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蝴蝶派与其进步意义

合集下载

诗歌风格流派介绍——鸳鸯蝴蝶派

诗歌风格流派介绍——鸳鸯蝴蝶派

诗歌风格流派介绍——鸳鸯蝴蝶派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炮火轰开清朝闭关自守的大门,接踵而至的是租界的霸占,洋场的开辟,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畸形生活,以乌烟瘴气,光怪陆离的容貌呈现于人们眼前,于是反映这种都市的作品也应运而生。

鲁迅说:“有了上海的租界,──那时叫作‘洋场’,……有些才子们便跑到上海来。

”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并因此得名而成为鸳鸯蝴蝶派。

这一派的早期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是用四六骈俪加上香艳诗词而成的哀情小说。

鸳鸯蝴蝶派是以“游戏笔墨,备人消闲”为其主要宗旨。

它们的期刊、小报曾标榜“本杂志不谈政治,不涉毁誉”,“有口不谈国家……寄情只在风花”。

它们的作品也大都以“消闲”、“遣愁”、“排闷”、“除烦”为目的。

在20年代初,《文学研究会宣言》中曾严正批驳“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工具,就是针对鸳鸯蝴蝶派而言的。

茅盾在1922年对这一流派的实质下过中肯的评断:他们的“思想上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

鸳鸯蝴蝶派是一种以迎合有闲阶级和小市民的庸俗口味为目的的都市文学。

他们视作品为商品,为了竭力倾销这些“商品”,自然就不能不随波逐流,以适应洋场的“五方杂处,三教九流”的需求。

作品的内容也不得不随着他们特有的读者层的趣味为转换:有时是言情小说,有时是“黑幕小说”,有时又转换成以“侦探”、“武侠”最为热门。

因此,这一流派的作品内容极为驳杂,举其要者大致可分为言情、哀情、社会、黑幕、娼门、家庭、武侠、神怪、军事、侦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等类别。

早期鸳鸯蝴蝶派仅仅以言情小说为主,后来要将如此庞杂的内容塞进狭义的鸳鸯蝴蝶派的框子中,似乎不大贴切。

于是有人以他们早期的最有影响的《礼拜六》杂志名之,统称之为“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的全盛时代是在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之间,特别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导读: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炮火轰开清朝闭关自守的大门,接踵而至的是租界的霸占,洋场的开辟,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畸形生活,以乌烟瘴气,光怪陆离的容貌呈现于人们眼前,于是反映这种都市的作品也应运而生。

鲁迅说:“有了上海的租界,──那时叫作‘洋场’,……有些才子们便跑到上海来。

”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上海文艺之一瞥》),并因此得名而成为鸳鸯蝴蝶派。

这一派的早期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是用四六骈俪加上香艳诗词而成的哀情小说。

鸳鸯蝴蝶派是以“游戏笔墨,备人消闲”为其主要宗旨。

它们的期刊、小报曾标榜“本杂志不谈政治,不涉毁誉”,“有口不谈国家……寄情只在风花”。

它们的作品也大都以“消闲”、“遣愁”、“排闷”、“除烦”为目的。

在20年代初,《文学研究会宣言》中曾严正批驳“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工具,就是针对鸳鸯蝴蝶派而言的。

茅盾在1922年对这一流派的实质下过中肯的评断:他们的“思想上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

鸳鸯蝴蝶派是一种以迎合有闲阶级和小市民的庸俗口味为目的的都市文学。

他们视作品为商品,为了竭力倾销这些“商品”,自然就不能不随波逐流,以适应洋场的“五方杂处,三教九流”的需求。

作品的内容也不得不随着他们特有的读者层的趣味为转换:有时是言情小说,有时是“黑幕小说”,有时又转换成以“侦探”、“武侠”最为热门。

因此,这一流派的作品内容极为驳杂,举其要者大致可分为言情、哀情、社会、黑幕、娼门、家庭、武侠、神怪、军事、侦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等类别。

早期鸳鸯蝴蝶派仅仅以言情小说为主,后来要将如此庞杂的内容塞进狭义的鸳鸯蝴蝶派的框子中,似乎不大贴切。

于是有人以他们早期的最有影响的《礼拜六》杂志名之,统称之为“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的全盛时代是在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之间,特别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

意的诗文来评说一番,却是以叙述文学潮 流之变迁为主,那么正如近代文学史不 能无视八股文一样,现代中国文学史也 就不能拒绝鸳蝴蝶派,不给他一个正当 的位置。曼殊在这派里可以称得起大师 的名号,却如儒教里的孔仲尼,给他的 徒弟带累了,容易被埋没了他的本色。”
鸳鸯蝴蝶派小说:
❖ 鸳鸯蝴蝶派起源于清末民初(1908年前 后),和南社的成立时间大致相同,但 它不是一个文学团体,只是一些文学观 点、创作态度、作品的题动植物与风格 大致相同或相近的作家群。兴起于20世
❖ 巍然矗立”,此地“有海云古刹在焉”, 由此联系到宋末遗事,“相传宋亡之际, 陆秀夫既抱幼帝殉国崖山,有遗老遁迹 于斯,祝发为僧,昼夜向天呼号,冀招 大行皇帝之灵”。后来又写到后人的传 说与自己的感怀,“故至今日遥望山巅, 云气葱郁,或时闻潮水悲澌,尤使人欷 歔凭吊,不堪回首”。
❖小说第26章引澹归和尚贻吴梅村的诗:
很大程度上就是苏曼殊自我的写真,柳亚 子还曾据此为曼殊写过传记。从小说本身 来看,主要情节尤其是其中的幽怨、惆怅 和感伤情调,恰恰正是苏曼殊所独有的。 因此,《断鸿零雁记》在苏曼殊的全部小 说中也就占有了特殊的地位,可以说是 苏曼殊言情小说的典范之作。主人公三 郎与雪梅、静子缠绵悱恻、幽怨哀婉的 男女之情也就成为小说最为感人的内容。
《本事诗》也写出无可奈何的怅惆:“鸟
舍凌波肌似雪,亲提红叶索题诗。还卿 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 苏曼殊作为一个性情中人,偏偏却要持 守佛现,断绝尘缘,两者之间巨大的情 感反差,总是将他推向感情的深渊起伏 升降。表面上似乎是行云流水,悠闲自 得,可是心灵苦楚,总是时不时地流露 出来,其表现是“无端狂歌无端哭”, 甚至表现为一种神经质,
他对国人蒙昧不悟,未能早日推翻异族统治, 光复祖国河山的激愤,溢于言表。这是爱 情与革命的奇特混合。

鸳鸯蝴蝶派的繁荣与消亡

鸳鸯蝴蝶派的繁荣与消亡

蝶派小说z也是当时最走俏的通
俗小说之一v比如
的魁
z再版了三十二次z销售超过
数十万v
的《嘀因缘》也
再版了十余次z鲁迅的母亲也是
的“粉丝”之一v
、包
天、周鹃 的作品在报纸
连载时z市民曾经排队候报
纸发行v这个时期也是鸳鸯蝴蝶 派的全盛时期v五四运动以z鸳 鸯蝴蝶派屡次遭到新文阵营的
和打压z读有逐渐减少的
趋势z但在市民 仍有 少拥ev
顾曲z
而未有 读小说者v (礼拜六第1
期,1914年6月6日)
该文把读小说和“平日买笑z 酒楼觅醉z戏园顾曲”相并z
为所 同 只是读小说经“平
康买”等寻欢作乐方 要“省俭 而欢乐”、安全且受时间、
的限z是一种更为方便稳妥 的消 方 v
也就是说z鸳鸯蝴蝶派的文
位就在于娱乐性、消性z意

茶余饭的消v这和
荣v 是大
的兴起 来了广
经营 动
动以 市
性的
v 广 经营 动
动 来 的求知
要求z因而O
”的
方 再 满足 的
要求z
”的
当“新闻”发 v 市性的劳
再日岀而作、日
而 z 大 市的

了“六作一 ” z在
作之
余z他们需要消遣、娱乐v
!岀版赘说:读小
说则以小银元一枚v换得新奇小
说十篇……意兴稍阑v故人有
买、
买醉、
解了
其(通俗文学一直是文学
的一支(它面向的读
者是普通和广泛众(一直
来它被视作是精英文学的补
辅助
际上,通俗文学一
直 有着 广泛的

文革时期(也有一握 、
《一双绣鞋》、《少女的心》这些

鸳鸯蝴蝶派的兴起及意义探析

鸳鸯蝴蝶派的兴起及意义探析

106《名家名作》·探析民国初期,新的文学体系正在建设,各个文学社团涌现,它们依靠杂志、报纸针砭时弊,争取文学的话语权和政治的发言权。

鸳鸯蝴蝶派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娱乐化的心态进行小说创作,收获了一大批读者。

它的小说审美倾向符合市民阶级审美趣味的通俗性。

它的流行不仅来源于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还离不开《礼拜六》《小说月报》等报刊媒介的推动。

在救亡图存的时代,鸳鸯蝴蝶派呈现了文学的娱乐性和商业化。

《礼拜六》《小说月报》等报刊和鸳鸯蝴蝶派建立了一种牢固的商业模式,文学的性质由政治性转变为娱乐性和商业化。

一、鸳鸯蝴蝶派的成因鸳鸯蝴蝶派是清末民初通俗文学的代表,它的小说类型有言情、武侠、黑幕等。

鸳鸯蝴蝶派主张用闲适和娱乐的观点对待文学,努力增强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以迎合大众的审美,使文学变得商业化。

其擅长运用缠绵悱恻的细腻情感、一波三折的情节和紧张激烈的打斗场面吸引读者。

对于市民阶层来说,选择阅读书目的关键在于易读,他们追求的是文本带来的娱乐化和轻松化。

鸳鸯蝴蝶派捕捉到这一特征,认为小说的要旨在于有趣。

周瘦鹃在给《快活林》的题词中写道:“现在的世界,不快活极了,上天下地充满着不快活的空气,简直没有一个快活的人。

……我们就得感谢《快活》的主人,作出一本《快活》杂志,给大家快活快活,忘却那许多不快活的事。

”[1]它以一种标新立异的复古姿态,延续晚清言情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章回体的方式进行写作,创作游戏的文字,带给民众强烈的娱乐感受。

鸳鸯蝴蝶派的娱乐态度来源于近代社会动荡的生活体验。

鸳鸯蝴蝶派文人处于一个新旧文化更迭的时代。

新旧交替的时代带给他们怎样的历史机遇?他们为何树立文字的游戏观、消遣观?1905年,科举考试被废除,这一政策在当时阻断了知识分子的仕途。

郝庆军概括当时知识分子的走向有三类:当兵、留学、进入沿海城市谋生[2]。

这批从内陆流入沿海的晚清知识分子中便有鸳鸯蝴蝶派的主要成员。

他们是科举考试废除之后的受害者,也是殖民地沿海经济发展的受益者。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鸳鸯蝴蝶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股重要流派,它形成于明代中期,以杨慎、冯梦龙等人为代表。

鸳鸯蝴蝶派作品以描写妇女命运为主题,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深情而动人的情感,展现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与悲剧。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评价有好有坏,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这些作品通过对妇女命运的真实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低下和受压迫的境遇。

例如,《鸳鸯蝴蝶梦》中的林黛玉、贾元春等人物,展现了妇女在家族和社会中的无奈与无力,引起了读者对封建礼教的反思。

因此,鸳鸯蝴蝶派作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不容忽视。

这些作品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这种艺术魅力使得鸳鸯蝴蝶派作品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然而,鸳鸯蝴蝶派作品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作品的情节较为复杂,人物众多,读者在阅读时容易感到疲惫和困惑。

其次,一些作品中对妇女的描写过于悲观和消极,缺乏对妇女力量和智慧的正面呈现,这种片面的描写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和偏见。

总的来说,鸳鸯蝴蝶派作品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情的情感,对封建社会中妇女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具有重要的社会和艺术价值。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它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鸳鸯蝴蝶派作品以其对人性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共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现代性研究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现代性研究
鸳鸯蝴蝶派小说 的现代性研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历史背景
03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主题内容
04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艺术特色
05
鸳鸯蝴蝶派小说说的价值与意义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历史背景
章节副标题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鸳鸯蝴蝶派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现代社会也有一定的启 示作用。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可以启发现代人思考人生和社会问 题。
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对现代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可以启发现代人思考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 系。
对个体生命的思考
关注个体生命:通过描绘个体生命,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现代元素:小说 中也融入了许多 现代元素,如西 方文化、科学知
识、现代观念等, 展现了现代文明 的进步和发展。
交融方式:小说 通过传统与现代 的交融,展现了 新旧交替时期的 社会风貌和人文 精神,表达了作
者对传统与现代 的思考和感悟。
04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艺术特色
章节副标题
叙事风格的特点
注重情节的曲折 性和复杂性
反思社会现实:通过个体生命的遭遇,反思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
探索人生意义:通过个体生命的追求和挣扎,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 值 传承文化精神:通过个体生命的故事,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观 念
对文学创作的借鉴意义
鸳鸯蝴蝶派小说注重情感表达,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情感表达的借鉴
鸳鸯蝴蝶派小说注重情节的曲折和复杂,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情节设计的借鉴 鸳鸯蝴蝶派小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人物塑造的借鉴 鸳鸯蝴蝶派小说注重语言的优美和生动,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语言表达的借鉴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初探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初探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初探在中国新文学众多的流派中,几乎没有一个流派是象“鸳鸯蝴蝶派”(以下简称“鸳蝴派”)那样持续了四十余年,拥有大批作家和大量作品、刊物而又声名狼藉的了。

从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开始,鸳蝴派一直被当作封建的买办的文学加以否定和批判,这似乎己成了定论。

一般的文学史对鸳蝴派也只是一笔带过。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止才有所松动,出现了为数不多的探讨论文,然而,这些文章有的限于介绍,有的重在探讨一些作家创作倾向的转变过程,这显然是不够的。

实际上:对鸳蝴派给予全盘否定或用贴政治标签的办法来处理都是不妥当的,重要的是应该对它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言情小说的产生及发展提起鸳蝴派的创作,人们自然不会忘记该派开山的创作题材——言情小说。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言情小说的名声很不好。

如果说过去人们对鸳蝴派其他题材的小说曾有过一些肯定的话,那么言情小说却一直处于被否定的地位。

当然,这是不公正的。

鸳蝴派的创作,从言情小说开始,这种以表现男女爱情为中心的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传奇。

从唐传奇开始,中国描写才子佳人的小说才多了起来,到了晚清,写情小说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鸳蝴派的言情小说可以说直接受到了晚清写情小说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各方面的影响。

本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经济和军事的侵入,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固有的封建社会解体。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些大都市出现了畸型的繁荣,当时的十里洋场上海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

殖民文化侵蚀着这个大都市,于是反映洋场生活的小说也就产生了。

鲁迅对这种鸳蝴派小说的产生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这时候,有的才子们跑到上海来------。

才子原是多愁多病,要闻鸡生气,见月伤心的。

一到上海,又遇见了婊子。

去嫖的时候,可以叫十个二十个的青年姑娘聚在一处,样子很有些象《红楼梦》,于是他就觉得自己好象贾宝玉;自已是才子,那么婊子当然是佳人,于是才子佳人的书就产生了”。

鸳鸯蝴蝶派 论鸳鸯蝴蝶派文学创作的和谐文化精神

鸳鸯蝴蝶派 论鸳鸯蝴蝶派文学创作的和谐文化精神

鸳鸯蝴蝶派论鸳鸯蝴蝶派文学创作的和谐文化精神关键词:鸳鸯蝴蝶派文化和谐创作繁荣摘要:鸳鸯蝴蝶派顺应社会和文学发展的要求,结合新的创作实践经验,在雅俗共赏、与时俱进、中西合璧、读者为本中实现文化和谐,影响了一个时代人们的文学阅读。

在大力倡导文化和谐建设的今天,我们重新分析鸳鸯蝴蝶派文学创作的和谐文化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命名特别的流派――鸳鸯蝴蝶派。

它虽然屡遭左翼文学家们的挞伐,但始终呈现出不断发展的繁荣局面,成了贯穿整个现代文学发展始终的文学流派。

特别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不时有足可引以为自豪的大作家和惊世之作出现,影响了一个时代人们的文学阅读。

出现这样的局面,除了由于新文学本身的不足,给鸳鸯蝴蝶派的发展留下空间外,还与鸳鸯蝴蝶派在文学创作中追求和谐文化精神密切相关。

在大力倡导文化和谐建设的今天,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分析鸳鸯蝴蝶派文学创作中的和谐文化精神,或许会对我们社会主义的文化和谐建设以及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历史启示。

一、在雅俗共赏中构建文化和谐一九一七年一月,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包天笑在《小说画报》创刊号上的“例言”中宣称:“取其雅俗共赏,凡闺秀学生商界工人无不咸宜。

”可见,以雅俗共赏作为小说创作的艺术追求,是鸳鸯蝴蝶派主要作家遵循的创作宗旨。

文学作为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载体,应首先立足于大众,为大众所喜闻乐见,那么,这就需要文学创作有一定的世俗化倾向。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鸳鸯蝴蝶派在自己办的报刊上反复强调:“排闷解愁”,“给大家快活快活”,以“消闲”、“娱乐”来进行自我标榜。

《红玫瑰》在“编者话”中明确声称:它的主旨“常注意在‘趣味’二字上,以能使读者感得兴趣为标准”。

而《游戏世界》则公然大做广告,说是什么“《游戏世界》是诸君排闷消愁的一条玫瑰之路”,要人们“快到这开放的玫瑰之路上来,寻点新趣味回去”。

但是,文学创作光有世俗性是远远不够的。

文学还要有提升大众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的功能。

浅谈鸳鸯蝴蝶派的主要特征.doc

浅谈鸳鸯蝴蝶派的主要特征.doc

浅谈鸳鸯蝴蝶派的主要特征鸳鸯蝴蝶派这个称谓,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比喻的说法,并不能概括这个流派的全部特征。

这个流派虽然因其在辛亥革命前后,竞相以男女婚姻恋爱问题为题材,以表现才子佳人式的卿卿我我相悦相恋为中心内容,由这类言情小说,而且主要是哀情小说的风行而得名,但这派作者并不限于撰写言情小说。

除前述各类小说外,当时流行的各种文学体裁:旧体诗词、诗话、随笔、小品,他们各擅其长所写甚多;五四以后,用白话写作的散文、话剧、杂评等等,也有相当数量。

所以,不能认为鸳派的题材仅限于鸳鸯蝴蝶式的才子佳人。

如以此说作为识别鸳派的标志,而说某人之所以是这派作家,系因其醉心于写作男女私情和才子佳人相爱的作品,道理就讲得很不完全,因而经不起诘难:我国古典小说如果从唐代传奇算起,写才于佳人的有多少?就小说而言,岂有可以称之为小说而不言情香?亲情友情恋情及世态人情的或一描写,总是不可少的。

再若只从作品体裁形式上着眼,说某人之所以为鸳派作家,是因他主要采取旧式章回体写作,这话就更难令人信服。

驳议者只需指出,我国古典小说何一不是章回体,不朽巨著《红楼梦》,岂可因它既言情又兼章回体而目为鸳鸯蝴蝶小说!五四运动前后,文学革命倡导者和一些新文学作家,在强调反封建、强调反对文言文和旧文学的同时,对民族遗产和民族形式带有—概否定的偏向,认为用章回体写作即是旧式文人,衡量青年作者创作的得失,常有视其是否脱离了IEI章回体小说影响这样的说法,就有一定的片面性。

事实证明,旧形式是可以经过改造而加以利用的。

抗日战争期间,新文艺工作者不也采用章回体写出过反映人民斗争生活、内容焕然一新的作品吗!因此,我们在考察鸳鸯蝴蝶派时,首先应当肯定这个流派思想与艺术倾向的斑驳芜杂,从总体上把它看做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对立、不时发生局部变异和转化的统一体。

在它的内部,不但有各种题材体裁的作品杂然纷陈,有思想内容健康和腐朽、积极和消极、有益和有害、无害和无益等多种因素对立和并存的差异,还有来源不一、数量庞大的作者队伍和这个队伍的分化。

重估鸳鸯蝴蝶派的文学史地位与价值

重估鸳鸯蝴蝶派的文学史地位与价值

重估鸳鸯蝴蝶派的文学史地位与价值摘要:鸳鸯蝴蝶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但由于长期被视为新文学的对立面,它的正面价值与意义一直被忽视,其文学史地位与价值也亟待重新评定。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新文学;通俗文学;文学史地位鸳鸯湖蝶派(以下简称鸳派),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

长期以来,它一直遭到新文学的非难,因而其文学史地位与价值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80年代后期,随着“重写文学史”思潮的兴起,以范伯群为首的一些学者开始重新审视鸳派,对半个世纪以来它所受到的不公正批判作了初步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其意义和历史功绩。

在此,本人于前人基础之上对鸳派作进一步的考察与思考,试图从它对新文学、现代通俗文学的贡献以及其自身文学形式的创新三方面来推翻长久以来学界对其的误解,进而重估其文学史地位与价值。

一、鸳鸯湖蝶派与新文学1917年,自新文化运动后文学革命明确提出“反对旧文学”,鸳派文学因与旧文学关系密切而受到新文学阵营的猛烈批判。

沈雁冰、鲁迅等新文学主将陆续发表针对鸳派的批评文章。

经过数次批判,鸳派文学被冠以“消遣的文学”、“毒品”等称号,这也是后来文学史一直将鸳派作为批评对象的缘由。

文学革命的激进使新文学阵营对鸳派全盘否定,忽略了鸳派的现代性、进步性及其对新文学的推动作用。

首先,在文学上,鸳派重视外国小说的翻译。

周瘦鹃等人在《礼拜六》杂志上大量介绍大仲马、莫泊桑等世界名家的短篇小说,推动了西方文学在中国传播。

其次,在社会观念上,鸳派曾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过‘人’的朦胧意识”,大量描写反叛封建伦理的‘和尚恋爱’‘寡妇恋爱’,显示出要求婚恋自主的民主思想。

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鸳鸯蝴蝶派

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鸳鸯蝴蝶派

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鸳鸯蝴蝶派一与世界上不少国家一样,中国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涌动起通俗文学的滚滚洪流,真有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之观,然亦有支流蜿蜒,亦有水势大小,及至四十年代末,内地终因政体变革而逐渐枯竭,前后持续半个多世纪。

它发萌期的代表作品,有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孙家振的《海上繁华梦》、张春帆的《九尾龟》等;它终结期的代表作家有张恨水、张爱玲、徐讦、无名氏等。

作者之众,作品的种数和印数之多,都远远超过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在社会上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社会和文化的转型,为建立新文学作家的“主体性”,并以此启蒙社会大众,开始对当时这一主流文学现象进行发难。

清末民初的绝大部分通俗文学作者都成为牺牲品,被斥之为鸳鸯蝴蝶派。

如果说,现代史上确实存在这一文学流派,那真是群体庞大、情形复杂的阵营。

可惜他们并没有共同的宣言或宗旨,只是被认为有相同的“趣向”而被归纳在一起。

鸳鸯蝴蝶派这个名称,不但是批判者所起,并且它的范畴和概念也在批判过程中不断修正。

据目前所知,最早提出鸳鸯蝴蝶派概念的是周作人,1918年4月19日,他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作题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的讲演时,批判当时旧形式、旧思想的中国小说,特别提到“此外还有《玉梨魂》派的鸳鸯蝴蝶体,《聊斋》派的某生者体,那可更古旧得厉害,好像跳出在现代空气之外的,且可不必论他”。

1919年2月2日出版的《每周评论》第七期上,他又发表《中国小说中的男女问题》,称“近时流行的《玉梨魂》,虽文章很是肉麻,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

周作人说的鸳鸯蝴蝶派,乃专指才子佳人的哀情小说。

鲁迅对鸳鸯蝴蝶派的理解,也是这样,直到1931年,他在《上海文坛之一瞥》中提及民初的情形,说道:“这时新的才子+佳人小说便又流行起来,但佳人已是良家女子了,和才子相悦,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但有时因为严亲,或是因为薄命,也竟至于偶见悲剧的结局,不再都成神仙了——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进步。

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名词解释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是一种流派,起源于中国的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涉及鸳鸯蝴蝶派的起源、特点以及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这一流派的名字来源于传统民间戏曲的角色,将文艺作品的两种类型进行区分,以突显不同风格与表达方式的异同。

本文将通过对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解析,探讨其对当代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首先,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起源与发展值得关注。

鸳鸯和蝴蝶这两个角色来源于中国传统戏曲,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形象与性格特点。

鸳鸯一对情侣,代表着亲密关系与稳定性;而蝴蝶则是一个个体,代表着自由与飘忽。

在文学批评理论中,鸳鸯蝴蝶派被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两个截然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其次,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鸳鸯蝴蝶派尤其强调作品中的反差和对立。

鸳鸯一方通常代表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等现实类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蝴蝶一方则更注重个人主义、抒情主义等自发类文学,强调个人思想与情感的表达。

鸳鸯蝴蝶派通过将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合理组合,旨在创造出更具有冲突、张力和艺术感的文艺作品。

然而,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和对照,在实践中常常呈现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鸳鸯和蝴蝶两个主题在作品中互为补充与共生。

鸳鸯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主题提供了作品的基础和情节发展,而蝴蝶则为作品增添了情感色彩和思想启示。

正是这种因果和共生的关系,使得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多元的表现方式。

对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它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一定影响力。

诗人艾略特跨越了国界,将鸳鸯蝴蝶派的思想应用于西方诗歌创作。

他在《荒地》中巧妙地将鸳鸯和蝴蝶的形象融入到分裂的个人和现实主题中,用以表达对现代社会状态的悲观和疑问。

这种对比和对照的运用使得诗歌作品更具有张力和独特性。

最后,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对当代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它突破了传统文学形式的限制,创造了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文学风格。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1 基本介绍所谓鸳鸯蝴蝶派,是由清末民初言情小说发展而来,20世纪初叶在上海“十里洋场”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一流派曾广受大众读者欢迎,也曾广受新文学界的批判,其影响非常广远,甚至于到了今天,还有人在批评所谓“媚俗、低级文化”时仍将他拿出来作为代名词。

2 人物作品这一流派的作者群先后多达两百余人,分散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后来集中到上海、天津、北京几个大城市。

开始没有固定的组织,后来成立了青社与星社。

包天笑为这一派的主持者,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秦瘦鸥、冯玉奇等。

这些作家、写手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的才子佳人恋爱小说,铁马金戈的武侠小说,扑朔迷离的侦探小说,揭秘猎奇的社会小说……都是他们的拿手的题材。

“鸳鸯蝴蝶”是以形象化的名称来指谓民初的才子佳人的言情小说派别,但是由于这一流派的作家不仅仅是写才子佳人的恋情小说,因此用鸳鸯蝴蝶派命名已无法概括众多题材的特色,于是,有人取该派最有代表性的刊物《礼拜六》名之,取其休娱、消闲功能而称为《礼拜六》派。

2.1 代表人物包天笑、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秦瘦鸥、冯玉奇等。

2.2 代表作品《断鸿零雁记》《玉梨魂》《情茧》《恋之梦》《爱途历程》《言情小说家之奇遇》《火车中》《沧州道中》《东方神侠传》《雪鸿泪史》《舞宫春艳》《民国艳史》《唐代宫廷演义》《杨乃武和小白菜》《海外缤纷录》《霍桑探案集》《脂粉》《一个猎艳者的精密思想》《金粉世家》《秋海棠》3 发展历程3.1 背景1906年,当时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上海出版的报刊达到66家之多,此时全国出版的报刊总数达到239种。

这些报刊在发表政论新闻的同时,也发表诗歌和娱乐性质的文章,后来这些内容演变成了“副刊”,副刊的发展导致文学刊物的出现和单独出版。

鸳鸯蝴蝶派小说新论

鸳鸯蝴蝶派小说新论

鸳鸯蝴蝶派小说新论摘要: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美学特色和思想内涵影响了一代读者。

本论文通过对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分析,探讨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和意义。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小说;美学特色;思想内涵一、引言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历史时期。

拥有其独特的美学特色和思想内涵,这一流派与其它文化和时代相联系的方式,占据着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位置。

近年来,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备受国内外读者的关注,其理论与创作也在文学学术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探讨,探讨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和意义。

二、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美学特色鸳鸯蝴蝶派的小说主要包括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作家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琉璃等女性作家的言情小说,这些小说从不同角度诉说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面。

其中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以及对现代思想的包容。

鸳鸯蝴蝶派小说不仅以其娓娓道来的讲述而深受读者喜爱,同时也通过对各种艺术感官的运用去表现小说中的精神世界。

例如,在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方面,这些小说在表现女性形象中极具美学化的特征,通过其细腻而娇美的语言,将人物心理状态及内心世界优美地呈现出来。

三、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思想内涵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思想内涵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现代文化的元素,其主题涉及到家庭伦理、人性探讨、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

古龙的小说中,对于侠义精神的倡导在其中得到了深入展示,而琼瑶的小说则强调了对于人性的关怀。

这些思想中均能够发现鸳鸯蝴蝶派的作者们对于现实社会的关注,以及对于人类一些本质方面的研究。

四、鸳鸯蝴蝶派小说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和意义鸳鸯蝴蝶派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美学特色与思想内涵通常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思潮,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同时,鸳鸯蝴蝶派小说中呈现出的人性关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与继承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五、结论鸳鸯蝴蝶派小说具有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色和思想内涵,它影响了一代读者,同时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鸳鸯蝴蝶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鸳鸯蝴蝶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鸳鸯蝴蝶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答:鸳鸯蝴蝶派是中国近代小说流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

这一流派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主要写才子佳人情爱,代表作品有《玉梨魂》《啼笑因缘》等。

该派别早期最有影响的杂志《礼拜六》出版后,也被称为“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鸳鸯蝴蝶派的产生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其并非单纯的消遣文学,而是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反映。

对于这一流派的批判,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封建阶级或买办势力的文学要求,更不能将其视为“一般逆流”。

事实上,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例如揭示了社会的某些黑暗面,反映了人民的一些苦难生活等。

总体来说,鸳鸯蝴蝶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于理解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避免片面和偏颇的看法。

什么是“鸳鸯蝴蝶派”

什么是“鸳鸯蝴蝶派”

什么是“鸳鸯蝴蝶派”
所谓“鸳鸯蝴蝶派”,是清末民初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一流派曾广受大众读者欢迎,也曾广受新文学界的批判,其影响非常广远。

鸳鸯蝴蝶派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因写才子佳人成双成对有如鸳鸯蝴蝶而得名。

作家众多,无严密组织,这些作家、写手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恋爱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等。

人们又多以其所办最有影响的刊物《礼拜六》名之,统称之为“礼拜六派”。

全盛时期在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之间,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以文学的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为标志,曾一度轰动文坛。

《玉梨魂》曾创下了再版三十二次,销量数十万的纪录。

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阵营不断地同鸳鸯蝴蝶派展开斗争。

他们认为鸳鸯蝴蝶派文学滋生于半殖民地的十里洋场,风行于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几年间,是在人民开始觉醒的道路上的麻醉药和迷惑汤。

而这一类作家并非全都只是单纯的以描写“才子佳人”为主,比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包天笑的《沧州道中》等,或多或少地抨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讽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借才子佳人或凄婉或悲凉的恋爱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贫富不均等种种现象,在当时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鸳鸯蝴蝶派中较著名的作家有张恨水、周瘦鹃、徐枕哑等,他们大都是既编辑又创作,有的还兼翻译。

这个继承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都市通俗文学流派,在近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上也做过一定的贡献。

在民初的文坛上,无论从大量运用文言创作还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来看,鸳鸯蝴蝶派都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学
的水平。

我们今天对待这一流派,应当正确认识其历史与地位,肯定其历史意义。

近代著名小说流派——鸳鸯蝴蝶派

近代著名小说流派——鸳鸯蝴蝶派

近代著名小说流派——鸳鸯蝴蝶派20世纪之初,文坛上出现了一个著名小说流派——鸳鸯蝴蝶派。

这个流派的起源与上海有关。

十里洋场繁华之地,出现了一批把小说当作消遣娱乐的有钱有闲阶级,于是言情小说和世情小说有了市场。

鸳鸯蝴蝶派延续了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受到了这部分人群的追捧。

但是其在传递价值取向方面偏向于保守,所以评价不高。

清末,上海出现了很多刊载小说的杂志,这些休闲刊物为鸳鸯蝴蝶派的作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1911年前后,言情小说逐渐在各种题材小说中成为主流,这时候出现了一部引起轰动的“现象级”小说《玉梨魂》。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小说描写了一段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悲剧。

这部小说出版后供不应求,累计再版达到32次,印量接近百万本。

如果当年有畅销书排行榜,《玉梨魂》应该可以连续几年上榜。

言情小说异军突起,很多有才华的作家纷纷试水写了起来,其中最著名的是苏曼殊,他一口气写了六本言情小说,本本畅销。

由此鸳鸯蝴蝶派在文坛上正式站稳了脚跟。

鸳鸯蝴蝶派发展壮大之后,这个派别的作家开始尝试创作其他题材的小说,包括武侠、侦探、写实等类别。

后人统计过,这个流派的小说家仅长篇小说就创作了两千余部,中短篇小说更是不计其数。

鸳鸯蝴蝶派虽然风靡一时,但其作品的艺术成就有限。

首先,鸳鸯蝴蝶派的小说自我定位为“消遣小说”,作家在创作时不太注重作品的艺术性,他们的创作目的就是游戏消遣。

其次,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在创作中过于媚俗,什么小说畅销,什么话题受关注,作者就创作什么。

这样充满套路的作品,显得有些粗糙。

第三,少部分这部流派的作者,为了吸引读者不惜描写一些情色内容,缺乏作家的操守。

经过多年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鸳鸯蝴蝶派中出现了一部可以“封神”的作品,这部小说叫《啼笑因缘》。

著名小说家张恨水描写了一段爱情悲剧,让读者全情投入、欲罢不能。

小说以进步青年樊家树和卖唱姑娘沈凤喜为主人公,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期间的种种黑暗丑恶。

大众传播与通俗文学的关系研究——以鸳鸯蝴蝶派为例

大众传播与通俗文学的关系研究——以鸳鸯蝴蝶派为例

大众传播与通俗文学的关系研究——以鸳鸯蝴蝶派为例大众传播与通俗文学的关系研究——以鸳鸯蝴蝶派为例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大众传播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与大众传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俗文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运用大众传播的手段,通俗文学延伸了它的边界,吸引更多人了解和阅读。

鸳鸯蝴蝶派作为中国通俗文学的重要流派,是研究大众传播与通俗文学关系的理想案例。

本文将以鸳鸯蝴蝶派为例,探讨大众传播与通俗文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部分:鸳鸯蝴蝶派的发展与特点鸳鸯蝴蝶派是中国通俗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其代表作品有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古龙先生的《楚留香传奇》等。

鸳鸯蝴蝶派以浪漫的情爱故事为主题,情节曲折多变,结构通俗易懂,对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它不仅吸引了大量青少年读者,也为广大人群提供了一种娱乐和放松的方式。

第二部分:大众传播与鸳鸯蝴蝶派的渊源大众传播与鸳鸯蝴蝶派有着紧密的联系。

鸳鸯蝴蝶派的诸多作品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如电影、电视剧、网络小说等。

这些传媒媒介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鸳鸯蝴蝶派作品得以被更多人观看和阅读。

大众传媒的推动使鸳鸯蝴蝶派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使更多人了解和接触到这一流派。

第三部分:大众传播对鸳鸯蝴蝶派的影响大众传播对鸳鸯蝴蝶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为鸳鸯蝴蝶派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使得作品可以被更广泛地传播。

其次,大众传媒的推动加快了鸳鸯蝴蝶派作品的创作和生产速度。

作家们受到了读者和市场的反馈,更快地调整和更新着自己的作品,从而不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此外,大众传播的力量还帮助鸳鸯蝴蝶派与各个领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如与电影、电视剧、游戏等行业的合作,为作品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第四部分:鸳鸯蝴蝶派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发展鸳鸯蝴蝶派作为中国通俗文学的重要流派,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以浪漫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江湖侠义、忠义之道等。

论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

论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

论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作者:谢晶晶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3期摘 ;要:长期以来,鸳鸯蝴蝶派一直受到排挤和批判,能对其进行公正评价的很少。

本文从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念和遭到批判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认为鸳鸯蝴蝶派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文学观念;价值[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01鸳鸯蝴蝶派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历时最久的文学流派,但自从它产生开始就没有受到人们的公允。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它认识的偏差和没有正视它的文学价值。

鸳鸯蝴蝶派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学的产物,而是在市民阶层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通俗文学小说流派。

它的文学观念具有反对封建思想的意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对古典文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又对西方文学进行了吸收和创新。

我们要认识到其文学价值的所在,不能对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一、小说叙事形式的突破鸳鸯蝴蝶派文学题材广泛多样,但从总体上可以分为5大类:社会、历史、言情、侦探和武侠。

其中社会、言情种类的小说数量最多,影响也最大。

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创作手法、技巧、形式和内容不是对旧时小说的照抄照搬,它是在吸取精华的前提下有所创新。

鸳鸯蝴蝶派在小说形式上除了运用章回体以外,还对传记体,笔记体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如吴双热《孽缘镜》、徐枕亚《玉梨魂》等,将标题从对偶回目改做简单的两个字,逐步实现了向现代小说的转变。

张恨水的《八十一梦》被认为是“一切杰作中的杰作”。

他运用做梦的表现形式对类似但丁《神曲》的游历“幻境”的手法来进行小说创作,对现实有着强烈的批判意义。

在小说的模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叙事时间采取了倒叙的手法,《玉梨魂》是运用倒叙手法的代表。

叙事的角度方面,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事限制得到了重视,作家开始摆脱以所见所闻的实录形式进行叙述。

其次,对于白话的运用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恨水的《旧新娘》,陈碟仙的《泪珠线》就是用白话文进行创作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鸳鸯蝴蝶派与其进步意义
10120110120 杨雨晴
【摘要】:鸳鸯蝴蝶派是上世纪初诞生于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以言情小说为主要题材,热衷于描写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鸳鸯蝴蝶派在上世纪上半叶曾经十分的活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通俗文学流派逐渐走向没落。

这是时代决定的,也是它自身局限性所决定的。

大多数论及鸳蝴派的文章多注重了它的局限性,然而,在其局限性的反面,也有其进步性。

鸳蝴派曾经的辉煌就能很好地说明它也有积极的一面。

本文就鸳蝴派以及鸳蝴派的发展演变和其进步意义展开讨论。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进步意义
一、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是指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的常用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礼拜六》是1914年开始办的一种娱乐小仙周刊,前后出满二百期。

两者合在一起,很能代表这一类文学。

故称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

该派的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秦瘦鸥、冯玉奇、周瘦鹃等。

不过一些作家只承认自己是礼拜六派,而不承认自己是鸳蝴派。

例如周瘦鹃就只承认自己是礼拜六派,他在《闲话(礼拜六)》里说:“我是编辑过《礼拜六》的,并经常创作小说和散文,也经常翻译西方名家的短篇小说,在《礼拜六》上发表的。

所以我年轻时和《礼拜六》有血肉不可分开的关系,是个十十足足、不折不扣的礼拜六派。

”并说,“至于鸳鸯蝴蝶派和写作四六句的骈俪文章的,那是以《玉梨魂》出名的徐枕亚一派,礼拜六派倒是写不出来的。

当然,在二百期的《礼拜六》中,未始捉不出几对鸳鸯几只蝴蝶来,但还不至于满天乱飞遍地皆是吧!”包天笑则在《壬寅杂诗》的《鸳鸯蝴蝶派》一首下注道:“1959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大谈其鸳鸯蝴蝶派,说我是这个派的主流。

又说我‘作品体裁多样,长篇、短篇、话剧、诗歌,无不染指’。

读之不胜愧悚。

最近上海友人又赠我以魏绍昌所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一书,厚厚一巨册,当然对我亦无恕词。

我虽不愿戴鸳鸯蝴蝶的帽子,然亦无申诉之余地,有许多同文说是‘乱点鸳鸯谱’,我也未免语涉不庄。

试想我当时亲老家贫,卖文为活,不免东涂西抹,安足供文学史的资料呢?”
二、鸳蝴派的兴起、发展和结局
二十世纪初,由于上海的通商口岸地位,出版印刷业也逐渐开始兴起,当时沪上的报刊多达数十种。

鸳蝴派的作家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崭露头角。

这一批作家的出现,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清政府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文人的出路由“学而优则仕”转向多样化选择。

于是大量的清末文人转向新闻、小说等领域。

另外,由于上海特殊的地位,沪上文学受到很多外来西方文学的影响。

例如徐枕亚的《玉梨魂》就是明显模仿了西方的《茶花女》。

同时,大量的鸳蝴派作家也身兼翻译之职近代学者王无为在为张静庐著《中国小说史大纲》所作之序言中指出: “逊清末叶,林纤以瑰琅之姿,用文言译《茶花女遗事》一书,是为西方小说输入吾国之始,亦启长篇小说用文言之端 ,于是小说界之趋势 ,为之一变。


清末西方小说的输入 ,确实极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小说的创作。

当时文坛上如政治小说、侦探小说、言情小说、社会小说等等的兴起 ,无一不跟外国文学的输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多少具有一些欧洲资产阶级恋爱自由的思想。

如《玉梨魂》中的女主人公梨娘 ,本是一位旧式女子 ,可是她在送别情人时,竟然唱起了莎翁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诗句。

又如苏曼殊,“寄其灵感于小说之中,所为《碎替记》、《焚剑记》诸篇,皆与《茶花女遗事》相仿佛。

除去出版业的兴盛、文人出路的多样化和西方译作的影响,当时市民阶级的娱乐要求也是鸳蝴派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海洋场的繁盛,滋生了众多的商机, 也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谋生机会,因此吸引着四面八方各色人等群趋而来。

市民阶层的发达,相应的娱乐要求就产生了。

鸳蝴派的作品很好的迎合了市民阶级的口味与兴趣,故而兴盛发达。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新文学阵营主张文学为政治服务,而鸳蝴派“安闲游戏”的为文观显然与之对立,鸳蝴派被迫同新文学相区分,发挥所长去努力争取一般老派市民读者。

但也终究在新文学的强大攻势下败下阵来。

解放后,鸳鸯蝴蝶派最终销声匿迹,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三、鸳鸯蝴蝶派的进步意义
鸳蝴派曾经的辉煌能肯定地说明它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正所谓“存在即合理”。

许多论及鸳蝴派的论文大都重点讨论其局限性,在这里,我想主要讨论一下它的进步意义。

(一)宣扬真善美的积极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针砭时弊,紧贴社会现实。

例如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后者更是风靡一时,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为一体,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洋小说技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

“九·一八”事变后所写的以抗战为题材的“国难小说”,如收在《弯弓集》内的短篇小说,意在“鼓励民气”(《弯弓集·序》)。

中篇小说《巷战之夜》,则直接描写天津爱国军民反抗侵略、浴血奋战,艺术视野趋于开阔,格调趋于豪放。

《八十一梦》则是张恨水先生抗战胜利后“痛定思痛”之作,享誉海内外。

(二)反映社会百态。

鸳蝴派小说多以十里洋场为背景,运用大量的描写手法展现社会的各个阶级,不仅令当时的读者感觉贴近生活,而且是后人民俗研究的重要材料。

中国现代小说在20世纪初的起步就是"都市文学",表现了新市民进步的人生态度。

尤其是他们的那些短篇长篇社会言情小说,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表现上海地区的风土民情、"十里洋场"的世态人情,其深度广度,实际上超出了主要反映知识分子情绪的"新文学"作品。

比如在1922年《红杂志》第3期上饭牛写的《海上打油诗》中记下当时的时尚:"海上少年盛行目上戴托力克镜,手中携司的克棒,嘴里衔茄立克香烟,谓为三克党。

"这里记下了当时流行的三个外来词,其中"司的克"一词一直用至今,"托力克"一词也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第8期梦鸥的《滑稽问答》中有"问:何以剧院理事,为天文学家?答:以其常发现明星。

问:何种树林,为世间所无者?答:阿木林。

问;何种账目,为算不清者?答:混账。

"从此可见"明星"、"阿木林"的用法在当时已见。

像"阿木林"这样一批词语的具体用字也在他们的文章里先形成。

鸳鸯蝴蝶派杂著中的语言扎根在新市民中间,在传统和新潮中游弋,接陈启新。

(三)一定的艺术成就。

多数鸳蝴派小说都一改旧式小说的大团圆结尾,以悲剧结尾。

这是当时的一个值得关注的艺术成就,悲剧性的结尾提高了小说的艺术性,
也体现了当时人们更高的艺术追求。

另外,鸳蝴派小说语言多为华丽香艳的骈文或白话文。

其语言虽然华美,但顾虑到读者阶层,又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不能不说是一项高超的艺术成就。

拿张恨水的作品来说,他的《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秦淮世家》是其中的上乘之作。

其作品采取章回形式,用白描手法,准确入微地刻画社会生活,惟妙惟肖地塑造人物形象,艺术地展示了当时高墙大宅之中的生活图景和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图像,揭示出旧中国的社会矛盾。

文字功底深厚,语言极富个人特色,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开现代白话小说先河。

前面提到,许多鸳蝴派的小说家同时也是翻译家,所以鸳蝴派作品多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多采用白话文或者文白结合的方式写就。

无论从情节、语言、人物各个方面都与近代西方文学十分相似,而且受众广泛,可以说是开了现代小说的先河,将现代文学最早介绍到大众中间。

【参考文献】
《关于鸳鸯蝴蝶派》王稼旬——《十月》
《鸳蝴派小说与西方文学》袁荻涌——
《百度百科》——张恨水
《"鸳鸯蝴蝶派"杂著中的上海话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