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废物不废》的第一节“一天产生的垃圾”,重点探讨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种类、数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68页至第70页的垃圾的分类、垃圾的产生量、垃圾的处理方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一天中个人和班级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2. 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养成减少垃圾产生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养成减少垃圾产生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视频。

学具:垃圾记录表、垃圾分类盒、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展示前一天收集的垃圾,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讨论垃圾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引出本课主题。

2. 垃圾分类学习(15分钟)教师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展示垃圾分类图卡。

学生动手实践,将垃圾进行分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如何根据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解答例题。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完成教材第69页的练习题,巩固垃圾分类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垃圾减量讨论(10分钟)学生分享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回收利用等。

6. 垃圾处理方式学习(15分钟)观看垃圾处理视频,了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处理方法。

学生讨论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减量:减少一次性用品、回收利用、环保购物等。

3. 垃圾处理: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记录一周内家庭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分析如何减少垃圾产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板书设计
1.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垃圾产生原因:生活消费、生产活动。
3.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土壤、水源、空气,危害生物多样性。
4.减少垃圾产生方法:减少消费、重复利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请调查你家附近的垃圾处理情况,并完成调查表。
学具:垃圾分类记录表、垃圾处理调查表、环保宣传册。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1)让学生展示自己家中一天的垃圾,讨论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提问:垃圾是如何产生的?垃圾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2.例题讲解(10分钟)
(1)讲解垃圾的分类及原因。
(2)分析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介绍减少垃圾产生的有效方法。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解析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及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通过以下方式加强讲解:
1.详细阐述垃圾对土壤、水源、空气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
2.介绍减少垃圾产生的有效方法,如减少消费、重复利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些方法。
2.强调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音量,使学生印象深刻。
二、时间分配
1.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不超过5分钟,确保有足够时间进行后续讲解和练习。
2.例题讲解环节控制在10分钟内,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3.环保行动和总结反思环节各占15分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实践和反思。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注意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实践情景引入解析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天的垃圾》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垃圾,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环保意识,他们对垃圾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处理方式了解不够。

此外,学生对实践活动比较感兴趣,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各种垃圾,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处理方式。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垃圾分类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垃圾分类的方法。

2.学生准备:带一些常见的垃圾物品,如矿泉水瓶、果皮、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垃圾是怎么产生的吗?垃圾有哪些种类?为什么我们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垃圾的名称。

然后,教师介绍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原则,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分发一些垃圾物品,要求学生将这些垃圾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分类。

4.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垃圾分类的案例,让学生判断案例中的垃圾分类是否正确。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41课《一天的垃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二章《环境与我们》的第五节,重点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垃圾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2. 使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设施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记录表、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吗?它们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垃圾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4. 随堂练习:分发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垃圾分类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分享经验和建议。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一天的垃圾2. 内容:a.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b. 垃圾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c. 垃圾分类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b. 请举例说明垃圾处理方法对环境的影响。

2. 答案:a.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

b. 垃圾处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土地、空气、水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例如,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填埋垃圾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具体章节为“一天垃圾的处理”。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及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了解垃圾处理的基本过程,学会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小组讨论、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垃圾处理的过程及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垃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垃圾分类表格、垃圾处理记录本、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收集一天内自己产生的垃圾,并记录下来。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垃圾处理的现状,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3. 垃圾分类: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4. 垃圾处理过程:介绍垃圾处理的基本流程,让学生了解垃圾从产生到处理的整个过程。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做法。

6. 观察分析:观察垃圾处理模型,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2. 垃圾处理过程:收集、运输、处理、利用3. 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节约使用、重复利用、分类投放、绿色消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家庭垃圾分类指南。

2. 答案:根据垃圾分类方法,列出家庭常见垃圾的分类指南,如:可回收垃圾:废纸、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罐等;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油漆桶等;厨余垃圾:剩菜剩饭、果皮、蔬菜残余等;其他垃圾:烟蒂、尘土、卫生间废纸等。

教科版《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一天的垃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一天的垃圾》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与定义、垃圾的处理方式、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垃圾产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垃圾处理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垃圾分类图例、垃圾处理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笔、垃圾分类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垃圾的分类与定义通过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垃圾及其特点。

(2)垃圾的处理方式介绍我国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如填埋、焚烧、堆肥等,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3)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实例讲解垃圾对土壤、水源、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4)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等。

3. 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垃圾分类的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垃圾处理的选择题和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2. 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3.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污染4. 减少垃圾产生措施:减少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循环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2)分析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3)列举至少三种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垃圾问题的认识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涉及章节为《41一天的垃圾》。

详细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产生与处理过程,认识到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减少垃圾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和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重点:垃圾的分类、产生与处理过程,以及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过程图解、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记录表、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校园垃圾堆放点,引导学生思考垃圾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垃圾的分类、产生与处理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卡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垃圾资源化利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讨论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产生与处理过程2. 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意义3. 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减少校园垃圾产生?答案: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设立分类垃圾桶,方便同学们投放垃圾;开展垃圾减量活动,如“光盘行动”等。

2. 作业题目:简述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答案: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分解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垃圾的分类、产生与处理知识,但减少垃圾产生的实际操作还需加强。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精品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精品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垃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一天垃圾》这一章节进行详细教学。

内容包括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对环境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垃圾产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垃圾分类及处理方式,认识到垃圾对环境影响。

2. 培养学生减少垃圾产生、保护环境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垃圾对环境危害,以及如何减少垃圾产生。

2.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处理方式,以及垃圾对环境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图片、分类垃圾桶、投影仪。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垃圾堆积如山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我们每天产生这多垃圾,该如何处理?2. 讲解:(1)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

(3)垃圾对环境影响:污染土壤、水源、空气,危害生物多样性。

3. 实践情景引入:(2)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4. 例题讲解:(1)题目:假设一个小区每天产生1000千克垃圾,如果将这些垃圾全部填埋,会对环境产生什影响?(2)讲解:计算填埋垃圾对土地、水源、空气污染,以及解决方法。

5. 随堂练习:(1)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可以减少垃圾产生做法。

(2)讨论:如何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

3. 垃圾对环境影响:污染土壤、水源、空气,危害生物多样性。

4. 减少垃圾产生:提高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调查一下自己家庭垃圾产生情况,并提出减少垃圾产生措施。

答案:(1)调查家庭垃圾产生情况,如每天产生多少垃圾,各类垃圾比例等。

(2)减少垃圾产生措施:如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实行垃圾分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解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及其对环境影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科版科学六下《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天的垃圾》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个课题,通过这个课题,学生可以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垃圾的来源、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垃圾的回收利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知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环保问题感兴趣,但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垃圾相关知识,并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处理方法和回收利用方式;学会正确分类垃圾并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和回收利用。

2.难点:垃圾的分类标准和回收利用的具体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2.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实物或模型。

3.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展示一张地球上的垃圾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介绍垃圾的来源、分类、处理方法和回收利用。

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垃圾的分类标准和各类垃圾的特点。

同时,讲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和回收利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垃圾,让学生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四十一章《一天的垃圾》,围绕垃圾的产生、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等内容展开。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节“垃圾从哪里来”,第二节“垃圾的分类与处理”,第三节“垃圾的循环利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产生、分类和处理方法,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环保行动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垃圾循环利用的基本原理,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

难点: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垃圾循环利用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流程图、循环利用实例。

2. 学具:垃圾分类盒、垃圾处理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垃圾堆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2. 讲解:讲解垃圾的产生、分类和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 实践: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处理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垃圾分类和处理的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6. 拓展:介绍垃圾循环利用的实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垃圾的产生、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流程图。

2. 垃圾分类和处理的相关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家庭垃圾分类指南。

2. 答案:包括垃圾分类标准、处理方法及循环利用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但对垃圾循环利用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环保意识。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加深对垃圾处理流程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六年级下册科学精品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精品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精品教案41一天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四章《生活中科学》中第41课“一天垃圾”。

详细内容将围绕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进行讲解,让学生解垃圾对环境影响,并学会如何进行科学合理垃圾处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方法,解各类垃圾处理方式。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分类方法,垃圾处理对环境影响。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解、垃圾处理流程图、环保宣传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垃圾处理模拟实验器材、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环保宣传片,让学生解垃圾对环境影响。

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垃圾分类问题,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按照教材内容,讲解垃圾分类方法、处理方式及对环境影响。

通过垃圾分类图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垃圾分类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给出具体垃圾,让学生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原因。

分析垃圾处理流程图,讲解各类垃圾处理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卡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开展垃圾处理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处理流程。

提问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处理:填埋、焚烧、回收利用、堆肥。

3. 垃圾对环境影响:土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常见垃圾,并进行分类。

请简述垃圾处理对环境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减少垃圾对环境污染。

2. 答案:生活中常见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如废纸、塑料瓶、玻璃瓶等)、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等)、厨余垃圾(如剩菜、果皮、骨头等)、其他垃圾(如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具体章节为《一天的垃圾》。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了解垃圾的分类,探究垃圾的处理方式,认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和进行垃圾回收利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知道不同种类垃圾的处理方法。

2. 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产生,进行垃圾回收利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垃圾减量及回收利用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流程图、环保宣传片、板书用粉笔。

学具:学生用垃圾分类表格、垃圾处理方法调查表、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垃圾堆积成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提出问题:“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那么这些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又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呢?”2. 新课内容:(1)垃圾分类:介绍垃圾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垃圾分类表格。

(2)垃圾处理:讲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了解其优缺点。

(3)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播放环保宣传片,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3. 例题讲解:(1)展示一道关于垃圾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正确分类。

(2)解答学生在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互相交换垃圾分类表格,检查对方是否正确分类。

(2)讨论生活中如何减少垃圾产生,进行垃圾回收利用。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

3.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土壤、水源、空气,影响生态平衡。

4. 减少垃圾产生和回收利用的方法:源头减量、重复使用、分类回收、环保购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和家人一起调查家里的垃圾产生情况,并完成一份垃圾处理方法调查表。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一天产生的垃圾”。

具体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与定义、垃圾的危害、垃圾处理方法、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垃圾的分类、危害及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垃圾处理方法及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重点:垃圾的分类、危害及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设施模型。

学具:垃圾收集袋、分类垃圾桶、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一天内自己产生的垃圾,记录在记录表上。

(2)讨论: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有哪些危害?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垃圾的分类、定义及危害。

(2)讲解垃圾处理方法:填埋、焚烧、回收利用等。

(3)阐述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垃圾分类为例,讲解如何正确分类垃圾,并进行现场演示。

4. 随堂练习(10分钟)(2)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减少垃圾产生的行动计划。

5. 实践活动(20分钟)(1)垃圾分类:让学生将一天内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并放入相应的垃圾桶。

(2)讨论:在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垃圾的分类、危害及处理方法。

2. 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3. 垃圾分类图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周的垃圾减少行动计划。

2.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合理规划每天产生的垃圾,尽量减少垃圾产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实践活动中的问题等。

2. 拓展延伸:了解我国垃圾分类政策,参观垃圾处理设施,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垃圾处理方法的讲解。

2. 教学目标中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垃圾处理及分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一天的垃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一天的垃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一天垃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中,探究“一天垃圾”。

具体内容包括:解垃圾分类和组成,认识垃圾对环境影响,探讨减少垃圾产生措施。

我们将重点学习第3章“垃圾分类与处理”,并详细解读第1节和第2节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垃圾分类、组成及其对环境影响,掌握减少垃圾产生有效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减少垃圾产生具体措施。

2. 教学重点:垃圾对环境影响,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垃圾样品、分类垃圾桶、垃圾处理设备模型。

2. 学具:垃圾分类图卡、学习笔记、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垃圾填埋场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关注,提出问题:“我们每天产生垃圾都去哪儿?”2. 新课导入:介绍垃圾分类和组成,让学生解不同类型垃圾及其特点。

3. 实践活动:分发垃圾分类图卡,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垃圾样品正确分类。

4. 例题讲解:讲解垃圾处理方法,如焚烧、填埋、堆肥等,分析各自优缺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减少垃圾产生措施,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一天垃圾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垃圾组成:金属、塑料、纸张、玻璃、食品残渣等垃圾处理方法:焚烧、填埋、堆肥等减少垃圾产生措施:源头减量、分类回收、重复利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调查自己家庭一天垃圾产生情况,并分类记录。

答案:根据调查结果,将垃圾进行分类,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等。

2.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减少垃圾产生方案,并说明理由。

答案:方案示例: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合理规划食物采购,减少食物浪费;废纸、塑料瓶等可回收物进行分类回收。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精彩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精彩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精彩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三章“环境的秘密”,第三节“一天产生的垃圾”。

具体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危害、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减少垃圾产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各类垃圾的处理方法,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学会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分类、危害及处理方法。

难点:如何减少垃圾产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设施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垃圾收集袋、记录表格、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垃圾堆积成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垃圾的分类、危害及处理方法。

a. 讲解垃圾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定义。

b. 分析垃圾的危害,如占用土地资源、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等。

c. 介绍垃圾处理方法,如焚烧、填埋、回收利用等。

3.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收集一天内产生的垃圾,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如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垃圾分类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减少垃圾产生的宣传海报,展示并分享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2. 垃圾危害:占用土地资源、污染环境、影响生态3. 垃圾处理方法:焚烧、填埋、回收利用4. 减少垃圾产生: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垃圾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家庭垃圾分类指南。

答案:根据教材内容,列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方法,并给出具体例子。

2. 作业题目: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减少垃圾产生的?答案:学生可以举例说明,如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外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6.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了解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垃圾(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看看这些人都在干什么?2.这么多的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呢?3.在生活中,都产生了哪些垃圾呢?教师活动11、先让我们看几张图片吧,看看这些人都在干什么?出示课件(清扫垃圾的图片)2、我们还在熟睡的时候,环卫工人们就已经开始劳动了,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都在清理这些垃圾,这么多的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学生只说是扔的,老师就要强调一下垃圾的来源!)3、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每天都在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就产生了大量的垃圾。

在生活中,都产生了哪些垃圾呢?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城区拍的垃圾图片)活动意图说明:从生活实际出发,引起学生共鸣。

环节二:垃圾的分类(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21.试着把这些垃圾分分类。

你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2.分类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活动31.将垃圾按材料分类,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垃圾的重量。

注意:①重力与重量之间的换算: 1N≈100gf,即1N的垃圾重量是100g。

②分装好的垃圾可以盛放在塑料袋中测量,盛放垃圾的塑料袋需要提前测量重量,无法测量的可以估计为0g。

③垃圾太重,可以分批测量。

④垃圾太轻,可以记录件数。

⑤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注意调零、不超过最大测量值、平视等规范操作。

教师活动21.提问:像这样把所有的垃圾堆放在一起好吗?请大家试着把这些垃圾分分类。

小组内讨论:①你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②要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

小组讨论(6-8分钟)。

2.全班交流汇报按材料分;按是否有毒分;按是否容易腐烂分.....3.分类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①取垃圾时,戴一次性手套。

②手脏了可以用消毒湿巾擦拭或者清水冲洗。

教师活动31.四人小组,将垃圾按材料分类,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垃圾的重量。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了解垃圾的分类及特点;2. 探究垃圾对环境的影响;3. 学习垃圾的处理和回收方法;4. 培养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方法,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垃圾处理和回收方法的掌握;2. 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垃圾样本、分类垃圾桶、垃圾处理设备模型;2. 学具:记录表、画图工具、垃圾样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垃圾遍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的分类、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垃圾的分类实践,观察并记录不同垃圾的特点;4. 例题讲解:讲解垃圾处理和回收的原理,结合实物模型进行演示;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家庭垃圾分类方案;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提高环保意识;8.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及特点;2. 垃圾处理和回收方法;3. 环保意识培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家庭垃圾分类方案,并说明实施的意义;2. 答案: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合理设计垃圾分类方案,如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垃圾处理和回收的相关知识,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垃圾处理和回收方法的掌握;2.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垃圾的分类实践;3. 课后作业设计:设计一个家庭垃圾分类方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深入了解垃圾处理和回收的相关知识。

第1课《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1课《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1课《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2.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过程与方法1.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态度、情感、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2.发展关注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1.学生提前调查家中一天的垃圾;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3.教师准备一些河道、湖泊、居民区等被污染的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1、调查走读生数量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教科版科学六下4.1《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4.1《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4.1《一天的垃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天的垃圾》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垃圾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对垃圾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垃圾处理方式有限,对垃圾处理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学会正确分类垃圾,提高资源利用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技术。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2.任务驱动法: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垃圾分类和处理技术。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案。

2.学生准备:观察日常生活中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情况,准备分享自己的发现。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垃圾处理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准备实物垃圾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垃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垃圾到底去哪里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关于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天的垃圾
【教材学情分析】
如何认识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从调查、研究垃圾人手是简单、可行的方法。

每一个学生家庭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学生也可能实际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对于“一天的垃圾有多少?垃圾里有些什么”是模糊的。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把带来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发现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汇报交流法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
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些思考。

课堂练习:
一、精彩补白。

1.为了更好的处理一天的垃圾,我们可以对垃圾进行()。

2.我们每天都要消耗()和(),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

二、明辨是非。

1.人们在每天的生产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
2.家庭中所产生的垃圾很少,不会对我们有伤害。

()
3.医院和学校也会产生垃圾。

()
板书设计:
1.一天的垃圾
按材料分类;
按是否有毒分;
按是否容易腐烂分…
教后反思:
《环境和我们》单元的教学觉得有难度,一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二是操作起来有困难。

你看,第一课《一天的垃圾》要求学生提前收集家里一天的垃圾并带到学校进行分类。

别说每个学生都带,就是让几个学生带来都难以控制场面的,先且不谈教室卫生,课堂纪律如何控制?学生的思维还无法将这种活动定位为科学探究,他们要么觉得好玩,要么觉得臭,预计一些女生会捂着鼻子,调皮的男生肯定会捣蛋。

活动会缺乏组织纪律性。

该怎么啃下这块硬骨头呢?就空空的讲解吗?
几番考虑之后,我想到了教室里的垃圾。

课导入之后,我拿出了几个盘子、橡胶手套、弹簧秤,学生猜不出老师卖的什么药?都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后,我戴上手套,来到垃圾桶旁边,说要给教室里的垃圾分类、称重,他们才恍然大悟。

我一一拿出桶里的垃圾,学生一起喊着属于哪一类,放在不同的盘子里(其间还会有人叫着说是谁扔的垃圾),然后用秤称出每种的重量。

再引导学生对全段、全校一天的垃圾数量与种类进行估算,意识到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之多,对环境的危害之严重。

虽然没有让学生带家里的垃圾,还是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课堂的纪律得到了控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消弱。

不过,学校的垃圾种类是无法与家里的比的,有个别班的垃圾数量也很少,使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

最好的办法是专家把教科书改的更贴近生活,使教师操作更容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