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六章-热处理原理

合集下载

金属学及热处理

金属学及热处理

时效处理工艺
总结词
时效处理是一种通过长时间放置或加热使金属内部发生沉淀 或析出反应的过程,主要用于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时效处理工艺通常将金属加热至较低的温度,并保持一定时 间,使金属内部的原子或分子的分布发生变化,形成更加稳 定的结构。通过时效处理,金属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得到提 高。
表面热处理工艺
总结词
表面热处理是一种仅对金属表面进行 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主要用于改善金 属表面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氧化 性等。
详细描述
表面热处理工艺通常仅对金属表面进行加热 和冷却,而内部保持不变。通过表面热处理 ,可以改变金属表面的晶格结构、化学成分 和组织结构等,从而改善其表面的性能。
04 热处理设备与工具
热处理炉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和使用寿命。
在操作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炉温和炉压是否正常,防止 超温或超压。
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炉膛的清洁,防止杂物和积炭对 加热元件和金属材料的影响。
热处理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01
02
03
04
根据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和金属 材料,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具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工具的 材质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防 止工具损坏或金属材料表面损
金属学及热处理
contents
目录
• 金属学基础 • 热处理原理 • 热处理工艺技术 • 热处理设备与工具 • 热处理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01 金属学基础
金属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钢铁材料
根据碳含量和用途,钢铁材料可分为生铁、铸铁和钢 材。其特性包括高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有色金属
如铜、铝、锌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 性。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概述及解释说明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概述及解释说明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介绍本文的主题,即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的概述和解释说明。

金属学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研究了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质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而热处理则涉及改变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质,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从而调整和优化其力学性能和物理特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阐述:首先,我们会介绍一些关于金属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包括金属的分类与性质、元素与化合物在金属中的结构和特性,以及热力学与相图分析在金属学中的应用。

接着,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简要概述热处理原理,并重点讲解固溶处理、淬火、回火和调质等常见热处理工艺及其机理。

第四部分将以几个具体案例为例,分析金属材料选择与热处理方法论证案例、钢材中非金属夹杂物影响评估案例以及铝合金热处理优化方案设计案例。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给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简明的概述,深入解释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通过介绍金属学基础知识和常见热处理工艺,并结合应用案例分析,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热处理过程对其性能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会探讨未来金属学与热处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对金属学和热处理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2. 金属学基础知识:2.1 金属的分类与性质:在金属学中,金属可以分为两大类: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包括铜、铝、镁等,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黑色金属主要指铁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磁性和机械性能。

除了颜色的区别外,各种金属还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例如,铜在常温下呈现红色,并且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而铁则是一种较为坚硬且可磁化的材料。

2.2 元素与化合物在金属中的结构和特性:金属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晶体结构而组成。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
金属学与热处理
本课程将介绍金属学基础、金属热力学、金属相变、金属缺陷与强化、金属 热处理以及金属表面处理,让您掌握金属材料与加工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金属学基础
1
金属的组成
金属是由原子或离子通过共用自由电子结合而成,是导热、导电、延展、可塑性 极强的物质。
2
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是具有整齐排列、具有规律性的晶体结构。晶格是六面体密排结构。
3
金属的晶界和位错
晶界是晶体内部不同晶粒相交界面。位错是晶粒中原子或离子排列存在的缺陷。
第二章 金属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 另一种形式,但能量总量不 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量不会自己从低温转移到 高温物体,只有在做功或吸 收外界热量的情况下才可以。
热力学第三定律
在温度绝对零度的情况下, 能量变为零。
2 热处理设备
有固体加热炉、电阻炉、气体加热炉、水加热炉等。
3 热处理工艺控制
包括加热速度、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控制参数。
第六章 金属表面处理
金属表面处理方法
包括化学处理、机械加工、电 化学处理、热处理、电镀等多 种方法。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流程
表面清洁、表面活化、表面处 理、表面涂装等环节组成。
产生于晶体生长、切割、变形等过程中。
包括薄亚晶带、位错、蠕变加工硬化带。
3
面缺陷
是金属晶体的缺陷,其形状是哑铃、孔
强化机理
4
等。表现为晶界、裂纹等。
金属材料经过不同的加工或处理过程, 可以获得不同的强度、硬度、延展性等
性能。
第五章 金属的热处理
1 热处理工艺
是在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条件下,对金属材料进行组织和性能控制的工艺。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崔忠圻第三版课后题全部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崔忠圻第三版课后题全部答案

10.
11. 多晶型转变:大部分金属只有一种晶体结构,但也有少数金属如 Fe、Mn、Ti、Co 等具有两种或几种的晶体结 构,当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称为多晶型转变。
-8.1% 12. 晶带:平行于或相交于同一直线的一组晶面叫做一个晶带。
晶带轴:晶带中平行于或相交于的那条直线叫做晶带轴。 13.(1-211)(-3211)(-1-122) 14.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一般来说,组元是组成合金的元素,也可以是稳定的化合物;
随着晶胚 r 增大,系统的自由能下降,这样的晶胚可以自发地长成稳定的晶核,当 r= rk =时,这种晶胚既可能消失,
也可能长大称为稳定的晶核,因此把 rk 称为临界形核半径;
⑾活性质点:在非均匀形核中,固态杂质和晶核(晶体)界面满足点阵匹配原理(结构相似、尺寸相当),就可能
能量起伏;
⑦均匀形核: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是相同的,这种形核方式称为均匀形核;
⑧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的下降只补偿了表面能的 2/3,还有 1/3 的表面能没有得到补偿,需要
对形核作功,故称
△Gk=1/3Skσ为形核功;
⑨临界形核半径:当 r<rk 时,随着晶胚 r 增大,系统自由能增加,这种晶胚不能成为稳定的晶核,当 r>rk 时,
电子浓度决定的,故电子浓度影响着固溶度:公式
上式 Va、Vb 分别为溶剂和溶质的原子价,X 为溶剂 B 的摩尔分数。一定的金属晶体结构的单位体积中能容纳的 价电子数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结构不稳定甚至变化,故此固溶体的电子浓度有一极限值。(fcc 为 1.36,bcc 为 1.48)元素的原子价越高,则其固溶度越小。 4 晶体结构因素:溶剂与溶质的晶体结构类型是否相同,是其能否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必要条件。如果组元的 晶体结构不同,只能形成有限固溶体。即使组元晶体结构相同但是不能形成无限固溶体,其溶解度也将大于晶 格类型不同的组元间的溶解度。 以上 4 个要素都有利时所形成的固溶体固溶度可能较大,甚至无限固溶体。但上述四个要素只是形成固溶体的必要 条件。此外,温度越高,固溶度越大。 15. 固溶强化:在固溶体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 强化。 由于间隙原子造成的晶格畸变比置换固溶体要大得多,所以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要好。 16. 间隙相:过渡族金属能与原子甚小的非金属形成化合物,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比值小于 0.59 时, 形成的化合物具有比较简单的晶体结构,称为间隙相; 间隙相与间隙固溶体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间隙相是一种化合物,它具有与其组元完全不同的晶体结构,而间隙 固溶体则保持溶剂组元的晶格类型; 间隙相的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半径比小于 0.59 且具有较简单的结构,而间隙化合物的非金属原子与金属原子 半径比大于 0.59 且结构比较复杂。此外,间隙相一般比间隙化合物硬度更高,更稳定。 17. Ag、Al 都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如果 Ag、Al 在固态下形成无限固溶体,则必须是置换固溶体,影响置换 固溶体的四个因素:原子半径、电负性、电子浓度、晶体结构。Ag、Al 的原子半径相差不大、电负性相差不大,晶 体结构都为面心立方晶体,这三个因素都比较有利,但是面心立方结构单位体积能容纳的价电子数有一定限度,超 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结构的不稳定甚至改变,故而有电子浓度有一定的限度。AL 的化合价位+3(很大),只需溶入 相对较少的 AL 就能达到极限电子浓度,即溶解度有一定限度,不能形成无限固溶体。 18. P107 19. 晶体结构:固溶体保持着溶剂组元的晶格类型,此外固溶体结构还会发生如下变(①晶格畸变;②偏聚与有序; ③有序固溶体); 金属化合物晶结构不同于任一组元,是合金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新相; 机械性能:固溶体相对来说塑韧性较好,硬度低;金属化合物硬而脆。 20. 点缺陷都会造成晶格畸变,对金属的性能产生影响,如使屈服强度升高、电阻增大、体积膨胀等等;此外,点 缺陷的存在将加速扩散,因而凡是与扩散有关的相变、化学热处理、高温下的塑性变形和断裂等等,都与空位和间 隙原子的存在和运动有关系。 21. 刃形位错:设有一简单立方晶体,某一原子面在晶体内部中断,这个原子平面中断处的边缘就是一个刃形位错, 犹如用一把锋利的钢刀将晶体上半部分切开,沿切口硬插入一额外半原子面一样,将刃口处的原子列称为刃形位错 线。 螺形位错:一个晶体的某一部分相对于其它部分发生滑移,原子平面沿着一根轴线盘旋上升,每绕轴线一周,原 子面上升(下降)一个晶面间距。在中央轴线(即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是按螺旋型排列的,这种位错称为螺形位错。 各种间隙原子核尺寸较大的置换原子,它们的应力场是压应力,因此在正刃形位错的上半部分的应力相同,二者

热处理基本知识及工艺原理

热处理基本知识及工艺原理
分类:渗碳、渗氮、渗硼、渗铬、碳氮共渗等 基本过程:分解、吸附和扩散三个基本过程
2
钢的热处理工艺
1 渗碳
目的:提高表面硬度(62-68HRC),耐磨性,而使心部仍保持一定 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 和韧性。 分类:气体渗碳、液体渗碳及固体渗碳 气体渗碳原理:在高温(900~950℃)气体介质中的渗碳
碳原子的分解
基本组元: Fe、C
基本相:
铁素体 C在体心立方α-Fe (α或 F ) 中的间隙固溶体;
0.0218%(727℃)
强硬度低; 塑韧性好; 与工业纯铁相同
奥氏体 (γ或 A )
渗碳体 (Fe3C)
C在面心立方γ-Fe 中的间隙固溶体
强硬度较低;
塑性较好, 变形抗力较低, 易于锻压成形; 顺磁性。
Fe与C形成的金属化 强度低;硬度高;
金 含碳量为2.11%—6.69%的铁碳合金。
白口铸铁
共晶白口铸铁: 含碳量为4.3% ; 亚共晶白口铸铁:含碳量在2.11%—4.3%之间; 过共晶白口铸铁:含碳量在4.3%—6.69%之间;
1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二 热处理基本原理
1 热处理基本概念与知识 定义:在一定介质中,通过加热、保温、冷却以使金属的组织发生转变
650-400℃,快,避免C曲线 400℃以下,慢,减轻相变应力
T
A1
MS 水 理想 油
t
2
钢的热处理工艺
5.淬透性与淬硬性 淬透性:淬火条件下得到M组织的能力,取决于 VK(上临界 冷却速度) 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获得硬度的能力,取决于M中C%, C%↑→淬硬性↑
2
钢的热处理工艺
淬透层深度:由工件表面→半马氏体点(50%M)的深度。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

举例说明
电子器件中的微型线圈需要采用真空 热处理来确保其导电性能和稳定性; 而医疗器械中常用的钛合金则需要通 过特殊的化学热处理来提高其耐腐蚀 性和生物相容性。
05
热处理设备与工艺控 制
热处理设备的分类与选择
热处理设备的分类
根据加热方式、用途和特点,热处理设备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电炉、燃气炉、 真空炉、感应炉等。
举例说明
飞机发动机中的涡轮叶片需要采用特 殊的热处理工艺来提高其高温强度和 抗疲劳性能;而医疗器械中常用的钛 合金则需要通过精细的热处理来确保 其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
功能金属材料的热处理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功能金属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 性能,其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的性能具 有重要影响。
功能金属材料的热处理主要包括真空 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和磁场热处理等 工艺。这些工艺能够改变金属的表面 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赋予材料 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例如,磁性 材料需要进行磁场热处理来提高其磁 导率和磁感应强度;而超导材料则需 要通过真空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来确 保其超导性能。
气氛控制
对于某些热处理工艺,如渗碳、 渗氮等,需要控制炉内的气氛, 包括气体组成、压力和流量等, 以确保工件表面的质量。
热处理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减少能源消耗
采用先进的热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 ,减少能源浪费。
降低污染物排放
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降低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 有害物质排放,如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
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
相变概念
金属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的组织结构变 化,包括晶体结构的变化和相的分离。
相变机理
固态相变、液态相变和气态相变等。
相变类型
共析转变、包晶转变、固溶体脱溶等。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中的金属的热膨胀与收缩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中的金属的热膨胀与收缩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中的金属的热膨胀与收缩金属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制备工艺的科学学科。

在金属学中,研究金属的热膨胀与收缩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金属的热膨胀与收缩的原理以及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一、金属的热膨胀与收缩原理金属材料的热膨胀和收缩是由晶格结构中原子的热振动引起的。

当金属受热时,其晶格中的原子会因为热振动而相对位移,使整个金属材料发生膨胀。

相反,当金属被冷却时,原子的热振动减小,导致金属收缩。

金属的热膨胀和收缩与其晶格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不同金属的晶格结构可能在温度变化时会产生不同的膨胀和收缩效应。

例如,立方晶体结构的金属在三个维度上的膨胀系数相等,而六方晶体结构的金属则具有不同的膨胀系数。

这些不同的晶格结构导致了不同金属的热膨胀性质的差异。

二、金属的热膨胀与收缩的影响因素金属的热膨胀与收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变化和金属的组成成分。

首先是温度变化。

当金属受到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其膨胀和收缩的程度也会相应改变。

金属的热膨胀系数是用来衡量金属单位温度变化下的膨胀或收缩量的重要参数。

一般来说,金属在升温过程中会发生膨胀,温度降低则发生收缩。

其次是金属的组成成分。

金属材料通常由多种金属元素合金化而成,不同金属元素的组合对金属的热膨胀与收缩也会造成影响。

例如,含有镍的合金在高温下的热膨胀系数较小,而含有铝的合金则具有较大的热膨胀系数。

三、金属的热膨胀与收缩在热处理中的应用金属的热膨胀与收缩在热处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在金属的加热过程中,由于热膨胀的效应,金属材料的体积会增大。

这个特性使得在热处理时可以利用金属的热膨胀来实现对零件尺寸的调整。

例如,在制造高精度零件时,可以将金属零件先进行加热使之膨胀,然后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加工和冷却使其回缩到设计尺寸。

另外,在金属材料的淬火过程中,由于金属的快速冷却,使其迅速收缩产生组织变化,进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六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六章

复习重点:名词、简答、各章课堂强调的重点及书后作业第六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一、名词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屈服极限:金属开始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

延伸率:在拉伸试验中,金属试样断裂后标距长度伸长量∆L(L k-L0)与原始标距长度L0的百分比。

断面收缩率:在拉伸试验中,金属试样断裂后原始横截面面积F0和断裂时横截面面积F k之差与原始横截面积F0的百分比。

滑移带:当表面抛光的单晶体金属试样经过适量塑性变形后,在金相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在抛光的表面上出现的相互平行的线条。

滑移线:经塑性变形后在试样表面上产生的一个个小台阶。

滑移: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某些晶面和晶向发生相对滑动的塑性变形方式。

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滑移系。

软取向:当外力与滑移面、滑移方向的夹角都是45°时所对应的取向称为软取向。

硬取向:当外力与滑移面平行(ϕ=90°)或垂直(λ=90°)时所对应的取向称为硬取向。

细晶强化:用细化晶粒增加晶界提高金属强度的方法。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孪晶面或孪生面)与晶向(孪生方向)产生一定角度的均匀切变过程。

孪晶:通过孪生形成的以孪晶界为分界面的对称的两部分晶体。

变形织构:因塑性变形导致的多晶体晶粒具有的择优取向的组织。

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升高,而塑性、韧性则显著下降的现象。

二、简答:1. 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答: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2. 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有哪些?答:金属的本性、晶体结构、晶格常数。

3. 滑移面与滑移方向选择晶体密排面与密排晶向的原因?答:密排晶面上原子间结合力最强,而密排晶面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最弱,滑移的阻力最小,因而最易滑移,密排晶向阻力最小。

4.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答:各晶粒不同时变形、各晶粒相互协调变形、各晶粒及一个晶粒内部变形不均匀5. 塑性变形后,金属内部残余应力有哪几种?答:宏观内应力、微观内应力、点阵畸变6、根据组织,合金分为哪两种?答:1)单相固溶体合金,2)多相合金。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件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件

降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汽车零部件的耐磨性、 耐腐蚀性和疲劳强度
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尺寸精度 和形状精度,保证其装配精
度和性能稳定性
热处理在航空航天工业的应用
提高材料强度和韧性
改善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
改善疲劳性能和耐磨性
提高零件的尺寸稳定性和可靠性
提高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金属学及热处理PPT课 件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金属学基础
金属的热处理原理 金属的热处理工艺 金属热处理的应用 金属热处理的未来发展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金属学基础
金属材料的分类
按照化学成分分类:铁、铜、铝、锌等 按照组织结构分类:单相、多相、复合等 按照性能分类: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等 按照用途分类:建筑、汽车、航空、电子等
热处理工艺:包括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
热处理效果:影响金属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热处理的分类
退火: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 后冷却,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提高塑性 和韧性
正火: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 冷却,以细化晶粒,提高硬度和强度
淬火: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 快速冷却,以获得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热处理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绿色热处理技术: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污染排放 节能减排:优化热处理工艺,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 循环利用:回收利用废热、废气、废液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环保法规:遵守环保法规,确保热处理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热处理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

《金属学和热处理》崔忠圻[第二版]课后答案解析[完整版]

《金属学和热处理》崔忠圻[第二版]课后答案解析[完整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1-1 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等晶向。

答:1-2 立方晶系的{1 1 1}晶面构成一个八面体,试作图画出该八面体,并注明各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1 1 1}晶面共包括(1 1 1)、(-1 1 1)、(1 -1 1)、(1 1 -1)四个晶面,在一个立方晶系中画出上述四个晶面。

1-3 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为a=b≠c,c=2/3a。

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结局分别为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由题述可得: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Z方向截距为3c=3×2a/3=2a。

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1-4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1 0 0)==a/2H(1 1 0)==√2a/2H(1 1 1)==√3a/6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1-5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1 0 0)==a/2H(1 1 0)==√2a/4H(1 1 1)==√3a/3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1)注意: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的计算方法是:1、体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和为奇数是H=,当指数和为偶数时H=2、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不全为奇数是H=,当指数全为奇数是H=。

1-6 试从面心立方晶格中绘出体心正方晶胞,并求出它的晶格常数。

答:1-7 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

金属学与热处理章节重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章节重点总结

第1章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1.1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最外层的电子数很少,一般为1~2个,不超过3个。

金属键的特点: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结合力:当原子靠近到一定程度时,原子间会产生较强的作用力。

结合力=吸引力+排斥力结合能=吸引能+排斥能(课本图1.2)吸引力:正离子与负离子(电子云)间静电引力,长程力排斥力:正离子间,电子间的作用力,短程力固态金属原子趋于规则排列的原因:当大量金属原子结合成固体时,为使固态金属具有最低的能量,以保持其稳定状态,原子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距离。

1.2晶体:基元在三维空间呈规律性排列。

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的具体排列情况,也就是晶体中的这些质点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方式。

晶格:将阵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空间格子。

晶胞:保持点阵几何特征的基本单元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要会画晶项指数,晶面指数)共带面:平行或相交于同一直线的一组晶面组成一个晶带,这一组晶面叫做共带面晶带轴:同一晶带中所有晶面的交线互相平行,其中通过坐标原点的那条直线。

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的温度和压强改变时,有些金属会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转变。

1.3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经熔炼、烧结或其它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通常组元就是组成合金的元素。

相:是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相同晶体结构,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合金的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与固溶体结构相同的组元为溶剂,另一组元为溶质。

固溶体的分类: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位置: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

按溶质原子在固体中的溶解度: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按溶质原子在固溶体内分布规则:分为有序固溶体和无序固溶体固溶强化:在固体溶液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六章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六章

⾦属学及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六章第六章⾦属及合⾦的塑性变形和断裂2)求出屈服载荷下的取向因⼦,作出取向因⼦和屈服应⼒的关系曲线,说明取向因⼦对屈服应⼒的影响。

答:1)需临界临界分切应⼒的计算公式:τk=σs cosφcosλ,σs为屈服强度=屈服载荷/截⾯积需要注意的是:在拉伸试验时,滑移⾯受⼤⼩相等,⽅向相反的⼀对轴向⼒的作⽤。

当载荷与法线夹⾓φ为钝⾓时,则按φ的补⾓做余弦计算。

2)c osφcosλ称作取向因⼦,由表中σs和cosφcosλ的数值可以看出,随着取向因⼦的增⼤,屈服应⼒逐渐减⼩。

cosφcosλ的最⼤值是φ、λ均为45度时,数值为0.5,此时σs为最⼩值,⾦属最易发⽣滑移,这种取向称为软取向。

当外⼒与滑移⾯平⾏(φ=90°)或垂直(λ=90°)时,cosφcosλ为0,则⽆论τk数值如何,σs均为⽆穷⼤,表⽰晶体在此情况下根本⽆法滑移,这种取向称为硬取向。

6-2 画出铜晶体的⼀个晶胞,在晶胞上指出:1)发⽣滑移的⼀个滑移⾯2)在这⼀晶⾯上发⽣滑移的⼀个⽅向3)滑移⾯上的原⼦密度与{001}等其他晶⾯相⽐有何差别4)沿滑移⽅向的原⼦间距与其他⽅向有何差别。

答:解答此题⾸先要知道铜在室温时的晶体结构是⾯⼼⽴⽅。

1)发⽣滑移的滑移⾯通常是晶体的密排⾯,也就是原⼦密度最⼤的晶⾯。

在⾯⼼⽴⽅晶格中的密排⾯是{111}晶⾯。

2)发⽣滑移的滑移⽅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向,也就是原⼦密度最⼤的晶向,在{111}晶⾯中的密排⽅向<110>晶向。

3){111}晶⾯的原⼦密度为原⼦密度最⼤的晶⾯,其值为2.3/a2,{001}晶⾯的原⼦密度为1.5/a24)滑移⽅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向,也就是原⼦密度⾼于其他晶向,原⼦排列紧密,原⼦间距⼩于其他晶向,其值为1.414/a。

6-3 假定有⼀铜单晶体,其表⾯恰好平⾏于晶体的(001)晶⾯,若在[001]晶向施加应⼒,使该晶体在所有可能的滑移⾯上滑移,并在上述晶⾯上产⽣相应的滑移线,试预计在表⾯上可能看到的滑移线形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临界冷却速度
冷却速度对转变产物类型的影响:
可用VC、VC′判断。
当 V > VC 时, A过冷→M ;
当V<VC′时,
A过冷→P ;
当 VC′< V <VC 时, A过冷→P +M
**
实际中由于CCT曲线测量难,可 用TTT曲线代替CCT曲线作定性分析, 判断获得M的难易程度。
**
连续冷却的VC值是等温冷却C曲 线中与鼻点相切的VC的1.5倍,故可用 等温冷却C曲线中VC代替或估算.
2 奥氏体组织: 愈细,成分及组织愈不均匀, 未溶第二相愈多——左移。 T↑、t↑,晶粒粗大,成分、组 织均匀,A 稳定性↑ ——右移。
其它: 应力和塑性变形 1) 拉应力 压应力 奥氏体体积变化 2) 塑性变形
三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 Contin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 ---CCT )
第八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本章目的: 1 阐明钢的热处理的基本原理; 2 揭示钢在热处理过程中工艺-组织- 性能的变化规律;
本章重点:
(1)C曲线的实质、分析和应用; (2)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及回火转变的 各种组织的本质、形态和性能特点; (3) 马氏体高强度高硬度的本质
§ 8-1 热处理概述
一 热处理的定义及作用
2 中温转变产物
——Fe不扩散,C部分扩散
α(C过饱和的)+Fe3C的机械混合物
┗ 贝氏体类型( B)
化学成分的变化靠扩散实现
晶格类型的转变非扩散性
——半扩散性
3 低温转变产物 Fe、C均不扩散——非扩散型
得 C 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 马氏体
——马氏体类型( M)
热处理的两种冷却方式: 等温冷却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曲 线 连续冷却——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动力学曲线
产物: P:珠光体 B:贝氏体 M:马氏体 鼻点
τ
2 要点; ① 不同温度下转变产物不同;
高温转变产物(A1~550℃): 珠光体( P)——扩散型
中温转变产物(550℃~MS) :
贝氏体( B)—半扩散型
低温转变产物(MS~Mf):
马氏体( M)——非扩散型
② 存在孕育期 ——过冷奥氏体等温分解所需的准备时间 ——代表 A过冷稳定性。 ③ 存在鼻点: ——孕育期最短, A过冷最不稳定; ④ T转↓,产物硬度↑。 ⑤ 马氏体是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中的一种 转变组织,非等温转变产物。将其画入, 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更完备、实用
A3 S
Ar1
4 奥氏体形成过程(共析钢) 四个阶段: (1)奥氏体在F—Fe3C 界面上形核(10秒) (2)奥氏体向 F 及 Fe3C 两侧长大(几百秒) (3) 剩余 Fe3C 的溶解; (千秒) (4)奥氏体中 C 的扩散均匀化。 (万秒)
* 任何固态相变均需形核与长大过程 * 形核需要“三个起伏条件”: 成分起伏、结构起伏、能量起伏 ——故晶界或缺陷处易形核
0.9C+0.5Mn 0.9C+1.2Mn 0.9+2.8Mn
τ
0.5C
0.5C+2%Cr
0.5C+8%Cr
——须溶入 A 中 T
0.5C+4%Cr
τ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只改变C曲线位置 Co,Al,Ni,Cu,Si T
Co,Al Si Ni,Si,Cu,Mn Ni,Cu,Mn Ms Co,Al 外所 有合金元素 τ
机理: 难溶粒子的 机械阻碍作用 例如:AlN、VN、 TiN、NbN、ZrN
本质粗晶粒钢
本质细晶粒钢
④ 是确定热处理工艺参数以及热处理质 量的重要依据 “过热” :热处理加热中A晶粒显著粗 化 本质粗晶粒钢:须严格控制加热T、t
——需热处理件尽可能选择本质细晶粒钢
例如:渗 C 用钢
20MnVB, 20CrMnTi
关于本质晶粒度概念的要点: ① 表征该钢种在通常的热处理条件下 A 晶粒 长大的趋势,不代表真实、实际晶粒大小; ② 本质粗晶粒度钢实际晶粒度并非一定粗大, 本质细晶粒度钢实际晶粒度并非一定细小; 而与具体的热处理工艺有关。 ③ 本质晶粒度主要与成分或冶炼条件有关 机理: 难溶粒子的机械阻碍作用 Al 脱氧镇静钢 含V、Ti、Nb、Zr 钢
共析碳钢 TTT曲线 共析碳钢 CCT曲线 A1 T
PS
C
Pk
C′ ①
①:P; ②:M; ③:P+M Vc:连续冷却中全部
A过→ M的最小V冷
——临界淬火速度 ——上临界冷却速度 VC′:连续冷却中全部 A过→ P 的最大V冷
Ms
Vc′′ ② M Vc M+P ③ Vc′ P Mf
τ
共析碳钢 TTT 与 CCT 曲线
1:片状珠光体
2 :粒状珠光体
真实应变ε×100
0.4 0.2 0
50
S0
120 σb 100 HRC 40 80 60 30 50 Ψ 20 30 550 600 650 700 0 转变温度,℃
3 伪共析组织
通过加快钢冷却速度,可获得强硬度较好 的伪共析组织 (1) 定义:偏离共析成分的A过冷形成的珠光体。
2 奥氏体化中成分组织结构的变化 以共析钢为例 F + Fe3C → A (727 ℃)
成分(C%) 0.0218 6.69 0.77
结构
体心立方 复杂斜方 面心立方
说明奥氏体化中须两个过程: ① C 成分变化: C 的扩散
② 铁晶格改组: Fe 扩散
3 奥氏体形成热力学条件 热力学条件: T﹥A1 原因:以珠光体与奥氏体的 体积自由能之差来提供驱 动力以克服新相晶核的表 面能及弹性能 ——存在过热度⊿T : T实际- T理论
§ 8-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一 奥氏体形成的机理 1 奥氏体组织结构和性能 ① 定义:C 及合金元素固溶于面心立 方结构的 γ-Fe 中形成的固溶体。 C溶于γ相八面体间隙中, R间隙 = 0.535 A ﹤ R c=0.77A →γ晶 格畸变,并非所有晶胞均可溶碳, 1148℃ → 2.5个晶胞溶一个C原子。 ② 性能:顺磁性;比容最小; 塑性好;线膨胀系数较大
L+β
L α+L L+β
γ
α+γ
γ +β α+ β
α
α+ β
A δ T N
H J
铁碳相图
B L+γ L D
为什么钢能热处理?
L +Fe3C
γ G α+γ P S
E
C γ +Fe3C
F
A1
α+Fe3C
K
α
Q Fe

6.69
C%
Fe3C
① α→ γ 固态相变 ﹄有相变重结晶 ② C溶解度显著变化 ﹄可固溶强化 热处理温度区间: A1 < T < TNJEF 热处理第一步 —加热奥氏体化
一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 (Temperature-Time-Transformation)
——C曲线
A 700 A1 HRC 15 40 45 55 Mf >60 104 105
A过冷 τ孕
A→P A→B
P
过冷奥氏体与 奥氏体的区别
500
T
200
B
Ms A→M 1 10
M+AR
102 103
二 影响 C 曲线的因素
与奥氏体状态有关 指溶入奥氏体中的C 1 化学成分 (1) 含碳量: 理论:奥氏体中 C%↑,C 曲线右移。 F 相难析出,珠光体转变难进行, 实际;亚共析钢:C%↑,C 曲线右移; 过共析:C%↑,左移; 未溶 Fe3C↑
(2) 合金元素
0.9%C
T
① 除Co、Al (WAl>2.5%) 外,其它合金元 素随 Me%↑,C 曲线右移
1 热处理的定义:金属或合金在固态下于 一定介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 间,以一定速度冷却下来的一种综合工艺。 三个基本过程:加热、保温、冷却 2 热处理工艺曲线 四个重要参数: V加热、 T保温、 t保温、V冷却
T
T保温 t保温
V加热
t
V冷却
2 热处理的意义及作用 意义: 应用广泛、 效果显著 : 汽车零件80%;工模具、轴承100% 例:45#钢,840℃加热,不同方式冷却
热处理温度↑,时间↑ ,晶粒长大。
②与晶粒是否容易长大有关 ——— 引入本质晶粒度概念
(3)本质晶粒度 指钢在特定的加热条件下,奥氏体晶 粒长大的倾向性,分为本质粗晶粒度 和本质细晶粒度。
测定方法:加热至930±10℃,保温8h, 若A晶粒1-4 级:本质粗晶粒度钢, 5-8 级:本质细晶粒度钢。
§ 8-3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冷却过程——热处理工艺的关键部 分,对控制热处理以后的组织与性能起 着极大作用,不同的冷却速度获不同的 组织与性能。
1 高温转变产物 ——Fe、C均扩散 亚共析钢: F+P; 共析钢:P;
过共析钢: P+Fe3C
┗ 珠光体类型 化学成分与晶格类型的转变均靠扩散实现 ——扩散类型
亚共析钢、过共析钢C曲线 :
亚共析钢、过共析钢C曲线 : 以珠光体转变为例:
亚共析钢珠光体型转变式:
A→F先共析 + P 过共析钢珠光体型转变式: A→ Fe3C先共析 + P
① 多一条先共析相析出线; ② 先共析相量随转变温度下降而减少, 鼻点温度以下无先共析相析出。 ——转变温度的降低会抑制先共析 相的析出; 当转变温度足够低,先共析相 的析出被完全抑制——由非共析成 分获得的共析组织称为伪共析体
冷却方式 随炉冷却 空气冷却 油冷 水冷却 HRC 15~18 18~24 40~50 52~60 P+F M 组织 P+F(少) M+P 组织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