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节肢动物门-2

合集下载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二、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 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 疣足
按节分布,数量多 形态相同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 不分节 无肌肉附着
节肢 按体部分布,数量少 形态多样 与身体之间有关节 分节 有大量肌肉附着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三、体被含有几丁质的外骨
马氏管
八、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发达,具链索状神经系统。 形成较发达的脑、眼、触角。眼分单眼(感 光)和复眼(视觉),触角负责触觉、嗅觉、 味觉。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一、甲壳纲(Crustacea)
多生活于水中,少数生活潮湿陆地。外骨骼含大量碳 酸钙、磷酸钙,十分坚固,故称甲壳。
特征: ■身体常分为头胸部、腹部 ■触角2对,足至少5对 ■头、胸部外被头胸甲 ■以鳃呼吸 如虾、蟹
昆虫在自然界中繁荣昌盛的原因: ■有翅,运动能力强 ■个体小,外骨骼发达,感觉器官发达 ■口器类型分化,食性多样 ■有惊人的繁殖力 ■形态和颜色上的各种适应
附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海产,虽种类不多,但进化上有特殊意义。
一、主要特征
1.具真骨(内骨骼):由中胚层形成,石灰质,常向体 表突出形成棘。
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斜纹肌,从节肢动物开 始形成横纹肌,具有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五、消化系统 捕食、摄食等能力加强, 消化系统发达 具有中肠突出物。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六、呼吸系统多样性
呼吸器官形式多样,体壁、鳃、书鳃、 书肺、 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 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 器官。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 气输送到呼吸组织。

CH10节肢动物门(2)

CH10节肢动物门(2)
蜈 蚣
蚰蜒
马陆
马陆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块、方块下面, 或土缝内,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危害。马陆受 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 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马陆一 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
1.唇颚目 球马陆科可供药用。 2.带马陆目 圆马陆科的宽附陇带马陆可供药用。 3.山蛩目 其中山蛩科的燕山蛩可供药用。 4.蟠形目 其中蟠马陆科的毛圆刺马陆等可供药用。 5.整形目 蜈蚣科的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可供药用。 6.钱串目 蚰蜒科的花蚰蜒等可供药用。
*无翅 *体被鳞片 *触角长丝状 *咀嚼式口器
缨尾目:衣鱼
2蜻蜓目(Odonata) *复眼特别发达
*口器咀嚼式 *翅2对,膜质,多脉 *半变态,稚虫水生
蜻蜓目 蜓科的蜻蜓、蜻科的赤蜻蛉和褐顶赤卒 及黄衣等。
*复眼特别发达
*口器咀嚼式
蜻蜓 赤蜻蛉
褐顶赤卒
3.蜚蠊目 体扁,前胸盖住头部,咀嚼式,丝状触角 蜚蠊科的东方蜚蠊、美洲蜚蠊、澳洲蜚蠊、 中华地鳖、冀地鳖等。
② 复眼(compound eye) 1对,位于头的两侧,
是由1至多个小眼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 器官。
③ 单眼(ocellus)一般3个,也有1~2个或无单眼的。
单眼只能分辨光线强弱和方向,不能分辨物体和颜色。
蝗虫 蚊 蝇 蛾类和蝶类
*口器的基本组成 上唇(labrum)
大颚(mandible)
小颚(maxilla)
下唇(labium)
舌(hypopharynx)
* 头部口器的位置
雌蚊 的 刺 吸 式 口 器
蛾蝶类的虹吸式口器
丽 蝇 的 舐 吸 式 口 器

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九章节肢动物门

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九章节肢动物门
Go back
警戒色P89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 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学.科.网
荔蝽(三龄若虫)
警告
防止误伤
Go back
拟 态P89
迷惑
外表形状与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鹿蛾
枯叶蝶
利于避敌、捕食
枯叶螳螂
Go back
轻松一会
欣赏——神奇的适应现象
录像1 录像2 录像3 录像4 Go on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①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
②生物对其他生物的生影物不响断从环境中获取营
养物质,又不断将代谢产
③人类活动对人类主生物到要存(无氧指机环、种环境C间境O的关2影系、:水响如)排放
互利共生、竞争、寄 人生类、目捕前食导等致的全球性五 生物与环境是大一危个机统:一人的口整、体粮,食学、好资生物, 保护生态有重要意源义、能源、环境等。
疑难解析2:
某种螳螂的若虫,数一数,共有几只?
如此鲜艳的色彩,犹如鲜花一般,是警戒色还是拟态?
除看色彩外,还应 看是否具有恶臭或毒刺 (有无较强防卫能力)。 如有则为警戒色,否则 为拟态
应用练习1:
老虎身上的斑纹属于哪种适应现象?
应用练习1 应用练习2 应用练习3 应用练习4 应用练习5 练习
应用练习2:
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B )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应的多样性 D.自然选择的定向性
应用练习5:
这是什么现象?
应用练习1 应用练习2 应用练习3 应用练习4 应用练习5 练习
能力训练:
下列四种生态条件下,最可能使昆虫在长
期进化过程中形成警戒色适应的是( A )
A.草地、有毒昆虫、食虫鸟 B.草地、无毒昆虫、食谷鸟 C.枯叶、有毒昆虫、食谷鸟 D.枯叶、无毒昆虫、食虫鸟

第9节节肢动物门

第9节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的分类
三师院合编本将本门分成4亚门18个纲: 三叶虫亚门、有螯亚门、甲壳亚门、单肢亚门。
有的分为2亚门,6个纲 1. 原节肢动物亚门:
(1)有爪纲(即原气管纲)
2. 真节肢动物亚门:
(2)肢口纲、(3)蛛形纲、(4)甲壳纲、(5)多足纲、(6)昆虫纲
节肢动物门分类
现多分成3亚门7个纲:有鳃、有螯、气管亚门 分类依据:呼吸器官、身体分区、附肢分化程度等。 1、有鳃亚门 (1)三叶虫纲:分头、胸、腹三部分。触角1对。如:三叶虫 (2)甲壳纲:分头胸部和腹部,具头胸甲、触角2对。如:虾 2、有螯亚门 (3)肢口纲:分头胸部、腹部,附肢基部在口的两旁.如:鲎 (4)蛛形纲:分头胸部、腹部,以书鳃和书肺呼吸。如:蜘蛛 3、气管亚门 (5)原气管纲: 分头、躯干,蠕虫形,附肢不分节.如:栉蚕 (6)多足纲:分头部和躯干部,气管呼吸。如:蜈蚣 (7)昆虫纲:分头胸腹。1对触角、3对足、2对翅。如:蝗虫.
注:几丁质是节肢动物所特有,由醋酸酰胺葡萄糖组成的高分 子聚合物,分子式为(C32H54N4O21)。几丁质比较柔韧,能为水渗 透,但不溶于水、酒精、弱酸和弱碱。
体壁结构
1.体壁的结构 上表皮:腊质,使体壁不透水 角质膜(表皮层) 外表皮:(硬) 体壁 内表皮:(软) 上皮:单层上皮、多角形 底膜:无定形颗粒层 2.外骨骼作用: (1)保护; (2)保水:防止体内水分蒸散 (3)运动:协助肌肉完成各种运动 3. 外骨骼的特点: A. 分片(背板、腹板和侧板)。 B. 节间柔软,外表皮层无,利于运动. C. 蜕皮。
“燕子石”:山东泰安、费县盛产经研究发现就是当时 的三叶虫死后堆积形成的。那些显露在岩石表面纷纷欲 飞的“燕子”,即是一种长有长长尾刺三叶虫的尾甲。

节肢动物(2)

节肢动物(2)
内部结构近似昆虫。 皮肤腺发达,蜈蚣的毒腺和马陆的臭 腺都是皮肤腺。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五、多足纲

口器因食性而明显不同,消化管始终直而不弯曲,分前 肠、中肠和后肠,各部分不再分化;无中肠腺。 开管式循环。 以气管呼吸。 排泄器官为马氏管。 感觉器官以触角为主,视觉不发达,只有一部分种类有

第一对为螯肢,用来捕食昆虫,基部有毒腺; 第二对头肢为脚须,用来抓住和撕裂食物,雄蛛的脚须 特化为交接器。 另4对胸肢都是步足。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四、蛛形纲
2.腹部

圆形,不分节。原由12个体节愈合而成,附肢退化, 残存的第十与第十一腹肢演变为纺器,纺器是蛛形纲动 物特征性的结构。


四、蛛形纲(Arachnoida)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四、蛛形纲
(一)概述:

几乎全部陆栖,种类多,体型复杂,多数种类活动于地面, 少数地下穴居,还有水蛛。 还有一些寄生种类威胁人畜的健 康。
身体明显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二)外部形态:

1.头胸部
无触角,无复眼,有单眼,有视觉。具有6对附肢: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六、昆虫纲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六、昆虫纲
蚊的刺吸式口器
蝶的虹吸式口器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六、昆虫纲
(3)复眼(compound eye)和单眼(ocellus),视觉器官。

复眼,能形成物象,是主要的视觉器官,由多个眼( ommatidium)合并而成,个眼也叫小眼,个眼越多,复 眼造像越清晰。 个眼的数目因昆虫的种类而不同。 个眼的结构包括折射器和受纳器…… 单眼,分背单眼和侧单眼,只能感光,而不能成像。 单眼是一种“激动”性器官,可使一些运动迅速实现。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 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 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斜纹肌, 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 运动机能。
4.开管式循环系统
4.1 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中胚 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 器官,一部分分化成肌肉、部分内部器官系统;另一 部分成为背部的循环系统和血管的腔壁。
6. 多样的排泄器官
低等种类把排泄物积留于皮下,随着蜕皮排出 与后肾型同源的排泄器官 如甲壳纲的触角腺、颚腺、蛛形纲的基节腺等 马氏管 如昆虫、蜘蛛等
6.1 后肾管型排泄器官 由后肾管演变而来
节肢动物的后肾
管型排泄器官肾口
二次性封闭,由腺
体部和膀胱部组成。
含氮废物经渗透进
入腺体部,再由膀 胱部排出体外。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异律分节,分节的附肢; 2、外骨骼,发达的肌肉; 3、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系统; 4、多样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5、消化健全,取食广泛; 6、神经系统集中,感觉器官发达; 7、生殖发育。
1.异律分节和附肢分节
1.1 异律分节

体节发生分化,形态、结构和机能出现差异; 节肢动物的一些相邻且结构和机能相近的体节 常组合或愈合在一起,形成体部,机能分工更 明显;
有爪纲(原气管纲): 栉蚕
附肢末端具爪,以 气管呼吸。
2.2 真节肢动物亚门
特征:身体分节,附肢分节。
1)三叶虫纲 2)肢口纲 3)蛛形纲 4)甲壳纲 5)多足纲 6)昆虫纲
1)三叶虫纲
已全部灭绝,只 见于化石。
2)肢口纲

特征: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末节延长为尾剑。

第九章节肢动物

第九章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门
导 学 学习重点: 1.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类群。
2.熟悉节肢动物门的主要药用种类。
3.了解药用节肢动物的现代研究进展。
一般认为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既具 有环节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又具有更加复杂 的结构,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现存 动物已达100余万种,占动物界总数的80%。 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几乎占据 了陆地上的所有环境。药用种类达上千种。
鲎的壳、尾、卵、肉和血均可入药。
视频:中国鲎(6分钟)
(二)蛛形纲 本纲包括蝎、蜘蛛、蜱和螨等,身体通 常分头胸部和腹部。腹部无运动附肢。呼吸 器官为书肺和气管。无触角。头胸部除l对 螯肢、1对脚须外,还有4对步足。 蛛形纲现存约3万6千种,一般分为蝎目、 拟蝎目、脚须目、避日目、蜘蛛目、盲蛛目 和蜱螨目等7目。其中蝎目、蜘蛛目部分动 物可供药用。
甲壳纲的种类繁多,全世界已发现2万6千 多种,其中下列各目有药用种类: 1.藤壶目 藤壶是附着在海边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 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常 叫它“马牙”。藤壶体表有个坚硬的外壳,常 被误以为是贝类。
藤壶在每一次脱皮之后,就要分泌出一种 粘性的藤壶初生胶,这种胶含有多种生化成份 和极强的粘合力,从而保证了它极强的吸附能 力。可供药用的如藤壶科的布纹藤壶及白脊纹 藤壶。其肉可以治消化不良、火烫伤;壳可以 主治胃酸过多等。
在陆地生活的节肢动物——气管或书肺
鳃是体壁向外的突起,书鳃是腹部附肢的 书页状突起,二者都是体表向外突,可增加和 水的接触面积。而且鳃的皮肤很薄,便于血液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气管是体壁内陷形成的管状结构。书肺是 书鳃内陷形成的。二者都是体表向内凹陷,除 了可增加体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之外,还可以 使体壁上的水分不易蒸发。

09-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

09-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

26/44
(1)铰合构造:位于背缘内侧,由脊、齿、槽、齿窝等单元组成,分三大 类七小类:
一元型铰合
三元型铰合 古生代:多为无齿型;
四元型铰合
中、新生代:陆相介形虫多为无齿型,少数为三元冠齿型;海相多为三、 27/44 四元型铰合,少数为无齿型
(2)肌痕:牵引附肢的肌肉和闭壳肌在壳内留下的斑状附 着痕,肌痕类型多样,是鉴定属种的重要依据
12/44
三叶虫纲(Trilobita)
尾甲构造
• 多呈半圆形或近三角形 • 由若干体节愈合而成,少则1节,多达30节 • 中央为尾轴,两侧为肋部 • 肋沟较间肋沟深而宽 • 边缘宽窄不一,有时具有各种尾刺
13/44
三叶虫纲(Trilobita)
尾甲类型: • 小尾型:尾甲极小;
• 异尾型:尾甲小于头甲;
面线类型:后颊类面线—面线后支交于后边缘; 前颊类面线—面线后支交于 侧缘; 角颊类面线—面线后支切于颊角;边缘面线—面线处于头甲边缘
11/44
三叶虫纲(Trilobita)
胸甲构造
• 由若干形状相似,相互连衔接并可活动的胸节组成 • 胸节数目最少2节,最多40节 • 每一胸节上都有一对背沟,把胸节分为中央的轴节 和两侧的肋节 • 各肋节之间为间肋沟所分隔,每个肋节上有肋沟。 肋沟深而宽,间肋沟窄而细 • 肋节末端钝圆,或延长成刺
16/44
三叶虫的地史分布和化石代表
三叶虫的地史分布
三叶虫分 布时代 形态与构造特点
早寒武世 头大、尾小、胸节多,肋刺发育、头鞍长、 锥形、暗沟显著、眼叶发育、 中、晚寒 尾甲加大,多为异尾型甚至大尾型、胸节数 武世 减少、头鞍较短,眼叶较小 奥陶纪 尾甲进一步加大,胸节进一步减少,头鞍向 前扩大,鞍沟、背沟都不发育 志留纪至 三叶虫急剧衰退,只留下少数类别,它们的 二叠纪 地层意义较小。

第九章 节肢动物门

第九章 节肢动物门

开管式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与环节动物的背血 管同源。 开管式循环系统的特点是:血压降低。如果 附肢折断,可以避免大量出血死亡。 血液无色,多为血青蛋白,少数含有血红蛋 白。 昆虫等大多数节肢动物的血液只输送养料, 而氧气、二氧化碳等的输送则全由气管承担。
血液运行途径: 节肢动物的血液由心脏经动脉进入 血腔,直接浸润着组织和器官,血腔中 的血液由心孔流回心脏 开管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由于血液在血管和血腔中运行,血 压较低,可避免因断肢等的大量失血而 死亡。
7.排泄系统
1.低等或结构简单的种类无专门的排泄器官,代谢物随蜕皮排出; 2.小部分以(后肾管)腺体作为排泄器官(甲壳类绿腺和颚腺,蛛形
纲基节腺)
3.大部分以马氏管为排泄器官(昆虫类)
昆 虫 的 马 氏 管
马氏管:由内胚层或外胚层形成的单层细胞的盲管,由中肠或 后肠演化而来,开口于中后肠交界处,另一端游离在血腔中, 收集血腔中的废物,进入后肠回收水分、排出残渣。这是适应 陆生生活的特征。 昆虫类:几条——几百条
多足纲
几乎都是陆生,多为土壤动物。视觉器官不发达, 以气管呼吸。身体扁平,分为头和躯干两部分,头 部有1对触角、1对大颚和1-2对小颚。躯干部有多 对步足,每节有1-2对同型步足。蜈蚣、马陆等。
此蜈蚣发现于马来西亚一个山洞, 最大的有26厘米长
蜈蚣是能护卵(左)和护幼(右)的节肢动物

角质膜十分发达,坚硬厚实故称 为外骨骼:覆盖于整个身体,保护内 脏,防止体内水分蒸散,协助肌肉完 成各种运动。
外骨骼的作用: 1.保护内脏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抵抗不良环境及病毒细菌等的侵染; 3.与附着在体壁内的肌肉协同完成各种运 动,这一点与脊椎动物的骨骼有相似的作 用。 4.外骨骼虽起到了保护、支持及运动作用, 但限制了身体的生长,因而有蜕皮现象。

第九章节肢动物门

第九章节肢动物门
一 、身体分部及意义 1、身体分部: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
2、意义:身体各部分工明确 二 、 附肢分节及意义
1.附肢分节及意义 2.附肢的结构 单肢型:第一对触角,(实际上也是由双肢型演化而来) 双肢型:其他附肢 原肢节 基本模式 内肢节 外肢节
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
----分节(metamerism) -异律分节 身体分部
气管
叶鳃
丝鳃
书鳃
书肺
五 排泄系统Excrtory s.: 排泄器官: 触角腺antannary gland--后肾起源(下左图) 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外胚层形成(下右图)

简单的开管式C.S
混合体腔(血腔)
开管式
发达的气管联系 仅运输养分
简单的开管式C.S
---体腔coelom 由真体腔的一部分和 囊 胚腔组成,血液和体腔 液混合在一起称血淋巴, 混合体腔又称血腔 (hemocoele),被分为背血 窦、围脏窦、腹血窦 。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 循环为开管式,心脏管状 和块状,有心孔。血管 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的集 中程度有关。鳃呼吸种 类,较复杂,如:螯虾; 气管呼吸种类,则较简 单如:蝗虫。
六 肌肉系统----强劲有力
肌肉为何种类型? 横纹肌组成,形成肌肉束,附着在外骨骼上。 (扁形、线形、环节动物的肌肉特点?)
七 、感官(灵敏)与N.S(发达) 触觉器、化感器、视觉器3种感觉器官
基本保持链式神经系统,前3对神经节愈合为脑,前、中、后 脑3部分
八、D.S(独特)、马氏管(新出现)
中肠突出物-------储存养分 脂肪细胞(肠、体壁)-------养料贮存—昆虫 直肠垫--------保水 --------回收残渣的水分 陆栖生活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一、身体结构
1、异律分节和附肢
(1)异律分节: ● 节肢动物的身体是异律分节的,但一些相邻的体
节愈合,形成了不同的体区。不同的体区有了分工, 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
●昆虫头部是取食和感觉中心,若干对附肢形成触角、 口器; 头部后的3个体节为胸部,胸部是运动中心; 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 腹部是生殖及代谢的中心。
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节肢动物门
▪ 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门, 不仅种类繁多 (有100万种以上);数量大(一个蜂群,个 数可达5万余个以上); 分布广(从有很大的影响。
▪ 节肢动物中大多数种类,从外形与内构都 具备了在陆地上生活的能力。在无脊椎动 物进化中,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门动 物。
●血液只输送养料,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送则靠气 管(这对于昆虫等),而虾等不一样,血液可输送 气体。
●节肢动物的血液,除少数低等甲壳动物和昆虫含有 血红蛋白外,大多数节肢动物都含有血清蛋白。
4、多样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1)呼吸器官:
水生和陆生的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是完全不同的类 型。
● 水生种类的节肢动物一般用鳃呼吸或用书鳃呼吸; ● 陆生的种类则用书肺或气管进行呼吸。 ● 此外,较小的节肢动物,如水中的剑水蚤,陆上
●节肢动物的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与环节动物 的背血管同源,属于开管式的循环系统。
开放式循环
●血液通过动脉离开心脏,就泛流到身体各部分的 组织间隙中,直接浸润在血液中的肠道所吸收的 养料可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内,然后再随血液渗透 到身体各部分。
●开放式循环对节肢动物也是一种很好的适应,因 为压力低,因而可避免由附肢折断而引起的大量 失血。
●内表皮下是单层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排列在非细胞

09第九章 医学节肢动物

09第九章    医学节肢动物

第九章医学节肢动物概述节肢动物(athropod)为无脊椎动物的重要门类,隶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种类约占世界上动物种类总数的87%。

其主要形态特征是:虫体分节、左右对称;体壁由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组成;有成对分节的附肢,如足、触角等。

可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研究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危害及其防制的科学称为医学节肢动物学。

由于昆虫在节肢动物中占绝大多数,研究的历史也较早,所以习惯上称为医学昆虫学。

学习医学节肢动物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其形态特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与传病的关系,并利用其生活史过程的薄弱环节有效地控制医学节肢动物及其引起的疾病。

一、节肢动物的形态与分类重要的医学节肢动物隶属于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唇足纲和倍足纲,它们的特征见表9-1表 9-1 节肢动物各纲的主要形态特征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唇足纲倍足纲体形分头、胸、腹3部分分头胸和腹或胸腹愈合分头胸部和腹部虫体窄长、背腹扁平、多节体呈长管状、多节触角1对无2对1对1对足3对4对步足5对每体节有足1对每体节有足2对翅有或无翅无翅无翅无翅无翅呼吸器官气门或呼吸管双肺、气管或表皮由腮呼吸气门呼吸气门呼吸重要虫种蚊、蝇、白蛉蚤、等蜱、螨蜘蛛剑水蚤等淡水鱼、淡水虾蜈蚣等马陆等二、节肢动物的发育过程节肢动物的发育包括卵、幼虫(幼虫、若虫、蛹)、成虫三个时期。

正常的发育与节肢动物所处的外界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节肢动物由卵至成虫所经历的外形、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及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的总和称为变态。

变态分为2类:1.全变态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特点是要经历1个蛹期,各期之间在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差别显著,如蚊、蝇等。

2.不全变态(半变态)生活史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类节肢动物发育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仅体积较小、性器官未发育成熟,称为若虫。

常见的有虱、蜱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已知种类多达100万种以上,约占动物界总数的85%左右,所以,它是动物界里最大的一个门。

有关节肢动物的分类系统仍然不一致,特别是纲以上的分类。

如:☞根据身体和附肢是否分节,将节肢动物分为原节肢动物亚门(有爪纲)、真节肢动物亚门(其它纲);☞根据呼吸器官、身体分部及附肢的不同,分为三个亚门:有鳃亚门(三叶虫纲、甲壳纲)、有螯亚门(肢口纲、蛛形纲)、有气管亚门(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一、三叶虫纲及其主要特征•三叶虫是最原始的海栖节肢动物,生活在古生代寒武纪的海洋中(6亿年前),到志留纪(4亿4千万年前)最为繁茂,是它们的全盛时期,随后由于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条件,而逐渐衰退,到二叠纪(2亿7千万年)左右,就灭绝了,现只能看到其化石,化石种类为4000多种。

•化石三叶虫身体扁平、椭圆形,背面有两条纵走的背沟,把身体纵分为三叶,故名。

•身体分头部、胸部和尾部,头部由4-5个体节愈合而成,外被半园形头甲,头甲两侧只有一复眼,头部两侧有5对附肢,其中第一对为触角,胸部节数不定,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加体节数,尾部由多个体节愈合而成,节数不等。

4. 附肢为双肢型,除第一节变成触角以及最后一节变成尾须外,其它各体节的附肢都分为外肢节和内肢节;外肢节不分节,缀以刚毛,可能具有鳃的功能,内肢节分为六节;头、胸、腹部的肢节无任何分化,因此被认为是节肢动物中最先出现的类群。

5. 三叶虫的发育过程很特别,早期的幼体只具有头部和尾部,随着发育的进行,在尾部的前缘陆续生新的体节,因此,三叶虫的尾部要比胸部出现的更早一些,而且,导致胸、尾部体节不定。

此外,发育过程往往经过数次脱皮。

二、原气管纲及其主要特征原气管纲又称有爪纲,兼有多门动物的特征,因而在分类上长期变动不定,本纲动物分布范围狭窄,只有70种左右,故认为已频于灭绝的边缘,我国西藏的栉蚕,为本纲的代表动物。

其主要特征如下:1. 身体园筒形,很象蠕虫,1.5~15cm,分头、躯干两部分。

头部由顶节和前三个体节愈合而成,分界不明显,口前有一对触角,口肢分化为颚和口乳突。

身体表面没有明显分节,只是表面密布着环纹。

2. 附肢短而臃肿,不分节,只是中空的体壁突起。

附肢位于腹面两侧,是虫体分节的依据。

步足14-43对,末端有两个爪,即像环节动物的疣足,又似节肢动物的步足。

3. 体壁角质膜薄,与上皮、肌肉层构成皮肌囊。

肌肉为平滑肌,自外而内分为环、斜和纵肌层。

皮肌囊内为不分节的混合体腔。

•口左右各有一发达的粘液腺,其开口可发射出丝状的分泌物,用来粘捕小昆虫和蠕虫等。

消化管为直管,前、后肠很短,中肠很长,有一对唾液腺开口于咽部。

•头部有脑,左右两条神经干,不具神经节,每一体节内有9-10条横向神经相连,类似于梯形神经系统。

有一对单眼,结构与环节的类似。

6. 管状的心脏,具心孔,开管式循环系统。

7. 排泄器官为后肾管,按节分布,每节有一对肾管开口于步足基部内侧,同环节动物相似。

8. 全身约有1500个气孔,但不能关闭。

气孔连接环肌层内的气囊,再发出多条细气管伸入身体内部,但气管不分支,气管间不连接。

9. 雌雄异体,多为胎生,直接发育。

由于上述特征,大家认为它很可能类似于节肢动物的共同祖先,较早地向陆地生活发展的一个过渡期。

三、肢口纲及其主要特征本纲均为海产,目前仅有5种,代表动物为中国鲎,是节肢动物中体形最大的种类,我国福建、广东等沿海有中国鲎的分布。

肢口纲的主要特征如下:•身体背腹扁平,体形似瓢,分头胸部、腹部和尾剑3部分;•头胸部的背面覆盖一块向上弓起而半圆形的宽大厚甲,特称盾甲或背甲,腹面有6对附肢,其中第一对短小,称螯肢,同取食有关,第二对称脚须同交配有关,其余四对称胸肢,同爬行和挖洞有关。

后5对又称为步足,第一肢节形成颚基,用于咀嚼食物;3. 腹部由7体节愈合形成,背面也覆盖一片甲壳。

腹面也有6对附肢,其中第一对特化成生殖厣,同交配有关,其余5对附肢为扁平的游泳足,附肢的上肢部分特化成书鳃,用于进行呼吸;最后一体节即尾节向后延伸成尾剑,是运动和防卫的武器。

4.生活在沙质的浅海海底,或爬行、或腹面向上游泳,也可以在附肢和尾剑的帮助下钻入泥沙内。

一般以蠕虫和无壳软体动物为食,捕食后,先用步足的颚基将食物嚼碎,再通过鳌肢送入口中。

消化系统中有磨胃和中肠腺。

•头胸部内有一对基节腺,开口于第五对步足的基部;•开管式循环系统,心脏长管状,后端封闭,前端与动脉相连,具8对心孔。

血液中含有血蓝蛋白以及称为鲎素(limulin)的一种外源凝集素。

•中枢神经系统除脑外,还有由2-8对神经节愈合成的食道下神经节,由此发出神经的一部分伸入到头胸部和腹部的前2个体节内,另一部分连到一对梯形的腹神经干中,支配身体的其它部分。

•盾甲背面有一对复眼,前缘中央有一对单眼。

全身分布有感觉毛。

•头胸部内有一对生殖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间接发育。

受精卵发育成的三叶虫幼虫,营浮游生活,蜕皮一次后变为二龄幼虫,出现短的尾剑。

然后沉入海底,再蜕皮一次称为幼鲎。

由于鲎与三叶虫的这种极近亲缘关系,所以又称为“活化石”。

四、多足纲及其主要特征多足纲动物包括常见的蜈蚣、马陆、蚰蜒等。

已知种类约10500种,全是蠕虫形的陆生节肢动物,多隐居于泥缝、石隙和落叶间,夜出觅食。

分类系统未确定,有的分为4个亚纲(唇足亚纲、倍足亚纲、综合亚纲和烛虫亚纲),也有分成2个亚纲(唇足亚纲、前殖亚纲)。

多足纲主要特征:•身体一般长而扁平,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头部由前端的原6个体节愈合而成,但只保留有3-4对附肢,原第1、3体节的附肢退化,原第2体节的附肢演变成成体的第一对触角,为触觉和嗅觉器官;之后是一对大颚和1-2对小颚,构成口器,与摄食有关;•躯干部由多数体节组成,节数因种类而变。

体节数因种而异(如蜈蚣常为22节,体节多的可达177节)。

各节基本同律,每体节有1-2对同型附肢;第一躯干节十分退化,但第一躯干附肢却十分发达,形成颚足,也称毒爪,内有输出管同毒腺相连。

颚足之后是步足,为爬行器官;最后一对附肢较粗大,演化成尾足或肛足。

•由体壁上皮细胞演化而来的皮肤腺发达,如蜈蚣的毒腺,马陆的臭腺等;•内部结构近似昆虫:消化管为直管,分前、中、后肠,分化程度低,无中肠腺;开管式循环系统,心脏管状,几乎与身体等长,每体节有1-2对心孔;以气管呼吸,排泄器官为马氏管等;•中枢神经系统由脑、食道下神经节和腹神经链组成,每个体节的腹神经链上有1-2个神经节;•感觉器官以触觉为主,视觉不发达,一部分种类具单眼。

•雌雄异体,体内受精,间接发育。

五、蛛形纲的主要特征及类群本纲动物约有66,000种,是节肢动物门中仅次于昆虫纲的第二大类群。

它们的生活习性复杂,绝大多数陆生,也有水生和寄生的种类。

常见的种类有各种蜘蛛、蝎子、蜱螨等。

(一)主要特征•体短,不分节。

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2部分;有的种类这两个部分也愈合在一起。

•头胸部只有6对附肢,无触角。

其中,第一对是螯肢,与毒腺相连,用于捕食;第二对是脚须,内缘有刚毛和细齿等,用于抓握、撕裂食物,同时,脚须还有触觉和嗅觉和协助生殖的功能。

后4对为步足,由7肢节构成,末端具爪,适合结网和在网上爬行、歇息;3.纺器:是蛛形纲的特征性结构。

由第10和第11对腹肢特化形成。

位于腹部后端或中部的腹面,共3对,分别称为前、中、后纺器。

纺器的顶部膜质,具多个由刚毛演化而成的纺管,纺管与体内丝腺的输出管连接。

有的种类还具有筛器(类似纺器)和栉器,后者用来梳理由筛器纺出的蛛丝。

3.纺器:蛛丝是丝腺的分泌物形成的,主要成分为丝心蛋白。

分泌物经输出管进入纺管后凝固,再从纺管末端抽出成为蛛丝。

蛛丝很细,只几微米,但弹性和韧性都很大,而且表面附有粘性物质,猎物接触后,就被粘住。

4. 消化系统包括前肠、中肠、后肠。

其中前肠由口、食管、吸胃组成;中肠很发达,具盲管、侧盲管,与许多消化腺相连;后肠较短,背侧有一直肠囊。

多为肉食性动物,如蜘蛛等捕获到猎物后,先用鳌肢抓住,并注入毒液,使其麻痹或死亡,再用脚须撕裂,又灌注来自中肠的消化酶,使猎物内脏柔软部分分解,最后用口和强大的吸胃吸食。

寄生类型的口器更为特化,以适应穿刺寄主的体表和吮吸寄主的汁液。

5. 开管式循环系统,心脏长管状,位于腹部背侧的围心窦内。

通常有3对心孔,收集回流的血液,血液经心脏挤压后通过前后大动脉(各1条)和3条侧动脉输送到全身。

部分回流的血液直接经心孔回围心窦,另一部分血液流经书肺,进行气体交换后,再通过由书肺腔延伸而成的一对肺静脉流回围心腔。

6. 呼吸器官为书肺或/和气管,多数种类有书肺和气管各一对,少数种类只有一种。

气管相对简单,无分支或只有少数分支;书肺为本纲动物特有,有内陷的100-125个扁平突起(或称肺叶)构成。

内陷的书肺和气管可使宽广的气体交换表面不暴露于外,而且一般只有一个开口,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动物对陆生的适应。

7. 排泄器官为基节腺和马氏管,基节腺1~2对,由后肾管演变而成,但肾孔封闭,肾口开口于第一或第一、三对步足的基节上。

马氏管1对,从中肠与后肠之间发出,细长而分支,末端封闭。

来源于中胚层,与昆虫马氏管来源于外胚层不同。

8. 神经系统高度集中,前三对神经节愈合成脑,后面其余的神经节也愈合在一起,而且前移至脑后,几乎与脑合并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的神经团,由此发出神经通往感觉器官和支配全身。

9. 感觉器官主要为触觉和嗅觉。

触毛分布全身,可感受机械刺激;嗅毛着生在步足跗节的末端,可感受化学刺激。

视觉不发达,无复眼,通常只有8个单眼,着生于头胸不背面近前端。

10. 雌雄异体,雌蛛一般大于雄蛛。

具有成对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雌体常具纳精囊,用于暂时储存精子。

一般卵生(蝎目为卵胎生),受精卵产出后用蛛丝包裹形成卵袋,越冬后,笠年春季孵化。

通常直接发育,无变态;但蜱螨目具有六足若虫和八足幼虫两种幼体,可视为间接发育。

六、甲壳纲的主要特征及类群甲壳动物由于它们的表面包被着一层比较坚硬的外壳而得名,有35,000余种,绝大多数水生,而且多数是海产,少数是陆生或半陆生,主要营自由生活,但也有一些营寄生生活或固着生活。

包括常见的虾、蟹、蚤和藤壶等。

(一)、甲壳纲的主要特征1. 身体构造:原始的甲壳动物体节较多,而且分节明显。

高等的甲壳类体节趋向于减少并愈合成几部分,有的动物体节愈合成头、胸、腹三部分;有的头部和胸部进一步愈合形成头胸部或胸部与腹部愈合形成躯干部;有的只分体前部和体后部;有的甚至完全为石灰质壳片所包囊。

2. 附肢:甲壳动物的附肢除第1对触角为单肢型外,其余都为双肢型。

低等种类的附肢比较原始,扁平状而且不具关节,有呼吸拨水的功能,与环节动物的疣足相似,高等种类的附肢比较细长、具有关节。

甲壳动物附肢的特化成多种形状,不同形态的附肢具有不同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