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

合集下载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依据GB-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共分3大类:1、物理性质1.1爆炸物:爆炸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

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其中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便它们不放出气体。

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是这样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它旨在通过非爆炸自主放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光、声、气体、烟或所有这些的组合来产生效应。

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烟火物品是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爆炸物种类包括:a)爆炸性物质和混合物;b)爆炸性物品,但不包括下述装置:其中所含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由于其数量或特性,在意外或偶然点燃或引爆后,不会由于迸射、发火、冒烟或巨响而在装置之处产生任何效应。

c)在a)和b)中未提及的为产生实际爆炸或烟火效应而制造的物质、混合物和物品。

1.2易燃气体易燃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

易燃气体是在20℃和101.3kP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1.3易燃气溶胶易燃气溶胶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

气溶胶是指气溶胶喷雾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该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强迫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配有释放装置,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构成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构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

1.4氧化性气体氧化性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

氧化性气体是普通经由过程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1.5压力下气体压力下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

压力下气体是指高压气体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
三、化学品基本信息
(一)“组分信息”栏,填写浓度超过1%的组分信息(固体和液体为质量百分含量,气体为体积百分含量)。
(二)“状态”栏中,固体的“形态描述”中填写化学品具体的形态,如:疏松粉末、球状小颗粒、片状晶体等。
四、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
(一)分类结果是指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国家标准(gb 30000.2~30000.17)和相关数据(包括鉴定报告中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后得出的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的结果。
□c型
□g型
□d型
□分入此类
9
自燃液体
□不适用


□类别1
□不分入此类
10
自燃固体
□不适用


□类别1
□不分入此类
11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不适用


□类别1
□类别2
□不分入此类
12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
□不适用


□类别1
□类别2
□类别3
□不分入此类
13
氧化性液体
□不适用


□类别1
□类别2
单位负责人(签字):
(分类单位公章)
年月 日
填表说明
一、基本要求
(一)属于系列鉴定时,企业应当为系列鉴定的每种化学品编写本分类报告。
(二)表中选择框如果选定则在“□”前打“?”。
(三)本表封面“受理日期”、“受理编号”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填写。
二、单位属性
封面“单位属性”根据单位基本情况,按照“生产”、“进口”、“使用”、“经营(不含进口)”、“储存”、“运输”、“其他”的顺序选择填写。例如申请鉴定单位属于化学品生产单位,同时又进口化学品,或者使用化学品,则仅填写“生产”。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依据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共分3大类:1、物理性质1.1爆炸物:爆炸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6。

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自己能够通过化学反应发生气体,而发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其中也包含发火物质,即便它们不放出气体。

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是这样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它旨在通过非爆炸自主放热化学反应发生的热、光、声、气体、烟或所有这些的组合来发生效应。

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烟火物品是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爆炸物种类包含:a)爆炸性物质和混合物;b)爆炸性物品,但不包含下述装置:其中所含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由于其数量或特性,在意外或偶然点燃或引爆后,不会由于迸射、发火、冒烟或巨响而在装置之处发生任何效应。

c)在a)和b)中未提及的为发生实际爆炸或烟火效应而制造的物质、混合物和物品。

1.2易燃气体易燃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7。

易燃气体是在20℃和101.3kPa尺度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1.3易燃气溶胶易燃气溶胶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8。

气溶胶是指气溶胶喷雾罐,系任何不成重新灌装的容器,该容器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强制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配有释放装置,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形成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

1.4氧化性气体氧化性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9。

氧化性气体是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1.5压力下气体压力下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0。

压力下气体是指高压气体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报告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报告
二、表中所有“鉴定机构名称”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的物理危险性鉴定机构名称。
三、鉴定形式为联合鉴定的,鉴定机构应为每个联合鉴定的申请鉴定单位出具鉴定报告。鉴定形式为系列鉴定的,鉴定报告封面的样品名称逐一填写送检样品的样品名称,其他系列鉴定的化学品名称填写在鉴定报告中的“样品中文名称”、“样品中文别名”栏。
四、“x.送检样品n-x”中“n”是指系列鉴定时送检样品超过1个时的样品总个数,“x”是指样品序号。“n”、“x”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联合鉴定和常规鉴定时,“x.送检样品n-x”删除不写。
五、“鉴定过程简述”栏,根据鉴定项目的具体情况,填写样品处理、重要参数设置、实验现象描述、数据处理及其他与鉴定过程相关的信息;无相应内容时可以不填。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报告常规鉴定联合鉴定系列鉴定鉴定机构公章或检验专用章xxxxxx鉴定机构名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报告说明此报告说明用于鉴定机构对报告的内容解释适用范围有效性免责条款等方面的告知性说明具体内容由鉴定机构确定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报告
报告编号: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报告
□常规鉴定 □联合鉴定 □系列鉴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制样
报告说明
(此“报告说明”用于鉴定机构对报告的内容解释、适用范围、有效性、免责条款等方面的告知性说明,具体内容由鉴定机构确定。)
x.送检样品n-x
表1 鉴定结果 报告编号: 共页 第页
基本信息
样品中文名称
样品英文名称
样品中文别名
样品编号
样品接收日期
样品成分
序号
组分名称
cas号
样 品 名 称______________
申请鉴定单位______________
鉴定机构联系人____________

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

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

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化学制品也不断增多,而这些化学制品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这些化学制品的危险特性进行分类鉴别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中,首先需要明确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危险度。

常见的危险性分类包括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爆炸性等。

毒性是指物质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作用,可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腐蚀性则是指物质对皮肤、眼睛等造成的腐蚀性伤害。

易燃性则是指物质能够被点燃并燃烧的能力。

爆炸性则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迅速放出大量能量产生爆炸。

通过特定的实验手段,可以对不同化学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鉴别。

例如,对于毒性的鉴别可以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等。

急性毒性试验主要通过给小白鼠等动物灌饮一定量的化学物质,观察其是否产生中毒症状或致死。

慢性毒性试验则是通过长期暴露于一定浓度的化学物质中,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器官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在腐蚀性的鉴别中,可以通过外观观察、皮肤接触试验等方式进行测定。

比如,可以将一小块动物皮肤与待测物质接触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出现红肿、破损等情况,从而判断该化学物质的腐蚀性。

易燃性的鉴别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确定物质的燃烧性能。

例如,采用开放杯法或闭口杯法测定物质的闪点,通过闪点可以判断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易燃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物质的自然燃烧实验或火焰传播实验,从而了解物质在真实环境中的燃烧性能。

对于爆炸性的鉴别,可以通过热度、电击、冲击等方式进行测试。

例如,热度测试可以测定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自热效应,从而判断其爆炸性。

电击和冲击测试则是通过给定一定强度的电击或冲击,观察物质是否发生爆炸以及爆炸的程度。

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化学物质的危险性,更是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对于毒性物质,应当在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对人体的直接暴露,并严格控制使用的剂量。

主要化学品火灾危险性

主要化学品火灾危险性
LD50:636mg/kg(大鼠经口);12124mg/kg(兔经皮);LC50:49g/m3(大鼠吸入,4h);30g/m3(小鼠吸入,4h)。
18
甲醇钠
-
-
甲类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
未制定
遇明火、高热易燃。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受热分解释出高毒烟雾。遇潮时对部分金属如铝、锌等有腐蚀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无定形易流动粉末,无臭;沸点:>450℃;闪点:约24℃(甲醇溶液中);溶解性:溶于甲醇、乙醇;相对密度(空气):1.1;相对密度(水):1.3。
毒性:LD50:245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
11
氟化氢钾
-
-
戊类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
未制定
不燃,高毒,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白色结晶;熔点:238.7℃;沸点:478℃;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醇;相对密度(水):2.37。
12
氟化氢
-
-
戊类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2*
易燃液体,类别3
中国MAC(mg/m3):10m[皮]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 甚至发生爆炸。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强烈反应。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臭味。熔点:-61℃;蒸汽压:3.46KPa/60℃;沸点:152.8℃;闪点:58℃;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相对密度(空气):2.51;相对密度(水):0.94。
急性毒性-经皮,类别1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
中国MAC(mg/m3):2(按F计)
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或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83.7℃;蒸汽压:53.32KPa/2.5℃;沸点:19.4℃;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乙醚;相对密度(空气):0.7;相对密度(水):0.988。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文书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文书


各指标 所对应的权重 , n = l ,2 ,3 ,4 ,5 ,6,7 ,8 。
6信 息系统建设
6 . 1 系 统信 息 化建 设
4 . 4 . 2 企业 安全生产预测值 企业 可采用指 数预警法 、统计 预警法 、模 型预警法 等适 当的数
学方法 , 通过对历史安全生 产预警指数值的运算 , 建立预测数学模型 , 计算 出未来时间点生产安全数值 ,对未来生产安全状态 进行预测 。
国家安全监险性鉴定与分类文书的通知
安 监 总厅 管三 [ 2 O 1 4 ]6 5号
各省 、自治 区、直辖 市及新 疆生产建 设兵 团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
根据 《 化学 品物理 危险性 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 ( 国家安全监 管 学品物理 危险性分 类仲裁 申请表 等 5 种文书 ( 从国家安全 监管 总 总局令第 6 0号)的有关规定 ,国家安全监 管总局编制 了 《 化学 品物 局政府网站 自行下载 ) 。现予以印发 ,请督促有关单位 印制使用 。 理危 险性鉴定 申请表》 、《 化学品物 理危险性鉴 定报告 》 、 化学品物 国家安全监 管总局办公厅
6 . 2 数 据 采 集
5预 瞀信息发布
5 . 1预 警指 数 图
企 业应建 立贯 穿班组 、车 间 ( 分厂 ) 、各部 门 、企业 的数据 采 集和 上报 系统 ,系统 中明确各指标 项所需录 入的数据 内容 、频次 和 数据 质量 要求。数据采集 内容应 根据 各预警指标制定 各有关部门应指定专人及时录入所需的安全生产预警信息数据 。
企业的顺利开展 。
预警信 息系统应 至少包含预 警指标管理 、预警数据 采集 、预 警
信息 发布 、问题 整改等 必要 功能模块 ,实现预警 系统 闭环管理 ,具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范围释义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范围释义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范围释义前言为了保障化学品的安全使用,防止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的伤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化学品进行管理。

其中,对化学品物理危险性进行鉴定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的管理办法范围等内容。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的背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伴随着化学品的增多,化学品事故也时有发生。

根据国家相关统计数据,化学品事故中大多数都是由于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质引起的。

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国际上普遍采用了对化学品进行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防范化学品的风险。

我国也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为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和指导。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的鉴定与分类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是指化学品在储运或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物理性质变化,如燃烧、爆炸、腐蚀、压力等。

根据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质,可以将其分类为爆炸品、氧化剂、易燃液体、腐蚀品等多个类别。

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鉴定是指对化学品进行实验室测试、产品检验和监测,以确定化学品是否具有物理危险性,以及具体的危险性质。

鉴定的结果将决定该化学品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分类是指根据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鉴定结果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在我国,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分类主要分为7类,分别是:易燃固体、可燃固体、易燃液体、易燃气体、氧化剂、腐蚀品和爆炸品。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的管理办法范围我国对化学品物理危险性的鉴定与分类管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主要包括大量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其中,最重要的管理办法是《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是由中国国务院对化学品进行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一、管理的范围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管理的管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品生产、销售、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对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进行鉴定和分类的过程。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报告编号:受理日期:受理编号: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化学品名称单位名称单位属性经办人联系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编制日期年月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样共页第页共页第页共页第页填表说明一、基本要求(一)属于系列鉴定时,企业应当为系列鉴定的每种化学品编写本分类报告。

(二)表中选择框如果选定则在“□”前打“”。

(三)本表封面“受理日期”、“受理编号”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填写。

二、单位属性封面“单位属性”根据单位基本情况,按照“生产”、“进口”、“使用”、“经营(不含进口)”、“储存”、“运输”、“其他”的顺序选择填写。

例如申请鉴定单位属于化学品生产单位,同时又进口化学品,或者使用化学品,则仅填写“生产”。

三、化学品基本信息(一)“组分信息”栏,填写浓度超过1%的组分信息(固体和液体为质量百分含量,气体为体积百分含量)。

(二)“状态”栏中,固体的“形态描述”中填写化学品具体的形态,如:疏松粉末、球状小颗粒、片状晶体等。

四、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一)分类结果是指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国家标准(GB 30000.2~30000.17)和相关数据(包括鉴定报告中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后得出的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的结果。

“不适用”,是指该分类不适用于对应的“危险种类”,例如对液体样品,填写“易燃固体”栏的分类结果时应填写“不适用”,必要时,应在“鉴定报告/文献附件号”栏注明理由。

“不分入此类”,是指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国家标准(GB 30000.2~30000.17),该化学品的危险程度未达到该危险性任一类别的分类标准,不分入对应的危险性种类。

(二)“测试”是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的鉴定机构测试的结果或者国外GLP实验室测试结果。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

乏相关 危险性数 据 的化 学 品 尚不在 监管范 围内 , 化 学 品安 全技 术 说 明书 ( S DS ) 等检 测 与技 术服
因此 , 化 学 品 物 理 危 险 性 鉴 定 与 分 类 工 作 就 显 得 务 。 局部 地 区比较 著名的鉴 别分类 实验 室分 别是 尤 为重要 。 华 东 地 区 的 上 海 市 化 工 职 业 病 防 治 院 和 华 南 地
匕 学品物理危险性鉴 定与分类 பைடு நூலகம்
李伟敏 石 亚超 郝若 锦 马 荣胜
江 苏 省 安 全 生 产 科 学研 究 院
2 O 1 3 年7 月1 0 日, 化 学 品物 理危险性 鉴定 与 提 供 技 术 支 持 。 此外 , 还 可 以 为 事 故 调 查 提 供 技
分 类 管 理 办 法 正 式 发 布 , 并将 于2 0 1 3 年9 月1 日 术 支持 , 通 过 实验 对取 得 的物 证进 行 成分 分析 ,
化 学 品 物 理 危 险 性 鉴 定 与 分 类 是 通 过 各 种 区的化 学 工业 合 成材 料 老化 质 量监 督 检验 中心
实验 方 法 、 实验 手 段研 究化 学 品的 固有 危 险性 , ( 原广 州老化 研 究所 ) , 但 开 展项 目相 对较 少 。 上 提 出预 防事 故发生 的技术 措施 , 以及万一 发生事 述 检测机 构主要 分布在北 京 、 上海 、 广 州和 青 岛 , 故后 的紧 急措 施和应 急方 法 , 为化 学 品安 全监管 目前 国 内化 学 品危 险性 鉴 别与 分 类检 测机 构 数
正式 实施 , 是根据 ( 《 危险化 学 品安 全管理 条例 制 对热 稳定性 、 反应 性及其 危害后 果进行 科学 的分 定, 用以 指导 化 学 品生产 、 进 口企 业 对危 险 特性 析 和 测 试 , 准 确 找 出事 故 的 本 质 原 因 , 挖 掘 客 观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范文(二篇)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范文(二篇)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范文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危险特性的不同,可以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以下几类:1. 毒性化学品毒性化学品主要对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毒性效应,例如重金属、农药、医药品等。

这些化学品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中毒、损害器官或造成过敏反应等。

2. 腐蚀性化学品腐蚀性化学品主要具有强酸、强碱、脱脂剂等性质,能够对物体表面或组织产生腐蚀性损害。

这些化学品在接触到皮肤、眼睛或呼吸道时,可能造成化学灼伤、溃烂等严重伤害。

3. 爆炸性化学品爆炸性化学品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爆炸现象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品在受到热源、摩擦、撞击等刺激时,可能发生剧烈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易燃化学品易燃化学品主要具有低闪点和易挥发的特性,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迅速燃烧。

这些化学品在氧气存在、点火源或高温条件下,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给人员和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5. 放射性化学品放射性化学品指具有放射性的物质,能够通过释放放射性粒子或射线而产生辐射。

这些化学品可能对人体细胞、遗传物质和免疫系统造成损伤,引发辐射病变。

除了以上几类,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危险化学品,如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高压气体等。

这些化学品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在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上,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企业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做好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总之,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危险特性,包括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和放射性等。

了解这些危险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管理危险化学品,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范文(二)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一定危险性质的化学物质,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性质。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范本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范本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范本一、引言本办法主要针对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进行鉴定与分类,为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规范。

本办法旨在规范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过程中的物理危险性评估,从而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二、鉴定与分类的原则1. 安全原则:以人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为首要考虑,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止事故的发生或扩大。

2. 科学原则:遵循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依据化学品的理化性质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

3. 综合原则:综合考虑化学品的不同特性,综合评估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鉴定与分类的流程1. 收集化学品信息:收集化学品的命名、分子式、CAS号和供应商等基本信息,同时收集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数据,包括熔点、沸点、闪点、燃点等数据。

2. 鉴定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根据收集到的化学品信息和理化性质数据,对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进行鉴定。

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判断化学品是否具有可燃性、易爆性、氧化性、腐蚀性、爆炸性等物理危险性。

3. 分类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根据鉴定结果,将化学品按照相应的物理危险性分类管理。

常见的分类有易燃物、易爆物、氧化剂、腐蚀品、毒害品等。

4. 制定管理措施:根据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分类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储存条件、操作规程、应急措施等。

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储存。

四、鉴定与分类的技术要求1. 鉴定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

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数据来源:化学品数据可通过供应商提供,或者通过文献查询和实验测试等方式获得。

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和权威。

3. 鉴定方法:采用可靠的分析方法,对化学品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测定。

确保鉴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4. 鉴定结果评估:对鉴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化学品的不同特性,并确定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等级。

五、管理措施的制定1. 储存条件:根据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确定相应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要求。

ghs分类鉴定报告

ghs分类鉴定报告

ghs分类鉴定报告一、概述GHS,即全球危险品系统(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是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制定的关于危险品分类和标识的全球性标准。

其目的是通过统一的化学品分类和标识系统,帮助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并加强全球范围内化学品管理的一致性。

本报告旨在对化学品GHS分类进行鉴定,以确保其符合GHS标准。

二、化学品信息名称:苯乙烯分子式:C8H8CAS号:100-42-5制造商:ABC化工公司三、GHS分类标准根据GHS标准,危险品应基于其对人类健康和安全、环境影响的危害程度分为不同类别,并使用相应的标签和标志进行标识。

下面是危险品分类的主要标准:1. 物理危害包括易燃、氧化、爆炸、自燃、自发燃烧等。

2. 健康危害包括急性毒性、刺激性、敏感性、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等。

3. 环境危害包括水生毒性、生态毒性、臭氧消耗等。

四、鉴定结果苯乙烯的闪点为31℃,易燃,属于类别3。

同时,苯乙烯对氧气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在空气中自燃,属于类别2A。

综上,苯乙烯的物理危害分级为3类和2A类。

苯乙烯为一种有机化合物,对人类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据对苯乙烯的毒性试验结果鉴定,苯乙烯具有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危害。

苯乙烯的毒性导致的危害包括刺激性、眼刺激性、呼吸系统刺激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苯乙烯对水生生物有较强的毒性,属于类别2。

五、结论根据GHS标准,对苯乙烯进行分类鉴定,其物理危害分级为3类和2A类,健康危害分级为类别3,环境危害分级为2类。

制造商应根据化学品的分类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并在产品标签和标识中明确标注相应的标志和标签,以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是对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估的重要步骤,通过对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理学和环境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化学品进行合理分类,并确定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本报告将对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对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学习。

首先,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目的是为了对化学品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和规定,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主要包括物理危险、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三个方面。

物理危险主要指化学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和压力危险;健康危害主要指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急性和慢性危害;环境危害主要指化学品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其次,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测试和理论推导两种。

实验室测试是通过对化学品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毒理学等方面的实验测试,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

而理论推导则是通过对化学品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和推断,以便对其进行初步的分类和鉴定。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再次,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了对化学品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管理的依据,有助于对化学品进行安全生产和使用。

通过对化学品的危险特性进行准确鉴定,可以有效预防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危险特性分类鉴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是对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估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理学和环境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化学品进行合理分类,并确定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只有加强对危险特性分类鉴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第三章法律责任第四章附则《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6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2013年7月10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工作,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危险特性尚未确定的化学品进行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鉴定与分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化学品,是指各类单质、化合物及其混合物。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是指依据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进行测试、判定,确定化学品的燃烧、爆炸、腐蚀、助燃、自反应和遇水反应等危险特性。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是指依据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对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结果或者相关数据资料进行评估,确定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类别。

第四条下列化学品应当进行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一)含有一种及以上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的组分,但整体物理危险性尚未确定的化学品;(二)未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且物理危险性尚未确定的化学品;(三)以科学研究或者产品开发为目的,年产量或者使用量超过1吨,且物理危险性尚未确定的化学品。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和监督管理全国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工作,公告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机构(以下简称鉴定机构)名单以及免予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的化学品目录,设立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工作。

第六条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有异议的鉴定或者分类结果进行仲裁,公布化学品物理危险性的鉴定情况。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以下简称登记中心)负责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结果的评估与审核,建立国家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信息管理系统,为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承担技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危险化学品确定原则-化学性危险性分类报告

危险化学品确定原则-化学性危险性分类报告
1
2
自燃液体
1
自燃固体
1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
1
2
3
金属腐蚀物
1
氧化性液体
1
2
3
氧化性固体
1
2
3
有机过氧化物
A
B
C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
F
G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
1
2
3
4
5
皮肤腐蚀/刺激
1A
1B
1C
2
3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1
2A
2B
呼吸道或皮肤致敏
呼吸道致敏物1A
呼吸道致敏物1B
皮肤致敏物1A
皮肤致敏物1B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危险和危害种类
GHS类别
物理危险
爆炸物
不稳定爆炸物
1.1
1.2
1.3
1.4
1.5
1.6
易燃气体
1
2
A(化学不稳定性气体)
B(化学不稳定性气体)
气溶胶(又称气雾剂)
1
2
3
氧化性气体
1
加压气体
压缩气体
液化气体
冷冻液化气体
溶解气体
易燃液体
1
2
3
4
易燃固体
1
2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
A
B
C
D
E
F
G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1A
1B
2
致癌性
1A
1B
2
生殖毒性
1A
1B
2
附加类别(哺乳效应)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范文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范文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范文一、引言化学品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化学品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的制定,旨在明确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准则,并对相关管理程序和措施进行规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

二、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准则1. 鉴定准则(1)燃烧性:包括易燃物、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等。

(2)爆炸性:包括炸药、爆炸品、压缩气体容器等。

(3)腐蚀性:包括腐蚀液体、腐蚀固体等。

(4)氧化性:包括氧化剂、过氧化物等。

(5)毒性: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

(6)危险性:包括压缩气体、易制爆、气溶胶等。

2. 物理危险性分类(1)类别1:极度危险物质,如高压气体、可爆炸物等。

(2)类别2:高度危险物质,如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等。

(3)类别3:中度危险物质,如自反应性物质、不稳定物质等。

(4)类别4:低度危险物质,如腐蚀性物质、氧化性物质等。

(5)类别5:极低度危险物质,如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等。

三、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措施1. 鉴定与分类机构的建立与职责(1)建立鉴定与分类机构,负责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工作。

(2)对经鉴定与分类的化学品进行标识和标签,明确其物理危险性。

2.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信息的发布与共享(1)建立化学品物理危险性信息的数据库,收集并发布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数据。

(2)加强化学品物理危险性信息的共享,提高社会各界对化学品物理危险性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3. 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管理(1)对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2)制定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标准,确保化学品的安全性。

4. 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措施(1)建立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应急处理的程序和责任。

(2)加强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化学品GHS标签分类说明

化学品GHS标签分类说明

A.1.15 有机过氧化物
A.1.8 自反应化学品 A.1.15 有机过氧化物
A.1.9 自燃液体
E型和F型 G型 级别1
A.1.10 自燃固体
级别1
A.1.11 自热化学品
级别1
A.1.11 自热化学品
级别2
A.1.12 遇水放出可燃性气体
化学品
级别1
A.1.12 遇水放出可燃性气体 化学品
级别2
H314 严重灼伤皮肤、损伤眼睛 H315 对皮肤有刺激 H316 对皮肤有轻度的刺激 H317 可能引起皮肤过敏 H318 造成眼的严重损伤 H319 对眼有强烈的刺激 H320 刺激眼 H330 吸入致命(气体、蒸汽、粉尘、烟雾) H331 吸入会中毒(气体、蒸汽、粉尘、烟雾) H332 吸入有害(气体、蒸汽、粉尘、烟雾) H333 吸入可能有害(气体、蒸汽、粉尘、烟雾) H334 吸入后可能引起过敏、哮喘、呼吸困难 H335 可能造成对呼吸器官的刺激
H201 爆炸物;整体爆炸危险性
危险
H202 爆炸物;激烈迸射危险性
危险
H203 爆炸物;火灾、爆震、迸射危险性
警告
H204 火灾、迸射危险性
危险
H205 遇火时可能发生大量爆炸
无警示语
/
无危害性说明
危险
H220 极易燃烧的气体
警告
H221 可燃、易燃气体
危险
H222 易燃性极高的压力下气体
警告
H223 可燃、易燃压力下气体
H362 对哺乳期的婴儿造成伤害
H370 H371 H372 H373
造成器官的损害(如果已明确,要说明受影响的 所有器官)或(如果很确定地证明没有其他接触 途径会产生这一危险,那么应说明会产生这一危 害的接触途径)

危品分类鉴定报告

危品分类鉴定报告

危品分类鉴定报告一、引言危险品是指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体、财产、环境等造成危害的物质。

为了确保安全,需要对危险品进行分类鉴定,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报告旨在对危险品进行分类鉴定,并提供详细的鉴定结果。

二、鉴定方法危险品分类鉴定是根据国际公认的危险品分类体系进行的。

常用的分类体系包括GHS、UN和ICAO等。

本次鉴定采用GHS分类体系,其中包括物理危害、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三个方面的分类。

三、鉴定结果根据鉴定结果,危险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物理危害类物理危害是指危险品在物理性质上对人体、财产或环境造成的危害。

根据GHS分类体系,物理危害可以细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氧化剂等。

爆炸品具有爆炸的危险性,压缩气体具有高压的危险性,易燃液体和固体具有易燃的危险性,自反应物质具有自行反应的危险性,氧化剂具有助燃的危险性。

2. 健康危害类健康危害是指危险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根据GHS分类体系,健康危害可以细分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过敏性等。

急性毒性指物质对人体急性接触造成的危害,慢性毒性指物质长期接触造成的危害,致癌性指物质具有致癌的危害,致畸性指物质对胎儿发育造成的危害,致突变性指物质对遗传物质造成的危害,致过敏性指物质对特定人群引起过敏反应的危害。

3. 环境危害类环境危害是指危险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根据GHS分类体系,环境危害可以细分为水环境危害、土壤环境危害和生态环境危害等。

水环境危害指物质对水体的污染和毒性危害,土壤环境危害指物质对土壤的污染和毒性危害,生态环境危害指物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影响。

四、鉴定依据本次鉴定的依据主要包括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毒性数据和环境行为等。

通过对这些依据的综合分析和比对,可以得出准确的危险品分类结果。

五、鉴定结论根据对危险品的分类鉴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危险品名称根据其化学成分和性质,将该物质鉴定为危险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
受理日期:受理编号: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
化学品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属性
经办人
联系电话
移动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编制日期年月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样
共页第页
第一部分化学品信息
1.1 化学品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中文别名
组分信息序号组分名称CAS号含量(%)
是否
保密
1 □是
2 □是
3 □是
4 □是
状态□固体,形态描述:
□液体□气体□其他状态
颜色:气味:
用途
生产单位名称
1.2 化学品理化特性参数
项目结果测试文献测试报告/文献附件号
蒸气压(kPa) □□熔点(℃) □□(初)沸点(℃) □□固液鉴别□□自燃温度(℃) □□其他:□□
共页第页第二部分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信息
2.1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信息
危险种类分类结果
数据来源


文献
鉴定报告/文
献附件号
1 爆炸物□不适用
□□□不稳定爆炸物
□1.3项
□1.6项
□1.1项
□1.4项
□1.2项
□1.5项
□不分入此类
2 易燃气体□不适用
□□□类别1
□类别A
□类别2
□类别B
□不分入此类
3 气溶胶□不适用
□□□类别1
□类别3
□类别2
□不分入此类
4 氧化性
气体
□不适用
□□□类别1
□不分入此类
5 加压气体□不适用
□□□压缩气体
□冷冻液化气体
□液化气体
□溶解气体
□不分入此类
6 易燃液体□不适用
□□□类别1
□类别3
□类别2
□类别4
□不分入此类
7 易燃固体□不适用
□□□类别1 □类别2
□不分入此类
共页第页
危险种类分类结果
数据来源




鉴定报告/
文献附件号
8 自反应物
质和混合

□不适用
□□□A型
□E型
□B型
□F型
□C型
□G型
□D型
□不分入此类
9 自燃液体□不适用
□□□类别1
□不分入此类
10 自燃固体□不适用
□□□类别1
□不分入此类
11 自热物质
和混合物
□不适用
□□□类别1 □类别2
□不分入此类
12 遇水放出
易燃气体
的物质和
混合物
□不适用
□□□类别1 □类别2 □类别3
□不分入此类
13 氧化性液

□不适用
□□□类别1 □类别2 □类别3
□不分入此类
14 氧化性固

□不适用
□□□类别1 □类别2 □类别3
□不分入此类
15 有机过氧
化物
□不适用
□□□A型
□E型
□B型
□F型
□C型
□G型
□D型
□不分入此类
16
金属
腐蚀物
□不适用
□□□类别1
□不分入此类
共页第页2.2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结果
分类附件:本分类报告共包含份附件。

填报人(签字):
单位负责人(签字):
(分类单位公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基本要求
(一)属于系列鉴定时,企业应当为系列鉴定的每种化学品编写本分类报告。

(二)表中选择框如果选定则在“□”前打“ ”。

(三)本表封面“受理日期”、“受理编号”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填写。

二、单位属性
封面“单位属性”根据单位基本情况,按照“生产”、“进口”、“使用”、“经营(不含进口)”、“储存”、“运输”、“其他”的顺序选择填写。

例如申请鉴定单位属于化学品生产单位,同时又进口化学品,或者使用化学品,则仅填写“生产”。

三、化学品基本信息
(一)“组分信息”栏,填写浓度超过1%的组分信息(固体和液体为质量百分含量,气体为体积百分含量)。

(二)“状态”栏中,固体的“形态描述”中填写化学品具体的形态,如:疏松粉末、球状小颗粒、片状晶体等。

四、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
(一)分类结果是指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国家标准(GB 30000.2~30000.17)和相关数据(包括鉴定报告中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后得出的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的结果。

“不适用”,是指该分类不适用于对应的“危险种类”,例如对液体样品,填写“易燃固体”栏的分类结果时应填写“不适用”,必要时,应在“鉴定报告/文献附件号”栏注明理由。

“不分入此类”,是指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国家标准(GB 30000.2~30000.17),该化学品的危险程度未达到该危险性任一类别的分类标准,不分入对应的危险性种类。

(二)“测试”是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的鉴定机构测试的结果或者国外GLP实验室测试结果。

数据来源于国外GLP实验室的,需要提供实验室资质证明。

(三)“文献”是指来源于国内外权威数据源的数据,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南》(GB 17519)附录B
五、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结果
依次列出本表“2.1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信息”中的分类结果,例如:“易燃液体,类别3;金属腐蚀物,类别1”。

六、分类附件的要求
(一)附件只能使用中文。

对来源于国外GLP实验室测试结果或外文文献,需提供试验项目、试验方法、检测结果、试验环境、仪器信息等方面的中文翻译概要,并附原文。

(二)每份附件首页的右上角均应醒目地标注附件编号。

附件号按下列方式编写:“附件序号(该附件页数)”,例如“附件3(8页)”。

(三)所有附件中每页的页面底端居中位置都编上页码。

正反面打印的,正反面都应编上页码。

(四)对于文献类附件,每份附件的首页和结论页都应加盖分类单位的公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