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的分类和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心理问题是指影响个人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的各种困扰和障碍。
根据症状的轻重,心理问题可以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如压力、焦虑、情绪低落等,严重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针对这两类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也有所不同。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观察:医生通过详细的访谈和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情绪表现等,来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状况。
2.自评量表:让患者填写一些心理量表,如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等,通过评估得分来判断患者的心理状况。
3.心理测验:如Rorschach测试、MMPI等心理测验,通过分析患者的回答和行为来评估其心理状态。
4.家庭访谈:与患者的家人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背景、病史及家庭关系,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5.多学科合作:心理问题往往涉及多个领域的因素,如心理学、精神病学、神经学等,进行多学科合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对于严重心理问题,诊断方法更加复杂和全面,包括:1.精神状态检查:通过详细的访谈和观察,检查患者的意识、记忆、思维、感知等方面的功能,并排除其他物质性因素引起的症状。
2.临床问诊: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自己的主观感受、病史、家族史等,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3.精神病理评定:采用一些标准化评估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尺度评定等,评估患者的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4.化验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心理症状,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缺乏等。
5.影像学检查:如脑电图、CT、MRI等,用于发现潜在的神经系统异常。
6.专业评估:通过心理专家的评估,比如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包括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以辅助诊断。
综合这些方法,医生可以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强调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病史,同时也需要结合客观检查和评估工具的结果,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心理问题的分类与诊断
目录
• 引言 • 心理问题的分类 • 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 •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 心理问题的治疗手段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心理问题分类与诊断是心理学领 域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理问 题的类型、特征、诊断标准和治 疗方法。
02
心理问题分类与诊断旨在为心理 障碍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有效 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恢复心理 健康。
详细描述
适应性心理问题包括适应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生活 环境或生活事件的改变而引发的,如失业、离婚、亲人死亡等。患者常常感到 痛苦和无助,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治疗。
人格障碍
总结词
人格障碍是指一组以持久的行为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通常伴随着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的 障碍。
总结词
通过标准化心理测验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心理测验法是一种客观的诊断方法,通过标准化的心理测 验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常见的心理测验包括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情绪测验等。心理测验法可以帮助 诊断个体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以及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心 理测验法需要使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并且需要遵循严格 的施测程序和评分标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康的沟通和互动模式。
心理社会干预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提供预防、教育和支持服务,以促进 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
职业心理健康服务
提供针对工作场所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以缓解工作相关的心理问题。
危机干预
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 如灾难、暴力事件等。
精神卫生法律和政策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和政策,以保护 精神卫生患者的权益和促进心理健康 服务的发展。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诊断
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知识和应对策略。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如讲座、工作坊和团体辅导等。
建立心理健康宣传平台
利用校园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设立心理危机热线
01
提供24小时心理危机援助热线,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即时支持。
理测试和医生的专业判断。
案例三:社交恐惧症的识别与诊断
总结词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表现为对社交场 合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
详细描述
社交恐惧症的症状包括面对社交场合时的强烈恐惧、 紧张不安、回避行为等。在大学生中,社交恐惧症可 能表现为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害怕与人交往等。诊 断社交恐惧症需要考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 影响范围,并结合心理测试和医生的专业判断。
详细描述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悲观、绝望、无助和孤独,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出现食 欲减退、失眠等症状。
强迫症
总结词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行为为特征的心理障碍。
详细描述
强迫症患者反复出现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导致明显 的焦虑和痛苦。
社交恐惧症
总结词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害怕社交场合和人 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01
02
03
04
亲情支持
大学生应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 通,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状
况,并获得亲情支持。
友情支持
与同学和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获得友情支持。
爱情支持
如有恋人,应与恋人相互关心 和支持,共同面对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在情绪、行为、认知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明显异常的表现,这些表现往往会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准确诊断心理问题,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症状表现、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排除其他因素和诊断依据等。
一、症状表现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低落:个体长时间感到沮丧、无助和绝望,丧失对生活的兴趣和快乐感。
2. 失眠:个体经常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或早醒等,导致精力不足和注意力不集中。
3. 人际关系困难: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感到不自在、紧张或回避等,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4. 焦虑:个体经常感到紧张、不安和恐惧,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产生过度的担忧。
5. 行为问题:个体表现出冲动、攻击性或自我伤害等行为,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威胁。
二、严重程度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具体判断标准如下:1. 轻度:症状表现较轻微,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影响不大。
2. 中度:症状表现较为明显,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尚能维持基本生活和工作。
3. 重度:症状表现非常严重,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和工作。
三、持续时间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期、长期和永久三个类型。
具体判断标准如下:1. 短期:症状表现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数天至数周内消失。
2. 长期:症状表现持续时间较长,数周至数月仍未消失。
3. 永久:症状表现持续时间极长,对个体造成永久性的负面影响。
四、排除其他因素在诊断心理问题时,需要排除其他潜在的因素,例如药物治疗副作用、器质性病变或其他躯体疾病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类似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但本质上是不同的。
因此,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五、诊断依据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症状表现:个体的症状表现是否符合心理问题的典型特征,如情绪低落、失眠、人际关系困难等。
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心理疾病是指在心理及行为方面表现异常的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为帮助患者尽早地进行有效治疗,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方法,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心理疾病的分类心理学中对心理疾病的分类是基于对心理疾病的症状、原因、轻重程度、持续时间等方面的考虑。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分类方法是《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
1. DSM分类法《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是美国精神病学会编制的心理疾病分类系统,它将心理疾病分为18类,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理疾病分类系统之一。
DSM分类法适用于对心理疾病的症状和病程进行诊断和治疗,其分类方式主要基于症状、持续时间和程度、病因等方面。
DSM-5是最新版本的诊断标准,发布于2013年,增加了多种心理疾病的诊断,如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2. ICD分类法《国际疾病分类》(ICD)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全球范围内医学领域的疾病分类标准,它将心理疾病分为10类。
ICD分类法以疾病的症状、病程和病因为基础进行分类,重视对患者的生理/精神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与DSM分类法不同,ICD分类法也包括了一些疾病的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因素。
ICD-11是最新发布的版本,于2018年发布,相比ICD-10增加了一些心理疾病的分类并更新了诊断标准。
二、心理疾病的诊断心理疾病的诊断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医生、心理学家或其他训练有素的医师进行诊断。
他们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家族遗传等方面的情况,并通过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诊断。
1. 临床面试法临床面试法是心理医生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病史、症状、心理表现等进行详细的面谈和观察,以确定患者的诊断结果。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有深入的心理学、医学甚至社会学的知识背景,以便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
心理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心理疾病的定义与分类心理疾病是一种以心理上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心理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社会生活和家庭幸福造成深远的影响。
定义心理疾病是指由于心理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和行为障碍,严重时会对个体心身健康、家庭和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疾病不是普通情感波动或轻微的心理问题,而是涉及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的严重异常。
分类心理疾病的分类有多种方法,不同的领域和学科都有自己的分类标准。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1. DSM分类法DSM(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是由美国精神医学协会编制的一套心理疾病诊断标准。
DSM分类法是目前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分类方法。
DSM最新版本为DSM-5,收录了数百种不同类型的心理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2. ICD分类法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一套疾病分类标准。
其最新版本是ICD-11。
ICD分类法不仅收录了心理疾病,还包括了其他各种健康问题的分类。
与DSM不同的是,ICD更加注重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诊断。
3. 异态分类法异态分类法是心理学领域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分类。
例如,将精神分裂症分为幻觉型、妄想型、紧张型等不同类型。
4. 临床分类法临床分类法是临床心理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来定制的一种分类方法。
这种方法更加贴近现实,能够更好地帮助医生和患者理解和治疗心理疾病。
总结心理疾病是一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疾病,其分类方法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作为个体,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寻求医学帮助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心理问题分类的判断标准(一)
心理问题分类的判断标准(一)心理问题分类的判断标准心理问题是指影响个人情绪、行为、认知和社交交往能力的问题。
一般来说,心理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用的心理问题分类的判断标准。
1. 症状严重程度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心理问题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问题通常不会影响日常生活,中度问题会使个人感到一些困扰,重度问题则会影响个人的社交交往、学业和工作。
2. 时间因素心理问题根据时间因素可分为短期和长期。
短期问题是指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身心不适症状,如情绪低落、失眠等;长期问题则是指在较长时间内个人情绪、行为、认知和社交交往能力受到显著影响的状态。
3. 专业领域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可分为焦虑、抑郁、成瘾、人格障碍、精神疾病等。
这些问题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症状表现,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诊断和治疗。
4. 病因因素心理问题根据病因因素可分为心理性问题和器质性问题。
前者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如性格因素、心理创伤等;后者则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如脑部疾病、头部外伤等。
不同的病因因素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总结以上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分类的判断标准,了解这些标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但需要注意的是,心理问题分类只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管理,人们在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问题时不应过于依赖分类标准,而是应关注个体的需求和特殊情况。
5. 年龄段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可以分为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等。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面对的压力和问题都有所不同,年龄段分类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更好地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困扰。
6. 外部情境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的外部情境可以分为个人内在问题和外在环境压力造成的问题等。
前者是由个人自身因素导致的问题,如自我要求过高、性格缺陷等;后者则是由社会和家庭环境等外部因素造成的问题,如家庭矛盾、职场竞争等。
针对不同情境,应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7. 其他因素除以上几个方面的分类,还有些心理问题的分辨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根据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性别、文化和宗教背景等。
心理咨询师 诊断分类精华
神 经 症 性 心 理 问 题 神 经 症 人 格 障 碍 重性精神病 应 激 相 关 障 碍 生 癔心 精 理 症境 神 心 障 分 理 碍 裂 障 症 碍
健康
( 一 般 ) 心 理 问 题
严 重 心 理 问 题
不健康
常形心理冲突 变形心理冲突
有自知力,主动求助
无自知力
心理不健康分类
一般心理问题
表现 现实问题,冲突, 出现不良情绪,后 悔、自责、厌烦。 (程度轻)
严重心理问题
现实问题,痛苦情 绪、悔恨、恼怒悲 哀。(程度重), 强烈的道德冲突。 持续大于2个月 间断小于6个月
可疑神经症
非现实,非道德冲 突,产生的痛苦情 绪。 持续大于3个月 间断...... 社会功能受损 失控
持续时间 持续小于1个月 间断小于2个月 程度
社会功能没有明显 社会功能受损 偶尔失控 受损 工作效率下降 不失控 泛化 P44/P301
症状泛化 不泛化 教材技能 P38/P299 /基础
泛化 P41/P301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需要区分的是: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2.1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
2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
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
这就是常形。
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
这就是变形。
2。
3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2。
4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3。
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3。
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4。
1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4。
2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我们可以把心理诊断中经常出现的几个诊断结果按严重程度做如此划分: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怎样判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心理异常的实质,就是异常心理的原因、机理和心理结构问题。
心理问题辨识与分类
留意观察对象的情绪变化,如是否经常感到焦虑、抑郁、愤怒等, 以及这些情绪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观察对象的社交互动
关注观察对象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如是否愿意与他人交流、是否 能够建立亲密关系等。
谈话法
建立信任关系
01
与观察对象建立信任关系,使其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倾听技巧02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家庭、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通过 辨识和分类心理问题,有助于为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干预,促进心理 健康。
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01
02
03
影响广泛
心理问题涉及各个年龄段、 性别、职业和文化背景的 人群,其影响范围广泛。
后果严重
心理问题可能导致个体出 现焦虑、抑郁、自杀等严 重后果,甚至可能引发社 会问题。
心理问题的分类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心理问题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两大类。
一般心理问题包括适应障碍、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通常不会对个体的日常 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严重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 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
人际关系问题
可防可治
通过及时辨识和分类心理 问题,可以采取有效的预 防和治疗措施,减轻心理 问题的危害。
02 心理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心理问题的定义
01
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 和行为方面出现的异常或困扰, 可能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工 作和学习。
02
心理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事件、个 人经历等。
提高观察力与沟通技巧
观察非言语信息
注意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非言语信 息,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心理疾病的诊断和心理治疗
心理疾病的诊断和心理治疗一、引言心理疾病是指各种精神和行为异常的不适应或障碍,这些异常会引起个体的功能和行为受损。
心理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还会对家庭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心理疾病的诊断1. 症状评估诊断心理疾病首先需要进行详细而全面的临床评估。
医生通过与患者讨论并观察其行为、情绪以及思维过程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表现。
常见的精神状态评估工具包括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它们可协助医生识别出有问题的领域。
2. 医学排除在判断是否患有心理疾病之前,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原因,例如药物副作用、器质性疾病以及躯体疾病等。
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引发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3. 诊断分类根据患者的症状、临床特征和心理评估结果,医生将心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准确地对心理疾病进行分类对于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三、心理治疗方法1. 认知行为治疗(CBT)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的方法。
它通过帮助患者正视和改变消极或失真的思维模式,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认知和行为习惯,从而改善他们的情绪和功能。
CBT常被用于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类型的心理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干预。
例如,抗焦虑药物常用于焦虑障碍的治疗,抗抑郁药物常用于抑郁障碍的治疗。
然而,药物治疗通常需要医生进行个体化调整,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
3. 心理教育和支持心理教育和支持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通过为患者提供必要和准确的信息以及情绪上的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种方法通常与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心理与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比较
心理与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比较1.由轻到重轻依次为知识点:一、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属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是非精神病性的。
是指人们在承受压力的当时和过后,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效应, 即应激或应激后效应(Stress traumatic, Stress post traumatic);这种效应可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常规, 但又不产生精神病性症状。
由于压力强度不同和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这种效应的严重程度也不同。
依效应的强度可将临床相分为三大类: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二、神经症临床评定(一)较复杂的方法:明确心理冲突的性质1、常形心理冲突----(1)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2)冲突有明显道德性质2、变形心理冲突---- (1)冲突与现实处境无关、一般人认为不值得操心的事{神经症冲突} (2)冲突无道德性质(二)简单易行的方法包括三个方面:1、病程不足三个月(短程)……1分三个月---一年(中程)……2分一年以上(长程)……3分2、痛苦程度能自行摆脱(轻)…….1分劝说后摆脱(中)…….2分无法摆脱(重).……3分3、社会功能正常工作、交往轻微受损……. 1分工作、社交效率明显下降……. 2分不能工作,回避社交……. 3分评定:总分3分以下---非神经症;6分以上---神经症4—5分----可疑神经症。
注释:病程必须在3个月以上。
(三)直接问题与间接提问的区别直接性问题是指被调查者根据问卷语句能够直接回答的题目。
所询问的内容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态度。
比如,“您的文化程度”、“您的年龄”、“您的性别”、“您在平时学习中利用最多的教学媒体是什么?”、“您现在使用的电脑是什么品牌?”等,直接性问题一般都能得到明确答案,这类问题也很容易做统计分析,但是,如果调查的问题可能带有窘迫性成分,那就不能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
例如:"你认为我公司的电视机广告有效吗"“彩虹牌电视机是市场上最好的吗?”间接提问就是不直接询问调查对象的态度和想法,而是让他回答“其他人的态度和想法是怎么样”的一种提问方式。
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病的诊断与鉴别
了解心理问题、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定义、分类以及其诊断与鉴别的重要性。
心理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心理问题是什么?
心理问题是人们在日常生活 中面临的情绪和行为困扰。
心理问题的分类
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 抑郁、压力和恐惧等。
为什么重要?
了解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 助于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治疗。
躁郁症
情绪极度波动,交替出现躁狂和抑郁状态。
抑郁症
持续感到悲伤、失去兴趣和愉悦,影响日常生活。
为什么重要?
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
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病的鉴别要点
症状类型 症状持续性
症状严重性 对现实的认知
心理问题 短暂
轻至中度 保持正常
神经症 较长时间
中度至重度 保持正常
精神病 较长时间,持续影响 生活功能 重度 现实感受失真
常见的神经症症状和特点
1 焦虑症
持续不安、过度担忧和恐慌的症状,可能导 致身体不适。
2 强迫症
反复出现的强烈冲动和无法控制的行为,引 起明显的困扰。
3 恐怖症
对特定事物或情景的极度恐惧和回避。
4 为什么重要?
了解神经症症状和特点可以帮助进行准确的 诊断和治疗。
常见的精神病症状和特点
精神分裂症
幻觉、妄想、情感和行为的紊乱,严重影响个人功 能。
通过药物来改善症状和恢复功 能。
生活方式干预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 社交支持。
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措施
1 保持积极心态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自我肯定。源自2 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交流,寻求专业帮助。
3 管理压力
学习应对压力的健康方法,如锻炼和放松技 巧。
正常与异常心理分类诊断及名词解释
系统分类诊断及若干名词解释顺序:由重到轻, 由粗到细(从大类到小类)一、判断病与非病(是精神病性障碍还是非精神病性障碍):三原则/ 特异行为表现/ 求医行为/ 自知力(一)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同一性或统一性标准)幻觉/妄想/自知力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知、情、意内在协调一致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二)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重性精神病的核心症状1、认知方面的症状①体感异常、某些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②思维障碍:A、思维联想方面障碍:思维迟缓、奔逸、贫乏、病理性赘述、强制性思维、强迫观念。
B、思维逻辑障碍:思维松弛、破裂性思维、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
C、思维内容的障碍:妄想、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嫉妒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妄想等。
③注意障碍:不正常的注意增强、涣散、减退或转移。
④记忆障碍:不正常的减退或增强、错构、虚构、似曾相识或熟悉感。
2、情绪方面的症状:不正常神情绪高涨、低落、淡漠、倒错和病理性激情。
3、意志方面的症状:不正常的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
4、行为方面的症状: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精神运动抑制、违拗症、刻板动作及作态等。
(三) 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为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四) 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所谓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做怎样的解释。
具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也可以出现失眠、不安、不思茶饭、情绪低落等心理行为异常。
但自己能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患有神经症的求助者,对自己的症状也很了解,能非常详尽地诉说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有时能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推论其与症状之间的逻辑关系,甚至夸大其症状的严重程度.特别害怕会不会转成“精神病”.简单地说,就是“承认自己有病”;而重性精神病患者则常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妄想是真实的,坚持那些对自己有明显伤害的行为而不感到痛苦,他们对别人说自己精神有问题特别敏感而且坚决予以否认,对症状毫无“自知力”。
心理问题的界定和评估
心理问题的界定和评估心理问题的诊断要非常谨慎,需要到有诊断资质的医院进行,学校教师没有诊断的资质,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做初步的评估并进行相应处理或转诊建议。
心理问题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的界定及处理。
此类问题相对比较轻,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处理方法,不需要我们必须采取某些干预措施。
这类问题有三个特点:1、事出有因,由现实因素激发。
2、持续时间短,是暂时的。
3、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还可以正常上课学习及生活。
如考试焦虑,就业焦虑,新生环境适应、自卑等。
处理:对这类学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自我调适,也可以辅导员老师或其他人给予支持指导,也可建议到心理咨询中心来,具体可由学生自己选择。
严重心理问题的界定及处理。
此类心理问题是相对比较严重的,需要我们重视并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一些必要干预的心理状况。
处理:对这类学生我们要能识别,并介绍学生到心理咨询中心来。
中心再根据了解到的学生情况做进一步处理,有可能是做心理咨询,也可能转介到医院,还有可能联系学院、上级领导、家长做危机干预,具体视情况而定。
这里列出一些学生常见严重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给各位老师一个发现问题的提示。
1、抑郁症抑郁症表现出“三低”特征。
★情感低落: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自我无价值感,对前途悲观失望,重者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情感低落有晨重夜轻的特点。
★思维迟缓: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对刺激反应迟钝,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
★语言动作减少或缓慢:语言少、声音低,经常独坐一处不与他人交往,生活乐趣丧失。
精力减退、疲乏,走路时行动缓慢,严重时可以达到不吃不喝、不言不动的抑郁性木僵的程度。
存在睡眠障碍。
抑郁病人自杀者比例约为25﹪,因此对严重抑郁症患者必须加以关注,并及时动员他们接受药物和心理治疗,防止轻生行为的发生。
心理不健康分类
心理不健康韵分类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产生内心冲突,并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应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综合描述“心理问题”,可概括为如下几点,并定义:“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心理不健康状态。
只要从刺激性质、反应持续时间、反应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出发,区分和鉴别心理问题”。
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第一,引起原因,较为强烈、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第二,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第三,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四,-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综合描述心理障碍,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并给出如下定义:“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但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鉴别。
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诊断,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
“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而持续时间,一年之内;如果在“严重心理问题”一年之内,社会功能出现严重缺损,必须提高警惕,应作为可疑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提出会诊和转诊。
心理问题的分类和诊断
正常
一 般 心 理 问 题 严 重 心 理 问 题
定性分 析依据
神 经 症 性 心 理 问 题
异常
精神障碍
神 经 症
健康
定量分 析依据
不健康
精 神 分 裂 症
心 境 障 碍
应 激 相 关 障 碍
心癔 理症 生 理 障 碍
人 格 障 碍
常形冲突
变形冲突
第一章 心理不健康分类及诊断
心理问题(按性质分类)
Βιβλιοθήκη 恋爱婚姻问题 家庭问题 心理成长发育问题 情绪情感反应 社交适应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躯体疾病 其他:学校心理问题、性心理问题
案例分析:
43 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 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 障碍。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 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 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 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各种神经 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 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 合征。
CCMD式:
a.严重标准:精神痛苦;社会功能已经受损;内容充 分泛化。 (即四条标准中的3、4、5) b.病程标准:病程持续时间持久(两年多来从不与人 多讲话)。 c.症状标准:恐怖或恐惧症状。害怕对象为人际接触、 在人群中被人审视(与人讲话不敢直视,眼睛躲闪)。 d.排除标准:害怕对象不是特定场所,排除场所恐怖; 害怕对象为非特定事物,排除特定恐怖。
没有焦虑、强迫主导症状,排除焦虑症和强迫症。
——根据ab项诊断为神经症,根据c项诊断为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根据d项排除焦虑症和强迫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3分不能诊断神经症;4-5分可疑; >6分可以诊断
心理诊断的原则
从重到轻(即排除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等)
精神病——神经症——心理问题 神经症——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由粗至细(即先大类,后小类)
诊断流程:
即使是一般心理问题,也先从三原则入手 Ⅰ.根据有无自知力、是否主动求治、有无逻辑思维混 乱、有无幻觉妄想、三原则确定正常心理或异常心理 (排除精神疾病) Ⅱ.判断心理健康还是心理不健康 Ⅲ.根据四条标准明确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症 Ⅳ.根据主导症状确定心理障碍在症状分类中的位置 (大类如神经症) Ⅴ.诊断心理障碍具体性质(小类如恐怖性神经症) 填写格式: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非精神病性障碍、 神经症(性障碍)、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4.反应泛化—化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还没有把握诊断是神经症,但可以给予可疑诊断。 1.变形冲突——因
非现实非道德性因素引发内心冲突,即引发原因只涉及生活 中不太重要事情且不带有明显道德色彩。 (变形冲突) 痛苦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个月,未超过3个月。 (超过三个 月即神经症) 精神痛苦较难解决,社会功能受损,工作生活有一定程度影 响,但严重程度未达到神经症诊断标准。 (神经症:影响心 理功能与社会功能)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 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泛化。
2.持续时间——时
3.功能受损——度
4.内容泛化
心理冲突之常形与变形(区分神 经症与正常的主要依据)
常形的特点 (1)它带有明显的道德 色彩。 (2)它涉及现实生活 中的重大事件 变形的特点 (1)它的内容与道德没 有什么关系。 (2)它所涉及的事情或 内容,在局外人和不 懂精神病理学的人看 来,是难以甚至无法 理解的。
复习:正常与异常(三原则)
正常
一 般 心 理 问 题 严 重 心 理 问 题
定性分 析依据
神 经 症 性 心 理 问 题
异常
精神障碍
神 经 症
健康
定量分 析依据
不健康
精 神 分 裂 症
心 境 障 碍
应 激 相 关 障 碍
心癔 理症 生 理 障 碍
人 格 障 碍
常形冲突
变形冲突
第一章 心理不健康分类及诊断
3.功能受损——度
(1)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2)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 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 (3)社会功能受损——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 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情绪反应对象被泛化。
神经症与正常的区分(许又新, 神经症,1993)
不到3个月
1分 2分 3分
病程
3个月-1年 1年以上
精神痛苦 自己可以摆脱 程度 须靠别人帮助或改变处境才能摆脱
几乎完全无法摆脱 社会功能 轻微妨碍 效率明显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只能部分工 作,或不得不避免某些社交场合
1
2 3 1 2
完全不能工作,病休。或某些社交场合完全回 避
一、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诊断 二、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诊断 三、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的诊断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现实因素激发——因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的内心冲突, 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果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 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 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 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 恐障碍另有规定。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 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 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 境障碍等。
如何选择心理测验量表
了解心理生理行为诸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 度。——症状自评量表 了解问题产生的社会因素(寻找心理应激源)—— 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OLSEN婚姻质量问卷 了解人格及认知方面的原因——EPQ、16PF、防御 方式问卷 属于神经症的除了进行上述测量评定之外,还可以 进一步测评:SAS、SDS或HEMD。 属于精神病者可以使用MMPI进行测查。 其他如智力问题、记忆障碍可采用韦氏测验、比奈 西蒙测验。
心理问题(按性质分类)
恋爱婚姻问题 家庭问题 心理成长发育问题 情绪情感反应 社交适应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躯体疾病 其他:学校心理问题、性心理问题
案例分析:
43 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 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 障碍。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 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 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 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各种神经 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 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 合征。
CCMD式:
a.严重标准:精神痛苦;社会功能已经受损;内容充 分泛化。 (即四条标准中的3、4、5) b.病程标准:病程持续时间持久(两年多来从不与人 多讲话)。 c.症状标准:恐怖或恐惧症状。害怕对象为人际接触、 在人群中被人审视(与人讲话不敢直视,眼睛躲闪)。 d.排除标准:害怕对象不是特定场所,排除场所恐怖; 害怕对象为非特定事物,排除特定恐怖。
2.持续时间较短——时
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 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社会功能常态——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 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 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诊断依据:
①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 幻觉妄想、按照病与非病三原则排除重性 精神病; ②变形冲突;③精神痛苦;④病程持续时 间持久;⑤社会功能受损;⑥内容充分泛 化; ——神经症 ⑦恐怖或恐惧症状; ——恐怖症 ⑧害怕 对象为人际接触、在人群中被人审视。 — —社交恐怖症 ⑨心理测量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诊断。
没有焦虑、强迫主导症状,排除焦虑症和强迫症。
——根据ab项诊断为神经症,根据c项诊断为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根据d项排除焦虑症和强迫症。
心理诊断答题技巧
1.严格按规范从大到小给出案例明确诊断,三级心理 异常内容仅限于神经症,疑病症考得较多。 2.难断的强迫症或焦虑症,别直接下结论,要逐层来, 先诊断为非重性精神病,再确诊为神经症。 3.在上述诊断过程中,诊断依据尽量略写,可一笔带 过。小类诊断如没把握也要给出,不能略去。 4.如题目未问及如何与精神病和其他心理问题相鉴别, 做题时也要进行鉴别,并视时间情况详略。 5.如问诊断依据,也从大类到小类,视情况详略填写, 重复不要太多。鉴别诊断答题也按此进行。
4.反应没有泛化—化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强烈刺激——因
引发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求助者体验 着痛苦情绪。 (没有引发心理冲突,而是直接导致痛苦情绪)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2.时间持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