 皇帝制度:总揽大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 地方制度:郡县制度 的确立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思想专制:“挟书律”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法令出一” 评价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丞相制度 相权的弱化中央行政制度 的变化 监察制度 发展演变评价 世官制选官制度 察举制 科举制元朝之前的地方行政区划 的变化 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置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度 内阁制的设立 君主 评价专制 军机处的设置 制度 军 机 处 强化 评价 密 折 制 清朝 处理民族事务的基本原则 的边疆 理藩院的设置 政策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实行“改土归流”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制度的评价 晚清的政治改良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践专题一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是-------------------------------------------------------------()①金属器具的使用②贫富分化的产生③文字的成熟④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④⑤2、有关夏商政治说法正确的是--------------------------------------------------------------()①启继承禹的最高政治领袖的地位,“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②夏王朝为商汤所灭;③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商朝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④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⑤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全册历史期末总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全册历史期末总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自查(复习着重)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表现?(地方问题,中央问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表现?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演变历程?古代中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整册复习材料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整册复习材料

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1整册复习材料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基本线索分封制、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三、知识要点(一)、宗法制1、概念: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方式。

2、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③严格的等级制度;④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3、目的:分配政治权力,维护分封制。

4、结果: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二)、分封制1、对象: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

2、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等政治、经济权利,但也必须向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评价:进步性:①巩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促进文化交流;③开发边疆,扩大统治地区④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

局限性:但后来诸侯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三)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它们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特点。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②王位世袭制;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④严格的等级制度;⑤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基本线索秦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三、知识要点(一)、中央官僚政治机构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赢政字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P10三公指、和。

职责分别是:和。

九卿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定稿)详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定稿)详解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王权强大的前提下,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原因:①西周疆域广阔,需要加强统治,巩固政权。

②扩展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3)内容:①义务:受封诸侯有服从周天子命令、随从作战、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②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有再行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的权利。

(4)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疆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5)消极影响: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强的独立性。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被破坏。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侯混战、割据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崩溃。

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的公然挑战。

2.宗法制(1)概念: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3)作用: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与特权地位,防止在权利的继承问题上发生纠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分封制是“表”,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宗法制是“里”,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和基础。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内容:①首创皇帝制度。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②建立中央官制: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度。

设置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和太尉(掌管全国军务)。

丞相下设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职能部门;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

(2)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总复习课件(共5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总复习课件(共59张PPT)
汉武帝时开始实行, 以选举贤良;魏晋时 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 选才
背景
发展 情况
隋唐时创立和 完善;明清时 八股取士
考点六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措施 (中央) 措施 (地方) 废行中书省, 设“三司” (布政司、都 指挥司、按察 司)分管地方 行政、军政和 监察
朝代
作用影响
相制被废,君主 专制达到新的高 度;内阁实质是 内侍机构,无决 策权,是君主专 制强化的产物, 不可能制约皇权 军机处的设置标 志着君主专制达 到顶峰
极大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成长,造成了中国的落后。
课堂检测

1、宗法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小宗制 C、礼乐制度 D、世卿世禄制 2、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3、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作用是: A、加剧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 B、避免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 C、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 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 4、中国历史上省制开端始于: A、隋唐 B、北宋 C、元朝 D、明清 5、我国古代的内阁制度形成于: A、唐朝时期 B、宋朝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 6、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军机处的设置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C、八股取士的实施 D、严酷的文字狱 7、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的权欲 B、地主阶级的要求 C、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法学思想的启示
人民抗争
近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旧 民 代 主 中 主 国 义 的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1911年) 革 民 命 主 革 命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 ~1949)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1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二)分封制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①分封: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秦朝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①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③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④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①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全面推行郡县制。

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三)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

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精华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精华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提示】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整体上讲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有: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等,重点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

首先,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在此基础上理解该制度下包含的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其次,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秦始皇创立(形成);“汉承秦制”,并有所创新,如中外朝制度(巩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完善);宋设“参知政事”,元朝的行省(加强);明朝的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强化)。

第三,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第四,结合地理环境等知识,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及其历史影响。

【知识梳理】一、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1、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1)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即王位世袭制度)形成。

(2)影响: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西周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子弟和功臣及亲周先代贵族(分封对象),使其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贵族集团形成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3)主要封国:见书,分封的主体是子弟,可见,血缘宗族关系仍是西周基本政治关系。

(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5)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蕴含分裂割据的危机3、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实质):宗法即宗庙之法,宗族之法,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总复习必背重点知识-word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总复习必背重点知识-word

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总复习必背重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及重点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影响: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3、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4、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A 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主体是)。

②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的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楚王问鼎表明分封制的衰落)B 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王位世袭制、等级林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及重点: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2、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第一单元单元分层突破[自我校对]A.分封制B.皇帝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E.郡国并行制F.行省制G.军机处主题全面分析和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整合]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决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主要矛盾(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2)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3.发展历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4.演变趋势(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5.特点(1)皇权至上。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4)宣扬“君权神授”。

(5)文化专制。

(6)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6.影响(1)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2)但到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其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即时演练]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给事中可以驳回诏书,反映了门下省的职能,故选A 项。

宋朝枢密院主管军政,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驳回皇帝诏令的权力,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第二单元 单元分层突破[自我校对] 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成文法 E .万民法 F .民法大全 G .奴隶主阶级主题一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区别[核心整合]1.“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两大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下列关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贵族出身的梭伦将雅典引向民主轨道B.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是当时最高权力机构C.从《十二铜表法》到《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D.古希腊、罗马文明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运作方式及法律遗产【解析】梭伦改革设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等,将雅典引上了民主制的轨道;罗马法的开端是《十二铜表法》,完备阶段是《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古希腊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运作的方式,罗马则是法律遗产。

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是常设机关。

【答案】 B主题二古代中国与西方政治的差异及原因[核心整合]2.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

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解析】B项属于中国,C项属于希腊,故排除;D项中分封诸侯属于西周,城邦国家属于希腊,故排除。

【答案】 A第三单元单元分层突破[自我校对]A.光荣革命B.《权利法案》C.责任制内阁D.皇帝E.1787年宪法F.国会G.议会主题一欧美各国政体比较[核心整合]1.(2016·汕头高一检测)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

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

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解析】“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说明了议会的重要,故选D项。

【答案】 D主题二全面认识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核心整合]1.形成原因(1)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都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加速了民主化进程,因而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2)同时也受到各国国情特别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2.特点(1)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

国家的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可见,代议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

(2)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本质资产阶级力图通过立法权限制君主和总统滥用行政权力,并以此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形式上都建立以议会为核心的代议制度。

但由于各国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但其本质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

4.历史意义(1)否定君主专制政体,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2)以法律的形式巩固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由此来巩固国家统一。

(3)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利于健全法制和保障人权,缓和阶级矛盾。

总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成果,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即时演练]2.代议制是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的政治制度,其基本特征不包括( ) A.分权与制衡B.制定宪法或法律C.实行政党政治D.民选产生国家元首【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议会选举和立法,从而与行政权分离并达到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政党政治也是其重要的体现之一。

英国的国家元首为国王,国王是世袭的而不是选举产生的,因此排除D项。

【答案】 D第四单元单元分层突破[自我校对]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五四运动E.北伐战争F.解放战争主题一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核心整合]1.发动侵华战争如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2.签订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侵犯中国主权如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4.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如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扶植蒋介石等。

5.割占中国领土割占了中国的香港、东北、西北、台湾等地区大片领土。

6.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如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帮助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等。

7.经济侵略如勒索赔款、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及掠夺土地、劳力、资源等。

8.精神文化侵略如传教、实行奴化教育等。

[即时演练]1.(2016·临川高一检测)近代某条约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这一规定( )A.直接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B.破坏了中国的航运和贸易主权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社会【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核心意思为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故选C项。

【答案】 C主题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核心整合]2.“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解析】“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肯定了武昌起义的首义作用,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问题,排除B项;材料“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指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故C 项符合题意;十三省独立而非所有省份独立,排除D项。

【答案】C第五单元 单元分层突破[自我校对] A .马克思主义 B .空想社会主义 C .《共产党宣言》 D .巴黎公社 E .无产阶级专政 F .十月革命主题一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核心整合]1.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某一主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其中有“工业革命的影响”“欧文与‘新和谐公社’”“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活动”等,请你判断该历史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巴黎社会D.俄国十月革命【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基础;欧文与“新和谐公社”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之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

故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主题二 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异同点[核心整合]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

巴黎公社革命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背景是( ) A.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B.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C.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D.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解析】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是因为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内镇压、对外投降引发的。

十月革命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镇压工人、士兵游行示威引发的。

所以A 项是其相似背景。

B、C、D三项只符合十月革命,不符合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 A第六单元单元分层突破[自我校对]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平反冤假错案C.“一国两制”D.香港主题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原因[核心整合]1.曲折历程(1)初步奠基(1949~1954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