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桑代克三大律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桑代克三大律桑代克三大律一直是我们考试的难点部分,最常考的题型是选择题,需要大家理解记忆。
下面我将为大家重点去剖析这一块的知识点。
一、知识点二、关系练习律是效果律的附律,因为只有练习而无奖励,没有办法导致进步。
三、练习题1.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1.【答案】D。
解析: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反馈是效果律的要求。
【知识点】心理学-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难度等级】★2.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学习者提前具有某种需要,本能积极地接受知识,这体现的学习规律是( )。
A.准备律B.效果律C.练习律D.条件反射2.【答案】A。
解析:准备律是指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知识点】心理学-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难度等级】★3.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者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 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 多次练习,毫无进步。
对该实验的结果最适当的解释是( )。
A.被试者缺乏学习动机B.被试者练习过多导致疲劳C.被试者不知道自己的练习结果D.未对被试者进行学习评价3.【答案】C。
解析:桑代克提出的三个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题中只涉及到3000 次的练习律,被试者被蒙上眼睛无法得知自己的学习结果,没有形成联结,致使效果不好。
【知识点】心理学-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难度等级】★4.每次上新课前,老师都会预设问题激发学习,并让学生预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 )。
A.效果律B.准备律C.练习律D.学习律4.【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桑代克的试误说有三个重要学习定律,分别是“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及其启示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一、桑代克及其学习定律爱德华.桑代克(EdwardL.Thorndike,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9世纪末,桑代克通过著名的“迷箱实验”,观察到动物是通过尝试错误而偶然获得成功的,因而他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学习是联结的形成和巩固”。
20世纪20、30年代,桑代克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人类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准备律准备律是指学习开始时的预备之势。
在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中,他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在迷箱里,食物放在箱子外面作为脱逃的奖赏。
箱内设有一种打开门闩的装置。
最初,当猫去碰、去嗅、以及从各个方向去抓食物时,它表现出一种平常的、随机的、很有点紊乱的行为。
最后,猫碰巧做出了正确的行为,门开了。
在首次尝试时,出现的正确行为十分偶然。
在以后的尝试中,随机的紊乱行为出现得少了。
直至最后,当学习完成时,只要把猫放进箱子,它就会表现出正确的行为。
2.练习律练习律是指学习需要经过重复才能完成,由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
桑代克认为,一个联结的使用(练习)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一个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
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使用而加强,因不用而减弱。
后来,桑代克又多次指出,大量的、过多的练习并不会无条件地增强刺激反应联结的力量例如,他让一些大学生蒙住眼睛画一条3英寸长的线条,允许被试者尝试上千次。
结果,被试者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的尝试并无任何进步。
一般说来,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
二、桑代克学习定律的启示1.激发动机,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活动的内在动因或动力”。
动机具有引起个体活动的始动功能,指引活动方向的指向功能以及增强活动力量的强化功能。
学习中的动机和兴趣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能促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主动,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加快达到学习目标的速度。
简述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
简述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
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
桑代克认为,人类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致的。
桑代克提出了三大学习律: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1.准备律
这个规律主要是指:“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传导而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
在实验当中准备律就是猫必须是饿猫,如果猫吃的很饱就没有动力去跑出笼子去吃鱼。
所以给我们的当下的一个启示就是,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准备时间,作为老师千万不能搞突袭。
”此准备,不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而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简而言之,联结的增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准备。
2.练习律
指学习要经过反复的练习。
练习律又分为应用律和失用律:应用律是指一个联结的使用(练习),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失用律是指一个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减弱这个联结的力量或使之遗忘。
所以这个定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练习才能巩固知识,不然学习的知识就会忘记。
3.效果律
在实验中的效果律其实就是猫跑出笼子有食物吃,这个食物对于猫来说就是一个反馈,他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对于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回答完问题要给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老师要给予批改,这些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也就是说当建立了联结时,导致满意后果(奖励)的联结会得到加强,而带来烦恼效果(惩罚)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
桑代克的三条定律
桑代克的三条定律
桑代克的三条定律是经济学家约瑟夫·桑代克提出的关于经济增长的定律。
这些定律主要描述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 第一定律:技术进步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这条定律表明,随着技术的进步,劳动者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生产工具,从而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这将促进经济增长。
2. 第二定律:技术进步会导致劳动力需求的下降。
这条定律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劳动力密集型的任务可以被自动化和机器所替代。
这将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可能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3. 第三定律:技术进步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均。
这条定律认为,技术进步通常会使得少数人的收入增加,而大多数人的收入增长缓慢或停滞。
这是因为技术进步通常对高技能和高教育水平的劳动者更有利,而对低技能和低教育水平的劳动者不利。
总的来说,桑代克的三条定律强调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但也指出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劳动力需求的下降和收入分配的不均。
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标准答案
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答案————————————————————————————————作者:————————————————————————————————日期:2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一、填空题、1、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逐渐变弱并最终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2、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三条定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3、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4、班杜拉认为人类大部分行为是靠观察榜样行为而习得的,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5、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阶段组成。
6、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来实现的,而非盲目的试误。
7、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8、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法。
9、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上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0、加涅把学习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的接收、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1、加涅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1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二、单项选择题1、在斯金纳看来,学期考试的强化类型是( B )A、连续性;B、固定时距式;C、固定比例式;D、变化比例式。
2、在斯金纳的理论中,赌博的强化类型是( D )A连续式; B固定时距式; C固定比例式; D变化比例式。
3、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下列属于二级强化物的是( D )A食物; B水; C爱抚; D货币。
4、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撤走某一刺激可以使操作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刺激的作用被称为( 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习的基本理论》考点巩固最新版(二)_5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习的基本理论》考点巩固最新版(二)1、多选题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_____等类。
A : 道德规范的学习B : 知识的学习C : 技能的学习D : 行为规范的学习参考答案: BCD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学者对学习分类的把握。
【参考答案】BCD【名师点睛】有关学习的分类主要有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结果分类,以及我国学者对学习的分类。
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知识的学习主要掌握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知识主要来自对反映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技能的学习主要为了获得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行为规范的学习主要是学习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调控、维持社会秩序的方法和规则。
2、单选题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实现的途径是_____。
A : 尝试过程B : 试误过程C : 联结过程D : 反馈过程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
3、单选题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 布鲁纳B : 桑代克C : 斯金纳D : 奥苏贝尔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考点“布鲁纳”。
4、单选题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划分为了三种类型,一种观察学习是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这种学习称为_____。
A : 直接的观察学习B : 抽象性的观察学习C : 间接的观察学习D : 形象观察学习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如青少年看了枪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5、单选题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_____A : 斯金纳B : 普莱西C : 布鲁纳D : 加涅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课件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课件制作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导读: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L.Thomdike。
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人类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课件制作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大定律,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课件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桑代克,三大定律,Authorware课件制作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L.Thomdike,1874-1949)是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19世纪末,他通过著名的“饿猫打开迷箱”实验研究了动物学习“尝试—错误”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在20世纪30年代,桑代克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人类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这三大学习定律对于我国早期的教学理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那么,他的学习理论对我们的学习、教学有什么启发指导作用呢?本文以高校教育技术专业Authorware 课件制作教学中的一次课为例来分析探讨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桑代克的三大定律“饿猫打开迷箱”公布于1898年。
在实验中,桑代克把一只饿猫关入迷笼(问题箱)中,笼外放有鱼和肉,笼中有一踏板,触动踏板笼门可被打开。
猫在笼中得不到食物,于是乱咬、乱蹦,直到后来偶然碰到踏板,笼门打开,才取到食物。
而后又将猫放回笼中,猫仍然需要经过乱咬、乱跳等过程才能到笼外取得食物,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猫的无效动作逐渐被摒除,打开笼门所需的时间逐渐减少。
最后,猫一入笼内,就能打开笼门取得食物。
通过这些实验他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而刺激-反应的联结就是通过学习过程建立、加强和组织起来的,联结的加强决定于三种因素:一是“重复”、二是“效果”、三是“准备”。
据此,桑代克提出了众多学习定律,其中主要有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准备律(Lawof readiness):在神经原上,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传导就引起烦恼。
教育学之父及其三大学习定律并举例
教育学之父及其三大学习定律并举例桑代克作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创始人,一生贡献颇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了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学习理论。
而这一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比较热门的考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联结-试误说。
他通过猫开笼取食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学习是通过盲目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并提出了三大学习定律进行说明。
具体来说就是一下三大定律:一、准备律准备律强调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个体要有预备性的反应,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预备。
例如一个家境优渥的学生不爱学习,那我们探究原因时就会发现是其没有学习的需要,即缺乏学习的动机,所以导致不愿学习。
这就是准备律的体现。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更有利于学习。
二、练习律练习律强调当学习者形成某种联结后,正确的重复就会加强这个联结,而如果不进行重复,可能就会减弱联结。
在我们的学习中,老师经常布置习题去练习就符合练习律的表述。
当然,练习也要讲方法,如果只是单纯的重复,那并没有实际的帮助。
因为桑代克同样强调在练习中给予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是否正确是有利于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光要练习,并且要知道练习的是对是错。
三、效果律效果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的联结。
也就是说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那么他原有的联结就会增强或保留,而如果得到的是一个不满意的结果,那么联结就会减弱。
例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考试过后会更愿意学习,就是因为他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继而增强了他的联结。
因此效果律被称为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以上就是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以单、多选的形式考查,单选题主要考查对三个定律的理解,多是例子型反选。
而多选题主要是考查三大定律的组成,只需识记三个定律即可。
下面我们结合几个题目进行说明:1.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内容,这体现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育文档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一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1.桑代克的准备律准备律是指,学习现象受制于学习者的生理机制。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比如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是提前有所准备而且很充分的,那么当老师提问这个问题时,学生便乐于去回答并且被提问会很高兴。
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就是:在学习当中预习是很重要的,会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大概了解,清楚地知晓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薄弱环节。
预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有充分的准备,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学习的效果更明显,同时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也会更加乐于接受。
2.桑代克的练习律练习律是指,对一种情况的任何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随着该反应与情境联结次数的增多,以及联结的平均强度的增大和延续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给学习者进行练习,所谓“熟能生巧”就是练习律的一个反映。
多加练习,可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加深在脑海中的印象,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
练习应及时,“三天不做,手生;三天不读,口生”就是这个道理。
在刚掌握一个知识点或者一项技能时,多进行练习巩固,掌握会更扎实。
比如,在刚学会开车之后,就需要在路上多进行练习,掌握多种路况,这样才能学会学好;如果刚学会之后搁置几年再开车就又会忘记。
但是练习并不是盲目的,练习应采取分散的形式,集中练习往往容易使学习者疲劳,对学习产生厌恶,而使联结无效。
要坚决避免开夜车、搞突击的学习方式,过度的练习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
所以当今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实际效果并不好,这样会让学生麻木,给学生过多的负担。
同时应教会学生科学地复习,并不是仅仅依靠次数多而奏效,还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3.桑代克的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在对同一情境所做的若干反应中,那些对学习者来说伴有满足的反应,或者紧跟着满足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就会愈加牢固地与这种情境相联结。
相反,失败降低了这种联结的强度。
这里,满足意味着奖励,失败意味着惩罚①。
桑代克效应定律
桑代克效应定律
桑代克效应定律主要涉及到动物和人类的学习与智慧发展。
以下是桑代克效应的三个主要定律:
1. 准备律:这个定律描述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面临一个情境时,其学习反应的准备程度。
如果学习者已经做好了准备,即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当他们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时,就会感到满足和愉快。
这个定律强调了学习前的准备和成功的关系。
2. 效果律:这个定律描述了学习者的行为对其学习效果的影响。
如果学习者的行为是有效的,即能够产生积极的结果,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强化,也就是会增加学习者对该行为的倾向性。
相反,如果行为是无效的,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削弱,也就是会降低学习者对该行为的倾向性。
这个定律强调了学习效果对学习者的激励作用。
3. 练习律:这个定律描述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和加强学习的效果。
练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强化技能和记忆。
这个定律强调了练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这些定律是桑代克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它们对于理解学习过程的本质和促进人类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考点之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考点之桑代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育心理学考点之桑代克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人物,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对于其观点的内容往往会通过概念反选、案例型的单选题和判断题等形式来进行考察,需要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桑代克的观点加以理解和区分。
简述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课程与教学论第三模块专题一 1 作业1、简述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答: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
练习律: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刺激—反应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与弱或遗忘。
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
后来,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消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于是,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
2、说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区别。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是强化过程。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它们的不同点在于:(1)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
(2)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育文档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一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1.桑代克的准备律准备律是指,学习现象受制于学习者的生理机制。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比如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是提前有所准备而且很充分的,那么当老师提问这个问题时,学生便乐于去回答并且被提问会很高兴。
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就是:在学习当中预习是很重要的,会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大概了解,清楚地知晓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薄弱环节。
预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有充分的准备,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学习的效果更明显,同时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也会更加乐于接受。
2.桑代克的练习律练习律是指,对一种情况的任何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随着该反应与情境联结次数的增多,以及联结的平均强度的增大和延续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给学习者进行练习,所谓“熟能生巧”就是练习律的一个反映。
多加练习,可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加深在脑海中的印象,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
练习应及时,“三天不做,手生;三天不读,口生”就是这个道理。
在刚掌握一个知识点或者一项技能时,多进行练习巩固,掌握会更扎实。
比如,在刚学会开车之后,就需要在路上多进行练习,掌握多种路况,这样才能学会学好;如果刚学会之后搁置几年再开车就又会忘记。
但是练习并不是盲目的,练习应采取分散的形式,集中练习往往容易使学习者疲劳,对学习产生厌恶,而使联结无效。
要坚决避免开夜车、搞突击的学习方式,过度的练习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
所以当今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实际效果并不好,这样会让学生麻木,给学生过多的负担。
同时应教会学生科学地复习,并不是仅仅依靠次数多而奏效,还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3.桑代克的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在对同一情境所做的若干反应中,那些对学习者来说伴有满足的反应,或者紧跟着满足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就会愈加牢固地与这种情境相联结。
相反,失败降低了这种联结的强度。
这里,满足意味着奖励,失败意味着惩罚①。
桑代克三大定律及五条副律
桑代克三大定律及五条副律桑代克三大定律及五条副律一、桑代克的三大定律1.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2.准备律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须具备适当的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只有当学习者处于一种渴望学习、积极准备接受刺激的状态时,学习才会产生效果。
3.练习律(Law of Exercise)4.练习律是指学习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巩固和加强。
桑代克认为,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学习者才能掌握所学内容并形成自动化的反应。
5.效果律(Law of Effect)6.效果律是指学习效果受到奖励或惩罚的影响。
当学习者的行为得到奖励时,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和加强;而当学习者的行为受到惩罚时,这种行为将减弱甚至消失。
二、桑代克的五条副律1.接近律(Law of Proximity)2.接近律是指当刺激和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时,学习效果最好。
桑代克认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效果就越好。
3.类似律(Law of Similarity)4.类似律是指当刺激和反应在性质上相似时,学习效果最好。
桑代克认为,具有相似性质的刺激和反应容易形成联结,因此学习效果更好。
5.反律(Law of Inhibition)6.反律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会被抑制。
桑代克认为,当一个刺激引起了一个不期望的反应时,这个反应可能会被抑制。
7.痕迹律(Law of Trace)8.痕迹律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
桑代克认为,这些痕迹可以帮助学习者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9.动力定型律(Law of Dynamic Set)10.动力定型律是指当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发生时,它们会形成一个动力定型。
桑代克认为,动力定型可以帮助学习者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快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大学习定律
我觉得幸福课堂建设六大要领中对自己工作启发意义最大的一项是三大学习定律: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律。
这是心理学家桑代克的理论。
准备率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传导而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
2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不得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3当一个传导单位未准备传导时,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练习律师由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的。
使用率是指学习的东西得到运用就能巩固提高,题海战术是使用律的过度运用;
失用律是指学习过的东西得不到运用就消退忘却,只学不练、不留作业、不考试是失用律的体现。
效果律是指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
心理学家桑代克将发现运用于儿童和年轻人的研究,总结出了“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三大经典定律,强调学习必须先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欲望,然后要反复练习有许多尝试应用的机会,还要有鼓励和奖赏机制。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桑代克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
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习得的。
他的这一观点是建立在小猫“迷箱”的动物实验基础上的。
1.学习的联结说(试误说)通过“饿猫开笼取食”实验,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情境)—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
这种刺激—反应联结主要是通过尝试错误、不断修正行为而形成的,是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形成的。
也就是说,动物的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不断尝试和减少错误,并最终在刺激与反应间形成联结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叫做尝试错误,简称试误说。
2.学习规律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3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准备律——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境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一般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比如,如果猫吃得很饱,那它就可能不会显示出任何学习逃出迷笼的行为,而是蜷缩着睡觉。
应用在人类身上,学习者如果有某种反应行为的预备性倾向,当他做出了这种活动时,他就会有满足感。
例如,学习者做好课前预习,则是符合其准备律。
但是,假如学习者没有准备而强制做出某种活动时,会有烦恼感。
例如,老师上课“搞突袭”,就是违背“准备律”。
准备律实际上体现了学习的动机原则,后来的极端行为主义者批评这一概念的主观色彩太浓。
(2)练习律——做事要重复、巩固。
对于已经形成的某情境与某反应的联结,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
这就是说,重复应用一种受到奖励的正确反应可以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经常不用,则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
在后期,桑代克对其定律进行了修改,他认为练习并不能无条件地增强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力量,单纯的没有指导的练习不一定能引起进步。
桑克提出的学习律
桑克提出的学习律
桑代克研究出了一个关于学习的三大定律。
第一,准备律。
指的是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的掌握学习的内容。
那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把一只饿猫放进去就体现了准备律。
如果我们是把一只吃的饱饱的猫放进去那么猫还会乱碰乱撞想出来吃鱼吗?可能进去就呼呼睡大觉了吧!
第二,练习律。
对于学习者已第二,练习律。
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的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的增强这种联结。
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者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地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比如实验中的猫,不断地饿它让它尝试去打开笼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直到学会打开笼门。
这就体现了练习律。
第三,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者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那么在实验中,猫打开了笼门后成功吃到了鱼就是对猫的反馈,如果猫打开笼门却不给它鱼吃,那下次它还会去尝试打开笼门吗?所以学习还强调要及时的做出反馈和强化。
其中,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以上是桑代克总结的三条学习定律,但这个实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就是过于的机械化和简单化了,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把复杂的学习过程简单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第三模块专题一 1 作业1、简述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答: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
练习律: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刺激—反应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与弱或遗忘。
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
后来,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消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于是,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
2、说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区别。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是强化过程。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它们的不同点在于:(1)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
(2)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 1870-1932)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
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
这是条件刺激(CS),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响。
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CS)。
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肉,即UCS,就引起唾液分泌。
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应(UCR)。
这是在形成任何程度的条件反射之前就会发生的反应。
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CR),即没有肉,只有铃响的唾液分泌反应。
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
通常,无条件刺激紧跟着条件刺激出现。
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随出现数次后,条件刺激就逐渐引起唾液分泌。
这时,动物就有了条件反应。
一度中性的条件刺激(铃响)现在单独出现即可引起唾液分泌。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
条件刺激并不限于听觉刺激。
一切来自体内外的有效刺激(包括复合刺激、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及时间因素等)只要跟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即强化),都可以成为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
一种条件反射巩固后,再用另一个新刺激与条件反射相结合,还可以形成第二级条件反射。
同样,还可以形成第三级条件反射。
在人身上则可以建立多级的条件反射。
当条件刺激不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时,就会出现条件反射的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
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将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
例如,对以铃声为条件刺激而形成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狗,只给铃声,不用食物强化,多次以后,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将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不能引起分泌,出现条件反射的消退。
巴甫洛夫认为,消退是因为原先在皮质中可以产生兴奋过程的条件刺激,现在变成了引起抑制过程的刺激,是兴奋向抑制的转化。
这种抑制称为消退抑制。
巴甫洛夫指出,消退抑制是大脑皮质产生主动的抑制过程,而不是条件刺激和相应的反应之间的暂时联系已经消失或中断。
因为如果将已消退的条件反射放置一个时期不做实验,它还可以自然恢复;同样,如果以后重新强化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很快恢复,这说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原先已形成的暂时联系的消失,而是暂时联系受到抑制。
消退发生的速度,一般是,条件反射愈巩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条件反射愈不巩固,就愈容易消退。
在条件反射开始建立时,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该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
例如,用500赫的音调与进食相结合来建立食物分泌条件反射。
在实验的初期阶段,许多其他音调同样可以引起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只不过它们跟500赫的音调差别越大,所引起的条件反射效应就越小。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泛化。
以后,只对条件刺激(500赫的音调)进行强化,而对近似的刺激不给予强化,这样泛化反应就逐渐消失。
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500赫的音调)产生食物分泌条件反射,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
巴甫洛夫所做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
他的研究公布以后不久,一些心理学家,如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开始主张一切行为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
虽然在美国这一极端的看法后来并不普遍,但在俄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理论在心理学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占统治地位。
无论如何,人们一致认为,相当一部分的行为,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观点可以作出很好的解释。
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巴甫洛夫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
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
他说:“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的反射。
”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
例如:一定频率的节拍器声响(条件刺激CS)与肉粉(无条件刺激US)多次结合,原先只由肉粉(US)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无条件反应UR),现在节拍器单独出现可以引起类似的唾液分泌反应(CR)。
也就是说当CS—CR之间形成了巩固的联系时,学习出现了。
我们可以说,在此情境中狗学会了听一定频率的节拍器声响。
经典条件反射特征: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
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生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
以上4种特征在行为疗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如书写,讨论,演讲等。
这种操作性行为的形成过程就是学习,其关键是强化的作用。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imulation。
;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action。
S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
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
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
斯金纳很重视R型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可以塑造新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斯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
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
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
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
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强化称为正强化,正强化的性质与奖励相同,但是负强化与惩罚有异。
负强化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惟考虑到惩罚的目的是,奖励的目的只有积极性的一面,而惩罚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种不当的行为的消极目的之外,另外带有使受罚者知错能改的积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