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第四章 教学原则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一)目的性原则中学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师生要明确中学教学的总目标以及每一项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一切教学措施都要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方式把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只有让学生把知识的讲授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把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才能解决好教学中的问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动脑与动手的关系。

一方面,教师要切实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学要联系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进而发展学生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直观性与发展理论思维结合的原则这个教学原则反映了中学生认识活动中感知与理解、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

一方面,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实物、模型和语言等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为学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创造良好的感性条件。

另一方面,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发展学生的理论思维、抽象思维能力。

(四)启发性原则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

教学活动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教学原则分析梳理

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教学原则分析梳理

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教学原则分析梳理敏试教师资格为大家整理2020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资料,帮助考生复习。

教学是教师资格知识与能力中的一个重点章节,其中教学原则考察的频率是比较高的,既可以考察客观题也有可能考察到主观题,所以这部分知识点需要大家能牢固的掌握。

那么在接下来的讲解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带领大家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原则一共有八大原则,分别是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巩固性教学原则、量力性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口诀是:冯巩找阴凉,寻思理直发。

教学原则很多,但经常考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与启发性。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中我想要教会学生加减法,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要教学生3+2,那么我会说家里有三个馒头,爸爸又买了两个馒头,家里一共有几个馒头?利用这样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习,运用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就是依据教学规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制定的。

第二,直观性教学原则。

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地掌握知识。

为的就是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具体形象提出的。

比如老师要为学生讲解草履虫,直接把学生带到了实验室在显微镜下看草履虫,这就是运用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三大类。

依据的规律也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制定的。

第三,启发性教学原则。

指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它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原则。

教资科目二常考点-八大教学原则

教资科目二常考点-八大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师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几乎是必考的考点,通常单选、简答、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部分的重点内容。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比如说,老师在讲岳飞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比如,乡土教材体现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要与当地的乡土风情结合起来。

3.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

比如老师讲授苹果这个事物的时候,拿真的苹果给你看,属于实物直观。

拿苹果的图片或者视频给你看属于模型直观。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苹果,属于语言直观。

4.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学记》中的体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君子之教,喻也”。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6.巩固性教学原则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论语》中的体现“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对象、方法和功能。

2.教育的目标:个人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目标。

3.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名教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

4.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德育为先等。

5.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发展的阶段、社会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目的。

2.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3.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感知与知觉、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

4.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格的结构和特征。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三、教育法规1.国家教育制度与管理: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教育计划、教育制度与管理。

2.中小学教育法规:中小学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校章程、学生手册等。

3.学科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材规划、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组织等。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1.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法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教学评价的准则和标准。

五、教育问题研究1.智力差异与教育:智力定义与测量、智力差异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有效教学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学习困难与教育:学习困难的定义、学习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

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处理方法、校园心理教育的实施等。

教育学知识点——教学原则

教育学知识点——教学原则

教育学知识点——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遵循的一套原则或准则,它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方针和方法。

教学原则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传授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知识进行系统、科学的传授。

包括讲授的内容要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层次性,以及讲授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理解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这种理解能力不仅是对知识点的表面理解,还应包括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3.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引入案例分析、互动讨论、课堂游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4.相关性原则: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应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可以通过与实例结合、引入案例研究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5.激发思考的原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不只是简单地接受知识点的灌输。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6.适应个体差异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教育与关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教学。

7.培养能力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不仅注重知识传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8.分层次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需求,进行分层次的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分层次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9.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教学。

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考试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教师考试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教师考试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四章: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1. 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1.1 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与特点教育教学理论是指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性、原理性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它具有应用性、指导性、创造性、系统性和历史性等特点。

1.2 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近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1.3 教育教学理论的分类教育教学理论可以分为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思想派别划分、研究角度划分、教学方法划分等。

2. 教育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2.1 教育本质论教育本质论主要从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等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

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等。

2.2 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论主要研究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不同的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个体发展、社会服务和国家需要等。

2.3 教育过程论教育过程论主要探讨教育的实施过程,包括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学习过程等。

代表人物有罗素、杜威等。

2.4 教育方法论教育方法论是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

不同的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3. 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3.1 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教育教学理论可以对教学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3.2 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检验教育教学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和验证,才能真正具有指导意义。

4. 教育教学方法4.1 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问答法、示范法等,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

4.2 现代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项目教学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5. 教学设计与评价5.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目标导向、适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等。

5.2 教学评价的类型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格式性评价和评价性评价等。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重点笔记知识点
1. 教育教学理论
- 教学目标的概念与特点
- 教学目标的分层及其作用
- 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评价原则
2. 教育教学原则
- 个别差异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
-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原则
- 知识结构的渐进性原则
- 实践性教学原则
3. 教学设计与教具使用
- 微教学设计的要素
- 教学设计中的课堂组织形式
- 教学设计中的评价方法
- 教学设计与教具的搭配和使用
4. 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 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心理的矫正与引导
5. 课程标准与教材使用
- 中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 教材分析与教材评价
- 教材使用中的教学策略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与应用
- 合作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 讨论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 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
7. 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
-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 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以上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之教学原则思维导图与真题解析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之教学原则思维导图与真题解析

中学教资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之教学原则(思维导图):真题解析:1.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的能力。

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 循序渐进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启发性原则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直观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的能力。

题干中指明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来帮助学生获得清晰表象和感性认识,可知张老师使用的是直观性原则中的言语直观。

故B项正确。

A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与题干不符。

C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与题干不符。

D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题干不符。

2. 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 直观性原则B.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巩固性原则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直观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的能力。

题干中罗老师播放视频这一行为就是将教科书上的文字描述通过动态的、能用五官直接感知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丰富了学生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感性认识。

教师资格证及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教育目的

教师资格证及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两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表现为各级各类 学校甚至各专业、学科及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或教学 目标,并以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等教育教学行政规 范性文件的形式作同规定。相对来说,教育目的具有 核心指导性、概括统一性,教育目标具有具体多样 性、实践操作性。
三、科学主义目的观 观点:以社会的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为出发点,
以社会物质生产和科技进步为中心。是一种功利主义 主张。它重视对现实人才的培养,强调教育对现实社 会的适应。
发展历程: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第一次科学革 命(培根)催生;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迅速发 展;19世纪60年代对科学极端迷信的泛科学主义。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58年:服务对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途径——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目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3年:邓小平:“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5年:“四有”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性质和服务对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基本途径——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素质教育;“四有”新人 2001年 2004年 2007年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本章也是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内容之一。 学习目标是要(1)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2)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 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 的的要求;(3)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及其相互关系。

黑龙江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学原则

黑龙江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学原则

高频考点提要1.教学原则的含义;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量力性原则。

高频考点速记一、教学原则的含义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一)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四)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七)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八)量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关于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

关于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

关于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八大原则教学原则是每年教师资格证必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因此大家必须掌握。

那么,如何快速记住这八大原则,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口诀:支(直)起(启)弓(巩),努力(力)寻(循)找一英(因)里(理)以外的鳕(科学)鱼。

具体意思和原则在下面。

1.直观性教学原则: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分类以及运用的注意注意事项在讲解时要突出。

2.启发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巩固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

人类早已注意到巩固对于学习的价值,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学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

8.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

2020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教学原则【2】完整篇.doc

2020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教学原则【2】完整篇.doc

2017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教学原则【2】(二)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上述几个方面都对教学活动的进行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学科课程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的顺序必须以这两方面为依据,按照这两方面的要求持续、连贯地进行。

同时,教师也要了解作为课程基础的科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变化,从而能够更自觉地安排、处理教学,使教学活动的顺序更加科学、合理。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各门课程的内在逻辑系统的反映,并且建立在小学生发展一般规律之上,各种教材是以此为依据编写的,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是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展开的。

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充分了解和掌握课程的逻辑以及对学生的要求,这是教学系统性的根本保证。

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虽然考虑了学生的认识发展,但主要是按照内容编排、制定的,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针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需要和特点处理好近与远、浅与深、简与繁等问题。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系统性原则并非要求教师刻板、僵化地执行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按照一般和普遍规律制定的,在实际教学中,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情况有很大差异。

在基本服从大纲顺序的前提下,教师要善于从自己面对的实际出发,适当地调整速度,增删内容。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一般地说,在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比较生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

为直观而直观,只能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3.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直观给予学生的是感性经验,而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运用直观时注意指导,比如通过提问和解释鼓励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启发学生区分主次轻重,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和本质及原因和结果等。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考点预测——教学原则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考点预测——教学原则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考点预测——教学原则最新上海教师资格证、可以了解到2016年上海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时间为:5月21-22日。

上海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上海教师资格培训供考生选择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上海教师考试咨询一对一解答。

经对中学教师资格历年考试出题研究,发现在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实施这一块知识,有一出题高频知识点——教学原则。

首先,我们来看整体了解我们中小学所需要重点把握的几条教学原则达到初步要求:进行区分,以作为单选和辨析题备考。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一)直观性教学原则基本涵义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其意义在于克服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的困难,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关键点:感知、直接经验、生动形象。

(二)启发性教学原则基本涵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关键点: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独立(三)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基本涵义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关键点:顺序、体系、系统(四)巩固性教学原则基本涵义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和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关键点:复习、保存。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基本涵义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知识点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知识点

2016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知识点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命题点1:感觉(一)感觉的含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

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

(二)感觉的作用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人类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感觉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是认知的起点,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

2.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

(四)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

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这是温度觉的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由亮至暗环境,先看不清,后能看清;明适应:由暗至亮环境,开始刺眼,后能适应。

2.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

例如电灯灭了,你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就是视觉的后象。

声音停止以后,你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这是听觉的后象。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像;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像。

3.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1)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

如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即马赫带现象),这是明度的对比。

(2)继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继时对比。

如吃完苦药以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

4.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例如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中学教学原则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中学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

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往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当中,教学原则的考查频率较高,大多以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以下几种:(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这也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

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贯彻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

有人很有创意地提出了“第三次学习”的概念,强调在上课听讲(第一次学习)和家庭作业(第二次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深化过程”的第三次学习,该观点包含了知识运用的成分。

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

⑤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科学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与技巧。

(3)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教学原则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教学原则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教学原则(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面试指导、笔试指导、题库大全、教案大全、教育知识、备考知识、素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interview guidance, written test guidance, question bank encyclopedia,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educational knowledge, test preparation knowledge, quality knowledge, legal knowledg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教学原则一、考情介绍教学原则在小学教师资格知识体系中考试频率很高!在单选题,简答题以及案例分析题等题型中,教学原则均有涉及,所以需要考生在日常学习中重点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
1、定义: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是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

只有对教学规律不断发现和掌握,才能使人们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1、定义: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2、分类:
(1)实物直观。

它是指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等
(2)模象直观。

它是指通过各种实物的模拟形象而进行的.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
(3)言语直观。

它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作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而起到直观的作用
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直观教学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目的在于克服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因此,直观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直观而直观,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或理解遇到困难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过多的直观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而且也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可以摆脱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所需设备和条件的限制,但它必须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4、代表人物
(1)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应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事物的代替物(模型、图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

”(2)乌申斯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


(3)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二)启发性原则
1、定义: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3、代表人物
(1)孔子——不愤不启,不徘不发(2)《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3)苏格拉底——“产婆术’(4)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三)巩固性原则
1、定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强调理解记忆,并不否定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作机械记忆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3、代表人物:①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②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四)循序渐进原则
1、定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
生系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3、代表人物:
(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2)朱熹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夸美纽斯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五)因材施教原则
1、定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l)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定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②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实际
③联系当代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科学成绩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代表人物
(1)裴斯泰洛齐——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2)乌申斯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七)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1、定义: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要深人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八)量力牲原则
1、定义: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