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历年案例05-15及补充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学前教育中的学前心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关注着0-6岁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及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分析学前心理学案例,解决一些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案例1:4岁女孩的情绪控制问题背景:小玲(化名)是一名4岁女孩,性格外向善良,但她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情情绪失控,哭泣、砸东西,甚至用嘴咬自己的手臂。
分析:小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相对较差,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引导。
首先,我们要发现和分析小玲情绪失控的原因。
是因为她无法自我调节情绪,还是因为身边环境对她没有产生积极影响?其次,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引导小玲把情绪表达出来,让她知道情绪可以被表达和分享,同时也可以通过积极的行为来调节情绪,如亲亲老师、玩伴、或参加一些团体活动等。
有时候,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情绪支持过度,这可能对孩子的情绪控制造成负面影响。
建议教师尽可能地提供孩子学习和玩耍的机会,让孩子懂得自我调节情绪,也面临不同情绪的环境即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案例2:3岁男孩的认知障碍问题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智力发育较慢的3岁男孩。
他总是不能将左右、前后、上下等概念清楚地区分开来,也没有对称性的识别能力,经常把“六”写成“七”,或者背诵名称时出现混淆错误,非常焦虑。
分析:小明的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对基础概念和记忆困难两方面。
这可能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有些单一或口齿不清或者家长和老师没有有效地引导他。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需要耐心、细心地将各种概念反复讲解,辅助其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不同的方式去区分不同的概念。
同时,家长和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活动等,让孩子通过动手、耳目动态体验去强化新概念的记忆。
对于3岁的孩子而言,训练是以游戏与玩乐的方式为主。
当孩子获得新的经验、技能或者获得一些小成就后,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从而更有动力去学。
当家长和老师能够正确指导孩子的学习时,随着时间和教学的继续,小明的认知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4岁,就读于某幼儿园小班。
小明性格活泼开朗,但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失控,如哭泣、尖叫等。
在与同伴玩耍时,小明容易因为争夺玩具而与同伴发生争执,甚至动手打人。
教师和家长都反映小明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待提高。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常常加班,导致家庭陪伴时间较少。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小明的关注更多体现在物质需求上,而忽视了对小明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2.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对小明的情绪调节能力关注不足,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在同伴交往中,小明因缺乏情绪调节能力而与同伴发生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3. 幼儿自身因素小明年龄较小,认知发展水平有限,情绪调节能力尚未成熟。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小明容易情绪失控。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家长要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引导小明调节情绪。
(2)家长要为小明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多陪伴小明,关注小明的内心需求。
(3)家长要教会小明基本的情绪表达方式,如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 幼儿园教育(1)教师要在日常活动中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注和引导。
(2)开展情绪调节主题教育活动,如“认识情绪”、“情绪管理”等,帮助小明了解情绪,学会调节情绪。
(3)组织同伴交往活动,培养小明的合作意识,提高小明的人际交往能力。
(4)利用游戏、绘本等教学手段,引导小明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处理情绪。
3. 幼儿自身(1)培养小明的自我认知能力,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识别情绪。
(2)提高小明的情绪调节能力,教会他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学会自我安慰。
四、教育实施与效果1.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通过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注和引导,使小明的情绪调节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家长还通过陪伴小明,为他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小明情绪的稳定。
2. 幼儿园教育方面教师通过开展情绪调节主题教育活动,使小明了解情绪,学会调节情绪。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范文大全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范文大全第一篇: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第二章1、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
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
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
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
(P43)2、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
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
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
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
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
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P26)第三章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教学案例集
《学前心理学》教学案例集案例1。
自闭症儿童有一个7岁男孩威威,不喜欢说话,课堂上课时,他独自一人在教师外走动,游戏时常单独,经常小朋友欺负他的时候,他只是哭泣但不告诉老师或其他人,怀疑有自闭倾向。
他有一特点,喜欢在安静的课堂突然大声读新闻,广告内容,普通话很标准,记忆力很好。
教育方法:上课时叫保育员在他的身边,以同伴的身份和他交流,经常和他说话。
效果:上课时能够安静坐好听课,不会突然大声宣扬,和同伴有很好的交流,有不开心的事情也会告诉老师。
点评:老师的教育方法能够让孩子做的更好,他就是成功的,我认为孩子的自闭行为有以下因素导致形成:1. 与神经类型和遗传有关,还有后天的教养方式不当,父母过分关心孩子,把孩子关在家里,缺少同伴交往,导致物质丰富但是精神的缺乏,孩子内心的孤独内向,不合群。
2. 有时缺乏大人和老师的关注,在与同伴交往时受挫,交往能力低下,导致胆小,自卑,缺乏与人交流的勇气。
对策:1 .成人要帮助儿童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受欢迎的儿童有安全感,被排斥的儿童有孤独感和自卑,帮助孩子交上朋友,鼓励儿童自动把玩具借人玩,有好吃的与人分享,儿童与人建立了和谐关系,形成谦让互动礼貌的习惯。
儿童在交往中有良好的感情体验,继而产生与他人交往的强烈愿望。
2. 成人指导孩子的交往,很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孩子能够很好地与他人交流,交往的方式有语言和非语言,语言的交往能力是广泛深入进行社交的前提。
家长应该强化孩子的语言交往功能,学会常用的语言交往,提高社交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象案例中的孩子普通话很好,喜欢阅读,本身就有很好的语言发展能力基础,如果能够加以利用,因势利导,那么孩子的交往能力就会提高。
大人们要不厌其烦的鼓励儿童开口说话,消除儿童怕交往的语言障碍,是儿童大胆交往。
案例2。
幼儿妒忌心理实录(一):今天上午是美术活动,主要是涂色练习,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领:“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不能出线!”晴晴喜欢东张西望,画得较慢,坐在其前面的祝雅早早地涂好了,祝雅高兴的把画拿给我看,上下坐位的时候不小心碰了晴晴的手臂,晴晴马上哭起来:“你为什么撞我?”祝雅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分析学前儿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都在快速发展,因此对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特别重视。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探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问题。
案例一,小明的分离焦虑。
小明是一个3岁的男孩,最近他开始上幼儿园,但是每次到了幼儿园门口,他就会开始哭闹,不肯进去。
经过和小明的家长沟通,了解到小明在幼儿园里总是感到害怕和不安,担心父母离开后不会再回来。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个月,小明的家长非常担心。
分析,小明表现出了典型的分离焦虑症状,这在学前儿童中是比较常见的。
学前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是因为他们对于父母的依赖性较强,一旦与父母分离就会感到恐惧和不安。
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逐渐延长家长离开的时间,让小明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同时也要给予小明安全感和支持。
案例二,小红的自我意识发展。
小红是一个5岁的女孩,她非常喜欢穿漂亮的裙子,每天都会花很长时间挑选自己的衣服。
有一次,小红在幼儿园里被其他小朋友取笑,说她穿的裙子太土了。
回到家后,小红情绪低落,不愿意再穿裙子了。
分析,小红的这种行为反映了她的自我意识正在逐渐形成。
在学前儿童阶段,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差异,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外在表现。
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小红积极的引导和支持,让她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不受外界评价的影响。
案例三,小李的社交困难。
小李是一个4岁的男孩,他在幼儿园里总是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
幼儿园老师发现小李的这种行为很长时间都没有改变,开始担心他的社交能力发展。
分析,小李可能面临着社交焦虑或者社交困难的问题。
在学前儿童阶段,他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同龄小朋友,需要学会和他人相处和交流。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小李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鼓励他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培养他的社交能力。
总结,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关注和引导。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填空题】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
2.【问答题】婴儿交往行为是怎样发展的?3.【填空题】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 )。
4.【问答题】案例分析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父母工作都十分繁忙,或经常外出工作,所以,有的父母就把孩子长期托付给家中老人或其他亲属抚养;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
其中,第一种现象在当前我国农村尤为突出。
这样使得很多学前儿童不能经常与其父母见面,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越淡漠……请您结合案例,分析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并谈谈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依恋。
5.【问答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父母工作都十分繁忙,或经常外出工作,所以,有的父母就把孩子长期托付给家中老人或其他亲属抚养; 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
其中,第一种现象在当前我国农村尤为突出。
这样使得很多学前儿童不能经常与其父母见面,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越淡漠⋯⋯请您结合案例,分析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并谈谈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依恋。
6.【填空题】学前儿童晚期其思维出现了()的萌芽。
7.【单选题】儿童思维的发生时期在()岁。
A.0—1 岁B.1 —2 岁C.1.5 — 2 岁D.1 —3 岁8.【填空题】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9.【问答题】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10.【单选题】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的特点不包括()A.观察的系统性较差B.观察持续时间较长C.观察的目的性不强D.概括性较低11.【问答题】名词解释:直观行动思维12.【问答题】名词解释:心境13.【单选题】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
学前心理学教学案例集
《学前心理学》教学案例集案例1。
自闭症儿童有一个7岁男孩威威,不喜欢说话,课堂上课时,他独自一人在教师外走动,游戏时常单独,经常小朋友欺负他的时候,他只是哭泣但不告诉老师或其他人,怀疑有自闭倾向。
他有一特点,喜欢在安静的课堂突然大声读新闻,广告内容,普通话很标准,记忆力很好。
教育方法:上课时叫保育员在他的身边,以同伴的身份和他交流,经常和他说话。
效果:上课时能够安静坐好听课,不会突然大声宣扬,和同伴有很好的交流,有不开心的事情也会告诉老师。
点评:老师的教育方法能够让孩子做的更好,他就是成功的,我认为孩子的自闭行为有以下因素导致形成:1. 与神经类型和遗传有关,还有后天的教养方式不当,父母过分关心孩子,把孩子关在家里,缺少同伴交往,导致物质丰富但是精神的缺乏,孩子内心的孤独内向,不合群。
2. 有时缺乏大人和老师的关注,在与同伴交往时受挫,交往能力低下,导致胆小,自卑,缺乏与人交流的勇气。
对策:1 .成人要帮助儿童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受欢迎的儿童有安全感,被排斥的儿童有孤独感和自卑,帮助孩子交上朋友,鼓励儿童自动把玩具借人玩,有好吃的与人分享,儿童与人建立了和谐关系,形成谦让互动礼貌的习惯。
儿童在交往中有良好的感情体验,继而产生与他人交往的强烈愿望。
2. 成人指导孩子的交往,很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孩子能够很好地与他人交流,交往的方式有语言和非语言,语言的交往能力是广泛深入进行社交的前提。
家长应该强化孩子的语言交往功能,学会常用的语言交往,提高社交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象案例中的孩子普通话很好,喜欢阅读,本身就有很好的语言发展能力基础,如果能够加以利用,因势利导,那么孩子的交往能力就会提高。
大人们要不厌其烦的鼓励儿童开口说话,消除儿童怕交往的语言障碍,是儿童大胆交往。
案例2。
幼儿妒忌心理实录(一):今天上午是美术活动,主要是涂色练习,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领:“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不能出线!”晴晴喜欢东张西望,画得较慢,坐在其前面的祝雅早早地涂好了,祝雅高兴的把画拿给我看,上下坐位的时候不小心碰了晴晴的手臂,晴晴马上哭起来:“你为什么撞我?”祝雅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仅供参考)【案例】:当宝宝哭的时候,妈妈在抱起宝宝的同时,用摇鼓弄出声音,宝宝不哭了,后来,当宝宝再哭的时候,妈妈用摇鼓弄出声音,宝宝停止了哭泣,请问这是为什么?请说明原理。
【条件反射,在外界刺激的条件下,婴儿建立了条件反射】【案例】给幼儿观看两只机器蜗牛,一只爬得快,另一只爬得慢,当快蜗牛停下来的时候,慢蜗牛还在爬,但是最终未能赶上快的蜗牛。
让幼儿回答哪一只蜗牛先停下来,大部分幼儿说慢蜗牛先停下来,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感知觉理论分析。
【幼儿的时间知觉的发展和成熟比较晚,幼儿借助距离的长短认识时间概念,认为走的路程短,时间就短,是典型的时空关系的混淆。
】【案例】有一位教师在教幼儿背诵前,先把诗的内容绘成美丽的图画,再用故事形式向幼儿讲述诗的内容,进而引导幼儿对诗中提及的“眠”、“晓”、“啼鸟”等进行讨论,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
你觉得老师的做法符合幼儿记忆的特点吗?为什么?【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幼儿的记忆特点。
由于幼儿的形象识记优于语词识记,幼儿喜欢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对感兴趣的事物识记效果比较好,教师用故事的方式吸引了幼儿的兴趣,识记的效果当然比单调的灌输要好得多。
】—【案例】2010年春晚,一个小女孩背诵《百家姓》的镜头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各方争论。
请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评价之。
【幼儿的容易运用机械记忆,所以在记忆《百家姓》这些无意义字符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不要认为这是什么特殊的能力,更不能将其作为“神童”的标志。
】【案例1】周二的早上入园时,小强对老师说:“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海南岛玩儿了,太好玩了,还潜水了……”老师愣住了,昨天是星期一,小强在幼儿园啊!于是就批评小强:“爱撒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请分析小强的行为,并对教师的评价做分析。
【由于幼儿的记忆不精确、不完整,经常记住非本质、富有情绪色彩的或感兴趣的内容,常常把主观想象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混为一谈,所以容易歪曲事实,千万不能借此认为是品德出现问题。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分享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分享【案例十三】其其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打仗。
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
其其还爱逞能。
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
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
即使老师对他有所示意,他仍然克制不住。
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教育措施。
参考答案:1.他偏于胆汁质。
2.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
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3.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对胆汁质的儿童应培养他的自制力,让他学会冷静、沉着和有耐心。
【案例十四】她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
在实验中,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但实际上有极细微的差异。
先后参加实验的10个同龄小朋友,只有她一个人注意到这个差异、她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
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她也不说话,只是厌烦地把他们推开,更不易于陌生人接触。
她情绪不易外露,收到表扬时,也没什么表示。
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可以毫无表情,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
她上课时很安静,总是一个姿势坐着。
吃饭时,不管饭菜多么好,从不见她大口吃。
午睡时,她总是把衣服一件件叠好放在椅子上。
如果椅子稍微歪一点,她要把它放正,还要看上几眼,然后才躺下。
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
根据材料描述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如何根据此类型气质进行教育。
参考答案1.他偏于抑郁质的孩子。
2.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
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3.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案例分析学前教育心理学(3篇)
第1篇一、引言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在幼儿教育中,学前教育心理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分析学前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小华,4岁,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华一直由奶奶照顾。
奶奶对小华宠爱有加,导致小华形成了依赖心理。
进入幼儿园后,小华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常常哭泣,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
老师发现小华的问题后,决定运用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帮助小华度过适应期。
三、案例分析1. 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幼儿心理发展规律,4岁幼儿正处于“分离焦虑”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对父母或抚养者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当离开抚养者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
小华由于长期依赖奶奶,进入幼儿园后,分离焦虑表现得尤为明显。
2. 心理特点小华的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
这可能与他的家庭环境和抚养方式有关。
奶奶的宠爱导致小华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
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小华无法适应,表现出焦虑、哭泣等情绪。
3. 教育心理学应用(1)建立情感联系老师首先与小华建立情感联系,关心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兴趣爱好。
通过日常互动,让小华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逐渐减少焦虑情绪。
(2)培养独立性老师鼓励小华参与集体活动,如游戏、绘画等,培养他的独立性。
在活动中,老师适时给予小华表扬和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
(3)培养社交能力老师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小华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培养他的社交能力。
在活动中,老师引导小华学会倾听、分享、合作,提高他的交往技巧。
(4)家园共育老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华在家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要关注小华的心理需求,逐步培养他的独立性。
四、案例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华的焦虑情绪明显减轻,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他开始主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
家园共育的效果显著,小华的独立性、社交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教学案例集
学前心理学》教学案例集案例1。
自闭症儿童有一个7 岁男孩威威,不喜欢说话,课堂上课时,他独自一人在教师外走动,游戏时常单独,经常小朋友欺负他的时候,他只是哭泣但不告诉老师或其他人,怀疑有自闭倾向。
他有一特点,喜欢在安静的课堂突然大声读新闻,广告内容,普通话很标准,记忆力很好。
教育方法:上课时叫保育员在他的身边,以同伴的身份和他交流,经常和他说话。
效果:上课时能够安静坐好听课,不会突然大声宣扬,和同伴有很好的交流,有不开心的事情也会告诉老师。
点评:老师的教育方法能够让孩子做的更好,他就是成功的,我认为孩子的自闭行为有以下因素导致形成:1. 与神经类型和遗传有关,还有后天的教养方式不当,父母过分关心孩子,把孩子关在家里,缺少同伴交往,导致物质丰富但是精神的缺乏,孩子内心的孤独内向,不合群。
2. 有时缺乏大人和老师的关注,在与同伴交往时受挫,交往能力低下,导致胆小,自卑,缺乏与人交流的勇气。
对策:1 . 成人要帮助儿童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受欢迎的儿童有安全感,被排斥的儿童有孤独感和自卑,帮助孩子交上朋友,鼓励儿童自动把玩具借人玩,有好吃的与人分享,儿童与人建立了和谐关系,形成谦让互动礼貌的习惯。
儿童在交往中有良好的感情体验,继而产生与他人交往的强烈愿望。
2. 成人指导孩子的交往,很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孩子能够很好地与他人交流,交往的方式有语言和非语言,语言的交往能力是广泛深入进行社交的前提。
家长应该强化孩子的语言交往功能,学会常用的语言交往,提高社交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象案例中的孩子普通话很好,喜欢阅读,本身就有很好的语言发展能力基础,如果能够加以利用,因势利导,那么孩子的交往能力就会提高。
大人们要不厌其烦的鼓励儿童开口说话,消除儿童怕交往的语言障碍,是儿童大胆交往。
案例2。
幼儿妒忌心理实录(一):今天上午是美术活动,主要是涂色练习,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领:“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不能出线!”晴晴喜欢东张西望,画得较慢,坐在其前面的祝雅早早地涂好了,祝雅高兴的把画拿给我看,上下坐位的时候不小心碰了晴晴的手臂,晴晴马上哭起来:“你为什么撞我?”祝雅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案例:小明的社交能力发展小明是一个3岁的男孩,他是家中独生子。
在家庭中,父母经常因为工作繁忙而缺乏陪伴时间,导致小明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由于父母长时间的缺席,小明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暴露出了社交能力不足的问题。
他经常与其他孩子争抢玩具,不会主动与其他孩子打招呼,也不会与其他孩子分享玩具。
这个案例中,小明的社交能力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儿童在0-6岁这个阶段,正处于社交意识的初步建立和发展阶段,他们开始学习与他人互动、合作和分享。
然而,由于小明的家庭环境和缺乏和其他孩子的互动机会,导致他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针对小明的情况,家长、老师和学前教育机构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发展社交能力:1.家庭关系改善:父母应该在工作之余尽量多与小明沟通交流,增加与孩子的亲子时间,以满足他的情感需求。
父母可以通过陪伴孩子一起玩耍、讲故事、唱歌等方式来建立亲子关系。
2.学前教育机构的帮助: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安排小明参加集体活动,如班级表演、游戏等,以提升他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教会小明如何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分享玩具等。
3.与其他儿童互动:父母可以鼓励小明参加社区活动或与其他孩子一起进行游戏。
通过与其他儿童的互动,小明可以学习观察他人的行为、分享、合作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小明的学习能力,可以提升他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父母可以通过与他一起进行游戏和学习,帮助他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教授情绪管理技巧:由于小明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他可能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行为。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教授小明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倾听音乐等,帮助他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通过以上的措施,小明的社交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帮助小明发展社交能力的过程中,要给予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强迫他与其他孩子互动,要尊重他的个人需求和感受。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 -回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 -回复我们班的故事录第一章:小明的冒险旅程小明是我们班里最勇敢的学生,他有着无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
一天,他决定独自前往附近的山林探险。
刚开始,小明感到有些害怕,但很快他便克服了恐惧,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他穿过蓬密的树林,攀越了陡峭的山坡,一直向前探索。
突然,小明发现了一个隐藏在茂密树丛中的洞穴。
他好奇地走近,准备一探究竟。
洞穴里黑漆漆的,只有微弱的光线从洞口照进来。
小明慢慢地走进去,突然惊奇地发现,这个洞穴居然通向一个神秘的世界!第二章:神奇的大潮小明进入了一个宽广的洞穴,眼前出现了一片美丽的海滩景象。
他迫不及待地走上沙滩,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
突然,一阵巨大的声音响起,他愕然发现一股浩大的海浪向他袭来!小明大惊失色,他快速逃跑却被海浪淹没了。
当他再次浮出水面时,惊喜地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鱼人!小明兴奋地探索着海底世界,看到了五颜六色的珊瑚和各种奇特的海洋生物。
第三章:友谊的力量小明在海底世界结识了一群友善的海洋生物,它们像家人一样关心他并帮助他适应新的环境。
小明感激不已,与它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一天,小明发现了一个困在渔网中的海龟。
他立即呼叫好友们合力救出了它。
海龟很感激,答应带领小明回到陆地。
小明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海底世界的朋友,然后跟随海龟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第四章:归来小明回到陆地后,发现自己重新恢复了人类的形象。
他感叹时间过得如此快,并怀念起海底世界的美好时光。
回到学校后,小明把自己的冒险故事告诉了班上的同学们。
大家都惊叹不已,纷纷向他提问。
小明笑着说:“冒险是探索世界的最好方式,你们也可以尝试一下!”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备受小明的鼓舞,纷纷开始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
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将成为永远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力。
故事完。
学前心理学2024—2024历年试题答案
部分答案全国2024年4月高等教化自学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038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A2.C3.B4.A5.D6.B7.A8.B9.C 10.A11.D 12.C 13.C 14.C 15.D二、说明概念(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6.攻击性行为也称侵扰行为,是指损害他人或东西的行为,如打人、骂人、有意损坏东西、向他人挑衅引起事端等。
17.无意留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须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留意。
18.创建想像,是依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建新形象的过程。
19.实力是指人们胜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特性心理特征。
20.敏感期(也称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学问和形成某种实力或行为比较简洁、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计分。
每小题8分,共24分)21.(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3)驾驭知觉标准和视察力发展阶段。
22.(1)缺乏明确的目的。
(2)外来目的起重要作用(幼儿初期)。
(3)自觉的行动目的渐渐形成(幼儿中期)。
(4)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幼儿晚期)。
23.(1)从简洁到困难。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4)从零乱到成体系。
24.(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计分。
每小题12分,共12分)25.(1)①思维的发生标记着儿童的各种相识过程已经齐全。
②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其它的相识过程发生质变。
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的心情、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④思维的发生标记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出现。
(2)具体说明26.(1)①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②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A.1 岁半~2 岁B.1 岁~1 岁半C.2 岁~2 岁半D.2 岁半~3 岁2.【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
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
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
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3.【单选题】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1 岁半~2 岁B.1 岁~1 岁半C.2 岁~2 岁半D.2 岁半~3 岁4.【问答题】名词解释:无意想象5.【问答题】名词解释:生理成熟6.【问答题】简述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7.【问答题】幼儿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教师和家长如何防止幼儿注意分散?8.【问答题】案例分析题: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
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
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
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9.【单选题】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
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广度D.注意的分散10.【问答题】联系实际说明学前儿童无意想像的特点。
11.【单选题】“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访谈法C.作品分析法D.实验法12.【单选题】()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在学前教育领域,理解和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洞察儿童的行为表现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
案例一:分离焦虑小明是一个刚入园的三岁小男孩,每天早上到幼儿园时都会大哭大闹,紧紧抱住妈妈不肯放手。
妈妈离开后,他仍然长时间哭泣,不愿意参与班级活动,也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从学前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明的这种表现是典型的分离焦虑。
三岁左右的儿童正处于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熟悉的照顾者(通常是父母)有着强烈的依赖。
当他们突然面临与照顾者的分离,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会感到不安和恐惧。
针对小明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给予小明更多的关注和安抚,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
例如,在他哭泣时轻轻拥抱他,用温和的语言安慰他。
其次,逐步引导小明参与有趣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
比如,给他一个小玩具,或者邀请他一起玩游戏。
另外,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的习惯和喜好,以便更好地满足他的需求。
案例二:注意力不集中小红在课堂上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东张西望,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
老师在讲故事时,她听不了几分钟就开始摆弄自己的衣角或者与旁边的小朋友说话。
对于小红的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能有多种原因。
一方面,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发展水平有限,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
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和方式可能不够生动有趣,无法吸引小红的注意力。
为了帮助小红提高注意力,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比如,通过故事、游戏、歌曲等形式来传授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同时,设置明确的规则和要求,让小红知道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
例如,规定一段时间内保持安静听讲可以得到奖励。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注意力训练活动,如拼图、找不同等,来锻炼小红的注意力。
案例三:攻击性行为小刚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在幼儿园里经常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甚至会动手打人。
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男,5岁,是某幼儿园大班的一名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流,但在日常生活中,他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例如,小明在幼儿园里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害怕社交等情况。
这些行为引起了幼儿园老师的关注,于是决定对小明的教育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识别根据观察和访谈,小明的行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在上课时容易分心,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一项活动。
(2)情绪波动大:小明在遇到挫折或不如意时,容易情绪失控,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3)害怕社交:小明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明显的退缩行为,害怕与他人互动。
2. 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这导致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2)幼儿园教育因素:由于小明在幼儿园的特殊行为,老师对其关注度不够,未能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个体心理因素:小明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如多动症、焦虑症等。
3. 教育策略(1)家庭教育指导:建议小明的父母多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2)幼儿园教育干预: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提高对小明的关注度,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b. 采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注意力。
c.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d. 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3)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心理障碍,建议幼儿园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
三、实施过程1. 家庭教育指导小明的父母在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改变教育方式。
他们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注他的心理需求,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2. 幼儿园教育干预幼儿园老师根据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通过游戏化教学、小组活动等方式,提高了小明的学习兴趣和社交能力。
3. 心理辅导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情绪波动得到了明显改善。
学前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小良
学前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小良小良是一位6岁的学前儿童。
他的家庭环境相对稳定,父母关系良好,他是家中的独子。
小良经常在幼儿园表现得非常安静和内向,不太愿意与其他孩子交流。
幼儿园老师对他的表现非常担忧,希望能够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首先,我们可以从小良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特征入手,探究他内向的原因。
小良是独生子,所以在家中是独自一人的。
由于没有兄弟姐妹或者其他小伙伴,他在家里可能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互动,从而影响了他与他人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另外,父母在家中可能过度保护小良,过度关注他的行为和表现,这可能导致小良缺乏与他人自由交流的机会,并且感到不自在。
另一方面,小良可能具有一定的基因因素,他可能天生就更内向一些,因为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是遗传的。
其次,小良在幼儿园中表现得非常内向和安静。
这可能是他对新环境和新人感到不安所致。
与此同时,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生活的环境,他可能没有习惯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并且害怕与其他孩子交流和互动。
幼儿园老师应该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帮助他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老师可以与他进行单独交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和喜好,从而创造一个安全和温馨的环境,让他感到放松和自在。
为了帮助小良克服内向,老师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鼓励与他人交流:老师可以创造不同的机会,鼓励小良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例如与其他孩子一起进行小组活动、游戏或合作任务。
老师还可以用故事和角色扮演的方式,鼓励小良主动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
2.培养自信心:通过给予小良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可以通过赞美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成就,以及他在课外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3.提供支持和安全感:老师要密切关注小良的情绪和感受,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全感,让他知道自己不会被孤立或被忽视。
老师可以定期与小良的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小良在家中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协助他。
4.提供适当的挑战:为了激发小良的兴趣和潜力,老师可以为他提供一些适当的挑战。
幼儿教育心理学案例五则
幼儿教育心理学案例五则案例一:小明的分离焦虑小明是一个刚上幼儿园的三岁小男孩。
每天早上,当他的父母把他送到幼儿园门口时,他总是紧紧抓住妈妈的衣角,哭得撕心裂肺,不愿意进去。
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周,让小明的父母和幼儿园老师都感到十分困扰。
从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明的这种表现是典型的分离焦虑。
三岁的孩子正处于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熟悉的照顾者(通常是父母)有着强烈的依赖和情感需求。
当他们突然被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与熟悉的人分离,会感到极度的不安和恐惧。
为了帮助小明克服分离焦虑,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老师在小明入园前几天,专门安排时间与小明和他的父母进行交流,了解小明的喜好和习惯,让小明对老师有初步的熟悉感。
其次,在幼儿园里,老师为小明安排了一个“特别小伙伴”,让小明在新环境中有一个可以依靠和交流的同伴。
同时,老师还与小明的父母沟通,建议他们逐渐延长与小明分离的时间,让小明慢慢适应。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分离焦虑逐渐减轻,能够愉快地入园了。
案例二:小红的注意力不集中小红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在课堂上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
老师讲的故事和知识,她往往听不进去,这让老师和家长都很着急。
幼儿的注意力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
小红的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教学内容不够生动有趣,或者是家庭环境过于嘈杂,影响了她注意力的培养。
老师针对小红的情况,调整了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采用了更多的互动游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老师也与小红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为小红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
家长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注意力训练游戏,如拼图、找不同等,帮助小红提高注意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红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三:小刚的攻击性行为小刚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经常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甚至会动手打人。
学前心理学历年案例05-15及补充.
学前心理学历年案例【200504】27.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
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
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
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
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
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
于是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像的一个什么特点?为什么?(2)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像。
【200507】28.卓尔的母亲是下岗女工,她很重视对卓尔的教育,在卓尔刚会说话时就教他数数和认字,但让母亲难堪的是: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要卓尔拿两个橘子,卓尔却拿了三个,卓尔的母亲开始担心卓尔的聪明程度。
试问卓尔母亲的担心有道理吗?你能为卓尔的母亲提出哪些建议?【200604】27.强强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无论参加什么活动,他都十分积极主动,精力旺盛。
强强平时做事很急,想干什么就立即行动,想要的东西也必须马上得到,否则会坐立不安。
强强做事有闯劲,但时常马马虎虎。
强强待人大方,热情直率,爱打抱不平。
他喜欢别人听从他的支配,否则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
事后虽也后悔,但到时总是难以克制。
(1)根据强强的上述行为表现,你认为他基本上属于什么气质类型?为什么?(6分)(2)谈谈应如何根据幼儿4种不同的气质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8分)28.在我国南方农村过去以“木桶育儿”,常见的具体方式是:6—7个月的婴儿被养育在上口小、下口大的木桶里,木桶的下半部用带孔的板隔开,下面放着炭火盆为婴儿取暖。
孩子每天要在桶内放6—8个小时,只在喂奶和睡眠时抱出,木桶育儿要持续到2岁以后。
这样育儿方式会影响婴儿动作、认知、社会性发展吗?并加以分析。
【200704】27.威威今年6岁,是家中唯一的“宝宝”,聪明可爱。
由于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娇宠,快上小学了,还样样事情依赖别人的照料;他想要某样东西,大人非给不可,否则就大哭大闹,不达目的不肯罢休;有好吃好玩的,只想自己一人独占,从不考虑别人;和别的小朋友相处时,也喜欢自己说了算,经常和小朋友们发生冲突……(1)类似威威这样的独生子女为数不少,请结合威威的上述行为表现和相关研究,说明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中的突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心理学历年案例【200504】27.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
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
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
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
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
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
于是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像的一个什么特点?为什么?(2)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像。
【200507】28.卓尔的母亲是下岗女工,她很重视对卓尔的教育,在卓尔刚会说话时就教他数数和认字,但让母亲难堪的是: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要卓尔拿两个橘子,卓尔却拿了三个,卓尔的母亲开始担心卓尔的聪明程度。
试问卓尔母亲的担心有道理吗?你能为卓尔的母亲提出哪些建议?【200604】27.强强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无论参加什么活动,他都十分积极主动,精力旺盛。
强强平时做事很急,想干什么就立即行动,想要的东西也必须马上得到,否则会坐立不安。
强强做事有闯劲,但时常马马虎虎。
强强待人大方,热情直率,爱打抱不平。
他喜欢别人听从他的支配,否则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
事后虽也后悔,但到时总是难以克制。
(1)根据强强的上述行为表现,你认为他基本上属于什么气质类型?为什么?(6分)(2)谈谈应如何根据幼儿4种不同的气质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8分)28.在我国南方农村过去以“木桶育儿”,常见的具体方式是:6—7个月的婴儿被养育在上口小、下口大的木桶里,木桶的下半部用带孔的板隔开,下面放着炭火盆为婴儿取暖。
孩子每天要在桶内放6—8个小时,只在喂奶和睡眠时抱出,木桶育儿要持续到2岁以后。
这样育儿方式会影响婴儿动作、认知、社会性发展吗?并加以分析。
【200704】27.威威今年6岁,是家中唯一的“宝宝”,聪明可爱。
由于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娇宠,快上小学了,还样样事情依赖别人的照料;他想要某样东西,大人非给不可,否则就大哭大闹,不达目的不肯罢休;有好吃好玩的,只想自己一人独占,从不考虑别人;和别的小朋友相处时,也喜欢自己说了算,经常和小朋友们发生冲突……(1)类似威威这样的独生子女为数不少,请结合威威的上述行为表现和相关研究,说明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中的突出问题。
(2)联系实际,分析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200707】27.龙龙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他得意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知道2加3等于5。
”爸爸很高兴,问:“你怎么知道的?”龙龙说:“老师告诉我们的。
”爸爸再问:“3加2等于多少?”龙龙摇摇头说:“老师没有说。
”(1)请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来分析龙龙的表现;(2)你认为应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27.小王是某幼儿园小班教师,刚工作不久就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中。
可令她苦恼的是,在组织班里活动时,她发现小朋友们很难集中注意,教室里一有响动,他们就会分心,无论是听故事、画画还是看图书,也只能专心几分钟。
这样一来,小王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教育方案往往不能得以有效实施,为此,她很着急……请你:(1)就此案例结合幼儿注意发展特征,帮助小王老师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联系实际谈谈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老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应注意哪些方面?【200807】27.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曾说过:“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试析:(1)上述两段话各自所代表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派别是什么?(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具体有哪些?请结合事例分析说明。
【200904】27.小班幼儿莉莉的妈妈是个善于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母亲。
一天,莉莉跟着妈妈逛商店时看到一个玩具要妈妈买,妈妈认为这与家里已有的一个玩具很类似,便不想给她买,可莉莉又哭又闹,一定要买这个玩具。
这时,莉莉妈妈略一沉思,便对莉莉说:“莉莉,走,咱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看看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玩具。
”说完便领着孩子迅速离开了原地,接着就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一起唱歌……莉莉很快就沉浸在妈妈所引发的欢乐的情绪中。
请根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有关理论回答下列问题:(1)莉莉妈妈所采用的是哪种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方法?(2)联系实际说明成人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另几种方法28.认识三角形、长方形时,采用让幼儿边观察边触摸边说出边角的方法,和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边角的方法,哪一种方法会更有利于幼儿辨识和记忆?并运用心理学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201004】2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父母工作都十分繁忙,或经常外出工作,所以,有的父母就把孩子长期托付给家中老人或其他亲属抚养;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
其中,第一种现象在当前我国农村尤为突出。
这样使得很多学前儿童不能经常与其父母见面,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越淡漠……请您结合案例,分析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并谈谈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依恋。
【201007】27.5岁的成成在看动画片时,往往能看上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不分散注意力;但当他看图书时,相比时间就短了很多,请从影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因素的角度分析:(1)造成这一差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你准备怎样帮助成成提高动作和意志动作的水平?27.1970年,美国加州曾发现一名情况特殊的3岁女孩基尼。
之前,她一直被隔离在一个小房间里,平时没有人和她说话,每天只是由其哥哥匆匆地、沉默地供给她食物。
当基尼被发现时,已严重营养不良,不知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最初几个月的智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请回答是什么因素导致基尼的这种状况,并结合案例或实际,分析此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
【201107】28.对斜坡上皮球滚落下来的原因,3-4岁的儿童可能更多认为是“(皮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的儿童会说“皮球是圆的,它要滚。
”试分析这一现象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什么趋势?并就此现象,分析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对5-6岁儿童进行教育活动。
【201204】27. 浩浩和圆圆同是某幼儿园中班小朋友。
浩浩特别喜欢搭积木和玩“奥特曼”游戏;圆圆则十分喜欢玩“娃娃家”、开“医院”,还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表演游戏。
可是,他们所在的幼儿园却为幼儿开设了各种兴趣班和特色班,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多地参加。
这样,浩浩和圆圆等幼儿就很少有时间进行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了。
在家里,他们的父母也不太主张他们玩游戏,认为儿童做游戏纯粹就是玩,是浪费时间。
于是,弹钢琴、学古诗、学珠心算、练跆拳道等等活动便充斥着他们的业余生活……(1)请问:浩浩和圆圆父母与老师的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2)联系案例或实际,分析游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27.李老师是位新老师,今天她要为中班的小朋友组织一个语言活动“春姑娘来了”,为此她做了精心的准备:配图、故事磁带、表演用的头饰……可是活动开展得并不顺利,当她问小朋友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时,有的小朋友说看到了树,有的小朋友说看到了蝴蝶,有的小朋友说看到了河,还有的小朋友说看到了小熊……而当李老师说是春姑娘来了时,很多小朋友都一脸茫然。
(1)请根据所学心理学知识,从儿童理解能力发展的角度帮助李老师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如果你是李老师,你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201304】27.冬冬是一名活泼开朗的幼儿,尤其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游戏、玩耍,从小伙伴那里学会了许多本领。
可是冬冬的妈妈非常疼爱、关心他,特别害怕冬冬在与别的小朋友交往时受欺负,或者担心冬冬被别的小朋友的某些不良行为或习惯影响而形成一些坏毛病。
因此,她很少让冬冬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在幼儿园里,冬冬的老师也担心幼儿之间的频繁交往容易导致活动室过于吵闹,不利于维持班级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也不利于幼儿自制力的培养。
于是,“少说话”、“闭上你的小嘴”、“保持安静”等要求常挂在老师的嘴上。
在这种要求下,小朋友们平时甚至连走路、喝水、上卫生间都必须是静悄悄的,生怕发出一点“噪声”而遭致老师的批评……(1)请问:冬冬妈妈和老师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2)请结合以上案例或联系实际谈谈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
【201307】27.乐乐是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一天老师请小朋友给大家讲故事,乐乐第一个举手。
开始讲故事了,站在上面的乐乐讲得绘声绘色,下面的小朋友也听得非常入迷,可仔细听听,却又不知道乐乐在说些什么。
(1)上面的案例反映了该年龄段儿童想像的什么特点?儿童想像的发展有什么趋势?(2)请你谈一谈应如何促进儿童想像的发展?【201404】28.平平每次说话总是:“我,我……”,并伴随多余的动作,请找出平平口吃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纠正的方法。
【201410】27.4岁的明明,因为想吃巧克力而爸爸不同意,于是大哭大闹起来。
这时,爸爸不急不躁地拿来一个杯子,对明明说:“我们正缺水呢,看这里这么多的泪水,快接上些吧。
”刚才还哭闹的明明此时却被逗乐了。
请问:(1)明明爸爸用的什么方法,达到调控儿童情绪的目的的?(2)在儿童的情绪培养中,还有哪些方法可帮助儿童调控自己的情绪? 举例说明。
[201504] . 方老师是小班的幼儿园老师, 她观察小朋友们玩游戏, 发现娃娃家里的“妈妈”只是手里抱着“小孩”不停地做拍打的动作; 建筑区里的小朋友只是重复地把积木搭高, 推倒, 再搭高,再推倒…。
看到这些, 方老师陷入沉思之中…(1 ) 请根据所学心理学知识, 帮助方老师分析小班幼儿想像的表现及原因。
(2 ) 如果你是方老师, 你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心理发展?案例:1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1)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2)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
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2 .幼儿在想象中常常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某个成分,例如,画一个小孩放风筝,往往小孩的手给画得很长,甚至超出身体的长度.幼儿说话也喜欢夸张,例如:"我家花开得可大了,象桌子一样大".结合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答:1)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夸张,2)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认知水平的限制,例如,幼儿在画一个小孩放风筝时,由于记忆中的形象较贫乏,对事物的特征掌握不完全,只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点,即用手放风筝,因此手就画得很长. ②情绪对想象的影响.自己喜欢的事物往往画得很大. ③.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放风筝的小孩的手给画得很长的原因也可能是受表现力的局限使画面与事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